東煦色研所色彩管理+BenQ SW專業攝影修圖螢幕

影像工作一次做對的職人利器

Tsuo's Lab Color Management & BenQ SW Professional Screen Collaborate
本刊編輯室
2022-09-14
影像工作一次做對的職人利器

東明油墨即將創立50周年,帶著半世紀的故事與耕耘,傳承到第三代延續著職人精神,結合T-Lab東煦色研所專業的色彩管理能力,默默努力為業界帶來最完整、最有效益的服務。適逢T-Lab東煦色研所在該年7月下旬新北營業處於中和區中正路872號10樓之5開幕成立,其將繼續深耕國內油墨、色彩管理等相關領域,並為影像工作打造省時、省力的高效作業流程。

建立色彩管理標準流程

校樣不再“憑感覺”,T-Lab以「科學」方法將「色彩」數據化管理。身為台灣「東明油墨」第三代接班人,卓訓群(Jerry)本著在色彩領域的投入與專業,對台灣印刷產業有著延續的使命與發揚光大的願景,因而與他口中的「大師兄」周梓浩(Stefen)共同創辦「T-Lab東煦色研所」。

「台灣的印刷產業有很豐厚的經驗,但是老師傅的經驗無法有效、快速地傳承,如果沒有建立起一套標準管理流程,新一代的年輕人無法投入,這個產業之後就會逐漸產生斷層而凋零」。Jerry以往在大中華地區印刷業的工作歷程,累積許多國際色彩管理的經驗,而回國深感台灣在色彩管理方面的不足,而決定在台灣推動「色彩標準化」,建立一套有效的色彩管理流程,將印刷業的「工藝」精神,以科學的方式「工程化」管理,台灣印刷工藝底蘊非常好,如果導入色彩標準化,便能更大步往前邁進。

「以往都是靠師傅的眼睛與經驗來判斷,但是人眼會疲勞或受情緒影響而有誤差產生,但是機器不會。現在只要這台機器一掃過,色彩數據便一清二楚…」,Jerry一邊為我們示範色彩掃描儀如何運作,一邊指著電腦螢幕上所顯示的精確數據,將「色彩」以科學的方式數據化,便能展開有效的控制與管理。

在步調迅速的現代消費生活裡,有產品就會有包裝印刷的需求,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對印刷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講究。而如何挑選專業硬體設備,導入標準色彩管理流程,便是有效掌控輸出品質的第一步!

...

推薦文章

影像工作一次做對的職人利器
企業訪談
2022-09-14

影像工作一次做對的職人利器

東明油墨即將創立50周年,帶著半世紀的故事與耕耘,傳承到第三代延續著職人精神,結合T-Lab東煦色研所專業的色彩管理能力,默默努力為業界帶來最完整、最有效益的服務。適逢T-Lab東煦色研所在該年7月下旬新北營業處於中和區中正路872號10樓之5開幕成立,其將繼續深耕國內油墨、色彩管理等相關領域,並為影像工作打造省時、省力的高效作業流程。 建立色彩管理標準流程 校樣不再“憑感覺”,T-Lab以「科學」方法將「色彩」數據化管理。身為台灣「東明油墨」第三代接班人,卓訓群(Jerry)本著在色彩領域的投入與專業,對台灣印刷產業有著延續的使命與發揚光大的願景,因而與他口中的「大師兄」周梓浩(Stefen)共同創辦「T-Lab東煦色研所」。 「台灣的印刷產業有很豐厚的經驗,但是老師傅的經驗無法有效、快速地傳承,如果沒有建立起一套標準管理流程,新一代的年輕人無法投入,這個產業之後就會逐漸產生斷層而凋零」。Jerry以往在大中華地區印刷業的工作歷程,累積許多國際色彩管理的經驗,而回國深感台灣在色彩管理方面的不足,而決定在台灣推動「色彩標準化」,建立一套有效的色彩管理流程,將印刷業的「工藝」精神,以科學的方式「工程化」管理,台灣印刷工藝底蘊非常好,如果導入色彩標準化,便能更大步往前邁進。 「以往都是靠師傅的眼睛與經驗來判斷,但是人眼會疲勞或受情緒影響而有誤差產生,但是機器不會。現在只要這台機器一掃過,色彩數據便一清二楚…」,Jerry一邊為我們示範色彩掃描儀如何運作,一邊指著電腦螢幕上所顯示的精確數據,將「色彩」以科學的方式數據化,便能展開有效的控制與管理。 在步調迅速的現代消費生活裡,有產品就會有包裝印刷的需求,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對印刷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講究。而如何挑選專業硬體設備,導入標準色彩管理流程,便是有效掌控輸出品質的第一步! ●T-Lab東煦色研所新北營業處在中和區開幕 用好螢幕做好色彩管理 Jerry指出:我們使用BenQ SW系列螢幕來做色彩管理,主要它的Adobe RGB色域達99%,符合攝影與印刷端所需要的色彩表現,可以讓攝影師所拍的照片顏色還原出來,如果下游也配備同樣規格設備,便能確保輸出的準確性。T-Lab選擇BenQ的專業攝影螢幕SW系列,以足夠寬廣色域為客戶做好色彩的把關。 「如果一個創作者(攝影師),沒有足夠規格的螢幕,便無法預期作品的結果,就要用比較傳統的方式來做確認,例如花錢來回做打樣」。Stefen表示:很多人覺得做色彩管理這件事,是因為訂單很大,花得起錢時才會去做,其實這是完全相反的,做色彩管理就是要讓這些事情可以「一次做對」,而不需要做很多次,才能達到有效節省時間與耗材成本,在降低時間與金錢成本的同時,提升溝通與工作效率。Stefen也舉例說明,以專業的螢幕做好色彩管理,甚至「實體打樣」都能省下來,例如美國《時代雜誌》,長久以來已使用「軟打樣」(Soft Proof,又稱螢幕打樣),能在短時間、低成本的情況下,比對客戶的廣告色彩準確度,同時掌握住很短的生產週期。 處在這疫情時代裡,「軟打樣」能夠打破國界與距離隔閡的優勢,又再度成為印刷界的趨勢。而一台專業螢幕的支援,便是實現精準軟打樣的重要利器。 精準均勻讓修圖零失誤 「BenQ獨家的A.R.T面板技術,支援如紙張一般的表面,在有效距離觀看,真的就像是一張紙貼在螢幕上的感覺」。Jerry向攝影、印刷同業如此介紹極致低反光面板的傑出表現。螢幕是一個「發光體」,如何以軟打樣確保輸出成實體印刷品時,也有一樣的色彩表現呢?BenQ為了專業領域的需求,特別以獨家A.R.T面板技術,打造出如「紙」的觀看感。「而且這個面板從不同角度來看,都不會有落差」。Stefen補充說,一般螢幕的「反光」問題,經常造成修圖者誤判的困擾,例如您剛好穿一件紅色衣服在修圖,紅色便會倒映在螢幕上,怎麼修都不準確…」。 除了「反光」問題之外,螢幕的「平均性」也深刻影響著修圖過程。我們經常將兩張照片並排,進行修圖工作,這時候螢幕的「平均性」就很重要!Stefen表示在開箱BenQ專業螢幕時,便能看見一份平均性的檢測報告,以5×5的方式,將螢幕細緻劃分為25宮格,一一檢測彼此之間的差異度。SW的平均性有很好的表現,我們修圖左、右比對時,就會比較放心。若平均性不夠好,修圖便會誤判而修色錯誤,造成後續輸出的落差。 專業螢幕到位物超所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創作者來說,選對專業螢幕,不僅如上述能有效降低耗材成本、來回校樣時間,以及減少修圖的誤差之外,拉長時間來看,BenQ的專業螢幕更是一台物超所值的螢幕,效率大大升級。 「對專業影像工作者來說,螢幕看久了便會習慣這個設備,所以螢幕的穩定度跟壽命就很重要。SW與PD專業螢幕的穩定度很高,如果可以保持定期校色的好習慣,使用十年應該是沒有問題的」。Stefen認為一般螢幕使用三年,就會產生不平均、色衰等相關問題,相對來說,BenQ專業螢幕的高穩定度能延長使用壽命,「將成本攤提開來的話,SW與PD專業螢幕並不會比一台普通的螢幕貴」。 BenQ專業螢幕SW系列也與T-Lab合作,提供到府校色服務,讓使用者的BenQ螢幕在專業、精準的校色過程後,維持色彩的準確度;而使用者在「色彩管理」上的大、小問題,也能擁有專業的諮詢管道。 ●周梓浩向攝影、設計同業展示,透過BenQ專業螢幕所作的色彩調整,能如實呈現在輸出的成果裡 台灣品牌加上國際認證 「當初會跟BenQ合作,主要也是與我們創立T-Lab的初衷吻合。因為希望對色彩的標準與控管,從源頭就開始有正確的規範。從創作一直到輸出,能搭建起有效的溝通橋樑,把關正確的色彩表現,將輸出問題降到最低」。Jerry希望透過T-Lab的一步一腳印,讓色彩管理的觀念在業界延伸、推廣與茁壯,便能整體提升印刷產業的生產效能,創作端也擁有更寬廣的創作空間。 「BenQ除了跟T-Lab一樣是台灣品牌之外,也跟我們一樣,相當注重國際認證」。T-Lab辦公室裡陳列著來自世界各國的色彩管理證照,都是色管師的專業認證,Stefen表示:我們知道BenQ的色彩管理,是由在ICC(國際色彩聯盟)擔任副主席的Chris Bai來把關,在國際間享負盛名。因此,BenQ螢幕在他的開發之下,一定是緊貼著ISO與世界標準的潮流,甚至是在一個引領地位的前鋒,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對BenQ產品抱持有很大的信心,這也就是最好的品質保證。 T-Lab解決各式色管問題 T-Lab東煦色研所是目前全台配置最完整的色彩管理中心,涵蓋範圍從媒體前置、打樣輸出到成品量產的色彩管理及特別色流程處理,可說相當專業親民、有求必應。東煦色管團隊於國外精進十餘年,近年來團隊回到台灣導入國際等級色彩管理能力,建立和推動印刷業界的色彩標準,並於T-Lab色管中心設立培訓教室,為品牌、設計與印刷提供色彩供應鏈的實用課程。 「原色重現」一直是人們所追求的,T-Lab致力實現影像設計到圖像輸出的色彩控制,因此以這目標為初衷成立「T-Lab東煦色研所」;T-Lab玩色彩、溝通色彩、控制色彩,為品牌、圖像到印刷規劃出完整的色彩管理流程,架構起色彩到色彩的橋樑。 T-Lab東煦色研所服務內容:(1)顧問認證╱全廠色彩管理架構、G7認證、BrandQ認證、Fogra認證、電腦配墨系統架構。(2)代理產品╱X-rite Pantone全系列產品、BenQ專業螢幕、pressSIGN色彩檢驗軟體、gmg色管整合軟體、Canon/PrintFactory數位打樣全方案。(3)培訓課程╱印刷色彩管理、設計色彩管理、色彩品質檢驗、建立品牌色彩標準。本屆TIGAX 22印刷展攤位B區209∼215,歡迎參觀體驗。 T-Lab東煦色研所 0978-150137 http://www.tlabcolor.com
京瓷推出首台高速噴墨印刷機
數位應用
2022-09-14

京瓷推出首台高速噴墨印刷機

總部位於日本京都、以生產精密陶瓷起家的京瓷(KYOCERA),自成立至今已經60餘年,現為全球知名的尖端陶瓷產品、網通設備、半導體和車用零組件及電子元件開發和製造商。京瓷在列印噴頭製造技術方面擁有十餘年的專業經驗,秉持著深遠的精密陶瓷專門技術,京瓷應用自家生產的內部壓電陶瓷致動器,為其他印刷設備製造商提供高品質、高效能的噴頭組件。 在2020年,京瓷推出自家首款TASKalfa Pro 15000c數位量產型噴墨印刷機,這是京瓷的首台高速單頁式噴墨設備,也為市場帶來兼具品質與效益的印刷解決方案。「印刷技術在過去20年間已發生變化,這意味著印刷市場趨勢與客戶的需求正在發生改變」。台灣京瓷辦公資訊系統副總經理吳俊達指出:TASKalfa Pro 15000c的推出對京瓷而言極具意義,這將我們帶向噴墨印刷的創新領域。其每分鐘150頁的列印速度非常適合追求敏捷性、需要較短周轉時間的商務印刷或是提供複印服務的供應商。 匠心獨運的產品設計 目前TASKalfa Pro 15000c在全球已安裝超過250台,隨著噴墨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客戶看中此產品的易用性、效率、穩定性及具高度競爭力的生產成本,將其視為乾粉式印刷機的替代品。TASKalfa Pro 15000c的產品設計宗旨在於提高設備使用率,幫助客戶創造更多利潤並拓展業務。所有內部零件皆經過精心設計,將零件數量精簡化,以提升運行的穩定性與易維護性。噴頭也採用自動維護技術,有效清潔噴頭廢墨和髒汙,溶解乾墨的洗淨液由安裝於噴頭末端的專用噴嘴供給,搭配刮板清除髒汙,以維持一致的高品質影像。 除了印製品的印刷品質外,成品能否快速地送進後製加工流程,取決於設備是否能在大印量的負載下,仍能維持穩定一致的輸出、無須過多的手動調整程序。TASKalfa Pro 15000c的雙路徑送紙設計、雙校正系統及暖風式防捲器,使其在每分鐘高達150頁的高速進紙下,能同時對紙張進行最佳化調整、校正誤差、降低紙張捲曲,並讓印製面上的墨水達到快速乾燥的效果。此外,不論是更換耗材或排除卡紙狀況,所有維護均能在TASKalfa Pro 15000c機體正前方快速地進行。效率、效益與使用體驗兼具,TASKalfa Pro 15000c設備可謂是京瓷的匠心之作。 更具環保的量產印刷 隨著疫情和全球氣候變遷等影響下,不少企業投入永續循環經濟,努力經營ESG指標。在印刷行業,一直都是仰賴創新技術來減少對環境的衝擊,而近年興起的數位印刷正符合當今的環保趨勢。事實上,數位印刷由於無須製版,故不用經製版、洗版、拆版等製程,避免有機溶劑的使用,能夠降低環境汙染。此外,數位印刷具有其他形式的印刷技術無可比擬的高度靈活性,能夠精確地掌控印量,從而減少不必要的耗材耗用與廢棄物產生,可說是相當不錯的選項之一。 TASKalfa Pro 15000c除了符合現今少量多樣的印刷趨勢,其耗電量與其他印刷技術相比,能耗相對是比較低的。TASKalfa Pro 15000c的典型用電量(TEC)僅為每週6.3kWh,是市場上同級產品中最節能的產品之一。該產品亦榮獲多項國際低能耗及環保認證,例如能源之星、EPEAT、RoHS與EcoMark⋯等等。 ●(左)憑藉TASKalfa Pro 15000c卓越的運行穩定性與易維護性,可在大印量的負載下維持高效率  ●(右)京瓷獨家研發的水性顏料墨水,使印製品能保持顯色同時快速乾燥,可突顯印刷品亮麗鮮明的色彩 廣受國際的好評讚賞 高生產效率、高成本效益、操作便利的TASKalfa Pro 15000c數位量產型噴墨印刷機榮獲日本與歐洲權威機構的認可。該產品榮獲歐洲數位印刷協會(European Digital Press Association)所頒發的「EDP最佳彩色單張紙數位印刷設備」之獎項。而在每個月印量>500,000張(A4尺寸)、最大紙張尺寸SRA3的商業印刷類別中,TASKalfa Pro 15000c為表現最佳的產品。該產品的「噴頭維護系統」亦榮獲由日本大阪工業研究協會所頒發的第70屆「工業技術獎」的獎項殊榮。 京瓷TASKalfa Pro 15000c的規格概要,其每分鐘可高速列印150頁(A4),並能夠進行影印和掃描,專為大印量、多樣化的印刷應用而開發。搭配京瓷獨家研發的水性顏料墨水,能保持顯色同時快速乾燥。支援尺寸從A6R到SRA3,以及基重從56g/㎡到360g/㎡的紙張,可在普通紙、噴墨紙、厚紙、明信片,甚至信封上進行印刷。此外,也可選購橫幅紙盤,進行橫幅紙張印刷,長度可達1,220mm。 台灣京瓷辦公資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於2002年5月成立,深耕台灣商務市場。京瓷設備以對環境友善的長壽命零組件為基礎,並以低使用成本(TCO)而聞名。結合彈性化解決方案,與京瓷卓越技術與豐富經驗,京瓷將幫助客戶管理大量數據資料和繁雜的工作流程,將資訊轉化為知識,協助企業建立永續經營的事業,在競爭激烈的數位化時代中創造長期價值、取得先機。 台灣京瓷辦公資訊 02-25076709 www.kyoceradocumentsolutions.com/tw
廣色域印刷 (1)
專家觀點
2024-06-18

廣色域印刷 (1)

圖 1:XCMYK (白色) 與 CRPC7 (彩色) 色域空間比較 色域印刷主要分為 CMYK 廣色域與 Multicolor 廣色域,CMYK 廣色域是使用高彩度四色油墨,而 Multicolor 廣色域以傳統四色油墨,加上橘、綠色 (CMYKOG),或橘、綠及紫色油墨 (CMYKOGV),以印製優於標準 CMYK 四色平版印刷 (ISO 12647-2) 的色彩表現。 2015 年開始的 Idealliance XCMYK 測試計劃,使用四色張頁式平版印刷機、符合 ISO 12647-2 的 PS1 紙張、ISO 2846-1 標準油墨、以及 FM 調屏網點,利用較高的滿版濃度來達到廣色域的效果。由此計劃所發佈的 XCMYK 色彩描述檔也已利用各式數位印刷機測試確認,表示以傳統平版印刷與數位印刷機皆可以達到 XCMYK 色域品質。更多關於 XCMYK 計劃的相關資料與色彩描述檔已公佈在 www.gracol.org 。 2015 年發佈 ISO PAS 15339-2 (CGATS 21) CRPC-7 為一印刷特性標準 (CRPC, Characterized Reference Printing Condition),可作為具有超大色域印刷設備 (Extra Large Gamut Printing Process) 的參考色域,適用的印刷設備包含噴墨、碳粉、張頁平版、柔版、與凹版印刷。 2020 年 Idealliance 發佈 PrintWide,是 CMYK 超廣色域資料庫,適用於數位印刷系統。優點其一為涵蓋大多數已知印刷系統的色域表現,即便資料庫僅以 CMYK 建立,在色彩轉換時,並不會損失任一色彩訊號;其二 PrintWide 可使印刷品具有更高的飽和度效果,當客戶想要「更多色彩」或「更鮮艷」,但不要求色彩準確度時,不妨試試 PrintWide。 圖 2:PrintWide 與 GRACoL2013 色域空間比較      
坤裕精機整合設備及特殊應用
包裝未來
2022-09-14

坤裕精機整合設備及特殊應用

隨著市場變化,國內外柔印界知名品牌坤裕精機(KYMC),不斷思考要如何持續提供市場更多的價值,並以價值導向為出發點成為解決方案的提供者。深耕全球市場多年的坤裕精機,其主要是跨足包裝及軟性電子等兩個領域。提供市場在製程上所需的機械設備,這主要包含柔版印刷機、凹版印刷機、塗佈貼合機、分切機及UV-LED等設備。 市場上提供柔印設備的廠商有很多,而坤裕精機的主要價值在哪裡呢?坤裕透過整合設備及特殊應用來與市場上其他設備商做出區隔。依照客戶在製程上的需求,提供客製的高效率、高產能及人性化設備。 透過整合設備提供服務 一台設備通常不會孤立於其他設備,產線也不會只有一台設備而已,因為要從材料走到成品,必須經過許多不同的程序才能夠被完成。若要達成有效率的製程,設備之間就需要有溝通及整合性。達成溝通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將不同程序、不同功能整合在一台設備上(例如機械+通訊的整合);另一種是藉由電子訊號將不同獨立的設備整合在一起(例如通訊的整合)。 而在設計整合設備時需要考量到不同功能之間要如何搭配,不同功能的極限通常不同,例如以卷對卷柔版印刷來說,可以在每分鐘600米下運轉,但塗佈的極限也許只有到每分鐘350米,在設計上印刷就會需要搭配塗佈。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的考量點,例如在不同功能之間如何共用乾燥烘箱、當其中一項功能出錯時其他功能如何搭配、被整合的功能如何保有獨立運作的彈性、操控多項功能的防呆機制等等。 ●澳大利亞國際包裝集團Detmold採購坤裕精機的衛星式柔版印刷+分切整合設備 知名成功整合案例分享 一般比較常見的整合功能包括以下幾種,分別為:(1)印刷+分切;(2)塗佈+印刷;(3)塗佈+印刷+分切;(4)塗佈+貼合+分切;(5)吹膜+印刷。 柔版印刷在歐美地區已被廣泛運用許久,製程技術及供應鏈相對亞洲地區成熟許多,導致這種高整合性的製程需求,居多也都來至歐美地區的客戶。例如美國速食業紙袋包裝大廠RonPak就多次向坤裕精機採購「塗佈+印刷」及「塗佈+印刷+分切」的整合設備;澳大利亞國際包裝集團Detmold也多次採購連線式印刷機及「印刷+分切」的整合機;美國Specialty Packaging公司採購「塗佈+貼合+印刷」的整合機,以上都是坤裕精機成功的整合案例。(見圖1、2、3) 特殊應用提供專業服務 許多製程採用卷對卷來提升效率,一般來說卷對卷製程比平張製程快上許多,但卷對卷的困難之處在於如何控制好基材的張力,製程中基材張力有時需要維持一致,有時需要動態調整,更不用說不同基材所需要的張力也不同。坤裕精機做為卷對卷設備的專家,在張力控制上擁有深厚的基礎,並將控制自動化。 基材的張力控制好了,應用就廣泛了,卷對卷工藝可以使用在不同的材料上,除了常見的薄膜及紙材以外,也可以處理鋁箔、銅箔、可撓式玻璃這樣特殊的基材。在印刷油墨上,除了常見的水墨、溶劑墨、UV墨之外,也可以使用導電銀漿來產出功能性基材。不停機接紙功能,除了一般的單層接紙,也可以使用在易撕多層基材上的接紙。 ●美國Specialty Packaging公司採購坤裕層級式柔版印刷+塗佈+貼合整合設備 特殊應用整合案例分享 一般常見特殊領域的應用包含:(1)特殊的軟性玻璃基材印刷;(2)易撕保護膜多層基材貼合及不停機接紙;(3)使用於電子產品之基材的塗佈貼合;(4)RFID(無線射頻辨識)及電路版印刷。 在50μm厚度的軟性可撓式玻璃基材印上導電層(<30μm)及絕緣層,除了在套準上要非常精準外,如何運送玻璃而不讓玻璃龜裂也是一門學問。而在乾燥上使用了特殊的NIR系統,來讓導電銀漿及含有環氧樹脂的水性絕緣層得到適當的乾燥。這一項工藝可以應用在提升透明電子產品的導電性,例如觸控螢幕、OLED照明、RFID、電路板印刷⋯等等。(見圖4、5、6) 易撕多層基材不停機接紙設備有別於一般的不停機接紙方式,易撕多層基材因為必需要保持易撕的特性,所以容易在接紙時導致不同層之間被分離。而透過特殊的設計,接紙時在材料的正反面同時貼上膠帶,可確保不同層不會分離。許多材料在製程中都需要保護膜來做保護,並在製程的末端或製程結束後才將保護膜分離(見圖7)。使用坤裕的易撕多層基材不停機接紙,可以提升基材在塗佈、貼合、印刷及加工上的效率及容易程度。坤裕精機TIGAX 22印刷展攤位在B區1317 ∼1321,歡迎蒞臨參觀體驗。 坤裕精機 04-23593830 http://www.kymc.com
文藝青年的設計夢(二)
設計創意
2024-05-06

文藝青年的設計夢(二)

草田風工作室 1970年代初期出現在屏東的「草田風工作室」是為台灣設計發展歷程中的特例,一來這是台灣最為南部的縣市,素來在台灣地理條件對於屏東有著「站尾包衰」的諷語,按照地緣關係應該屬於現代設計資訊相對落後的區域,但是竟然是在國境之南出現幾位文藝青年喜愛詩書畫的創作表現團體;二來草田風工作室成員並非出自同一學校,而是跨越屏東高工、潮州高中、屏東農專等不同學校所組成的文青團體,相互在各自的學校刊物發表詩文與插畫;三則是雖然以「工作室」為名,但是純粹聚焦在校園的同儕團體,根本沒有商業性質的設計服務,甚至在封面或插畫署名「草田風」團體名稱,而非個人名字;最後值得肯定的是這五位當年有志一同的團體成員,後來都在台灣設計界不同專業領域嶄露頭角。(見圖7) 根據李男描述「草田風」名稱的意義:「風行草從,草田或起或偃,顯示出風的軌跡。」草田風工作室成員根據加入順序,以編號稱之,例如第一號的李志剛(1952年∼),筆名「李男」、「言音戈」,原就讀屏東高工,後來轉至空軍通信學校就讀,1971年為第一中隊編輯設計》、《鷹翺》;1970∼1973年《屏工青年》多期校刊編輯、發表詩文、插圖,並且擔任藝術顧問,也受邀擔任起《高縣青年》、《南縣青年》特約刊頭插畫;李男是主流詩刊及草根詩刊創始人;草田風工作室的組成就是由李男發起,在其為1971年第55期《高縣青年》封面設計與刊頭插畫刊物之中,接受鄭鬱採訪〈草田風工作室主人:虛懷若谷的李男〉,提到:「李男在屏工主編校刊時,認識了一個叫吳勝天的畫畫的傢伙,於是就慢慢的搞起他們的『草田風工作室』啦。其實就根本沒有什麼畫一類的東西,那只是在他們三個人的心中建立一座瑰麗的城堡,然而有一件現實是:目前在經濟上的困難使得他們默默無聞,但是『草田風工作室』已經在他們心中繪製了一幅美麗的藍圖。如果他們永恆前進,努力不懈,我相信成功是指日可待的」。 李男可說是倡議文藝青年參與校刊編務,並且是個實現自學詩畫全才的靈魂人物,他的新詩〈二又二分之一神話〉投稿《幼獅文藝》,讓瘂弦、商禽驚艷不已,梅新則說:「李男是從南臺灣甘蔗園冒出來的怪才」,本詩被收錄在洛夫主編的《一九七0年代詩選》。李男曾經任職中國時報週刊美術組副主任,為《人間雜誌》美術設計,曾經榮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美術設計獎,著作有《三輪車繼續前進》、《紀念母親》、《旅人之歌》等。(見圖8) ●圖7:吳勝天設計屏工青年封面、林文彥設計潮中青年封面 ●圖8:李男插畫 第二號的吳勝天(1953年∼),筆名「野天、天野」,就讀屏東高工時期負責1970∼1973年《屏工青年》多期封面設計、內頁插圖,並且曾經為救國團屏東縣團委會編輯《青年人》;由於他在學期間常常從舊書攤書報雜誌獲取國際設計潮流,也在校刊引介全球設計資訊,因此其主持校刊編輯具有創新實驗的特質,從封面、封底、摺口、書籤、目錄、版面、插圖、色彩⋯等整體規劃設計屢見巧思,可以窺見其後續朝向書籍雜誌印刷設計的強烈傾向;另外他在刊物所繪製大量的插圖,具有流暢的線條與夢幻的風格,就草田風工作室發展的短暫幾年,吳勝天將校園刊物展現充滿創意的行動力,可謂是團體中的健將;吳勝天曾任職於中國時報週刊、度假出版社美術編輯,後來在流行時尚雜誌台灣版《VOGUE》全媒體總編輯暨藝術總監,其在時尚雜誌英文署名Sky Wu,是長期主導台灣流行時尚與美學風格的引領者。(見圖9) 第三號的林文彥(1952年∼),筆名「林煙、墨嵐」,就讀省立潮州中學期間負責1970∼1972年《潮中青年》多期封面設計、內頁插圖並且撰寫詩文發表在《潮中青年》與《屏工青年》,他是草田風工作室從屏東高工擴展至其它學校的關鍵人物;國立藝專美工科畢業,服役後在台北房屋建設公司高雄分公司設計部經理,後來自創林煙設計公司,專業在南部房地產建設案行銷規劃設計;後來旅美研修碩士學位,返回台灣轉任教職,曾任臺南應用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應用多媒體系主任、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另外投入在文字學、金石學及篆刻研究,獲聘為杭州西泠印社社員。由於林文彥自幼家學勤練書法,在當年鉛字排版及字體極為有限的情況之下,加上校園刊物經費拮据,所以他在編輯校刊的版面標題文字或內頁插圖,習慣採用徒手書寫而具有獨特的風格美感;著作有《雪泥鴻爪╱林文彥作品集》、《屏東縣作家作品集38╱煙起林際》、《密蘇里行腳╱林文彥旅美攝影集》、《台灣藝術經典大系.篆刻藝術卷3╱方寸乾坤》、《百樂╱漢字創形設計》等。(見圖10) ●圖9:吳勝天插畫 ●圖10:林文彥插畫 第四號的陳義仁(1953年∼),筆名「蕪名」、「阿仁」,就讀屏東農專編輯校刊《南風》,1971∼1972年為屏東中會溪州教會校刊《白鴿》刊物設計,台南神學院畢業,擔任屏東縣高樹鄉基督教長老教會牧師;陳義仁擅長素描與四格漫畫,描繪常民生活與教會趣聞,或是針砭時事,出版不少教會福音和社會關懷的書籍,如《我m是罪人》、《信耶穌得水牛》、《上帝愛滾笑》、《教會文化基本笑材》、《同家同學》、《人生市場》、《阿仁畫天畫地》、《寶島南風》、《寶島素描簿》⋯等,誠如陳義仁牧師自己所言:「我的漫畫難免刺中信仰的高貴與人性軟弱之間的不協調」。陳義仁將過去繪製高樹山水作品授權為高樹好米包裝的插圖,秉持牧師勸人向善的本質為行銷地方產業盡心盡力。(見圖11) 第五號的簡清淵(1956年∼),筆名「簡捷、蕭零」,就讀潮州中學期間編輯《潮中青年》設計封面、插畫,並且發表詩文,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西畫組畢業。曾獲1983年行政院新聞局雜誌美術設計金鼎獎、1996年以〈狩獵〉獲得時報文學獎新詩獎、1997年以〈一首詩的誕生〉獲得時報文學獎新詩獎、1997年以〈一天中的印象〉獲得時報文學獎散文評審獎另外還榮獲僑聯總會海外華文著述獎、聯合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現旅居美國,擔任美國華商年鑑出版公司經理,華商博覽會經理,其著作有詩集《愛情草》、《與你相遇在雲端》,散文集《英雄常常淚滿襟》、《後現代絕症》⋯⋯等,其繪製的插圖作品頗有日本插鬼才畫家宇野亞喜良(Akira Uno,1934年∼)的超現實夢幻風格。(見圖12) 從上面「草田風工作室」五位成員,他們是藉由校園刊物的編輯印刷,培養文藝青年在藝術設計方面的創作表現,正因為他們還是高中職或專科的學生,並未接受大專院校專業設計的完整性培養,因此反而能夠不受到「美術設計(Art Design)」的限制,朝向「平面設計(Graphic Design)」的整體規畫設計,不僅是封面設計、配置插畫、刊頭圖案、標題文字等,甚至結合攝影、版面編排、色彩計畫呈現出屬於現代設計的風貌,加上草田風工作室成員都能右手撰寫詩文、左手繪製插圖,而在校園刊物或是日後社會發展俱成文青風範。 ●圖11:陳義仁插畫 ●圖12:簡清淵插畫 創新實驗的校園刊物 有關「草田風工作室」的團體活動可以見諸於1970∼1973年《屏工青年》與《潮中青年》,原則都是以季刊形式出版,但是也會根據時事稍有變動;其中《屏工青年》是以就讀屏東高工的李志剛(李男)、吳勝天(天野)為主編設計,根據目前出版的1970年10月31日第76期、1970年12月23日第77期、1971年3月29日第78期,上述三期刊物上面都已經具名「封面、插圖:草田風工作室」,尤其是第78期封底為當期的目錄,寫明:「封面設計:吳勝天(草田風工作室),本期插畫:李志剛(李男)、吳勝天、林文彥,藝術顧問:李男(草田風工作室)」,可謂是「草田風工作室」組織、分工、署名等團體成形的主要啟動階段。 另外則是藉由校刊推出專題活動:「草田風工作室詩畫展」總共三期,分別是在1972年3月29日發行的《屏工青年》第82期,第48∼57頁以四折拉長頁,黑色與綠色兩色印刷,標題「草田風詩畫預展,李男╱天野╱林煙」,特別寫明「預展,不是我們的開始」掀起集體創作發表的序幕;1972年6月23日發行的《屏工青年》第83期,第41∼64頁「草田風詩畫第一次展,草田風美術文化工作室策劃製作」,以黑色與橘紅色兩色印刷,有手繪線描插畫、暈染插圖、攝影、拼貼組合等不同技法,這就尚未學習專業藝術與設計高中職學生,已經展現出超過同年齡的創意表現;1973年1月23日發行的《屏工青年》第85期,第49∼61頁「草田風詩畫第二次展,草田風工作室策劃製作」,以黑色單色印刷,另外有多幅攝影取自屏東攝影家林慶雲作品;陳義仁及簡清淵有參與《屏工青年》第87期內頁插圖設計。另外1970∼1973年由林文彥與簡清淵負責《潮中青年》編輯設計,雖然未如《屏工青年》有著明確的專題「草田風詩畫展」,但是在1973年第37期《潮中青年》有「詩與畫」專題;另外封面或內頁插圖都有草田風工作室字樣,另外每期也都有多達10頁以上的詩畫篇幅,在在顯示這群國境之南的文藝青年,透過校園刊物不斷地追求實現設計夢想。(見圖13) 值得一提的是1971年6月24日發行的《屏工青年》第79期,第31∼38頁由吳勝天專文介紹「有關美術設計及欣賞」,分別介紹「海報」、「海報貼在那裡」、「招貼」、「封面欣賞」、「美貌王國資生堂」、「電影海報欣賞」、「唱片封套設計」等多達八頁篇幅,這在距今五十年前的高中校園刊物,竟然有專文介紹設計資訊實屬難得。另外在1970年12月23日發行的《屏工青年》第77期版權頁有「高水準讀物的介紹:幼獅文藝、現代文學、文學季刊、文藝月刊、作品雜誌、笠詩刊、創世紀、葡萄園、純文學、南北笛」等,由此可見當年文藝青年閱讀風氣之盛行。 探討1970∼1973年草田風工作室成員發表在校園刊物的作品,若對應當年台灣設計發展,正與變形蟲設計展覽活動處在同一時期,只不過一個是在北部由大專院校學習專業設計畢業校友組成,一個是在國境之南三個學校在學的高中職生所組成,在設計專業養成自然有其差別;但是若就草田風工作室在《屏工青年》、《潮中青年》,甚至為救國團屏東縣團委會編輯的《青年人》在封面、插畫、字體、印刷⋯⋯等整體視覺設計而言,都已經嶄露專業設計能量;林文彥回憶當年李男的詩〈二又二分之一的神話〉投稿在《幼獅文藝》,獲得瘂弦和商禽的青睞,李男邀請詩人瘂弦前來屏東,他們提供草田風工作室成員編輯設計的校園刊物請他指教,由於1969年瘂弦剛剛接續主持《幼獅文藝》編務工作,對於台灣文藝青年的校園刊物及運作生態知之甚詳,瘂弦觀看這些刊物之後讚嘆不已,並且鼓勵他們畢業以後若有來台北可以找他;林文彥回憶潮州高中畢業考上國立藝專美工科就讀時,1973年曾經前往拜會瘂弦,他委託林文彥在《幼獅文藝》由比較文學博士葉維廉為莊喆的畫作〈風景(四幅)〉進行版面設計;另外在1973年6月號《幼獅文藝》版權頁上面有列名「本期插圖:王愷、李鼎、楊國台、陳文藏、林煙、埍之」,1974年6月號《幼獅文藝》版權頁上面有列名「本期插圖:阮義忠、王愷之、林煙」,林文彥對於瘂弦的提攜之情至今仍然感念在心。(見圖14) ●圖13:屏工青年,草田風詩畫預展 ●圖14:楊國台設計幼獅文藝封面 文藝青年,設計夢 除了上述「草田風工作室」的成員之外,1960∼1970年代參與學校刊物設計的還有許多都是台灣設計界的中堅份子,例如童書繪本、插畫名家曹俊彥1965年為《臺中師專青年》第17期設計封面,後來他在台灣插畫、童書、繪本等領域具有重要的地位;歷年參與1970年代變形蟲設計展、1980年代台北設計家聯誼會、1990年代台灣海報設計協會三個台灣設計發展重要轉型階段的王行恭教授,也是《故宮文物》、《歷史文物》、《臺灣美術》等公立博物館與美術館刊物長期美術設計者,回憶起他當年在台中二中就讀時也是參與校刊編輯設計的印象,他說那是文藝青年在那個苦悶年代的抒發心情的安全出口;現任亞洲大學講座教授的陳俊宏則在1971∼1972年間就讀斗六高中時參與雲林縣救國團《雲林青年》封面設計及內頁漫畫,他從師大美術研究所畢業先後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亞洲大學創立設計學院並且擔任院長,長期奉獻在設計教育培育更多優質設計人才;曾堯生從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之後任職自立晚報,創立大觀視覺顧問執行東和鋼鐵、沈氏印刷、和信電訊、TVBS等CIS規劃設計,他回顧1972年就讀高雄左營中學期間參與《左中青年》封面設計及內頁插圖,並且創立美術社擔任社長,對於高中時期在美術與設計的經歷,影響到後續投入在設計生涯及推動建構台灣文化藝術事務。 同樣在台灣設計界投注設計實務將近五十年,歷任臺灣海報設計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銘傳大學商業設計系的柯鴻圖教授,過去高中時期與歷任工商時報總編輯、臺灣電視公司總經理、中央廣播電臺董事長、中華電信公司董事長的鄭優,常常相約一起投稿在《雲林青年》,柯鴻圖回想起在那個貧瘠年代,校園或縣市刊物刺激當地文風鼎盛之外,更是莘莘學子的精神養分來源。另外長期投注在臺灣美術史論的蕭瓊瑞教授,則在台南師專就讀期間為1974年《南師專青年》第40期進行插圖設計,這是以專研台灣美術史聞名於藝壇,但鮮少被提及他同時具有繪畫長才的另外一個面向;1967年《南縣青年》第十四卷第7期進行插圖設計封面則是由劉文三教授繪製,都是文藝青年參與縣市文藝刊物的具體案例;還有知名藝術家賴威嚴也曾參與《南投青年》編務工作,之後考取台師大美術系西畫組就讀,成為推動南投文化藝術的主要深耕者。(見圖15) 1970年代是台灣處於文化沙漠的年代,但是1971年1月由黃永松、吳美雲、姚孟嘉、奚淞四人創立英文版《ECHO漢聲》雜誌,至1978年1月改版為中文版《漢聲》雜誌,秉持以平衡東西文化交流以及銜接傳統與現代的信仰為主版主旨,多年後《漢聲》雜誌成為台灣在兩岸以至於全世界的文化標竿;1971年3月版《雄獅美術》月刊創設,歷任主編除了發行人李賢文之外,還有何政廣、奚淞、蔣勳、李復興、王福東等人,為台灣引介不同面向的藝術資訊與多元文化的觀點,直至1996年9月停刊總計發行307期月刊,建構台灣美學觀點;因此有人形容《漢聲》與《雄獅美術》是1970年代展翅飛舞振動起台灣文化藝術的雙翼。李賢文接受訪問時提出:「《雄獅美術》誕生於一個追求夢的一九七零年代,人人手無寸鐵卻心懷萬里,在一本小小簡陋三十頁創刊號中,滿載那個時代青春夢的純真之舟,橫渡藝術之洋」。 與此相對地是回顧五十年前臺灣設計發展歷程之中,一群青年學子的設計夢從「黑白展」、「變形蟲」到「草田風工作室」,這些文藝青年詩書畫藝、左右開弓,從懵懂摸索、創新實驗,而後也都長期投入在設計產業,持續奉獻心力在臺灣設計界已經超過半個世紀;若要探討這種莫忘初衷的信念,應該就是當年正處於青春期所追求的思想、觀念與價值觀,台灣設計是他們當年追求青春的夢想,也是其希望之所繫,那股投入在設計的熱情火花當然永遠都會熠熠生輝,感謝台灣設計前輩示範持續向前與引領向上的堅定力量! ●圖15:陳俊宏設計雲林青年封面、曹俊彥設計台中師專青年封面 ●圖15:陳金泉為台南師專青年設計封面,蕭瓊瑞插圖設計
福茂大勤精密模切印後加值
經營管理
2022-09-14

福茂大勤精密模切印後加值

福茂大勤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74年,為國內電腦報表紙、電腦藥袋領先發展的印刷公司。第二代於1992年美國留學歸國後,三十年磨一劍,將印刷公司重新定義,完成轉型的一個嶄新企業。福茂大勤積極朝向國際化,目前擴及新加坡設有公司工廠,中國廈門也設有公司,在不到百人的中心企業中,屬於創新、勇於向海外發展的國際化公司。加上財務制度及公司治理也是符合上市櫃企業標準,有助於取得客戶、股東及供應商的信任。 創立模切品牌印後加值 有鑑於無紙化的發展,福茂大勤於三年前成立精密模切事業部,結合自行創新及行銷、台灣機械製造及德國精密磁性輥筒關鍵零件,成立Rotary Precision國際行銷品牌,也成為台灣首次和瑞士、德國同級競爭。2021年成功獲得中央印製廠採購之自黏性郵票專業寬幅模切設備。Rotary Precision精密模切品牌已積極推廣於國際市場,成為消費性電子產業(Consumer Electronic)和電動車產業(Electric Vehicle Battery)的模切(製造)關鍵夥伴。 福茂大勤公司優質的模切機設備產品,是以德國精密的磁性輥筒模切工藝為核心,藉由真圓度5um以下的磁性輥筒與平整度4um的磁性刀版品質,並整合彈性化智能PLC程式控制與嚴格設備組裝以滿足不同市場的多元化材質模切需求。相關片料與捲料產品比較資料詳見表1。 ●福茂大勤代理的德國K+B精密刀版產品系列 ●因應數位與傳統印刷所開發的PR350窄幅捲式精密模切機 一、片料進紙模切機特色 PS30與PS18機型是專用於張頁式數位與傳統印刷的最佳印後模切設備,PS30模切機的大尺寸720mm,可以符合B2+印刷品咬口同向的精密度要求。而PS18模切機,則可滿足B3+小尺寸的彈性化生產規格。 兩款片料進紙模切機設備特色說明如下:(1)磁性輥筒真圓度≦5um。(2)搭配德國K+B精密刀版且刀版平整度4um,模切品質精準優異。(3)生產效能每小時6,000車。(4)模切厚度0.12∼0.45mm。(5)模切材質紙張、紙張+上光、紙張+上膜、貼紙、塑料。(6)模切樣式全斷刀、半斷刀、裂線刀、壓痕刀(可增加刀版防沾黏與硬化處理)。(7)磁性輥筒單磁性輥筒+刀鉆筒、雙磁性輥筒。(8)產品應用卡片模切、裂線打刀、精緻壓痕、凹凸造型。(9)人機介面採取中英文操作。 二、捲料進紙模切機特色 PR350機型是因應數位印刷與傳統印刷所開發之窄幅捲式精密模切設備,客戶只要搭配2∼3種磁性輥筒尺寸即可藉由彈性化PLC程式控制進料長度,適合多變化印刷長度的數位印刷或是固定印刷長度的傳統印刷。 PR350窄幅捲料進紙模切機設備特色如下:(1)模切材質紙張/貼紙/塑料。(2)模切樣式全斷刀、半斷刀、裂線刀(可增加刀版防沾黏與硬化處理)。(3)磁性輥筒單磁性輥筒+刀鉆筒。(4)產品應用膜內標籤、保護膜、電子泡棉、醫療生技用品、液晶顯示器薄膜片(背光模組元件、LCM)。(5)人機介面採取中英文操作模式。 ●(左)PS18張頁式模切機,可滿足B3+小尺寸的彈性化生產規格  ●(右)福茂大勤自行研發的PS30張頁式模切機,適合B2+尺寸規格的印刷品 豐富經驗提供專業服務 數十年印刷廠經驗與完整流程服務,是福茂大勤贏得客戶信賴的保證,無論是片料或捲料進紙的模切設備,均可結合前端流程,並可選配連線同步監測系統以確保生產高良率與品質穩定的要求。客戶在投資前亦可做一專業諮詢與專案規劃之評估,以確保正確的投資及營運規劃。 該年9月15日至18日舉辦的TIGAX 22印刷展,福茂大勤特別現場實機動態演示PS18片料與PR350捲料精密模切機,以及各式精彩多元模切產品的展示。期盼在疫情漸緩之際,能夠帶來印刷產業新亮點與創新業務機會,歡迎印刷同業先進蒞臨指導與技術交流。更鼓勵加入福茂大勤LINE官方帳戶,以獲得最新的技術說明與產品應用。 福茂大勤 02-22675588 http://www.fecorp.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