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印刷領域的變革浪潮
專家觀點
2025-08-18

包裝印刷領域的變革浪潮

  幾十年來,包裝產業一直在幕後運作,其運作方式受到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驅動,其中一些甚至依賴於50年前建立的機械和流程。然而,這個產業最近已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儘管「眼不見為淨」這句話過去很適用於這個產業,但它現在正同時面臨一些重大變革,這些變革本來可能獨立發生,但現在已匯聚在一起。 這些結構性與非結構性元素的匯聚正在重塑包裝產業,進而也重塑了包裝印刷領域。儘管這些元素可能不會從根本上挑戰這個以韌性著稱的產業,但它們正迫使所有參與者擁抱變革。   我們首先來看看那些顯而易見且顯著影響利潤的非結構性元素。   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上漲 價格大幅上漲,即使轉嫁給客戶,從長遠來看也是不可持續的。對於加工業者來說,實施節能生產線至關重要。同樣重要的是品質控制和減少浪費。機械製造商在2021年和2022年顯著提高價格後,現在正以一個簡單的座右銘來更新其產品:自動化。   勞動力短缺與員工資質 包裝產業在大眾眼中仍然相對陌生。如果我們調查那些與該產業沒有專業或家庭關係的人,他們很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傳統且嘈雜的行業。此外,包裝通常被認為是污染且不環保的。然而,數位化機械和人工智慧的出現為包裝製造商提供了新的機會,可以提供新的職業,並重塑其形象以吸引新人才。 現在,讓我們深入探討結構性議題。   短版印刷的普及 預計在未來幾年,短版印刷的增長將加速。品牌管理著日益多樣化的產品組合,而銷售預測也變得更加複雜。「按需生產」的概念正成為常態。此外,促銷和活動性包裝通常壽命較短,也助長了這一趨勢。此外,頻繁的法規變動要求品牌更新包裝資訊,每次都需要新的印版。   包裝不斷演變的角色 包裝不再僅僅是為了保護;它在吸引客戶、告知消費者和優化供應鏈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因此,新穎的設計、客製化、QR碼和序列化正變得越來越普遍。這些新責任導致印刷變得更複雜且不斷變化,從而促使所有類型包裝的印刷長度縮短。   設計與微型化 設計對消費者和品牌都越來越重要。吸引人的設計吸引消費者,而微型化則減少了材料消耗、環境影響和成本。這些趨勢需要更頻繁的設計迭代和更高性能的機器,以生產更複雜的格式。   新法規 品牌和零售商被要求對其包裝的成分和來源保持透明。關於所使用的材料、回收成分和可回收性的溝通,可能導致某些包裝類型和生產它們的機器變得過時。許多大型品牌所有者承諾在2025年前實現包裝可回收。時間緊迫。   環境責任 隨著人們對包裝環境影響的擔憂日益增加,包裝正在從塑膠轉向紙張/紙板,並開發新的單組分基材以便於回收。然而,挑戰在於回收基礎設施的存在。包裝製造商需要實施工業生產流程,能夠處理這些新材料,從塗層、真空金屬化、印刷和層壓,到製造具有適當密封和開口功能的最終包裝。 那麼,接下來呢? 結合非結構性與結構性元素,很明顯包裝產業將面臨許多重大挑戰。它必須演變,變得更加靈活、反應迅速且適應性強。在這種背景下,有哪些機會和即將到來的變革?   自動化與品質控制 日益增長的自動化趨勢有助於減少稀缺且昂貴的熟練勞動力。它還有助於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和浪費。配備品質控制系統的機器可以糾正缺陷或停止生產。隨著人工智慧的整合,這些系統將取得顯著進展,使機器操作員能夠監督多台機器,且只需非常有限的人工干預。   數位化 雖然標籤的數位化已變得普遍,但折疊紙盒、瓦楞紙板和軟性包裝領域仍然相對猶豫。然而,瓦楞紙板包裝的全球數位印刷機數量在兩年前已突破100台,這表明數位化採用的轉變。整體包裝的數位轉型超越了印刷,還涵蓋了諸如Highcon、SEI Laser、MGI和JetFx等裝飾和切割系統。儘管目前的解決方案可能尚無法與傳統技術的生產力水平相匹配,但它們對於優化整體生產是必要的,並能讓傳統設備專注於其設計目的,即中長版印刷。 數位技術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工具,而不是威脅,它們將智慧地補充將持續數十年的傳統技術。我們還將看到結合兩者優勢的混合解決方案的興起。許多標籤加工業者和商業印刷公司都可以證明數位技術的優勢。「我們害怕我們不了解的事物」這句格言在大多數行業中依然適用。   工作流程管理 工作流程已成為包裝製造商的神經中樞。從下單到印前、生產、品質控制和開票,優化生產和流程的流動,並掌握工作流程管理,是根本。由數據驅動的流程,能夠提高運營效率並優化資源分配,現在對於更快的上市時間和更大的靈活性是必需的。而人工智慧的出現將進一步增強軟體工具和機器的力量,以實現極致的靈活性,包括預防性維護。 挑戰在於員工有效管理所提供資訊的能力,以及管理層願意驗證來自智慧系統的建議。在德魯巴展會上,我們看到了來自Esko和Hybrid Software等公司的系統,它們觸及了未來。   Web-to-Packaging與新商業模式 數位化和自動化正逐步引導我們走向由機器人管理的工廠,它們日夜運作,只需最少的人工干預。主要的包裝設備製造商正在投資或收購機器人公司,包括Bobst。在不到五年的時間裡,以工業4.0模式生產包裝的工廠將成為現實。儘管這些「黑暗工廠」僅能解決一小部分生產問題,但發展方向已經確定。最後,新技術使新參與者能夠建立新的商業模式,提供以前沒有的服務。   新進入者和整合 包裝產業為來自日益衰退的商業印刷產業的參與者提供了進入新市場的機會。這些印刷商精通數位領域,擅長以優化利潤的方式管理複雜的工作流程。儘管他們可能沒有所有必要的大規模包裝生產設備,但他們的重點將放在商業印刷典型的短版和客製化包裝印刷上。此外,包裝產業的整合將繼續進行。所有部門都需要大量投資,並且專業知識需要透過新技能來豐富,這將促進收購與合併。   François Martin 是一位圖形產業的自由顧問。他專注於生產流程的數位化。他認為即將到來的變革比已經發生的變革更大,他的重點是教育製造商、印刷商和加工業者擁抱數位轉型。他曾為Hewlett-Packard、Michelin、HP和BOBST工作,推動新業務。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21.com.au/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關稅對美國印刷業的影響
專家觀點
2025-08-18

關稅對美國印刷業的影響

關稅延期: 唐納德·川普總統於2025年3月6日簽署行政命令,將他第一任期內與墨西哥和加拿大簽署的《美墨加協定》(USMCA)所涵蓋的商品關稅延遲至2025年4月2日。如果商品關稅不符合USMCA的原產地規則,則25%的關稅將適用。 生效日期: 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產品實施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關稅豁免,適用於在2025年3月7日東部標準時間凌晨12:01或之後,進口或從倉庫提領供消費的商品。對於在3月4日12:01至3月7日午夜期間進口的商品,所有跡象表明25%的關稅將適用,且預計不會退款。    在唐納德·川普總統最近宣布實施全面關稅後,美國印刷業面臨著新的挑戰。2月1日,川普總統對所有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不包括對加拿大能源資源徵收的10%關稅),並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額外徵收10%的關稅(對中國已存在301條款關稅)。 然而,2月2日,在墨西哥和加拿大同意加強邊境安全措施後,川普總統宣布暫停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徵收關稅30天。相比之下,對中國進口的額外10%關稅於2月4日生效。 隨著暫停期於3月4日結束,這些以《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和《國家緊急狀態法》(NEA)為由,聲稱基於國家安全而實施的關稅,對印刷業及其供應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供應鏈的影響 加拿大為美國印刷業提供紙漿和紙張等基本材料。加拿大政府對此關稅的回應是,宣布了一系列針對價值約300億美元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清單,其中包括價值20億美元的紙漿和紙張產品。如果在30天關稅暫停期後這些關稅生效,它們很可能會對美國紙板市場造成重大干擾,而紙板對包裝和印刷材料至關重要。 鑒於加拿大供應北美80%的新聞用紙——2023年產量約210萬公噸,而美國僅40.9萬公噸——美國市場缺乏滿足某些類型新聞用紙需求的產能。這種對加拿大進口的依賴凸顯了美國印刷業在面對貿易限制時的脆弱性。   對行業的財務影響 潛在的關稅對印刷公司構成了雙重挑戰:吸收額外的稅收,減少其利潤;或者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一些企業聲稱25%的關稅將完全抹去他們的利潤。這兩種選擇都威脅著印刷業的穩定性。 美國製造商協會(NAM)警告,對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每年可能增加美國製造業成本約1440億美元,而中小型企業將首當其衝。 這些關稅可能不會保護國內生產商,反而會導致營運費用增加、供應鏈中斷,以及消費者價格上漲。作為紙漿和紙張的消費者,印刷公司可能會發現自己處於不穩定的財務狀況。印刷服務供應商的客戶也可能因成本增加而決定放棄印刷。   歷史背景與行業倡導 美國印刷業以前也曾面臨關稅挑戰。在川普總統的第一任期內,該行業成功遊說反對對加拿大未塗佈機械磨木紙實施擬議的平衡稅(CVD)和反傾銷稅(AD),這可能會使合計關稅增加高達32%。當時被稱為「停止對印刷商與出版商徵收關稅聯盟」(STOPP)的聯盟,在保護該行業免受這些破壞性措施的影響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鑑於目前的關稅情況,美國印刷協會(PRINTING United Alliance)的政府事務團隊再次站出來保護該行業的利益。該團隊正在積極與政策制定者接觸,並監控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之間的貿易討論。我們正在努力確保政府的決策不會扼殺美國印刷業的增長和競爭力。   展望未來 最近宣布,川普總統計劃實施互惠關稅,並在2月10日那一週對鋼鐵和鋁進口實施25%的全面關稅。這將影響美國的鋁製平版印刷版進口,因為進口商將在現有關稅的基礎上額外支付25%。 由川普於2018年談判達成的《美墨加協定》(USMCA)目前允許免關稅貿易,因此如果最終實施25%的關稅,將會有效地中止該協議。 隨著30天關稅暫停期即將屆滿,報復性關稅和持續的貿易緊張關係迫在眉睫。印刷業必須保持警惕,並倡導能夠促進確定和穩定貿易環境的政策。與政策制定者和行業利益相關者的合作,對於減輕關稅的負面影響並確保該行業未來的韌性至關重要。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期,聯盟將繼續讓其成員了解並參與進來,以便他們能夠應對不斷變化的貿易環境。 在這篇文章中,美國印刷協會(PRINTING United Alliance)政府事務經理 Stephanie Buka 討論了關稅對印刷業的影響。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ing.org/
川普關稅地圖:依貿易逆差與地理分布解析
專家觀點
2025-08-11

川普關稅地圖:依貿易逆差與地理分布解析

2025年4月2日,唐納德·川普總統在白宮玫瑰園宣布對特定國家實施互惠關稅計劃時,手捧一份關於對外貿易壁壘的報告副本。川普經常以貿易逆差和非關稅貿易壁壘作為提高全球關稅的理由。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於 2025 年 4 月 2 日在白宮玫瑰園舉行「讓美國再度富裕」(Make America Wealthy Again)貿易政策發表會時,手持一份《2025 國家貿易估計報告》,宣布將針對各國實施互惠性關稅。川普多次以貿易逆差與非關稅貿易壁壘作為提高全球關稅的理由。 美國進口商可能很快會面臨更高的進口成本,因為外國商品的關稅即將上升。 7 月 31 日,川普宣布將於 8 月 7 日正式實施「國別互惠關稅」,結束數月的暫緩期。此舉意味著,超過 90 個國家的商品關稅將高於他在 4 月設定的 10% 全球基準稅率。 為協助貨主理解新的關稅制度,《Supply Chain Dive》建立了一個資料庫,根據川普政府不同的緊急關稅命令,整理出各國或貿易集團的最低額外關稅,並製作多張圖表,從貿易逆差與地理位置等角度比較不同國家的關稅幅度。 這些圖表顯示出幾個重點,例如,美國前十大貿易夥伴的商品關稅至少為 15%,雖然部分產品有例外。此外,自 4 月以來,雖然超過 60 個貿易夥伴的關稅水準有所變動,但有 40 個國家的稅率低於川普最初的威脅值。 以下三張圖表提供深入觀察: 1.依地理分布的關稅 :高關稅率集中於特定地區 8 月 7 日起美國對各國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地圖,依稅率高低呈現。 白俄羅斯、古巴、北韓和俄羅斯因與美國沒有正常貿易關係,故未納入本分析。巴西、加拿大、中國與墨西哥的關稅稅率則依據特殊行政命令訂定。其餘國家的稅率均依 7 月 31 日的行政命令為準。(地圖製作者:Edwin Lopez/Supply Chain Dive 資料來源:白宮 製作工具:Datawrapper )   2.依貿易逆差的關稅 :前十大貿易夥伴關稅至少 15% 2024 年全年度美國貿易統計,對應川普政府計劃的關稅水準。使用搜尋欄或表格欄位可排序分類。 *巴西、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稅率依據各自的行政命令訂定。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商品的關稅僅適用於不符合美墨加協議(USMCA)資格的貨物。 **歐盟的關稅稅率多數採固定稅率 15%,而非從價稅率。歐盟成員國也會分別列出,以呈現各自的貿易逆差情況。 ***白俄羅斯、巴西、古巴和北韓因與美國沒有正常貿易關係,故未納入分析。 ****貿易逆差計算方式為出口自由運費到岸價減去進口一般海關報關價值。數據於 2025 年 8 月 4 日收集。(表格製作者:Edwin Lopez/Supply Chain Dive 資料來源:白宮、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數據網(USITC DataWeb)製作工具:Datawrapper)   3.互惠關稅變化趨勢 與 4 月最初威脅的稅率相比,8 月 7 日實施的各國特定關稅變動百分點。 巴西、加拿大、中國和墨西哥未納入分析,因其關稅稅率是依據各自的行政命令訂定。歐盟各國也未列入,因為該區所有成員國進口商品均適用相同稅率。自四月以來關稅稅率未變動的國家亦排除在外。區域劃分依據世界銀行分類。(圖表製作者:Edwin Lopez/Supply Chain Dive 資料來源:白宮 數據下載 製作工具:Datawrapper)   內容來源: https://www.supplychaindive.com/
德國包裝法:瞄準全球賣家
專家觀點
2025-08-04

德國包裝法:瞄準全球賣家

任何向德國客戶銷售或運送包裝商品的企業,無論其總部設在哪裡,都必須遵守此法的規定。/ 圖片來源:Novikov Aleksey via Shutterstock   《德國包裝法》(當地稱 VerpackG)是一項關鍵法規,影響著全球所有向德國消費者銷售產品的公司。 它對包裝廢棄物、回收和企業責任制定了嚴格規定,這意味著如果您的企業有產品出口到德國,很可能就會受到影響。 即使您的公司位於其他國家,只要您向德國運送產品,您仍可能需要遵守這項法律。 了解這個系統的運作方式,能幫助您避免罰款,並確保您的包裝策略符合歐洲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什麼是 VerpackG?它為什麼重要?   VerpackG 於 2019 年實施,它取代了舊的包裝法,並建立了一個更具雄心的框架,旨在減少廢棄物並促進回收。 這反映出德國對環境保護和歐盟循環經濟議程的廣泛承諾。 這項法律適用於任何在德國市場上投放包裝商品的企業——無論是直接銷售還是透過線上平台。這包括製造商、品牌所有者、電子商務賣家、進口商,甚至將商品運送給德國客戶的外國企業。 如果您的產品以任何形式的包裝(從產品包裝紙到運輸箱)送到德國客戶手中,您的公司就必須遵守 VerpackG 的規定。   外國公司合規的關鍵步驟   根據《德國包裝法》,主要有三項義務:註冊、系統參與和申報。 在 LUCID 註冊: 在德國銷售之前,您必須在 LUCID 包裝註冊處(一個由中央包裝登記處 (ZSVR) 運營的國家資料庫)進行註冊。此註冊免費且公開,旨在提高透明度並防止公司逃避合規。 加入雙元系統: 註冊後,您的企業必須加入一個「雙元系統」,這是一個有執照的組織,負責處理德國全國的包裝廢棄物收集和回收。知名的系統包括 Der Grüne Punkt 和 Interzero。這些組織確保您的包裝在到達德國消費者手中後得到妥善處理和回收。您需要根據包裝的類型和重量支付費用。 申報包裝數據: 每年,您都必須提交一份報告,申報您在德國市場上投放的包裝數量及其材料類別(例如:塑膠、紙張、玻璃)。規模較大的企業必須提供經過第三方認證的報告。這個流程確保德國政府能夠追蹤包裝廢棄物並執行回收目標。未能申報或註冊可能導致高達 20 萬歐元的罰款,甚至被禁止在主要的線上平台上銷售。   當前規定與未來發展   《德國包裝法》設定了嚴格的回收目標。例如,法律規定,90% 的紙張和玻璃包裝必須回收,塑膠包裝至少要回收 63%。這些目標是歐洲最高的。 從 2025 年開始的新修訂使該法更加嚴格。一次性塑膠飲料瓶現在必須至少含有 25% 的回收成分,到 2030 年這一比例將提高到 30%。 德國也在為一項重要的歐盟範圍內法規《包裝和包裝廢棄物法規》(PPWR)做準備,該法規預計將於 2026 年全面生效。這項法律將統一所有歐盟成員國的包裝規定,要求包裝在設計上可回收,並限制過度使用材料。 另一項正在考慮的創新是建立一個回收獎勵基金。未來,使用可持續、可回收包裝的企業可能會獲得財政支持,而使用難以回收材料的企業則可能需要支付額外費用。   全球賣家不合規的風險   如果您的公司在未註冊或未加入雙元系統的情況下向德國運送商品,後果可能會很嚴重。 銷售禁令: 亞馬遜和 eBay 等線上市場被要求在德國封鎖不合規的賣家。 公開曝光: 所有已註冊的公司都會被列在公開的 LUCID 註冊處中,這意味著客戶和競爭對手可以看到誰遵守了規定——誰沒有。 罰款與法律訴訟: 德國當局可以對每次違規處以最高達 20 萬歐元的罰款。 即使您在歐盟之外運營,向德國銷售但未合規,也會損害您的聲譽並限制您進入市場。   如何為您的企業做準備   如果您是德國市場的新手——或者剛開始探索在歐洲的銷售——提前規劃至關重要。以下是需要採取的關鍵步驟: 檢查您的責任: 如果您的公司以任何形式的包裝向德國銷售或運送產品,您很可能需要進行註冊。 選擇雙元系統合作夥伴: 選擇一個有執照的回收供應商,並根據您的包裝數量和材料獲取成本估算。 保存良好記錄: 追蹤使用的包裝類型和數量。這將使年度申報更容易,並確保準確性。 檢視您的包裝設計: 轉向可回收或減少包裝可以降低成本,並為您的企業應對即將到來的歐盟法規做好準備。   國際品牌為何應該關注 VerpackG?   VerpackG 不僅僅是一部地方法律。它預示著國際包裝政策的發展方向:更高的透明度、生產者責任和可持續性。 對於全球品牌,特別是在電子商務和製造領域,遵守這些標準不僅能確保法律合規,還能與有環保意識的消費者建立信任。 透過認真對待 VerpackG,您的企業可以更順利地進入歐盟最大的經濟體,避免昂貴的罰款,並為更可持續的供應鏈做出貢獻。 在全球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滿足德國的高環保標準,可以讓您的品牌脫穎而出——不僅在合規方面,還在聲譽和未來就緒性方面。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
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對臺灣產業的衝擊分析報告
專家觀點
2025-08-01

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對臺灣產業的衝擊分析報告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就川普對等關稅,對臺灣產業的衝擊分析報告,設計印象以GPT整理的摘要報告如下,請大家參考: 一、政策概述 2025年川普政府推行「對等關稅」政策,針對全球超過180國加徵10%起跳的進口關稅,部分重要項目如鋼鐵與鋁甚至提高至50%。政策核心目的在於促進美國本土製造業,要求各國與美國維持相當水準的關稅結構,否則將面臨加徵稅率。 二、政策實施時程與關鍵變化 - 2025年4月起,美方逐步實施多項關稅措施。 - 7月中旬陸續公告各國稅率,台灣對美輸出多項品項被課徵20%以上關稅。 - 關鍵法案如OBBBA法案簽署、232條款強化,影響範圍涵蓋半導體、藥品等。 三、對臺灣產業總體影響 經濟面: - 關稅與匯率變動將侵蝕出口企業毛利。 - 根據中研院與中經院預測,臺灣GDP成長可能受限於1.66%至2.93%之間。 貿易面: - 關稅成本提高,台廠面臨轉運與重新配置供應鏈壓力。 - 日本與韓國因稅率較低,加上匯率優勢,使台灣產品競爭力下滑。 投資與技術面: - 企業加速赴美設廠,轉移產能至關稅較低的地區如墨西哥、越南。 - 部分研發中心可能外移,長期恐影響台灣創新能力。 四、各產業衝擊與回應策略 以下列舉主要受影響產業與建議因應對策: (以上為部分代表性產業,總體涵蓋20大類產業) 五、產業意見與挑戰 多數產業公協會、龍頭廠商反映如下: - 關稅衝擊與匯率升值同步發生,雙重成本壓力加劇。 - 美國市場倉儲、售後、在地組裝體系須快速建構以因應新政策。 - 中小企業彈性不足,需政府提供融資與技術升級輔導。 六、政府建議作法彙整 - 積極與美方協商過渡期與稅率認定。 - 透過外交管道拓展非美市場,如東協、歐洲。 - 增加研發補助、協助企業轉型與併購海外通路。 - 穩定匯率、促進多幣別交易以避險。 七、總結與前瞻 川普「對等關稅」政策為全球貿易格局投下震撼彈,臺灣作為出口導向國家,衝擊雖不致全面癱瘓,但中小企業韌性考驗明顯。短期需以政策工具支撐過渡,長期則需在全球供應鏈中重新定位,建構多元市場與提升附加價值。 八、全球貿易趨勢與川普政策的連動效應 美國對等關稅並非孤立事件,而是川普政府「經濟民族主義」的延續。此政策導致全球貿易秩序重整,主要表現如下: - 區域化供應鏈興起:企業傾向在目標市場附近設廠,以因應政策不確定性,美墨亞三角貿易模式日益成形。 - FTA與雙邊貿易協議再升溫:各國加緊談判新的自由貿易協定,盼與美國取得更有利關稅待遇。台灣若無正式邦交或FTA基礎,在關稅談判中易處於弱勢。 - 貿易保護主義回潮:除美國外,部分國家也開始強化自我保護機制,可能衝擊台灣自由貿易優勢地位。 台灣若要在此轉變中保有競爭力,應強化「策略談判力」與「區域整合行動力」,以避免成為全球保護主義政策的「關稅孤島」。 九、中小企業面臨的挑戰與政府角色 根據文件中產值與中小企業占比分析,受關稅影響最重者,如工具機、扣件、塑膠製品等,幾乎中小企業占比皆達90%以上,顯示: - 韌性不足:中小企業在海外設廠、資金週轉、貿易避險方面資源相對不足。 - 議價能力弱:在美國客戶與通路端的價格談判力薄弱,難以承擔關稅成本。 - 策略佈局落後:缺乏長期海外生產與市場多元化的規劃,容易因單一市場變動受創。 政府應針對中小企業推動「定向補貼+技術升級+佈局導引」三軸輔導策略,例如: - 設立關稅因應特別基金,給予具出口潛力的企業營運貸款與海外展銷補助。 - 推動智慧製造轉型補助,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以減少關稅影響。 - 引導設廠選址策略,協助中小企業進入墨西哥、東協等關稅友善區。 十、高科技產業的相對抗風險能力 報告顯示半導體、電子零組件與電子材料等高科技業在銷美比率上雖偏低,但仍具重要地位。其抗風險能力來自於: - 全球布局完整:如緯創、聯發科等廠商已完成東南亞與美洲據點部署,可快速調整產能應對。 - 技術不可取代性高:晶片與電子關鍵元件屬高技術壁壘產業,美方短期內難以替代台廠產品。 - 供應鏈整合度高:能與客戶協同設計避稅方案,如修改組裝地、轉換產品報關編碼等。 但需注意的是,川普政府積極推進「晶片美國製造」,未來晶片稅與補貼政策可能成為台灣廠商隱性威脅,建議政府提前研擬應對美國補貼競爭策略。 十一、政策建議總結與未來佈局方向 綜合分析,本報告提出以下策略性政策建議: - 提升談判力:強化政府與美方溝通機制,納入關稅合理化協商議程,並加強國際遊說能量。 - 推動台美經貿合作架構深化:擴大TIFA等平台實質成果,增進產業制度化協商機制。 - 落實產業轉型與國際佈局:透過數位化、綠色轉型、智慧製造等方案提升競爭力,並建構有韌性的全球供應鏈。 - 建立即時資訊回報系統:整合產業協會回饋與企業意見,形成統一政策回應平台。 - 推動關稅衝擊模擬演練:類似災害兵推,使產業能提早規劃與因應。 唯有整合政府、產業、公協會與國際資源,台灣才能在複雜且變動的全球關稅架構中,尋求出路並鞏固競爭優勢。  
四項推動包裝回收進展的合作專案
專家觀點
2025-07-10

四項推動包裝回收進展的合作專案

廢棄物分析公司 Greyparrot 近期推出其具備 AI 功能的平台 Deepnest,協助品牌取得關於其可回收包裝的數據。Greyparrot 與 Closed Loop Partners 的合作關係,是 2025 年 6 月 25 至 27 日於德州歐文舉辦的「包裝回收高峰會」上所強調的多項回收創新合作之一。 圖片授權:Greyparrot   在2025年「包裝回收高峰會」(Packaging Recycling Summit)中,合作方不只是談理念,更分享了多項新計畫與既有專案的實際成果,展現了他們如何改變包裝的回收管理方式。 在今年的活動中,「供應鏈協作」再次成為重要主題,尤其當產業界持續應對多州即將上路的「擴大生產者責任」(EPR)法規時,合作顯得尤為關鍵。 以下為 6 月 25 至 27 日在德州 Irving 舉行之高峰會中,亮相的幾個關鍵合作案例:   一、消除資訊盲區:AI賦能的廢棄物數據平台 多位講者提及運用人工智慧與數據的合作專案,如投資機構 Closed Loop Partners 與廢棄物分析公司 Greyparrot 的合作。 Closed Loop 透過與學術界、非營利組織與企業的合作,推動循環經濟解決方案。「因為我們知道,單一組織無法獨力推動這場關鍵轉型,」該公司催化資本部門總監 Kristin Taylor 表示。 該公司自 2022 年起投資 Greyparrot,看好其平台在回收聚乙烯與聚丙烯,以及優化整體回收生態系的潛力。Greyparrot 開發的廢棄物分析平台,是 第一個專為品牌端設計 的解決方案,讓品牌方能掌握其包裝在各回收處理站的流向與表現,並找出優化空間。 「我們能追蹤包裝經過分類中心與回收中心的全過程,判斷哪些成功分類、哪些未被辨識,」Greyparrot 營運長 Gaspard Duthilleul 說。該系統能辨識多達 111 種不同廢棄物類別,甚至細緻到能區分品牌(例如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瓶子),並將資訊輸入 AI 資料庫中。 Duthilleul 形容這系統就像是「廢棄物界的 Google Photo」,可依品牌、類別、材質進行數據篩選與分析。 Taylor 表示,該系統能幫助使用者「解鎖前所未有的數據層次」,藉此改善打包品質、減少雜質、降低掩埋比例,進一步提升回收系統的效率、韌性與經濟效益。   二、回收即擁抱:嬰兒食品品牌推動袋裝回收合作 嬰兒食品品牌 Once Upon a Farm 採用柔性塑膠袋包裝其果蔬泥產品,此類包裝不僅便於高壓殺菌處理,還能提供消費者便利性,但也帶來回收挑戰。 該公司永續專員 Madeline Tien 表示,他們透過多種方式優化包裝,包括減少用量、將多層包裝轉為單一聚乙烯材質(monomaterial PE),以提高回收性。 此外,品牌與 專門回收服務商 Recyclops 合作 推出消費者郵寄回收計畫。2024 年,該計畫已成功回收 12 萬個袋裝包。這些袋子經打包後由 Recyclops 運送至處理硬回收塑膠的第三方加工商,轉製為塑膠粒子再製成新產品。 Recyclops 執行長 Ryan Smith 表示,這類郵寄回收為難以回收的材質提供了替代管道,尤其針對對「路邊回收成效」存疑的消費者。 此外,Recyclops 也協助連結處理商與品牌,攜手開發新用途與拓展市場。 Tien 強調:「對我們這類新創品牌而言,有這樣的透明機制與合作關係,開啟了原本無法觸及的機會。」 雙方也坦言,郵寄回收並非唯一解方,但它是系統性變革的實驗場,未來目標是讓柔性袋裝得以納入常規回收體系。   三、破解飲料容器回收困境:技術+立法雙軌並進 根據高峰會講者指出,為提升飲料容器的回收率並滿足再生材料需求,必須仰賴產業協作。 American Beverage 永續副總 Megan Daum 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從住家取得更多 高品質 材料,但這需要回收設備同步升級。」 EverestLabs 創辦人 JD Ambati 補充,美國基礎回收設施不足,是目前重大瓶頸。過去五年間,光學分選機推動了回收效率提升,但要普及仍有一段路。 「從 1900 到 1990 年,我們見證了回收處理的創新高峰,反觀 1990 年至今進展卻相對有限,」他說。 為解決此問題,The Recycling Partnership、Can Manufacturers Institute(CMI)等機構提供補助與資金協助業者更新設備,如引入機器人分選技術。 CMI 主席 Scott Breen 分享,他資助的加州與芝加哥回收廠現在可每日自動分揀數千個罐子,還能收到效益報告與分紅支票。他強調:「只要能提高鋁罐回收量,我什麼都願意投資。」 Ambati 指出,分選機器人也可調整辨識與回收其他材質,如塑膠。 Daum 進一步表示,不只鋁罐,「我們愛所有容器」,任何提升整體回收效能的基礎建設都值得投資。 此外,品牌與包裝製造商也正合作推動押瓶法(bottle bills)與回應 EPR 法規,以保障回收材料的穩定供應,降低碳足跡。 2025 年 6 月 25 至 27 日在德州歐文(Irving)舉行的包裝回收高峰會中,講者包括(由左至右):JD Ambati、Megan Daum 與 Scott Breen,主持人為《Packaging World》的 Matt Reynolds。 圖片來源:Katie Pyzyk/Packaging Dive   四、包裝研究中心啟動:產學聯手加速創新 「塑膠、紙與混合包裝研究中心」(C3PS)於今年成立,獲美國國科會(NSF)補助,致力於推動包裝回收創新與人才培育。 C3PS 產業聯絡官 Thomas Osip 表示:「由政府出資成立永續包裝中心,對業界來說是令人振奮的消息。」 該中心將結合包裝、AI、法規與社會科學專家,針對高風險或中小企業難以單獨投入的題目進行合作,產出包括新技術、可回收/可堆肥包裝方案等成果。 目前已有 10 間企業、8 所大學與 2 個 NGO 參與,總部設於密西根州立大學。 Osip 表示,中心會針對業界痛點,邀請研究團隊提出解方。目前聚焦議題包括 可分解阻隔膜與可量產的無 PFAS 包裝 。 「最棒的是,由產業主導題目、選擇項目,甚至投票決定哪些提案要實行。專案會定期回報,並交付成果,」他說。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dive.com/
塑膠補償:垃圾還是補救?
專家觀點
2025-06-19

塑膠補償:垃圾還是補救?

圖片來源:Mehaniq / Shutterstock.com   兩年前,活動人士在購買積分以抵消塑膠使用量這一概念上大打折扣。 「這等於浪費錢——至少以現在的做法來看是這樣,」印尼活動組織「塑膠袋節食運動」的聯合創始人蒂扎·馬菲拉最近表示。 “這個項目就是一個例子。” 這個「項目」就是達能公司及其試圖抵消其在印尼的塑膠足跡的項目(如今已聲名狼藉)。在當地社區的投訴和活動團體的調查之後,全球最大的碳排放額度發行機構Verra暫停了該計畫的認證。峇裡島的一座加工廠建在距離居民區幾公尺遠的地方,而且沒有經過適當的協商。擁有印尼最大瓶裝水品牌Aqua的達能公司因污染擔憂加劇而叫停了這個計畫。 一位發言人向Just Food 解釋道:“達能既沒有打算也沒有購買任何塑料積分,因為我們認為需要進一步研究來測試塑料積分的有效性。” 塑膠補償的未來會怎樣?這起醜聞以及  與碳信用相關的爭議 是否已經 讓這個想法在真正實施之前就蒙上了陰影?   塑膠石膏 對塑膠信用額度的批評由來已久。 Sian Sutherland 就是其中之一:這位“塑料星球”的聯合創始人曾將塑料信用額度描述為“就像巧克力擋火一樣沒用”,但對於那些不願“關掉塑料水龍頭”的污染大戶來說,它卻是一種“可口的萬能藥”。 理論上或許如此。但幾乎​​沒有證據顯示實際情況確實如此。例如,2022 年,可口可樂和聯合利華(旗下擁有 Hellmann's 和 Knorr)等公司與非政府組織一起,對他們所謂的「權宜之計」的污染解決方案表示質疑。同年,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舉行的「解決方案之海 (SoS)」虛擬活動上,可口可樂負責傳播和可持續發展的公共事務副總裁 Russell Mahoney  表示 :「事實上,我們希望能夠在我們運營的每個市場(超過 200 個市場)進行收集和回收。你可能在一個市場中沒有採取某些措施,而我們當然在遺漏這個過程中也沒有任何吸引力,而我們當然對這個過程沒有採取了這種措施,而在另一個市場中也可能遺漏了這個過程,而我們可能對這個過程沒有採取某些措施,而在另一個市場中也可能遺漏了這個過程。 非政府組織「野生動植物國際組織」(FFI)的海洋塑膠計畫官員卡特琳·諾里斯(Catrin Norris)也持有類似的觀點。她告訴  Just Food   ,她「越來越擔心目前不受監管的塑膠信貸計劃缺乏透明度」。 塑膠信貸可能是錯誤的解決方案,會削弱更實質的上游措施 卡特琳‧諾里斯(Catrin Norris),國際野生動植物保護組織 諾里斯補充說:“雖然有些人稱其為全球塑料條約的‘創新融資機制’,但它們可能是一種錯誤的解決方案,會削弱解決塑料污染問題的更實質性的上游措施。” 去年11月,在製定全球塑膠條約的會議召開前,FFI發表了一項研究,詳細分析了塑膠信用額度計畫的現況。研究顯示,「許多項目在獲得信用額度之前就已經啟動並運行了很久,而且缺乏購買擔保意味著這些信用額度可能永遠不會被出售」。事實上,在Verra於2022年和2023年發放的993個信用額度中,到2024年10月,只有187個(19%)被賣出。 顧問公司Eunomia的環境政策和經濟主管、該報告作者之一克里斯·謝林頓表示,這些信用額度起到了「補充」的作用,但它們並非改善廢棄物管理系統(主要在全球南方國家)所需的可靠資金來源。 「廢棄物管理必須作為一個系統來獲得資金,」他繼續說道,所有參與者「都需要這種確定性的資金」。 一些抵消項目的不足之處就在於此。諾里斯指出,在「受益人」方面缺乏透明度——這種批評常常針對碳信用額度計畫。 「設定最低價格基準以及關於如何分配補償的指導意見可能是個好舉措,」她說。 2024 年 6 月 5 日,Aqua 品牌水在印尼勿加泗販售。圖片來源:Hippy Hicup / Shutterstock.com   一大堆問題 Eunomia發現,Verra在其塑膠垃圾減量計畫(PWRS)下共註冊了13個項目,這些項目在加納、泰國、澳洲和冰島等國共回收了98,876噸塑膠。已發放約10,146個信用額度(1個信用額度對應1噸),但實際售出的只有228個(2.2%)。其他標準下售出的信用額度不對外公開。  Verra 並非唯一的塑膠積分標準提供者。 PCX Solutions、Zero Plastic Oceans、BVRio 和 Prevent Waste Alliance 等公司也參與其中,目前的具體細節尚不清楚。目前可以獲得積分的在建項目包括 Repurpose Global、South Pole、Second Life、Plastics for Charge 和 Danone。  根據 Eunomia 的分析,買家包括 NutriAsia、世紀太平洋食品、雀巢、菲律賓可口可樂飲料公司和億滋國際,這些公司的信用額度從 106 美元到 1600 美元不等,不過正如諾里斯所知,數據有限。 「我非常擔心廉價的塑膠信用額度,因為這意味著薪資下降和誠信體系的薄弱,」她補充道。 儘管碳信用額和塑膠信用額有相似之處,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區別——尤其是與碳信用額不同,單一塑膠信用額並沒有全球公認的衡量標準或等效標準。鑑於塑膠成分複雜,這意味著每噸收集的塑膠都會對環境產生不同的影響,不能視為平等。例如,一噸易於回收的PET瓶與同等重量的柔性塑膠(通常多層,收集後可能需要焚燒或掩埋)的加工和利潤方案截然不同。  澳洲、丹麥、法國、德國、荷蘭、英國和美國的學者最近在一篇論文中探討了這個問題。 專家上個月在 《一個地球》  雜誌上撰文指出,噸對噸的等效性是一種「謬論」。他們寫道,全球暖化潛勢值(GWP,CO2e)是一個科學認可的指標,可以衡量不同物理性質的溫室氣體對氣候的影響,並補充道:“不同塑膠的有害影響無法用單一的全球指標來衡量。” 因此,這些積分是否應該用於資助焚燒發電尚無定論。今年2月, 法新社 和調查報道平台SourceMaterial披露,塑膠積分體系「嚴重依賴水泥廠,而水泥廠焚燒大量垃圾,導致該行業污染比航空業更嚴重」。該團隊描述了水泥窯如何成為“蓬勃發展的塑膠積分行業的核心”,收集到的塑膠在協同處理過程中被用作“替代燃料”。 大多數硬質塑膠(74%)被送去進行機械回收;而超過一半的軟質塑膠(56%)則根據菲律賓生產者責任組織PARM的方案進行協同處理。在擁有更先進廢物管理基礎設施的英國和歐洲,情況也類似:在試點上門回收軟質塑料一段時間後,一些英國超市關閉了試點項目,因為這些塑料中混雜的食品包裝難以篩選,而處理方式僅限於將塑料降級回收成黑色塑料袋或焚燒;到目前為止,只有極少量的軟質塑料最終被重新用於食品包裝。   該領域的工作仍在繼續,但進展緩慢,部分原因是食品安全法規非常嚴格;這讓依賴柔性塑膠的食品公司苦苦思索,難以找到可持續的解決方案。纖維包裝是一種越來越受歡迎的選擇,但它也面臨著  環境、技術和財務方面的負擔 。 「(紙質包裝)肯定有發展機會,但我也非常清楚其中的利弊,」加拿大Riverside Natural Foods公司企業影響策略經理Taylor Stanley說。該公司剛剛試用 了Amcor公司生產的 紙質包裝,  用於其MadeGood混合堅果棒。 圖片來源:Riverside Natural Foods / LinkedIn   2025年的永續發展領袖們終其一生都在權衡利弊:包裝領域的其中一項權衡就是在鑽井採油和砍伐樹木(即使樹木來源可靠)之間取得平衡。這沒有簡單的答案,也沒有靈丹妙藥——這就是史丹利轉向塑膠信用額度的原因。 Riverside Natural Foods一直與Repurpose Global及其全球塑膠信用額度協議密切合作。 「他們正在幫助我們走上擺脫塑膠的道路,」史丹利解釋道。 這家擁有MadeGood、Good to Go和Cookie Pal(狗狗零食)等品牌的公司的所有者,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實現其單份能量棒產品100%採用可回收或可堆肥的包裝——但根據其(令人耳目一新的)透明可持續發展報告,目前這一比例為0%。該公司自立袋包裝已實現33%的可回收或可堆肥包裝。迄今為止,該公司已購買了約733噸塑膠積分,自2021年7月以來已抵銷了2,135噸塑膠。一旦“創新擺脫塑料”,該公司的計劃是,一旦實現“創新擺脫塑料”,就將追溯到公司成立的2013年,並追溯抵消所有使用的塑料。 但不必擔心——這筆錢必須發揮作用,史丹利煞費苦心地解釋了「再利用全球」的流程有多麼嚴格。他們不僅提供了細節,還親自前往印度考察了當地的項目(以及最終流入那裡、這裡和世界各地的大量塑膠)。關鍵在於將塑料從自然界中移除並進行處理——而且這些塑料必須是“低價值、柔韌的塑料”,而這正是河濱市所依賴的類型。 無論如何,它為我們提供了更好的商業案例,讓我們可以更快地轉向紙本文件 泰勒‧史丹利,Riverside Natural Foods 這些補償措施是否能為企業爭取到繼續使用塑膠的時間?不可能,他說。 「如果有什麼區別的話,那就是它給了我們一個更好的商業理由,讓我們可以儘早改用紙質包裝。」 這是因為補償和費用的成本已經「嵌入」食品銷售成本中——而將這些外部因素計入塑膠包裝的成本中,使其更接近新的紙質包裝方案。這也為推出諸如包裝生產者延伸責任之類的法規鋪平了道路。 Riverside Natural Foods 的報告呼應了 Stanley 的信心,他認為這項「自行徵收的稅」應該專門用於具有環境和社會效益的項目。 “我們很幸運能找到一個合作夥伴,他們能夠指導我們,並自信地報告我們投資對下游的實際影響,同時還能通過他們的塑料中性認證為我們提供第三方驗證。”   消除可疑的綠色主張 與碳排放一樣,信用額度也與塑膠中性聲明這一棘手問題糾纏不清。 Riverside Natural Foods 已在其包裝上添加了「塑膠中性」字樣——這體現了團隊對該計劃的信心——此舉將引發更多審查。碳中性將在歐盟等部分地區被禁止,因為這些地區對自願碳市場的信心已經崩潰,並且針對各類綠色聲明的監管也已收緊。 律師事務所 RPC 環境與氣候變遷業務主管 Sophie Tuson 表示,品牌在提出「塑膠中立」主張時必須「謹慎行事」。環保組織對潛在的「漂綠」行為保持高度警惕,而英國等國家的法律則要求清晰解釋「塑膠中立」的含義,具體說明塑膠足蹟的減少量中有多少來自企業自身的運營,有多少來自補償,所有使用的補償方案都必須透明,並提供強有力的證據。 Tuson 補充道,訴訟風險也在上升。  聲譽和監管風險解釋了為什麼食品飲料公司不願意交易塑膠積分,更不用說公開宣稱這些積分能帶來收益了。無論是公開還是私下,都有一些案例表明,這些積分現金並沒有到達預期到達的社區,或者垃圾被直接送往「零排放控制」的焚燒爐。  全球廢棄物實驗室 (Global Waste Lab) 創辦人 Zoë Lenkiewicz 指出,方案有好有壞。該實驗室幫助全球南方國家的團隊「民主化廢棄物智慧」。她以 CleanHub 和 Plastics 4 Change 為例,指出這兩個組織“以社區為先”,致力於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並專注於工人的權利和保護。她補充道,這些組織的透明度很高,而且「沒有廢話」。 沒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可以解決複雜的廢棄物問題 達能發言人 Just Food聯繫了雀巢、百事、達能和聯合利華,詢問他們目前對這些積分的政策。雀巢表示,他們不使用積分,而是「參與直接收集、分類和回收或再利用合作」。 Just   Food 諮詢 的一些專家對這種做法缺乏第三方驗證感到擔憂 。 與此同時,達能顯然被擱置了,正在等待「標準化方法」來正確衡量自願舉措的影響。一位發言人解釋說:“解決複雜的廢物問題沒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 這一點顯而易見。 《自然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剛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2022年塑膠交易量為4.3666億噸,其中包裝佔1.5804億噸。全球塑膠回收率停滯在9%(3800萬噸)的水平。到2040年,塑膠垃圾管理領域每年需要填補的資金缺口約2,400億美元。   時間將證明塑膠積分能否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懷疑論者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但像史丹利這樣的人警告說,不要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雖然我們正在創新,以期實現更永續的包裝結構,但從長遠來看,我們仍在加劇當前的塑膠污染危機,」他說。購買累積起來的項目積分,就等於「關掉水龍頭,拖地」。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
消費者到底有多關心永續包裝?
專家觀點
2025-06-12

消費者到底有多關心永續包裝?

過去五年,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消費者信心也備受關注。 那麼,經濟逆風和其他全球事件是否也影響了消費者對環境問題和永續包裝的態度? 簡而言之,美國消費者考慮包裝的可持續性,但顧問公司麥肯錫表示,其他因素似乎更為重要。同時,許多消費包裝商品公司已經 重新審視或改變了他們的永續發展目標 ,其中一些公司透露,他們無法在設定的期限內實現某些目標。 上週,麥肯錫 發布了 其最新的以永續包裝為重點的消費者情緒調查結果,該調查此前曾於 2020 年和 2023 年進行。作者指出,「2020 年後時代是巨大動盪的時代之一」。 影響消費者行為和偏好波動的因素包括新冠疫情、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和高通膨。這些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導致了作者所說的「美國消費者信心停滯,多個非必需消費品類別的支出意願下降」。 報告指出,儘管包裝產業歷來成長速度高於國內生產毛額(GDP),但消費者信心低迷可能會阻礙該產業的成長。 提升包裝的可持續性被認為是該行業的一個成長機會,儘管並非最重要的機會。然而,報告指出,這些努力不應被低估,包裝公司應努力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需求和願望。 報告稱, 雖然永續包裝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但調查結果可以幫助包裝公司和品牌發掘未來的設計和行銷機會。 這是麥肯錫 3 月針對 1,000 名美國消費者進行的有關包裝永續性的調查得出的五個主要發現。 環境影響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但仍落後於價格和品質等特徵。 表示每個特徵都會影響其購買產品的決策的受訪者百分比。 在檢視影響購買決策的因素時,受訪的消費者一致認為產品的環境特徵的重要性低於其他關鍵特性。這與2020年和2023年的調查結果一致。 持續關注新聞。 三年調查中,排名前三的因素——品質感知、價格和便利交通——都比前幾年有所提升。雖然環境影響的重要性也從2023年的27%上升到現在的33%,但在2025年,該因素的排名仍遠低於其他因素,位居第六。  與大多數其他包裝屬性相比,環境影響的重要性較低。 在購買包裝產品時,將某個特性評為「極為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受訪者百分比。 與前兩次調查一樣,食品安全和保存期限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易用性、標籤資訊和耐用性在消費者對產品包裝的期望中也一直名列前茅,自2023年以來,標籤包裝的使用率上升了9%。  報告指出,標籤資訊的增加可能反映出消費者對健康保健的興趣和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此外,消費者可能會使用標籤“來支持基於品質和價格的選擇。隨著科技的發展,消費者可獲得的信息更加豐富,包含附加信息的包裝標籤也在這一時期變得越來越普遍。” 例如, 二維碼 在包裝上日益普及,成為消費者的資訊來源。 當消費者考慮包裝的可持續性時,可回收性是最重要的特性。 認為可持續性特徵很重要的受訪者百分比。 總共有77%的受訪者認為可回收性“極其重要”或“非常重要”,使其成為可持續包裝考量的首要因素。其他四個因素的重要性大致相同,佔比在59%至62%之間:回收成分、可堆肥性、可重複使用性和材料用量。 碳影響和生物基含量排名較低。報告稱,這可能是由於消費者對這些術語的理解程度不同。消費者 “可能將可回收性和再生成分視為解決亂丟垃圾、污染和垃圾掩埋等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案,而他們可能不太了解生物基產品的優勢。” 玻璃被認為是最具可持續性的包裝基材,而塑膠則最不具可持續性。 相信基質可持續的受訪者百分比。 與可回收性認知最密切相關的基材——玻璃和纖維——在整體可持續性方面得分較高,而那些被認為可回收性較低的基材——塑膠薄膜和層壓板——排名較低。 報告稱,受訪者似乎也區分了「技術」可回收性和「實際」可回收性。儘管PET瓶通常可以回收,而且這種樹脂一直是 全球回收量最高的塑料 ,但受訪者仍然認為它們的可持續性不如玻璃瓶或金屬罐。 研究人員在進行調查的其他10個國家/地區未觀察到PET瓶可持續性方面的差異;麥肯錫表示,這些國家的調查結果將很快發布。他們推測,消費者對PET瓶使用後處理方式的理解可能因國家而異。報告指出:“各國回收實踐的差異凸顯了將包裝與當地市場收集和處理所用材料的能力相匹配的重要性。” 品牌所有者和包裝生產商對包裝的可持續性負有最大的責任。 認為各方對包裝永續性負有責任的受訪者百分比。 當被問到誰應該對包裝的可持續性負責時,受訪者大多迴避了消費者或零售商的回答。品牌和包裝生產商位居榜首,分別獲得了36%和32%的選票。 報告指出:「對此的一種解讀可能是,消費者不願承擔選擇『正確』包裝方案的負擔,不願為此支付額外費用,也不願遵循包裝處置說明。」 此外,受訪者可能認為品牌是包裝材料的大量使用者和生產者,並且他們認為包裝生產商對包裝方案擁有最大的控制權。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dive.com/
可堆肥包裝的未來
專家觀點
2025-06-05

可堆肥包裝的未來

隨著 最近有關永續性的討論 ,包裝和標籤印刷商和轉換器正在尋求在其生產過程中做出更環保的決策。 最顯而易見的切入點之一就是包裝和標籤所使用的基材。但究竟哪些選擇才能兼顧地球環境與包裝需求呢? Packaging Impressions採訪了 美​​國堆肥委員會 執行董事 Frank Franciosi,以了解更多有關包裝和標籤供應商目前擁有的環保選擇以及可堆肥包裝的未來發展方向的資訊。   可堆肥包裝基礎知識 首先,Franciosi 明確表示,在包裝方面,「可堆肥」和「可生物降解」是不能互換的,並且在這種情況下只能使用「可堆肥」。 相關報告:  正確包裝:產業協會推動綠色倡議 「核燃料棒是可生物降解的,但這需要數萬年以上,」他在電子郵件中解釋。 「『可堆肥』才是你應該使用的術語。『可堆肥』是指一種產品能夠分解成無毒的天然元素。它的分解速度與類似的有機材料一致。可堆肥產品需要微生物、濕度和熱量才能產生最終的堆肥產品(二氧化碳 、 水、無機化合物和生物質)。」 可堆肥包裝有兩種類型:生物塑膠和纖維。纖維基包裝包括標準的紙張、紙板和瓦楞紙板。而生物塑膠確實含有一些石油。 「這確實讓人困惑,」弗朗西奧西在一次採訪中說道。 「大多數物質會在商業設施中分解,因為它們的溫度很高。…熱量來自微生物分解碳鏈,而熱量和以水蒸氣形式存在的水分會軟化纖維,軟化生物塑料,最終,微生物會吞噬纖維,吞噬生物塑料。”   確定包裝可堆肥性 為確保包裝材料可堆肥,必須在美國 生物降解產品研究所 (BPI) 的實驗室進行測試,該研究所將評估材料是否符合三個 ASTM 標準: ASTM D6400 、 ASTM D6868 和 ASTM D5338 。如果 BPI 認證了某種材料,則意味著它在堆肥設施中的分解速度與其他已知的可堆肥材料一致,並且不會對堆肥品質產生負面影響。 堆肥場接收各種材料,例如食物殘渣和可堆肥包裝。 |圖片來源:美國堆肥委員會   此外,Franciosi 表示這些材料也應該進行現場測試。 他在電子郵件中表示:“可堆肥產品的現場測試包括評估其在實際堆肥設施中的分解情況,提供產品在不同條件下性能的寶貴數據,並有助於確保堆肥質量並支持可持續實踐。 堆肥製造聯盟 也可以對可堆肥產品進行現場測試。” Franciosi 指出,大多數可堆肥包裝用於食品領域,該領域也為包裝和標籤印刷商及加工商提供了最廣泛的可堆肥選擇。如果您正在為特定行業的客戶尋找可堆肥包裝,BPI 提供了一個可搜尋的 已認證包裝索引 ,其中包含生產這些包裝的公司名稱和網站。   可堆肥包裝挑戰 可堆肥包裝的主要問題之一是,標籤和標誌上缺乏一致性,無法確定哪些物品可以送去堆肥。 「如果你仔細觀察這些容器,你會發現很難判斷它們是否可堆肥,因為這些生物塑膠看起來和普通塑膠非常相似,」弗朗西奧西在接受採訪時說。 「所以,如果你在體育場,有人從外面拿來一個塑膠杯子,然後把它扔進堆肥箱,你就受到了污染。反之亦然:有時人們會把可堆肥的生物塑膠杯扔進回收站,這就污染了水流。污染是一個大問題。” 目前,可堆肥包裝通常貼有BPI標誌或其他符號,顯示其在實驗室測試中符合ASTM標準。但這些標誌通常太小,難以察覺。 理想情況下,Franciosi 建議所有可堆肥包裝都採用一種顏色(例如綠色),所有不可堆肥包裝都採用其他顏色,以便更清晰地區分。然而,他承認,由於缺乏這方面的法規,這很難實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堆肥委員會與 BPI 和其他組織合作,為立法者提供 參考,指導制定 可堆肥包裝的標籤法規。 標籤一致性的其他障礙包括漂綠以及品牌和消費者偏好。 「問題在於消費者希望看到自己買的東西;他們想要一個透明的杯子,而不是綠色的杯子,」弗朗西奧西在一次採訪中說道。 「最糟糕的是餐具。可堆肥餐具是一種厚厚的生物塑料,我見過一些公司把普通的塑料杯塗成綠色。……還有像星巴克和麥當勞這樣的公司。他們不想要綠色的拱門,他們想要金色的拱門。他們想要白色的杯子;他們想要在產品上印上自己的標誌。」 可堆肥包裝的另一個問題是消費者用完後如何處理。雖然全美有 近5,000家工業堆肥設施,但弗朗西奧西表示,這個數字並不能說明一切。一個設施可能接收所有可堆肥產品,而另一個設施可能只接收纖維可堆肥產品,或只接收食物廢棄物。 這張來自永續包裝聯盟的地圖 展示了可堆肥包裝實際被接受用於堆肥的現實情況。 紐約州奧內達加縣的一處堆肥場。 |圖片來源:美國堆肥委員會   法蘭西奧西表示,這顯示我們迫切需要更多、更大的設施。 「光是在加州,我們就需要另外500家處理廚餘的設施,」他在一次採訪中說道。 「在美國,大概需要近4000家這樣的設施。說到設施的規模,西雅圖就有一家設施每年處理15萬噸。那可是個巨無霸。大多數設施可能都是中等規模,每年投入量約為5萬噸——這包括廚餘垃圾和庭院垃圾的總和,」因為將富含碳的庭院垃圾與富含氮的廚餘混合在一起,可以形成更均衡的堆肥。 換個角度來看,美國 在2018年產生了8,222萬噸包裝廢棄物 ,這是美國環保署(EPA)掌握資料的最近一年。其中,4,190萬噸是紙和紙板包裝,1,153萬噸是木質容器和包裝。雖然這些樹木衍生產品中很大一部分被回收利用,但EPA沒有關於這些材料是否被堆肥的數據,這可能強化了Franciosi呼籲增加堆肥設施的呼聲。 弗朗西奧西補充說,增加全國商業堆肥設施的數量不僅會使可堆肥包裝更有可能進入這些設施,而且還會導致更多的食物殘渣被堆肥。 「(可堆肥包裝)是一種將廚餘從垃圾掩埋場轉移到堆肥設施的方法,」弗朗西奧西在電子郵件中說道。 「掩埋廚餘垃圾會產生甲烷,這種溫室氣體的效力是二氧化碳的75倍。 美國環保署將垃圾掩埋場列為甲烷排放源的第三大來源 。[食品垃圾非營利組織]  ReFED  估計,美國每年產生約1170萬噸廚餘垃圾。如果將這些廚餘轉移到集中堆肥設施,將減少848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量。   可堆肥包裝的未來 雖然市面上已有多種可堆肥包裝材料,但還有更多正在研發中。根據弗朗西奧西介紹,專家們正在開發一種前景光明的生物塑料,名為聚羥基脂肪酸酯(PHA)。他解釋說,PHA是透過植物糖和植物油等資源的微生物發酵產生的。 「這是一種微生物產生的產品,所以它本身就是生物製品,」弗朗西奧西在接受採訪時說。 “裡面不含合成塑膠。” 就堆肥產業本身而言,Franciosi 預計未來幾年將會通過更多關於可堆肥產品的法案。 「我看到越來越多的州出台了關於可堆肥產品標籤和標誌的法規。華盛頓州、加利福尼亞州和科羅拉多州都已經出台了這些法規,」他在電子郵件中說道。 “最終,這將形成一項全國性的法律。其中一些法規去年已經在國會提出。” 總而言之,Franciosi 對包裝和標籤印刷商和轉換器有兩點建議:第一,參觀堆肥設施,了解可堆肥包裝和其他可堆肥產品是如何處理的;第二,重新建構你對可堆肥產品的看法。  「人們把堆肥視為包裝的最終解決方案,但他們應該將其視為『生命之初』的解決方案,因為一切都始於土壤,最終也歸於土壤,」弗朗西奧西在一次採訪中說道。 “他們的想法並非如此,所以他們必須考慮一個完全不同的範式轉移。”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impressions.com/
以解決方案為主導的多材料包裝方法
專家觀點
2025-05-15

以解決方案為主導的多材料包裝方法

圖片來源:ChayTee / Creatas Video+ 來自 Getty Images Plus   採用多材料包裝方法可為供應商及其客戶帶來顯著優勢。隨著大型、敏感、高價值貨物和工業產品的運輸量不斷增長,面臨的挑戰是確保產品零缺陷到達,同時控制包裝成本。 供應商如何重新審視他們的包裝流程和所用材料,以便為客戶提供更多價值?讓我們來看看一些最新的創新解決方案。 為什麼要考慮多材料包裝? 當供應商多年來一直以相同的方式運輸產品,並且通常依賴熟悉的材料時,他們通常不會停下來考慮替代解決方案。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客戶優先考慮永續性並評估運輸中使用的材料,對環保選擇的需求正在增長。作為回應,供應商正在重新評估他們的包裝策略,以發現更聰明、更有效的貨物運輸方式。 進入多材料包裝。多材料包裝結合了多種材料,可根據每批貨物的獨特需求提供客製化的解決方案。這些包裝解決方案從材料中性的角度進行設計,包含一系列選擇—從傳統木材到各種類型的泡沫、瓦楞紙和模製材料。 對於運輸高價值、易碎或難以運輸的貨物的行業來說,保護和成本至關重要。隨著供應鏈的延伸和運輸方式的多樣化,確保產品完好無損地到達是首要任務。多材料包裝透過優化保護、減少浪費和提高整體效率來幫助應對這一挑戰——同時支持永續發展目標。 供應商可以降低成本,同時確保更好的保護 對一些供應商來說,木箱是業界標準。但是,如果供應商考慮採用多材料包裝,他們可以更好地保護物品,同時降低成本。 透過質疑現有的包裝並採用更具解決方案的方法,一些供應商將包裝成本降低了 50% 以上。供應商應該尋找一個能夠考慮整個供應鏈的供應商,以整體設計和製造包裝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幫助他們節省資金,同時確保貨物完好無損地到達。 創新材料幫助供應商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隨著新材料的出現,具有前瞻性的供應商正在將其整合到運輸解決方案中,以幫助供應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透過減少數千磅木材的使用、開發樹脂基泡沫以及採用可生物降解的替代品,企業可以在永續發展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例如,天然材料泡沫可以配合傳統樹脂基泡沫的性能,同時可生物降解,提供更環保的選擇。 一些設定了 2030 年或 2050 年永續發展目標的供應商發現他們已經落後了。精心的包裝選擇可以幫助他們朝著實現這些目標邁進。透過質疑產品包裝的方法和材料,他們可以為股東帶來利益。 圖片由 TransPak 提供   選擇包裝供應商時考慮物流 將物流整合到包裝供應商選擇流程中可以提高品質並節省成本——特別是對於管理複雜運輸轉程的供應商。無論產品是透過空運、海運或卡車運輸,單一聯繫點都可以簡化溝通並減少低效率。 例如,在疫情期間,一些供應商從海運轉向空運,以滿足激增的需求。現在,隨著它們重返海運,旅程的每一段可能都需要不同的包裝解決方案。深入了解這些決策的含義對於確保包裝和物流網路無縫協作至關重要。 也必須考慮總供應鏈成本。當不同的實體管理包裝和物流時,溝通不良可能會導致意外的成本增加。前期看似具有成本效益的包裝解決方案可能會增加供應鏈其他環節的物流費用,最終增加總成本。整體方法可確保效率、成本節約和更具彈性的供應鏈。 如何避免過度設計? 採用以解決方案為主導的方法意味著包裝的設計能夠滿足供應商的獨特需求。透過與供應商的可持續性、時間和預算目標保持一致,供應商可以設計高效的包裝解決方案,防止將過多的成本轉嫁給客戶。 底線是,當涉及包裝和物流時,供應商總是有多種選擇需要考慮。 提升開箱體驗:B2B包裝的策略優勢 除了多材料包裝的營運優勢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機會來提升開箱體驗——這是企業對企業 (B2B) 領域經常被忽視的因素。 雖然開箱影片在消費市場上獲得了關注,但同樣的原則也可以對 B2B 互動產生積極影響。當顧客打開包裹時,他們的體驗就會反映在供應商的品牌上。過度包裝——例如超大尺寸的盒子、過多的填充物和不可回收的材料——會造成負面印象。 供應商可以透過精心設計開箱體驗來加強客戶關係。主要考慮因素包括適當的包裝量、材料的可持續性、運輸過程中物品的保護以及重複使用或處理的便利性。解決這些因素體現了對細節的關注,並加強了對永續性和客戶滿意度的承諾。 多材料包裝選項使供應商及其客戶受益 隨著供應鏈變得越來越複雜,包裝決策必須從整體角度考慮,考慮物流、材料效率和開箱體驗。 透過採用解決方案驅動的方法並採用多材料包裝,供應商可以增強產品保護、降低成本並實現永續發展目標,同時改善整體客戶體驗。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strategies.com/
包裝印刷領域的變革浪潮
專家觀點
2025-08-18

包裝印刷領域的變革浪潮

  幾十年來,包裝產業一直在幕後運作,其運作方式受到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驅動,其中一些甚至依賴於50年前建立的機械和流程。然而,這個產業最近已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儘管「眼不見為淨」這句話過去很適用於這個產業,但它現在正同時面臨一些重大變革,這些變革本來可能獨立發生,但現在已匯聚在一起。 這些結構性與非結構性元素的匯聚正在重塑包裝產業,進而也重塑了包裝印刷領域。儘管這些元素可能不會從根本上挑戰這個以韌性著稱的產業,但它們正迫使所有參與者擁抱變革。   我們首先來看看那些顯而易見且顯著影響利潤的非結構性元素。   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上漲 價格大幅上漲,即使轉嫁給客戶,從長遠來看也是不可持續的。對於加工業者來說,實施節能生產線至關重要。同樣重要的是品質控制和減少浪費。機械製造商在2021年和2022年顯著提高價格後,現在正以一個簡單的座右銘來更新其產品:自動化。   勞動力短缺與員工資質 包裝產業在大眾眼中仍然相對陌生。如果我們調查那些與該產業沒有專業或家庭關係的人,他們很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傳統且嘈雜的行業。此外,包裝通常被認為是污染且不環保的。然而,數位化機械和人工智慧的出現為包裝製造商提供了新的機會,可以提供新的職業,並重塑其形象以吸引新人才。 現在,讓我們深入探討結構性議題。   短版印刷的普及 預計在未來幾年,短版印刷的增長將加速。品牌管理著日益多樣化的產品組合,而銷售預測也變得更加複雜。「按需生產」的概念正成為常態。此外,促銷和活動性包裝通常壽命較短,也助長了這一趨勢。此外,頻繁的法規變動要求品牌更新包裝資訊,每次都需要新的印版。   包裝不斷演變的角色 包裝不再僅僅是為了保護;它在吸引客戶、告知消費者和優化供應鏈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因此,新穎的設計、客製化、QR碼和序列化正變得越來越普遍。這些新責任導致印刷變得更複雜且不斷變化,從而促使所有類型包裝的印刷長度縮短。   設計與微型化 設計對消費者和品牌都越來越重要。吸引人的設計吸引消費者,而微型化則減少了材料消耗、環境影響和成本。這些趨勢需要更頻繁的設計迭代和更高性能的機器,以生產更複雜的格式。   新法規 品牌和零售商被要求對其包裝的成分和來源保持透明。關於所使用的材料、回收成分和可回收性的溝通,可能導致某些包裝類型和生產它們的機器變得過時。許多大型品牌所有者承諾在2025年前實現包裝可回收。時間緊迫。   環境責任 隨著人們對包裝環境影響的擔憂日益增加,包裝正在從塑膠轉向紙張/紙板,並開發新的單組分基材以便於回收。然而,挑戰在於回收基礎設施的存在。包裝製造商需要實施工業生產流程,能夠處理這些新材料,從塗層、真空金屬化、印刷和層壓,到製造具有適當密封和開口功能的最終包裝。 那麼,接下來呢? 結合非結構性與結構性元素,很明顯包裝產業將面臨許多重大挑戰。它必須演變,變得更加靈活、反應迅速且適應性強。在這種背景下,有哪些機會和即將到來的變革?   自動化與品質控制 日益增長的自動化趨勢有助於減少稀缺且昂貴的熟練勞動力。它還有助於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和浪費。配備品質控制系統的機器可以糾正缺陷或停止生產。隨著人工智慧的整合,這些系統將取得顯著進展,使機器操作員能夠監督多台機器,且只需非常有限的人工干預。   數位化 雖然標籤的數位化已變得普遍,但折疊紙盒、瓦楞紙板和軟性包裝領域仍然相對猶豫。然而,瓦楞紙板包裝的全球數位印刷機數量在兩年前已突破100台,這表明數位化採用的轉變。整體包裝的數位轉型超越了印刷,還涵蓋了諸如Highcon、SEI Laser、MGI和JetFx等裝飾和切割系統。儘管目前的解決方案可能尚無法與傳統技術的生產力水平相匹配,但它們對於優化整體生產是必要的,並能讓傳統設備專注於其設計目的,即中長版印刷。 數位技術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工具,而不是威脅,它們將智慧地補充將持續數十年的傳統技術。我們還將看到結合兩者優勢的混合解決方案的興起。許多標籤加工業者和商業印刷公司都可以證明數位技術的優勢。「我們害怕我們不了解的事物」這句格言在大多數行業中依然適用。   工作流程管理 工作流程已成為包裝製造商的神經中樞。從下單到印前、生產、品質控制和開票,優化生產和流程的流動,並掌握工作流程管理,是根本。由數據驅動的流程,能夠提高運營效率並優化資源分配,現在對於更快的上市時間和更大的靈活性是必需的。而人工智慧的出現將進一步增強軟體工具和機器的力量,以實現極致的靈活性,包括預防性維護。 挑戰在於員工有效管理所提供資訊的能力,以及管理層願意驗證來自智慧系統的建議。在德魯巴展會上,我們看到了來自Esko和Hybrid Software等公司的系統,它們觸及了未來。   Web-to-Packaging與新商業模式 數位化和自動化正逐步引導我們走向由機器人管理的工廠,它們日夜運作,只需最少的人工干預。主要的包裝設備製造商正在投資或收購機器人公司,包括Bobst。在不到五年的時間裡,以工業4.0模式生產包裝的工廠將成為現實。儘管這些「黑暗工廠」僅能解決一小部分生產問題,但發展方向已經確定。最後,新技術使新參與者能夠建立新的商業模式,提供以前沒有的服務。   新進入者和整合 包裝產業為來自日益衰退的商業印刷產業的參與者提供了進入新市場的機會。這些印刷商精通數位領域,擅長以優化利潤的方式管理複雜的工作流程。儘管他們可能沒有所有必要的大規模包裝生產設備,但他們的重點將放在商業印刷典型的短版和客製化包裝印刷上。此外,包裝產業的整合將繼續進行。所有部門都需要大量投資,並且專業知識需要透過新技能來豐富,這將促進收購與合併。   François Martin 是一位圖形產業的自由顧問。他專注於生產流程的數位化。他認為即將到來的變革比已經發生的變革更大,他的重點是教育製造商、印刷商和加工業者擁抱數位轉型。他曾為Hewlett-Packard、Michelin、HP和BOBST工作,推動新業務。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21.com.au/
關稅對美國印刷業的影響
專家觀點
2025-08-18

關稅對美國印刷業的影響

關稅延期: 唐納德·川普總統於2025年3月6日簽署行政命令,將他第一任期內與墨西哥和加拿大簽署的《美墨加協定》(USMCA)所涵蓋的商品關稅延遲至2025年4月2日。如果商品關稅不符合USMCA的原產地規則,則25%的關稅將適用。 生效日期: 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產品實施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關稅豁免,適用於在2025年3月7日東部標準時間凌晨12:01或之後,進口或從倉庫提領供消費的商品。對於在3月4日12:01至3月7日午夜期間進口的商品,所有跡象表明25%的關稅將適用,且預計不會退款。    在唐納德·川普總統最近宣布實施全面關稅後,美國印刷業面臨著新的挑戰。2月1日,川普總統對所有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不包括對加拿大能源資源徵收的10%關稅),並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額外徵收10%的關稅(對中國已存在301條款關稅)。 然而,2月2日,在墨西哥和加拿大同意加強邊境安全措施後,川普總統宣布暫停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徵收關稅30天。相比之下,對中國進口的額外10%關稅於2月4日生效。 隨著暫停期於3月4日結束,這些以《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和《國家緊急狀態法》(NEA)為由,聲稱基於國家安全而實施的關稅,對印刷業及其供應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供應鏈的影響 加拿大為美國印刷業提供紙漿和紙張等基本材料。加拿大政府對此關稅的回應是,宣布了一系列針對價值約300億美元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清單,其中包括價值20億美元的紙漿和紙張產品。如果在30天關稅暫停期後這些關稅生效,它們很可能會對美國紙板市場造成重大干擾,而紙板對包裝和印刷材料至關重要。 鑒於加拿大供應北美80%的新聞用紙——2023年產量約210萬公噸,而美國僅40.9萬公噸——美國市場缺乏滿足某些類型新聞用紙需求的產能。這種對加拿大進口的依賴凸顯了美國印刷業在面對貿易限制時的脆弱性。   對行業的財務影響 潛在的關稅對印刷公司構成了雙重挑戰:吸收額外的稅收,減少其利潤;或者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一些企業聲稱25%的關稅將完全抹去他們的利潤。這兩種選擇都威脅著印刷業的穩定性。 美國製造商協會(NAM)警告,對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每年可能增加美國製造業成本約1440億美元,而中小型企業將首當其衝。 這些關稅可能不會保護國內生產商,反而會導致營運費用增加、供應鏈中斷,以及消費者價格上漲。作為紙漿和紙張的消費者,印刷公司可能會發現自己處於不穩定的財務狀況。印刷服務供應商的客戶也可能因成本增加而決定放棄印刷。   歷史背景與行業倡導 美國印刷業以前也曾面臨關稅挑戰。在川普總統的第一任期內,該行業成功遊說反對對加拿大未塗佈機械磨木紙實施擬議的平衡稅(CVD)和反傾銷稅(AD),這可能會使合計關稅增加高達32%。當時被稱為「停止對印刷商與出版商徵收關稅聯盟」(STOPP)的聯盟,在保護該行業免受這些破壞性措施的影響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鑑於目前的關稅情況,美國印刷協會(PRINTING United Alliance)的政府事務團隊再次站出來保護該行業的利益。該團隊正在積極與政策制定者接觸,並監控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之間的貿易討論。我們正在努力確保政府的決策不會扼殺美國印刷業的增長和競爭力。   展望未來 最近宣布,川普總統計劃實施互惠關稅,並在2月10日那一週對鋼鐵和鋁進口實施25%的全面關稅。這將影響美國的鋁製平版印刷版進口,因為進口商將在現有關稅的基礎上額外支付25%。 由川普於2018年談判達成的《美墨加協定》(USMCA)目前允許免關稅貿易,因此如果最終實施25%的關稅,將會有效地中止該協議。 隨著30天關稅暫停期即將屆滿,報復性關稅和持續的貿易緊張關係迫在眉睫。印刷業必須保持警惕,並倡導能夠促進確定和穩定貿易環境的政策。與政策制定者和行業利益相關者的合作,對於減輕關稅的負面影響並確保該行業未來的韌性至關重要。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期,聯盟將繼續讓其成員了解並參與進來,以便他們能夠應對不斷變化的貿易環境。 在這篇文章中,美國印刷協會(PRINTING United Alliance)政府事務經理 Stephanie Buka 討論了關稅對印刷業的影響。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ing.org/
川普關稅地圖:依貿易逆差與地理分布解析
專家觀點
2025-08-11

川普關稅地圖:依貿易逆差與地理分布解析

2025年4月2日,唐納德·川普總統在白宮玫瑰園宣布對特定國家實施互惠關稅計劃時,手捧一份關於對外貿易壁壘的報告副本。川普經常以貿易逆差和非關稅貿易壁壘作為提高全球關稅的理由。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於 2025 年 4 月 2 日在白宮玫瑰園舉行「讓美國再度富裕」(Make America Wealthy Again)貿易政策發表會時,手持一份《2025 國家貿易估計報告》,宣布將針對各國實施互惠性關稅。川普多次以貿易逆差與非關稅貿易壁壘作為提高全球關稅的理由。 美國進口商可能很快會面臨更高的進口成本,因為外國商品的關稅即將上升。 7 月 31 日,川普宣布將於 8 月 7 日正式實施「國別互惠關稅」,結束數月的暫緩期。此舉意味著,超過 90 個國家的商品關稅將高於他在 4 月設定的 10% 全球基準稅率。 為協助貨主理解新的關稅制度,《Supply Chain Dive》建立了一個資料庫,根據川普政府不同的緊急關稅命令,整理出各國或貿易集團的最低額外關稅,並製作多張圖表,從貿易逆差與地理位置等角度比較不同國家的關稅幅度。 這些圖表顯示出幾個重點,例如,美國前十大貿易夥伴的商品關稅至少為 15%,雖然部分產品有例外。此外,自 4 月以來,雖然超過 60 個貿易夥伴的關稅水準有所變動,但有 40 個國家的稅率低於川普最初的威脅值。 以下三張圖表提供深入觀察: 1.依地理分布的關稅 :高關稅率集中於特定地區 8 月 7 日起美國對各國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地圖,依稅率高低呈現。 白俄羅斯、古巴、北韓和俄羅斯因與美國沒有正常貿易關係,故未納入本分析。巴西、加拿大、中國與墨西哥的關稅稅率則依據特殊行政命令訂定。其餘國家的稅率均依 7 月 31 日的行政命令為準。(地圖製作者:Edwin Lopez/Supply Chain Dive 資料來源:白宮 製作工具:Datawrapper )   2.依貿易逆差的關稅 :前十大貿易夥伴關稅至少 15% 2024 年全年度美國貿易統計,對應川普政府計劃的關稅水準。使用搜尋欄或表格欄位可排序分類。 *巴西、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稅率依據各自的行政命令訂定。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商品的關稅僅適用於不符合美墨加協議(USMCA)資格的貨物。 **歐盟的關稅稅率多數採固定稅率 15%,而非從價稅率。歐盟成員國也會分別列出,以呈現各自的貿易逆差情況。 ***白俄羅斯、巴西、古巴和北韓因與美國沒有正常貿易關係,故未納入分析。 ****貿易逆差計算方式為出口自由運費到岸價減去進口一般海關報關價值。數據於 2025 年 8 月 4 日收集。(表格製作者:Edwin Lopez/Supply Chain Dive 資料來源:白宮、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數據網(USITC DataWeb)製作工具:Datawrapper)   3.互惠關稅變化趨勢 與 4 月最初威脅的稅率相比,8 月 7 日實施的各國特定關稅變動百分點。 巴西、加拿大、中國和墨西哥未納入分析,因其關稅稅率是依據各自的行政命令訂定。歐盟各國也未列入,因為該區所有成員國進口商品均適用相同稅率。自四月以來關稅稅率未變動的國家亦排除在外。區域劃分依據世界銀行分類。(圖表製作者:Edwin Lopez/Supply Chain Dive 資料來源:白宮 數據下載 製作工具:Datawrapper)   內容來源: https://www.supplychaindive.com/
德國包裝法:瞄準全球賣家
專家觀點
2025-08-04

德國包裝法:瞄準全球賣家

任何向德國客戶銷售或運送包裝商品的企業,無論其總部設在哪裡,都必須遵守此法的規定。/ 圖片來源:Novikov Aleksey via Shutterstock   《德國包裝法》(當地稱 VerpackG)是一項關鍵法規,影響著全球所有向德國消費者銷售產品的公司。 它對包裝廢棄物、回收和企業責任制定了嚴格規定,這意味著如果您的企業有產品出口到德國,很可能就會受到影響。 即使您的公司位於其他國家,只要您向德國運送產品,您仍可能需要遵守這項法律。 了解這個系統的運作方式,能幫助您避免罰款,並確保您的包裝策略符合歐洲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什麼是 VerpackG?它為什麼重要?   VerpackG 於 2019 年實施,它取代了舊的包裝法,並建立了一個更具雄心的框架,旨在減少廢棄物並促進回收。 這反映出德國對環境保護和歐盟循環經濟議程的廣泛承諾。 這項法律適用於任何在德國市場上投放包裝商品的企業——無論是直接銷售還是透過線上平台。這包括製造商、品牌所有者、電子商務賣家、進口商,甚至將商品運送給德國客戶的外國企業。 如果您的產品以任何形式的包裝(從產品包裝紙到運輸箱)送到德國客戶手中,您的公司就必須遵守 VerpackG 的規定。   外國公司合規的關鍵步驟   根據《德國包裝法》,主要有三項義務:註冊、系統參與和申報。 在 LUCID 註冊: 在德國銷售之前,您必須在 LUCID 包裝註冊處(一個由中央包裝登記處 (ZSVR) 運營的國家資料庫)進行註冊。此註冊免費且公開,旨在提高透明度並防止公司逃避合規。 加入雙元系統: 註冊後,您的企業必須加入一個「雙元系統」,這是一個有執照的組織,負責處理德國全國的包裝廢棄物收集和回收。知名的系統包括 Der Grüne Punkt 和 Interzero。這些組織確保您的包裝在到達德國消費者手中後得到妥善處理和回收。您需要根據包裝的類型和重量支付費用。 申報包裝數據: 每年,您都必須提交一份報告,申報您在德國市場上投放的包裝數量及其材料類別(例如:塑膠、紙張、玻璃)。規模較大的企業必須提供經過第三方認證的報告。這個流程確保德國政府能夠追蹤包裝廢棄物並執行回收目標。未能申報或註冊可能導致高達 20 萬歐元的罰款,甚至被禁止在主要的線上平台上銷售。   當前規定與未來發展   《德國包裝法》設定了嚴格的回收目標。例如,法律規定,90% 的紙張和玻璃包裝必須回收,塑膠包裝至少要回收 63%。這些目標是歐洲最高的。 從 2025 年開始的新修訂使該法更加嚴格。一次性塑膠飲料瓶現在必須至少含有 25% 的回收成分,到 2030 年這一比例將提高到 30%。 德國也在為一項重要的歐盟範圍內法規《包裝和包裝廢棄物法規》(PPWR)做準備,該法規預計將於 2026 年全面生效。這項法律將統一所有歐盟成員國的包裝規定,要求包裝在設計上可回收,並限制過度使用材料。 另一項正在考慮的創新是建立一個回收獎勵基金。未來,使用可持續、可回收包裝的企業可能會獲得財政支持,而使用難以回收材料的企業則可能需要支付額外費用。   全球賣家不合規的風險   如果您的公司在未註冊或未加入雙元系統的情況下向德國運送商品,後果可能會很嚴重。 銷售禁令: 亞馬遜和 eBay 等線上市場被要求在德國封鎖不合規的賣家。 公開曝光: 所有已註冊的公司都會被列在公開的 LUCID 註冊處中,這意味著客戶和競爭對手可以看到誰遵守了規定——誰沒有。 罰款與法律訴訟: 德國當局可以對每次違規處以最高達 20 萬歐元的罰款。 即使您在歐盟之外運營,向德國銷售但未合規,也會損害您的聲譽並限制您進入市場。   如何為您的企業做準備   如果您是德國市場的新手——或者剛開始探索在歐洲的銷售——提前規劃至關重要。以下是需要採取的關鍵步驟: 檢查您的責任: 如果您的公司以任何形式的包裝向德國銷售或運送產品,您很可能需要進行註冊。 選擇雙元系統合作夥伴: 選擇一個有執照的回收供應商,並根據您的包裝數量和材料獲取成本估算。 保存良好記錄: 追蹤使用的包裝類型和數量。這將使年度申報更容易,並確保準確性。 檢視您的包裝設計: 轉向可回收或減少包裝可以降低成本,並為您的企業應對即將到來的歐盟法規做好準備。   國際品牌為何應該關注 VerpackG?   VerpackG 不僅僅是一部地方法律。它預示著國際包裝政策的發展方向:更高的透明度、生產者責任和可持續性。 對於全球品牌,特別是在電子商務和製造領域,遵守這些標準不僅能確保法律合規,還能與有環保意識的消費者建立信任。 透過認真對待 VerpackG,您的企業可以更順利地進入歐盟最大的經濟體,避免昂貴的罰款,並為更可持續的供應鏈做出貢獻。 在全球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滿足德國的高環保標準,可以讓您的品牌脫穎而出——不僅在合規方面,還在聲譽和未來就緒性方面。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
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對臺灣產業的衝擊分析報告
專家觀點
2025-08-01

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對臺灣產業的衝擊分析報告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就川普對等關稅,對臺灣產業的衝擊分析報告,設計印象以GPT整理的摘要報告如下,請大家參考: 一、政策概述 2025年川普政府推行「對等關稅」政策,針對全球超過180國加徵10%起跳的進口關稅,部分重要項目如鋼鐵與鋁甚至提高至50%。政策核心目的在於促進美國本土製造業,要求各國與美國維持相當水準的關稅結構,否則將面臨加徵稅率。 二、政策實施時程與關鍵變化 - 2025年4月起,美方逐步實施多項關稅措施。 - 7月中旬陸續公告各國稅率,台灣對美輸出多項品項被課徵20%以上關稅。 - 關鍵法案如OBBBA法案簽署、232條款強化,影響範圍涵蓋半導體、藥品等。 三、對臺灣產業總體影響 經濟面: - 關稅與匯率變動將侵蝕出口企業毛利。 - 根據中研院與中經院預測,臺灣GDP成長可能受限於1.66%至2.93%之間。 貿易面: - 關稅成本提高,台廠面臨轉運與重新配置供應鏈壓力。 - 日本與韓國因稅率較低,加上匯率優勢,使台灣產品競爭力下滑。 投資與技術面: - 企業加速赴美設廠,轉移產能至關稅較低的地區如墨西哥、越南。 - 部分研發中心可能外移,長期恐影響台灣創新能力。 四、各產業衝擊與回應策略 以下列舉主要受影響產業與建議因應對策: (以上為部分代表性產業,總體涵蓋20大類產業) 五、產業意見與挑戰 多數產業公協會、龍頭廠商反映如下: - 關稅衝擊與匯率升值同步發生,雙重成本壓力加劇。 - 美國市場倉儲、售後、在地組裝體系須快速建構以因應新政策。 - 中小企業彈性不足,需政府提供融資與技術升級輔導。 六、政府建議作法彙整 - 積極與美方協商過渡期與稅率認定。 - 透過外交管道拓展非美市場,如東協、歐洲。 - 增加研發補助、協助企業轉型與併購海外通路。 - 穩定匯率、促進多幣別交易以避險。 七、總結與前瞻 川普「對等關稅」政策為全球貿易格局投下震撼彈,臺灣作為出口導向國家,衝擊雖不致全面癱瘓,但中小企業韌性考驗明顯。短期需以政策工具支撐過渡,長期則需在全球供應鏈中重新定位,建構多元市場與提升附加價值。 八、全球貿易趨勢與川普政策的連動效應 美國對等關稅並非孤立事件,而是川普政府「經濟民族主義」的延續。此政策導致全球貿易秩序重整,主要表現如下: - 區域化供應鏈興起:企業傾向在目標市場附近設廠,以因應政策不確定性,美墨亞三角貿易模式日益成形。 - FTA與雙邊貿易協議再升溫:各國加緊談判新的自由貿易協定,盼與美國取得更有利關稅待遇。台灣若無正式邦交或FTA基礎,在關稅談判中易處於弱勢。 - 貿易保護主義回潮:除美國外,部分國家也開始強化自我保護機制,可能衝擊台灣自由貿易優勢地位。 台灣若要在此轉變中保有競爭力,應強化「策略談判力」與「區域整合行動力」,以避免成為全球保護主義政策的「關稅孤島」。 九、中小企業面臨的挑戰與政府角色 根據文件中產值與中小企業占比分析,受關稅影響最重者,如工具機、扣件、塑膠製品等,幾乎中小企業占比皆達90%以上,顯示: - 韌性不足:中小企業在海外設廠、資金週轉、貿易避險方面資源相對不足。 - 議價能力弱:在美國客戶與通路端的價格談判力薄弱,難以承擔關稅成本。 - 策略佈局落後:缺乏長期海外生產與市場多元化的規劃,容易因單一市場變動受創。 政府應針對中小企業推動「定向補貼+技術升級+佈局導引」三軸輔導策略,例如: - 設立關稅因應特別基金,給予具出口潛力的企業營運貸款與海外展銷補助。 - 推動智慧製造轉型補助,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以減少關稅影響。 - 引導設廠選址策略,協助中小企業進入墨西哥、東協等關稅友善區。 十、高科技產業的相對抗風險能力 報告顯示半導體、電子零組件與電子材料等高科技業在銷美比率上雖偏低,但仍具重要地位。其抗風險能力來自於: - 全球布局完整:如緯創、聯發科等廠商已完成東南亞與美洲據點部署,可快速調整產能應對。 - 技術不可取代性高:晶片與電子關鍵元件屬高技術壁壘產業,美方短期內難以替代台廠產品。 - 供應鏈整合度高:能與客戶協同設計避稅方案,如修改組裝地、轉換產品報關編碼等。 但需注意的是,川普政府積極推進「晶片美國製造」,未來晶片稅與補貼政策可能成為台灣廠商隱性威脅,建議政府提前研擬應對美國補貼競爭策略。 十一、政策建議總結與未來佈局方向 綜合分析,本報告提出以下策略性政策建議: - 提升談判力:強化政府與美方溝通機制,納入關稅合理化協商議程,並加強國際遊說能量。 - 推動台美經貿合作架構深化:擴大TIFA等平台實質成果,增進產業制度化協商機制。 - 落實產業轉型與國際佈局:透過數位化、綠色轉型、智慧製造等方案提升競爭力,並建構有韌性的全球供應鏈。 - 建立即時資訊回報系統:整合產業協會回饋與企業意見,形成統一政策回應平台。 - 推動關稅衝擊模擬演練:類似災害兵推,使產業能提早規劃與因應。 唯有整合政府、產業、公協會與國際資源,台灣才能在複雜且變動的全球關稅架構中,尋求出路並鞏固競爭優勢。  
四項推動包裝回收進展的合作專案
專家觀點
2025-07-10

四項推動包裝回收進展的合作專案

廢棄物分析公司 Greyparrot 近期推出其具備 AI 功能的平台 Deepnest,協助品牌取得關於其可回收包裝的數據。Greyparrot 與 Closed Loop Partners 的合作關係,是 2025 年 6 月 25 至 27 日於德州歐文舉辦的「包裝回收高峰會」上所強調的多項回收創新合作之一。 圖片授權:Greyparrot   在2025年「包裝回收高峰會」(Packaging Recycling Summit)中,合作方不只是談理念,更分享了多項新計畫與既有專案的實際成果,展現了他們如何改變包裝的回收管理方式。 在今年的活動中,「供應鏈協作」再次成為重要主題,尤其當產業界持續應對多州即將上路的「擴大生產者責任」(EPR)法規時,合作顯得尤為關鍵。 以下為 6 月 25 至 27 日在德州 Irving 舉行之高峰會中,亮相的幾個關鍵合作案例:   一、消除資訊盲區:AI賦能的廢棄物數據平台 多位講者提及運用人工智慧與數據的合作專案,如投資機構 Closed Loop Partners 與廢棄物分析公司 Greyparrot 的合作。 Closed Loop 透過與學術界、非營利組織與企業的合作,推動循環經濟解決方案。「因為我們知道,單一組織無法獨力推動這場關鍵轉型,」該公司催化資本部門總監 Kristin Taylor 表示。 該公司自 2022 年起投資 Greyparrot,看好其平台在回收聚乙烯與聚丙烯,以及優化整體回收生態系的潛力。Greyparrot 開發的廢棄物分析平台,是 第一個專為品牌端設計 的解決方案,讓品牌方能掌握其包裝在各回收處理站的流向與表現,並找出優化空間。 「我們能追蹤包裝經過分類中心與回收中心的全過程,判斷哪些成功分類、哪些未被辨識,」Greyparrot 營運長 Gaspard Duthilleul 說。該系統能辨識多達 111 種不同廢棄物類別,甚至細緻到能區分品牌(例如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瓶子),並將資訊輸入 AI 資料庫中。 Duthilleul 形容這系統就像是「廢棄物界的 Google Photo」,可依品牌、類別、材質進行數據篩選與分析。 Taylor 表示,該系統能幫助使用者「解鎖前所未有的數據層次」,藉此改善打包品質、減少雜質、降低掩埋比例,進一步提升回收系統的效率、韌性與經濟效益。   二、回收即擁抱:嬰兒食品品牌推動袋裝回收合作 嬰兒食品品牌 Once Upon a Farm 採用柔性塑膠袋包裝其果蔬泥產品,此類包裝不僅便於高壓殺菌處理,還能提供消費者便利性,但也帶來回收挑戰。 該公司永續專員 Madeline Tien 表示,他們透過多種方式優化包裝,包括減少用量、將多層包裝轉為單一聚乙烯材質(monomaterial PE),以提高回收性。 此外,品牌與 專門回收服務商 Recyclops 合作 推出消費者郵寄回收計畫。2024 年,該計畫已成功回收 12 萬個袋裝包。這些袋子經打包後由 Recyclops 運送至處理硬回收塑膠的第三方加工商,轉製為塑膠粒子再製成新產品。 Recyclops 執行長 Ryan Smith 表示,這類郵寄回收為難以回收的材質提供了替代管道,尤其針對對「路邊回收成效」存疑的消費者。 此外,Recyclops 也協助連結處理商與品牌,攜手開發新用途與拓展市場。 Tien 強調:「對我們這類新創品牌而言,有這樣的透明機制與合作關係,開啟了原本無法觸及的機會。」 雙方也坦言,郵寄回收並非唯一解方,但它是系統性變革的實驗場,未來目標是讓柔性袋裝得以納入常規回收體系。   三、破解飲料容器回收困境:技術+立法雙軌並進 根據高峰會講者指出,為提升飲料容器的回收率並滿足再生材料需求,必須仰賴產業協作。 American Beverage 永續副總 Megan Daum 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從住家取得更多 高品質 材料,但這需要回收設備同步升級。」 EverestLabs 創辦人 JD Ambati 補充,美國基礎回收設施不足,是目前重大瓶頸。過去五年間,光學分選機推動了回收效率提升,但要普及仍有一段路。 「從 1900 到 1990 年,我們見證了回收處理的創新高峰,反觀 1990 年至今進展卻相對有限,」他說。 為解決此問題,The Recycling Partnership、Can Manufacturers Institute(CMI)等機構提供補助與資金協助業者更新設備,如引入機器人分選技術。 CMI 主席 Scott Breen 分享,他資助的加州與芝加哥回收廠現在可每日自動分揀數千個罐子,還能收到效益報告與分紅支票。他強調:「只要能提高鋁罐回收量,我什麼都願意投資。」 Ambati 指出,分選機器人也可調整辨識與回收其他材質,如塑膠。 Daum 進一步表示,不只鋁罐,「我們愛所有容器」,任何提升整體回收效能的基礎建設都值得投資。 此外,品牌與包裝製造商也正合作推動押瓶法(bottle bills)與回應 EPR 法規,以保障回收材料的穩定供應,降低碳足跡。 2025 年 6 月 25 至 27 日在德州歐文(Irving)舉行的包裝回收高峰會中,講者包括(由左至右):JD Ambati、Megan Daum 與 Scott Breen,主持人為《Packaging World》的 Matt Reynolds。 圖片來源:Katie Pyzyk/Packaging Dive   四、包裝研究中心啟動:產學聯手加速創新 「塑膠、紙與混合包裝研究中心」(C3PS)於今年成立,獲美國國科會(NSF)補助,致力於推動包裝回收創新與人才培育。 C3PS 產業聯絡官 Thomas Osip 表示:「由政府出資成立永續包裝中心,對業界來說是令人振奮的消息。」 該中心將結合包裝、AI、法規與社會科學專家,針對高風險或中小企業難以單獨投入的題目進行合作,產出包括新技術、可回收/可堆肥包裝方案等成果。 目前已有 10 間企業、8 所大學與 2 個 NGO 參與,總部設於密西根州立大學。 Osip 表示,中心會針對業界痛點,邀請研究團隊提出解方。目前聚焦議題包括 可分解阻隔膜與可量產的無 PFAS 包裝 。 「最棒的是,由產業主導題目、選擇項目,甚至投票決定哪些提案要實行。專案會定期回報,並交付成果,」他說。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dive.com/
塑膠補償:垃圾還是補救?
專家觀點
2025-06-19

塑膠補償:垃圾還是補救?

圖片來源:Mehaniq / Shutterstock.com   兩年前,活動人士在購買積分以抵消塑膠使用量這一概念上大打折扣。 「這等於浪費錢——至少以現在的做法來看是這樣,」印尼活動組織「塑膠袋節食運動」的聯合創始人蒂扎·馬菲拉最近表示。 “這個項目就是一個例子。” 這個「項目」就是達能公司及其試圖抵消其在印尼的塑膠足跡的項目(如今已聲名狼藉)。在當地社區的投訴和活動團體的調查之後,全球最大的碳排放額度發行機構Verra暫停了該計畫的認證。峇裡島的一座加工廠建在距離居民區幾公尺遠的地方,而且沒有經過適當的協商。擁有印尼最大瓶裝水品牌Aqua的達能公司因污染擔憂加劇而叫停了這個計畫。 一位發言人向Just Food 解釋道:“達能既沒有打算也沒有購買任何塑料積分,因為我們認為需要進一步研究來測試塑料積分的有效性。” 塑膠補償的未來會怎樣?這起醜聞以及  與碳信用相關的爭議 是否已經 讓這個想法在真正實施之前就蒙上了陰影?   塑膠石膏 對塑膠信用額度的批評由來已久。 Sian Sutherland 就是其中之一:這位“塑料星球”的聯合創始人曾將塑料信用額度描述為“就像巧克力擋火一樣沒用”,但對於那些不願“關掉塑料水龍頭”的污染大戶來說,它卻是一種“可口的萬能藥”。 理論上或許如此。但幾乎​​沒有證據顯示實際情況確實如此。例如,2022 年,可口可樂和聯合利華(旗下擁有 Hellmann's 和 Knorr)等公司與非政府組織一起,對他們所謂的「權宜之計」的污染解決方案表示質疑。同年,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舉行的「解決方案之海 (SoS)」虛擬活動上,可口可樂負責傳播和可持續發展的公共事務副總裁 Russell Mahoney  表示 :「事實上,我們希望能夠在我們運營的每個市場(超過 200 個市場)進行收集和回收。你可能在一個市場中沒有採取某些措施,而我們當然在遺漏這個過程中也沒有任何吸引力,而我們當然對這個過程沒有採取了這種措施,而在另一個市場中也可能遺漏了這個過程,而我們可能對這個過程沒有採取某些措施,而在另一個市場中也可能遺漏了這個過程。 非政府組織「野生動植物國際組織」(FFI)的海洋塑膠計畫官員卡特琳·諾里斯(Catrin Norris)也持有類似的觀點。她告訴  Just Food   ,她「越來越擔心目前不受監管的塑膠信貸計劃缺乏透明度」。 塑膠信貸可能是錯誤的解決方案,會削弱更實質的上游措施 卡特琳‧諾里斯(Catrin Norris),國際野生動植物保護組織 諾里斯補充說:“雖然有些人稱其為全球塑料條約的‘創新融資機制’,但它們可能是一種錯誤的解決方案,會削弱解決塑料污染問題的更實質性的上游措施。” 去年11月,在製定全球塑膠條約的會議召開前,FFI發表了一項研究,詳細分析了塑膠信用額度計畫的現況。研究顯示,「許多項目在獲得信用額度之前就已經啟動並運行了很久,而且缺乏購買擔保意味著這些信用額度可能永遠不會被出售」。事實上,在Verra於2022年和2023年發放的993個信用額度中,到2024年10月,只有187個(19%)被賣出。 顧問公司Eunomia的環境政策和經濟主管、該報告作者之一克里斯·謝林頓表示,這些信用額度起到了「補充」的作用,但它們並非改善廢棄物管理系統(主要在全球南方國家)所需的可靠資金來源。 「廢棄物管理必須作為一個系統來獲得資金,」他繼續說道,所有參與者「都需要這種確定性的資金」。 一些抵消項目的不足之處就在於此。諾里斯指出,在「受益人」方面缺乏透明度——這種批評常常針對碳信用額度計畫。 「設定最低價格基準以及關於如何分配補償的指導意見可能是個好舉措,」她說。 2024 年 6 月 5 日,Aqua 品牌水在印尼勿加泗販售。圖片來源:Hippy Hicup / Shutterstock.com   一大堆問題 Eunomia發現,Verra在其塑膠垃圾減量計畫(PWRS)下共註冊了13個項目,這些項目在加納、泰國、澳洲和冰島等國共回收了98,876噸塑膠。已發放約10,146個信用額度(1個信用額度對應1噸),但實際售出的只有228個(2.2%)。其他標準下售出的信用額度不對外公開。  Verra 並非唯一的塑膠積分標準提供者。 PCX Solutions、Zero Plastic Oceans、BVRio 和 Prevent Waste Alliance 等公司也參與其中,目前的具體細節尚不清楚。目前可以獲得積分的在建項目包括 Repurpose Global、South Pole、Second Life、Plastics for Charge 和 Danone。  根據 Eunomia 的分析,買家包括 NutriAsia、世紀太平洋食品、雀巢、菲律賓可口可樂飲料公司和億滋國際,這些公司的信用額度從 106 美元到 1600 美元不等,不過正如諾里斯所知,數據有限。 「我非常擔心廉價的塑膠信用額度,因為這意味著薪資下降和誠信體系的薄弱,」她補充道。 儘管碳信用額和塑膠信用額有相似之處,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區別——尤其是與碳信用額不同,單一塑膠信用額並沒有全球公認的衡量標準或等效標準。鑑於塑膠成分複雜,這意味著每噸收集的塑膠都會對環境產生不同的影響,不能視為平等。例如,一噸易於回收的PET瓶與同等重量的柔性塑膠(通常多層,收集後可能需要焚燒或掩埋)的加工和利潤方案截然不同。  澳洲、丹麥、法國、德國、荷蘭、英國和美國的學者最近在一篇論文中探討了這個問題。 專家上個月在 《一個地球》  雜誌上撰文指出,噸對噸的等效性是一種「謬論」。他們寫道,全球暖化潛勢值(GWP,CO2e)是一個科學認可的指標,可以衡量不同物理性質的溫室氣體對氣候的影響,並補充道:“不同塑膠的有害影響無法用單一的全球指標來衡量。” 因此,這些積分是否應該用於資助焚燒發電尚無定論。今年2月, 法新社 和調查報道平台SourceMaterial披露,塑膠積分體系「嚴重依賴水泥廠,而水泥廠焚燒大量垃圾,導致該行業污染比航空業更嚴重」。該團隊描述了水泥窯如何成為“蓬勃發展的塑膠積分行業的核心”,收集到的塑膠在協同處理過程中被用作“替代燃料”。 大多數硬質塑膠(74%)被送去進行機械回收;而超過一半的軟質塑膠(56%)則根據菲律賓生產者責任組織PARM的方案進行協同處理。在擁有更先進廢物管理基礎設施的英國和歐洲,情況也類似:在試點上門回收軟質塑料一段時間後,一些英國超市關閉了試點項目,因為這些塑料中混雜的食品包裝難以篩選,而處理方式僅限於將塑料降級回收成黑色塑料袋或焚燒;到目前為止,只有極少量的軟質塑料最終被重新用於食品包裝。   該領域的工作仍在繼續,但進展緩慢,部分原因是食品安全法規非常嚴格;這讓依賴柔性塑膠的食品公司苦苦思索,難以找到可持續的解決方案。纖維包裝是一種越來越受歡迎的選擇,但它也面臨著  環境、技術和財務方面的負擔 。 「(紙質包裝)肯定有發展機會,但我也非常清楚其中的利弊,」加拿大Riverside Natural Foods公司企業影響策略經理Taylor Stanley說。該公司剛剛試用 了Amcor公司生產的 紙質包裝,  用於其MadeGood混合堅果棒。 圖片來源:Riverside Natural Foods / LinkedIn   2025年的永續發展領袖們終其一生都在權衡利弊:包裝領域的其中一項權衡就是在鑽井採油和砍伐樹木(即使樹木來源可靠)之間取得平衡。這沒有簡單的答案,也沒有靈丹妙藥——這就是史丹利轉向塑膠信用額度的原因。 Riverside Natural Foods一直與Repurpose Global及其全球塑膠信用額度協議密切合作。 「他們正在幫助我們走上擺脫塑膠的道路,」史丹利解釋道。 這家擁有MadeGood、Good to Go和Cookie Pal(狗狗零食)等品牌的公司的所有者,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實現其單份能量棒產品100%採用可回收或可堆肥的包裝——但根據其(令人耳目一新的)透明可持續發展報告,目前這一比例為0%。該公司自立袋包裝已實現33%的可回收或可堆肥包裝。迄今為止,該公司已購買了約733噸塑膠積分,自2021年7月以來已抵銷了2,135噸塑膠。一旦“創新擺脫塑料”,該公司的計劃是,一旦實現“創新擺脫塑料”,就將追溯到公司成立的2013年,並追溯抵消所有使用的塑料。 但不必擔心——這筆錢必須發揮作用,史丹利煞費苦心地解釋了「再利用全球」的流程有多麼嚴格。他們不僅提供了細節,還親自前往印度考察了當地的項目(以及最終流入那裡、這裡和世界各地的大量塑膠)。關鍵在於將塑料從自然界中移除並進行處理——而且這些塑料必須是“低價值、柔韌的塑料”,而這正是河濱市所依賴的類型。 無論如何,它為我們提供了更好的商業案例,讓我們可以更快地轉向紙本文件 泰勒‧史丹利,Riverside Natural Foods 這些補償措施是否能為企業爭取到繼續使用塑膠的時間?不可能,他說。 「如果有什麼區別的話,那就是它給了我們一個更好的商業理由,讓我們可以儘早改用紙質包裝。」 這是因為補償和費用的成本已經「嵌入」食品銷售成本中——而將這些外部因素計入塑膠包裝的成本中,使其更接近新的紙質包裝方案。這也為推出諸如包裝生產者延伸責任之類的法規鋪平了道路。 Riverside Natural Foods 的報告呼應了 Stanley 的信心,他認為這項「自行徵收的稅」應該專門用於具有環境和社會效益的項目。 “我們很幸運能找到一個合作夥伴,他們能夠指導我們,並自信地報告我們投資對下游的實際影響,同時還能通過他們的塑料中性認證為我們提供第三方驗證。”   消除可疑的綠色主張 與碳排放一樣,信用額度也與塑膠中性聲明這一棘手問題糾纏不清。 Riverside Natural Foods 已在其包裝上添加了「塑膠中性」字樣——這體現了團隊對該計劃的信心——此舉將引發更多審查。碳中性將在歐盟等部分地區被禁止,因為這些地區對自願碳市場的信心已經崩潰,並且針對各類綠色聲明的監管也已收緊。 律師事務所 RPC 環境與氣候變遷業務主管 Sophie Tuson 表示,品牌在提出「塑膠中立」主張時必須「謹慎行事」。環保組織對潛在的「漂綠」行為保持高度警惕,而英國等國家的法律則要求清晰解釋「塑膠中立」的含義,具體說明塑膠足蹟的減少量中有多少來自企業自身的運營,有多少來自補償,所有使用的補償方案都必須透明,並提供強有力的證據。 Tuson 補充道,訴訟風險也在上升。  聲譽和監管風險解釋了為什麼食品飲料公司不願意交易塑膠積分,更不用說公開宣稱這些積分能帶來收益了。無論是公開還是私下,都有一些案例表明,這些積分現金並沒有到達預期到達的社區,或者垃圾被直接送往「零排放控制」的焚燒爐。  全球廢棄物實驗室 (Global Waste Lab) 創辦人 Zoë Lenkiewicz 指出,方案有好有壞。該實驗室幫助全球南方國家的團隊「民主化廢棄物智慧」。她以 CleanHub 和 Plastics 4 Change 為例,指出這兩個組織“以社區為先”,致力於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並專注於工人的權利和保護。她補充道,這些組織的透明度很高,而且「沒有廢話」。 沒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可以解決複雜的廢棄物問題 達能發言人 Just Food聯繫了雀巢、百事、達能和聯合利華,詢問他們目前對這些積分的政策。雀巢表示,他們不使用積分,而是「參與直接收集、分類和回收或再利用合作」。 Just   Food 諮詢 的一些專家對這種做法缺乏第三方驗證感到擔憂 。 與此同時,達能顯然被擱置了,正在等待「標準化方法」來正確衡量自願舉措的影響。一位發言人解釋說:“解決複雜的廢物問題沒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 這一點顯而易見。 《自然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剛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2022年塑膠交易量為4.3666億噸,其中包裝佔1.5804億噸。全球塑膠回收率停滯在9%(3800萬噸)的水平。到2040年,塑膠垃圾管理領域每年需要填補的資金缺口約2,400億美元。   時間將證明塑膠積分能否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懷疑論者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但像史丹利這樣的人警告說,不要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雖然我們正在創新,以期實現更永續的包裝結構,但從長遠來看,我們仍在加劇當前的塑膠污染危機,」他說。購買累積起來的項目積分,就等於「關掉水龍頭,拖地」。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
消費者到底有多關心永續包裝?
專家觀點
2025-06-12

消費者到底有多關心永續包裝?

過去五年,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消費者信心也備受關注。 那麼,經濟逆風和其他全球事件是否也影響了消費者對環境問題和永續包裝的態度? 簡而言之,美國消費者考慮包裝的可持續性,但顧問公司麥肯錫表示,其他因素似乎更為重要。同時,許多消費包裝商品公司已經 重新審視或改變了他們的永續發展目標 ,其中一些公司透露,他們無法在設定的期限內實現某些目標。 上週,麥肯錫 發布了 其最新的以永續包裝為重點的消費者情緒調查結果,該調查此前曾於 2020 年和 2023 年進行。作者指出,「2020 年後時代是巨大動盪的時代之一」。 影響消費者行為和偏好波動的因素包括新冠疫情、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和高通膨。這些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導致了作者所說的「美國消費者信心停滯,多個非必需消費品類別的支出意願下降」。 報告指出,儘管包裝產業歷來成長速度高於國內生產毛額(GDP),但消費者信心低迷可能會阻礙該產業的成長。 提升包裝的可持續性被認為是該行業的一個成長機會,儘管並非最重要的機會。然而,報告指出,這些努力不應被低估,包裝公司應努力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需求和願望。 報告稱, 雖然永續包裝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但調查結果可以幫助包裝公司和品牌發掘未來的設計和行銷機會。 這是麥肯錫 3 月針對 1,000 名美國消費者進行的有關包裝永續性的調查得出的五個主要發現。 環境影響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但仍落後於價格和品質等特徵。 表示每個特徵都會影響其購買產品的決策的受訪者百分比。 在檢視影響購買決策的因素時,受訪的消費者一致認為產品的環境特徵的重要性低於其他關鍵特性。這與2020年和2023年的調查結果一致。 持續關注新聞。 三年調查中,排名前三的因素——品質感知、價格和便利交通——都比前幾年有所提升。雖然環境影響的重要性也從2023年的27%上升到現在的33%,但在2025年,該因素的排名仍遠低於其他因素,位居第六。  與大多數其他包裝屬性相比,環境影響的重要性較低。 在購買包裝產品時,將某個特性評為「極為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受訪者百分比。 與前兩次調查一樣,食品安全和保存期限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易用性、標籤資訊和耐用性在消費者對產品包裝的期望中也一直名列前茅,自2023年以來,標籤包裝的使用率上升了9%。  報告指出,標籤資訊的增加可能反映出消費者對健康保健的興趣和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此外,消費者可能會使用標籤“來支持基於品質和價格的選擇。隨著科技的發展,消費者可獲得的信息更加豐富,包含附加信息的包裝標籤也在這一時期變得越來越普遍。” 例如, 二維碼 在包裝上日益普及,成為消費者的資訊來源。 當消費者考慮包裝的可持續性時,可回收性是最重要的特性。 認為可持續性特徵很重要的受訪者百分比。 總共有77%的受訪者認為可回收性“極其重要”或“非常重要”,使其成為可持續包裝考量的首要因素。其他四個因素的重要性大致相同,佔比在59%至62%之間:回收成分、可堆肥性、可重複使用性和材料用量。 碳影響和生物基含量排名較低。報告稱,這可能是由於消費者對這些術語的理解程度不同。消費者 “可能將可回收性和再生成分視為解決亂丟垃圾、污染和垃圾掩埋等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案,而他們可能不太了解生物基產品的優勢。” 玻璃被認為是最具可持續性的包裝基材,而塑膠則最不具可持續性。 相信基質可持續的受訪者百分比。 與可回收性認知最密切相關的基材——玻璃和纖維——在整體可持續性方面得分較高,而那些被認為可回收性較低的基材——塑膠薄膜和層壓板——排名較低。 報告稱,受訪者似乎也區分了「技術」可回收性和「實際」可回收性。儘管PET瓶通常可以回收,而且這種樹脂一直是 全球回收量最高的塑料 ,但受訪者仍然認為它們的可持續性不如玻璃瓶或金屬罐。 研究人員在進行調查的其他10個國家/地區未觀察到PET瓶可持續性方面的差異;麥肯錫表示,這些國家的調查結果將很快發布。他們推測,消費者對PET瓶使用後處理方式的理解可能因國家而異。報告指出:“各國回收實踐的差異凸顯了將包裝與當地市場收集和處理所用材料的能力相匹配的重要性。” 品牌所有者和包裝生產商對包裝的可持續性負有最大的責任。 認為各方對包裝永續性負有責任的受訪者百分比。 當被問到誰應該對包裝的可持續性負責時,受訪者大多迴避了消費者或零售商的回答。品牌和包裝生產商位居榜首,分別獲得了36%和32%的選票。 報告指出:「對此的一種解讀可能是,消費者不願承擔選擇『正確』包裝方案的負擔,不願為此支付額外費用,也不願遵循包裝處置說明。」 此外,受訪者可能認為品牌是包裝材料的大量使用者和生產者,並且他們認為包裝生產商對包裝方案擁有最大的控制權。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dive.com/
可堆肥包裝的未來
專家觀點
2025-06-05

可堆肥包裝的未來

隨著 最近有關永續性的討論 ,包裝和標籤印刷商和轉換器正在尋求在其生產過程中做出更環保的決策。 最顯而易見的切入點之一就是包裝和標籤所使用的基材。但究竟哪些選擇才能兼顧地球環境與包裝需求呢? Packaging Impressions採訪了 美​​國堆肥委員會 執行董事 Frank Franciosi,以了解更多有關包裝和標籤供應商目前擁有的環保選擇以及可堆肥包裝的未來發展方向的資訊。   可堆肥包裝基礎知識 首先,Franciosi 明確表示,在包裝方面,「可堆肥」和「可生物降解」是不能互換的,並且在這種情況下只能使用「可堆肥」。 相關報告:  正確包裝:產業協會推動綠色倡議 「核燃料棒是可生物降解的,但這需要數萬年以上,」他在電子郵件中解釋。 「『可堆肥』才是你應該使用的術語。『可堆肥』是指一種產品能夠分解成無毒的天然元素。它的分解速度與類似的有機材料一致。可堆肥產品需要微生物、濕度和熱量才能產生最終的堆肥產品(二氧化碳 、 水、無機化合物和生物質)。」 可堆肥包裝有兩種類型:生物塑膠和纖維。纖維基包裝包括標準的紙張、紙板和瓦楞紙板。而生物塑膠確實含有一些石油。 「這確實讓人困惑,」弗朗西奧西在一次採訪中說道。 「大多數物質會在商業設施中分解,因為它們的溫度很高。…熱量來自微生物分解碳鏈,而熱量和以水蒸氣形式存在的水分會軟化纖維,軟化生物塑料,最終,微生物會吞噬纖維,吞噬生物塑料。”   確定包裝可堆肥性 為確保包裝材料可堆肥,必須在美國 生物降解產品研究所 (BPI) 的實驗室進行測試,該研究所將評估材料是否符合三個 ASTM 標準: ASTM D6400 、 ASTM D6868 和 ASTM D5338 。如果 BPI 認證了某種材料,則意味著它在堆肥設施中的分解速度與其他已知的可堆肥材料一致,並且不會對堆肥品質產生負面影響。 堆肥場接收各種材料,例如食物殘渣和可堆肥包裝。 |圖片來源:美國堆肥委員會   此外,Franciosi 表示這些材料也應該進行現場測試。 他在電子郵件中表示:“可堆肥產品的現場測試包括評估其在實際堆肥設施中的分解情況,提供產品在不同條件下性能的寶貴數據,並有助於確保堆肥質量並支持可持續實踐。 堆肥製造聯盟 也可以對可堆肥產品進行現場測試。” Franciosi 指出,大多數可堆肥包裝用於食品領域,該領域也為包裝和標籤印刷商及加工商提供了最廣泛的可堆肥選擇。如果您正在為特定行業的客戶尋找可堆肥包裝,BPI 提供了一個可搜尋的 已認證包裝索引 ,其中包含生產這些包裝的公司名稱和網站。   可堆肥包裝挑戰 可堆肥包裝的主要問題之一是,標籤和標誌上缺乏一致性,無法確定哪些物品可以送去堆肥。 「如果你仔細觀察這些容器,你會發現很難判斷它們是否可堆肥,因為這些生物塑膠看起來和普通塑膠非常相似,」弗朗西奧西在接受採訪時說。 「所以,如果你在體育場,有人從外面拿來一個塑膠杯子,然後把它扔進堆肥箱,你就受到了污染。反之亦然:有時人們會把可堆肥的生物塑膠杯扔進回收站,這就污染了水流。污染是一個大問題。” 目前,可堆肥包裝通常貼有BPI標誌或其他符號,顯示其在實驗室測試中符合ASTM標準。但這些標誌通常太小,難以察覺。 理想情況下,Franciosi 建議所有可堆肥包裝都採用一種顏色(例如綠色),所有不可堆肥包裝都採用其他顏色,以便更清晰地區分。然而,他承認,由於缺乏這方面的法規,這很難實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堆肥委員會與 BPI 和其他組織合作,為立法者提供 參考,指導制定 可堆肥包裝的標籤法規。 標籤一致性的其他障礙包括漂綠以及品牌和消費者偏好。 「問題在於消費者希望看到自己買的東西;他們想要一個透明的杯子,而不是綠色的杯子,」弗朗西奧西在一次採訪中說道。 「最糟糕的是餐具。可堆肥餐具是一種厚厚的生物塑料,我見過一些公司把普通的塑料杯塗成綠色。……還有像星巴克和麥當勞這樣的公司。他們不想要綠色的拱門,他們想要金色的拱門。他們想要白色的杯子;他們想要在產品上印上自己的標誌。」 可堆肥包裝的另一個問題是消費者用完後如何處理。雖然全美有 近5,000家工業堆肥設施,但弗朗西奧西表示,這個數字並不能說明一切。一個設施可能接收所有可堆肥產品,而另一個設施可能只接收纖維可堆肥產品,或只接收食物廢棄物。 這張來自永續包裝聯盟的地圖 展示了可堆肥包裝實際被接受用於堆肥的現實情況。 紐約州奧內達加縣的一處堆肥場。 |圖片來源:美國堆肥委員會   法蘭西奧西表示,這顯示我們迫切需要更多、更大的設施。 「光是在加州,我們就需要另外500家處理廚餘的設施,」他在一次採訪中說道。 「在美國,大概需要近4000家這樣的設施。說到設施的規模,西雅圖就有一家設施每年處理15萬噸。那可是個巨無霸。大多數設施可能都是中等規模,每年投入量約為5萬噸——這包括廚餘垃圾和庭院垃圾的總和,」因為將富含碳的庭院垃圾與富含氮的廚餘混合在一起,可以形成更均衡的堆肥。 換個角度來看,美國 在2018年產生了8,222萬噸包裝廢棄物 ,這是美國環保署(EPA)掌握資料的最近一年。其中,4,190萬噸是紙和紙板包裝,1,153萬噸是木質容器和包裝。雖然這些樹木衍生產品中很大一部分被回收利用,但EPA沒有關於這些材料是否被堆肥的數據,這可能強化了Franciosi呼籲增加堆肥設施的呼聲。 弗朗西奧西補充說,增加全國商業堆肥設施的數量不僅會使可堆肥包裝更有可能進入這些設施,而且還會導致更多的食物殘渣被堆肥。 「(可堆肥包裝)是一種將廚餘從垃圾掩埋場轉移到堆肥設施的方法,」弗朗西奧西在電子郵件中說道。 「掩埋廚餘垃圾會產生甲烷,這種溫室氣體的效力是二氧化碳的75倍。 美國環保署將垃圾掩埋場列為甲烷排放源的第三大來源 。[食品垃圾非營利組織]  ReFED  估計,美國每年產生約1170萬噸廚餘垃圾。如果將這些廚餘轉移到集中堆肥設施,將減少848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量。   可堆肥包裝的未來 雖然市面上已有多種可堆肥包裝材料,但還有更多正在研發中。根據弗朗西奧西介紹,專家們正在開發一種前景光明的生物塑料,名為聚羥基脂肪酸酯(PHA)。他解釋說,PHA是透過植物糖和植物油等資源的微生物發酵產生的。 「這是一種微生物產生的產品,所以它本身就是生物製品,」弗朗西奧西在接受採訪時說。 “裡面不含合成塑膠。” 就堆肥產業本身而言,Franciosi 預計未來幾年將會通過更多關於可堆肥產品的法案。 「我看到越來越多的州出台了關於可堆肥產品標籤和標誌的法規。華盛頓州、加利福尼亞州和科羅拉多州都已經出台了這些法規,」他在電子郵件中說道。 “最終,這將形成一項全國性的法律。其中一些法規去年已經在國會提出。” 總而言之,Franciosi 對包裝和標籤印刷商和轉換器有兩點建議:第一,參觀堆肥設施,了解可堆肥包裝和其他可堆肥產品是如何處理的;第二,重新建構你對可堆肥產品的看法。  「人們把堆肥視為包裝的最終解決方案,但他們應該將其視為『生命之初』的解決方案,因為一切都始於土壤,最終也歸於土壤,」弗朗西奧西在一次採訪中說道。 “他們的想法並非如此,所以他們必須考慮一個完全不同的範式轉移。”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impressions.com/
以解決方案為主導的多材料包裝方法
專家觀點
2025-05-15

以解決方案為主導的多材料包裝方法

圖片來源:ChayTee / Creatas Video+ 來自 Getty Images Plus   採用多材料包裝方法可為供應商及其客戶帶來顯著優勢。隨著大型、敏感、高價值貨物和工業產品的運輸量不斷增長,面臨的挑戰是確保產品零缺陷到達,同時控制包裝成本。 供應商如何重新審視他們的包裝流程和所用材料,以便為客戶提供更多價值?讓我們來看看一些最新的創新解決方案。 為什麼要考慮多材料包裝? 當供應商多年來一直以相同的方式運輸產品,並且通常依賴熟悉的材料時,他們通常不會停下來考慮替代解決方案。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客戶優先考慮永續性並評估運輸中使用的材料,對環保選擇的需求正在增長。作為回應,供應商正在重新評估他們的包裝策略,以發現更聰明、更有效的貨物運輸方式。 進入多材料包裝。多材料包裝結合了多種材料,可根據每批貨物的獨特需求提供客製化的解決方案。這些包裝解決方案從材料中性的角度進行設計,包含一系列選擇—從傳統木材到各種類型的泡沫、瓦楞紙和模製材料。 對於運輸高價值、易碎或難以運輸的貨物的行業來說,保護和成本至關重要。隨著供應鏈的延伸和運輸方式的多樣化,確保產品完好無損地到達是首要任務。多材料包裝透過優化保護、減少浪費和提高整體效率來幫助應對這一挑戰——同時支持永續發展目標。 供應商可以降低成本,同時確保更好的保護 對一些供應商來說,木箱是業界標準。但是,如果供應商考慮採用多材料包裝,他們可以更好地保護物品,同時降低成本。 透過質疑現有的包裝並採用更具解決方案的方法,一些供應商將包裝成本降低了 50% 以上。供應商應該尋找一個能夠考慮整個供應鏈的供應商,以整體設計和製造包裝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幫助他們節省資金,同時確保貨物完好無損地到達。 創新材料幫助供應商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隨著新材料的出現,具有前瞻性的供應商正在將其整合到運輸解決方案中,以幫助供應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透過減少數千磅木材的使用、開發樹脂基泡沫以及採用可生物降解的替代品,企業可以在永續發展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例如,天然材料泡沫可以配合傳統樹脂基泡沫的性能,同時可生物降解,提供更環保的選擇。 一些設定了 2030 年或 2050 年永續發展目標的供應商發現他們已經落後了。精心的包裝選擇可以幫助他們朝著實現這些目標邁進。透過質疑產品包裝的方法和材料,他們可以為股東帶來利益。 圖片由 TransPak 提供   選擇包裝供應商時考慮物流 將物流整合到包裝供應商選擇流程中可以提高品質並節省成本——特別是對於管理複雜運輸轉程的供應商。無論產品是透過空運、海運或卡車運輸,單一聯繫點都可以簡化溝通並減少低效率。 例如,在疫情期間,一些供應商從海運轉向空運,以滿足激增的需求。現在,隨著它們重返海運,旅程的每一段可能都需要不同的包裝解決方案。深入了解這些決策的含義對於確保包裝和物流網路無縫協作至關重要。 也必須考慮總供應鏈成本。當不同的實體管理包裝和物流時,溝通不良可能會導致意外的成本增加。前期看似具有成本效益的包裝解決方案可能會增加供應鏈其他環節的物流費用,最終增加總成本。整體方法可確保效率、成本節約和更具彈性的供應鏈。 如何避免過度設計? 採用以解決方案為主導的方法意味著包裝的設計能夠滿足供應商的獨特需求。透過與供應商的可持續性、時間和預算目標保持一致,供應商可以設計高效的包裝解決方案,防止將過多的成本轉嫁給客戶。 底線是,當涉及包裝和物流時,供應商總是有多種選擇需要考慮。 提升開箱體驗:B2B包裝的策略優勢 除了多材料包裝的營運優勢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機會來提升開箱體驗——這是企業對企業 (B2B) 領域經常被忽視的因素。 雖然開箱影片在消費市場上獲得了關注,但同樣的原則也可以對 B2B 互動產生積極影響。當顧客打開包裹時,他們的體驗就會反映在供應商的品牌上。過度包裝——例如超大尺寸的盒子、過多的填充物和不可回收的材料——會造成負面印象。 供應商可以透過精心設計開箱體驗來加強客戶關係。主要考慮因素包括適當的包裝量、材料的可持續性、運輸過程中物品的保護以及重複使用或處理的便利性。解決這些因素體現了對細節的關注,並加強了對永續性和客戶滿意度的承諾。 多材料包裝選項使供應商及其客戶受益 隨著供應鏈變得越來越複雜,包裝決策必須從整體角度考慮,考慮物流、材料效率和開箱體驗。 透過採用解決方案驅動的方法並採用多材料包裝,供應商可以增強產品保護、降低成本並實現永續發展目標,同時改善整體客戶體驗。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strategi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