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網路印刷一樣,網路包裝的可行性前景因市場和應用而異。如果您已經在生產包裝,並擁有必要的印刷和加工設備,那麼網路包裝將為您提供絕佳的成長機會。解決方案包括託管和自託管選項,以及外包履行服務。

Web to Pack 實作:機會存在…選擇你的道路

Web to Pack Implementation: Opportunities Exist…Choose Your Path
David Zwang
2025-08-25
Web to Pack 實作:機會存在…選擇你的道路

 

背景

最早進入網路印刷行銷領域的一些方案是基於「受限設計」範本的解決方案,為印刷服務提供者提供了一種簡化個人化名片訂購流程的方法。這些解決方案從提供各種名片發展到提供更豐富的產品目錄,其中可能包括宣傳冊、廣告宣傳單等。 Vistaprint/Cimpress 曾經是、現在仍然是該領域最成功的案例之一。網路印刷包裝解決方案也遵循著類似的發展軌跡,它們通常(但並非總是)是受限設計的解決方案,或客製化產品目錄。

雖然包裝通常被視為單一的實體,但包裝類型繁多,每種包裝都包含許多子集。如今,Web-to-pack 解決方案適用於標籤、紙盒、軟包裝、包裝袋以及其他類型的容器。大多數銷售的 Web-to-pack 產品都是來自標籤或包裝類型庫的受限設計包裝產品。由於對 Web-to-pack 包裝解決方案的需求不斷增長,通用和更具體的應用模板和解決方案也在不斷發展。

 

任何 PSP 都可以設定 Web-to-Pack 服務嗎?

正如網路印刷一樣,網路包裝的可行性前景因市場和應用而異。如果您已經在生產包裝,並擁有必要的印刷和加工設備,那麼網路包裝將為您提供絕佳的成長機會。軟體解決方案包括託管和自託管選項,以及外包履行服務。

Packly ...

推薦文章

利用設計為城市水岸開新畫堤
設計創意
2022-06-05

利用設計為城市水岸開新畫堤

臺北市,一座被眾多水系所貫穿的城市,新店溪、景美溪、淡水河、磺溪、基隆河⋯等等,幾百年前曾經興盛的船運,為這座城市帶來繁榮與發展。但當物換星移,河流不再成為交通運輸要道,又每逢颱風季節意外湧進大量的洪水,損害人們身家財產時,一道道以防汛為目的所興築的堤防,沿著河道兩旁高高豎立起來,人們看待河流的心境,也從維持生計的命脈,變成該保持適當距離的無常。 許多年過去了,堤防修修補補,就好像一堵會長高的萬里長城,沈默、灰白,卻也成為提供城市安穩保護的必要之惡。人們曾經試圖發起彩繪堤防,也曾邀請社區民眾和學生,一起來為這個灰白的巨人增添一些繽紛的色彩,可惜也許設計不佳,又或是不諳工法⋯,彩繪作品經過短短時日,就開始斑駁掉色,堤防巨人反而成為卸不了妝的丑角,可說是相當可惜。 為城市美學,攜手合作吧 多年來,臺北市的堤防美化工程,通常以設計和工程來分開招標的方式進行。但根據筆者的觀察,有時候承接標案的設計單位,做出很好的設計規劃,但以最低價標承攬工程的單位並不一定有能力如實施作。反之,如果設計單位一開始就沒有做出良好的設計規劃,得標工程的單位縱使有心,也無法扭轉最終的成果。所以日復一日,漸漸的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值得慶幸的是,隨著城市美學觀念的興起,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有感於設計美學的重要性,將堤防美化工程,改以最有利標的統包方式,將設計與工程施作統一發包給一個團隊,讓設計與工程統一規劃、共同合作,一起努力以完成最好作品為目標。2020年,筆者所帶領的樺致形象設計團隊,接下「臺北市全市堤防美化」工作,開啟堤防美化的新里程碑! 畫什麼好呢?問問在地居民 河堤像是在地居民的後院,人們在這裡散散步、做運動、遛遛狗、陪小孩玩耍,沒有人想要在自家後院,看到與自己無關的突兀裝飾,但如果是彰顯自家榮光的裝飾,倒是可以好好回味一下在地的歷史與故事。 因此,這次的堤防美化計畫,筆者將之命名為「臺北新畫堤-臺北河堤故事」,希望以策展的方式,將大面積堤壁當成訴說在地文化的展示牆。2021年,第一期的「臺北新畫堤」計畫,筆者邀請了包括:吳介民、馬賽Kyo、張漢寧、成若涵、陳普、吳騏57、陳青琳、LeHo、顏伯駿⋯等,再加上筆者自己,共十位優秀的設計師一起參與,每人負責一或兩處堤壁設計。(見圖1) 設計師接到任務的第一步,就是由工作人員安排,去拜訪堤壁所在地的里長、居民、耆老⋯等,聊聊當地的歷史文化或環境生態。有些社區還要舉辦共創工作坊,由設計師帶領社區民眾一起創作,設計師再修潤共創元素,以之為素材再由設計師繪製設計,變成最終可以施作在堤防上的設計圖,並由主辦機關水利處和當地里長共同確認,這些設計圖才能真正開始進行彩繪。 ●(左)松山故事,設計師:楊佳璋 ●(右)漫遊時光機,設計師:吳介民 彩繪之前,要先用心的清修 在設計圖畫上堤防之前,相關單位會一起勘查現場預定施工的堤壁狀態,牆上需要清除的雜草、電線、釘子、廣告等雜物,得要請施工人員先清除,再沿著堤壁搭起施工鷹架,用高壓水柱清洗堤壁;如果堤壁有破損,則要進行修補,接著才開始打毛,也就是在牆上打出一個個小洞,讓接下來的的水泥粉光施作,水泥可以順利咬上去,做出光滑的牆面,並視情況幫牆面修補伸縮縫。前面這些牆面清理施工,是決定堤壁美不美的關鍵,正確的施工工序、工法、塗料,可讓堤壁上面美麗的圖畫保存較久,色澤不易脫落。(見圖2) 在基礎的泥作工程完成後,下一個階段則由負責繪圖的專業繪班人員進場。我們會先在堤壁上塗上彈性水泥打底,讓漆料可以順利咬上去,然後進行「投影放樣」工作。必須選在天氣晴朗的傍晚,天色將暗未暗的時候,用投影機將設計圖的圖樣分段打在堤壁上,畫班繪師們得搶在天色未完全變暗之前,將圖樣在牆上描出精準的定位,這個工序有時得花好幾天的時間。等到底稿定位都完成後,還要請負責的設計師親自到場確認圖樣位置沒有問題後,繪師們才能開始進行下一步的彩繪工作。 當然,彩繪所需要的每一種漆料顏色,事先都必須與設計師確認過油漆品牌和色號,繪師們將色彩畫上堤壁時,設計師也需經常到現場確認,如果發現顏色呈現與預期的稍有落差,設計師會當場討論調色,請繪師重新上色。有的設計師甚至會自己親自為牆面補色,或使用自己喜歡的筆觸。當堤壁彩繪完成後,再請設計師前來做最後完工確認,然後塗上抗UV的保護漆,以延長彩繪保固的時間。最後再將所有使用的漆料色號建立完整資料庫,以利未來需整理或修補時可以正確作業。(見圖3) 在筆者的期望裡,河堤美化可不能只有美麗的圖案,在不影響堤壁防汛功能的前提下,設計師們也可以運用一些半立體浮雕的裝置,來增加堤壁的空間效果,甚至達到與民眾互動的目的。因此,有的堤壁會設計安裝FRP立體造型,有的堤壁會加上鐵件⋯等裝置物。而這些配件必須事先請工廠製作,設計師確認過成品後,才會送到現場安裝。當然,基於安全考量為第一原則,所有的裝置在安裝時會在牆上使用金屬配件,將裝置牢牢固定在牆上,縫隙處再用耐候的膠劑貼合,務必確保材料不會脫落。 等全部的彩繪和裝置物安裝完成,經設計師確認後,堤壁工程現場才能拆除鷹架、清運整理,正式完工!負責工程監造的單位,也會在整個施工期間,安排每一階段的督導與抽查檢驗,還有彩繪漆料的模厚檢測、完工驗收⋯等,以及之後的保固監督。所有複雜的工序,都是為了讓每一面完工的堤壁,不只是美,而且施工品質還要能禁得起保固時間的考驗。(見圖4) ●(左)河岸守衛隊,設計師:陳普 ●(右)夢想開始的地方,設計師:馬賽Kyo 與民眾共創喜愛的堤壁作品 在「臺北新畫堤」第一期的計畫中,總共設計規劃16處的堤壁美化(見圖5),其中有三處堤壁舉辦與社區民眾共同創作的工作坊。分別是位於臺北市內湖區潭美街的《河岸守衛隊》(地圖1)、松山區松河街的《松山故事》(地圖7)、中正區水源路與紹安街的《螢橋雁》(地圖15)。 《河岸守衛隊》是由設計師陳普帶領的黑青團隊,與潭美國小的小朋友共同創作,設計團隊再將小朋友畫在紙上的作品,轉譯放大到實體的空間裡面,讓小朋友可以體會在堤壁創作中,繪師將設計圖投影在牆上的有趣步驟,設計師陳普還將小朋友英文名字的縮寫,藏在設計的角色裡面,增加小朋友對堤壁的認同感,一起守護河堤。(見圖6) 《松山故事》是由筆者所帶領的樺致形象設計團隊負責設計,其概念發想自松山國小的三顆百年老樹:「莿桐奶奶」、「不老仙」、「萬壽翁」等三個角色,進而向小朋友訴說在地的故事。松山早在清朝時期就有鐵路經過,被稱為「錫口站」,是通往基隆的必經要道,錫口也因為鐵路運輸而繁榮興盛。筆者以幾何切割的線條與色塊,將松山歷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凝縮在堤壁的設計中。(見圖7) 《螢橋雁》是年輕的新銳藝術家LeHo的作品,其總面積約915平方公尺,是本期施工面積最大的堤壁。LeHo堅持不假繪師之手,全部親自繪製。由於堤壁坡度傾斜陡峭,他穿著防曬和防護裝備,站在吊車上,拿長刷子為壁畫打底,等到要畫細節時,又整個人趴在斜坡壁上作畫。因此要在避免滑倒受傷與克服多次熱中暑中度過,創作毅力十分驚人,精神令人感佩。完工的《螢橋雁》氣勢恢弘,得由空中俯瞰,才能將壁畫盡收眼裡,觀看時可想像藍綠色的坡面,曾經是飛滿螢火蟲的小溪,但因為大量人口聚居,破壞河岸生態,螢火蟲漸漸消失,每年往來溪畔的野雁,在溪水上振翅起落嬉戲的身影,隨著時光流逝,追逐的不再是螢光點點,而是橋上閃爍的車燈、路燈等人造亮光。(見圖8) 在地歷史故事,你記得多少 有些堤壁作品內容著重在呈現在地的歷史,例如:在臺北市松山區塔悠路基六號水門的《回望悠悠路》(地圖8)堤壁設計,是剪紙藝術家成若涵老師的作品。她秉持著以剪紙說故事的細膩度,在設計圖樣之前,先拜訪在地耆老,將聽到的社區老故事,轉化成剪紙圖樣。冒著煙的臺北磚場、曝曬在竿子上的麵線、氾濫的基隆河淹沒房舍、牛羊被趕上山坡等場景,都在她的設計圖裡找得到。不過要將這麼細膩的剪紙圖樣,繪製到大型堤壁上,可累壞彩繪畫師們,乍看作品的顏色很單一,似乎不會太難處理,可是剪紙圖案的複雜度,卻是其他作品的好幾倍,不可否認,當作品完成後,吸引了許多喜愛細膩風格的遊客。(見圖9) 同樣是描繪在地的老故事,設計師吳介民在南港區玉成里的作品《漫遊時光機》(地圖5),則是以鮮豔的幾何色塊,將南港的八卦窯、玉成戲院的建築外觀輕鬆的勾勒出來,重新賦予老建築鮮明可愛的印象,讓民眾在壁畫中,細細回憶南港工業興衰的產業故事。(見圖10) 而設計師張漢寧在《萬(阮)的滋味》(地圖16)作品中,則以復古的色調,捕捉萬華區迷人的老招牌、東園街景、鐵窗花⋯等老建築元素,再加上當地人引以為傲的雁鴨公園、新環南市場、雙園國中的舞蹈班等生活元素,構成一幅充滿萬華風情的壁畫設計。(見圖11) 設計師顏伯駿在內湖區潭美街333號的作品《匯流時光》(地圖3),則希望藉由一條河流,串起居民在河畔的舊日生活時光,像是在河裡戲水摸蛤蜊,或是在兩百多年歷史的灣仔庄福德堂土地公廟,為家人祈福。畫面中冒著煙霧的磚窯廠,曾經是居民賴以維生的工作場所。(見圖12) 而在潭美街的另一頭,則是為設計師陳青琳和吳騏57的作品《路舟》(地圖2),其著重在描繪社區居民同舟共濟的精神。居民們平日互相照應,彼此加油打氣,宛如陸上行舟,和社區共榮共存。(見圖13) ●磺溪故事,設計師:楊佳璋 水岸休閒與水文生態美好生活 更多作品關注的是,水岸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生活點滴。臺北市北投區河雙21休息站,因為靠海又名為八仙里,設計師吳騏57的作品《八仙》(地圖10),便以奇幻的風格來描繪八仙過海的故事,希望貼近百姓的八仙,能為民眾祈福。(見圖14) 在士林區通河西街一段的堤壁,設計師陳青琳則用寵物療癒了人們身心的概念,在壁畫上畫了許多活潑可愛的動物,並將作品取名為《福氣》(地圖11),希望民眾可以從中得到滿滿的幸福感。(見圖15) 作品擅長以飄逸動物形象出現的藝術家LeHo,在松山區塔悠路的基河路五號水門堤防上,畫了非常美麗的魚兒、臺灣藍鵲,和一雙深入水中的大手互動,取名《水邊》(地圖9)。用圖像表達水岸生活,在還沒有完善水利建設前,常因為潮水起落,水淹過車子、樹叢也是常有的事。人們在淹水的樹叢間抓魚、將泡水的車子吊起等,生動紀錄著舊時光水岸生活的日常。(見圖16) 在社子抽水站的堤防和樓梯上,有紙雕藝術家成若涵和設計師張漢寧共同合作的作品《社子聚散》(地圖14)。結合棒球、自行車、網球、籃球等運動於畫面中,並且以幾何方式搭配強烈的色彩呈現,再結合描繪社子島昔年農村風貌的金屬雕刻,異材質結合的表現方式,展現社子生活的豐富樣貌。(見圖17) 設計師馬賽Kyo在南港區松河街的堤防上,以漫畫風格,浪漫的呈現熱愛棒球的少年,曾經在河堤棒球場上追逐著棒球夢。而少女吹起的泡泡,隨風飛揚,象徵夢想起飛的美好模樣。作品取名《夢想開始的地方》(地圖4),希望幫正在追逐人生夢想的每一個朋友加油。(見圖18) 每一面「臺北新畫堤」計畫完成的堤壁,在筆者的要求下,畫面裡都會有一隻台北市的市鳥「台灣藍鵲」。有的很大很明顯,有的可能要仔細尋找才能找到。筆者這樣要求的目的,是希望能以「台灣藍鵲的小旅行」這樣的概念來串連每一面堤壁。我們希望堤防不只是美化功能外,更能藉此與小朋友們灌輸水文教育與愛護生態的觀念。 ●堤壁的美麗圖案,也能變成伴手禮與文創商品 與天氣賽跑的堤壁設計工程 就像所有初次面對的設計項目,筆者都是在親自接觸後,才明白實際操作起來,遠比想像中有更多挑戰需要克服。剛開始筆者天真的以為,只是將設計圖畫上堤防又有何難?但在工程開始進行後,才發現必須要跟老天爺搶時間,不停的跟天氣賽跑!簡單的來說,堤壁繪製得等到晴朗無雨的好天氣才能施作,而且可不是下過雨後,馬上就能上工,還要等個兩天,讓吸飽水的堤防把水份吐光,才能順利施作。尤其在臺北市這個冬季飽受東北季風吹拂,三天兩頭下雨的城市,光是等待能開工日子,就格外讓人焦慮。然而真正等到出大太陽,施工夥伴全身上下包得只剩下眼睛,穿好防曬裝備,愉快的去上工,但還得小心熱中暑。 許多朋友都曾納悶的問筆者,為什麼不舒舒服服的當個設計師,穿著西裝窩在辦公室裡吹冷氣就好,為什麼偏偏要一腳踩入工程,還拖著團隊夥伴跟著到處風吹日曬雨淋?筆者只能苦笑著說:「因為我是一個相信設計可以救國的傻瓜」!筆者曾經也是個大酸民,總是嫌棄我們的街景市容有多醜、城市的天際線有多難看!但是批評得再多,現況會就此改變嗎?與其躲在螢幕後面當個鍵盤俠,還不如起身投入,運用所學將美一一還給城市的各個角落。(見圖19) 「臺北新畫堤」計畫目前已經進行至第二期,陸續完成二十多面堤壁美化工作,已有二十幾位設計師接受筆者邀請,投入城市美學的提升工作。感謝主辦單位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給我們的信任與支持,過程中完全尊重原創,幾乎沒有改過任何設計師的圖。也因此能讓計畫的成果一一實現,漸漸受到民眾的關注與喜愛。(見圖20、21) 雖然,相對於總長有一百多公里的台北市堤防而言,這些當然只是九牛一毛。但是成功不必在我,筆者只是想藉由這樣的設計投入,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也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設計師,跟筆者一起投入城市美學的翻轉工作,也許真的能有那麼一天,我們也能為我們美麗的街景市容感到驕傲!
數位技術驅動印刷包裝產業的轉型與發展
專家觀點
2024-06-07

數位技術驅動印刷包裝產業的轉型與發展

數位技術先帶來商業自動化(1985-2005),也促進電子、移動及社群媒體的發展(2000-2020),更侵蝕到傳統紙媒體的市場,導致票據印刷(1995-2010)、報紙、書及雜誌(2000-2015)、商業印刷(海報、目錄、手冊等,2005-2020)等呈現不同幅度的衰退。 但數位技術也帶來印刷業經營新的商業模式,包括網路印刷、數位印刷與服務、流程的自動化、個人化與個性化服務,電子商務、精準行銷(Targeted Market)等,在這數位環境的變遷過程,印刷相關產業如印刷、傳播、媒體、包裝、出版、廣告、資訊、電子、文件管理、服務與解決方案等也逐漸的融合(Convergence)在一起,這是數位科技帶來的印刷業多元創新機會。 全球印刷媒體產業(Printing Media)是一個持續在變動與發展的產業(A changing industry),也是一個必須重新定義的產業。要融合傳統印刷技術、數位、網路及資訊技術,由紙媒體跨入多媒體服務,以製造為主但提供更多的整合服務與解決方案,由傳統的印刷媒體產業變成以滿足客戶或市場需求的產業。 知名的印刷媒體What They Think?提到,未來印刷業是提供整合製程服務者(as a process),傳播媒體服務者(as a media),印刷是滿足不同客戶的商業模式(as a business model)提供者,印刷是提供市場與客戶需求的貿易服務機構(as a trade association),印刷是永續、差異化服務的綜合製造業(as a industry)。 Indigo創辦人Benny Landa曾經說過,「未來所有事物將數位化,印刷也不例外」(Everything That Can Become DIGITAL, PRINTING Is No Exception!)確實如此。而美國RIT教授Frank Romano就認為新印刷時代的已經來臨。  
文字翻轉如何成為事件新聞
設計創意
2021-10-10

文字翻轉如何成為事件新聞

在眾聲喧嘩中,想要在多元又快速的品牌世界提供一種全新需求的體驗,顯然是比較困難的;過去產業品牌的經營,不但反應遲緩且大都仰賴著全面性較狹義的傳統廣告,無法與消費者即時互動連結。現今的品牌經營,已晉升為如同協奏曲的隱喻一般;從過去的傳播、告知價值,到情感的轉變,接續著令人興奮的品牌共通演出,完全沉浸在如醇酒提味的相互勾對效應之中。 文字是記錄人類文明的重要角色,也是超越時空的歷史符號。依循著時代的脈動,伴隨著人類歷史的更迭,文字充滿著無限的變化,尤其是漢字,經過上千年的演變至今,成為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文字。因緣際會發現漢字能多元的翻轉閱讀,運用鏡射、陰陽、翻轉、四方連續、圖文轉換、同字雙讀⋯等,各式探索漢字的無限可能。今天作者以翻轉文字的原創,說明如何打破以往的規則、展現台灣意識、扭轉明識度、翻轉文字,以獨創設計的感動,體現文字多元樣貌,透過網路平台,將翻轉文字導入新聞事件,引領媒體報導,成為事件新聞的行銷亮點。 筆者將所創辦的「魔翻文創」當成一個平台,無論美學、營銷、心理、經濟,皆透過網路平台,相互交流、啟發、互動、協作;而在國際宣傳渠道上有馬來西亞57生活雜誌、僑委會對國外僑界的行銷影片、外交部所屬的光華雜誌專題報導、外交部委託規劃駐美、駐日、駐英、外交部GCTF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等,扮演台灣民主價值的翻轉文字禮品設計、代表台灣來做國民外交贈予帛琉總統和馬紹爾群島總統的翻轉文字商品、捷克總理於Instagram分享的翻轉文字、日本FGO電玩和故宮共同合作授權文字、再從台鐵事件延伸的臺鐵加油文字、香港反送中運動文字、罷韓運動、疫情期間各國捐贈台灣疫苗的感謝翻轉文字、日本奧運之貼文,皆獲得大量的媒體報導。其中大陸的中國台商雜誌、FB網路、各電視台相爭報導等盛況,皆是助燃魔翻知名度的渠道,而透過翻轉文字參與政府大型活動,也是成為快速堆疊出品牌知名度的方略。 ●感謝日本多次疫苗捐贈文字創作-左上排起 台灣日本×相絆、台灣日本×舞、Japan×台灣、感謝×Taiwan Thank 世界首位陰陽文字發現者 根據維基百科的漢字篇說明:漢字又稱中文字、華文字、唐話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為世界上獨有的一種指示會意文字體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最初由中國上古時代的黃河文明華夏族先民所發明創製,其字體也歷經過長久改進及演變。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在漢字六書文字法則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種表現形式。在文字字體上為甲骨文、金文、篆文、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表現形式。 而在維基百科中新增兩種字種,分別是「翻轉文字」和「陰陽文字」。翻轉文字是將創作呈現出的漢字單字或組詞,上下翻轉、水平翻轉或角度翻轉,而成為另一個漢字單字或組詞,或是翻轉後還是同一單字或組詞的藝術,在西方文字中亦有此創作。陰陽文字是將同一款字體,藉由深淺不同的色塊中清楚顯示不同的字體結構、字體意義、字體解釋,運用陰陽字可使文字在淺色區域中呈現比較深的顏色;在深色區域中呈現淺的顏色,將兩種不同漢字單字藉由深淺色塊組合成同一單字的藝術。台灣設計師林國慶從2007年開始,將漢字翻轉、鏡像字形相對立閱讀,為世界第一個漢字翻轉發現者;2020年亦藉由漢字深淺區塊產生不同字樣、意義、相對立閱讀,為「世界第一個陰陽文字發現者」,並進而陸續帶動亞洲雙向字的風潮。 ●傳統節慶文字創作-左上排起 七月×祭、台灣×中秋、臺灣國慶×國慶臺灣、招財進寶×追求自由民主 藉由文字翻轉啟動世界 發現字能翻轉,原始發想是來自前秦《璇璣圖》,《璇璣圖》是流傳於世最神奇的迴文字。其取自北斗七星中的天璇星和天璣星,不論北斗七星如何旋轉,皆指向北極星,而《璇璣圖》縱橫交錯、迴旋、反覆排列的文字方陣,皆能讀成詩詞,令後世讀書人拍案驚奇。自小世居百年的高雄右昌宅邸,其山花牌頭亦有立體陽文紫微拱照文字牌。古人觀測夜空,皆認為滿天星斗繞著北極星而轉動,故稱為帝星。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為領袖安居其所。而天璇星和天璣星亦是尋找紫微星的斗魁。冀望藉由有趣的創意文字翻轉,啟動世界新的璇璣翻轉。 歷史上發現文字皆源自於東漢《春秋緯.元命苞》,有倉頡神話最完整的描述:「倉頡生而能書,及受河圖錄字,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天為羽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這樣一位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具有視覺上超能力的神秘人物,當然不是普通的凡人。因此在之後的畫像裡,一般都被渲染出更神秘的異樣長相—臉上擁有四隻眼睛。「頡有四目」,有四隻眼睛,可仰觀天象看天空浩渺蒼穹千萬顆星辰與時推移的流轉。 在維基百科中亦有西方翻轉文字的歷史記載,雙向圖(Ambigram、Inversion、Flipscript)不只是把字語對換的形式,而是從不同方向也可以閱讀、圖形式的文字。雙向圖可以是一些字組成的,方向不同、字相同型式的雙向圖比較多,不過也有方向不同、字也不同型式的雙向圖。美國學者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也把雙向圖描述為「把兩種不同讀法字擠進同一個曲線的的筆記體設計」。簡單來說,把文字180度回轉,或用鏡像投影後,具有相當對稱性,而且可以閱讀的設計,就稱為雙向圖。 翻轉文字的幾個面向 一、翻轉文字 古世紀魔術師擁有降靈術和煉金術中的催眠魔法字母,常以宗教巡禮來展現治療的奇蹟。具有一種惡魔及天使的暗號文字,這些煉金術文字具有翻轉閱讀的神祕功能。在古老的中國,亦有如靈符各式曲線組成,具有魔術或煉金暗號的神祕文字。漢字審美的歷史經驗,一直在實踐和理論中,不僅形成了一個藝術門類,更是長久型塑東方的審美習慣。當發現漢字的結構規則可以再次打破框架,原來流傳千年的字形可以翻轉的方式閱讀,不論90度還是180度,漢字與漢字交換,漢字和英文或是不同語系及圖案交換,皆是完全創新的文字符號邏輯,筆者將此種文字形態的字形,稱為翻轉文字。(見圖1) 二、鏡射文字 從審美角度來看,漢字之美在於它的豐富性與線條的多樣化。而如此豐富的字體架構中,又有包括字形本身的橫、豎、點、角、撇、捺、挑等交錯之筆畫。而早期初階電腦操作,就有簡易的鏡面反射文字製造機的功能,一個指令就能使文字做出鏡射的變化。但是刻意用原始的文字,能鏡射成另一組有意義的詞彙或字句,又能表現出漢字字形的豐富性,筆者便將此種型態表現的文字,稱為鏡射文字。(見圖2) 三、陰陽文字 篆刻藝術中,陽刻是將平面所呈現的文字所保留,其他的地方以刀鑿凹掉;陰刻則是將筆畫顯示平面物體之下的文字線條鑿凹刻出。不論是陽刻或陰刻,皆是在傳統刻字中的長期發展。古代從西方神話的文字與東方造字的傳說,皆有岩石、廟堂、畫作等可看見陰刻或是陽刻的文字,但有陰刻與陽刻同時並存的嗎?作者就將這種型態表現的文字,稱之為陰陽文字。(見圖3) 四、連續文字 漢字具有方塊字形的特色及基礎,在文字使用可以運用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及空間連續等技術。在部首、位置、繁簡等文字的圖形,可以運用重複的概念,而將文字的單形結構無限的延續使用,就能形成文字無限的翻轉延伸。(見圖4) 五、合體圖字 漢字與繪畫本是共體並存,從古代中的文字,皆能依稀端見形象繪畫的視覺鑿痕,尤其甲骨文、東巴文和篆刻藝術等,皆融合成文字繪的長期歷史。在現代的文字中直接嵌入圖形,將文字繪畫在漢字文化中找到傳播的趣味性,以及凸顯互換的視覺魅力。合體圖字以象形方式訴說著人與土地、神明之間的關係,經歷數千年至今依然生氣蓬勃,如適時地在新時代中活躍前進。(見圖5) 六、合體文字 東方書法和繪畫是融為一體的,也常有互相的轉化,從書字和畫字在字形上,相似文化的痕跡從外型上可以體現出來。從古至今,在傳統文化中常可以看見吉祥文化中的合體字,將幾個字形透過共同的筆劃互相借用,而形成吉祥寓意的巧妙結合。在傳統年節中它們時常出現,例如招財進寶、黃金萬兩、唯吾知足、八仙藏詩⋯等等案例。合體文字是超越時空的符號,也是擔任華人文明的重要幸福角色。(見圖6) 翻轉文字設計創作分享 一、臺灣 臺灣人民被命運的海浪,帶到一彎的土地,從此落地生根,具備了開闊豪邁、達變通權的特性,而成為海洋國家的一員,從此歷史文化的軌跡中,追尋先祖的民族根源,在掙扎求生的過程中,時移勢轉,永遠記得一絲半縷,恆念物力之艱難。大家先祖來自海的對岸,那黑水溝的悲歌已傳唱四百年,猶記八仙過海的稗官傳奇,如蕃薯落土各顯神通,過去如樹莖一般的舴艋小舟,當駛向國際世界的舞台,將是滿載豐盛熱情和富有土壤的艨艟巨艦。(見圖7) 二、臺灣政治人物 臺灣早年的經濟發展經驗深厚,但民主政治上卻還僅止於起步的階段。不論是執政黨或反對黨的從政者、選民、政治觀察家及新聞界,都在驚奇與嘗試的錯誤中,調整適應國家領導人在民主社會中的角色。而扮演著兩千多萬臺灣民眾安危福禍的政治人物,都面臨過臺灣社會各個層面、國防外交、兩岸政策、國家認同、多元文化、反對、抗爭等艱難的局面,成為歷史人物也是備嘗艱辛。用文字來設計思考,延伸文字繪的趣味創作和想像。(見圖8) 三、獅子會總監年度標誌 獅子會為全世界最大非營利之愛心公益團體,透過“愛”We Serve的精神,訂立年度主題「愛」,並延伸年度主題為「有愛.獅界更美好」。獅子會總監年度標誌,首例以漢字「愛」做為設計主軸,結合獅子側臉輪廓,形成兼具文字與圖像的獨特意象;以愛中有獅,獅中有愛,愛獅之間皆有真善美之心,透過圖地反轉的手法,強化愛中的心字,使標誌具備獨創性與國際感。(見圖9) 四、陝西文化之國禮意象 陝西曾上演千年的帝都風華雲,十三朝古都更迭的見證,是中國文化的發展中樞。輝煌的周、秦、漢、唐都曾在此建都,煥發出無窮的雋永魅力,形成陝西獨特的中國文化殿堂地位。英雄美人組字結合兵馬俑造型特色,象徵陝西在中國古文化的重要地位,獨特韻味烘托出陝西文化的瑰麗豐華;以陝字結合兵馬俑和大雁塔前玄奘銅像手持之錫仗;西字則是取自唐朝仕女圓潤體態的概念,兩者配搭使此文字更顯趣味。(見圖10) 五、嘉義諸羅 嘉義舊名「諸羅」、「桃城」,最原始稱「諸羅山」或「諸山羅列」,為平埔族洪安雅族的聚落。筆者以「Hello Chia-yi」與世界接軌,藉由阿里山的日出、雲海、鐵路、櫻花、檜木等,無法綵排的自然景觀響譽國際;流動的雲海讓人著迷,姿態各異的櫻花雨更是讓人細細品味,阿里山美的傳奇已成旅人傳頌的經典,諸羅亦嘉義,嘉義就是諸羅。(見圖11) 六、臺中大甲媽祖 臺中大甲仍保有傳統的歷史文化,是臺灣最具指標性的地區。大甲鎮瀾宮奉祀主神為「天上聖母」,亦稱「媽祖」,每年農曆三月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皆吸引超過百萬人信眾共襄盛舉,儼然已成為臺灣宗教一大盛事,也是國家重要的無形文化活動資產,更躍升為世界國際性的三大宗教之一。信眾所持的信仰「薰香」是一種感染力,在大甲媽遶境隨香時,使人們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下,持續傳承而開花結果,這就是「香幔」的力量。(見圖12) 七、臺南府城 府城於清朝康熙年間,遷建設置臺灣府,臺南從此就被定位成臺南府城,而所屬的位置皆堪輿風水,理論中結合漢民族的思維,包含倫理道德觀、善惡輪迴觀、山水形勝、鄰海濱的半月之貌,皆有其風水的吉象,早期都是從臺南引入各家宗教信仰的教義和儀式。所以臺南就成為臺灣各家宗教的起始源頭。(見圖13) 八、高雄 高雄舊名打狗,將地名取為「竹林(Takao)」,由於發音似漢人語言中的「打狗(Takau)」,故被漢化譯稱「打狗」或「打鼓」。日語Takao與打狗Takau音調相近,遂將高雄原名「打狗」雅化為「高雄」,寓意在南洋的天地裡,高躍雄飛,高雄就成為歌舞昇平的眩惑高雄。(見圖14) 九、屏東 屏東舊名「阿猴」,是由平埔族的音譯翻成漢文而來;在清朝嘉慶時期,有屏東書院之設置,日本政府為了表現出重視文教和在地化,取名「屏東」,亞熱帶的天然景色,因有多元文化的族群融合與傳統在地文化的溫潤底蘊,讓這個綿延百里的縣市,存在了許多不同的彩遊。而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隱藏在東港的迎船祭典與原住民神秘的百步蛇傳說,「東港」是屏東平原的主要出入口,商旅雲集往來如鯽,成為多彩多姿的旅遊所在。(見圖15) 十、德國慕尼黑建築博物館-臺灣建築主題展  「台灣行動!與社會對話的建築(Taiwan Acts! Architecture in Social Dialogue)」特展於2021年7月8日至10月3日在德國慕尼黑建築博物館展出,為截至目前為止,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臺灣近代建築文化展。其標誌帶點篆刻的特色,透過「灣」的「氵」代表了山與河形成雄偉壯麗的高山深谷地景,同時也孕育生物多樣性。在歷史發展上臺灣不斷融入不同種族文化的色彩,例如屬於南島語族的十餘個原住民族群。其中在標誌中所出現的「灣」裡面,有著全臺灣人口最多的阿美族,他們霞披上的流蘇活潑鼓動,意味著自然的生命力與人們的可愛之處,充分展現在這塊島嶼上所散發出活躍與充滿生命力的臺灣子民、多元化人文歷史與生活自然環境。(見圖16) 讓世界見識漢字的魅力 品牌是一種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是設計的主張,是一個綜合多元要素的組合體,主要區隔了與不同品牌的識別功能;而一個成功的品牌,會使人們對其產生情感,從喜愛到購買,形成類似情感的依賴,甚至把品牌當成是身份的表彰。魔翻文創的建立,透過創意、沒有思維的框架、勇於突破、充滿趣味、創造驚奇,讓文字如魔術師般的令人目眩神馳,使文字在翻轉的當下,瞬間引領閱眾者產生趣味和體驗文字的神奇;而新聞事件與文字創意的結合與翻轉,其對媒體的表現形式,亦是創造了新聞事件的最佳利器。 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在自由環境及教育的薰陶下,自我的表現與源源的創意,都能成就許多的改變;而如何創造差異、又能超越原始漢字的框架,將習慣的漢字文化在生活圈看似相似,實際上又各自不同的表述,尤其跨界到東西的國度,如何將文字筆劃優柔的舒展,相互之間又能和諧共存,漢字的翻轉創意就油然而生、趣味盎然。文字的筆劃自有其氣勢、曲線又充滿著力量;常在工作室中踱步思索,斟酌可能的文法表達,冥想模擬其中的各式閱讀感受,建構成一套如象形文字的翻轉書寫系統。 自創品牌是主動為筆者創造機會,為熱血奔騰的創意加柴火添能量,處在瞬息萬變的網路平台和與日俱增的虛擬店舖,隨時眼觀四方、耳聽八方,將時事結合創意翻轉文字,創造新聞爆點吸引了各式媒體採訪;在多元的藝術文化中,展現讓人一眼即能辨識的個人品牌風格,體現台灣創意及深耕漢字的表現形式,同時也讓世界看見漢字的魅力,相信創意的台灣,是文化的寶島。 魔翻文創 07-3454426 http://www.morefunlin.com
流光瞬息設計三十海報邀請展(一)
設計創意
2022-04-05

流光瞬息設計三十海報邀請展(一)

國內唯一以海報創作為主題的台灣海報設計協會(TPDA),已於2月12∼17日假台北市師大德群畫廊,舉辦2021台灣海報設計協會暨國際海報邀請展「流光瞬息設計三十」活動,同時並於2月12日開幕當天舉行該會第12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會中順利改選理監事組織,並選出第12屆新任理事長吳介民執行長。 台灣海報設計協會成立至今30年,此次以「流光瞬息設計三十」為海報主題,其意義特別重大深遠。一路走來以多元傳達形式呈現,疫情讓世界變得無常,而創意更不應畏懼艱難,匯聚累積到現在,將能量放眼到無限可能。我們期許在這紛擾多變的日子裡,設計仍持續不間斷,邁向一個全新的未來。 貴賓親臨見證創會輝煌歲月 創立於1991年台灣海報設計協會,至今剛好邁向第30周年,其主要成立宗旨在於從事海報的創作、教育推廣、國際交流及學術研討等活動,以「發揚傳統文化、創造設計價值、促進國際交流」為理念。展望未來,在這難能可貴的三十而立之年,將朝向更專業、更國際化的目標前進,開創華人設計的光耀舞台。 而在2月12日開幕活動當天出席嘉賓雲集,除了該會林磐聳、何清輝、林俊良等顧問外,還包括韓國現代設計協會KECD副會長李佳樺、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館長游浩乙、台灣設計研究院組長李瑞欽、中國生產力中心協理邱宏祥、中華平面設計協會創會理事長簡正宗、程湘如、王炳南暨榮譽理事長章琦玫,以及理事長吳介民暨副理事長王德明、李小蕙,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李銘鈺暨輔導理事長黃國洲、台灣珠寶金工創作協會理事長江秀玲、中華民國形象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家再、台南市美術設計協會輔導理事長陳信亨、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榮譽理事長施令紅暨秘書長陳秀真、王明嘉設計事務所創意總監王明嘉、王行恭設計事務所負責人王行恭、科億印刷總經理施春禧、峻揚紙業公司總經理謝文煒暨經理林坤宏、台崴彩印精雕總經理林洺綸、堯舜設計公司創意總監姚韋禎等人,加上該會出席的理監事及會員們蒞臨共襄盛舉,場面盛大溫馨。 蔡進興理事長致詞時表示:「台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的創作主題自1991年的台灣之美、1992∼1993年的台灣印象、1994年的台灣印象-環保、1995年的漢字⋯⋯,到本屆2021的「流光瞬息設計三十」,在這見證協會三十周年的輝煌時刻,自己對該會的一份執著,很幸運得到年輕一輩的協助,使得會務得以順遂的進行,願在這輝煌三十周年的時刻,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的老、中、青會員們,能秉持三十年前的創會精神,大家攜手並進為提升台灣形象而努力。 ●(左)長江後浪推前浪╱林磐聳 ●(中)出錢出力.三十而立╱何清輝 ●(右)海報30╱林俊良 ●(左、中)微笑愛自己的樣子╱張俊傑 ●(右)流光瞬息.設計三十╱張盛權 多國作品參與共慶三十周年 該展受邀參展作品來自台灣、美國、日本、德國、韓國、中國、澳門、香港、埃及、伊拉克、烏克蘭、義大利、羅馬尼亞、印尼、瑞士、斯洛伐克、印度、波蘭、伊朗、丹麥、厄瓜多、土耳其、匈牙利、俄羅斯等24個國家或地區,海內外165位設計師共襄盛舉,包括國外110件作品、國內創作70件,總計共180件參與。現場並共同展出該會30年來歷屆主題邀請函、歷屆主題專刊、協辦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競賽歷屆專刊,以及林磐聳顧問提供設計觀點與Taiwan Design、廖卿枝老師提供海報視覺設計認知因素之研究、蔡進興理事長提供平面設計師風格形成背景之研究、李佳蓉老師提供「台灣印象海報」設計元素與形象傳達之研究等,促進國內外設計人才有良好的交流與發展。在慶祝台灣海報設計協會三十周年的同時,也一面展現台灣寶島的設計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開幕當天也特別邀請林磐聳顧問舉辦一場設計能量講座,主題為「見證:台灣印象海報發展、見識:全球設計交流活動」,會中針對台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緣起及探討設計背後的故事。從最初到至今鉅細靡遺,林磐聳顧問並期勉大家簡單的事情,做多了,就不簡單!不簡單的事情,做久了,就簡單!堅持不懈做下去,並祝福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生生不息,為台灣海報設計史做了最佳的演說。 本文僅先刊錄國內該會顧問、會員及邀展的65位設計師之70件作品,提供讀者欣賞。 台灣海報設計協會 02-23770102 http://www.taiwanposter.com ●(左)設計-出離觀╱陳進東 ●(中)設計-安隱觀╱陳進東 ●(右)The Paper is as Sharp as The Razor.╱章琦玫 ●(左)目視未來╱王德明 ●(中)Starlight╱朱俊達 ●(右)流光瞬息 設計三十╱余宥叡
流光瞬息設計三十海報邀請展(二)
設計創意
2022-06-05

流光瞬息設計三十海報邀請展(二)

繼上期台灣海報設計協會主辦「流光瞬息.設計三十」海報邀請展刊出台灣65位設計師之70件作品後,本期繼續刊錄國外23個國家或地區,包括土耳其、日本、厄瓜多、丹麥、中國、伊拉克、伊朗、匈牙利、印尼、印度、波蘭、俄羅斯、美國、香港、埃及、烏克蘭、斯洛伐克、瑞士、義大利、德國、澳門、韓國、羅馬尼亞等100位設計師之112件作品,提供讀者欣賞。 適逢台灣海報設計協會成立三十周年,該會從創立初期即以「熱愛台灣、重視文化、關心設計」為精神主旨開啟序幕,此後每年固定舉辦會員年度海報展,並邀請海外設計師參與展出。期間該會名稱歷經三次的轉變,從1991年「台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1998年「中華海報設計協會」、到2000年「台灣海報設計協會」,成立宗旨也從「深耕在地設計文化精神」轉變為「放眼國際的世界觀」。 ●(左)土耳其作品 ●(中)日本 作品  ●(右)波蘭 作品 ● (左) 伊朗 作品  ● (中) 伊拉克 作品  ● (右) 埃及 作品 蔡進興理事長在展覽致詞時表示:在這難能可貴的三十而立之年,該會將朝向更專業、更國際化的目標前進,開創華人設計的光耀舞台。也期許該會的老、中、青會員們,能秉持著三十年前的創會精神,攜手並進為提升台灣形象而努力。  台灣海報設計協會 02-23770102 http://www.taiwanposter.com ● (左) 中國 作品  ● (中) 香港 作品  ● (右) 印尼 作品 ● (左) 香港 作品  ● (中) 波蘭 作品  ● (右) 俄羅斯 作品
貼紙先生建構客製標貼平台
紙張材料
2022-04-05

貼紙先生建構客製標貼平台

「有別於過往傳統標籤廠需經由業務報價再透過E-mail下單的模式,2020年底,我們開始運用數位流程與電商平台直接服務客戶,使其只需簡單步驟就能輕鬆訂製個性化貼紙,即使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業績仍持續穩定成長」。這是貼紙先生總經理游信忠,率領30人專業團隊全力導入數位化的成果。 「Everprinter貼紙先生」身為標籤貼紙知識分享平台,同時提供專業諮詢及客製化標籤印刷服務,並在業務經理游子儀精心打造下,成為無論實體店面、電子商務或個人使用,皆可透過其獲得各種貼紙訊息與設計靈感,進而落實「用有溫度的方式傳遞專業」的企業精神。 ●Everprinter貼紙先生身為標籤貼紙知識分享平台 豐富的標籤經驗 「貼紙先生」為億鋒貼紙所成立的專業品牌,1987年成立的億鋒,以斜背印刷機、輪轉機深耕標貼市場多年;2012年,其遷至現址新莊區新樹路288-1號的四層樓200坪新廠,並添購首部七色輪轉機擴大營業。2018年,游氏父子兩人有感於數位印刷的熱潮,開始研究日本、中國、歐洲等許多知名品牌的數位機種,並到處親自測試機器;經過兩年籌備,成功打造「數位生產線」,從印製、裁切、加工、檢驗,皆透過數位智能提供具競爭力的品質與服務,並在2020年10月宣佈正式成立「Everprinter貼紙先生」電商平台。 「Ever」係代表永遠,加上「Printer」是印刷人,即為永遠的印刷人「Everprinter」,連縮寫「EP」都類似中文的「印」字。貼紙先生業務經理游子儀表示,其身為熱愛家庭生活的好好先生,希望把這份熱情帶到工作上,成為認真服務、也讓客戶信賴的「貼紙先生」;加上新舊結合的品牌概念,讓人更容易擁有記憶點,進而延續傳統印刷長達30年的歷練,把嶄新能量灌注到整個團隊,並用熱誠及專業和客戶一起成長,亦成為其長久和忠實的合作夥伴。 為了貫徹上述願景,貼紙先生首先運用線上工具如Google GA分析下單客層,發現客群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貼紙先生電商平台將自身角色不只定位在「印刷廠」,更是客戶的「印刷服務顧問」,以提供一個簡易又方便的管道,讓客戶用最短時間完成訂購,除了提供貼紙印刷的服務之外,並把貼紙設計、顧問諮詢、售後服務等,加入到整個產品的生命週期。 ●貼紙先生總經理游信忠(右)與業務經理游子儀在Konica Minolta AccurioLabel 230數位標籤印刷機合影 專業的客製服務 從客層資料分析,貼紙客戶大部分為女性(60至70%,其中FB佔60%、IG甚至高達90%),年齡落在25至34歲,使用的網路平台則有FB、IG、Line、Google等,同時具有地域性,原因是許多客戶喜歡親自看到成品或有人就近可以諮詢。游信忠總經理指出,印前部分,貼紙先生增加「線上審稿&確稿功能」,讓客戶可以即時確認稿件,降低錯誤率。印後加工則垂直整合,研究數位+傳統加工的特性並發揮其價值,提供客戶更多選擇,因此整體產能與過往相比至少增加20%以上,目前官方Line群組也成長至超過2,000人以上。 由於印刷產業許多產品逐漸量產化,產出快速成本低廉卻也容易失去產品獨特性,更流失服務時與客戶建立的信任連結。貼紙先生期望創造一個簡單又方便的印刷平台,讓無須專業設計美編知識的人們也能輕鬆印製貼紙,悠遊自在地享受印刷樂趣,同時也期望結合科技與印刷專業,降低購買印刷產品的門檻,讓印刷融入生活中千萬個美好時刻,並提供五大主力服務: 一、客製化貼紙 從紙張選擇、加工處理、稿件設計與印刷服務,提供各種形狀、顏色、尺寸的高品質標籤貼紙,質感出眾,無論是成捲、裁張或是單張交件,皆可以提供燙金、燙銀、打凸、局部上光、變動資料、一物一碼、背刀、波麗等後加工,進而提升貼紙的附加價值,印刷前也會由專業設計審稿並確認稿件規格,確保印刷品質。(見圖1、2、3) 二、客製化紙膠帶 該商品共分為20、30、40 mm三種尺寸,每捲長度有5公尺、10公尺供選擇;可重複黏貼、可手撕,最低10捲即可印製,價格划算。運用日本和紙的紙材偏黃且質地輕柔,適合用於手帳拼貼、辦公室文具、文創小物及宣傳禮品,實用性及設計感一次滿足。(見圖4) 三、貼紙設計&排版服務 假設客戶已有圖檔,想修圖、去背或是排版,卻不會使用專業修圖軟體時,請交由貼紙先生處理;需要改文字、上刀線,貼紙先生一樣樂於服務。其由三位資深設計師組成校稿團隊,能直接線上溝通沒障礙,更可即時提供排版、完稿等專業建議,讓非專業設計美編的一般民眾都能輕鬆印製個性化貼紙。 游子儀業務經理強調:貼紙設計需要一個良好的基礎。因為標籤貼紙對產品來講,猶如一個人的打扮,可以爽朗、慵懶,可不拘小節,唯獨不能邋遢。細節決定產品的第一印象,所以客戶只需專心處理核心事務,專業標籤貼紙設計能全部交給我們。 四、一物一碼防偽標籤 透過線上驗證平台,整合防偽驗證與品牌保護兩大概念,只要簡單掃描QR Code就可驗證真偽,解除消費者購買到仿冒品的疑慮。每個真品都有唯一的身分證(QR Code),每次掃描都會留下紀錄,若出現1或1以上的次數或是掃描不到QR Code,就可能是仿冒或惡意複製。(見圖5) 五、圖鑑貼紙 以A4、A5、A6尺寸為參考大小,排入任意數量與造型的貼紙,貼紙間距需大於3mm,任意形狀免收刀模費,每張都可以撕下來,不易留殘膠。過往傳統標籤的製作方式,由於開刀模的成本就需2,000元台幣,因此接單數量需500至1,000張才符合成本;現在貼紙先生運用數位製程,30張就能印製。 精選的質感紙材 除了上述主力服務,貼紙先生在提供給客戶的紙材選擇也很講究,過往只能應用在大單的特殊紙材,在貼紙先生只需100張就能選用,並針對應用特性提供建議,共有以下11款紙材: (一)紙張界萬人迷「白色銅版紙」╱市面上最常見的紙材之一,其表面光滑、印刷色彩鮮豔且價格親民,廣泛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常見於產品說明標籤、Logo貼紙等,銅版紙本身不防水,雖無法冷藏冷凍,加上亮膜或霧膜可讓表面有「防潑水」的效果。(見圖6) (二)書寫感極佳的「白色模造紙」╱模造紙為不上光的材質,表面塗佈較少,故紙張的纖維比銅版紙更為明顯。模造紙吸墨良好,高質感且方便書寫,常用於瓶罐類、產品外盒或是出貨的貼紙。(見圖7) (三)金鐘罩鐵布衫「防水合成紙」╱防水合成紙質地柔軟,抗拉力強(不易撕破),防水抗油且延展性佳,表面有些許珠光光澤,適合貼在冷凍冷藏產品及軟質的瓶身上。(見圖8) (四)無形的文化遺產「日本和紙」╱日本和紙具備獨特紙張纖維觸感,質感及書寫感俱佳,紙材偏黃且質地柔軟,酒標及紙膠帶都非常合適。 (五)溪邊殘照雨霏霏「水紋雅白紙」╱水紋雅白紙為美術紙材,具特殊水波紋路,紙材本身不防水,常見於高級酒類產品,貼紙先生提供水紋雅白紙少量印製服務。(見圖9) (六)不甘一成不變的生活「泰維克紙」╱泰維克為米白色材質,表面具有紙絲紋路,紙材本身具備耐磨、耐曬、防水的特性,可說質感與科技感兼具,想要與眾不同嗎?不妨試試上個世紀50年代發明的「Tyvek泰維克紙」。(見圖10) (七)文青復古情懷風「牛皮紙」╱牛皮紙呈黃褐色,為不上光材質,紙張有纖維感的紋路質感,除方便書寫外,也常用於瓶身及包裝產品上。(見圖11) (八)金光閃閃、瑞氣千條「金箔紙」╱金箔紙和銀箔紙本身延展性佳,常見於打凸酒類標籤,可運用鋪白墨達到仿金屬效果,美觀及質感俱佳。 (九)一尾活龍「銀龍紙」╱銀龍紙或金龍紙為PET材質,有亮面及霧面之分,本身防水、抗曬、黏性佳,其表面呈現金屬光澤,是許多高級化妝品牌極度愛用的材質。(見圖12) (十)以為螢幕壞了「雷射紙」╱雷射紙為銀色底,從不同角度看會散發出七彩光澤,本身防水抗撕,雷射紙有分素面雷射、方格雷射、砂點雷射等。 (十一)I Can’t See You「透明合成紙」╱透明合成紙為塑膠材質,全透明,防水抗撕耐曬,適用於透明瓶身或玻璃等。如需要貼在深色物體,建議在底圖加上白墨才不會被吃色。(見圖13) 整合的數位流程 與其他貼紙印刷廠商相較,貼紙先生最大的優勢為提供一條龍解決方案,從稿件設計、客製產品、品檢管理到售後服務,幫助B2C客戶解決各種印刷問題。針對B2B企業用戶則具備通過國際ISO、FSC、UL及CSA等認證,搭配數位化產線確保穩定品質及效率,加上廠內從油墨、清潔用品、耗材、甚至消毒酒精皆不惜成本,一律選用環保無毒的產品,因此企業主能為國際企業、連鎖品牌、醫院校園與各類食品提供安全無慮的貼紙產品。 貼紙先生運用電商平台的優勢,方便用戶24小時隨時下單,同時還提供雲端空間方便管理檔案,無論電腦還是手機,幾個步驟就可輕鬆完成訂單,快速方便。根據游總表示,有許多客戶會晚上一、兩點下單,一般製程需一般三到五天,貼紙先生則能最快於當天出貨,或客戶能選用加價的急件服務,當日中午就可立即拿到貼紙。 同時,貼紙先生運用Konica Minolta AccurioLabel 230數位標籤印刷機做為主力機種,其大部分材料無須塗佈,可讓貼紙先生的操作人員容易上手。加上其具有3,600×1,200dpi×8位元的高解析度畫質,可清晰印出微小字體、細線,並以多樣的色階輸出精緻彩色圖像。另外,AccurioLabel 230標籤印刷機色彩穩定性高,碳粉更符合FDA認定食品級安全規範,為所有市場上的食品、藥品和化妝品相關材質訂定嚴格的安全標準。貼紙先生還將其搭配裁切機、斜背印刷機或輪轉機,進行二度印刷及後加工裁切、燙金、打凸等各種加工效果。 ●貼紙先生擁有七色與六色輪轉機,和數位印刷搭配打造一貫化標籤流程 精彩的成功案例 從2020年底至今,貼紙先生也印製出許多精美優質、叫好叫座、膾炙人口的個性化貼紙,例如以下幾款知名案例: 一、窩窩島嶼動物圖鑑貼紙 窩窩(wuowuo)的使命,是透過相關的動物議題探討,來反思人類與世界共存之道。其採用白色模造紙印製超過50隻的島嶼動物,活躍於A6尺寸貼紙上,並裁切好刀模,每隻動物撕下都是獨一無二的造型,也成為手帳、筆記、筆電的最佳裝飾。(見圖14) 二、2022虎年圖鑑貼紙 運用A6尺寸防水合成紙與符合美國FDA環保墨水印刷,即撕即貼,防水耐曬,可黏貼較長時間且不易留殘膠,讓小福虎可貼在安全帽、機車、鏡面行李箱、汽車等戶外地方,這也是貼紙先生該年所精心特製的虎年年節贈品。(見圖15) 三、帆辰製造品牌貼紙 專攻廚房、烹飪相關工業設計領域的帆辰製造,在與貼紙先生前期詢價階段是選用銀箔打凸,經過來回溝通、確認細節後,在生產製作時卻卡在圖案過於複雜,打凸生產製作上出現瓶頸;最後經過貼紙先生團隊的努力,以亮銀龍50番作為紙材,搭配局部上消光油印製出客戶滿意的效果。(見圖16) 四、寶拉胖插畫貼紙 以明亮系線條景物插畫著名的寶拉胖,擅於用細膩線條勾勒出柔軟生活,在配色上使用溫暖色調,豐沛觀賞者的視覺,其貼紙採用白色銅版紙+霧膜(單張貼紙/半斷)印製,呈現其插畫的個人風格。(見圖17) 五、梅康米Mekamee×Ashhh Workshop咖啡杯貼 涵蓋選物、活動展演與課程體驗服務的Ashhh Workshop、Hudson Coffee咖啡館及梅康米Mekamee動畫師三方聯名,推出素面雷射紙(裁張貼紙)上白墨的咖啡杯貼紙,不同角度會有不同的色澤。(見圖18) 六、城南山水×寶藏巖物種貼紙 城南山水位於台北南緣,在新店溪與南港山系環抱下,成為與山水、歷史共生的多元棲地,其於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進行生態調查之旅,並在行前寄給參與者地圖和A4尺寸物種圖鑑貼紙;其運用白色銅版紙、防水合成紙+霧膜印製而成。(見圖19) 七、星座圖鑑貼紙 同樣以符合美國FDA環保墨水所印製,完整刀模,每張皆可隨意撕下,即撕即貼;其中A6尺寸的摩羯座圖鑑貼紙採用空白對話框設計,讓貼紙可以直接書寫;目前另有雙魚座貼紙可供選擇。(見圖20、21) 快速的印藝未來 自從進入數位化及經歷新冠肺炎後,貼紙先生感受到市場結構及客戶習慣的巨大改變。從以往最低量500至1,000張需求到只需100張,甚至接過只要1張的客戶;交期則從5天縮短至當天交件,未來市場明顯邁向少量多樣、快速交件的趨勢。而貼紙先生將持續不藏私的教育客戶,將繼續在官方網站的部落格專區提供印刷與設計編排相關知識,客戶在選擇產品服務時也會清楚看見應用各材質的注意事項。 貼紙先生游信忠總經理特別將孫子兵法的「道天地將法」書法字高掛在辦公室,正希望持續以「道之道義、天之天時、地之地利、將之用才、法之制度」運用在企業經營;其未來還計畫引進高階高速的白墨數位標籤機,持續拓展全新市場,並對各公益活動提供免費貼紙印製之外,更承諾會持續透過數位化並結合傳統印刷工藝,提升「貼紙」附加價值,以「先」見之明創造印藝的「生」機盎然。 貼紙先生 02-22052576 https://www.everprint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