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軟包裝的終端回收挑戰與解方
包裝未來
2025-11-17

多層軟包裝的終端回收挑戰與解方

薄型多層複合包材在全球供應鏈中依然是工程設計的成功案例,同時也是永續上的挑戰。多數零食、咖啡與寵物食品的包裝並非單一材質,而是由多層薄膜組成——例如提供封口與韌性的聚烯烴、負責阻隔的 EVOH 或金屬化層,以及提供視覺效果與結構的油墨與黏著劑。 這些複合結構帶來卓越阻隔性與輕量特性,卻使回收變得困難。 多層軟包裝的「終端命運」位在性能、回收基礎設施與經濟的交會點:如何在保留阻隔性與加工性之下,建立可信、可行的回收路徑。 對包裝產業而言,實務方向聚焦三點: 結構簡化、相容或可拆解設計,以及為回收料建立穩定應用市場 。   多層軟包裝難以回收的三大原因 1. 收集與分選困難 大多數路邊回收系統仍以回收硬質塑膠、金屬與紙類為主。軟膜容易纏繞設備、被風流帶走,最後多被歸入殘餘廢棄物。 即使有軟膜收集,分選機較容易辨識透明 PE;但 PE 與 PP、PA、PET、EVOH 或鋁複合的多層膜在 NIR(近紅外線)設備中會顯示成混合材質,使打包價值降低。大量油墨或含碳黑的顏料更會干擾讀取。 2. 再生料品質不穩 機械回收偏好單一材質。多層包材的異質層會造成污染,產生顆粒、氣味或脆化問題。 金屬化層會在熔融時剝落;強力黏著劑與油墨不易洗掉,形成雜質。 要製作可用於薄膜的 PCR(再生料),必須有乾淨一致的來源與已知添加物,而多層膜若不重新設計,很難達到這要求。 3. 市場需求決定最終去向 即使收集到,端市場仍會影響去留。 較乾淨的透明 PE 可重新變成垃圾袋或簡易薄膜;混合多層膜通常只能降階利用,做成低規格產品,甚至在需求疲弱時改作能源回收。 要建立能長期吸收再生料的市場,必須平衡品質、顏色容忍度與應用規格。   如何讓多層軟包裝更可回收? 1. 儘可能使用單一材質(Mono-material) PE 或 PP 為主的複合結構是目前最可回收的方向。 常見案例: PE//EVOH//PE 結構 全 PP 複合 (鑄造 PP 做封口、OPP 做挺性) 以透明阻隔塗層取代 PET 或 PA 盡量讓主要材質佔 90–95% 以上 。 2. 讓多層結構可「拆解」 如果無法避免第二材質,讓其在清洗或熱處理中分離: 使用可在鹼洗中溶解的黏著系 使用可逆型熱黏著層,使清洗時層間分離 使用可漂浮、可脫墨油墨或可移除標籤膠 3. 讓分選機「看得見」主材質 避免碳黑,改用可被 NIR 辨識的顏料 保留透明區域,減少大面積印刷 在可相容薄膜背面反印,以利脫墨 4. 選擇更相容的黏著與阻隔技術 EVOH 在低比例下(如 <5%)仍可維持阻隔,且相容性較佳 可考慮塗佈型、分散型或 plasma coating 作為替代 金屬化層盡量超薄化,或改採透明阻隔 5. 以實測數據支撐「可回收」主張 必須做 NIR 測試、洗滌測試、熔融流動、異味、造粒顏色 與回收業者合作評估實際可行性   標準機械回收之外的替代回收策略 1. 溶劑法(Dissolution) 選擇性溶解目標聚合物(多為 PE、PP),過濾掉油墨、黏著與阻隔層,再沉澱出更乾淨的樹脂。 成品質比混合料更穩定,能重新用於薄膜或成型件。 2. 化學回收(熱裂解、解聚) 將塑膠轉為油品或單體,可在食品接觸領域透過「質量平衡」回到製程。 適用於機械回收不經濟的複雜膜材,但能耗與收率需納入考量。 3. 封閉式循環再利用(Reusable loops) 在 B2B(企業對企業)供應鏈中,耐用的軟袋可重複清洗使用,減少一次性包材消耗。   透過採購、治理與清晰標示避免漂綠 設定明確 KPI:回收料比例、可回收結構 SKU 比例、分選通過率、洗滌產率、熔融指數穩定度、氣味等級 報告實際回收流向(路邊回收、商店回收、回收廠、化學回收、能源回收) 遵循最嚴格市場的 EPR 規範與回收標示 使用低遷移油墨、黏著,並管理 NIAS(非預期物質) 與回收端共享材料清單、油墨系統、阻隔層資訊 在包裝上清晰標示回收方式(如「PE 薄膜|請至店內回收」)   結語 多層軟包裝的永續改善關鍵在於設計要符合實際回收環境,而非理想狀態。 推動單一材質結構、選擇可相容或可拆解的阻隔與黏著系統、以實測數據驗證,再為無法機械回收的部分建立可信的替代路線,才能讓軟包裝在保有性能的同時,也能真正回到可循環體系。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瓦楞紙與軟性包裝推動包裝市場數位印刷規模達 220 億美元,Smithers 研究報告指出
包裝未來
2025-11-17

瓦楞紙與軟性包裝推動包裝市場數位印刷規模達 220 億美元,Smithers 研究報告指出

根據全球包裝產業權威 Smithers 的研究報告,2025 年全球印刷包裝與標籤市場規模將達 220 億美元。 最新 Smithers 市場報告《2025–2030 年包裝數位印刷未來趨勢》指出,該市場將以每年 10.9% 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成長,到 2030 年規模將達 369 億美元。 目前數位印刷在整體印刷包裝產量中僅占小部分:按量計僅 1.3%,按價值計約 4.1%。隨著新一代專為包裝設計的高速數位印刷機投入使用,數位印刷份額將持續上升。 瓦楞紙成長最顯著 2025–2030 年間,最主要的增長機會在瓦楞紙領域。Smithers 分析顯示,該細分市場價值將在五年內翻倍,到 2030 年達 82 億美元。主要增長動力來自噴墨印刷,新型寬幅噴墨系統每分鐘可印刷 400 公尺,單色或彩色皆可,成為現存最快的數位印刷機,到本世紀末可達 500 公尺每分鐘。 噴墨後加工市場也快速擴張,高性能系統正在被導入箱廠及部分大容量展示應用中。這得益於電子商務包裝盒使用量增加,以及展示包裝與次級包裝界限模糊,高品質貨架就緒托盤與盒子需求上升。 標籤印刷增長相對緩慢 數位印刷在標籤領域增長最慢,2025–2030 年預測 CAGR 為 8.0%,因標籤印刷商在數位化採用上已走得較前。全球約有 8,100 台窄幅噴墨與碳粉印刷機用於標籤與套筒印刷,使標籤在價值份額上達 23.3%,高於其他市場細分。 由於供應商眾多,標籤市場競爭激烈。一個策略是升級現有窄幅設備以印刷軟性包裝材料。Smithers 預測軟性包裝的數位印刷將以 11.6% CAGR 成長至 2030 年。這對碳粉印刷設備原廠(OEM)提供了機會,雖然噴墨機也已克服化學堆疊(chem-stack)問題進入市場。 技術升級持續推動市場 一系列技術改進將進一步提升數位包裝印刷的品質與成本效益。數位標籤與包裝技術仍在快速發展,新型印刷系統搭配工作流程與後加工技術,形成完整解決方案。 報告《2025–2030 年包裝數位印刷未來趨勢》追蹤全球印刷包裝與標籤市場五年走勢,量化不同印刷流程、終端應用及區域的現況與未來市場規模。報告目前可購買,售價 6,750 美元(約 6,350 歐元 / 5,475 英鎊)。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別再追求獨特賣點(USP),那只是神話…關鍵是找到你的差異化優勢
專家觀點
2025-11-17

別再追求獨特賣點(USP),那只是神話…關鍵是找到你的差異化優勢

Stuart Mason,Here’s How To 創辦人,說明了為什麼企業應該專注於找出讓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質,而不是追逐 USP。 我直接說了,現在讓我解釋原因。 許多企業主被告知要找出他們的「獨特賣點」(USP)。別搞錯了,這不是 UPS,那是用來寄快遞的。 這幾乎是大部分商業顧問的預設建議。聽起來很厲害吧?要獨一無二、突出、成為唯一。問題是,在如今擁擠、嘈雜、價格敏感的市場中,要真正「獨一無二」幾乎不可能。即便你偶然做出別人沒做過的事,也不久就會被模仿。 老實說,在印刷和圖文行業,你能真正獨特嗎? 有更好的方法: 差異化 。這不是成為唯一選擇,而是成為明顯的首選。   別追獨角獸:你的企業不必「獨特」也能成功 現實是:顧客關心的只有你是否能解決他們的問題、省時、減輕痛苦,或讓生活更方便。 印刷業到處都是企業,沒有人真正獨特,他們賣的東西大致相同。奇怪的是,有些生意門庭若市,另一些卻難以支付帳單。為什麼? 因為他們找到了一種方式,在顧客心中顯得與眾不同。可能是氣氛、服務速度、社區感,或者顧客記住了你。 獨特性短暫,差異化才可持續…甚至可擴展。   差異化基礎:如何不靠價格吸引顧客 單純比價會讓你更辛苦卻賺得更少。差異化改變規則。行業內常陷入「價格競賽」,沒人能贏。 當你清楚傳達自己的不同,並做到承諾,顧客就不再只比價。 先傳達價值,再談價格 。 想像兩家印刷店: 一家按時送達傳單,完成任務,符合預期。 另一家送達同樣的傳單,但附上手寫感謝卡和下次使用的優惠券。兩者都完成工作,但只有一個留下印象。哪個會帶來回頭客,即使價格略高? 人們很少記住你做了什麼,但會記住你讓他們的感受。   顧客體驗的重要性:僅靠服務不夠 許多企業吹噓服務很好,「我們友善又樂於助人!」競爭對手也一樣。但如果整體體驗平淡或挫折,顧客永遠不會感受到你的「優秀服務」。 顧客體驗涵蓋整個過程,從第一次聽到你,到瀏覽網站、接觸員工、使用產品、售後跟進。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顧客可能根本不會留到享受你的服務。 打造卓越體驗非常重要,因為在整個過程中,你甚至可能不知道這位潛在顧客的存在。   顧客真正想要的,以及他們討厭的 企業主常以為自己知道顧客想要什麼,然後還去模仿競爭對手。但誰說對方做得對呢?印刷行業尤為如此。 事實是:顧客不會明確告訴你想要什麼,但很會表達他們不想要什麼。他們討厭被忽視,討厭意外(除非是驚喜),討厭阻礙或摩擦,如隱藏費用、繁瑣流程、專業術語,或無解釋的等待。 顧客渴望的是簡單、信任、可靠,以及一點小驚喜。持續滿足這些需求,你就會遠超競爭者。   第一印象決定成敗:七秒鐘定勝負 研究顯示,我們在幾秒內對人或企業形成評價。第一印象,不論是店面、網站、包裝,甚至是郵件簽名,都決定了後續感受。 小調整可能帶來大收穫:網站現代易用嗎?電話是否即時接聽?提案是否格式精美? 記住: 你無法重來第一印象 。   從平凡到驚喜:創造“wow”時刻 多數顧客互動容易被忘記,因此加入意外的「wow」瞬間,是強力的差異化策略。 例如:酒店免費升等房間、技術人員打掃比原本還乾淨…這些都是 wow 時刻。 這些不必昂貴,只要用心。將平凡轉為難忘,顧客會傳播口碑。人們不會記住你做了什麼,但會記住你的感受。   防抄襲的差異化:建立無法被模仿的優勢 可見的差異化容易被模仿:免費送貨、會員卡、促銷活動…競爭者一週內就能複製。 秘密在於無形優勢:你的聲譽、故事、與顧客建立的關係,以及情感連結。這才是個人品牌。 這些來自企業文化與個性,而非流程。在自動化盛行的世界中,人性化體驗是一大優勢。   從尋找便宜客到打造忠實粉絲 並非每個顧客都是好顧客。只追求低價的顧客會消耗你資源。你需要的是重視你的價值、願意推薦朋友的顧客。 忠實粉絲比便宜客更有價值。他們持續購買、容忍偶爾錯誤,並成為你最有效的銷售力量。 吸引他們就意味著加強差異化。   從顧客視角檢視業務流程 站在顧客角度,描繪完整購買旅程:從初次認識、詢問、購買到售後服務。 找出摩擦點,如何讓流程更順暢? 這種檢視常會帶來小而強大的改變:順暢的線上結帳、清楚的溝通、友善的訂單流程,這些都能將一次性買家轉化為長期粉絲。   差異化清單:五個要點保持領先 清晰 :能清楚說明你的差異,而不提價格? 一致性 :每次都能傳達並實現這個差異嗎? 體驗 :顧客旅程是否順暢、難忘、無摩擦? 情感 :是否建立讓顧客感覺良好的連結? 適應性 :是否定期檢視並更新差異化策略,以保持領先? 五點做到,企業就能在擁擠市場中脫穎而出。   最後忠告:誠實面對 停止追求獨角獸,不必追求「獨特」。專注於創造真正不同、有價值、真誠且難忘的顧客體驗。 做到這點,你的競爭對手將不知所措,而你的顧客會心滿意足地說:「幸好他們這樣做了!」 請記住:你的競爭對手也在看這篇文章!   內容來源: https://imagereportsmag.co.uk/
歐盟公布食品接觸材料中雙酚A及其他雙酚類全面性新禁令 (EU) 2024/3190
包裝未來
2025-11-17

歐盟公布食品接觸材料中雙酚A及其他雙酚類全面性新禁令 (EU) 2024/3190

歐盟於 2024 年 12 月 31 日正式發布法規 (EU) 2024/3190,對食品接觸材料中的雙酚A(BPA)以及其他具危害性的雙酚類化學物質提出更嚴格的管理措施,以強化消費者健康保護。   雙酚A與雙酚類的管制背景 雙酚A是常見於食品接觸材料的化學物質,例如金屬罐內的環氧樹脂塗層與聚碳酸酯塑膠。由於其可能釋出而造成人體暴露,各界長期對其安全性有所疑慮。 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在 2023 年的最新評估中指出,BPA 會對免疫系統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將每日容許攝取量(TDI)調降至 0.2 ng/kg 體重 ,比 2015 年標準降低 兩萬倍 。在此科學證據基礎上,歐盟進一步推出 2024/3190 法規,規定食品接觸材料中不得再使用 BPA,也禁止其他具有危害性的雙酚類物質使用於相關產品。   禁用範圍與規範要求 依據新法規,BPA 及其鹽類不得使用於下列食品接觸材料: 塑膠 黏著劑 橡膠 離子交換樹脂 印刷油墨 清漆與塗料 矽膠 此外,其他被列為具危害性的雙酚類也在禁止之列,除非獲得特別授權。即便採用替代雙酚類化合物,也必須確認製品中不含殘留 BPA。 法規也設定了嚴格的檢測限: BPA 及其他危害性雙酚類的總量或遷移量必須低於 1 µg/kg(1 微克/公斤)。   生效時間與過渡期 法規於公布後 20 天正式生效,並提供不同產品類別的過渡安排: 一次性食品接觸材料 : 2026 年 7 月 20 日前仍可依舊規範販售。 特定用途材料 (如水果、蔬菜、魚類產品的包裝;或僅用於外層金屬表面的塗層): 過渡期延長至 2028 年 1 月 20 日 。 可重複使用材料 : 在 2026 年 7 月前上市者,可販售至 2029 年 1 月 20 日 。 食品工業設備相關零件 : 可於 2028 年 1 月前上市,販售期限同樣至 2029 年 1 月 20 日 。 法規也提供部分例外,例如: 容量超過 1000 公升、內部塗佈環氧樹脂的工業加工槽 使用聚碸樹脂(PSU)製成的過濾膜組件 這些項目可在特定條件下豁免,但須確保首次使用前完成清洗,且遷移測試中不得檢出 BPA。   對塑膠食品接觸材料法規 (EU) No. 10/2011 的調整 (EU) 2024/3190 也同步修改了塑膠食品接觸材料法規,將: 雙酚A(BPA) 雙酚S(BPS) 從附錄 I 的可使用物質名單中刪除。也意味著這兩種物質未來不得再使用於塑膠食品接觸材料中(除非適用特定豁免條件)。 同時,新法規也正式取代 (EU) 2018/213,不再沿用過往的 0.05 mg/kg 遷移限值,而全面採行更嚴格的禁用模式。   符合性聲明(DoC)的要求 所有受規範的食品接觸材料和製品必須隨附符合性聲明文件,其中需載明: 出具 DoC 的業者名稱、地址、聯絡方式 製造或進口方的資訊 材料或製品的完整描述(包含中間材料與最終成品) 聲明日期 產品中使用的雙酚類清單 明確聲明產品符合 (EU) 2024/3190 與 (EC) No. 1935/2004 第 3、15、17 條所定要求   SGS 雙酚類檢測能力 SGS 現已提供相關檢測服務,適用於包材、容器與各式消費性產品,包含: 最多 27 種雙酚類化合物的特定遷移試驗 檢測極限可達 1 µg/kg 如企業需確認產品能符合新法規,可進行相應測試與評估。 本文內容依歐盟公開法規資料整理而成;更多細節可於 EUR-Lex 法規平台搜尋 Regulation (EU) 2024/3190 。   內容來源: https://www.sgs.com.tw/
2025 年黑色星期五:用智能印刷營銷提升您的銷量
專家觀點
2025-11-17

2025 年黑色星期五:用智能印刷營銷提升您的銷量

2025 年黑色星期五落在 11 月 28 日(星期五),如今它已不再只是美國的購物現象,而是英國零售日曆中最大的促銷活動之一,為小型企業和新創公司提供吸引新客戶、清理庫存、提升年終利潤的黃金機會。 雖然數位廣告和社群媒體活動往往占據焦點,但印刷行銷仍然是最有力、最具成本效益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之一,能在黑色星期五的喧囂中讓你的品牌脫穎而出。讓我們看看今年如何讓印刷行銷為你的品牌加分。   為什麼印刷行銷在黑色星期五特別有效 黑色星期五期間,電子信箱塞滿促銷郵件,線上資訊流也充斥折扣訊息。印刷品能突破數位雜訊,提供實體、值得信賴的體驗。 印刷行銷之所以更重要,原因如下: 具體影響力 – 精心設計的傳單或海報能吸引目光,比社群貼文更持久。 在地優勢 – 印刷品能直接鎖定當地市場,非常適合獨立商店或服務型企業。 品牌強化 – 高品質印刷材料展現專業形象,建立信任感。 數位互補 – QR 碼和個人化網址將印刷與線上銷售連結,引導顧客直達黑色星期五優惠頁面。   黑色星期五必備印刷行銷材料 吸睛傳單與單頁宣傳 在當地商圈派發傳單,或隨訂單附上,宣傳你的優惠。突出「店內專屬折扣」或「提前購買優惠」以營造緊迫感。 小技巧:使用大膽標題、限時訊息和充足留白,讓優惠清楚易讀。 櫥窗海報與銷售點展示 實體零售商的視覺展示非常關鍵。大型海報或櫥窗貼紙能瞬間提升店面氣氛。 ?建議:海報、線上橫幅與電子郵件設計保持一致,加強品牌辨識度。 品牌禮券與折扣卡 透過印刷禮券鼓勵顧客在黑色星期五後回流,禮券可延續至 12 月使用。 額外點子:加入節日設計,順利過渡至聖誕促銷。 直郵行銷 提前寄送個人化明信片或迷你目錄給最佳客戶。直郵的開信率遠高於電子郵件,更有親切感。 使用 QR 碼直接導向優惠頁或專屬線上折扣。 感謝卡與包裝附贈品 每筆黑色星期五訂單附上感謝卡或優惠券,低成本卻能有效將一次性購買者轉化為回頭客。   黑色星期五印刷設計小技巧 使用鮮明對比 – 黑、白與金屬色點綴營造高級感。 簡單明瞭 – 每件印刷品專注於一個核心優惠或訊息。 增加緊迫感 – 使用「至週日午夜結束」或「庫存有限」等詞語促使行動。 清楚行動指引 – 無論是掃描 QR 碼或親訪門店,都要引導顧客明確行動。   內容來源: https://printuk.com/blog/
面對數位飽和,印刷是否能再次在行銷計畫中找到定位?
包裝未來
2025-11-10

面對數位飽和,印刷是否能再次在行銷計畫中找到定位?

數位令人失望。SEO 已經力不從心,電子郵件頻頻進入垃圾信箱,線上廣告成本愈來愈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品牌正在重新評估紙張的角色。印刷是否能從策略的角度重回舞台?關鍵在於智慧定位。   全數位承諾的崩解 不必走遠:根據 2025 年 7 月發表的 Similarweb 研究,60% 到 70% 的 Google 搜尋結果甚至不會點擊到外部網站。Gartner 預測,到 2026 年底,完全依賴傳統 SEO 的品牌,流量將下降 40%–60%。內容不缺,但行銷回報無法匹配。因此,曾經能以低成本產生觀眾的 SEO 策略,如今正在消耗資源。 數位關係行銷也在崩解 即便是長期被認為成本低、效果佳的「關係型」手段,也逐漸失效。冷郵件尤其受影響,近期因 Google、Microsoft 與主要郵件服務加強反垃圾郵件過濾,越來越多商業訊息無法送達收件箱。 在社群媒體上,情況同樣不佳。擁有數千甚至數萬訂閱者的帳號也難以產生可見互動。貼文不被注意、互動下降、有機內容沉默,受眾變得慣性無反應。即便你曾以為已掌握顧客,直接接觸仍在減弱。 線上廣告愈發昂貴,但效果令人失望 廣告預算跟不上需求。不是缺乏投入,而是規則改變。廣告算法偏好容易點擊的對象:廣告只呈現給已認識品牌的人,或搜尋包含品牌名稱的用戶。這已不再是拓客,而是循環曝光。 同時,競爭日益激烈。每家公司在相同渠道、相同時間推送內容,活動雷同、格式重複、注意力分散。成本卻不斷上升:CPC、CPM、CPA 指標飛漲,而轉換率停滯不前。我們花更多錢,卻觸及更少人。 人工智慧又如何? AI 已成為新的資訊篩選器。使用者不必點擊,答案直接出現在搜尋結果,由 AI 模型生成。原創內容常被重複、摘要、稀釋……甚至不需回到原始來源。 受益的總是同樣的品牌,它們在學習資料庫中無所不在,其能見度進一步提升知名度,形成閉環。 與此同時,中小企業、新興品牌與獨立創作者逐漸消失在螢幕上。它們的內容少被引用,即使具價值,也難以被看到。AI 不會重新分配資源,而是壟斷它們。 觸感、實體與可信媒介 紙張沒變,但我們與它的關係不同了。在螢幕充斥的世界中,收到卡片、型錄或邀請函能帶來暫停的片刻。印刷抓住注意力,可以觸摸、保存與重讀。 紙媒也被視為更可靠的媒介。在機構或高端場景下,紙質出版物帶來更高信任感。 重點在於在正確時間傳遞正確內容。高品質紙張、細緻加工、原創格式——這些都是數位無法複製的元素。印刷因而成為一種獨立的傳播載體。 紙張不是孤立的島嶼 遠非數位與印刷的對立,「實體+數位(phygital)」策略正在生根。帶有音頻或視頻標籤的型錄、帶 QR Code 的傳單、附連結的折頁:紙張成為豐富數位體驗的入口。 其價值是雙重的。一方面,我們可以衡量紙媒觸發效果;另一方面,顧客可無縫從一個渠道移動到另一個,形成一致的全通路策略。 更精準的目標鎖定與細分 藉由可得的數據,紙媒成為精細調整的工具。「一刀切」時代已過。取而代之的是基於用戶輪廓、行為或地理區域的選擇性直郵活動。 整合數據行銷或地理行銷服務的印刷商,能增加策略價值,並為客戶提供量身打造、具體回報的活動。 環保媒介 紙張不再是森林的敵人。它可回收、生物可分解,且常具認證。整個生產鏈——油墨、短鏈供應、廢棄物管理——皆可追蹤與增值。 面對無形但真實的數位污染,這是一個有力論點。印刷商可將其轉化為優勢,前提是必須可見且有結構性的承諾。 從單純執行者到策略夥伴:必要的角色轉變 直到幾年前,印刷商接收檔案就開始生產,其餘(目標設定、創意、訊息、分發)由他人負責。那個時代已過,每個街角的傳播代理已不復存在,客戶對單一接觸點的期望更高。 如今,企業尋找的是能向前思考的夥伴,而非僅在後端生產的供應商。印刷專業人員不能僅「接單」。他們需理解整體行銷背景、提出正確問題並提供適合的解決方案:哪種格式用於何種用途?哪種紙張傳達何種質感?何種加工水平對應定位?何時進行銷售行動? 這種諮詢角色不可即興而為。它需要全面理解客戶目標、製程限制、渠道使用及新技術可能性(個性化、印數位混合、可追蹤性等)。印刷商因此再次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作為合作夥伴,他不再只是賣印刷品,而是構建行銷活動、創想相關媒介、協助校準訊息,成為點子來源。而這個定位的一大優勢:重塑工作價值。不再只是「更便宜」或「更快」,而是「做得更好」,兼顧效率、品牌一致性與成本控制。 承擔這一角色的人將從人群中脫穎而出。不是作為分包商,而是作為共同駕駛者。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industry.news/
川普第二任期如何重塑包裝產業
包裝未來
2025-11-10

川普第二任期如何重塑包裝產業

美國的貿易政策與放寬監管正影響金屬罐製造商、包裝加工商和快速消費品品牌在包裝選擇、投資及永續發展上的決策。/ 來源:Lightspring via Shutterstock   在川普總統第二任期內,關稅正重新塑造全球包裝產業,目前美國已對所有進口品加徵 10% 的通用關稅,並進一步提高鋼與鋁的進口稅。 這些措施,加上外國的報復性關稅,正在推高包裝成本,使原料採購更加困難,並加劇罐裝、鋁箔、紙盒與塑膠等產品的供應鏈不確定性。 分析師估計,2025 年的關稅浪潮正在壓抑美國的經濟成長與貿易,也間接影響全球包裝需求。   關稅推高成本並擾亂供應鏈 白宮於 2025 年初恢復並擴大第 232 條金屬關稅,隨後又對所有進口品徵收 10% 的「基礎關稅」,對主要貿易夥伴則採更高的互惠稅率。 用於飲料罐、瓶蓋與鋁箔的鋁和鋼,如今需繳更高關稅,這一變化已反映在包裝價格與採購策略中。 採購商表示,他們為了趕在關稅生效前下單「提前備貨」,之後又急於尋找新的替代供應商——這種行為增加了倉儲成本,也使進口價格波動加劇。   GlobalData Strategic Intelligence 美國關稅正在轉變——你會被動反應還是提前部署? 不要讓政策變動讓你措手不及。透過即時數據與專家分析,保持主動。 投資銀行與政策研究單位指出,目前的關稅政策與外國反制正在削弱出口並放慢經濟成長,進而推升食品與家庭用品的價格壓力。 中國在美國新一輪關稅措施後,已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並採取反制,同時稀土出口管制與其他貿易摩擦也讓智慧包裝所需的機械、油墨與電子零件面臨更多風險。 隨著 2025 年關稅覆蓋範圍擴大,銀行機構也上調了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評估。   放寬監管改變環保與標示規範 與此同時,華府正著手撤銷多項聯邦層級的環境法規。 美國環保署(EPA)提議放寬電力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限制,並重新審視其他氣候政策,這是影響能源與製造業的更廣泛去監管化行動的一部分。 對包裝產業而言,聯邦監管放鬆雖可降低部分合規成本,但也加劇了與各州及國際市場之間的政策落差。後者正在加強對回收性、塑膠與碳排放的限制。 食品與消費品標示規範也在變動。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更新了標示合規的檢查指引,並提議取消多項過時的產品定義標準——這些變化可能影響包裝文案、設計週期與進口檢查。 出口至美國的品牌應密切追蹤這些變化,同時注意各州的規定,以避免重新印刷與重新貼標的成本。   對價格、投資與永續的影響 對鋁製飲料罐與食品罐而言,更高的進口稅提高了原料成本,部分產量可能因此轉向塑膠瓶,因為塑膠在生命週期成本上較低。多家大型飲料公司已公開表示正在考慮這種轉變。 但這種趨勢與品牌在回收性與再生材料使用上的承諾相衝突,因為金屬是最容易回收的包裝材質之一。 跨材質來看,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正影響資本支出。包裝加工商雖可受惠於美國國內生產的補貼與更穩定的價格環境,但長期的貿易摩擦通常會削弱市場能見度,並推高設備與樹脂成本。 獨立評估指出,目前的關稅與反制措施預計將使 2025 至 2026 年美國經濟成長減少約 0.5 個百分點,可能導致運輸包裝與非必需消費品包裝需求下降。 對全球包裝管理者而言,目前的首要任務包括: 分散鋼、鋁、紙與樹脂的採購來源; 模擬不同關稅情境(通用與特定夥伴國); 調整永續發展策略,以應對美國聯邦與州法規之間的差異,以及歐洲與亞洲更嚴格的要求。 簡而言之,放寬監管雖可減輕部分合規壓力,但 2025 年包裝產業的主要挑戰仍是:由於美國大規模關稅與各國反制所導致的成本上升與規劃不確定性。 在變動的關稅環境中前行,需要即時數據與領先市場的分析。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cf-view
工業包裝廢棄物:隱藏的成本中心
包裝未來
2025-11-10

工業包裝廢棄物:隱藏的成本中心

每一批倉儲出貨背後,都有一串不被注意的包裝流程,卻伴隨著巨大的財務與環境成本。 / 來源:Tricky_Shark via Shutterstock   關於包裝廢棄物的討論,大多集中在家庭回收,但真正沉重的成本其實發生在工廠、倉庫與物流中心。 工業包裝廢棄物——如棧板保鮮膜、綑帶、瓦楞箱、泡棉緩衝材、鐵桶與中型散裝容器(IBC)——常被忽視,但它會侵蝕利潤、拖慢作業,並推升範疇三(Scope 3)碳排放。 將其視為核心營運議題而非清潔任務,能在成本、安全與永續上快速創造效益。   成本與廢棄的來源 浪費從規格設定就開始了,遠早於棧板被包膜之前。 過度設計的外箱、不匹配的運輸包裝尺寸,以及「以防萬一」多加的膜層,這些錯誤都在成千上萬的出貨中被放大。進貨包裝通常依供應商的產線與棧板模式設計,而非考量收貨端的搬運或回收需求。 結果是:過大的紙箱、混合塑料、難以撕除的標籤與不必要的廢棄處理費。 美國關稅正在轉變——你會被動反應還是提前部署? 不要讓政策變動讓你措手不及。透過即時數據與專家分析,保持主動。 現場的工業包裝廢棄主要有三大來源: 第一是 拉伸膜(stretch film) :當貨物感覺不穩時,作業員傾向多繞幾圈,而不是解決根本問題——例如棧板設計、交錯堆疊方式或防滑層。 第二是 填充物與緩衝材(dunnage) :使用紙張、泡棉與氣墊,只是掩飾紙箱不合尺寸的問題,並產生混合材質的廢棄物。 第三是 綑帶與膠帶 :PET 綑帶、PVC 膠帶與紙標籤的混用,使分類困難,並降低回收收益。 當貨物倒塌時,隱藏的成本更為驚人。一個坍塌的棧板可能毀掉數十箱貨物,導致重工、重包與重送。為修復損壞所使用的額外包材與燃料,往往遠高於因使用「更薄材料」節省的幾公克重量。 出口路線的風險更高:濕度控制、長時間停放與多次轉運,讓團隊傾向使用「雙重保護」包裝,這容易變成過度包裝的習慣。 在收貨碼頭,分類品質決定材料是變成收益還是成本。透明 PE 膜若與印刷膜混合,或瓦楞紙打包中混入綑帶碎片,回收獎勵可能反變為處理費用。 許多工廠雖配有打包機與壓縮機,卻缺乏簡單明確的現場分類標準——在時間壓力下,錯誤的下腳料往往被丟進錯誤的桶中。   以系統思維設計,消除工業包裝廢棄物 減少 B2B 包裝廢棄物仰賴工程穩定性、材料簡化與封閉循環——即精實營運與循環經濟的結合。 標準化與適當尺寸設計 為進出貨品項建立包裝目錄:棧板尺寸、外箱規格與堆疊準則。 整合外箱尺寸可減少瓦楞紙邊料、降低填充需求並提升運輸效率。利用計算工具或軟體確保包裝適配產品。 許多企業發現,兩三種最佳化的外箱可取代十幾種不一致的包裝,提升揀貨效率與堆疊穩定性。 在包膜前先確保貨物穩定 從棧板堆疊設計著手:交錯堆疊、使用護角板與防滑墊,並測試抗壓與傾斜表現。以性能規格(在特定拉伸下的包覆力)定義拉伸膜,而非厚度。 穩定的包膜設定與預拉伸系統通常可減少 30–50% 的膜用量,並提升安全性。 對於重型或不規則貨物,棧板網或強化綑帶有時比多層膜更有效。   從一次性轉向可回收運輸包裝(RTP) 在路線固定的情況下,可重複使用的箱、籃、棧板與棧板箱可減少瓦楞紙浪費與產品損壞。 共享平台供應商可管理檢驗、清洗與庫存平衡。RFID 或 QR 碼可增加資產可視性——循環次數、遺失率、維修需求——讓財務團隊能以實際使用週期攤銷成本。 對液體與粉末而言,經清洗認證的再製鐵桶與 IBC 可取代一次性容器,並提升操作安全。   當重複使用不實際時,設計便於回收 保持一次性包裝的結構簡單且單一材質。 盡量使用透明 PE 膜;避免混合不同綑帶材質;減少污染紙纖維與塑料回收流程的重油墨印刷。 使用可水洗或可溶解的標籤,使紙箱與容器能乾淨分離。木製包材應與棧板修復與共享方案合作,以最大化重用率。   與供應商及第三方物流合作設計 多數工業包裝來自上游合作夥伴。 將包裝要求納入供應商品質協議:核准的外箱尺寸、棧板堆疊模式、膜性能、紙張等級、標籤類型與防潮規範。 鼓勵供應商回收棧板或箱體,並對符合要求的格式給予回饋。 在多客戶供應鏈中,統一可回收包裝格式以提高回程密度,減少空車返程。   規劃生產線物流路徑 當從切割到打包再到壓縮的流程被設計好時,浪費自然下降。將顏色標示的分類桶放在工作區旁,固定刀具以防綑帶散落,標示班次清潔區域。 壓縮機與打包機應設在員工易於使用的位置。 簡單的視覺提示——例如各類廢棄物可接受材料的照片——能幫助新人與臨時員工快速判斷。   建立商業案例、管理與數據系統 工業包裝廢棄問題不僅是材料問題,更是財務與數據管理的挑戰。 節省分散在不同預算項下——包裝、人工、損耗、運輸與處理費——因此必須整合來呈現全貌。   衡量關鍵指標 追蹤一組簡潔的週期性指標:每單位出貨的包裝成本、每棧板的膜用量、卡車空間利用率、每千件損壞率、分類純度(污染比例)、每噸回收獎勵金,以及掩埋/焚化支出。 對 RTP 系統,追蹤循環時間、遺失與維修率及利用率。這些數據揭示「廉價材料」實際帶來的隱藏成本。   以總成本為比較基準,而非單價 以「總到岸成本」比較方案:材料、人工、產線速度、包裝失效、運輸效率與廢棄處理。稍重但能避免損壞的包裝,整體成本可能更低。 對可回收系統,應納入資產週轉資金與清洗、調撥成本。以實際循環次數攤銷,避免過度樂觀的回收期。   對齊團隊與合作夥伴的激勵機制 採購評分應包含廢棄量、穩定性與可回收性,而非僅限價格。物流合約可獎勵交付品質與棧板穩定度,而不只是準時率。 對供應商,追蹤包裝一致性與可回收性。對共享 RTP 平台,可用績效型費用——低遺失率、高清潔度與快速循環——來獎勵良好表現。   為監管與可信度做好準備 延伸生產者責任(EPR)與盡職調查報告制度在多地日益嚴格。 即使法規對工業包裝與消費性包裝的規範不同,具備完整數據——重量、材料、重用次數與驗證去向——仍有助於合規與避免漂綠風險。 建立資產的基礎數位護照(唯一識別碼、循環次數、檢驗記錄、報廢原因),可在稽核中提供追溯與信任。   確保乾淨材料的實際去向 回收只有在打包品質高且承接商可靠時才有利可圖。與回收商協議 OCC、透明 PE 膜、PET 或 PP 綑帶及混塑料的規格,並定期回收污染回饋。 在量足夠時,現場壓縮與專車回收可提升獎勵並減少運輸碳排。 棧板木材應優先流向修復與重用,再考慮粉碎或生質能源用途。   投資人才與測試 包覆力、抗壓與抗震性能決定貨物能否安全抵達。 針對工程師、採購與倉儲主管的短期培訓可快速回本:如何設定包膜機、測試棧板堆疊、選擇綑帶並提前識別潛在問題。 鼓勵現場人員提出浪費熱點與改善試驗——他們最先看見問題,也常掌握最簡單的解法。   給作業人員的結論 工業包裝廢棄物是一個隱藏的成本中心,影響產品品質、安全與碳排放。 透過標準化規格、穩定貨載設計、導入可回收包裝、簡化一次性包材並建立明確的治理與指標,企業能同時獲得節省與韌性。 當包裝被視為營運設計的一部分,而非事後補救,浪費下降、卡車裝得更滿、損壞減少,損益表也隨之改善。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cf-view
DS Smith 與 Fantasy Forts 攜手打造永續遊戲組合包裝
包裝未來
2025-11-10

DS Smith 與 Fantasy Forts 攜手打造永續遊戲組合包裝

Fantasy Forts 的遊戲組合包於荷蘭當地生產。圖片來源:T. Schneider / Shutterstock.com   包裝公司 DS Smith 與荷蘭兒童 DIY 建構遊戲組合製造商 Fantasy Forts 合作,為其產品打造永續包裝與結構設計。 DS Smith 的專家團隊針對遊戲組合的設計與組成進行改良,著重於摺疊機構的最佳化、模切技術的改進,以及配件整合。 遊戲與包裝組件皆完全以可回收的瓦楞紙板製成,兼顧耐用性與製造的可擴展性。 重新設計的過程減少了材料用量,移除了瓦楞塑膠,並加入「卡榫系統」功能,讓遊戲組件可與家中家具及室內外環境靈活結合。 Fantasy Forts 的遊戲組合包在荷蘭當地生產,並於荷蘭社會工作組織(Social Work Netherlands, ESN)所管理的社會職場中組裝。 DS Smith Benelux 行銷與傳訊經理 Remko Berkhout 表示:「由於我們設計師具備技術專業,遊戲組合的瓦楞紙板元素不僅設計巧妙,且相當耐用,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它們必須能承受多種創意變化與不同使用環境。」 GlobalData Strategic Intelligence 美國關稅政策正在改變——你會被動應對,還是主動出擊? 別讓政策變化讓你措手不及。透過即時數據與專家分析,保持前瞻布局。 此次合作由 DS Smith PackRight Centre 促成,該中心隸屬於公司支援共創包裝解決方案的全球網絡,專為客戶需求量身設計。 Fantasy Forts 創辦人 Marco van den Berg 補充:「這個概念看似簡單,但在技術執行上卻需要大量思考。我們尋找的合作夥伴必須能將我們的創意願景轉化為一個永續、易於生產、且可規模化的產品。 『從第一天起,我們的新包裝就受到消費者——主要是家長——的熱烈好評,回饋非常出色。』」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cf-view
Ma Balise 提供可生物分解與可堆肥的 NFC 與 RFID 標籤
包裝未來
2025-11-10

Ma Balise 提供可生物分解與可堆肥的 NFC 與 RFID 標籤

在連網包裝日益普及的領域中,特別是在未來歐洲「數位產品護照(DPP)」推動下,RFID 與 NFC 標籤的使用壽命終結問題愈發不可忽視。比利時列日公司 Ma Balise 開發了 Ephem,一種可生物分解與可堆肥的解決方案,完全不含塑膠與金屬,針對奢侈品、化妝品與高端包裝市場。 Ma Balise 創辦人 Philippe Henin 表示,此創新直接回應了傳統標籤的技術與環境限制。「目前市面上的 RFID 或 NFC 標籤由七層不同材質組成,包括 PVC、PET、矽膠以及化學蝕刻天線。只有一層是紙,其餘在使用壽命結束後均不可回收。」CEO 如此總結。   僅四層的 RFID 或 NFC 標籤 這款可生物分解的 RFID 或 NFC 標籤僅由四層構成:FSC 認證紙背襯、以導電油墨印刷的天線、黏著層以及保護襯紙。天線不使用任何金屬,包括銅或鋁。天線以印刷方式製作,避免了化學蝕刻所需的大量酸性產品及不可回收金屬廢料。 Philippe Henin,Ma Balise 創辦人兼 CEO 這種結構簡化保證了產品的完整生物分解性,包括在家庭堆肥環境中。比利時公司宣稱產品可在 30 天內分解。該方案於 Benelux 與亞洲生產,並獲多個獨立機構認證:DIN CERTCO 認證生物分解性、TÜV Rheinland 認證可堆肥性,以及 PTS Paper 認證在紙與紙板回收通道中的可回收性。 Ma Balise 強調,此技術既能符合數位產品護照的法規要求,也滿足品牌在防偽與庫存管理上的日益期望,同時實現媒介在壽命終結時的清潔處理。 其首個客戶是一家國際素食化妝品牌,旨在為顧客提供增強的實體店體驗。其他化妝品品牌也已被說服,Ma Balise 目前正與奢侈品領域的一個主要品牌洽談,計畫以這些可生物分解標籤取代其傳統 RFID 標籤以滿足物流需求。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industry.news/
多層軟包裝的終端回收挑戰與解方
包裝未來
2025-11-17

多層軟包裝的終端回收挑戰與解方

薄型多層複合包材在全球供應鏈中依然是工程設計的成功案例,同時也是永續上的挑戰。多數零食、咖啡與寵物食品的包裝並非單一材質,而是由多層薄膜組成——例如提供封口與韌性的聚烯烴、負責阻隔的 EVOH 或金屬化層,以及提供視覺效果與結構的油墨與黏著劑。 這些複合結構帶來卓越阻隔性與輕量特性,卻使回收變得困難。 多層軟包裝的「終端命運」位在性能、回收基礎設施與經濟的交會點:如何在保留阻隔性與加工性之下,建立可信、可行的回收路徑。 對包裝產業而言,實務方向聚焦三點: 結構簡化、相容或可拆解設計,以及為回收料建立穩定應用市場 。   多層軟包裝難以回收的三大原因 1. 收集與分選困難 大多數路邊回收系統仍以回收硬質塑膠、金屬與紙類為主。軟膜容易纏繞設備、被風流帶走,最後多被歸入殘餘廢棄物。 即使有軟膜收集,分選機較容易辨識透明 PE;但 PE 與 PP、PA、PET、EVOH 或鋁複合的多層膜在 NIR(近紅外線)設備中會顯示成混合材質,使打包價值降低。大量油墨或含碳黑的顏料更會干擾讀取。 2. 再生料品質不穩 機械回收偏好單一材質。多層包材的異質層會造成污染,產生顆粒、氣味或脆化問題。 金屬化層會在熔融時剝落;強力黏著劑與油墨不易洗掉,形成雜質。 要製作可用於薄膜的 PCR(再生料),必須有乾淨一致的來源與已知添加物,而多層膜若不重新設計,很難達到這要求。 3. 市場需求決定最終去向 即使收集到,端市場仍會影響去留。 較乾淨的透明 PE 可重新變成垃圾袋或簡易薄膜;混合多層膜通常只能降階利用,做成低規格產品,甚至在需求疲弱時改作能源回收。 要建立能長期吸收再生料的市場,必須平衡品質、顏色容忍度與應用規格。   如何讓多層軟包裝更可回收? 1. 儘可能使用單一材質(Mono-material) PE 或 PP 為主的複合結構是目前最可回收的方向。 常見案例: PE//EVOH//PE 結構 全 PP 複合 (鑄造 PP 做封口、OPP 做挺性) 以透明阻隔塗層取代 PET 或 PA 盡量讓主要材質佔 90–95% 以上 。 2. 讓多層結構可「拆解」 如果無法避免第二材質,讓其在清洗或熱處理中分離: 使用可在鹼洗中溶解的黏著系 使用可逆型熱黏著層,使清洗時層間分離 使用可漂浮、可脫墨油墨或可移除標籤膠 3. 讓分選機「看得見」主材質 避免碳黑,改用可被 NIR 辨識的顏料 保留透明區域,減少大面積印刷 在可相容薄膜背面反印,以利脫墨 4. 選擇更相容的黏著與阻隔技術 EVOH 在低比例下(如 <5%)仍可維持阻隔,且相容性較佳 可考慮塗佈型、分散型或 plasma coating 作為替代 金屬化層盡量超薄化,或改採透明阻隔 5. 以實測數據支撐「可回收」主張 必須做 NIR 測試、洗滌測試、熔融流動、異味、造粒顏色 與回收業者合作評估實際可行性   標準機械回收之外的替代回收策略 1. 溶劑法(Dissolution) 選擇性溶解目標聚合物(多為 PE、PP),過濾掉油墨、黏著與阻隔層,再沉澱出更乾淨的樹脂。 成品質比混合料更穩定,能重新用於薄膜或成型件。 2. 化學回收(熱裂解、解聚) 將塑膠轉為油品或單體,可在食品接觸領域透過「質量平衡」回到製程。 適用於機械回收不經濟的複雜膜材,但能耗與收率需納入考量。 3. 封閉式循環再利用(Reusable loops) 在 B2B(企業對企業)供應鏈中,耐用的軟袋可重複清洗使用,減少一次性包材消耗。   透過採購、治理與清晰標示避免漂綠 設定明確 KPI:回收料比例、可回收結構 SKU 比例、分選通過率、洗滌產率、熔融指數穩定度、氣味等級 報告實際回收流向(路邊回收、商店回收、回收廠、化學回收、能源回收) 遵循最嚴格市場的 EPR 規範與回收標示 使用低遷移油墨、黏著,並管理 NIAS(非預期物質) 與回收端共享材料清單、油墨系統、阻隔層資訊 在包裝上清晰標示回收方式(如「PE 薄膜|請至店內回收」)   結語 多層軟包裝的永續改善關鍵在於設計要符合實際回收環境,而非理想狀態。 推動單一材質結構、選擇可相容或可拆解的阻隔與黏著系統、以實測數據驗證,再為無法機械回收的部分建立可信的替代路線,才能讓軟包裝在保有性能的同時,也能真正回到可循環體系。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
瓦楞紙與軟性包裝推動包裝市場數位印刷規模達 220 億美元,Smithers 研究報告指出
包裝未來
2025-11-17

瓦楞紙與軟性包裝推動包裝市場數位印刷規模達 220 億美元,Smithers 研究報告指出

根據全球包裝產業權威 Smithers 的研究報告,2025 年全球印刷包裝與標籤市場規模將達 220 億美元。 最新 Smithers 市場報告《2025–2030 年包裝數位印刷未來趨勢》指出,該市場將以每年 10.9% 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成長,到 2030 年規模將達 369 億美元。 目前數位印刷在整體印刷包裝產量中僅占小部分:按量計僅 1.3%,按價值計約 4.1%。隨著新一代專為包裝設計的高速數位印刷機投入使用,數位印刷份額將持續上升。 瓦楞紙成長最顯著 2025–2030 年間,最主要的增長機會在瓦楞紙領域。Smithers 分析顯示,該細分市場價值將在五年內翻倍,到 2030 年達 82 億美元。主要增長動力來自噴墨印刷,新型寬幅噴墨系統每分鐘可印刷 400 公尺,單色或彩色皆可,成為現存最快的數位印刷機,到本世紀末可達 500 公尺每分鐘。 噴墨後加工市場也快速擴張,高性能系統正在被導入箱廠及部分大容量展示應用中。這得益於電子商務包裝盒使用量增加,以及展示包裝與次級包裝界限模糊,高品質貨架就緒托盤與盒子需求上升。 標籤印刷增長相對緩慢 數位印刷在標籤領域增長最慢,2025–2030 年預測 CAGR 為 8.0%,因標籤印刷商在數位化採用上已走得較前。全球約有 8,100 台窄幅噴墨與碳粉印刷機用於標籤與套筒印刷,使標籤在價值份額上達 23.3%,高於其他市場細分。 由於供應商眾多,標籤市場競爭激烈。一個策略是升級現有窄幅設備以印刷軟性包裝材料。Smithers 預測軟性包裝的數位印刷將以 11.6% CAGR 成長至 2030 年。這對碳粉印刷設備原廠(OEM)提供了機會,雖然噴墨機也已克服化學堆疊(chem-stack)問題進入市場。 技術升級持續推動市場 一系列技術改進將進一步提升數位包裝印刷的品質與成本效益。數位標籤與包裝技術仍在快速發展,新型印刷系統搭配工作流程與後加工技術,形成完整解決方案。 報告《2025–2030 年包裝數位印刷未來趨勢》追蹤全球印刷包裝與標籤市場五年走勢,量化不同印刷流程、終端應用及區域的現況與未來市場規模。報告目前可購買,售價 6,750 美元(約 6,350 歐元 / 5,475 英鎊)。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別再追求獨特賣點(USP),那只是神話…關鍵是找到你的差異化優勢
專家觀點
2025-11-17

別再追求獨特賣點(USP),那只是神話…關鍵是找到你的差異化優勢

Stuart Mason,Here’s How To 創辦人,說明了為什麼企業應該專注於找出讓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質,而不是追逐 USP。 我直接說了,現在讓我解釋原因。 許多企業主被告知要找出他們的「獨特賣點」(USP)。別搞錯了,這不是 UPS,那是用來寄快遞的。 這幾乎是大部分商業顧問的預設建議。聽起來很厲害吧?要獨一無二、突出、成為唯一。問題是,在如今擁擠、嘈雜、價格敏感的市場中,要真正「獨一無二」幾乎不可能。即便你偶然做出別人沒做過的事,也不久就會被模仿。 老實說,在印刷和圖文行業,你能真正獨特嗎? 有更好的方法: 差異化 。這不是成為唯一選擇,而是成為明顯的首選。   別追獨角獸:你的企業不必「獨特」也能成功 現實是:顧客關心的只有你是否能解決他們的問題、省時、減輕痛苦,或讓生活更方便。 印刷業到處都是企業,沒有人真正獨特,他們賣的東西大致相同。奇怪的是,有些生意門庭若市,另一些卻難以支付帳單。為什麼? 因為他們找到了一種方式,在顧客心中顯得與眾不同。可能是氣氛、服務速度、社區感,或者顧客記住了你。 獨特性短暫,差異化才可持續…甚至可擴展。   差異化基礎:如何不靠價格吸引顧客 單純比價會讓你更辛苦卻賺得更少。差異化改變規則。行業內常陷入「價格競賽」,沒人能贏。 當你清楚傳達自己的不同,並做到承諾,顧客就不再只比價。 先傳達價值,再談價格 。 想像兩家印刷店: 一家按時送達傳單,完成任務,符合預期。 另一家送達同樣的傳單,但附上手寫感謝卡和下次使用的優惠券。兩者都完成工作,但只有一個留下印象。哪個會帶來回頭客,即使價格略高? 人們很少記住你做了什麼,但會記住你讓他們的感受。   顧客體驗的重要性:僅靠服務不夠 許多企業吹噓服務很好,「我們友善又樂於助人!」競爭對手也一樣。但如果整體體驗平淡或挫折,顧客永遠不會感受到你的「優秀服務」。 顧客體驗涵蓋整個過程,從第一次聽到你,到瀏覽網站、接觸員工、使用產品、售後跟進。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顧客可能根本不會留到享受你的服務。 打造卓越體驗非常重要,因為在整個過程中,你甚至可能不知道這位潛在顧客的存在。   顧客真正想要的,以及他們討厭的 企業主常以為自己知道顧客想要什麼,然後還去模仿競爭對手。但誰說對方做得對呢?印刷行業尤為如此。 事實是:顧客不會明確告訴你想要什麼,但很會表達他們不想要什麼。他們討厭被忽視,討厭意外(除非是驚喜),討厭阻礙或摩擦,如隱藏費用、繁瑣流程、專業術語,或無解釋的等待。 顧客渴望的是簡單、信任、可靠,以及一點小驚喜。持續滿足這些需求,你就會遠超競爭者。   第一印象決定成敗:七秒鐘定勝負 研究顯示,我們在幾秒內對人或企業形成評價。第一印象,不論是店面、網站、包裝,甚至是郵件簽名,都決定了後續感受。 小調整可能帶來大收穫:網站現代易用嗎?電話是否即時接聽?提案是否格式精美? 記住: 你無法重來第一印象 。   從平凡到驚喜:創造“wow”時刻 多數顧客互動容易被忘記,因此加入意外的「wow」瞬間,是強力的差異化策略。 例如:酒店免費升等房間、技術人員打掃比原本還乾淨…這些都是 wow 時刻。 這些不必昂貴,只要用心。將平凡轉為難忘,顧客會傳播口碑。人們不會記住你做了什麼,但會記住你的感受。   防抄襲的差異化:建立無法被模仿的優勢 可見的差異化容易被模仿:免費送貨、會員卡、促銷活動…競爭者一週內就能複製。 秘密在於無形優勢:你的聲譽、故事、與顧客建立的關係,以及情感連結。這才是個人品牌。 這些來自企業文化與個性,而非流程。在自動化盛行的世界中,人性化體驗是一大優勢。   從尋找便宜客到打造忠實粉絲 並非每個顧客都是好顧客。只追求低價的顧客會消耗你資源。你需要的是重視你的價值、願意推薦朋友的顧客。 忠實粉絲比便宜客更有價值。他們持續購買、容忍偶爾錯誤,並成為你最有效的銷售力量。 吸引他們就意味著加強差異化。   從顧客視角檢視業務流程 站在顧客角度,描繪完整購買旅程:從初次認識、詢問、購買到售後服務。 找出摩擦點,如何讓流程更順暢? 這種檢視常會帶來小而強大的改變:順暢的線上結帳、清楚的溝通、友善的訂單流程,這些都能將一次性買家轉化為長期粉絲。   差異化清單:五個要點保持領先 清晰 :能清楚說明你的差異,而不提價格? 一致性 :每次都能傳達並實現這個差異嗎? 體驗 :顧客旅程是否順暢、難忘、無摩擦? 情感 :是否建立讓顧客感覺良好的連結? 適應性 :是否定期檢視並更新差異化策略,以保持領先? 五點做到,企業就能在擁擠市場中脫穎而出。   最後忠告:誠實面對 停止追求獨角獸,不必追求「獨特」。專注於創造真正不同、有價值、真誠且難忘的顧客體驗。 做到這點,你的競爭對手將不知所措,而你的顧客會心滿意足地說:「幸好他們這樣做了!」 請記住:你的競爭對手也在看這篇文章!   內容來源: https://imagereportsmag.co.uk/
歐盟公布食品接觸材料中雙酚A及其他雙酚類全面性新禁令 (EU) 2024/3190
包裝未來
2025-11-17

歐盟公布食品接觸材料中雙酚A及其他雙酚類全面性新禁令 (EU) 2024/3190

歐盟於 2024 年 12 月 31 日正式發布法規 (EU) 2024/3190,對食品接觸材料中的雙酚A(BPA)以及其他具危害性的雙酚類化學物質提出更嚴格的管理措施,以強化消費者健康保護。   雙酚A與雙酚類的管制背景 雙酚A是常見於食品接觸材料的化學物質,例如金屬罐內的環氧樹脂塗層與聚碳酸酯塑膠。由於其可能釋出而造成人體暴露,各界長期對其安全性有所疑慮。 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在 2023 年的最新評估中指出,BPA 會對免疫系統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將每日容許攝取量(TDI)調降至 0.2 ng/kg 體重 ,比 2015 年標準降低 兩萬倍 。在此科學證據基礎上,歐盟進一步推出 2024/3190 法規,規定食品接觸材料中不得再使用 BPA,也禁止其他具有危害性的雙酚類物質使用於相關產品。   禁用範圍與規範要求 依據新法規,BPA 及其鹽類不得使用於下列食品接觸材料: 塑膠 黏著劑 橡膠 離子交換樹脂 印刷油墨 清漆與塗料 矽膠 此外,其他被列為具危害性的雙酚類也在禁止之列,除非獲得特別授權。即便採用替代雙酚類化合物,也必須確認製品中不含殘留 BPA。 法規也設定了嚴格的檢測限: BPA 及其他危害性雙酚類的總量或遷移量必須低於 1 µg/kg(1 微克/公斤)。   生效時間與過渡期 法規於公布後 20 天正式生效,並提供不同產品類別的過渡安排: 一次性食品接觸材料 : 2026 年 7 月 20 日前仍可依舊規範販售。 特定用途材料 (如水果、蔬菜、魚類產品的包裝;或僅用於外層金屬表面的塗層): 過渡期延長至 2028 年 1 月 20 日 。 可重複使用材料 : 在 2026 年 7 月前上市者,可販售至 2029 年 1 月 20 日 。 食品工業設備相關零件 : 可於 2028 年 1 月前上市,販售期限同樣至 2029 年 1 月 20 日 。 法規也提供部分例外,例如: 容量超過 1000 公升、內部塗佈環氧樹脂的工業加工槽 使用聚碸樹脂(PSU)製成的過濾膜組件 這些項目可在特定條件下豁免,但須確保首次使用前完成清洗,且遷移測試中不得檢出 BPA。   對塑膠食品接觸材料法規 (EU) No. 10/2011 的調整 (EU) 2024/3190 也同步修改了塑膠食品接觸材料法規,將: 雙酚A(BPA) 雙酚S(BPS) 從附錄 I 的可使用物質名單中刪除。也意味著這兩種物質未來不得再使用於塑膠食品接觸材料中(除非適用特定豁免條件)。 同時,新法規也正式取代 (EU) 2018/213,不再沿用過往的 0.05 mg/kg 遷移限值,而全面採行更嚴格的禁用模式。   符合性聲明(DoC)的要求 所有受規範的食品接觸材料和製品必須隨附符合性聲明文件,其中需載明: 出具 DoC 的業者名稱、地址、聯絡方式 製造或進口方的資訊 材料或製品的完整描述(包含中間材料與最終成品) 聲明日期 產品中使用的雙酚類清單 明確聲明產品符合 (EU) 2024/3190 與 (EC) No. 1935/2004 第 3、15、17 條所定要求   SGS 雙酚類檢測能力 SGS 現已提供相關檢測服務,適用於包材、容器與各式消費性產品,包含: 最多 27 種雙酚類化合物的特定遷移試驗 檢測極限可達 1 µg/kg 如企業需確認產品能符合新法規,可進行相應測試與評估。 本文內容依歐盟公開法規資料整理而成;更多細節可於 EUR-Lex 法規平台搜尋 Regulation (EU) 2024/3190 。   內容來源: https://www.sgs.com.tw/
2025 年黑色星期五:用智能印刷營銷提升您的銷量
專家觀點
2025-11-17

2025 年黑色星期五:用智能印刷營銷提升您的銷量

2025 年黑色星期五落在 11 月 28 日(星期五),如今它已不再只是美國的購物現象,而是英國零售日曆中最大的促銷活動之一,為小型企業和新創公司提供吸引新客戶、清理庫存、提升年終利潤的黃金機會。 雖然數位廣告和社群媒體活動往往占據焦點,但印刷行銷仍然是最有力、最具成本效益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之一,能在黑色星期五的喧囂中讓你的品牌脫穎而出。讓我們看看今年如何讓印刷行銷為你的品牌加分。   為什麼印刷行銷在黑色星期五特別有效 黑色星期五期間,電子信箱塞滿促銷郵件,線上資訊流也充斥折扣訊息。印刷品能突破數位雜訊,提供實體、值得信賴的體驗。 印刷行銷之所以更重要,原因如下: 具體影響力 – 精心設計的傳單或海報能吸引目光,比社群貼文更持久。 在地優勢 – 印刷品能直接鎖定當地市場,非常適合獨立商店或服務型企業。 品牌強化 – 高品質印刷材料展現專業形象,建立信任感。 數位互補 – QR 碼和個人化網址將印刷與線上銷售連結,引導顧客直達黑色星期五優惠頁面。   黑色星期五必備印刷行銷材料 吸睛傳單與單頁宣傳 在當地商圈派發傳單,或隨訂單附上,宣傳你的優惠。突出「店內專屬折扣」或「提前購買優惠」以營造緊迫感。 小技巧:使用大膽標題、限時訊息和充足留白,讓優惠清楚易讀。 櫥窗海報與銷售點展示 實體零售商的視覺展示非常關鍵。大型海報或櫥窗貼紙能瞬間提升店面氣氛。 ?建議:海報、線上橫幅與電子郵件設計保持一致,加強品牌辨識度。 品牌禮券與折扣卡 透過印刷禮券鼓勵顧客在黑色星期五後回流,禮券可延續至 12 月使用。 額外點子:加入節日設計,順利過渡至聖誕促銷。 直郵行銷 提前寄送個人化明信片或迷你目錄給最佳客戶。直郵的開信率遠高於電子郵件,更有親切感。 使用 QR 碼直接導向優惠頁或專屬線上折扣。 感謝卡與包裝附贈品 每筆黑色星期五訂單附上感謝卡或優惠券,低成本卻能有效將一次性購買者轉化為回頭客。   黑色星期五印刷設計小技巧 使用鮮明對比 – 黑、白與金屬色點綴營造高級感。 簡單明瞭 – 每件印刷品專注於一個核心優惠或訊息。 增加緊迫感 – 使用「至週日午夜結束」或「庫存有限」等詞語促使行動。 清楚行動指引 – 無論是掃描 QR 碼或親訪門店,都要引導顧客明確行動。   內容來源: https://printuk.com/blog/
面對數位飽和,印刷是否能再次在行銷計畫中找到定位?
包裝未來
2025-11-10

面對數位飽和,印刷是否能再次在行銷計畫中找到定位?

數位令人失望。SEO 已經力不從心,電子郵件頻頻進入垃圾信箱,線上廣告成本愈來愈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品牌正在重新評估紙張的角色。印刷是否能從策略的角度重回舞台?關鍵在於智慧定位。   全數位承諾的崩解 不必走遠:根據 2025 年 7 月發表的 Similarweb 研究,60% 到 70% 的 Google 搜尋結果甚至不會點擊到外部網站。Gartner 預測,到 2026 年底,完全依賴傳統 SEO 的品牌,流量將下降 40%–60%。內容不缺,但行銷回報無法匹配。因此,曾經能以低成本產生觀眾的 SEO 策略,如今正在消耗資源。 數位關係行銷也在崩解 即便是長期被認為成本低、效果佳的「關係型」手段,也逐漸失效。冷郵件尤其受影響,近期因 Google、Microsoft 與主要郵件服務加強反垃圾郵件過濾,越來越多商業訊息無法送達收件箱。 在社群媒體上,情況同樣不佳。擁有數千甚至數萬訂閱者的帳號也難以產生可見互動。貼文不被注意、互動下降、有機內容沉默,受眾變得慣性無反應。即便你曾以為已掌握顧客,直接接觸仍在減弱。 線上廣告愈發昂貴,但效果令人失望 廣告預算跟不上需求。不是缺乏投入,而是規則改變。廣告算法偏好容易點擊的對象:廣告只呈現給已認識品牌的人,或搜尋包含品牌名稱的用戶。這已不再是拓客,而是循環曝光。 同時,競爭日益激烈。每家公司在相同渠道、相同時間推送內容,活動雷同、格式重複、注意力分散。成本卻不斷上升:CPC、CPM、CPA 指標飛漲,而轉換率停滯不前。我們花更多錢,卻觸及更少人。 人工智慧又如何? AI 已成為新的資訊篩選器。使用者不必點擊,答案直接出現在搜尋結果,由 AI 模型生成。原創內容常被重複、摘要、稀釋……甚至不需回到原始來源。 受益的總是同樣的品牌,它們在學習資料庫中無所不在,其能見度進一步提升知名度,形成閉環。 與此同時,中小企業、新興品牌與獨立創作者逐漸消失在螢幕上。它們的內容少被引用,即使具價值,也難以被看到。AI 不會重新分配資源,而是壟斷它們。 觸感、實體與可信媒介 紙張沒變,但我們與它的關係不同了。在螢幕充斥的世界中,收到卡片、型錄或邀請函能帶來暫停的片刻。印刷抓住注意力,可以觸摸、保存與重讀。 紙媒也被視為更可靠的媒介。在機構或高端場景下,紙質出版物帶來更高信任感。 重點在於在正確時間傳遞正確內容。高品質紙張、細緻加工、原創格式——這些都是數位無法複製的元素。印刷因而成為一種獨立的傳播載體。 紙張不是孤立的島嶼 遠非數位與印刷的對立,「實體+數位(phygital)」策略正在生根。帶有音頻或視頻標籤的型錄、帶 QR Code 的傳單、附連結的折頁:紙張成為豐富數位體驗的入口。 其價值是雙重的。一方面,我們可以衡量紙媒觸發效果;另一方面,顧客可無縫從一個渠道移動到另一個,形成一致的全通路策略。 更精準的目標鎖定與細分 藉由可得的數據,紙媒成為精細調整的工具。「一刀切」時代已過。取而代之的是基於用戶輪廓、行為或地理區域的選擇性直郵活動。 整合數據行銷或地理行銷服務的印刷商,能增加策略價值,並為客戶提供量身打造、具體回報的活動。 環保媒介 紙張不再是森林的敵人。它可回收、生物可分解,且常具認證。整個生產鏈——油墨、短鏈供應、廢棄物管理——皆可追蹤與增值。 面對無形但真實的數位污染,這是一個有力論點。印刷商可將其轉化為優勢,前提是必須可見且有結構性的承諾。 從單純執行者到策略夥伴:必要的角色轉變 直到幾年前,印刷商接收檔案就開始生產,其餘(目標設定、創意、訊息、分發)由他人負責。那個時代已過,每個街角的傳播代理已不復存在,客戶對單一接觸點的期望更高。 如今,企業尋找的是能向前思考的夥伴,而非僅在後端生產的供應商。印刷專業人員不能僅「接單」。他們需理解整體行銷背景、提出正確問題並提供適合的解決方案:哪種格式用於何種用途?哪種紙張傳達何種質感?何種加工水平對應定位?何時進行銷售行動? 這種諮詢角色不可即興而為。它需要全面理解客戶目標、製程限制、渠道使用及新技術可能性(個性化、印數位混合、可追蹤性等)。印刷商因此再次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作為合作夥伴,他不再只是賣印刷品,而是構建行銷活動、創想相關媒介、協助校準訊息,成為點子來源。而這個定位的一大優勢:重塑工作價值。不再只是「更便宜」或「更快」,而是「做得更好」,兼顧效率、品牌一致性與成本控制。 承擔這一角色的人將從人群中脫穎而出。不是作為分包商,而是作為共同駕駛者。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industry.news/
川普第二任期如何重塑包裝產業
包裝未來
2025-11-10

川普第二任期如何重塑包裝產業

美國的貿易政策與放寬監管正影響金屬罐製造商、包裝加工商和快速消費品品牌在包裝選擇、投資及永續發展上的決策。/ 來源:Lightspring via Shutterstock   在川普總統第二任期內,關稅正重新塑造全球包裝產業,目前美國已對所有進口品加徵 10% 的通用關稅,並進一步提高鋼與鋁的進口稅。 這些措施,加上外國的報復性關稅,正在推高包裝成本,使原料採購更加困難,並加劇罐裝、鋁箔、紙盒與塑膠等產品的供應鏈不確定性。 分析師估計,2025 年的關稅浪潮正在壓抑美國的經濟成長與貿易,也間接影響全球包裝需求。   關稅推高成本並擾亂供應鏈 白宮於 2025 年初恢復並擴大第 232 條金屬關稅,隨後又對所有進口品徵收 10% 的「基礎關稅」,對主要貿易夥伴則採更高的互惠稅率。 用於飲料罐、瓶蓋與鋁箔的鋁和鋼,如今需繳更高關稅,這一變化已反映在包裝價格與採購策略中。 採購商表示,他們為了趕在關稅生效前下單「提前備貨」,之後又急於尋找新的替代供應商——這種行為增加了倉儲成本,也使進口價格波動加劇。   GlobalData Strategic Intelligence 美國關稅正在轉變——你會被動反應還是提前部署? 不要讓政策變動讓你措手不及。透過即時數據與專家分析,保持主動。 投資銀行與政策研究單位指出,目前的關稅政策與外國反制正在削弱出口並放慢經濟成長,進而推升食品與家庭用品的價格壓力。 中國在美國新一輪關稅措施後,已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並採取反制,同時稀土出口管制與其他貿易摩擦也讓智慧包裝所需的機械、油墨與電子零件面臨更多風險。 隨著 2025 年關稅覆蓋範圍擴大,銀行機構也上調了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評估。   放寬監管改變環保與標示規範 與此同時,華府正著手撤銷多項聯邦層級的環境法規。 美國環保署(EPA)提議放寬電力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限制,並重新審視其他氣候政策,這是影響能源與製造業的更廣泛去監管化行動的一部分。 對包裝產業而言,聯邦監管放鬆雖可降低部分合規成本,但也加劇了與各州及國際市場之間的政策落差。後者正在加強對回收性、塑膠與碳排放的限制。 食品與消費品標示規範也在變動。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更新了標示合規的檢查指引,並提議取消多項過時的產品定義標準——這些變化可能影響包裝文案、設計週期與進口檢查。 出口至美國的品牌應密切追蹤這些變化,同時注意各州的規定,以避免重新印刷與重新貼標的成本。   對價格、投資與永續的影響 對鋁製飲料罐與食品罐而言,更高的進口稅提高了原料成本,部分產量可能因此轉向塑膠瓶,因為塑膠在生命週期成本上較低。多家大型飲料公司已公開表示正在考慮這種轉變。 但這種趨勢與品牌在回收性與再生材料使用上的承諾相衝突,因為金屬是最容易回收的包裝材質之一。 跨材質來看,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正影響資本支出。包裝加工商雖可受惠於美國國內生產的補貼與更穩定的價格環境,但長期的貿易摩擦通常會削弱市場能見度,並推高設備與樹脂成本。 獨立評估指出,目前的關稅與反制措施預計將使 2025 至 2026 年美國經濟成長減少約 0.5 個百分點,可能導致運輸包裝與非必需消費品包裝需求下降。 對全球包裝管理者而言,目前的首要任務包括: 分散鋼、鋁、紙與樹脂的採購來源; 模擬不同關稅情境(通用與特定夥伴國); 調整永續發展策略,以應對美國聯邦與州法規之間的差異,以及歐洲與亞洲更嚴格的要求。 簡而言之,放寬監管雖可減輕部分合規壓力,但 2025 年包裝產業的主要挑戰仍是:由於美國大規模關稅與各國反制所導致的成本上升與規劃不確定性。 在變動的關稅環境中前行,需要即時數據與領先市場的分析。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cf-view
工業包裝廢棄物:隱藏的成本中心
包裝未來
2025-11-10

工業包裝廢棄物:隱藏的成本中心

每一批倉儲出貨背後,都有一串不被注意的包裝流程,卻伴隨著巨大的財務與環境成本。 / 來源:Tricky_Shark via Shutterstock   關於包裝廢棄物的討論,大多集中在家庭回收,但真正沉重的成本其實發生在工廠、倉庫與物流中心。 工業包裝廢棄物——如棧板保鮮膜、綑帶、瓦楞箱、泡棉緩衝材、鐵桶與中型散裝容器(IBC)——常被忽視,但它會侵蝕利潤、拖慢作業,並推升範疇三(Scope 3)碳排放。 將其視為核心營運議題而非清潔任務,能在成本、安全與永續上快速創造效益。   成本與廢棄的來源 浪費從規格設定就開始了,遠早於棧板被包膜之前。 過度設計的外箱、不匹配的運輸包裝尺寸,以及「以防萬一」多加的膜層,這些錯誤都在成千上萬的出貨中被放大。進貨包裝通常依供應商的產線與棧板模式設計,而非考量收貨端的搬運或回收需求。 結果是:過大的紙箱、混合塑料、難以撕除的標籤與不必要的廢棄處理費。 美國關稅正在轉變——你會被動反應還是提前部署? 不要讓政策變動讓你措手不及。透過即時數據與專家分析,保持主動。 現場的工業包裝廢棄主要有三大來源: 第一是 拉伸膜(stretch film) :當貨物感覺不穩時,作業員傾向多繞幾圈,而不是解決根本問題——例如棧板設計、交錯堆疊方式或防滑層。 第二是 填充物與緩衝材(dunnage) :使用紙張、泡棉與氣墊,只是掩飾紙箱不合尺寸的問題,並產生混合材質的廢棄物。 第三是 綑帶與膠帶 :PET 綑帶、PVC 膠帶與紙標籤的混用,使分類困難,並降低回收收益。 當貨物倒塌時,隱藏的成本更為驚人。一個坍塌的棧板可能毀掉數十箱貨物,導致重工、重包與重送。為修復損壞所使用的額外包材與燃料,往往遠高於因使用「更薄材料」節省的幾公克重量。 出口路線的風險更高:濕度控制、長時間停放與多次轉運,讓團隊傾向使用「雙重保護」包裝,這容易變成過度包裝的習慣。 在收貨碼頭,分類品質決定材料是變成收益還是成本。透明 PE 膜若與印刷膜混合,或瓦楞紙打包中混入綑帶碎片,回收獎勵可能反變為處理費用。 許多工廠雖配有打包機與壓縮機,卻缺乏簡單明確的現場分類標準——在時間壓力下,錯誤的下腳料往往被丟進錯誤的桶中。   以系統思維設計,消除工業包裝廢棄物 減少 B2B 包裝廢棄物仰賴工程穩定性、材料簡化與封閉循環——即精實營運與循環經濟的結合。 標準化與適當尺寸設計 為進出貨品項建立包裝目錄:棧板尺寸、外箱規格與堆疊準則。 整合外箱尺寸可減少瓦楞紙邊料、降低填充需求並提升運輸效率。利用計算工具或軟體確保包裝適配產品。 許多企業發現,兩三種最佳化的外箱可取代十幾種不一致的包裝,提升揀貨效率與堆疊穩定性。 在包膜前先確保貨物穩定 從棧板堆疊設計著手:交錯堆疊、使用護角板與防滑墊,並測試抗壓與傾斜表現。以性能規格(在特定拉伸下的包覆力)定義拉伸膜,而非厚度。 穩定的包膜設定與預拉伸系統通常可減少 30–50% 的膜用量,並提升安全性。 對於重型或不規則貨物,棧板網或強化綑帶有時比多層膜更有效。   從一次性轉向可回收運輸包裝(RTP) 在路線固定的情況下,可重複使用的箱、籃、棧板與棧板箱可減少瓦楞紙浪費與產品損壞。 共享平台供應商可管理檢驗、清洗與庫存平衡。RFID 或 QR 碼可增加資產可視性——循環次數、遺失率、維修需求——讓財務團隊能以實際使用週期攤銷成本。 對液體與粉末而言,經清洗認證的再製鐵桶與 IBC 可取代一次性容器,並提升操作安全。   當重複使用不實際時,設計便於回收 保持一次性包裝的結構簡單且單一材質。 盡量使用透明 PE 膜;避免混合不同綑帶材質;減少污染紙纖維與塑料回收流程的重油墨印刷。 使用可水洗或可溶解的標籤,使紙箱與容器能乾淨分離。木製包材應與棧板修復與共享方案合作,以最大化重用率。   與供應商及第三方物流合作設計 多數工業包裝來自上游合作夥伴。 將包裝要求納入供應商品質協議:核准的外箱尺寸、棧板堆疊模式、膜性能、紙張等級、標籤類型與防潮規範。 鼓勵供應商回收棧板或箱體,並對符合要求的格式給予回饋。 在多客戶供應鏈中,統一可回收包裝格式以提高回程密度,減少空車返程。   規劃生產線物流路徑 當從切割到打包再到壓縮的流程被設計好時,浪費自然下降。將顏色標示的分類桶放在工作區旁,固定刀具以防綑帶散落,標示班次清潔區域。 壓縮機與打包機應設在員工易於使用的位置。 簡單的視覺提示——例如各類廢棄物可接受材料的照片——能幫助新人與臨時員工快速判斷。   建立商業案例、管理與數據系統 工業包裝廢棄問題不僅是材料問題,更是財務與數據管理的挑戰。 節省分散在不同預算項下——包裝、人工、損耗、運輸與處理費——因此必須整合來呈現全貌。   衡量關鍵指標 追蹤一組簡潔的週期性指標:每單位出貨的包裝成本、每棧板的膜用量、卡車空間利用率、每千件損壞率、分類純度(污染比例)、每噸回收獎勵金,以及掩埋/焚化支出。 對 RTP 系統,追蹤循環時間、遺失與維修率及利用率。這些數據揭示「廉價材料」實際帶來的隱藏成本。   以總成本為比較基準,而非單價 以「總到岸成本」比較方案:材料、人工、產線速度、包裝失效、運輸效率與廢棄處理。稍重但能避免損壞的包裝,整體成本可能更低。 對可回收系統,應納入資產週轉資金與清洗、調撥成本。以實際循環次數攤銷,避免過度樂觀的回收期。   對齊團隊與合作夥伴的激勵機制 採購評分應包含廢棄量、穩定性與可回收性,而非僅限價格。物流合約可獎勵交付品質與棧板穩定度,而不只是準時率。 對供應商,追蹤包裝一致性與可回收性。對共享 RTP 平台,可用績效型費用——低遺失率、高清潔度與快速循環——來獎勵良好表現。   為監管與可信度做好準備 延伸生產者責任(EPR)與盡職調查報告制度在多地日益嚴格。 即使法規對工業包裝與消費性包裝的規範不同,具備完整數據——重量、材料、重用次數與驗證去向——仍有助於合規與避免漂綠風險。 建立資產的基礎數位護照(唯一識別碼、循環次數、檢驗記錄、報廢原因),可在稽核中提供追溯與信任。   確保乾淨材料的實際去向 回收只有在打包品質高且承接商可靠時才有利可圖。與回收商協議 OCC、透明 PE 膜、PET 或 PP 綑帶及混塑料的規格,並定期回收污染回饋。 在量足夠時,現場壓縮與專車回收可提升獎勵並減少運輸碳排。 棧板木材應優先流向修復與重用,再考慮粉碎或生質能源用途。   投資人才與測試 包覆力、抗壓與抗震性能決定貨物能否安全抵達。 針對工程師、採購與倉儲主管的短期培訓可快速回本:如何設定包膜機、測試棧板堆疊、選擇綑帶並提前識別潛在問題。 鼓勵現場人員提出浪費熱點與改善試驗——他們最先看見問題,也常掌握最簡單的解法。   給作業人員的結論 工業包裝廢棄物是一個隱藏的成本中心,影響產品品質、安全與碳排放。 透過標準化規格、穩定貨載設計、導入可回收包裝、簡化一次性包材並建立明確的治理與指標,企業能同時獲得節省與韌性。 當包裝被視為營運設計的一部分,而非事後補救,浪費下降、卡車裝得更滿、損壞減少,損益表也隨之改善。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cf-view
DS Smith 與 Fantasy Forts 攜手打造永續遊戲組合包裝
包裝未來
2025-11-10

DS Smith 與 Fantasy Forts 攜手打造永續遊戲組合包裝

Fantasy Forts 的遊戲組合包於荷蘭當地生產。圖片來源:T. Schneider / Shutterstock.com   包裝公司 DS Smith 與荷蘭兒童 DIY 建構遊戲組合製造商 Fantasy Forts 合作,為其產品打造永續包裝與結構設計。 DS Smith 的專家團隊針對遊戲組合的設計與組成進行改良,著重於摺疊機構的最佳化、模切技術的改進,以及配件整合。 遊戲與包裝組件皆完全以可回收的瓦楞紙板製成,兼顧耐用性與製造的可擴展性。 重新設計的過程減少了材料用量,移除了瓦楞塑膠,並加入「卡榫系統」功能,讓遊戲組件可與家中家具及室內外環境靈活結合。 Fantasy Forts 的遊戲組合包在荷蘭當地生產,並於荷蘭社會工作組織(Social Work Netherlands, ESN)所管理的社會職場中組裝。 DS Smith Benelux 行銷與傳訊經理 Remko Berkhout 表示:「由於我們設計師具備技術專業,遊戲組合的瓦楞紙板元素不僅設計巧妙,且相當耐用,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它們必須能承受多種創意變化與不同使用環境。」 GlobalData Strategic Intelligence 美國關稅政策正在改變——你會被動應對,還是主動出擊? 別讓政策變化讓你措手不及。透過即時數據與專家分析,保持前瞻布局。 此次合作由 DS Smith PackRight Centre 促成,該中心隸屬於公司支援共創包裝解決方案的全球網絡,專為客戶需求量身設計。 Fantasy Forts 創辦人 Marco van den Berg 補充:「這個概念看似簡單,但在技術執行上卻需要大量思考。我們尋找的合作夥伴必須能將我們的創意願景轉化為一個永續、易於生產、且可規模化的產品。 『從第一天起,我們的新包裝就受到消費者——主要是家長——的熱烈好評,回饋非常出色。』」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cf-view
Ma Balise 提供可生物分解與可堆肥的 NFC 與 RFID 標籤
包裝未來
2025-11-10

Ma Balise 提供可生物分解與可堆肥的 NFC 與 RFID 標籤

在連網包裝日益普及的領域中,特別是在未來歐洲「數位產品護照(DPP)」推動下,RFID 與 NFC 標籤的使用壽命終結問題愈發不可忽視。比利時列日公司 Ma Balise 開發了 Ephem,一種可生物分解與可堆肥的解決方案,完全不含塑膠與金屬,針對奢侈品、化妝品與高端包裝市場。 Ma Balise 創辦人 Philippe Henin 表示,此創新直接回應了傳統標籤的技術與環境限制。「目前市面上的 RFID 或 NFC 標籤由七層不同材質組成,包括 PVC、PET、矽膠以及化學蝕刻天線。只有一層是紙,其餘在使用壽命結束後均不可回收。」CEO 如此總結。   僅四層的 RFID 或 NFC 標籤 這款可生物分解的 RFID 或 NFC 標籤僅由四層構成:FSC 認證紙背襯、以導電油墨印刷的天線、黏著層以及保護襯紙。天線不使用任何金屬,包括銅或鋁。天線以印刷方式製作,避免了化學蝕刻所需的大量酸性產品及不可回收金屬廢料。 Philippe Henin,Ma Balise 創辦人兼 CEO 這種結構簡化保證了產品的完整生物分解性,包括在家庭堆肥環境中。比利時公司宣稱產品可在 30 天內分解。該方案於 Benelux 與亞洲生產,並獲多個獨立機構認證:DIN CERTCO 認證生物分解性、TÜV Rheinland 認證可堆肥性,以及 PTS Paper 認證在紙與紙板回收通道中的可回收性。 Ma Balise 強調,此技術既能符合數位產品護照的法規要求,也滿足品牌在防偽與庫存管理上的日益期望,同時實現媒介在壽命終結時的清潔處理。 其首個客戶是一家國際素食化妝品牌,旨在為顧客提供增強的實體店體驗。其他化妝品品牌也已被說服,Ma Balise 目前正與奢侈品領域的一個主要品牌洽談,計畫以這些可生物分解標籤取代其傳統 RFID 標籤以滿足物流需求。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industry.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