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印刷包裝業地區分布結構
根據財政部營利事業資料庫分析,2022年就紙加工業,北北基地區以營業額及家數占總產業比例為23.0%及31.3%,桃竹苗區則占20.4%及15.4%,彰中投雲區則占33.9%及35.8%,嘉南高屏區則占21.0%及16.2%,其他地區則占1.6%及1.4%,就家數及總營業額看,彰中投雲都是最多的地區,但以每家產值來看,桃竹苗及嘉南高屏反而是較高的。而以印刷業分析,就總營業額及家數看,北北基地區約占為30.2%及50.5%最多,桃竹苗地區則占51.0%及8.5%,彰中投雲則占11.2%及23.2%,嘉南高屏則占7.4%及15.8%,其他地區則占0.2%及2.0%,印刷業營業額及家數呈現差異最大的是桃竹苗區,家數僅占8.5%,營業額居然占到51.0%,這主要是製版的廠家都集中在這地區,1,046億製版產值有998億在桃園,而家數僅有32家,這拉高了這地區的營業額比例,而含桃竹苗以北的印刷總營業額占印刷總營業額的81.2%,但紙品卻僅占了約42.6%。(見表7)
比較兩年資料,2022年紙品加工在中南部營業額占約54.9%,與2021年的57.3%減少約2.4%,而2022年印刷業營業額桃竹苗占比上升約6.6%,但營家數僅增加約0.1%,主要是以桃園地區的製版營業額年增長高達32%;而就每家年均營業額分析,紙品以桃竹苗區廠家最高,每家約7,444萬元,其次為嘉南高屏地區,每家約7,263萬元;印刷業每家營業額也以桃竹苗區的15,946萬元最高,比起全台年均2,655萬元營業額高約5倍,這跟製版業的集中有相當大之關係。
台灣印刷包裝業的進出口統計
依照經濟部產銷統計,2022年漿、紙及紙板業產值約904.8億元,紙加工業約888.9億元,衛生品(紙尿布及衛生棉)約82.7億元、印刷業約679億元。其中內銷紙業約565.8億元,外銷約270.6億元,紙加工業內銷約865億元,外銷約137.9億元,衛生品內銷約115.6億元,外銷約12.8億元,印刷品內銷約588.3億元,外銷89.3億元,其中2022年紙業及紙加工業內銷是衰退的,但衛生品及印刷業是增長的,外銷則都是增長的。(見表8)
一、印刷品總出口額減少3.5%,標籤出口減少25%最多
但依據台灣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分析,2022年台灣印刷包裝產業出口值約億8.96億美元,較2021年的9.3億美元減少3.5%,其中印刷品(HS49類)出口約3.05億美元,較2021年減少2.6%,紙加工品(48類非紙及紙板類)出口約5.09億美元,較2021年減少約3.6%,另外2022年智能卡出口約8,267萬美元,較2021年減少約6.4%。綜觀2022年整體印刷包裝產業的外銷額減少約3.5%,外銷減少的原因是俄烏戰爭讓全球通膨飆高,經濟成長也由2021年的6%降至2022年的3.4%,而台灣的經濟成長也由2021年的6.53%降至3.04%,出口額也由2021年的29.4%增長降至2022年的7.4%;出口結構中,紙品加工占30.5%最多,其次為包裝印刷、出版及工業印刷則都各占約15%左右。(見表9)
再比較2016年的資料,2022年智能卡外銷增加約1.5%,紙品外銷減少約7.9%,但印刷品(HS碼49類)外銷增加約43.5%,整體印刷業外銷較2016年增加約5.9%;再來分析個別印刷品資料,2022年較2016年外銷增長最多的是工業印刷(109%),其中主要是轉印紙,其次是包裝印刷(19.7%),這說明轉印紙印刷在台灣是有對外競爭力,另與供應鏈相關的包裝印刷品基本是持續成長的。但2022年標籤印刷出口減少2,528萬美元(約25.9%),這值得關注,可能是供應鏈外移與在地化供應有關,而出版印刷自2020年疫情爆發後,就逐年衰退,這主要是來自日本訂單的兒童書減少有關,2022年來到新低點(-20.8%),但隨著疫情的解封,希望2023年有個新的展望。
二、出口地區衰退最多是香港20.1%、中國14.7%,但澳紐區增加14%、美國區6.1%
我們再分析2022年台灣印刷品出口地區,不含智能卡的外銷額,以北美的2.42億美元(占29.8%)與東協的1.66億美元(占20.4%)是兩個最大市場,接著是中國約0.995億美元(占12.2%)、其他區約0.88億美元(10.8%)、日本約0.68億美元(8.4%)、香港約0.55億美元(6.7%)、澳紐約0.49億美元(6.0%)及歐洲約0.47億美元(5.7%)。比較2021年的資料,成長最快的是澳紐區的14%,其他地區成長約9.7%,美國地區成長6.1%,但衰退最多的是香港區20.1%及中國區14.7%,東協及日本都衰退約7.8%,歐洲則衰退約8.2%,外銷市場變化確實與中國、歐洲的經濟蕭條有相關聯,而東協市場衰退的原因是值得探討的。(見表10)
就個別產品的外銷市場地區分析,繁體書籍在2022年外銷額約1.02億美元,衰退約4.9%,主要是中國(-12.8%)、香港(-15.6%)及日本(-18.7%)區衰退外,其他地區則都呈現高成長,其中美國增加43.8%,歐洲增139.1%,澳紐增32.1%,其他區增75.7%,這代表台灣是全球繁體字書籍的出版中心是正確的。另外2022年兒童書出口約2,917萬美元,其中日本就占約2,559萬美元,較2021年的3,272萬美元再下降約21.8%,這也是連續三年的衰退,2022年也僅是2019年外銷額的40%,疫情確實影響很大,希望疫情解封後,日本市場可以回歸。2022年轉印紙外銷額達1.31億美元,較2021年再增長約1.9%,其中轉印紙外銷額高達1.29億美元(+36.7%),東協占約7,075萬美元(+11.0%)、其他地區約3,113萬美元(-6.7%),而2021年壁紙外銷約138萬美元,比較2021年則減少了21.7%。
2022年紙品加工(48類)外銷額約5.09億美元(-3.6%),市場主要是北美約2.1億美元(+4.7%)、東協約0.79億美元(-21.7%)、其他地區約0.48億美元(+19.2%),中國及香港合計約4,875萬美元(-28.2%)、澳紐也有4,656萬美元(+14.3%)、歐洲約3,901萬美元(-9.7%),日本約3,507萬美元(+8.3%),這顯示紙品加工的外銷市場地區是多元的,但中國供應鏈的外移,讓中港外銷減少28.2%是很可觀的,也從中了解到供應鏈對紙品加工有多麼的重要(包裝用途)。
2022年台灣包裝印刷外銷約1.56億美元,較2021年的1.68億美元減少7.3%,其中北美是主要市場約6,579萬美元(-8.5%),其次是東協的2,370萬美元(-32.1%),澳紐約1,926萬美元(+4.2%),日本約1,056萬美元(-8.7%),其他區約1,936萬美元(+71.6%);而2022年標籤印刷出口額約7,246萬美元,較2021年的9,775萬美元大幅減少了25.9%,除了外銷地區最大東協的2,718萬美元(-11.2%)外,中、港、美及其他區都衰退了3成以上,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而2022年智能卡外銷達到約8,267萬美元(-6.4%),主要市場是北美的2,693萬美元(+10%),歐洲的1,620萬美元(-23%),日本約722萬美元(+6.3%),東協約733萬美元(+52.9%),澳紐約319萬美元(-18.5%),中國與香港約1,056萬美元(-19.9%),其他區約1,122萬美元(-20.7%),智能卡是一個國際性的市場,由於台灣發展比較早,即使中國過去10年的發展快速,但IT的技術加上商業應用的體驗是很重要的,台灣還是有一定的競爭地位。
三、2022年台灣進口紙品、印刷品及IC卡共6.22億美元,較2021年增長7.7%
2022年台灣印刷包裝品及IC卡進口為6.22億美元,較2021年的5.78億美元增加約7.7%,其中紙品進口約4.23億美元,較2021年增加12.6%,印刷品約1.61億美元,較2021年減少約3.6%,智能卡進口額約3,802萬美元,較2021年增加約8.5%;在紙品及印刷品項目中,進口額增加較多的,包括包裝印刷約1.82億美元(-1.9%),紙品加工約2.04億美元(+35.2%),標籤印刷約3,098萬美元(-7.9%),出版印刷約8,757萬美元(-3.9%)、商業印刷約6,278萬美元(+8.5%),IC卡印刷約3,802萬美元(+8.5%),安全印務約403萬美元(-61.4%),工業印刷約811萬美元(-13.7%),進口增加部分主要來自其他紙品品項,而且大都由東協國家進口增加所致。(見表11)
而就進口的產品結構來看,出版占約14.1%,紙品加工約32.8%,包裝印刷占約29.3%,商業印刷占約10.1%,出版品進口是由歐、美、日進口的原文書及中國大陸的簡體字本為主,商業印刷及紙品的進口項目是很多的,應都跟國際貿易相關的印刷及包裝品有關,而進口包裝印刷主要則為飲料包裝材料(例如Tetra Pac)為主,2022年還是持續成長中,印刷業者可以分析進口印刷品及紙品資料,來探討是否有進口取代的機會,尤其供應鏈相關的包裝、標籤、說明書等印刷品等。再分析細部進口印刷品中,2022年減少的品項,包括安全印務(-61.4%)、工業印刷(-13.7%)、標籤印刷(-7.9%)、出版印刷(-3.9%)、包裝印刷(-1.9%),品項增加的有紙品加工(+35.2%)、文具印刷(+16.0)、卡片印刷(+8.5%)、商業印刷(+8.5%)等。
四、2022年台灣由東協國家進口增長58.9%最高,日本則衰退13.8%較多
2022年台灣印刷相關產品進口國家分析,文具、包裝及標籤等產品,中國都是進口額最多的國家,總進口額約2.15億美元,占總進口的34.7%,較2021年減少約6.8%;其次是東協進口額約1.92億美元,占總進口額的30.8%,增長約58.9%;而由美國進口額約6,777萬美元占約10.9%,增長約19.0%;日本約5,531萬美元占約8.9%,衰退13.8%;歐洲約6,042萬美元約占9.7%,衰退13.8%;就個別產品進口地區分析,書籍主要來自美國、歐洲及日本,商業印刷由美國、東協及中國進口最多,安全印務由歐洲進口為主,但紙品進口主要來自東協、中國、日本及美國,包裝印刷主要來自中國、東協、歐洲及日本,標籤進口則主要來自中國及美國,卡片印刷進口主要來自東協、中國、歐洲、美國等;以進口值增減分析,2022年進口成長地區是東協、美國、韓國及香港等地區,而衰退的則有其他區、日本、中國、歐洲等地區。(見表12)
由中國印刷外銷額看國際市場
根據中國海關資料之統計,2022年中國印刷包裝品外銷額約221.3億美元,較2021年的189.9億美元增約16.9%,出口超過10億美元的項目,有紙盒(4819)約77.1億美元(+9.1%)、其他紙品(4823)57.2億美元(+47.4%)、筆記簿(4820)約21.5億美元(+33%)、紙製標籤(4821)約13.5億美元(+20.4%)、書籍(4901+4903)約19.8億美元(+1.2%)、其他商業印刷品(4911)約12.9億(+4.4%),而出口超過1億美元者,包括壁紙(4814)約4.5億美元(-13.8%)、信封卡片(4817)約3.3億美元(+5.8%)、轉印紙(4908)約2.8億美元(-13.7%)、明信片(4909)約5.5億美元(-1.3%)、月曆(4910)等約1.7億美元(+16.9%),其中紙品(48類)約177.8億美元(+21.9%),印刷品(49類)共約43.5億美元(+0%)。如果只統計紙製包裝(4819)、紙製品(4820)、標籤(4821)、其他包裝製品(4823)等四類,出口額總額約169.2億美元,比2021年的137.2億元增約23.3%,這些品項都與供應鏈的包裝有關,也表示是全球外銷印刷品的主力。(見表13)
就外銷印刷品目標市場分析,2022年前25名國家外銷總額約183.3億美元,占總外銷的82.8%,比較2021年,其外銷總額成長約14.5%,而分析成長率超過40%的國家有馬來西亞、日本、韓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印度等,在比較2019年資料,成長超過100%以上國家有越南、馬來西亞、日本、法國、沙烏地阿拉伯、印度、西班牙等,也令菲律賓與印尼都有接近100%的增長,這些都明顯與供應鏈的遷移有關,包裝材料基本還是由中國供應,這是值得台灣印刷包裝業者關注的課題。(見表14)
2022年中國印刷品外銷如果包括IC卡,則還要增加17.8億美元,總外銷額達到239.1億美元,比較2021年增長率約17.7%。
台灣業者策略夥伴的思維方向
面對國際供應鏈遷移帶來的市場機會,台灣業者要有國內外策略夥伴(合作或合併)的思維,有三個方向提供給大家參考:
(一)以合作或合併方式組成A-Team╱以整合資源擴大規模、提供專業解決方案及完整供應鏈服務內容,來提升國際競爭力,以開發拓展國際印刷品市場。
(二)建立台灣供應鏈相關產業的聯盟關係╱例如台灣的資通、鞋業、成衣等產業,以產業群聚觀念拓展國際印刷市場。
(三)尋找東協國家合作夥伴╱東協也是國際供應鏈遷移的最大受益國家,而台灣與東協國家的產業合作關係一直存在的,以台灣印刷包裝業的精益管理思維,對東協國家的印刷同業還是有影響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