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的設計交流
由於韓國與臺灣在1970年代設計發展同處於萌芽發展階段,1974年經由中華民國駐韓大使館的牽線,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創立於1969年)白金男、鄭伸恭等人與臺灣變形蟲設計協會霍鵬程、楊國台、謝義鎗、吳進生、陳瀚平、霍榮齡、王行恭等人展開設計交流的序幕,開啟韓國與臺灣設計交流的起步;雙方從1974~1998年長達二十四年的展覽交流,主要是以會員的實驗創新作品進行設計交流,因此至今回想起來1974年這年份對於韓國與臺灣設計界而言,是個具有里程碑式的歷史意義,必然在臺灣設計發展歷程留下歷史的定位;進入1980年代KIAA大韓產業美術協會(創立於1945~2020年)白金男等人開始與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楊英風、楊夏蕙、陳志成、謝義鎗、蘇宗雄等人展開交流,由於兩個協會都是該國具有代表性與規模化的設計專業社團,因此1981~1984年擴大連結日本、韓國、香港、臺灣等地舉辦亞洲平面設計展覽,開始建立起亞洲設計交流的平台,展覽內容也擴充至海報、包裝、書籍、標誌等更加多元的內容;1990年代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配合後來舉辦的東亞海報三年展(亞洲海報三年展),開始與臺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中華平面設計協會、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等協會交流,主要專注在海報設計展覽活動,之後形成每年都會在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不同國家地區透過海報展覽的交流活動。
●2024年3月29日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設計口舉行「韓國與臺灣五十年設計交流展」開幕儀式
2008~2018年韓國SKKU成均館大學藝術學院白金男院長與NTNU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以及之後成立的設計系)林磐聳、施令紅、林俊良、劉建成、廖偉民、蘇文清等人建立兩校研究生共同主題進行創作、移地交流、訪問研習,落實往下扎根的教育能量,之後再擴及廈門大學與戚躍春、張文化老師合作形成三校研究生定期創作展覽,以及三校互訪交流的良性機制,也為年輕的世代搭起交流平台;臺灣教育部高教司2006年主辦的「IDC設計戰國策:鼓勵學生參加藝術與設計類國際競賽計畫」、2008年主辦的「TISDC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以及2012年主辦的「來自亞洲的設計力量」近二十年來都是由筆者擔任計畫主持人,每年也都會邀請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白金男、尹鴻烈、張豪哲、柳允皓、盧炫志,KIDP韓國設計振興院、KIAD韓國工業設計協會車康熙,以及金炫、孫惠圓、李淳寅等韓國不同專家學者來台擔任評審、演講嘉賓或是作為大賽合作夥伴,形成跨越不同年代、不同協會組織、不同合作對象、不同設計議題等多元交流合作,形成既廣泛又深遠的歷史意義,回顧五十年來韓國與臺灣現代設計發展的史實,成為雙方設計發展不可抹滅的篇章。
細數五十年來韓國與臺灣設計界約略以十年作為一個合作交流的階段,雖說在不同年代各有著不同的交流主體及關注主題,但是走過五十年的深厚情誼有著韓國設計的吉光片羽,也有屬於臺灣令人心動的設計故事;2024年適逢韓國與臺灣設計交流五十週年之際,配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的臺灣設計口所舉辦的「第一屆臺灣設計研究獎」,筆者特別邀請韓國成均館大學白金男教名譽教授撰寫「韓國-臺灣設計交流五十年所懷」,透過他多年書寫日記的習慣才得以完整記錄他所親身經歷過的人事時地物;為了紀念韓國與臺灣五十年設計交流,特別由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柳允皓會長與筆者各自邀約25名設計師以「友誼Friendship」專題創作海報展覽,2024年3月26日至4月2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的臺灣設計口舉辦「韓國與臺灣設計交流五十周年」展覽,除了上述50件作品之外,在臺北的展覽特別邀請當年變形蟲設計協會的霍榮齡、王行恭兩人,提供1970年代的作品參與展覽;開幕當天有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前主委陳郁秀、外交部NGO非政府組織辦公室主任陳剛毅,變形蟲設計協會的會員謝義鎗、霍榮齡、王行恭,以及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的歷任理事長楊夏蕙、林采霖、施令紅、林文彥、許和捷等人,臺灣海報設計協會歷任理事長林俊良、吳介民及秘書長林鴻彰,中華平面設計協會歷任理事長王炳南、章琦玫,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張芳榜輔導理事長、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張漢寧、台南市美術設計協會輔導理事長陳昭岑,以及臺灣設計界陳俊宏、嚴貞、林素幸、康敏嵐、鄧建國、張盛權等專家學者出席見證了臺韓這份長達五十年的深厚友誼。
●2024年3月29日下午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大教育大樓二樓國際會議廳舉辦「韓國與臺灣五十年設計交流」座談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