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紀事-川普關稅政策的現實
經營管理
2025-10-16

編輯紀事-川普關稅政策的現實

以「美國優先」為核心,川普政府推動一系列關稅措施,包括對中國的25%懲罰性關稅、對鋼鐵與鋁產品實施全球性關稅,把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改成美墨加協定(USMCA),並在今年8月7日起,開始對全球各國實施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此政策旨在縮減美國貿易逆差、振興美國製造業,但也引發全球貿易摩擦與供應鏈不確定性。 川普關稅政策促使全球供應鏈再度重組,其趨勢包括生產基地再度轉移、供應鏈呈現多元化,鼓勵投資美國製造或近岸外包,以降低關稅與物流風險,此舉雖能提升供應鏈韌性,但也增加成本與管理複雜度,台積電赴美投資就是範例。 對等關稅讓美國進口平均關稅,由2024年的2.3%將增至約18%,雖川普聲稱關稅未造成通膨,但供應鏈混亂讓企業成本增加,通膨壓力正在累積,也會影響就業及出口的競爭力,未來經濟成長可能降低,而是否能減少美國貿易逆差額,也待觀察。 川普關稅正破壞現有世界貿易組織(WTO)機制,加劇美國貿易夥伴及盟友緊張關係,削弱以美國的國際領導力,促使中國與歐盟、東南亞及第三世界的聯盟合作,增加地緣政治與全球秩序重組的風險。 台灣外交空間受限,2024年對美貿易順差又高於日韓,面臨台幣升值及對等關稅高於日韓的多重擠壓,對全球經貿戰略秩序及定位,勢必重整與多元佈局,而美國製造業回流,引發生產自動化加速及供應鏈重置,這又是台灣企業的挑戰與機遇。 川普關稅政策是很現實的,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在動盪世界下,如何維持韌性。 Anchored in the “America First” principle,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has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tariff measures, including a 25% punitive tariff on Chinese goods, global tariffs on steel and aluminum, the replacement of NAFTA with the 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 (USMCA), and the launch of “Reciprocal Tariffs”. Although intended to reduce the U.S. trade deficit and revitalize domestic manufacturing, these actions have also fueled global trade frictions and increased supply chain uncertainty. Trump’s tariff policy has accelerated the restructuring of global supply chains. Emerging trends include the relocation of production bases, diversification of sourcing strategies, and stronger incentives for reshoring to the U.S. or nearshoring to mitigate tariff and logistics risks. While these adjustments can enhance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they also raise operating costs and add managerial complexity. TSMC’s investment in U.S. manufacturing exemplifies this shift. With reciprocal tariffs in place, the average U.S. import tariff is projected to rise from 2.3% in 2024 to about 18%. Although Trump argues that tariffs have not contributed to inflation,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are raising business costs and adding to inflationary pressure. This environment may weaken employment, diminish export competitiveness, and slow future economic growth. Whether the policy will meaningfully reduce the U.S. trade deficit remains uncertain. The policy also challenges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rules, straining relations with U.S. allies and trading partners while weakening America’s global leadership. At the same time, it could encourage closer cooperation among China, the European Union, Southeast Asia, and emerging economies--heightening geopolitical risks and accelerating the realignment of the global order. For Taiwan, the implications are especially significant. In 2024, its trade surplus with the U.S. exceeded that of Japan and South Korea, but the island now faces dual pressures: an appreciating NTD and higher reciprocal tariffs relative to its regional peers. These factors call for a strategic reassessment of Taiwan’s global trade position and a stronger push for market diversification. In addition, the reshoring of U.S. manufacturing--along with advances in automation and supply chain realignment--presents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enterprises in Taiwan. Trump’s tariff policy is highly pragmatic, and we must rethink how to maintain resilience in a turbulent world.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剛性塑膠包裝市場將成長 3.6%
包裝未來
2025-10-20

剛性塑膠包裝市場將成長 3.6%

  根據全球包裝產業權威機構 Smithers 最新研究,全球剛性塑膠包裝市場在 2025 年的規模為 2,202 億美元,預計到 2030 年將以年複合成長率(CAGR)3.6% 成長至 2,627 億美元。 Smithers 發布的最新專業報告 《2030 年剛性塑膠包裝的未來》 指出,提升回收效能、管理原料成本波動,以及整合新技術,將是未來五年剛性塑膠瓶、托盤、盒、罐及其他包裝形式的主要優先事項。 儘管在成熟市場(特別是西歐)需求成長將放緩,但隨著開發中國家現代零售基礎設施的擴張與包裝商品消費的增加,整體市場將保持平衡。 在 Smithers 的預測期間內,用於剛性包裝的塑膠總量將從 2025 年的 6,790 萬公噸增加至 2030 年的 8,080 萬公噸。其中,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仍是最廣泛使用的聚合物,2025 年佔全球需求的 36.9%,其次是聚乙烯(PE)25.8%,與聚丙烯(PP)24.4%。由於瓶裝飲料、熱充填食品瓶與罐、即食餐盒、藥品與個人護理包裝需求上升,PET 的市場占比預計將持續擴大。 Smithers 預測,剛性 PP 包裝需求也將提升,因其在多種射出成型應用中,比高密度 PE 與聚苯乙烯(PS)更具成本效益。PP 正逐漸在多個食品包裝領域增加市占,且隨著透明化 PP 等新材料與改良製程技術的發展,未來將進一步滲透吹塑瓶市場。儘管 PE 與 PP 的回收難度高於 PET,但隨著第一代先進(化學)回收產線投產,預期可望生產出食品級再生樹脂。 為提升整體可回收性,單層剛性塑膠包裝的使用將更為普遍。這也將推動具高阻隔性能塗層的需求,用以取代過去多層瓶在果汁、牛奶、葡萄酒與熱充填食品包裝中的阻隔功能。 在飲料包裝領域,大型瓶製造商正將生產轉移至主要品牌商的生產基地或其附近,以整合技術並降低物流成本。越來越多飲料品牌商將 PET 瓶的預成型與吹瓶作業內部化,採用吹瓶–灌裝–封蓋一體化流程。這樣不僅省去棧板堆疊、綑綁、包膜、倉儲、運輸、拆棧與輸送等工序,也節省倉儲空間並帶來多重成本效益。   2025 年全球剛性塑膠包裝:各材料消費比例 (%) 資料來源:Smithers Smithers 的《2030 年剛性塑膠包裝的未來》報告現已開放購買,售價為 6,750 美元(約 6,350 歐元/5,475 英鎊)。   內容來源: https://www.smithers.com/home
目標報告:私募基金押注兩個新包裝平台——2025年9月併購動態
包裝未來
2025-10-20

目標報告:私募基金押注兩個新包裝平台——2025年9月併購動態

2025年9月 ,包裝領域出現兩個由私募基金支持的新平台,顯示包裝業仍是財務投資人眼中具成長與整合潛力的熱門標的。雖然過去三年間,私募基金收購標籤印刷與其他包裝企業的熱度有所降溫,但這些最新交易再度證明,獨立包裝印刷公司業主仍可期待私募基金的關注,作為未來退出的可行途徑之一。   Portrait Capital 進軍包裝領域 Portrait Capital 宣布成立以標籤印刷為主的新平台,並於同日宣布完成兩項收購。平台以位於阿肯色州瓊斯伯勒(Jonesboro)的 AAi Labels & Decals 為基礎成立。該公司使用網版、柔版、平版、數位與大幅面印刷技術,生產多樣產品,尤其專注於可耐戶外與工業環境的耐用標籤。此類產品常受法規要求驅動,需符合嚴格性能規範,例如安全警示、資訊貼紙與設備銘牌等。由於其需求具持續性、認證門檻高且應用廣泛,耐用標籤對私募基金而言極具吸引力。 同時,Portrait Capital 也宣布完成平台的首項延伸收購——位於德州的 Sticker Ranch 。該公司透過線上平台銷售標籤,並提供易於操作的設計與訂購介面。此舉為 AAi 的生產基礎增添了現代化銷售通路。Sticker Ranch 創辦人將出任新平台執行長,而 AAi 原業主則將陸續退休。公告中明確指出,Portrait Capital 將持續進行策略性併購以擴張此新平台。   CORE Industrial Partners 成立 Momentium CORE Industrial Partners 宣布成立新公司 Momentium ,作為整合其既有相關投資的統一平台品牌。平台推出時,同步收購了位於洛杉磯的 Superior Lithographics 。該公司專精於大幅面平版印刷產品,包括摺盒、瓦楞紙箱面紙與平版標籤,主要服務食品與消費品市場,提供穩定的印刷包裝需求。Superior 以高品質平版面紙著稱,常用於裝飾倉儲量販型包裝,例如消費者自行選購多入商品的紙箱。 除了最新的 Superior 併購案外,Momentium 平台還納入 CORE 先前的兩家包裝企業。2023年12月,該基金收購了位於麻州梅休恩(Methuen)的摺盒製造商 Century Box ,並在公告中表明這只是重返包裝產業的第一步。不到一週後,CORE 即宣布第二筆交易——收購伊利諾州博林布魯克(Bolingbrook)的摺盒製造商 General Converting 。(詳見 〈目標報告:雙擊出擊平台——2023年11月〉 ) 三家包裝公司整合於 Momentium 品牌下後,形成橫跨三州、六座廠房、超過 370 名員工、總面積逾 40 萬平方英尺的生產網絡。除了增加產品能力外,這次收購也反映包裝業普遍透過併購拓展地域布局的趨勢。隨著 Superior 加入,Momentium 現已具備從東岸到西岸的生產覆蓋。(更多近期包裝趨勢,見 〈目標報告年度回顧——2025年8月〉 )   新包裝平台聚焦特殊標籤領域 過去幾年,包裝產業陸續出現多個新平台。繼柔版印刷高產能標籤製造公司經歷多年火熱收購潮後,近一年來的新平台開始聚焦於更細分的利基市場。 今年6月,標籤業資深人士 Nizar Elias 收購賓州西部的 Seneca Printing Express & Label ,並成立新平台 Seneca Label & Packaging 。該公司主要以平版印刷生產工業用切疊標籤,這筆收購不僅因產品特殊而受矚目,也因買方計畫將其作為進一步併購的平台。 另一筆非主標籤類交易則是田納西州查塔努加的私募基金 River Associates 收購 ID Label 。該公司生產可變資訊條碼標籤與倉儲標示牌,雖不屬傳統包裝產品,但廣泛應用於物流供應鏈各環節。River Associates 表示,此收購為平台型投資,未來將尋求互補性延伸收購。 這些差異化平台顯示市場重心正從大量生產的主標籤,轉向耐用標籤、可變條碼標籤、工業與法規導向等具防禦性、專業化的細分市場。   機會仍然充足 產業資料顯示,雖然標籤、摺盒與軟性包裝的生產集中於少數大型製造商手中,但仍有相當多中小型獨立業者活躍於市場。這些公司憑藉服務彈性、客製化、特殊材料應用、快速交期、專用塗層、小量生產與區域物流等優勢分食市場。對於考慮退出的業主而言,9月的交易活動再次提醒——私募基金對包裝產業的胃口依然強勁,尤其是在具特色與區隔化的細分領域。 * 《目標報告》出版單位 Graphic Arts Advisors 擔任此次 Seneca Printing Express & Label 交易的獨家顧問。 完整報告與 2025 年 9 月交易紀錄可於《目標報告》官網線上瀏覽。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2025年第二季出版與廣告收入
專家觀點
2025-10-20

2025年第二季出版與廣告收入

  資料來源:美國人口普查局《季度服務調查》   我們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關注出版與廣告收入,但最近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季度服務報告》,因此想來看看創意市場的表現。 總體而言,情況不算理想。 出版業在疫情期間遭受衝擊,但三個出版領域——尤其是書籍——在疫情後反彈,收入回到趨勢線後趨於穩定。 自2004年以來,報紙出版收入持續下降——即便到2020年,收入仍下降超過500億美元。2024年繼續呈小幅下滑趨勢,並延續到2025年上半年。 期刊出版的情況也不佳;自2004年以來,收入呈現「間斷平衡」:平穩期後接著陡降,第一次可能因金融危機,第二次在2014–2015年間,可能是廣告主將媒體預算從出版物轉向社群媒體、串流服務及其他線上行銷所致。疫情期間,期刊收入下滑幅度低於其他細分市場(當時損失已發生),疫情後收入大致平穩,甚至略有下降。 書籍出版收入在過去20年也持續下降,但自疫情後相對穩定。2024至2025年間,書籍出版收入基本維持不變。 廣告收入則完全不同。2000年代,廣告收入相對平穩,金融危機初期出現大幅下滑,但隨後迅速回升。2010年代,廣告持續向非印刷媒體及其他行銷形式轉移——包括內容行銷、社群媒體及其他數位行銷方式。傳統有線電視仍為可行的廣告媒介,而串流服務則增加廣告依賴,推出更多廣告層級,甚至將原本免廣告層級偷偷轉為廣告層級。 這些廣告層級並不受歡迎,用戶仍願意支付費用以避免觀看廣告。但隨著串流平台持續提高訂閱費(常無預警),用戶可能開始重新評估所訂閱的服務。其他平台如 Spotify、YouTube 等也提供廣告支持(免費)及高級(免廣告)選項。現今幾乎找不到無廣告的地方(上週我們提到三星新冰箱將內建廣告螢幕),而且大多廣告內容也不吸引人。 在政府關閉期間,美國勞工局、人口普查局等機構將暫停資料發布,因此產業數據報告可能暫時斷續,直至另行通知。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包裝生產線已改變,你的呢?
包裝未來
2025-10-20

包裝生產線已改變,你的呢?

  包裝生產線不再像從前。短批量、生產快速反應、個性化、勞動力短缺與永續要求正在重塑轉換器的運作方式。數位印刷已不再是選項,而是提高敏捷性、維持客戶及業務成長的關鍵。下圖顯示數位印刷在摺盒中的發展:它已建立入門地位(階段1),隨著效能與成本改善,預計將從平版等傳統技術獲得市占率。本文由 Keypoint Intelligence 探討數位印刷如何提供速度、彈性與響應能力,使採用者在應對當前不斷演變的包裝需求中取得競爭優勢。   稱包裝及標籤變化為「重大」仍不足以形容。供應鏈持續變動,受到法規、合規性、永續性及需求轉變影響。招募與留住熟練勞動力比以往更困難。轉換操作通常以低成本大量生產為導向,但長期成功仍依賴滿足客戶對價格、產品與服務的期望。 數位轉型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優化印刷成本 (Optimize Print Cost) 目標重點: 專注於降低單純的印刷成本。 運行/印量 (Runs): 低於 3,500 速度 (Speed): 5,000 張/小時 (sph) 成本 (Cost): 每平方公尺 $0.13 - $0.18 市場規模: 5 億平方公尺 (500M m²) 第二階段 :優化總成本 (Optimize Total Cost) 目標重點: 擴大優化範圍,降低整個生產流程的總體成本。 運行/印量 (Runs): 5,000 - 10,000 速度 (Speed): 約 10,000 張/小時 (sph) 成本 (Cost): 每平方公尺 $0.13 - $0.12 (成本進一步微幅下降) 潛在市場規模: 51 億平方公尺 (5.1B m²) 第三階段 :新客戶體驗 (New Customer XP) 目標重點: 數位轉型的最終目標,不再僅限於成本,而是透過數位化能力創造差異化和新的客戶價值/體驗。 運行/印量 (Runs): 10,000 - 20,000 速度 (Speed): 15,000 張/小時 (sph) 成本 (Cost): 每平方英尺 $10 m (此階段的成本計算可能轉向更高價值的指標) 市場規模: 126 億平方公尺 (12.6B m²) 來源: Keypoint Intelligence 的摺疊紙盒行業報告。   當前現實 在生產現場,壓力顯而易見。精簡人員需覆蓋長班次,一人缺席即可能打亂排程。客戶避免高量生產以降低過時風險,偏好與行銷活動或促銷相關的短批量生產。這種混合需求拉伸了傳統工作流程。準備作業侵蝕利潤,庫存更難管理,期限容易延誤。數位印刷為轉換器——更重要的是為客戶——帶來彈性,減輕生產負擔,同時提供市場所需的快速響應能力。 仍有部分轉換器猶豫不決。成本、複雜性與不確定性可能減緩採用,但透過清楚計畫與對現有作業的誠實評估,這些障礙是可管理的。   數位採用步驟 數位轉型的五個步驟 檢視您的業務組合 在小批量上測試工作流程 為客戶識別超越印刷品質的價值 探索新的成長領域 儘早讓您的團隊參與以建立認同   重新思考運作 數位轉型(DX)不只是購買印刷機。成功需技術、人員與流程的整合。 重新思考數位成功的四個領域 1. 工作流程整合 (Workflow Integration) 繪製從訂單輸入到最終成品(後加工/精加工)的完整路徑。連接管理信息系統 (MIS)、光柵圖像處理器 (RIP) 和後加工(finishing),以提高效率和可視性。 2. 員工發展 (Workforce Development) 針對數位化工作流程進行培訓和交叉培訓。提升資深員工的技能 (Upskill veterans),吸引更年輕、精通技術的人才。 3. 混合生產策略 (Hybrid Production Strategy) 將傳統(模擬,analog)和數位(digital)生產並行使用。智能地分配工作任務,在批量效率 (volume efficiency) 和生產靈活性 (flexibility) 之間取得平衡。 4. 資本投資規劃 (Capital Investment Planning) 規劃超越單純購買印刷機的投資。投資於軟體、後加工設備、培訓和系統整合。使用 投資回報率 (ROI) 分析來確保所有投資都與業務目標保持一致。   留住客戶 品牌對轉換器的評估標準已不同。品質仍重要,但差異化在於敏捷性。客戶期望可同時訂購全量與小批量測試,並希望快速完成,而數位印刷使這成為可能。短批量經濟、變更不阻礙生產、個性化高效。這種敏捷性能建立忠誠度。Keypoint Intelligence 標籤與包裝服務副總裁 Jeff Wettersten 表示:「轉換器不能再僅以印刷品質競爭——那只是基本要求。品牌真正看重的是敏捷性:今天處理短批量,明天臨時改設計,下週完成全量生產。數位印刷讓這種回應能力成為可能。」 新利基市場 數位印刷打開傳統印刷難以觸及的市場。小型品牌希望短批量包裝也能突出。高端產品製造商希望高度客製化的摺盒以提升品牌價值。這些市場量雖小,但價值高。針對這些市場的轉換器競爭重點在於創意與服務,而非價格。 混合優勢 高量工作不會消失。Wettersten 表示:「未來不是數位對抗傳統,而是兩者兼具。最具韌性的轉換器將平衡柔版與平版效率與數位彈性,將工作導向最合理的方式。這種混合策略可保護利潤、留住客戶並維持競爭力。」 柔版與平版仍是百萬印量的最高效方式,但單靠傳統技術有風險。最具韌性的轉換器採用混合運作,結合數位與傳統印刷機,並策略性分配工作。數位印刷亦減少人工監管,緩解勞動力限制,同時維持穩定產能與更高盈利。 環境因素 永續性已成合規義務。歐洲法規、北美新規及品牌目標正推動供應鏈變革。數位印刷支持這些目標,減少浪費並將產量對應需求。對買方而言,實質進展才是贏得下一份合約的關鍵。   綜合分析 研究顯示,數位印刷在包裝中的市占將持續攀升,而傳統印刷量趨於平穩。轉型緩慢但穩定。每年,原本以傳統印刷為預設的工作愈來愈多轉向數位。領導者將是那些將投資與市場走向對齊者——因為數位採用不只是設備選擇,而是韌性與成長的關鍵。適應訂單變動、勞動力短缺與永續要求的轉換器,將保留現有客戶並贏得新客戶。   結論 包裝需求不減,但呈現方式與轉換器的應對方式正在改變。能夠兼顧長批量傳統印刷效率與數位敏捷性的企業,將最具競爭力。Keypoint Intelligence 的角色是提供洞察,幫助轉換器自信應對市場變化,將挑戰轉化為持久優勢。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從數位疲勞到印刷力量:重新平衡行銷策略
包裝未來
2025-10-07

從數位疲勞到印刷力量:重新平衡行銷策略

  近年來,行銷預算逐漸傾向數位渠道,但隨著信箱爆滿、網路廣告被忽略,以及 Cookie 消失,一種熟悉的傳統方式正在重新獲得重視——直郵行銷。Keypoint Intelligence 分享了《美國數位生產印刷應用預測(2024–2029)》的重點洞察。     直郵行銷為何再次受青睞 雖然整體直郵市場預期會下滑,但 Keypoint Intelligence 預測,數位印刷直郵的出貨量將以每年 12.5% 的複合成長率 增長,使其成為印刷領域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之一。 Keypoint Intelligence 生產印刷服務首席分析師 German Sacristan 表示:「在數位優先的世界中,市場高度飽和,實體信箱成為高價值的溝通渠道。它提供印刷的觸感與信任感,同時避免數位渠道的資訊過載與隱私疑慮。」 直郵行銷的當前優勢包括: 數位疲勞 :消費者刪除電子郵件、封鎖廣告,實體郵件更易被注意。 隱私規範 :Cookie 與第三方追蹤衰退,直郵可在符合法規下實現個人化。 從膠印到數位 :成本上升與短版印刷需求增加,數位印刷讓直郵更靈活且成本效益高。 數位整合 :QR Code、NFC、擴增實境(AR)將印刷轉化為數位體驗入口。 Sacristan 補充:「這不是要取代數位行銷,而是選擇最適合的渠道,以達成最佳投資報酬。當直郵與整合行銷策略結合時,效果往往最佳。」   更廣泛的印刷機會 直郵的回潮,是印刷從膠印向數位印刷轉型的一部分。隨著數位印刷的總持有成本(TCO)下降,以及客戶對短版、精準印刷的需求增加,數位印刷正在成為成長引擎。 此外,金屬墨水、紋理效果、箔印與其他高價值裝飾的需求也在提升。這些特殊應用為品牌提供突出的方式,幫助印刷服務提供商(PSP)在市場中差異化並提升利潤。 在 Keypoint Intelligence 2022 年《行銷人研究》中,近 95% 的印刷買家 表示未來兩年及以後對特殊印刷應用感興趣。個性化、電子連結、特別設計、獨特材質及後加工裝飾,都能與直郵結合,幫助行銷活動達成以下目標:吸引注意力、提升品牌形象、保持相關性,並簡化消費者購買流程。   印刷服務提供商的新角色 過去,印刷的成功取決於品質、生產力與成本,但今天,能否幫助行銷者達成活動目標,才是決定競爭力的關鍵。能夠提出策略性問題(如「目標受眾是誰?訊息內容是什麼?活動目標為何?以往如何溝通?」)的服務商,才是真正的合作夥伴。 Sacristan 指出:「直郵在數位印刷領域的成效、相關性與成長證明,印刷不僅存活,更在演進。能夠展示印刷如何強化行銷策略,而不只是完成訂單的服務商,將成為未來市場的領導者。」 隨著 AI 協助預測洞察、個人化自動化與最佳化投放時機,印刷正變得更智慧,並為整體溝通組合增加價值。將訊息以適當形式、在適當時間傳遞,印刷的價值被最大化。 印刷仍是一個整合性渠道,其價值在策略性使用下愈加凸顯。當印刷從「產品」轉化為「績效工具」時,它證明了自己仍是現代行銷核心的重要角色。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推動全球消費的包裝創新
專家觀點
2025-09-30

推動全球消費的包裝創新

包裝已成為全球消費的強大驅動力。 /圖片來源:Monticello via Shutterstock   包裝已成為推動全球消費的強大力量。 創新的包裝設計正在悄然改變全球人們的消費模式。 從可生物降解薄膜到智慧標籤,創新不僅讓產品更安全、更具吸引力,也影響購買行為、環保意識與品牌忠誠度。 本文結合近期研究與實例,探討支持全球需求的創新,並向讀者說明為何包裝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為何永續包裝至關重要 永續包裝,包括可回收、可堆肥或可生物降解材料,已成為品牌與消費者的首要考量。 到 2025 年,許多國家已制定法規,禁止一次性塑料或要求回收標準。 在英國與歐盟,日益增長的生產者責任法規及塑料稅框架,促使企業從傳統塑料轉向環保替代品,如紙材、海藻基薄膜及生物基塑料。 消費者也逐漸拒絕浪費性塑料包裝:在歐洲,約 42% 的購物者因不永續的包裝而放棄購買。 這種日益增長的環保意識凸顯出,永續包裝創新能直接推動全球消費,因其符合價值觀與政策的轉變。   新興材料與智慧包裝 向永續材料的轉型催生了一波全新解決方案。單一材料設計與紙材替代品作為功能性與環保選擇,正逐漸受到青睞。 生物塑料、可堆肥選項,甚至海藻與植物蛋白基薄膜,模擬傳統塑料的功能,但不帶來環境負擔。 智慧包裝也正在崛起。QR Code、標籤與數位連結讓包裝變得互動化,提升透明度與消費者信任。 主動與智能包裝——可監測新鮮度、溫度或品質——延長保質期並提升安全性,尤其適用於食品與藥品。 從 NFC 感應的新鮮度監測器,到無需電池、能在食物變質時釋放防腐劑的系統,這些創新將包裝轉變為消費過程中的主動夥伴。   吸引並留住消費者的設計趨勢 新穎的視覺風格,將包裝從單純容器升級為敘事工具。簡約設計搭配大膽字體,以及能激發多巴胺的極繁風格包裝,在數位世界中爭奪注意力。 部分品牌甚至採用「混亂包裝」——如將衛生棉放入冰淇淋盒等意想不到、古怪的設計——以突破視覺噪音並引發社群媒體話題。 美妝品牌則嘗試將美感、可及性與永續性結合,但許多品牌仍面臨提供明確認證或可補充選項的挑戰。 兼具風格、功能與認證的包裝越來越受重視,這類設計有助於推動消費者做出永續選擇。   創新包裝如何推動全球消費 創新包裝不僅提升產品吸引力,也改變消費者行為,促進永續選擇,並增強品牌忠誠度。它是連結產品、消費者與市場需求的重要橋樑。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
能促銷的標籤:包裝作為品牌武器
包裝未來
2025-09-30

能促銷的標籤:包裝作為品牌武器

  在當今零售世界中,包裝往往是顧客在看到任何文字前的第一印象。 包裝不僅是簡單的容器,它是一種強大的品牌工具,在消費者開啟產品前就能與其對話。 在注意力短暫、貨架空間有限的時代,包裝已經成為品牌不可或缺的武器。 設計精良的包裝不僅保護產品,更能觸動情感、傳遞品牌價值,將偶然的購物者轉化為忠實粉絲。   為什麼包裝設計能改變品牌 包裝設計塑造第一印象。 引人注目的標籤或盒子能立即吸引目光並激發好奇心。消費者在貨架上面對數百種產品時,能夠脫穎而出的包裝——無論是顏色、材質、字體或巧妙結構——都能創造瞬間的連結。這個瞬間可能促使消費者掃描、閱讀,最終完成購買。 採用永續材料的包裝傳達企業的倫理責任。當今的消費者傾向選擇環保產品。 標註可回收或可生物降解元素的標籤——如「無塑料」、「可堆肥紙板」或「環保認證」——講述了品牌的價值故事,培養信任與長期忠誠度。   標籤與包裝如何塑造品牌感知 包裝影響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認知。厚重的紙張、壓印細節或燙金效果能傳達奢華感。 對於平價品牌,簡約乾淨的設計則傳達價值與效率。標籤的材質、表面處理與排版都會影響這種感知。 清晰的訊息傳達至關重要。標籤若包含簡明、有用的資訊——如「經皮膚測試」、「無添加糖」、「英國手工製作」——能創造透明度。知情的消費者往往認為品牌可靠,並成為回購者。   智能包裝作為行銷優勢 智能包裝的興起,使標籤變成互動體驗。QR Code、NFC 晶片或擴增實境功能讓包裝能解鎖內容——如食譜、教學或互動故事。將數位互動嵌入標籤的品牌,能加深消費者興趣並創造難忘體驗。 包裝也在社群媒體行銷中發揮作用。 視覺吸引的標籤設計提升「Instagram 可分享性」,促使用戶拍照分享。直接印在包裝上的標籤 Hashtag 也能放大品牌在網路上的存在感。當包裝值得分享時,口碑影響遠超過實體貨架。   總結 包裝已成為品牌武器——它吸引注意力、建立信任、激發互動。 從美學吸引力到永續傳達,從觸覺品質到數位互動驚喜,優秀的標籤承擔多重角色。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智能包裝幫助品牌長期立足。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cf-view&cf-view&cf-view
Sirivatana Interprint:自動化推動印刷工廠轉型
專家觀點
2025-09-20

Sirivatana Interprint:自動化推動印刷工廠轉型

參訪時間:2025 年 10 月 19 日 地點:Sirivatana Interprint(泰國)   Sirivatana 以垂直整合與系統化管理見長,近年透過自動化與數位化改造,從傳統商業印刷順利轉向高附加價值的包裝印刷。此次參訪聚焦其產線整合、IT/ERP 應用、淡旺季人力策略與永續實務,對台灣印刷業具有參考價值。   公司簡介 Sirivatana 成立於 1976 年,歷經品牌整合與擴建後,1995 年轉型為上市公司。公司業務涵蓋書籍、商業印刷與包裝印刷等,並在泰國與寮國設廠,目前泰國廠約 700 名員工,寮國廠約 300 人。   主要產品與服務 書籍印刷(精裝、平裝、pop-up) 商業印刷(表單、海報、月曆) 包裝印刷(彩盒、食品級包裝、瓦楞紙箱) POP 展示物、貼紙與後加工(燙金、局部上光、覆膜、裝訂) 網站設計與技術支援   生產流程與主要設備 生產流程:設計/印前 → 打樣 → 製版 → 印刷 → 加工/裝訂 → 包裝 → 出貨(全流程內製) 設備重點: 印前:EPSON 打樣機、Screen 8600 CTP 商業印刷:Komori / Heidelberg 多色機(合計 17 台) 包裝印刷:Heidelberg / Komori UV 機、UV 8 色 + 上光、食品級富士數位機 後加工:燙金機、局部上光、軋型、裁切、裝訂等設備齊備   核心競爭力與轉型策略 垂直整合 :完整內製能力,掌控品質與交期。 自動化與效率提升 :導入自動化後,員工數從高峰 1,800 人降至約 800–1,000 人,勞動生產力顯著提升。 市場導向 :加重包裝印刷比重,拓展歐美與亞太客戶。 永續實務 :紙張含水控制、環保材料應用與色彩管理系統(GMG)投資。 資料化管理 :以中央監控與紀錄碼追蹤機台與維護歷史,提高設備可靠度。   參訪重點整理 系統化設備管理 Sirivatana 建置中央監控系統,針對每台機台設定運行門檻,異常自動通報並建立完整事件紀錄,確保維修、責任與數據可追溯。 商業印刷到包裝印刷的調整 面對商業印刷需求下滑,公司減少商印工程數、優化排程,並將資源轉投入高附加價值包裝(彩盒、食品級包裝),以維持獲利與產能利用率。 ERP 與 IT 運作模式 採外部 ERP 為基礎,內部小型 IT 團隊(約 4–10 人)負責客製化與維運,採「小團隊+外部支援」模式以節省成本並快速回應需求。 淡旺季人力彈性 淡季以內部調度消化;旺季透過外籍人力仲介補員。工廠以制服顏色區分國籍並提供三語系內部系統與語言訓練,降低溝通摩擦。 紙張品質與出口穩定性 建立專責團隊進行紙張恆溫與含水率控制,透過調濕與倉儲管理,確保產品在不同氣候下仍維持尺寸與平整度。 原料成本與供應鏈策略 面對紙漿上漲,Sirivatana 與紙廠建立長約與合作關係,採計劃性採購與分散供應來源,透過效率提升與產品結構調整緩衝成本壓力。   未來展望 Sirivatana 將持續以自動化與數據化為主軸,強化包裝印刷市場的技術與產能,並透過供應鏈合作與永續材料應用,提升對國際品牌的競爭力。對台灣印刷業而言,其轉型策略在「產線彈性、系統化管理與產品結構調整」三方面具有高度參考價值。  
泰國布局、數位轉型與策略聯盟
風雲人物
2025-09-19

泰國布局、數位轉型與策略聯盟

日期:2025-09-18 地點:美美印刷集團(泰國)   公司概覽 美美印刷集團( Mae Mae Printing Company Limited )由張總經理領導,是一站式 包裝與標籤印刷專業公司 。公司以 前製、印刷、後段完整製程管控 為核心,依靠先進設備與跨領域人才,打造高品質印刷服務。 1986 年,張總經理赴泰國創業,順應南向政策逐步拓展市場,之後進入中國,服務範圍涵蓋多個產業及國際品牌,如 Sony 供應鏈、美國 AOFD、日本 YAMAKATA 等,並與策略夥伴簽訂保密合約,透過市場區隔穩固合作關係。   創業歷程與國際布局 張總回顧創業初期經歷:面對語言不通、資源不足,憑藉「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堅持。 他強調,國際投資必須 合法合規 ,避免灰色地帶操作,並需事先設定退場機制,才能在國際市場穩健運作。 如今, Mae Mae 已建立跨國布局,並與泰國、中國據點緊密協作,形成完整的區域市場網絡。   電子業思維驅動的數位轉型 張總提出「 money is printing(運算) 」理念:運算與流程價值經常被低估,企業應借鑑電子業思維,提升效率與形象,打造更高市場進入門檻。 在數位轉型上,公司持續投資 HP 等先進設備,強調 設備與人才同步升級 ,確保流程數位化落實與競爭差異化。 Mae Mae 不打純價格戰,而是以 品質、交期與差異化 取勝,尤其專注於高附加值包裝與標籤市場。   人才策略與永續經營 面對產業世代斷層,張總指出印刷業仍以四、五十歲世代為主,急需年輕人才加入。公司強調 跨文化、跨地域的人才融合 ,近期聘用會中文的印度籍專業人員,以符合國際市場需求。 在 ESG、人權與環保方面,公司已完成 FSC 認證,並透過資源整合及合作模式進行投資,降低風險、提高成功率。   對談精華 在參訪中,張總分享了公司如何透過全流程管控確保品質。他表示,印刷流程分為前製、印刷與後段三大區塊,每個環節都有專人監控與 SOP,確保產品從打樣到出貨都符合客戶規格。這套系統化流程讓公司即使面對多產業、多品牌訂單,也能維持穩定品質與交期。 談及國際布局,張總回顧1986年赴泰創業經驗,強調合法合規與風險控管的重要性。對於數位轉型,他提出「money is printing」理念,透過數位化與自動化設備提升效率與形象。 人才策略方面,公司重視跨文化、跨地域的人才融合,近期聘請會中文的印度籍專業人員,培養新一代年輕人才。ESG與永續經營則是國際合作的基本要求,公司透過資源整合完成 FSC 認證,並依合作模式進行投資。 整體而言,本次參訪凸顯 Mae Mae 以電子業思維重塑印刷流程的策略,從品質控管、國際布局到人才培育與永續經營,都展現出長期思維與市場敏感度。   結語 Mae Mae 以 「電子業思維 + 印刷專業」 為核心,從硬體設備到軟體流程全面升級,結合跨國人才、策略聯盟與永續經營構築競爭優勢。 張總經理認為,唯有先確保企業長期生存,再談文化與理想,才能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國際競爭中站穩腳步。  
編輯紀事-川普關稅政策的現實
經營管理
2025-10-16

編輯紀事-川普關稅政策的現實

以「美國優先」為核心,川普政府推動一系列關稅措施,包括對中國的25%懲罰性關稅、對鋼鐵與鋁產品實施全球性關稅,把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改成美墨加協定(USMCA),並在今年8月7日起,開始對全球各國實施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此政策旨在縮減美國貿易逆差、振興美國製造業,但也引發全球貿易摩擦與供應鏈不確定性。 川普關稅政策促使全球供應鏈再度重組,其趨勢包括生產基地再度轉移、供應鏈呈現多元化,鼓勵投資美國製造或近岸外包,以降低關稅與物流風險,此舉雖能提升供應鏈韌性,但也增加成本與管理複雜度,台積電赴美投資就是範例。 對等關稅讓美國進口平均關稅,由2024年的2.3%將增至約18%,雖川普聲稱關稅未造成通膨,但供應鏈混亂讓企業成本增加,通膨壓力正在累積,也會影響就業及出口的競爭力,未來經濟成長可能降低,而是否能減少美國貿易逆差額,也待觀察。 川普關稅正破壞現有世界貿易組織(WTO)機制,加劇美國貿易夥伴及盟友緊張關係,削弱以美國的國際領導力,促使中國與歐盟、東南亞及第三世界的聯盟合作,增加地緣政治與全球秩序重組的風險。 台灣外交空間受限,2024年對美貿易順差又高於日韓,面臨台幣升值及對等關稅高於日韓的多重擠壓,對全球經貿戰略秩序及定位,勢必重整與多元佈局,而美國製造業回流,引發生產自動化加速及供應鏈重置,這又是台灣企業的挑戰與機遇。 川普關稅政策是很現實的,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在動盪世界下,如何維持韌性。 Anchored in the “America First” principle,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has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tariff measures, including a 25% punitive tariff on Chinese goods, global tariffs on steel and aluminum, the replacement of NAFTA with the 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 (USMCA), and the launch of “Reciprocal Tariffs”. Although intended to reduce the U.S. trade deficit and revitalize domestic manufacturing, these actions have also fueled global trade frictions and increased supply chain uncertainty. Trump’s tariff policy has accelerated the restructuring of global supply chains. Emerging trends include the relocation of production bases, diversification of sourcing strategies, and stronger incentives for reshoring to the U.S. or nearshoring to mitigate tariff and logistics risks. While these adjustments can enhance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they also raise operating costs and add managerial complexity. TSMC’s investment in U.S. manufacturing exemplifies this shift. With reciprocal tariffs in place, the average U.S. import tariff is projected to rise from 2.3% in 2024 to about 18%. Although Trump argues that tariffs have not contributed to inflation,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are raising business costs and adding to inflationary pressure. This environment may weaken employment, diminish export competitiveness, and slow future economic growth. Whether the policy will meaningfully reduce the U.S. trade deficit remains uncertain. The policy also challenges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rules, straining relations with U.S. allies and trading partners while weakening America’s global leadership. At the same time, it could encourage closer cooperation among China, the European Union, Southeast Asia, and emerging economies--heightening geopolitical risks and accelerating the realignment of the global order. For Taiwan, the implications are especially significant. In 2024, its trade surplus with the U.S. exceeded that of Japan and South Korea, but the island now faces dual pressures: an appreciating NTD and higher reciprocal tariffs relative to its regional peers. These factors call for a strategic reassessment of Taiwan’s global trade position and a stronger push for market diversification. In addition, the reshoring of U.S. manufacturing--along with advances in automation and supply chain realignment--presents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enterprises in Taiwan. Trump’s tariff policy is highly pragmatic, and we must rethink how to maintain resilience in a turbulent world.
剛性塑膠包裝市場將成長 3.6%
包裝未來
2025-10-20

剛性塑膠包裝市場將成長 3.6%

  根據全球包裝產業權威機構 Smithers 最新研究,全球剛性塑膠包裝市場在 2025 年的規模為 2,202 億美元,預計到 2030 年將以年複合成長率(CAGR)3.6% 成長至 2,627 億美元。 Smithers 發布的最新專業報告 《2030 年剛性塑膠包裝的未來》 指出,提升回收效能、管理原料成本波動,以及整合新技術,將是未來五年剛性塑膠瓶、托盤、盒、罐及其他包裝形式的主要優先事項。 儘管在成熟市場(特別是西歐)需求成長將放緩,但隨著開發中國家現代零售基礎設施的擴張與包裝商品消費的增加,整體市場將保持平衡。 在 Smithers 的預測期間內,用於剛性包裝的塑膠總量將從 2025 年的 6,790 萬公噸增加至 2030 年的 8,080 萬公噸。其中,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仍是最廣泛使用的聚合物,2025 年佔全球需求的 36.9%,其次是聚乙烯(PE)25.8%,與聚丙烯(PP)24.4%。由於瓶裝飲料、熱充填食品瓶與罐、即食餐盒、藥品與個人護理包裝需求上升,PET 的市場占比預計將持續擴大。 Smithers 預測,剛性 PP 包裝需求也將提升,因其在多種射出成型應用中,比高密度 PE 與聚苯乙烯(PS)更具成本效益。PP 正逐漸在多個食品包裝領域增加市占,且隨著透明化 PP 等新材料與改良製程技術的發展,未來將進一步滲透吹塑瓶市場。儘管 PE 與 PP 的回收難度高於 PET,但隨著第一代先進(化學)回收產線投產,預期可望生產出食品級再生樹脂。 為提升整體可回收性,單層剛性塑膠包裝的使用將更為普遍。這也將推動具高阻隔性能塗層的需求,用以取代過去多層瓶在果汁、牛奶、葡萄酒與熱充填食品包裝中的阻隔功能。 在飲料包裝領域,大型瓶製造商正將生產轉移至主要品牌商的生產基地或其附近,以整合技術並降低物流成本。越來越多飲料品牌商將 PET 瓶的預成型與吹瓶作業內部化,採用吹瓶–灌裝–封蓋一體化流程。這樣不僅省去棧板堆疊、綑綁、包膜、倉儲、運輸、拆棧與輸送等工序,也節省倉儲空間並帶來多重成本效益。   2025 年全球剛性塑膠包裝:各材料消費比例 (%) 資料來源:Smithers Smithers 的《2030 年剛性塑膠包裝的未來》報告現已開放購買,售價為 6,750 美元(約 6,350 歐元/5,475 英鎊)。   內容來源: https://www.smithers.com/home
目標報告:私募基金押注兩個新包裝平台——2025年9月併購動態
包裝未來
2025-10-20

目標報告:私募基金押注兩個新包裝平台——2025年9月併購動態

2025年9月 ,包裝領域出現兩個由私募基金支持的新平台,顯示包裝業仍是財務投資人眼中具成長與整合潛力的熱門標的。雖然過去三年間,私募基金收購標籤印刷與其他包裝企業的熱度有所降溫,但這些最新交易再度證明,獨立包裝印刷公司業主仍可期待私募基金的關注,作為未來退出的可行途徑之一。   Portrait Capital 進軍包裝領域 Portrait Capital 宣布成立以標籤印刷為主的新平台,並於同日宣布完成兩項收購。平台以位於阿肯色州瓊斯伯勒(Jonesboro)的 AAi Labels & Decals 為基礎成立。該公司使用網版、柔版、平版、數位與大幅面印刷技術,生產多樣產品,尤其專注於可耐戶外與工業環境的耐用標籤。此類產品常受法規要求驅動,需符合嚴格性能規範,例如安全警示、資訊貼紙與設備銘牌等。由於其需求具持續性、認證門檻高且應用廣泛,耐用標籤對私募基金而言極具吸引力。 同時,Portrait Capital 也宣布完成平台的首項延伸收購——位於德州的 Sticker Ranch 。該公司透過線上平台銷售標籤,並提供易於操作的設計與訂購介面。此舉為 AAi 的生產基礎增添了現代化銷售通路。Sticker Ranch 創辦人將出任新平台執行長,而 AAi 原業主則將陸續退休。公告中明確指出,Portrait Capital 將持續進行策略性併購以擴張此新平台。   CORE Industrial Partners 成立 Momentium CORE Industrial Partners 宣布成立新公司 Momentium ,作為整合其既有相關投資的統一平台品牌。平台推出時,同步收購了位於洛杉磯的 Superior Lithographics 。該公司專精於大幅面平版印刷產品,包括摺盒、瓦楞紙箱面紙與平版標籤,主要服務食品與消費品市場,提供穩定的印刷包裝需求。Superior 以高品質平版面紙著稱,常用於裝飾倉儲量販型包裝,例如消費者自行選購多入商品的紙箱。 除了最新的 Superior 併購案外,Momentium 平台還納入 CORE 先前的兩家包裝企業。2023年12月,該基金收購了位於麻州梅休恩(Methuen)的摺盒製造商 Century Box ,並在公告中表明這只是重返包裝產業的第一步。不到一週後,CORE 即宣布第二筆交易——收購伊利諾州博林布魯克(Bolingbrook)的摺盒製造商 General Converting 。(詳見 〈目標報告:雙擊出擊平台——2023年11月〉 ) 三家包裝公司整合於 Momentium 品牌下後,形成橫跨三州、六座廠房、超過 370 名員工、總面積逾 40 萬平方英尺的生產網絡。除了增加產品能力外,這次收購也反映包裝業普遍透過併購拓展地域布局的趨勢。隨著 Superior 加入,Momentium 現已具備從東岸到西岸的生產覆蓋。(更多近期包裝趨勢,見 〈目標報告年度回顧——2025年8月〉 )   新包裝平台聚焦特殊標籤領域 過去幾年,包裝產業陸續出現多個新平台。繼柔版印刷高產能標籤製造公司經歷多年火熱收購潮後,近一年來的新平台開始聚焦於更細分的利基市場。 今年6月,標籤業資深人士 Nizar Elias 收購賓州西部的 Seneca Printing Express & Label ,並成立新平台 Seneca Label & Packaging 。該公司主要以平版印刷生產工業用切疊標籤,這筆收購不僅因產品特殊而受矚目,也因買方計畫將其作為進一步併購的平台。 另一筆非主標籤類交易則是田納西州查塔努加的私募基金 River Associates 收購 ID Label 。該公司生產可變資訊條碼標籤與倉儲標示牌,雖不屬傳統包裝產品,但廣泛應用於物流供應鏈各環節。River Associates 表示,此收購為平台型投資,未來將尋求互補性延伸收購。 這些差異化平台顯示市場重心正從大量生產的主標籤,轉向耐用標籤、可變條碼標籤、工業與法規導向等具防禦性、專業化的細分市場。   機會仍然充足 產業資料顯示,雖然標籤、摺盒與軟性包裝的生產集中於少數大型製造商手中,但仍有相當多中小型獨立業者活躍於市場。這些公司憑藉服務彈性、客製化、特殊材料應用、快速交期、專用塗層、小量生產與區域物流等優勢分食市場。對於考慮退出的業主而言,9月的交易活動再次提醒——私募基金對包裝產業的胃口依然強勁,尤其是在具特色與區隔化的細分領域。 * 《目標報告》出版單位 Graphic Arts Advisors 擔任此次 Seneca Printing Express & Label 交易的獨家顧問。 完整報告與 2025 年 9 月交易紀錄可於《目標報告》官網線上瀏覽。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2025年第二季出版與廣告收入
專家觀點
2025-10-20

2025年第二季出版與廣告收入

  資料來源:美國人口普查局《季度服務調查》   我們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關注出版與廣告收入,但最近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季度服務報告》,因此想來看看創意市場的表現。 總體而言,情況不算理想。 出版業在疫情期間遭受衝擊,但三個出版領域——尤其是書籍——在疫情後反彈,收入回到趨勢線後趨於穩定。 自2004年以來,報紙出版收入持續下降——即便到2020年,收入仍下降超過500億美元。2024年繼續呈小幅下滑趨勢,並延續到2025年上半年。 期刊出版的情況也不佳;自2004年以來,收入呈現「間斷平衡」:平穩期後接著陡降,第一次可能因金融危機,第二次在2014–2015年間,可能是廣告主將媒體預算從出版物轉向社群媒體、串流服務及其他線上行銷所致。疫情期間,期刊收入下滑幅度低於其他細分市場(當時損失已發生),疫情後收入大致平穩,甚至略有下降。 書籍出版收入在過去20年也持續下降,但自疫情後相對穩定。2024至2025年間,書籍出版收入基本維持不變。 廣告收入則完全不同。2000年代,廣告收入相對平穩,金融危機初期出現大幅下滑,但隨後迅速回升。2010年代,廣告持續向非印刷媒體及其他行銷形式轉移——包括內容行銷、社群媒體及其他數位行銷方式。傳統有線電視仍為可行的廣告媒介,而串流服務則增加廣告依賴,推出更多廣告層級,甚至將原本免廣告層級偷偷轉為廣告層級。 這些廣告層級並不受歡迎,用戶仍願意支付費用以避免觀看廣告。但隨著串流平台持續提高訂閱費(常無預警),用戶可能開始重新評估所訂閱的服務。其他平台如 Spotify、YouTube 等也提供廣告支持(免費)及高級(免廣告)選項。現今幾乎找不到無廣告的地方(上週我們提到三星新冰箱將內建廣告螢幕),而且大多廣告內容也不吸引人。 在政府關閉期間,美國勞工局、人口普查局等機構將暫停資料發布,因此產業數據報告可能暫時斷續,直至另行通知。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包裝生產線已改變,你的呢?
包裝未來
2025-10-20

包裝生產線已改變,你的呢?

  包裝生產線不再像從前。短批量、生產快速反應、個性化、勞動力短缺與永續要求正在重塑轉換器的運作方式。數位印刷已不再是選項,而是提高敏捷性、維持客戶及業務成長的關鍵。下圖顯示數位印刷在摺盒中的發展:它已建立入門地位(階段1),隨著效能與成本改善,預計將從平版等傳統技術獲得市占率。本文由 Keypoint Intelligence 探討數位印刷如何提供速度、彈性與響應能力,使採用者在應對當前不斷演變的包裝需求中取得競爭優勢。   稱包裝及標籤變化為「重大」仍不足以形容。供應鏈持續變動,受到法規、合規性、永續性及需求轉變影響。招募與留住熟練勞動力比以往更困難。轉換操作通常以低成本大量生產為導向,但長期成功仍依賴滿足客戶對價格、產品與服務的期望。 數位轉型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優化印刷成本 (Optimize Print Cost) 目標重點: 專注於降低單純的印刷成本。 運行/印量 (Runs): 低於 3,500 速度 (Speed): 5,000 張/小時 (sph) 成本 (Cost): 每平方公尺 $0.13 - $0.18 市場規模: 5 億平方公尺 (500M m²) 第二階段 :優化總成本 (Optimize Total Cost) 目標重點: 擴大優化範圍,降低整個生產流程的總體成本。 運行/印量 (Runs): 5,000 - 10,000 速度 (Speed): 約 10,000 張/小時 (sph) 成本 (Cost): 每平方公尺 $0.13 - $0.12 (成本進一步微幅下降) 潛在市場規模: 51 億平方公尺 (5.1B m²) 第三階段 :新客戶體驗 (New Customer XP) 目標重點: 數位轉型的最終目標,不再僅限於成本,而是透過數位化能力創造差異化和新的客戶價值/體驗。 運行/印量 (Runs): 10,000 - 20,000 速度 (Speed): 15,000 張/小時 (sph) 成本 (Cost): 每平方英尺 $10 m (此階段的成本計算可能轉向更高價值的指標) 市場規模: 126 億平方公尺 (12.6B m²) 來源: Keypoint Intelligence 的摺疊紙盒行業報告。   當前現實 在生產現場,壓力顯而易見。精簡人員需覆蓋長班次,一人缺席即可能打亂排程。客戶避免高量生產以降低過時風險,偏好與行銷活動或促銷相關的短批量生產。這種混合需求拉伸了傳統工作流程。準備作業侵蝕利潤,庫存更難管理,期限容易延誤。數位印刷為轉換器——更重要的是為客戶——帶來彈性,減輕生產負擔,同時提供市場所需的快速響應能力。 仍有部分轉換器猶豫不決。成本、複雜性與不確定性可能減緩採用,但透過清楚計畫與對現有作業的誠實評估,這些障礙是可管理的。   數位採用步驟 數位轉型的五個步驟 檢視您的業務組合 在小批量上測試工作流程 為客戶識別超越印刷品質的價值 探索新的成長領域 儘早讓您的團隊參與以建立認同   重新思考運作 數位轉型(DX)不只是購買印刷機。成功需技術、人員與流程的整合。 重新思考數位成功的四個領域 1. 工作流程整合 (Workflow Integration) 繪製從訂單輸入到最終成品(後加工/精加工)的完整路徑。連接管理信息系統 (MIS)、光柵圖像處理器 (RIP) 和後加工(finishing),以提高效率和可視性。 2. 員工發展 (Workforce Development) 針對數位化工作流程進行培訓和交叉培訓。提升資深員工的技能 (Upskill veterans),吸引更年輕、精通技術的人才。 3. 混合生產策略 (Hybrid Production Strategy) 將傳統(模擬,analog)和數位(digital)生產並行使用。智能地分配工作任務,在批量效率 (volume efficiency) 和生產靈活性 (flexibility) 之間取得平衡。 4. 資本投資規劃 (Capital Investment Planning) 規劃超越單純購買印刷機的投資。投資於軟體、後加工設備、培訓和系統整合。使用 投資回報率 (ROI) 分析來確保所有投資都與業務目標保持一致。   留住客戶 品牌對轉換器的評估標準已不同。品質仍重要,但差異化在於敏捷性。客戶期望可同時訂購全量與小批量測試,並希望快速完成,而數位印刷使這成為可能。短批量經濟、變更不阻礙生產、個性化高效。這種敏捷性能建立忠誠度。Keypoint Intelligence 標籤與包裝服務副總裁 Jeff Wettersten 表示:「轉換器不能再僅以印刷品質競爭——那只是基本要求。品牌真正看重的是敏捷性:今天處理短批量,明天臨時改設計,下週完成全量生產。數位印刷讓這種回應能力成為可能。」 新利基市場 數位印刷打開傳統印刷難以觸及的市場。小型品牌希望短批量包裝也能突出。高端產品製造商希望高度客製化的摺盒以提升品牌價值。這些市場量雖小,但價值高。針對這些市場的轉換器競爭重點在於創意與服務,而非價格。 混合優勢 高量工作不會消失。Wettersten 表示:「未來不是數位對抗傳統,而是兩者兼具。最具韌性的轉換器將平衡柔版與平版效率與數位彈性,將工作導向最合理的方式。這種混合策略可保護利潤、留住客戶並維持競爭力。」 柔版與平版仍是百萬印量的最高效方式,但單靠傳統技術有風險。最具韌性的轉換器採用混合運作,結合數位與傳統印刷機,並策略性分配工作。數位印刷亦減少人工監管,緩解勞動力限制,同時維持穩定產能與更高盈利。 環境因素 永續性已成合規義務。歐洲法規、北美新規及品牌目標正推動供應鏈變革。數位印刷支持這些目標,減少浪費並將產量對應需求。對買方而言,實質進展才是贏得下一份合約的關鍵。   綜合分析 研究顯示,數位印刷在包裝中的市占將持續攀升,而傳統印刷量趨於平穩。轉型緩慢但穩定。每年,原本以傳統印刷為預設的工作愈來愈多轉向數位。領導者將是那些將投資與市場走向對齊者——因為數位採用不只是設備選擇,而是韌性與成長的關鍵。適應訂單變動、勞動力短缺與永續要求的轉換器,將保留現有客戶並贏得新客戶。   結論 包裝需求不減,但呈現方式與轉換器的應對方式正在改變。能夠兼顧長批量傳統印刷效率與數位敏捷性的企業,將最具競爭力。Keypoint Intelligence 的角色是提供洞察,幫助轉換器自信應對市場變化,將挑戰轉化為持久優勢。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從數位疲勞到印刷力量:重新平衡行銷策略
包裝未來
2025-10-07

從數位疲勞到印刷力量:重新平衡行銷策略

  近年來,行銷預算逐漸傾向數位渠道,但隨著信箱爆滿、網路廣告被忽略,以及 Cookie 消失,一種熟悉的傳統方式正在重新獲得重視——直郵行銷。Keypoint Intelligence 分享了《美國數位生產印刷應用預測(2024–2029)》的重點洞察。     直郵行銷為何再次受青睞 雖然整體直郵市場預期會下滑,但 Keypoint Intelligence 預測,數位印刷直郵的出貨量將以每年 12.5% 的複合成長率 增長,使其成為印刷領域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之一。 Keypoint Intelligence 生產印刷服務首席分析師 German Sacristan 表示:「在數位優先的世界中,市場高度飽和,實體信箱成為高價值的溝通渠道。它提供印刷的觸感與信任感,同時避免數位渠道的資訊過載與隱私疑慮。」 直郵行銷的當前優勢包括: 數位疲勞 :消費者刪除電子郵件、封鎖廣告,實體郵件更易被注意。 隱私規範 :Cookie 與第三方追蹤衰退,直郵可在符合法規下實現個人化。 從膠印到數位 :成本上升與短版印刷需求增加,數位印刷讓直郵更靈活且成本效益高。 數位整合 :QR Code、NFC、擴增實境(AR)將印刷轉化為數位體驗入口。 Sacristan 補充:「這不是要取代數位行銷,而是選擇最適合的渠道,以達成最佳投資報酬。當直郵與整合行銷策略結合時,效果往往最佳。」   更廣泛的印刷機會 直郵的回潮,是印刷從膠印向數位印刷轉型的一部分。隨著數位印刷的總持有成本(TCO)下降,以及客戶對短版、精準印刷的需求增加,數位印刷正在成為成長引擎。 此外,金屬墨水、紋理效果、箔印與其他高價值裝飾的需求也在提升。這些特殊應用為品牌提供突出的方式,幫助印刷服務提供商(PSP)在市場中差異化並提升利潤。 在 Keypoint Intelligence 2022 年《行銷人研究》中,近 95% 的印刷買家 表示未來兩年及以後對特殊印刷應用感興趣。個性化、電子連結、特別設計、獨特材質及後加工裝飾,都能與直郵結合,幫助行銷活動達成以下目標:吸引注意力、提升品牌形象、保持相關性,並簡化消費者購買流程。   印刷服務提供商的新角色 過去,印刷的成功取決於品質、生產力與成本,但今天,能否幫助行銷者達成活動目標,才是決定競爭力的關鍵。能夠提出策略性問題(如「目標受眾是誰?訊息內容是什麼?活動目標為何?以往如何溝通?」)的服務商,才是真正的合作夥伴。 Sacristan 指出:「直郵在數位印刷領域的成效、相關性與成長證明,印刷不僅存活,更在演進。能夠展示印刷如何強化行銷策略,而不只是完成訂單的服務商,將成為未來市場的領導者。」 隨著 AI 協助預測洞察、個人化自動化與最佳化投放時機,印刷正變得更智慧,並為整體溝通組合增加價值。將訊息以適當形式、在適當時間傳遞,印刷的價值被最大化。 印刷仍是一個整合性渠道,其價值在策略性使用下愈加凸顯。當印刷從「產品」轉化為「績效工具」時,它證明了自己仍是現代行銷核心的重要角色。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推動全球消費的包裝創新
專家觀點
2025-09-30

推動全球消費的包裝創新

包裝已成為全球消費的強大驅動力。 /圖片來源:Monticello via Shutterstock   包裝已成為推動全球消費的強大力量。 創新的包裝設計正在悄然改變全球人們的消費模式。 從可生物降解薄膜到智慧標籤,創新不僅讓產品更安全、更具吸引力,也影響購買行為、環保意識與品牌忠誠度。 本文結合近期研究與實例,探討支持全球需求的創新,並向讀者說明為何包裝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為何永續包裝至關重要 永續包裝,包括可回收、可堆肥或可生物降解材料,已成為品牌與消費者的首要考量。 到 2025 年,許多國家已制定法規,禁止一次性塑料或要求回收標準。 在英國與歐盟,日益增長的生產者責任法規及塑料稅框架,促使企業從傳統塑料轉向環保替代品,如紙材、海藻基薄膜及生物基塑料。 消費者也逐漸拒絕浪費性塑料包裝:在歐洲,約 42% 的購物者因不永續的包裝而放棄購買。 這種日益增長的環保意識凸顯出,永續包裝創新能直接推動全球消費,因其符合價值觀與政策的轉變。   新興材料與智慧包裝 向永續材料的轉型催生了一波全新解決方案。單一材料設計與紙材替代品作為功能性與環保選擇,正逐漸受到青睞。 生物塑料、可堆肥選項,甚至海藻與植物蛋白基薄膜,模擬傳統塑料的功能,但不帶來環境負擔。 智慧包裝也正在崛起。QR Code、標籤與數位連結讓包裝變得互動化,提升透明度與消費者信任。 主動與智能包裝——可監測新鮮度、溫度或品質——延長保質期並提升安全性,尤其適用於食品與藥品。 從 NFC 感應的新鮮度監測器,到無需電池、能在食物變質時釋放防腐劑的系統,這些創新將包裝轉變為消費過程中的主動夥伴。   吸引並留住消費者的設計趨勢 新穎的視覺風格,將包裝從單純容器升級為敘事工具。簡約設計搭配大膽字體,以及能激發多巴胺的極繁風格包裝,在數位世界中爭奪注意力。 部分品牌甚至採用「混亂包裝」——如將衛生棉放入冰淇淋盒等意想不到、古怪的設計——以突破視覺噪音並引發社群媒體話題。 美妝品牌則嘗試將美感、可及性與永續性結合,但許多品牌仍面臨提供明確認證或可補充選項的挑戰。 兼具風格、功能與認證的包裝越來越受重視,這類設計有助於推動消費者做出永續選擇。   創新包裝如何推動全球消費 創新包裝不僅提升產品吸引力,也改變消費者行為,促進永續選擇,並增強品牌忠誠度。它是連結產品、消費者與市場需求的重要橋樑。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
能促銷的標籤:包裝作為品牌武器
包裝未來
2025-09-30

能促銷的標籤:包裝作為品牌武器

  在當今零售世界中,包裝往往是顧客在看到任何文字前的第一印象。 包裝不僅是簡單的容器,它是一種強大的品牌工具,在消費者開啟產品前就能與其對話。 在注意力短暫、貨架空間有限的時代,包裝已經成為品牌不可或缺的武器。 設計精良的包裝不僅保護產品,更能觸動情感、傳遞品牌價值,將偶然的購物者轉化為忠實粉絲。   為什麼包裝設計能改變品牌 包裝設計塑造第一印象。 引人注目的標籤或盒子能立即吸引目光並激發好奇心。消費者在貨架上面對數百種產品時,能夠脫穎而出的包裝——無論是顏色、材質、字體或巧妙結構——都能創造瞬間的連結。這個瞬間可能促使消費者掃描、閱讀,最終完成購買。 採用永續材料的包裝傳達企業的倫理責任。當今的消費者傾向選擇環保產品。 標註可回收或可生物降解元素的標籤——如「無塑料」、「可堆肥紙板」或「環保認證」——講述了品牌的價值故事,培養信任與長期忠誠度。   標籤與包裝如何塑造品牌感知 包裝影響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認知。厚重的紙張、壓印細節或燙金效果能傳達奢華感。 對於平價品牌,簡約乾淨的設計則傳達價值與效率。標籤的材質、表面處理與排版都會影響這種感知。 清晰的訊息傳達至關重要。標籤若包含簡明、有用的資訊——如「經皮膚測試」、「無添加糖」、「英國手工製作」——能創造透明度。知情的消費者往往認為品牌可靠,並成為回購者。   智能包裝作為行銷優勢 智能包裝的興起,使標籤變成互動體驗。QR Code、NFC 晶片或擴增實境功能讓包裝能解鎖內容——如食譜、教學或互動故事。將數位互動嵌入標籤的品牌,能加深消費者興趣並創造難忘體驗。 包裝也在社群媒體行銷中發揮作用。 視覺吸引的標籤設計提升「Instagram 可分享性」,促使用戶拍照分享。直接印在包裝上的標籤 Hashtag 也能放大品牌在網路上的存在感。當包裝值得分享時,口碑影響遠超過實體貨架。   總結 包裝已成為品牌武器——它吸引注意力、建立信任、激發互動。 從美學吸引力到永續傳達,從觸覺品質到數位互動驚喜,優秀的標籤承擔多重角色。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智能包裝幫助品牌長期立足。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cf-view&cf-view&cf-view
Sirivatana Interprint:自動化推動印刷工廠轉型
專家觀點
2025-09-20

Sirivatana Interprint:自動化推動印刷工廠轉型

參訪時間:2025 年 10 月 19 日 地點:Sirivatana Interprint(泰國)   Sirivatana 以垂直整合與系統化管理見長,近年透過自動化與數位化改造,從傳統商業印刷順利轉向高附加價值的包裝印刷。此次參訪聚焦其產線整合、IT/ERP 應用、淡旺季人力策略與永續實務,對台灣印刷業具有參考價值。   公司簡介 Sirivatana 成立於 1976 年,歷經品牌整合與擴建後,1995 年轉型為上市公司。公司業務涵蓋書籍、商業印刷與包裝印刷等,並在泰國與寮國設廠,目前泰國廠約 700 名員工,寮國廠約 300 人。   主要產品與服務 書籍印刷(精裝、平裝、pop-up) 商業印刷(表單、海報、月曆) 包裝印刷(彩盒、食品級包裝、瓦楞紙箱) POP 展示物、貼紙與後加工(燙金、局部上光、覆膜、裝訂) 網站設計與技術支援   生產流程與主要設備 生產流程:設計/印前 → 打樣 → 製版 → 印刷 → 加工/裝訂 → 包裝 → 出貨(全流程內製) 設備重點: 印前:EPSON 打樣機、Screen 8600 CTP 商業印刷:Komori / Heidelberg 多色機(合計 17 台) 包裝印刷:Heidelberg / Komori UV 機、UV 8 色 + 上光、食品級富士數位機 後加工:燙金機、局部上光、軋型、裁切、裝訂等設備齊備   核心競爭力與轉型策略 垂直整合 :完整內製能力,掌控品質與交期。 自動化與效率提升 :導入自動化後,員工數從高峰 1,800 人降至約 800–1,000 人,勞動生產力顯著提升。 市場導向 :加重包裝印刷比重,拓展歐美與亞太客戶。 永續實務 :紙張含水控制、環保材料應用與色彩管理系統(GMG)投資。 資料化管理 :以中央監控與紀錄碼追蹤機台與維護歷史,提高設備可靠度。   參訪重點整理 系統化設備管理 Sirivatana 建置中央監控系統,針對每台機台設定運行門檻,異常自動通報並建立完整事件紀錄,確保維修、責任與數據可追溯。 商業印刷到包裝印刷的調整 面對商業印刷需求下滑,公司減少商印工程數、優化排程,並將資源轉投入高附加價值包裝(彩盒、食品級包裝),以維持獲利與產能利用率。 ERP 與 IT 運作模式 採外部 ERP 為基礎,內部小型 IT 團隊(約 4–10 人)負責客製化與維運,採「小團隊+外部支援」模式以節省成本並快速回應需求。 淡旺季人力彈性 淡季以內部調度消化;旺季透過外籍人力仲介補員。工廠以制服顏色區分國籍並提供三語系內部系統與語言訓練,降低溝通摩擦。 紙張品質與出口穩定性 建立專責團隊進行紙張恆溫與含水率控制,透過調濕與倉儲管理,確保產品在不同氣候下仍維持尺寸與平整度。 原料成本與供應鏈策略 面對紙漿上漲,Sirivatana 與紙廠建立長約與合作關係,採計劃性採購與分散供應來源,透過效率提升與產品結構調整緩衝成本壓力。   未來展望 Sirivatana 將持續以自動化與數據化為主軸,強化包裝印刷市場的技術與產能,並透過供應鏈合作與永續材料應用,提升對國際品牌的競爭力。對台灣印刷業而言,其轉型策略在「產線彈性、系統化管理與產品結構調整」三方面具有高度參考價值。  
泰國布局、數位轉型與策略聯盟
風雲人物
2025-09-19

泰國布局、數位轉型與策略聯盟

日期:2025-09-18 地點:美美印刷集團(泰國)   公司概覽 美美印刷集團( Mae Mae Printing Company Limited )由張總經理領導,是一站式 包裝與標籤印刷專業公司 。公司以 前製、印刷、後段完整製程管控 為核心,依靠先進設備與跨領域人才,打造高品質印刷服務。 1986 年,張總經理赴泰國創業,順應南向政策逐步拓展市場,之後進入中國,服務範圍涵蓋多個產業及國際品牌,如 Sony 供應鏈、美國 AOFD、日本 YAMAKATA 等,並與策略夥伴簽訂保密合約,透過市場區隔穩固合作關係。   創業歷程與國際布局 張總回顧創業初期經歷:面對語言不通、資源不足,憑藉「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堅持。 他強調,國際投資必須 合法合規 ,避免灰色地帶操作,並需事先設定退場機制,才能在國際市場穩健運作。 如今, Mae Mae 已建立跨國布局,並與泰國、中國據點緊密協作,形成完整的區域市場網絡。   電子業思維驅動的數位轉型 張總提出「 money is printing(運算) 」理念:運算與流程價值經常被低估,企業應借鑑電子業思維,提升效率與形象,打造更高市場進入門檻。 在數位轉型上,公司持續投資 HP 等先進設備,強調 設備與人才同步升級 ,確保流程數位化落實與競爭差異化。 Mae Mae 不打純價格戰,而是以 品質、交期與差異化 取勝,尤其專注於高附加值包裝與標籤市場。   人才策略與永續經營 面對產業世代斷層,張總指出印刷業仍以四、五十歲世代為主,急需年輕人才加入。公司強調 跨文化、跨地域的人才融合 ,近期聘用會中文的印度籍專業人員,以符合國際市場需求。 在 ESG、人權與環保方面,公司已完成 FSC 認證,並透過資源整合及合作模式進行投資,降低風險、提高成功率。   對談精華 在參訪中,張總分享了公司如何透過全流程管控確保品質。他表示,印刷流程分為前製、印刷與後段三大區塊,每個環節都有專人監控與 SOP,確保產品從打樣到出貨都符合客戶規格。這套系統化流程讓公司即使面對多產業、多品牌訂單,也能維持穩定品質與交期。 談及國際布局,張總回顧1986年赴泰創業經驗,強調合法合規與風險控管的重要性。對於數位轉型,他提出「money is printing」理念,透過數位化與自動化設備提升效率與形象。 人才策略方面,公司重視跨文化、跨地域的人才融合,近期聘請會中文的印度籍專業人員,培養新一代年輕人才。ESG與永續經營則是國際合作的基本要求,公司透過資源整合完成 FSC 認證,並依合作模式進行投資。 整體而言,本次參訪凸顯 Mae Mae 以電子業思維重塑印刷流程的策略,從品質控管、國際布局到人才培育與永續經營,都展現出長期思維與市場敏感度。   結語 Mae Mae 以 「電子業思維 + 印刷專業」 為核心,從硬體設備到軟體流程全面升級,結合跨國人才、策略聯盟與永續經營構築競爭優勢。 張總經理認為,唯有先確保企業長期生存,再談文化與理想,才能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國際競爭中站穩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