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ified Studio 的 La Sovrana 品牌重塑更注重個性和地點
設計創意
2025-10-27

Justified Studio 的 La Sovrana 品牌重塑更注重個性和地點

自2017年以來,La Sovrana一直致力於將最新鮮的義大利農產品引進倫敦。這家家族經營的批發商由Alfonso Picaro和Pierpaolo Picaro兄弟領導,其水果和蔬菜的採購來源包括位於阿馬爾菲海岸附近坎帕尼亞地區的自有農場,以及遍布意大利各地的可靠種植者網絡。 疫情期間,La Sovrana 在倫敦的業務真正迎來了發展機遇,因為餐廳的關閉將對優質食材的需求推向了鄰裡商店,許多人重新發現了對美食的熱情。 隨著業務的蓬勃發展,以及新科文特花園市場分店的鞏固,該團隊意識到他們的視覺形像已無法再承載這種增長,因此與總部位於倫敦的 Justified Studio 接洽,尋求品牌重塑。 除了讓 La Sovrana 有信心進入新領域之外,新品牌還必須傳達更深層的訊息——支撐其業務的意圖。 Justified Studio 為 La Sovrana 設計的標識 「我來自英國,從小就知道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桃子或檸檬——你只要去超市,那裡總有賣的,即使說實話,它們都很糟糕,」創始人兼創意總監約書亞·奧格登 (Joshua Ogden) 說道。 La Sovrana 的有趣之處在於一切都經過精心設計——農產品按季節種植,以彰顯風味,你可以品嚐到這份用心。例如,你永遠無法完全預測最終會收穫什麼樣的黃瓜,因為它取決於溫度、生長方式、當年的物產,而這些都與味道息息相關。這與我成長過程中所接觸的飲食方式截然不同。 這為 Justified Studio 提供了豐富的概念土壤,值得深入挖掘。在這個食品加工往往以方便快捷為目的的時代,La Sovrana 卻代表著相反的方向——它生產的農產品是為了品嚐,需要耐心、有目的性地種植,並融入幾代人的知識。 Justified Studio 為 La Sovrana 設計的標識 「我們農產品的新鮮度不僅在於它能快速上市,還在於知道何時採摘,」阿方索·皮卡羅說道。 “這是我家傳承下來的知識。我哥哥走過一個農場,就能知道哪些西紅柿正值最佳成熟期,哪些顏色正合適,成熟度也恰到好處——正是採摘的最佳時機。” Justified Studio 希望此次品牌重塑能展現 La Sovrana 根深蒂固的精湛技藝,但又不至於顯得刻板或受傳統束縛。 “我們不想讓它看起來像一個老牌子,”Ogden 說,“我們想要一些前瞻性的東西,同時又能巧妙地融入懷舊元素。” 團隊也希望品牌標識具有紮實的根基-體現出La Sovrana的產品和知識的來源。當Picaro邀請他們參觀倉庫時,他們立刻被包裝盒上的字體和水果貼紙上的圖案所吸引——這些都是義大利南部常見的圖案。 利用這些印刷線條,他們製作了一個自訂字標,一個帶有手繪溫暖感的厚重彎曲襯線。 文字商標 這些字體刻意設計得緊密貼合,幾乎融合在一起,正如奧格登所說,讓人聯想到「標籤印在紙板上時墨水的滲出」。 「S」和「V」上的華麗裝飾賦予了商標獨特的存在感,使其在市場百葉窗和貨車塗裝上都能引人注目。 「我們希望文字商標能像優質水果貼紙一樣,傳遞出同樣的信任感,」奧格登說。 「這些標籤一直以來都是品質的象徵,表明裡面的東西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而標誌也需要傳達同樣的感覺。” 客製化標誌與 Archivo 搭配使用作為主要字體 - 選擇它是因為其簡單但具有影響力和強大的重量 - 而 IBM Plex Serif 被精心挑選用於標記系統和正文,以確保清晰的區別和層次結構。 色彩成為另一種敘事載體。團隊將La Sovrana農產品的鮮豔色彩與阿馬爾菲地區柔和的陽光漂白色調相結合,並參考了復古旅行海報和海濱酒店褪色的色調。這些元素共同喚起了一種獨特的意大利風情,這一點至關重要。 Justified Studio 為 La Sovrana 設計的標識 「阿方索是這個道地英式市場裡唯一的義大利品牌,」奧格登說。 “所以,無論你何時看到La Sovrana,它都需要展現出一種自豪的意大利風味——明亮、富有表現力,並且充滿著他家產品所特有的新鮮與美感。” 標誌中的阿馬爾菲檸檬——正如 Picaro 所說,是 La Sovrana 的“最具特色的產品”——成為了另一種歸屬感。攝影作品延續了這種熟悉感;以底片拍攝,賦予品牌標示一種懷舊的柔和感,同時也提供了一個靈活的成長體系-一個能夠隨著品牌規模擴張而調整的工具。 “我們非常重視圖像,因為它始終是 La Sovrana 的核心,”Ogden 說。 “我們沒有建立一個充滿圖形元素和形狀的系統,而是專注於創造一個強大的標誌和精美的圖像,這些圖像可以充當編輯載體,帶領品牌走向未來。” Justified Studio 為 La Sovrana 設計的標識 Justified Studio 為 La Sovrana 設計的標識 Justified Studio 為 La Sovrana 設計的標識 Justified Studio 為 La Sovrana 設計的標識   內容來源: https://www.designweek.co.uk/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從雜貨店到時尚咖啡館——Z 世代的飲食潮流正在重塑設計”
設計創意
2025-10-27

“從雜貨店到時尚咖啡館——Z 世代的飲食潮流正在重塑設計”

圖:Elle Ashby   經濟壓力持續增加,但消費者——尤其是 Z 世代——仍然在食品和美食上揮霍,並將其視為必需品。 新的研究 表明,年輕人正在將「零食文化」推向主流,他們每月花費數百美元購買零食等奢侈品,以此作為應對社會壓力的機制。 在世界陷入黑暗的時期,食物為人們帶來了歡樂、放縱、穩定和逃避。 2024 年全球奢侈食品市場價值將超過 1,450 億英鎊, 預計到 2033 年將超過 6,100 億英鎊。 由於消費者優先購買奢侈食品而非其他商品,選擇品嚐菜單而非名牌包,以及選擇餐廳而非零售消費,該行業正在蓬勃發展。 Lifesum 的研究顯示, 在去年的生活成本危機期間,年輕消費者願意削減在時尚、科技和美容方面的支出,以便將錢花在食物上。 食物也正成為一種更微妙的價值交換形式。美食家們越來越博學多識,也越來越有主見。能夠提供推薦本身就是一種身分的體現。了解最好的新拉麵店,或了解天然葡萄酒和天然葡萄酒的區別,如今都擁有巨大的社會價值。 飲食文化講究活在當下,創造沉浸式、可分享的體驗,說一個個故事。光是拿起一杯外帶咖啡,就能變成一段引人入勝的內容。 隨著飲食文化的盛行,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渴望在現實生活中體驗到基於自身飲食知識的體驗,各行業的品牌都在利用這一趨勢。 以下是品牌和零售商利用飲食文化的最新趨勢與消費者和社群建立聯繫的一些方法。   創造第三空間與歸屬感 食品店不再是日常瑣事,變成了有趣的外出和社交機會。零售空間正從純粹的交易場所演變為提供新奇、趣味、社交和建立社區感的空間。 雜貨餐廳(或稱「grocerants」)的興起證明了這一點,它們為人們提供了在貨架之間進行社交的場所。 其中包括倫敦的 Lulu's,它是一家集咖啡館、魚販、熟食店和酒吧於一體的商店,以及斯德哥爾摩的 ICA 超市,它擁有果汁和冰沙吧、素食肉店以及海鮮和香檳酒吧。 這些滿足了消費者對專業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也培養了鄰裡氛圍。 率先提出「第三空間」概念的星巴克,在其全新「未來咖啡館」的設計規劃中再次加倍強調了這個概念。星巴克希望重新扮演「居家與工作之間舒適空間」的角色。 人們也希望透過飲食文化來獲得一種社區感和歸屬感,而品牌則透過設計歡迎和支持特定社區的空間來滿足這種需求。 Hags 是一家位於紐約東村的餐廳,由酷兒創辦,面向所有人,支持當地藝術家,並與社區分享食譜和資訊。倫敦的 Gooce Supper Club 為單身人士提供了一個相聚、享受美食和音樂的場所。   提升零售體驗 消費者正在尋求獨特性、探索性和懷舊性,而品牌則透過提升店內購物體驗來應對。 雖然一些食品零售商純粹注重美觀,但其他一些零售商則將精緻的設計與永續性相結合,例如倫敦的 Natoora,這是一家設計精美的農產品直銷店,直接與種植者合作,建立更永續的食品體系。 同時,紐約的 Pop Up Grocers 提供精心策劃的社區商店,展示最具創新性和令人興奮的天然食品品牌。 但利用這種飲食文化的方式並不只適用於食品品牌。不同行業的零售商都在透過將食品打造為新穎、時尚且值得一試的商品來提升其產品品質。 時尚品牌也紛紛加入這一行列,普拉達 (Prada) 在哈羅德百貨 (Harrods) 開設了一家咖啡館,拉爾夫·勞倫 (Ralph Lauren) 在梅菲爾區開設了拉爾夫咖啡館 (Ralph’s Coffee)。 隨著零售業越來越注重娛樂顧客,各大品牌紛紛透過富有想像力的、以食物為主題的展示和令人驚喜的互動來提升店內體驗,例如紐約的 Jellycat Diner 餐廳就推出了以食物為主題的毛絨玩具, 這款產品在 Tiktok 上走紅 。   撥接便利 隨著消費者的時間越來越少,零售空間應該感覺直覺、有目的且易於導航。品牌更加重視彈性,並提供順暢的體驗,旨在減輕消費者在購物和用餐時的精神負擔。 成功在於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靈活地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並提供獨特的產品。 倫敦的沙拉計畫旨在透過提供新鮮食品來取代傳統的方便食品,讓人們在旅途中也能輕鬆享受健康飲食。零售商aaA在西班牙畢爾巴鄂經營一台ATM蛋糕機,它透過將新鮮製作的蛋糕裝在紙袋中分發給顧客,將新穎性與便利性完美結合。 同時,荷蘭線上超市Picnic專注於快速、便利和永續的食品雜貨配送。 Picnic配送免費,採用電動車,司機和外送員熱情友好,這種模式讓人回想起過去送奶工式的服務。   透過食物說故事 由於食品知識是新的社會貨幣,各大品牌正在投資透過食品講述故事,並提供罕見或一次性的用餐體驗,以產生話題和熱議。 倫敦餐廳 Six by Nico 提供六道菜的品嚐菜單,每六週更換一次,靈感來自一個主題或概念。例如,其最新菜單的設計主題涵蓋了從發射到登月的太空探索。 全球知名的 Le Petit Chef 餐廳將美味佳餚與 3D 影院體驗完美結合,提升用餐體驗的戲劇性。 抓住消費者的想像或帶領他們踏上探索之旅,可以激發人們的渴望,並為世界各地的美食愛好者提供一種獨特的感覺,從而提升病毒式傳播、品牌喜愛度和忠誠度。   內容來源: https://www.designweek.co.uk/
JDO 的《Vamp Aid》萬聖節大放異彩
包裝未來
2025-10-27

JDO 的《Vamp Aid》萬聖節大放異彩

忘掉塑膠尖牙吧。今年的萬聖節,JDO 直搗要害。這家充滿血腥創意的品牌設計公司推出了「Vamp Aid」活動概念,既刺激又有力,旨在讓人們停下腳步,認真思考捐血的重要性。 畢竟,吸血鬼可能只是傳說,但血液短缺卻是真實存在的。在英國,NHS 每天需要大約 400 名新捐血者才能滿足醫院需求,證明了血液的迫切性。 「Vamp Aid」將萬聖節的黑色幽默與尖銳的社會訊息結合,將經典吸血鬼傳說轉化為既血腥又精彩的溝通活動。概念直覺又吸引人,證明做好事不必令人困擾。 這個活動橫掃街頭與社群媒體:從被吸血鬼「破壞」的海報,到捐血販賣機,每個接觸點都旨在引起關注。「Vamp Aid」緊跟文化潮流,例如以血庫為主題的 T 恤呼應復古巡迴演唱會周邊,以及將柵欄尖頂染成鮮紅色的遊擊裝置。 活動的核心是一個巧妙的單字母設計:在 V 裡藏著尖牙,A 裡閃著一滴血珠。當動畫呈現時,字母交疊融合,形成充滿黑暗情感的視覺語言。設計風格既陰森又優雅,令人無法忽視。 JDO 設計總監 Frank-enstein James 說:「吸血鬼與捐血之間的連結如此直覺,彷彿一直潛伏在暗處等待被發現。真正讓它栩栩如生的是文案,那些幽默與恐怖兼具的語句,能讓人停下來思考,這正是一個優秀溝通活動該做到的事。」 JDO 策略師 Rachael “The Ratchet” Skingle 補充:「每年,JDO 都會在萬聖節發揮創意,推出展現團隊想像力與工藝的概念。Vamp Aid 將荒誕與現實結合,把吸血鬼的荒謬與捐血的嚴肅性並置,結果既有趣又有意義,還帶點嚇人效果。」 透過「Vamp Aid」,JDO 再次證明他們天生充滿想像力,將敏銳思維、大膽品牌識別與一絲陰森元素融合,打造真正引人注目的創意概念。     內容來源: https://packagingoftheworld.com/
Kuppikali:永續禮品包裝
包裝未來
2025-10-27

Kuppikali:永續禮品包裝

一份完好、又能啟發人心的禮物 我們送禮,是為了表達愛、感謝與慶祝。但當禮物被塑膠氣泡紙包裹、在運送中碰損、失去美感時,那份喜悅瞬間變成失望。原本為了「保護」的包裝,反而破壞了送禮的體驗。 Kuppikali 的聖誕燈並非一般產品——它纖細、具雕塑感且富有象徵意義。它以回收的啤酒玻璃瓶製成,理應擁有與禮物本身同樣用心的包裝。   有目的的保護 為了提升開箱體驗並保護這盞脆弱的三角形燈,我們設計了一套與產品一樣講究的包裝系統。 客製三角形盒 外盒呼應燈具的形狀——沒有多餘空間、沒有妥協。它像第二層皮膚般包覆產品,減少運送時的移動與衝擊。 友善氣泡紙 內部使用以椰殼纖維製成的氣泡紙,完全取代塑膠。它能提供相當於六層傳統氣泡紙的防護效果,並通過 10 英尺摔落測試。可生物分解,且質感自然。 友善油墨 我們不只關注結構。多數「環保包裝」仍使用有毒油墨,而我們選擇植物性顏料與天然溶劑印刷——無塑膠、無毒、無妥協。 送禮是一種情感,包裝也該尊重這份情感 永續也可以很優雅。防護不一定需要塑膠。從造型到油墨的每一處細節,都能以體貼的態度設計。 這是一個百分之百永續的包裝解決方案,既保護產品、提升體驗,也回應送禮背後的情感。 因為當送禮是一種情感時,包裝也應該成為故事的一部分。     內容來源: https://packagingoftheworld.com/
日本彎曲的木質框架塑造了光線充足的日託中心,鼓勵有趣的學習
設計創意
2025-10-27

日本彎曲的木質框架塑造了光線充足的日託中心,鼓勵有趣的學習

(所有圖片 © 淺川聰)   Shio 建築設計事務所打造木構托兒中心 位於日本富山縣冰見市中心的「冰見新町托兒中心」,由 Shio Architect Design Office 的鹽中 熙(Ataru Shio)設計,是一座全新的兩層木造建築。這項計畫取代了一所營運近 50 年的舊托兒所,並透過公開甄選的方式委託興建,旨在推動地方層級的高品質公共建築。 設計理念在於打造一個支持幼兒學習的教育環境,同時成為社區中具辨識度的公共地標。建築的配置受基地條件影響——基地狹長,南北向,且被既有的地下汙水管道貫穿。為因應這一限制,建築被安置於管線一側,以最佳化可用空間並確保充足自然光。托兒中心採用傳統木構架系統建造,使用在地木材,並獲得日本林業廳「地區材利用補助計畫」支持。這樣的做法不僅強化了與地方工藝的連結,也促進了地區資源的永續運用。 木構曲線內部設計,兼顧安全與觸覺學習 由於北陸地區晴天數較少,設計特別強調自然採光。透過大型開口與開放式空間配置,即使在陰天也能維持明亮舒適,為孩子提供活潑的室內活動環境。安全與感官體驗同樣是設計重點:空間中減少銳角以避免碰撞受傷,並大量使用木材與磁磚等自然材料,讓孩子自幼就能直接接觸真實的自然質地。 最終成果是一棟以社區為中心的公共建築,由鹽中熙領導的 Shio Architect Design Office 設計完成。作品在環境回應、空間清晰度與材料誠實性之間取得平衡,不僅支持幼兒教育,也延續了富山地區的在地建築文化。 項目資訊 名稱:冰見新町幼兒園(Himi Shinmachi Daycare Center) 建築師:Shio Architect Design Office(塩 亜樹/Ataru Shio) 地點:日本富山縣冰見市 總樓地面積:982.56 平方公尺 施工單位:Higashi Kogyo、Himi Civil Engineering、Hamai 聯合事業體 攝影:Satoshi Asakawa   內容來源: https://www.designboom.com/
探索特殊色的無限可能
設計創意
2025-10-22

探索特殊色的無限可能

台灣富士軟片資訊公司已於今年8月29日下午,假台北市Milk Bar by BKA舉辦2025第三屆「C5取2 無限創藝」年度平面設計競賽頒獎典禮暨座談會。此次競賽活動以「特殊色」為核心,展現數位印刷在設計領域的創意可能,也為品牌行銷提供全新的視覺語彙。上半場頒獎典禮與下半場座談會緊密結合,讓參與者不僅能夠感受設計新秀的創意活力,也能從專業角度理解特殊色在商業應用中的價值。 ●獲獎者合影留念,一同見證精彩時刻,左起依序為學生組優選吳政昂、學生組優選林資穎、台灣富士軟片資訊董事長勝田明典、清流影像總經理劉信言、學生組第一名林品妍、學生組第二名邱郁晴 創意新秀閃耀登場 活動由台灣富士軟片資訊行銷處處長徐艾怡致詞開場,她感謝所有參與者、合作夥伴及評審的熱情投入,並強調本次競賽不僅是對設計創意的表彰,也希望藉由特殊色技術,提供設計師更多突破傳統印刷的可能性。 緊接著,專業評審分享評選標準與對當前設計趨勢的觀察。五位評審團從色彩運用、創意表現及數位印刷技術整合度等多面向解析作品亮點,並提出對新生代設計者的建議與鼓勵。評審們普遍認為,特殊色的巧妙運用能讓設計作品在視覺與市場層面都更具吸引力,尤其在品牌行銷與限量包裝設計上具有加分效果。 本屆獎項由台灣富士軟片資訊董事長勝田明典頒發,社會組金獎由梁國靖的「面燃大士」作品獲得,作品透過金色與粉紅色展現張力與層次,構圖大膽、立體感十足,傳達負面能量的超渡意象。學生組金獎則由林品妍的「GlitchBloom」作品奪得,作品運用銀色與粉色描繪穿越時空的夢境,透過點、線與幾何結構打破未來及創造力邊界,營造強烈的空間感與突破性美學。 ●座談會活動合影,左起為凱西比設計創辦人George、卵形設計工作室負責人葉忠宜,以及主持人台灣富士軟片資訊公司數位印刷事業處產品行銷部經理簡瑄 ●(左)葉忠宜分享的設計案例展示,包含雙十國慶、新竹設計展與Taiwan Design Expo’20等,展現特殊色在品牌視覺上的應用與巧思 ●(右)George分享如何用特殊色玩出創意與話題,從多方案提案到Louis Vuitton×草間彌生聯名限定款、茶籽堂品牌案例,色彩讓品牌更吸睛  特殊色應用座談會 頒獎典禮後,活動進入下半場座談,主題為「打造品牌行銷利器!特殊色如何創造品牌價值與商業影響力」,邀請卵形設計工作室負責人葉忠宜與凱西比設計創辦人George分享特殊色在設計與商業應用的價值。葉忠宜首先介紹PCCS色彩配色概念及三色比例的運用,並以食品包裝案例說明特殊色在品牌記憶與情感連結上的作用,例如明治巧克力及SNICKER包裝的色彩調整及運用,不僅提升視覺吸引力,也強化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葉忠宜指出,顏色記憶點是品牌塑造的重要元素,而特殊色能讓消費者對產品產生情感共鳴。 葉忠宜進一步分享多個設計案例,包括2018雙十國慶主視覺,運用螢光綠、橘、桃紅等特殊色引發社群討論與媒體報導;新竹「CHECKin新竹」設計展與 Taiwan Design Expo’20則透過特殊色提升現場視覺效果;聯合報500輯系列與Hygge肉桂捲禮盒,則透過非特殊色材質與印刷對比達到品牌辨識度。 George則從商業角度補充說明,設計需結合行銷與市場策略,特殊色可透過快閃包裝、限量DM、個人化色彩等方式快速測試市場反應,並帶動社群傳播效果。他分享觀察書店時會留意哪些顏色在書架上特別突出,進而作為設計靈感來源。在與客戶溝通時,他習慣以不同層次設計方案呈現,從保守到前衛,再到兼具創新與實用選擇,協助客戶更清楚比較並做出決策。在實際案例方面,George也提到Louis Vuitton與草間彌生合作推出聯名限定款,以及茶籽堂等品牌專案,說明特殊色如何在限量設計與品牌形象中發揮關鍵作用,成功吸引消費者注意並創造話題。  在數位印刷的應用上,與會者討論到數位印刷特殊色相比傳統特殊色的優勢:數位印刷能夠快速調整色彩組合,提升印刷靈活性;可以製作個人化或專屬色彩,提高產品差異化與市場辨識度;對品牌而言,不僅是視覺亮點,更可作為行銷策略的一部分,增加話題性與討論度。葉忠宜與George也指出,顏色常常是爆款設計的關鍵元素,能夠迅速吸引消費者目光並引發分享行為。未來特殊色的應用趨勢,包括金屬色、螢光色及透明色的新型搭配方式,客製化與個人化色彩的廣泛應用,以及與社群傳播與限量設計的結合,使色彩成為品牌故事的一部分。 ●左圖:社會組金獎梁國靖「面燃大士」作品 ●中圖:學生組金獎林品妍「GlitchBloom」作品 ●右圖:學生組兩件優選作品榮獲2025年Fujifilm IPA創新印刷大獎的「新銳設計師大獎」,分別為施宇捷「星結」、曾奕龍「makefaces」  色彩激盪創意無限 透過此次活動,台灣富士軟片資訊成功將設計創意、數位印刷技術與品牌行銷策略結合,呈現「無限創藝」精神。特殊色不僅提升作品視覺層次,也成為品牌表現力重要工具。活動不僅表彰設計新秀,也提供設計師、學生與品牌交流平台,讓每個色彩應用都充滿故事與可能性。 台灣富士軟片資訊也將持續透過設計競賽的舉辦,持續打造一個設計與數位印刷的交流平台,鼓勵設計師運用數位印刷技術的特殊色與創新應用,展現突破框架、源源不絕的創意。 台灣富士軟片資訊 02-27319099 https://www.fujifilm.com/fbtw
倫敦包裝週現場報導:賓利香水包裝展現優雅與永續性
包裝未來
2025-10-20

倫敦包裝週現場報導:賓利香水包裝展現優雅與永續性

Bentley Become 香水瓶採用簡約的輪廓,靈感來自品牌的設計語言,並採用可回收、負責任的材料製成。 圖片來源:賓利汽車   在本週的 倫敦包裝週 上,全新賓利Become香水系列的創意團隊齊聚一堂,共同呈現他們稱之為「邁向未來奢華生活方式的富有遠見的一步」的產品。座談小組成員包括賓利汽車生活方式設計總監Ben Saltmer、 Carré Basset 藝術總監Camille Ten Horn以及Luxus +創始人Claire Domergue(她主持了此次討論)。他們共同分享了Become如何將一絲不苟的英式設計與大膽的永續發展使命融合的故事。 Ben Saltmer 首先分享了賓利不僅僅是一個汽車品牌,更是“英國頂級奢侈品製造商”,其設計理念遠不止於汽車本身。賓利的生活方式部門涵蓋家具系列、品牌住宅、休息室和活動空間的室內設計,以及與杜卡迪和麥卡倫等合作夥伴的合作。   在倫敦包裝週賓利 Become 香水展示會上,主持人、Luxus + 的 Claire Domergue(左)與 Carré Basset 的 Camille Ten Horn 和賓利汽車的 Ben Saltmer 展開討論。 圖片來源:PMMI媒體集團   他解釋說,這些作品並非簡單地呼應賓利汽車的外觀。相反,它們傳達了品牌的精準、精湛工藝和雋永風格的價值。 “我們不想設計出直接受汽車啟發的陳詞濫調的作品,”他說道,“而是要從品牌本身汲取靈感。” 他補充道,每件生活方式單品都必須秉承賓利汽車所賦予顧客的那種真實感。 “我們創造的每件產品都必須與品牌產生共鳴,而不是與某款特定的車型,”他說道,“我們產品中的一切都必須真實。” 他將賓利的設計「秘訣」描述為力量、靈感與先鋒精神的平衡。正是這種理念塑造了Become香水的創作,這款香水傳遞著同樣的能量:強勁而精緻,直接而富有層次,細節考究。 形式與情感的完美平衡 Ten Horn 將設計故事賦予生命,並解釋了 Become 如何捕捉賓利的視覺和情感基因。 「Bentley Become 是一款能讓你展現自己故事的香水,」她說。 “它真正獻給那些無所畏懼、勇敢無畏、敢於抓住人生每個機會、擁抱當下活力的人。” 她形容這款酒瓶既富有建築感,又富有情感。瓶蓋和瓶肩之間的對稱性將視線引向酒瓶中央的地平線,“令人聯想到新的開始、自由和完美的平衡。” 設計在致敬賓利傳承的同時,又不失前瞻性。 「車頂的設計靈感直接源自於賓利GT的格柵,」她解釋道。 “車肩的設計靈感則源自賓利Blower的格柵。它們共同構成了一條強勁而自信的線條,彰顯了賓利的現代願景。” Ten Horn 表示,追求簡約是他刻意為之的設計選擇。 「它造型時尚、簡潔、極簡,卻又保留了賓利的氣勢,一眼就能辨認出來,」她說。她補充道,更厚重或更具裝飾性的造型「不符合要求」。 有意識的可持續性 隨後,對話轉向了材料和可持續性,兩位發言者都認為這是該計畫的基石。 Ten Horn強調,Become的設計過程不僅關乎美感,更關乎責任。 “我們真心想打造一件用心之作,”她說道,“它的設計雋永永恆,其影響力也極具前瞻性。” 她詳細介紹了為確保產品符合嚴格的環保標準而採取的措施。 「玻璃杯本身重量輕,由15%的消費後回收玻璃製成,」她說。 「綠色是用可生物降解的油墨染成的。鋁製瓶蓋100%可回收。就連外包裝也使用了FSC認證的紙張,完全可回收。”   Bentley Become 包裝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永續性,採用再生玻璃、可生物降解的色調和 FSC 認證的紙盒。 圖片來源:賓利汽車   香水瓶身延續著永續的故事。 「嗅覺元素採用升級再造的原料,」Ten Horn 說。這項決定帶來了創意挑戰,因為較輕的油改變了香水的外觀。 “我們想創造那種綠色色調,”她說道,“但隨後我們必須重新考慮塗抹在其上的油墨,以確保其可生物降解。這有點像貓捉老鼠的遊戲,但最終一切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薩爾特默對團隊的精準度表示讚賞。 「現在世界各地有很多『漂綠』行為,」他說。 “但獲得這些可持續發展認證,以及對細節的關注,真的讓我驚嘆不已。” 協作與創意誠信 主持人Claire Domergue將討論引向合作與流程,並詢問團隊在將賓利生活方式轉化為香水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戰。 Saltmer回答說,這是一個相對簡單易行的項目。 「當兩家公司都清楚知道最終結果是什麼時,合作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他說。 “我們孜孜不倦、緊密合作,最終實現了我們想要的效果。” 滕霍恩對此表示贊同,但她指出,保持真實需要耐心。 「調查環節可能花了最多的時間,」她說。 “我們想確保它是真誠的,並且從內到外都有效。” Domergue 觀察到, Become 傳達了一種純粹和長壽的感覺,而 Ten Horn 正是將這種感覺與永續性緊密聯繫在一起。 「我們希望看到這款產品時,它輕盈清新,讓人感受到它是一款天然產品,」她說。 “過於厚重或過於華麗的設計顯然不符合我們的願景。” 變革精神 當Domergue問到最讓他們感到自豪的是什麼時,Ten Horn談到了這個計畫的真誠。 “這是一個真正可持續的項目,”她說。 “它並非為了迎合潮流,或僅僅因為是新事物而追求可持續。它是真誠的,並且符合賓利正在努力的願景。” Saltmer 補充道,設計的純粹性是他引以為傲的一點。 「它超級簡潔。我們幾乎得到了所有想要的東西,」他說。 “我們不想要那些喧鬧的東西——我們想要的是永恆而又美觀的東西。” 在討論結束時,Ten Horn 推出了旅程的下一階段——Bentley Become Zenith,這是原版香水的升級版,帶來「清新飄逸的開場和深沉感性的餘韻」。它擴展了 Become 系列,同時忠實地體現了賓利對變革和革新的願景。 重新定義奢侈品的未來 倫敦包裝週的展示不僅是一場關於新產品的討論,更是一場關於當今奢華意義的對話。在Become中,Bentley展示了美與責任可以共存,工藝與良知可以塑造同一件物品   。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world.com/
Z 世代的包裝革命:7 個重塑設計的趨勢
專家觀點
2025-10-20

Z 世代的包裝革命:7 個重塑設計的趨勢

我們在上個月的 drupa 展會上聽到 Hernán Braberman 討論 Z 世代驅動的包裝設計,內容非常有啟發性,因此我們特別請他為《Packaging World》的讀者做詳細解析。   出生於完全數位世界的 Z 世代正在改變各行各業,包裝設計也不例外。這群以科技熟練和社會意識強烈著稱的消費者,對品牌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高。他們的需求不僅是功能性,更希望包裝能反映自身價值、帶來快樂並傳達態度。 對設計師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傳統包裝規則正在被重寫,設計焦點轉向永續性、真實性和可分享性。Z 世代消費者不只是購買產品,他們購買的是品牌故事與體驗,並經常透過廣泛的數位網絡分享。 以下將探討 Z 世代包裝設計的七大關鍵趨勢,說明設計師如何適應這個影響力巨大的族群。從色彩心理學到文化參照,每個趨勢都提供了理解這代人心態的洞察。   1. 多巴胺式(Dopaminergic) 在全球不確定性和數位過載的時代,Z 世代渴望純粹快樂的瞬間。多巴胺式包裝設計以大量色彩和圖案刺激心情,瞬間提升情緒。 這一趨勢打破傳統色彩理論,採用意想不到的色彩組合來吸引目光並提升精神。設計通常呈現抽象圖案和最小化留白,目標是讓包裝不只是容器,而是能改變情緒的體驗。 對 Z 世代而言,鮮豔設計是逃避現實和自我表達的方式。在社交媒體時代,每個產品都可能成為拍攝道具,多巴胺式包裝是 unboxing 影片和 Instagram 故事的完美背景。   2. 大膽極簡(Bold-Minimal) 與多巴胺式相對,大膽極簡趨勢提供 Z 世代一種信息過載中的喘息空間。這種風格去除多餘細節,強調簡潔線條、大膽字體及色彩運用。 大膽極簡包裝呼應 Z 世代對真實性的欣賞和對行銷誇張的質疑。設計常呈現強烈對比,產品資訊優先於品牌標誌或華麗圖案,讓包裝感覺誠實、直接,符合 Z 世代對透明度的重視。 這個趨勢也符合數位原生世代的習慣,設計常與他們喜愛的應用程式介面相呼應。簡潔設計在社交媒體上更易於分享,能在資訊繁雜的頁面中脫穎而出。   3. 新復古(Neo-Vintage) 儘管年輕,Z 世代對過去時代展現出驚人的懷舊情感,尤其是他們未曾親身經歷的年代。新復古趨勢將復古美學與現代元素結合。 新復古包裝不是簡單複製舊設計,而是將過去的元素與當代甚至未來感結合,創造既熟悉又新鮮的美感。這種設計讓 Z 世代能連結理想化的過去,同時保持當下的感受。 品牌常從過去的視覺風格汲取靈感,重新詮釋給現代消費者。這種設計在社交媒體上也很受歡迎,復古風格內容往往獲得高互動。   4. 扭曲(Distorted) 扭曲包裝設計反映了 Z 世代對顛覆、自由和創意的追求。在充滿混亂和不可預測的世界中,這類設計以超現實手法提供逃離現實的體驗。 特徵包括非傳統造型、流動字體,以及似乎違反物理規則的元素。這類美學特別吸引挑戰社會常規或迎合 Z 世代小眾社群的品牌。 扭曲設計讓 Z 世代將日常現實轉化為短暫的奇幻體驗,並呼應他們對增強現實和其他模糊物理與數位界線技術的興趣。   5. 獨立(Indie) 獨立風格捕捉 Z 世代的 DIY 精神,以及對真實性和個人化的偏好。這種風格看起來像手工或小批量製作,即使是大型品牌也會採用。 Indie 包裝常混合圖案、隨性圖形元素,設計風格自由且個人化。表面上看似混亂,但展現出青春活力,與 Z 世代深度共鳴。 品牌利用包裝作為創意畫布,加入貼紙、塗鴉或拼貼元素,讓 Z 世代感覺產品獨特且可個性化,也非常適合社交媒體展示。   6. 奇幻(Fantastic) 奇幻趨勢將包裝帶入非凡境界,融合科幻、奇幻和數位藝術元素,創造脫離日常的體驗。 特徵包括虹彩效果、未來感表面處理,以及模糊現實與想像的影像。這種設計可將消費者帶入另一個世界,滿足 Z 世代對非凡體驗的渴望。 結合數位渲染技術與實體包裝,奇幻設計創造出令人驚豔的感官體驗。   7. 怪誕(Freak) 怪誕包裝擁抱不完美,挑戰傳統美學規範。這種風格刻意「醜」或刺眼。 可能採用撞色、字體不統一、刻意業餘風格插畫,或隨機排列元素,常帶有幽默與諷刺意味,調侃過於嚴肅或矯揉造作的設計規範。 這一趨勢呼應 Z 世代對不切實際美的拒絕與對真實性的欣賞。怪誕包裝如同這代人在社交媒體上創作與消費的內容,真實、無濾鏡,為追求真誠連結的 Z 世代提供一劑現實與自我接納的清新感。   更廣的意義 這七大 Z 世代包裝趨勢不只是美學偏好,也反映了他們面對的心理健康挑戰。在不確定與數位壓力下成長的這代人,希望包裝能帶來情緒支持與慰藉。從提升心情的色彩到促進自我接納的設計,每個趨勢都滿足特定心理需求。對品牌而言,理解這些關聯至關重要。成功的 Z 世代包裝必須超越視覺吸引力,兼顧心理健康,與這群影響力巨大的消費者建立更深連結。   Hernán Braberman 是 Tridimage 的創意總監,該公司為全球領先的包裝設計機構,專精於 CPG 品牌的結構與圖形設計。他也是品牌包裝播客《Branderman》的主持人,探討品牌、設計與消費文化的交集。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world.com/
朝日超爽推出首個全球品牌平台,由 Havas 擔綱操刀
設計創意
2025-10-20

朝日超爽推出首個全球品牌平台,由 Havas 擔綱操刀

朝日超爽作為日本最暢銷的啤酒,正以其首個全球品牌平台迎接新篇章,邀請全球消費者一同「Seek What Is Unique」。 此平台由 Havas 倫敦與 Havas 創意網絡在亞洲、澳洲及北美的分支合作打造,標誌著品牌在國內市場之外的全球擴張的重要里程碑。此次活動強調朝日超爽獨特的釀造工藝及其標誌性的清爽辛口(Karakuchi)口感,同時直指「體驗探索者」(Experience Seeker)族群——追求品牌新奇、有趣與原創體驗的消費者。   平台核心是一支在東京拍攝的 90 秒影像短片,由獲獎導演二人組 Alaska 與 Iconoclast 製作公司共同執導。影片描繪兩位朋友在霓虹燈閃爍的城市街道、曲折巷弄與高樓天台間的夜間探索。 影片展現了東京現代與傳統的獨特交融——這種雙重特質也是朝日品牌核心精神的體現——最後呈現出既意想不到又令人難忘的發現:一隻在酒吧裡唱歌的河豚。 這種超現實的場景正象徵了整個活動精神。Havas 英國主席兼創意總監 Mark Whelan 表示:「朝日超爽的獨特性體現在釀造方式及口感上。我們透過在東京這座獨特且標誌性城市拍攝的影像冒險來呈現它——將現代美學與傳統根源融合,就像品牌本身一樣。」   「Seek What Is Unique」平台透過完整的 360° 行銷活動呈現,包括社群與數位媒體、電視、影院、戶外廣告、零售活動及全球合作夥伴。活動於本週在澳洲與英國上線,2026 年將持續在全球其他市場推出,包括 APAC 地區的品牌影片版本,並附加不同結局。 同時,朝日超爽也推出了全新的全球設計系統,提升國際市場的一致性與辨識度。更新後的視覺識別系統強調品牌固有對比,如精準工藝與大膽現代感、傳統與創新。 新品牌形象還包括精緻色彩調色板、彈性圖像系統、更新語調與全新產品攝影,確保從包裝到數位渠道的視覺表現一致流暢。   朝日歐洲及國際部門全球及品類品牌總監 Małgorzata Lubelska 認為,此次品牌平台發布是將朝日超爽打造為全球標誌性品牌的重要一步。她表示:「最新品牌平台標誌著我們在全球品牌旅程中的自信而大膽的一步。 我們慶祝日本第一啤酒的獨特口感及現代日本文化,透過原創性、現代感與探索精神,實現朝日超爽成為現代日本象徵的目標。」   對 Havas 而言,這也是其為朝日超爽品牌在日本以外市場首次操刀創意工作的里程碑。自 2024 年 12 月被任命為全球創意代理商以來,Havas 專注於在競爭激烈的高端啤酒市場中突出品牌的日本文化根源,並打造出極具朝日特色的全球品牌平台。 此平台將細膩工藝與大膽創意、探索精神融合。雖然河豚唱歌的概念聽起來異想天開,但這正是整個活動的核心:朝日超爽不僅在口感上追求獨特,更希望在全球   內容來源: https://www.creativeboom.com/
Design Bridge 和 Partners 推出 50 多年來首款全國鐵路鐘錶
設計創意
2025-10-20

Design Bridge 和 Partners 推出 50 多年來首款全國鐵路鐘錶

英國鐵路鐘的揭幕翻開了英國鐵路歷史的新篇章,這是英國半個多世紀以來第一個國家時鐘設計。 這款引人注目的全新鐘錶由 Design Bridge and Partners 設計,於今日(10 月 16 日)在倫敦橋站亮相,將成為英國設計的里程碑和英國鐵路網絡連接的有力像徵。 該計畫由英國鐵路網公司委託,旨在慶祝2025年英國鐵路200週年慶典,打造一款標準化時鐘,統一全國乘客的出行體驗,同時頌揚英國鐵路設計的悠久歷史。最終成果是一塊1.8米長的實體數位時鐘,將永恆的象徵意義與現代功能融為一體,並在此過程中重新詮釋了英國最具辨識度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這款時鐘在與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RIBA)和設計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國際設計比賽中脫穎而出,並被譽為未來的經典。 「我們非常榮幸能夠贏得『鐵路鐘錶』大賽,」Design Bridge and Partners 創意合夥人馬克伍德說。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個具有持久影響力的英國設計新標誌,並希望‘鐵路鐘’在未來的許多年裡成為鐵路上時間的標誌。” 設計的核心是對雙箭頭符號的重新演繹,有些人或許會認出它是傑裡·巴尼(Gerry Barney)於1965年創作的經典圖形的翻版,至今仍在英國鐵路上使用。此圖案動態地融入鐘面,兩半朝相反方向移動,每30秒精準匯合一次。它微妙而有力地隱喻著全國各地旅程的起伏,以及每天在鐵路上進行的數百萬次換乘。 「1965年,贏得設計我們鐵路標誌的競賽真是太棒了,」格里說。 “如今到了2025年,我很高興看到獲獎作品在新的鐘錶中繼續傳承這一傳統,供子孫後代的鐵路乘客欣賞——設計橋和合作夥伴的創造真是太神奇了。” 功能和無障礙性與形式一樣,是設計的核心。醒目的24小時顯示採用了升級版的鐵路字母2,該字母最初由瑪格麗特·卡爾弗特(Margaret Calvert)設計,後由亨里克·庫貝爾(Henrik Ku​​bel)數字化。同時,諮詢了無障礙專家,確保設計對所有使用者都易於閱讀且直觀易用。 「我們一直在尋找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競賽評審團成員瑪格麗特說。 “最終的成果就是一件方便所有鐵路使用者的設計作品。” 除了視覺吸引力之外,鐵路鐘的設計兼具深度功能性和多功能性。它不僅可以作為車站的實體地標,還可以作為新一代客戶資訊螢幕 (CIS) 的一部分,在 Network Rail 管理的車站中全面推廣。其設計可適配任何數位格式——從智慧型手機到智慧手錶——並將很快以錶盤形式透過安卓應用程式商店向公眾開放。 設計博物館的快閃店也將慶祝發布,推出以英國鐵路遺產為靈感的獨家商品,可在倫敦橋站和線上購買。鐵路鐘的發布也正值英國鐵路邁向更加一體化、以乘客為中心的未來的重大轉型時期。 英國鐵路網公司(Network Rail)的安東尼·杜瓦(Anthony Dewar)表示:“在英國第一條鐵路開通兩百年後,我們即將踏上鐵路的新征程,以乘客為中心。時鐘是人們到達車站時首先要看的東西。鐵路以時間驅動——‘準時’是我們對乘客的承諾——而時鐘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在車站和導航的地標。” 鐵道部長彼得·亨迪勳爵表示:「從 200 年前的第一條客運服務到現在每天數百萬次的火車旅行,英國的聰明才智和熱情是鐵路的基礎。 “這座鐘代表著我們鐵路歷史與新未來的橋樑——一個更加可靠、一致、高效和負責任的綜合鐵路網絡。” Design Bridge and Partners 解釋了為何這種延續感如此重要。 「我們與英國鐵路網公司 (Network Rail)、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 (RIBA) 和設計博物館的合作一直非常緊密,看到鐵路鐘的誕生,我們感到非常欣慰,」創意總監 Kevin Lan 說。 “我們希望創造一個既能致敬英國鐵路設計傳承,又能塑造其未來的作品。” 在英國鐵路即將慶祝200週年之際,鐵路鐘適時提醒我們,設計如同鐵路網本身一樣,始終在不斷發展演變。它代表著英國時間的全新面貌,既根植於歷史,又著眼於未來。   內容來源: https://www.creativeboom.com/
Justified Studio 的 La Sovrana 品牌重塑更注重個性和地點
設計創意
2025-10-27

Justified Studio 的 La Sovrana 品牌重塑更注重個性和地點

自2017年以來,La Sovrana一直致力於將最新鮮的義大利農產品引進倫敦。這家家族經營的批發商由Alfonso Picaro和Pierpaolo Picaro兄弟領導,其水果和蔬菜的採購來源包括位於阿馬爾菲海岸附近坎帕尼亞地區的自有農場,以及遍布意大利各地的可靠種植者網絡。 疫情期間,La Sovrana 在倫敦的業務真正迎來了發展機遇,因為餐廳的關閉將對優質食材的需求推向了鄰裡商店,許多人重新發現了對美食的熱情。 隨著業務的蓬勃發展,以及新科文特花園市場分店的鞏固,該團隊意識到他們的視覺形像已無法再承載這種增長,因此與總部位於倫敦的 Justified Studio 接洽,尋求品牌重塑。 除了讓 La Sovrana 有信心進入新領域之外,新品牌還必須傳達更深層的訊息——支撐其業務的意圖。 Justified Studio 為 La Sovrana 設計的標識 「我來自英國,從小就知道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桃子或檸檬——你只要去超市,那裡總有賣的,即使說實話,它們都很糟糕,」創始人兼創意總監約書亞·奧格登 (Joshua Ogden) 說道。 La Sovrana 的有趣之處在於一切都經過精心設計——農產品按季節種植,以彰顯風味,你可以品嚐到這份用心。例如,你永遠無法完全預測最終會收穫什麼樣的黃瓜,因為它取決於溫度、生長方式、當年的物產,而這些都與味道息息相關。這與我成長過程中所接觸的飲食方式截然不同。 這為 Justified Studio 提供了豐富的概念土壤,值得深入挖掘。在這個食品加工往往以方便快捷為目的的時代,La Sovrana 卻代表著相反的方向——它生產的農產品是為了品嚐,需要耐心、有目的性地種植,並融入幾代人的知識。 Justified Studio 為 La Sovrana 設計的標識 「我們農產品的新鮮度不僅在於它能快速上市,還在於知道何時採摘,」阿方索·皮卡羅說道。 “這是我家傳承下來的知識。我哥哥走過一個農場,就能知道哪些西紅柿正值最佳成熟期,哪些顏色正合適,成熟度也恰到好處——正是採摘的最佳時機。” Justified Studio 希望此次品牌重塑能展現 La Sovrana 根深蒂固的精湛技藝,但又不至於顯得刻板或受傳統束縛。 “我們不想讓它看起來像一個老牌子,”Ogden 說,“我們想要一些前瞻性的東西,同時又能巧妙地融入懷舊元素。” 團隊也希望品牌標識具有紮實的根基-體現出La Sovrana的產品和知識的來源。當Picaro邀請他們參觀倉庫時,他們立刻被包裝盒上的字體和水果貼紙上的圖案所吸引——這些都是義大利南部常見的圖案。 利用這些印刷線條,他們製作了一個自訂字標,一個帶有手繪溫暖感的厚重彎曲襯線。 文字商標 這些字體刻意設計得緊密貼合,幾乎融合在一起,正如奧格登所說,讓人聯想到「標籤印在紙板上時墨水的滲出」。 「S」和「V」上的華麗裝飾賦予了商標獨特的存在感,使其在市場百葉窗和貨車塗裝上都能引人注目。 「我們希望文字商標能像優質水果貼紙一樣,傳遞出同樣的信任感,」奧格登說。 「這些標籤一直以來都是品質的象徵,表明裡面的東西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而標誌也需要傳達同樣的感覺。” 客製化標誌與 Archivo 搭配使用作為主要字體 - 選擇它是因為其簡單但具有影響力和強大的重量 - 而 IBM Plex Serif 被精心挑選用於標記系統和正文,以確保清晰的區別和層次結構。 色彩成為另一種敘事載體。團隊將La Sovrana農產品的鮮豔色彩與阿馬爾菲地區柔和的陽光漂白色調相結合,並參考了復古旅行海報和海濱酒店褪色的色調。這些元素共同喚起了一種獨特的意大利風情,這一點至關重要。 Justified Studio 為 La Sovrana 設計的標識 「阿方索是這個道地英式市場裡唯一的義大利品牌,」奧格登說。 “所以,無論你何時看到La Sovrana,它都需要展現出一種自豪的意大利風味——明亮、富有表現力,並且充滿著他家產品所特有的新鮮與美感。” 標誌中的阿馬爾菲檸檬——正如 Picaro 所說,是 La Sovrana 的“最具特色的產品”——成為了另一種歸屬感。攝影作品延續了這種熟悉感;以底片拍攝,賦予品牌標示一種懷舊的柔和感,同時也提供了一個靈活的成長體系-一個能夠隨著品牌規模擴張而調整的工具。 “我們非常重視圖像,因為它始終是 La Sovrana 的核心,”Ogden 說。 “我們沒有建立一個充滿圖形元素和形狀的系統,而是專注於創造一個強大的標誌和精美的圖像,這些圖像可以充當編輯載體,帶領品牌走向未來。” Justified Studio 為 La Sovrana 設計的標識 Justified Studio 為 La Sovrana 設計的標識 Justified Studio 為 La Sovrana 設計的標識 Justified Studio 為 La Sovrana 設計的標識   內容來源: https://www.designweek.co.uk/
“從雜貨店到時尚咖啡館——Z 世代的飲食潮流正在重塑設計”
設計創意
2025-10-27

“從雜貨店到時尚咖啡館——Z 世代的飲食潮流正在重塑設計”

圖:Elle Ashby   經濟壓力持續增加,但消費者——尤其是 Z 世代——仍然在食品和美食上揮霍,並將其視為必需品。 新的研究 表明,年輕人正在將「零食文化」推向主流,他們每月花費數百美元購買零食等奢侈品,以此作為應對社會壓力的機制。 在世界陷入黑暗的時期,食物為人們帶來了歡樂、放縱、穩定和逃避。 2024 年全球奢侈食品市場價值將超過 1,450 億英鎊, 預計到 2033 年將超過 6,100 億英鎊。 由於消費者優先購買奢侈食品而非其他商品,選擇品嚐菜單而非名牌包,以及選擇餐廳而非零售消費,該行業正在蓬勃發展。 Lifesum 的研究顯示, 在去年的生活成本危機期間,年輕消費者願意削減在時尚、科技和美容方面的支出,以便將錢花在食物上。 食物也正成為一種更微妙的價值交換形式。美食家們越來越博學多識,也越來越有主見。能夠提供推薦本身就是一種身分的體現。了解最好的新拉麵店,或了解天然葡萄酒和天然葡萄酒的區別,如今都擁有巨大的社會價值。 飲食文化講究活在當下,創造沉浸式、可分享的體驗,說一個個故事。光是拿起一杯外帶咖啡,就能變成一段引人入勝的內容。 隨著飲食文化的盛行,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渴望在現實生活中體驗到基於自身飲食知識的體驗,各行業的品牌都在利用這一趨勢。 以下是品牌和零售商利用飲食文化的最新趨勢與消費者和社群建立聯繫的一些方法。   創造第三空間與歸屬感 食品店不再是日常瑣事,變成了有趣的外出和社交機會。零售空間正從純粹的交易場所演變為提供新奇、趣味、社交和建立社區感的空間。 雜貨餐廳(或稱「grocerants」)的興起證明了這一點,它們為人們提供了在貨架之間進行社交的場所。 其中包括倫敦的 Lulu's,它是一家集咖啡館、魚販、熟食店和酒吧於一體的商店,以及斯德哥爾摩的 ICA 超市,它擁有果汁和冰沙吧、素食肉店以及海鮮和香檳酒吧。 這些滿足了消費者對專業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也培養了鄰裡氛圍。 率先提出「第三空間」概念的星巴克,在其全新「未來咖啡館」的設計規劃中再次加倍強調了這個概念。星巴克希望重新扮演「居家與工作之間舒適空間」的角色。 人們也希望透過飲食文化來獲得一種社區感和歸屬感,而品牌則透過設計歡迎和支持特定社區的空間來滿足這種需求。 Hags 是一家位於紐約東村的餐廳,由酷兒創辦,面向所有人,支持當地藝術家,並與社區分享食譜和資訊。倫敦的 Gooce Supper Club 為單身人士提供了一個相聚、享受美食和音樂的場所。   提升零售體驗 消費者正在尋求獨特性、探索性和懷舊性,而品牌則透過提升店內購物體驗來應對。 雖然一些食品零售商純粹注重美觀,但其他一些零售商則將精緻的設計與永續性相結合,例如倫敦的 Natoora,這是一家設計精美的農產品直銷店,直接與種植者合作,建立更永續的食品體系。 同時,紐約的 Pop Up Grocers 提供精心策劃的社區商店,展示最具創新性和令人興奮的天然食品品牌。 但利用這種飲食文化的方式並不只適用於食品品牌。不同行業的零售商都在透過將食品打造為新穎、時尚且值得一試的商品來提升其產品品質。 時尚品牌也紛紛加入這一行列,普拉達 (Prada) 在哈羅德百貨 (Harrods) 開設了一家咖啡館,拉爾夫·勞倫 (Ralph Lauren) 在梅菲爾區開設了拉爾夫咖啡館 (Ralph’s Coffee)。 隨著零售業越來越注重娛樂顧客,各大品牌紛紛透過富有想像力的、以食物為主題的展示和令人驚喜的互動來提升店內體驗,例如紐約的 Jellycat Diner 餐廳就推出了以食物為主題的毛絨玩具, 這款產品在 Tiktok 上走紅 。   撥接便利 隨著消費者的時間越來越少,零售空間應該感覺直覺、有目的且易於導航。品牌更加重視彈性,並提供順暢的體驗,旨在減輕消費者在購物和用餐時的精神負擔。 成功在於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靈活地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並提供獨特的產品。 倫敦的沙拉計畫旨在透過提供新鮮食品來取代傳統的方便食品,讓人們在旅途中也能輕鬆享受健康飲食。零售商aaA在西班牙畢爾巴鄂經營一台ATM蛋糕機,它透過將新鮮製作的蛋糕裝在紙袋中分發給顧客,將新穎性與便利性完美結合。 同時,荷蘭線上超市Picnic專注於快速、便利和永續的食品雜貨配送。 Picnic配送免費,採用電動車,司機和外送員熱情友好,這種模式讓人回想起過去送奶工式的服務。   透過食物說故事 由於食品知識是新的社會貨幣,各大品牌正在投資透過食品講述故事,並提供罕見或一次性的用餐體驗,以產生話題和熱議。 倫敦餐廳 Six by Nico 提供六道菜的品嚐菜單,每六週更換一次,靈感來自一個主題或概念。例如,其最新菜單的設計主題涵蓋了從發射到登月的太空探索。 全球知名的 Le Petit Chef 餐廳將美味佳餚與 3D 影院體驗完美結合,提升用餐體驗的戲劇性。 抓住消費者的想像或帶領他們踏上探索之旅,可以激發人們的渴望,並為世界各地的美食愛好者提供一種獨特的感覺,從而提升病毒式傳播、品牌喜愛度和忠誠度。   內容來源: https://www.designweek.co.uk/
JDO 的《Vamp Aid》萬聖節大放異彩
包裝未來
2025-10-27

JDO 的《Vamp Aid》萬聖節大放異彩

忘掉塑膠尖牙吧。今年的萬聖節,JDO 直搗要害。這家充滿血腥創意的品牌設計公司推出了「Vamp Aid」活動概念,既刺激又有力,旨在讓人們停下腳步,認真思考捐血的重要性。 畢竟,吸血鬼可能只是傳說,但血液短缺卻是真實存在的。在英國,NHS 每天需要大約 400 名新捐血者才能滿足醫院需求,證明了血液的迫切性。 「Vamp Aid」將萬聖節的黑色幽默與尖銳的社會訊息結合,將經典吸血鬼傳說轉化為既血腥又精彩的溝通活動。概念直覺又吸引人,證明做好事不必令人困擾。 這個活動橫掃街頭與社群媒體:從被吸血鬼「破壞」的海報,到捐血販賣機,每個接觸點都旨在引起關注。「Vamp Aid」緊跟文化潮流,例如以血庫為主題的 T 恤呼應復古巡迴演唱會周邊,以及將柵欄尖頂染成鮮紅色的遊擊裝置。 活動的核心是一個巧妙的單字母設計:在 V 裡藏著尖牙,A 裡閃著一滴血珠。當動畫呈現時,字母交疊融合,形成充滿黑暗情感的視覺語言。設計風格既陰森又優雅,令人無法忽視。 JDO 設計總監 Frank-enstein James 說:「吸血鬼與捐血之間的連結如此直覺,彷彿一直潛伏在暗處等待被發現。真正讓它栩栩如生的是文案,那些幽默與恐怖兼具的語句,能讓人停下來思考,這正是一個優秀溝通活動該做到的事。」 JDO 策略師 Rachael “The Ratchet” Skingle 補充:「每年,JDO 都會在萬聖節發揮創意,推出展現團隊想像力與工藝的概念。Vamp Aid 將荒誕與現實結合,把吸血鬼的荒謬與捐血的嚴肅性並置,結果既有趣又有意義,還帶點嚇人效果。」 透過「Vamp Aid」,JDO 再次證明他們天生充滿想像力,將敏銳思維、大膽品牌識別與一絲陰森元素融合,打造真正引人注目的創意概念。     內容來源: https://packagingoftheworld.com/
Kuppikali:永續禮品包裝
包裝未來
2025-10-27

Kuppikali:永續禮品包裝

一份完好、又能啟發人心的禮物 我們送禮,是為了表達愛、感謝與慶祝。但當禮物被塑膠氣泡紙包裹、在運送中碰損、失去美感時,那份喜悅瞬間變成失望。原本為了「保護」的包裝,反而破壞了送禮的體驗。 Kuppikali 的聖誕燈並非一般產品——它纖細、具雕塑感且富有象徵意義。它以回收的啤酒玻璃瓶製成,理應擁有與禮物本身同樣用心的包裝。   有目的的保護 為了提升開箱體驗並保護這盞脆弱的三角形燈,我們設計了一套與產品一樣講究的包裝系統。 客製三角形盒 外盒呼應燈具的形狀——沒有多餘空間、沒有妥協。它像第二層皮膚般包覆產品,減少運送時的移動與衝擊。 友善氣泡紙 內部使用以椰殼纖維製成的氣泡紙,完全取代塑膠。它能提供相當於六層傳統氣泡紙的防護效果,並通過 10 英尺摔落測試。可生物分解,且質感自然。 友善油墨 我們不只關注結構。多數「環保包裝」仍使用有毒油墨,而我們選擇植物性顏料與天然溶劑印刷——無塑膠、無毒、無妥協。 送禮是一種情感,包裝也該尊重這份情感 永續也可以很優雅。防護不一定需要塑膠。從造型到油墨的每一處細節,都能以體貼的態度設計。 這是一個百分之百永續的包裝解決方案,既保護產品、提升體驗,也回應送禮背後的情感。 因為當送禮是一種情感時,包裝也應該成為故事的一部分。     內容來源: https://packagingoftheworld.com/
日本彎曲的木質框架塑造了光線充足的日託中心,鼓勵有趣的學習
設計創意
2025-10-27

日本彎曲的木質框架塑造了光線充足的日託中心,鼓勵有趣的學習

(所有圖片 © 淺川聰)   Shio 建築設計事務所打造木構托兒中心 位於日本富山縣冰見市中心的「冰見新町托兒中心」,由 Shio Architect Design Office 的鹽中 熙(Ataru Shio)設計,是一座全新的兩層木造建築。這項計畫取代了一所營運近 50 年的舊托兒所,並透過公開甄選的方式委託興建,旨在推動地方層級的高品質公共建築。 設計理念在於打造一個支持幼兒學習的教育環境,同時成為社區中具辨識度的公共地標。建築的配置受基地條件影響——基地狹長,南北向,且被既有的地下汙水管道貫穿。為因應這一限制,建築被安置於管線一側,以最佳化可用空間並確保充足自然光。托兒中心採用傳統木構架系統建造,使用在地木材,並獲得日本林業廳「地區材利用補助計畫」支持。這樣的做法不僅強化了與地方工藝的連結,也促進了地區資源的永續運用。 木構曲線內部設計,兼顧安全與觸覺學習 由於北陸地區晴天數較少,設計特別強調自然採光。透過大型開口與開放式空間配置,即使在陰天也能維持明亮舒適,為孩子提供活潑的室內活動環境。安全與感官體驗同樣是設計重點:空間中減少銳角以避免碰撞受傷,並大量使用木材與磁磚等自然材料,讓孩子自幼就能直接接觸真實的自然質地。 最終成果是一棟以社區為中心的公共建築,由鹽中熙領導的 Shio Architect Design Office 設計完成。作品在環境回應、空間清晰度與材料誠實性之間取得平衡,不僅支持幼兒教育,也延續了富山地區的在地建築文化。 項目資訊 名稱:冰見新町幼兒園(Himi Shinmachi Daycare Center) 建築師:Shio Architect Design Office(塩 亜樹/Ataru Shio) 地點:日本富山縣冰見市 總樓地面積:982.56 平方公尺 施工單位:Higashi Kogyo、Himi Civil Engineering、Hamai 聯合事業體 攝影:Satoshi Asakawa   內容來源: https://www.designboom.com/
探索特殊色的無限可能
設計創意
2025-10-22

探索特殊色的無限可能

台灣富士軟片資訊公司已於今年8月29日下午,假台北市Milk Bar by BKA舉辦2025第三屆「C5取2 無限創藝」年度平面設計競賽頒獎典禮暨座談會。此次競賽活動以「特殊色」為核心,展現數位印刷在設計領域的創意可能,也為品牌行銷提供全新的視覺語彙。上半場頒獎典禮與下半場座談會緊密結合,讓參與者不僅能夠感受設計新秀的創意活力,也能從專業角度理解特殊色在商業應用中的價值。 ●獲獎者合影留念,一同見證精彩時刻,左起依序為學生組優選吳政昂、學生組優選林資穎、台灣富士軟片資訊董事長勝田明典、清流影像總經理劉信言、學生組第一名林品妍、學生組第二名邱郁晴 創意新秀閃耀登場 活動由台灣富士軟片資訊行銷處處長徐艾怡致詞開場,她感謝所有參與者、合作夥伴及評審的熱情投入,並強調本次競賽不僅是對設計創意的表彰,也希望藉由特殊色技術,提供設計師更多突破傳統印刷的可能性。 緊接著,專業評審分享評選標準與對當前設計趨勢的觀察。五位評審團從色彩運用、創意表現及數位印刷技術整合度等多面向解析作品亮點,並提出對新生代設計者的建議與鼓勵。評審們普遍認為,特殊色的巧妙運用能讓設計作品在視覺與市場層面都更具吸引力,尤其在品牌行銷與限量包裝設計上具有加分效果。 本屆獎項由台灣富士軟片資訊董事長勝田明典頒發,社會組金獎由梁國靖的「面燃大士」作品獲得,作品透過金色與粉紅色展現張力與層次,構圖大膽、立體感十足,傳達負面能量的超渡意象。學生組金獎則由林品妍的「GlitchBloom」作品奪得,作品運用銀色與粉色描繪穿越時空的夢境,透過點、線與幾何結構打破未來及創造力邊界,營造強烈的空間感與突破性美學。 ●座談會活動合影,左起為凱西比設計創辦人George、卵形設計工作室負責人葉忠宜,以及主持人台灣富士軟片資訊公司數位印刷事業處產品行銷部經理簡瑄 ●(左)葉忠宜分享的設計案例展示,包含雙十國慶、新竹設計展與Taiwan Design Expo’20等,展現特殊色在品牌視覺上的應用與巧思 ●(右)George分享如何用特殊色玩出創意與話題,從多方案提案到Louis Vuitton×草間彌生聯名限定款、茶籽堂品牌案例,色彩讓品牌更吸睛  特殊色應用座談會 頒獎典禮後,活動進入下半場座談,主題為「打造品牌行銷利器!特殊色如何創造品牌價值與商業影響力」,邀請卵形設計工作室負責人葉忠宜與凱西比設計創辦人George分享特殊色在設計與商業應用的價值。葉忠宜首先介紹PCCS色彩配色概念及三色比例的運用,並以食品包裝案例說明特殊色在品牌記憶與情感連結上的作用,例如明治巧克力及SNICKER包裝的色彩調整及運用,不僅提升視覺吸引力,也強化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葉忠宜指出,顏色記憶點是品牌塑造的重要元素,而特殊色能讓消費者對產品產生情感共鳴。 葉忠宜進一步分享多個設計案例,包括2018雙十國慶主視覺,運用螢光綠、橘、桃紅等特殊色引發社群討論與媒體報導;新竹「CHECKin新竹」設計展與 Taiwan Design Expo’20則透過特殊色提升現場視覺效果;聯合報500輯系列與Hygge肉桂捲禮盒,則透過非特殊色材質與印刷對比達到品牌辨識度。 George則從商業角度補充說明,設計需結合行銷與市場策略,特殊色可透過快閃包裝、限量DM、個人化色彩等方式快速測試市場反應,並帶動社群傳播效果。他分享觀察書店時會留意哪些顏色在書架上特別突出,進而作為設計靈感來源。在與客戶溝通時,他習慣以不同層次設計方案呈現,從保守到前衛,再到兼具創新與實用選擇,協助客戶更清楚比較並做出決策。在實際案例方面,George也提到Louis Vuitton與草間彌生合作推出聯名限定款,以及茶籽堂等品牌專案,說明特殊色如何在限量設計與品牌形象中發揮關鍵作用,成功吸引消費者注意並創造話題。  在數位印刷的應用上,與會者討論到數位印刷特殊色相比傳統特殊色的優勢:數位印刷能夠快速調整色彩組合,提升印刷靈活性;可以製作個人化或專屬色彩,提高產品差異化與市場辨識度;對品牌而言,不僅是視覺亮點,更可作為行銷策略的一部分,增加話題性與討論度。葉忠宜與George也指出,顏色常常是爆款設計的關鍵元素,能夠迅速吸引消費者目光並引發分享行為。未來特殊色的應用趨勢,包括金屬色、螢光色及透明色的新型搭配方式,客製化與個人化色彩的廣泛應用,以及與社群傳播與限量設計的結合,使色彩成為品牌故事的一部分。 ●左圖:社會組金獎梁國靖「面燃大士」作品 ●中圖:學生組金獎林品妍「GlitchBloom」作品 ●右圖:學生組兩件優選作品榮獲2025年Fujifilm IPA創新印刷大獎的「新銳設計師大獎」,分別為施宇捷「星結」、曾奕龍「makefaces」  色彩激盪創意無限 透過此次活動,台灣富士軟片資訊成功將設計創意、數位印刷技術與品牌行銷策略結合,呈現「無限創藝」精神。特殊色不僅提升作品視覺層次,也成為品牌表現力重要工具。活動不僅表彰設計新秀,也提供設計師、學生與品牌交流平台,讓每個色彩應用都充滿故事與可能性。 台灣富士軟片資訊也將持續透過設計競賽的舉辦,持續打造一個設計與數位印刷的交流平台,鼓勵設計師運用數位印刷技術的特殊色與創新應用,展現突破框架、源源不絕的創意。 台灣富士軟片資訊 02-27319099 https://www.fujifilm.com/fbtw
倫敦包裝週現場報導:賓利香水包裝展現優雅與永續性
包裝未來
2025-10-20

倫敦包裝週現場報導:賓利香水包裝展現優雅與永續性

Bentley Become 香水瓶採用簡約的輪廓,靈感來自品牌的設計語言,並採用可回收、負責任的材料製成。 圖片來源:賓利汽車   在本週的 倫敦包裝週 上,全新賓利Become香水系列的創意團隊齊聚一堂,共同呈現他們稱之為「邁向未來奢華生活方式的富有遠見的一步」的產品。座談小組成員包括賓利汽車生活方式設計總監Ben Saltmer、 Carré Basset 藝術總監Camille Ten Horn以及Luxus +創始人Claire Domergue(她主持了此次討論)。他們共同分享了Become如何將一絲不苟的英式設計與大膽的永續發展使命融合的故事。 Ben Saltmer 首先分享了賓利不僅僅是一個汽車品牌,更是“英國頂級奢侈品製造商”,其設計理念遠不止於汽車本身。賓利的生活方式部門涵蓋家具系列、品牌住宅、休息室和活動空間的室內設計,以及與杜卡迪和麥卡倫等合作夥伴的合作。   在倫敦包裝週賓利 Become 香水展示會上,主持人、Luxus + 的 Claire Domergue(左)與 Carré Basset 的 Camille Ten Horn 和賓利汽車的 Ben Saltmer 展開討論。 圖片來源:PMMI媒體集團   他解釋說,這些作品並非簡單地呼應賓利汽車的外觀。相反,它們傳達了品牌的精準、精湛工藝和雋永風格的價值。 “我們不想設計出直接受汽車啟發的陳詞濫調的作品,”他說道,“而是要從品牌本身汲取靈感。” 他補充道,每件生活方式單品都必須秉承賓利汽車所賦予顧客的那種真實感。 “我們創造的每件產品都必須與品牌產生共鳴,而不是與某款特定的車型,”他說道,“我們產品中的一切都必須真實。” 他將賓利的設計「秘訣」描述為力量、靈感與先鋒精神的平衡。正是這種理念塑造了Become香水的創作,這款香水傳遞著同樣的能量:強勁而精緻,直接而富有層次,細節考究。 形式與情感的完美平衡 Ten Horn 將設計故事賦予生命,並解釋了 Become 如何捕捉賓利的視覺和情感基因。 「Bentley Become 是一款能讓你展現自己故事的香水,」她說。 “它真正獻給那些無所畏懼、勇敢無畏、敢於抓住人生每個機會、擁抱當下活力的人。” 她形容這款酒瓶既富有建築感,又富有情感。瓶蓋和瓶肩之間的對稱性將視線引向酒瓶中央的地平線,“令人聯想到新的開始、自由和完美的平衡。” 設計在致敬賓利傳承的同時,又不失前瞻性。 「車頂的設計靈感直接源自於賓利GT的格柵,」她解釋道。 “車肩的設計靈感則源自賓利Blower的格柵。它們共同構成了一條強勁而自信的線條,彰顯了賓利的現代願景。” Ten Horn 表示,追求簡約是他刻意為之的設計選擇。 「它造型時尚、簡潔、極簡,卻又保留了賓利的氣勢,一眼就能辨認出來,」她說。她補充道,更厚重或更具裝飾性的造型「不符合要求」。 有意識的可持續性 隨後,對話轉向了材料和可持續性,兩位發言者都認為這是該計畫的基石。 Ten Horn強調,Become的設計過程不僅關乎美感,更關乎責任。 “我們真心想打造一件用心之作,”她說道,“它的設計雋永永恆,其影響力也極具前瞻性。” 她詳細介紹了為確保產品符合嚴格的環保標準而採取的措施。 「玻璃杯本身重量輕,由15%的消費後回收玻璃製成,」她說。 「綠色是用可生物降解的油墨染成的。鋁製瓶蓋100%可回收。就連外包裝也使用了FSC認證的紙張,完全可回收。”   Bentley Become 包裝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永續性,採用再生玻璃、可生物降解的色調和 FSC 認證的紙盒。 圖片來源:賓利汽車   香水瓶身延續著永續的故事。 「嗅覺元素採用升級再造的原料,」Ten Horn 說。這項決定帶來了創意挑戰,因為較輕的油改變了香水的外觀。 “我們想創造那種綠色色調,”她說道,“但隨後我們必須重新考慮塗抹在其上的油墨,以確保其可生物降解。這有點像貓捉老鼠的遊戲,但最終一切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薩爾特默對團隊的精準度表示讚賞。 「現在世界各地有很多『漂綠』行為,」他說。 “但獲得這些可持續發展認證,以及對細節的關注,真的讓我驚嘆不已。” 協作與創意誠信 主持人Claire Domergue將討論引向合作與流程,並詢問團隊在將賓利生活方式轉化為香水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戰。 Saltmer回答說,這是一個相對簡單易行的項目。 「當兩家公司都清楚知道最終結果是什麼時,合作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他說。 “我們孜孜不倦、緊密合作,最終實現了我們想要的效果。” 滕霍恩對此表示贊同,但她指出,保持真實需要耐心。 「調查環節可能花了最多的時間,」她說。 “我們想確保它是真誠的,並且從內到外都有效。” Domergue 觀察到, Become 傳達了一種純粹和長壽的感覺,而 Ten Horn 正是將這種感覺與永續性緊密聯繫在一起。 「我們希望看到這款產品時,它輕盈清新,讓人感受到它是一款天然產品,」她說。 “過於厚重或過於華麗的設計顯然不符合我們的願景。” 變革精神 當Domergue問到最讓他們感到自豪的是什麼時,Ten Horn談到了這個計畫的真誠。 “這是一個真正可持續的項目,”她說。 “它並非為了迎合潮流,或僅僅因為是新事物而追求可持續。它是真誠的,並且符合賓利正在努力的願景。” Saltmer 補充道,設計的純粹性是他引以為傲的一點。 「它超級簡潔。我們幾乎得到了所有想要的東西,」他說。 “我們不想要那些喧鬧的東西——我們想要的是永恆而又美觀的東西。” 在討論結束時,Ten Horn 推出了旅程的下一階段——Bentley Become Zenith,這是原版香水的升級版,帶來「清新飄逸的開場和深沉感性的餘韻」。它擴展了 Become 系列,同時忠實地體現了賓利對變革和革新的願景。 重新定義奢侈品的未來 倫敦包裝週的展示不僅是一場關於新產品的討論,更是一場關於當今奢華意義的對話。在Become中,Bentley展示了美與責任可以共存,工藝與良知可以塑造同一件物品   。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world.com/
Z 世代的包裝革命:7 個重塑設計的趨勢
專家觀點
2025-10-20

Z 世代的包裝革命:7 個重塑設計的趨勢

我們在上個月的 drupa 展會上聽到 Hernán Braberman 討論 Z 世代驅動的包裝設計,內容非常有啟發性,因此我們特別請他為《Packaging World》的讀者做詳細解析。   出生於完全數位世界的 Z 世代正在改變各行各業,包裝設計也不例外。這群以科技熟練和社會意識強烈著稱的消費者,對品牌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高。他們的需求不僅是功能性,更希望包裝能反映自身價值、帶來快樂並傳達態度。 對設計師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傳統包裝規則正在被重寫,設計焦點轉向永續性、真實性和可分享性。Z 世代消費者不只是購買產品,他們購買的是品牌故事與體驗,並經常透過廣泛的數位網絡分享。 以下將探討 Z 世代包裝設計的七大關鍵趨勢,說明設計師如何適應這個影響力巨大的族群。從色彩心理學到文化參照,每個趨勢都提供了理解這代人心態的洞察。   1. 多巴胺式(Dopaminergic) 在全球不確定性和數位過載的時代,Z 世代渴望純粹快樂的瞬間。多巴胺式包裝設計以大量色彩和圖案刺激心情,瞬間提升情緒。 這一趨勢打破傳統色彩理論,採用意想不到的色彩組合來吸引目光並提升精神。設計通常呈現抽象圖案和最小化留白,目標是讓包裝不只是容器,而是能改變情緒的體驗。 對 Z 世代而言,鮮豔設計是逃避現實和自我表達的方式。在社交媒體時代,每個產品都可能成為拍攝道具,多巴胺式包裝是 unboxing 影片和 Instagram 故事的完美背景。   2. 大膽極簡(Bold-Minimal) 與多巴胺式相對,大膽極簡趨勢提供 Z 世代一種信息過載中的喘息空間。這種風格去除多餘細節,強調簡潔線條、大膽字體及色彩運用。 大膽極簡包裝呼應 Z 世代對真實性的欣賞和對行銷誇張的質疑。設計常呈現強烈對比,產品資訊優先於品牌標誌或華麗圖案,讓包裝感覺誠實、直接,符合 Z 世代對透明度的重視。 這個趨勢也符合數位原生世代的習慣,設計常與他們喜愛的應用程式介面相呼應。簡潔設計在社交媒體上更易於分享,能在資訊繁雜的頁面中脫穎而出。   3. 新復古(Neo-Vintage) 儘管年輕,Z 世代對過去時代展現出驚人的懷舊情感,尤其是他們未曾親身經歷的年代。新復古趨勢將復古美學與現代元素結合。 新復古包裝不是簡單複製舊設計,而是將過去的元素與當代甚至未來感結合,創造既熟悉又新鮮的美感。這種設計讓 Z 世代能連結理想化的過去,同時保持當下的感受。 品牌常從過去的視覺風格汲取靈感,重新詮釋給現代消費者。這種設計在社交媒體上也很受歡迎,復古風格內容往往獲得高互動。   4. 扭曲(Distorted) 扭曲包裝設計反映了 Z 世代對顛覆、自由和創意的追求。在充滿混亂和不可預測的世界中,這類設計以超現實手法提供逃離現實的體驗。 特徵包括非傳統造型、流動字體,以及似乎違反物理規則的元素。這類美學特別吸引挑戰社會常規或迎合 Z 世代小眾社群的品牌。 扭曲設計讓 Z 世代將日常現實轉化為短暫的奇幻體驗,並呼應他們對增強現實和其他模糊物理與數位界線技術的興趣。   5. 獨立(Indie) 獨立風格捕捉 Z 世代的 DIY 精神,以及對真實性和個人化的偏好。這種風格看起來像手工或小批量製作,即使是大型品牌也會採用。 Indie 包裝常混合圖案、隨性圖形元素,設計風格自由且個人化。表面上看似混亂,但展現出青春活力,與 Z 世代深度共鳴。 品牌利用包裝作為創意畫布,加入貼紙、塗鴉或拼貼元素,讓 Z 世代感覺產品獨特且可個性化,也非常適合社交媒體展示。   6. 奇幻(Fantastic) 奇幻趨勢將包裝帶入非凡境界,融合科幻、奇幻和數位藝術元素,創造脫離日常的體驗。 特徵包括虹彩效果、未來感表面處理,以及模糊現實與想像的影像。這種設計可將消費者帶入另一個世界,滿足 Z 世代對非凡體驗的渴望。 結合數位渲染技術與實體包裝,奇幻設計創造出令人驚豔的感官體驗。   7. 怪誕(Freak) 怪誕包裝擁抱不完美,挑戰傳統美學規範。這種風格刻意「醜」或刺眼。 可能採用撞色、字體不統一、刻意業餘風格插畫,或隨機排列元素,常帶有幽默與諷刺意味,調侃過於嚴肅或矯揉造作的設計規範。 這一趨勢呼應 Z 世代對不切實際美的拒絕與對真實性的欣賞。怪誕包裝如同這代人在社交媒體上創作與消費的內容,真實、無濾鏡,為追求真誠連結的 Z 世代提供一劑現實與自我接納的清新感。   更廣的意義 這七大 Z 世代包裝趨勢不只是美學偏好,也反映了他們面對的心理健康挑戰。在不確定與數位壓力下成長的這代人,希望包裝能帶來情緒支持與慰藉。從提升心情的色彩到促進自我接納的設計,每個趨勢都滿足特定心理需求。對品牌而言,理解這些關聯至關重要。成功的 Z 世代包裝必須超越視覺吸引力,兼顧心理健康,與這群影響力巨大的消費者建立更深連結。   Hernán Braberman 是 Tridimage 的創意總監,該公司為全球領先的包裝設計機構,專精於 CPG 品牌的結構與圖形設計。他也是品牌包裝播客《Branderman》的主持人,探討品牌、設計與消費文化的交集。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world.com/
朝日超爽推出首個全球品牌平台,由 Havas 擔綱操刀
設計創意
2025-10-20

朝日超爽推出首個全球品牌平台,由 Havas 擔綱操刀

朝日超爽作為日本最暢銷的啤酒,正以其首個全球品牌平台迎接新篇章,邀請全球消費者一同「Seek What Is Unique」。 此平台由 Havas 倫敦與 Havas 創意網絡在亞洲、澳洲及北美的分支合作打造,標誌著品牌在國內市場之外的全球擴張的重要里程碑。此次活動強調朝日超爽獨特的釀造工藝及其標誌性的清爽辛口(Karakuchi)口感,同時直指「體驗探索者」(Experience Seeker)族群——追求品牌新奇、有趣與原創體驗的消費者。   平台核心是一支在東京拍攝的 90 秒影像短片,由獲獎導演二人組 Alaska 與 Iconoclast 製作公司共同執導。影片描繪兩位朋友在霓虹燈閃爍的城市街道、曲折巷弄與高樓天台間的夜間探索。 影片展現了東京現代與傳統的獨特交融——這種雙重特質也是朝日品牌核心精神的體現——最後呈現出既意想不到又令人難忘的發現:一隻在酒吧裡唱歌的河豚。 這種超現實的場景正象徵了整個活動精神。Havas 英國主席兼創意總監 Mark Whelan 表示:「朝日超爽的獨特性體現在釀造方式及口感上。我們透過在東京這座獨特且標誌性城市拍攝的影像冒險來呈現它——將現代美學與傳統根源融合,就像品牌本身一樣。」   「Seek What Is Unique」平台透過完整的 360° 行銷活動呈現,包括社群與數位媒體、電視、影院、戶外廣告、零售活動及全球合作夥伴。活動於本週在澳洲與英國上線,2026 年將持續在全球其他市場推出,包括 APAC 地區的品牌影片版本,並附加不同結局。 同時,朝日超爽也推出了全新的全球設計系統,提升國際市場的一致性與辨識度。更新後的視覺識別系統強調品牌固有對比,如精準工藝與大膽現代感、傳統與創新。 新品牌形象還包括精緻色彩調色板、彈性圖像系統、更新語調與全新產品攝影,確保從包裝到數位渠道的視覺表現一致流暢。   朝日歐洲及國際部門全球及品類品牌總監 Małgorzata Lubelska 認為,此次品牌平台發布是將朝日超爽打造為全球標誌性品牌的重要一步。她表示:「最新品牌平台標誌著我們在全球品牌旅程中的自信而大膽的一步。 我們慶祝日本第一啤酒的獨特口感及現代日本文化,透過原創性、現代感與探索精神,實現朝日超爽成為現代日本象徵的目標。」   對 Havas 而言,這也是其為朝日超爽品牌在日本以外市場首次操刀創意工作的里程碑。自 2024 年 12 月被任命為全球創意代理商以來,Havas 專注於在競爭激烈的高端啤酒市場中突出品牌的日本文化根源,並打造出極具朝日特色的全球品牌平台。 此平台將細膩工藝與大膽創意、探索精神融合。雖然河豚唱歌的概念聽起來異想天開,但這正是整個活動的核心:朝日超爽不僅在口感上追求獨特,更希望在全球   內容來源: https://www.creativeboom.com/
Design Bridge 和 Partners 推出 50 多年來首款全國鐵路鐘錶
設計創意
2025-10-20

Design Bridge 和 Partners 推出 50 多年來首款全國鐵路鐘錶

英國鐵路鐘的揭幕翻開了英國鐵路歷史的新篇章,這是英國半個多世紀以來第一個國家時鐘設計。 這款引人注目的全新鐘錶由 Design Bridge and Partners 設計,於今日(10 月 16 日)在倫敦橋站亮相,將成為英國設計的里程碑和英國鐵路網絡連接的有力像徵。 該計畫由英國鐵路網公司委託,旨在慶祝2025年英國鐵路200週年慶典,打造一款標準化時鐘,統一全國乘客的出行體驗,同時頌揚英國鐵路設計的悠久歷史。最終成果是一塊1.8米長的實體數位時鐘,將永恆的象徵意義與現代功能融為一體,並在此過程中重新詮釋了英國最具辨識度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這款時鐘在與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RIBA)和設計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國際設計比賽中脫穎而出,並被譽為未來的經典。 「我們非常榮幸能夠贏得『鐵路鐘錶』大賽,」Design Bridge and Partners 創意合夥人馬克伍德說。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個具有持久影響力的英國設計新標誌,並希望‘鐵路鐘’在未來的許多年裡成為鐵路上時間的標誌。” 設計的核心是對雙箭頭符號的重新演繹,有些人或許會認出它是傑裡·巴尼(Gerry Barney)於1965年創作的經典圖形的翻版,至今仍在英國鐵路上使用。此圖案動態地融入鐘面,兩半朝相反方向移動,每30秒精準匯合一次。它微妙而有力地隱喻著全國各地旅程的起伏,以及每天在鐵路上進行的數百萬次換乘。 「1965年,贏得設計我們鐵路標誌的競賽真是太棒了,」格里說。 “如今到了2025年,我很高興看到獲獎作品在新的鐘錶中繼續傳承這一傳統,供子孫後代的鐵路乘客欣賞——設計橋和合作夥伴的創造真是太神奇了。” 功能和無障礙性與形式一樣,是設計的核心。醒目的24小時顯示採用了升級版的鐵路字母2,該字母最初由瑪格麗特·卡爾弗特(Margaret Calvert)設計,後由亨里克·庫貝爾(Henrik Ku​​bel)數字化。同時,諮詢了無障礙專家,確保設計對所有使用者都易於閱讀且直觀易用。 「我們一直在尋找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競賽評審團成員瑪格麗特說。 “最終的成果就是一件方便所有鐵路使用者的設計作品。” 除了視覺吸引力之外,鐵路鐘的設計兼具深度功能性和多功能性。它不僅可以作為車站的實體地標,還可以作為新一代客戶資訊螢幕 (CIS) 的一部分,在 Network Rail 管理的車站中全面推廣。其設計可適配任何數位格式——從智慧型手機到智慧手錶——並將很快以錶盤形式透過安卓應用程式商店向公眾開放。 設計博物館的快閃店也將慶祝發布,推出以英國鐵路遺產為靈感的獨家商品,可在倫敦橋站和線上購買。鐵路鐘的發布也正值英國鐵路邁向更加一體化、以乘客為中心的未來的重大轉型時期。 英國鐵路網公司(Network Rail)的安東尼·杜瓦(Anthony Dewar)表示:“在英國第一條鐵路開通兩百年後,我們即將踏上鐵路的新征程,以乘客為中心。時鐘是人們到達車站時首先要看的東西。鐵路以時間驅動——‘準時’是我們對乘客的承諾——而時鐘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在車站和導航的地標。” 鐵道部長彼得·亨迪勳爵表示:「從 200 年前的第一條客運服務到現在每天數百萬次的火車旅行,英國的聰明才智和熱情是鐵路的基礎。 “這座鐘代表著我們鐵路歷史與新未來的橋樑——一個更加可靠、一致、高效和負責任的綜合鐵路網絡。” Design Bridge and Partners 解釋了為何這種延續感如此重要。 「我們與英國鐵路網公司 (Network Rail)、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 (RIBA) 和設計博物館的合作一直非常緊密,看到鐵路鐘的誕生,我們感到非常欣慰,」創意總監 Kevin Lan 說。 “我們希望創造一個既能致敬英國鐵路設計傳承,又能塑造其未來的作品。” 在英國鐵路即將慶祝200週年之際,鐵路鐘適時提醒我們,設計如同鐵路網本身一樣,始終在不斷發展演變。它代表著英國時間的全新面貌,既根植於歷史,又著眼於未來。   內容來源: https://www.creativebo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