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upa 2024印刷展專文報導(14)

掌握圖文創作對環境的影響

Master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Graphic Creations
Fabrice Peltier
2024-08-16
掌握圖文創作對環境的影響

在許多的圖文創作(Graphic Creations),尤其是包裝設計中的共同因素,是它們通常會大量印刷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然而,在關注減少包裝材料消耗過程中,一個關鍵方面似乎被忽略了:印刷油墨對環境的影響。圖形創作中使用的油墨通常被認為是微不足道的,但無論是在生態影響還是經濟考量方面,它們所扮演的角色比我們想像的更為重要。

油墨扮演角色比想像更重要

了解墨水的成分揭示了其複雜的本質,它由多種成分所組成。顏料或著色劑提供充滿活力的色調,吸引注意力並使品牌脫穎而出。媒介物或黏合劑可以作為載體,使得油墨能夠有效地黏附到各種表面。此外,輔助劑用於增強油墨性能,確保快速乾燥或是提高耐磨性。

為了傳達預期訊息,而精心選擇的每個圖形元素、印刷字元、形狀和顏色都代表了複製所需要的特定墨水量。而採用被稱為“生態墨水”的環保方法-墨水節省過程,設計師可以製作高品質的圖形設計,同時管理印刷過程中的墨水消耗。

生態墨水(Eco-Inking)方法,最好在設計開發的初始階段納入其中,提供基於精心構思的圖形提案的中間步驟。然而,有遠見的設計師,也可能會將生態墨水視為,整個設計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在品牌圖形標誌和指導方針的構思中也是如此。

生態墨水的核心目標,是墨水節省過程,在不影響創作的品質和視覺效果的情況下優化墨水消耗,它力求在資源效率和創造力之間達到和諧平衡。儘管墨水使用的變化,可能不會立即被消費者或讀者察覺,但成功的生態墨水舉措,已經證明其增強品牌環境信譽,並與目標對象產生積極共鳴的潛力。

●生態墨水的環保方法,在墨水節省過程,設計師可以製作高品質的圖形設計,同時管理印刷過程中的墨水消耗,圖為設計稿的前後對照  

生態墨水在回收上具有優勢

...

推薦文章

標籤印刷產業不斷發展的市場
drupa主題
2023-12-18

標籤印刷產業不斷發展的市場

標籤印刷產業一直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品牌所有者正在尋找日益創新的標籤,來使自己脫穎而出,並向消費者傳達當前和有針對性的資訊。當前的趨勢,正在引導供應商和加工商,轉向注重永續性和創新的解決方案。在過去的幾年裡,標籤加工商覺得,在產品生命週期的各個階段都需要自動化。 標籤會影響買家購買選擇 印刷標籤是產品的名片,也是品牌擁有者與消費者溝通的首要步驟。在貨架上,標籤有助於買家對產品的看法。望著產品標籤,顧客可能會被平面設計、顏色或裝飾所吸引,當然標籤也會影響他的購買選擇。 但紙張和裝飾如何影響產品的認知呢?標籤的哪些元素,可以直觀地表達和概括其本質?我們知道,在相同的價格和品牌下,這是最受歡迎的,並且能夠對所選產品產生積極慾望的標籤。為了探索這種溝通工具在葡萄酒採購中的作用,可持續標籤領域的領導者UPM Raflatac委託研究和諮詢公司SenseCatch與義大利最大的葡萄酒集團Argea、世界領先的冷熱燙印製造商Kurz,以及德國葡萄酒標籤領域領先的印刷商之一的Kramer Druck合作進行一項神經行銷學研究。(見圖1) 這項研究是在德國進行的,德國是一個對葡萄酒出口商有吸引力的市場。一群德國消費者看到貨架上的32個標籤,設計相同,但紙張類型和表面處理各不相同。整個顧客旅程被重建,從貨架觀察、葡萄酒選擇到產品品嚐。選擇後,參與者可以一次觀察、觸摸和評估瓶子。在整個決策過程中,從瓶子的貨架選擇到品嚐的那一刻,我們都使用神經行銷學方法來分析消費者的體驗。 而在貨架前的第一個“關鍵時刻”,其結果顯示,在觀察的前五秒選擇過程中,最能夠吸引消費者注意的瓶子是那些具有視覺、顏色或材質並置特徵的瓶子對比,例如深色紙張和閃亮的金屬質感。另一方面,最受關注的標籤是那些帶有金色或古銅色裝飾的淺色紙。此外,消費者的注意力也集中在帶有粗糙紋理紙標籤的瓶子上,紋理明顯,浮雕裝飾具有光澤效果。 在第二個“關鍵時刻”,即是消費者與瓶子進行身體互動時,一般帶有紋理紙的標籤和相同顏色的裝飾物,實際上會增強裝飾物的本身,並且被認為它們是有趣和神秘的。從這個研究可以發現,它們激發了預期互動體驗的「觸覺想像力」。(見圖2) 較厚的壓紋紙和壓紋會使文字更加明顯,並增強設計,將標籤從空洞且無吸引力的標籤,在與紙張顏色相同且沒有壓紋裝飾物情況下,轉變為標籤相反之結果,顯現它是精心策劃的、有趣的,提高人們對產品的期望。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想像的是更高品質之葡萄酒、優質產品。 最後,研究結果顯示,紙張和裝飾的組合會影響期望,並對葡萄酒的感知喜好和口味產生積極影響。同樣的葡萄酒,從帶有最受讚賞標籤的瓶子中飲用時,比從帶有最不受歡迎標籤的瓶子中飲用時獲得更高的評級。 這種效應也發生在潛意識層面,事實上,當品嚐帶有首選標籤的酒瓶中的葡萄酒時,透過心理生理參數測量的情緒參與度更高(+13%)。標籤除了影響葡萄酒受歡迎的程度之外,還會影響感知的味道。(見圖3) ●圖1:標籤有助於買家對產品的看法,望著產品標籤,顧客可能會被平面設計、顏色或裝飾吸引,當然也會影響其購買選擇 ●圖2:研究報告顯示,最能吸引消費者注意的瓶子是那些具有視覺、顏色或材質並置特徵的對比,例如深色紙張和閃亮金屬質感  ●圖3:從架上琳琅滿目的商品中選出自己喜歡的,標籤除了影響葡萄酒受歡迎的程度之外,還會影響感知的味道 標籤列印的市場趨勢 根據Mordor Intelligence的數據,標籤印刷市場在2023年至2027年的預測期內預計將以4.2% 的複合年增長率成長。在預測期內,不同的因素正在推動標籤印刷成長,例如對更多標籤的需求不斷增加,來自有吸引力的品牌客戶,對其製成品印刷標籤的需求不斷增長。電子商務產業的快速增長,也是推動印刷標籤採用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但該行業面臨的挑戰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批量生產產品的平均工作時間和生命週期縮短,而標籤上的監管內容增加。近年來,數位印刷已進入該領域,該技術增強在標籤設計中,提供新應用的可能性,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 如今印刷技術供應商正在開發混合解決方案,在drupa 24展會上,將展示混合印刷機的新發展。在過去的幾年裡,標籤加工商覺得在產品生命週期的各個階段都需要自動化。由於工業部門可用的勞動力較少,缺工成為生產鏈中的瓶頸。自動化和互連性,從節省成本的話題變成工業生存的必需品。在工作流程領域,趨勢將是朝著基於雲端的生態系統發展。如今,印刷過程的自動化和數位化是必須具備的。自動化意味著將系統整合到工廠生產流程中,從而實現遠端服務、即時機器監控和報告生產數據。自動化的優點包括減少浪費、快速設定、自動化色彩管理和減少人工干預。推進技術的其他可能步驟,將透過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應用來實現。例如,人工智慧工具和程式使設計過程變得自主;同時,這些工具可幫助識別有缺陷的產品,以便可輕鬆地將它們從最終產品中移除。(見圖4) 滿足包裝永續性的因素 品牌所有者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滿足包裝永續性方面不斷變化的情況,特別是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時,要適應新頒布法令的複雜性。想想歐洲最近更新的包裝和包裝廢棄物法規帶來新的挑戰,這些挑戰顯然需要在未來幾年內解決。可回收性的設計要求,將引起人們對標籤和容器在材料、油墨、黏合劑和尺寸覆蓋方面兼容性的關注。 根據客戶的要求,自黏標籤(Self-adhesive Label)製造商正在研究和開發更環保、同時也更經濟和高效的新解決方案。為了實現這些目標,主要途徑是減少材料的使用量。離型紙作為標籤的載體,在不乾膠產品的生產、轉換和應用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履行此過程中的作用後,廢襯裡仍可作為新製程和產品的寶貴原料發揮作用。目前,許多離型膜回收的項目已經在開發中,以收集部分用過的離型膜進行再利用或回收。離型紙的回收是環保友善的:它有助於減少標籤公司的「足跡」。(見圖5) 在上一屆FINAT歐洲標籤論壇上,人們發現,幾十年來標籤的浪費一直是標籤產業面臨之挑戰。每年,有數百萬噸標籤廢棄物被送往垃圾掩埋場和焚化爐,CELAB等回收計劃可減少標籤浪費。但對於我們的產業和地球來說,最好的解決方案是最終完全消除內襯。特別是在食品領域,設計師和印刷商面臨著標籤有限空間限制的另一個挑戰。事實上,國際健康和安全立法將要求標籤上留出空間。這將鼓勵在透明容器基材上使用多層傳單標籤和透明薄膜標籤,使產品具有「無標籤」外觀,並使標籤背面印刷成為可能。標籤印刷體現數位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2024年5月28日至6月7日,drupa展會的參展商將在杜塞道夫展館聚集,展示用於標籤生產的新型印刷和印後系統,參觀者將發現標籤產業未來的可持續和創新解決方案。 ●圖4:自動化和互連性,從節省成本的話題變成工業生存的必需品,現今標籤印刷過程的自動化和數位化是必備要素  ●圖5:針對酒瓶上的標籤,自黏標籤製造商正在研究和開發更環保,同時也更經濟和高效的全新解決方案
drupa印刷產業全球趨勢報告
drupa主題
2024-02-15

drupa印刷產業全球趨勢報告

以下報導是第9份drupa印刷產業全球趨勢報告2023年執行摘要,在2022年的報告中,經歷新冠肺炎大流行後,印刷產業已逐漸復甦及樂觀。而2023年的結果仍然保持這一個氣勢,對2023年的信心進一步提高,並且對2024年的預期非常樂觀。儘管面臨嚴峻的經濟逆潮,但所有市場和幾乎所有地區的信心水準都在不斷增長,很明顯「適者生存」這句老話,適用於尋找新的增長和發展途徑的印刷商和供應商。 各地區信心水平逐漸增長 在2023年,全球有44%的印刷商表示他們公司目前的經濟狀況為“良好”,12%的印刷商認為“較差”,其餘44%的印刷商認為“令人滿意”。樂觀淨差值為+32%,即44%減去12%,該總體結果顯示圖表中的綠色列,比2022年提高14%。以下文中還有許多圖表,顯示的正是這種樂觀或悲觀淨差值。 但也並不全是好消息,德國就顯示較悲觀為+12%,與2022年相同。而歐洲其他地區+34%,北美洲信心水準從2022年的高峰值降至+50%。而南美洲暨中美洲為+24%,非洲為+34%,中東為+52%(小樣本數),澳大利亞暨大洋洲為+56%(小樣本數),都從之前的低點恢復良好。展望未來,除了澳大利亞暨大洋洲外,其餘地區預計2024年的表現都會更好,但是德國僅為+4%,遠比大多數地區謹慎得多。(見圖1) 在完整報告的附錄中提供了按市場和地區劃分的印刷商和供應商的詳細分類。如果樣本數太小而無法單獨使用,則不會顯示它們,但會包含在全球資料中。在顯示小樣本數的地方,請注意文本和圖表中的這一限制。 縱觀市場,全球商業和出版印刷商的信心明顯復甦,而包裝業繼續保持原有的信心水準。2022年功能性印刷領域的信心莫名下降的情況發生反轉,可能是小樣本數的結果。 供應商2023年比2022年更加謹慎,為32%,下跌了2%。北美洲、南美洲暨中美洲和亞洲上漲,而歐洲則下跌5%。今年所有市場都相當平穩,但都對明年表現出極大的信心,也許部分原因是drupa 2024的到來! 連續第二年,印刷商在全球範圍內漲價;在此之前價格連續下跌七年。收入以迄今為止最快速度增長,而利潤率以有史以來最慢的速度下降。這種模式並不普遍,歐洲和南美洲暨中美洲報告的情況更加複雜,供應商也報告類似的樂觀評估。(見圖2) 商業定價強勁,過去兩年淨差值平均為+57%,而2013~2017年平均為-21%。過去兩年出版業的平均值也為+57%;2013~2017年平均為-18%。這些數字表明這兩個市場領域開始進入好時代。只要未在更廣泛的通脹壓力下崩潰,整個產業更強勁的財務表現就令人欣慰。(見圖3) ●圖1:2023年drupa印刷商按地區經濟信心指標(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圖2:2023年drupa印刷商按市場經濟信心指標(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圖3:歷年全球印刷商按收入、價格、利潤、利用率、承印物料價格的財務表現(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單張紙平印市場反彈顯著 每年,我們都會要求印刷商按印刷技術評估淨印刷量,圖4顯示2023年度主要印刷工藝的總體結果和主要市場領域的結果。單張紙平版印刷的反彈顯著,在所有市場中都有淨增長,甚至包含多年萎靡的商業市場。柔印在包裝領域發展迅速,數位碳粉單頁紙彩色印刷遠遠領先於各個市場中的所有其他數位工藝。 在全球範圍內,數位採用率(聲稱數位營業額占比25%以上的印刷商)從2014年的26%增長到2023年的29%。乍看之下,這種增長很一般。然而,根據各種產業消息來源,自2014年以來,儘管數位採用率似乎在放緩,但數量的增長已經很明顯。 2014年,25%的印刷商小組報告已經就有了網路印刷設備。2023年,此數字仍為25%。有些地區由於文化、技術和其他的原因導致電子商務較少,但這一個數字幾乎在所有地方都差不多。而在新冠疫情期間,經營網路印刷的企業從該來源獲得的需求激增,但2023年度的需求幾乎回落到新冠疫情之前的水準。當中包裝產業是個例外,在2022年其主要增長基本保持不變。 發達經濟體的印刷商就業人數持平,但在其他地方則是出現顯著的增長。有47%的印刷商和39%的供應商報告勞動力短缺,印刷商最難召募的是傳統的印刷機操作員和印後加工人員,而對於供應商則是製造和技術支援人員。對於63%的印刷商和73%的供應商來說,供應鏈問題都迫在眉睫,儘管他們都預計2024年的問題會減少。 資本支出在新冠疫情期間回落,2022年則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遲滯,但需求在2023年強勁回升,對今年drupa 2024的預測甚至更高!包裝印刷商預計會有持續的需求,商業和出版印刷商的需求會激增,而功能性之印刷商則是重新回到自2018年以來的最低水準。與往常一樣,印刷技術和印後處理設備是迄今為止最強大的目標。(見圖5) ●圖4:2023年按技術領域的印刷量(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圖5:2023年全球印刷商按市場的資本支出(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2023全球印刷技術投資目標 單張紙平版印刷仍然是全球印刷技術的首選,自2014年第一份趨勢報告以來一直如此。數位印刷機的受歡迎程度排在後兩位,如表6所示,分析市場領域時發現更高的多樣性,表明出色的產品系列和市場條件變化共同決定最佳投資選擇。 供應商的資本支出相對持平,淨差值僅為+4%。然而,所有市場都看好2024年(+24%),尤其是功能性市場。首選目標是建立銷售管道、提高效率和開發新服務。印刷商和供應商都越來越依賴多元化來創造增長,但是隨著交易在新冠疫情後恢復到更正常的模式,變化速度較慢。 社會經濟問題在所有區域都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突出,經濟衰退的風險是首要關注點(47%),將新冠疫情的影響擠到了第二位(41%)。然而,除了前兩個問題之外,在幾乎所有地區都存在重大差異。例如,南美洲暨中美洲印刷商擔心政治不穩定(52%),非洲印刷商強調貨幣問題(51%),澳大利亞印刷商關注環境問題(33%),亞洲印刷商擔心貿易戰(23%),北美印刷商擔心生活水準(32%)。而部分印刷商(43%)認為市場力量更重要,而還有部分印刷商(46%)認為社會經濟力量更重要,兩者之間產生了意見分歧。 自2019年以來,我們首次回到市場特定問題。對於商業市場,關鍵點在於所服務的市場及所提供的服務兩者之多樣化帶來優勢。自2014年以來,樣本中的出版印刷商比例減少一半(從2014年的30%降至2023年的15%)。他們所服務的市場組合也發生變化,報紙、雜誌和目錄市場的數量越來越少,但更多地提供不同的書籍印刷選擇。包裝印刷商報告對增值包裝(例如互動式印刷)的需求不斷增加。尋找替代塑膠包裝的更環保方案是許多印刷商的主要關注點,尤其是柔版印刷商。雖然功能性印刷商樣本很小,但從網印和碳粉向噴墨列印的轉變顯而易見。(見圖7~9) ●圖7:2023年全球drupa印刷商按地區經濟信心指標(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圖8:2023年印刷商及供應商的關鍵財務指標  ●圖9:2023年按市場最大的兩個印刷技術投資計畫 2024將是投資豐收的一年 總之,儘管存在著許多市場和社會經濟風險和挑戰,但是全球大多數印刷商和供應商對於未來的信心日益增強。價格和收入強勢上漲,對於利潤率的擠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小。但是問題在於,面對通膨壓力,產業是否會保持著樂觀態度。 也許最令人鼓舞的消息是商業和出版印刷商的信心明顯提高,他們似乎已經適應了數位革命的影響,能夠更加自信地未雨綢繆。與此同時,包裝印刷商樂見其需求持續的增長,功能性印刷商則繼續享受令人驚訝且不斷增長的產品和市場。 資本支出已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預計2024年將是投資豐收的一年,這對drupa 2024是一大利多!最後,讓我們引述一家印刷商對產業未來的信心:“我們注意到,人們雖然更喜歡使用數位工具,但他們的投資對象卻是具有獨特品質(即精美印刷、良好裝訂等)的印刷產品。這種類型的印刷領域不會破滅,因為它帶來獨特感,一種讓人想要感受、觸摸、保留的產品。
Landa 展出S11 和 S11P(完善)B1 單張紙機型
drupa主題
2024-03-31

Landa 展出S11 和 S11P(完善)B1 單張紙機型

Landa Digital Printing 計劃推出了B1 單張紙噴墨印刷機的新的高速版本,並且看起來很可能會在drupa 2024中大放異彩。 在drupa 2024展會前媒體發布會上,Landa 宣布推出新的 S11 和 S11P(完善)B1 單張紙機型。「11K 模組」將生產速度從 6,500 秒提高到 11,200 秒,而新的 PrintAI 模組將會「進一步提高列印品質」。 展出包括 S11P 在內的新型印刷機 創辦人 Benny Landa 解釋道:「我們展示了一台以 13,000 秒/小時的速度運行的機器。但演示與製造機器之間的差異是始終如一、可靠、全天候 24/7 提供優質色彩…您必須在跑步之前先走。我們從 6,500 開始。現在我們的股價為 11,200,未來我們還會更高,」而當你將數據速率、鏈速度等極限推向極限時,每一步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穩定下來。 目前公司擁有多元化的客戶群,目前已安裝或正在安裝 55 台印刷機。我們還有很多重複訂單——八位客戶購買了第二台或第三台印刷機。 我們的典型客戶每天列印數百個作業,每月列印數百萬個產品。這項技術使他們能夠發展業務……並賺錢,而眾所周知,這並不容易。客戶正在透過我們的印刷機賺錢。 他也指出了永續發展的好處。客戶正在完全擺脫所有印刷版,並且實際上正在消除紙張浪費。 Landa Digital Printing 播放了一段視頻,其中包含來自客戶的熱烈推薦,其中包括英國的 Bluetree Group,該集團已訂購了第二台 S10P印刷機。營運主管 Chris Down 將第一台印刷機描述為「非常可靠」。 對於新型號,CBO Sharon Cohen 解釋道,平台上有所不同,主要與乾燥系統有關。新型 S11 基於紅外線乾燥系統,我們在該領域銷售和實施的一些最新印刷機已經具備了這種能力。 同時將全面升級至S11平台。讓以前型號的速度提高,而不是完全不同的速度,但它們不會被拋在後面。AI模組簡單來說就是軟體升級。
drupa2024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drupa主題
2023-12-18

drupa2024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在1980年代,筆者開始一生的印刷職業生涯,見證印刷技術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技術發生如此多令人難以置信的變革。大約 20年前轉職到HP(惠普)工作,確實給她一個全新的視角。在行銷團隊的領導下,我們發起一項名為「如何向更多人銷售更多印刷品」的行銷活動,以激發商業印刷商參加druap展會。近二十年後,我將回顧當時所做的預測,它們是如何實現的,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以及為什麼我們應該為drupa 24展會感到興奮。 第一章:如何為未來做好準備-品質是關鍵 當今印刷品的創造力確實令人驚嘆,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BAFTA)是高端情感印刷品的典範品牌之一。我們採訪了印刷編輯Toby Weidmann,了解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BAFTA),如何利用印刷品的力量為每位與會者創建個性化的節目單,這些節目單將在活動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作為有意義的紀念品留在他們身邊。(見圖1) 「BAFTA的11,000多名會員都是電影、遊戲和電視領域最具創造力的人士,因此對我們來說,至少嘗試複製這種創新水準非常重要」,Toby告訴我們。 而總部位於倫敦的印刷商FE Burman,為這四場頒獎典禮製作了總計5,550個節目單,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每個節目單都使用HP Spark演算法軟體賦予了特殊的、獨一無二的封面。如今,印刷品已不再只是一種生產手段,它也成為一種生產方式。由於其多功能性和創造性創新,使得其能夠創造出高品質、奢華的產品,這非常適合BAFTA想要一個能夠反映其所代表的達人(Talent)標準的節目單。 使用演算法的過程,來創建如此多獨特封面的創造性決定也是有其目的性的。「提高電影產業的多樣性,也是BAFTA作為藝術慈善機構使命的重要組成部分」,Toby解釋道。「HP Spark軟體讓我們能夠突出所有不同封面所代表的每個人」。 如今,品牌的宗旨或使命至關重要,因為它是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關鍵驅動因素。但品牌要如何向這些消費者傳達他們的使命呢?根據英國Two Sides最近的一項研究調查結果,印刷仍然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見圖2) 儘管每天發送近35億封電子郵件,但研究顯示,與數位媒體相比,消費者更有可能從印刷通訊中吸收訊息,78%的英國消費者聲稱他們根本不關注線上的廣告。隨著每天都有大量數位內容到達消費者的收件匣,我們很可能會看到未來向印刷行銷的更強烈轉變,因為消費者尋求質量重於數量的內容,並讓他們有時間遠離他們的裝置。 促使消費者轉向印刷品的,不僅僅是大量數位內容不斷吸引我們注意力,而且印刷品始終能夠比數位內容提供更多的信任。Two Sides發現,71%的英國消費者擔心其線上個人資訊的安全,69%的消費者保留重要文件的紙本副本,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保證其安全的最佳方式。此外,88%的人認為他們應該能選擇是接收數位或印刷訊息,保證文件和記憶的安全是列印關鍵屬性。 ●圖1: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BAFTA)是高端情感印刷品的典範品牌之一,利用印刷品力量為每位與會者創建個性化的節目單,作為有意義的紀念品留在他們身邊  ●圖2:英國Two Sides一項研究調查結果,印刷仍是傳達品牌使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如何做自己-完整品牌的個人化 我們知道印刷品可以讓我們透過個人化與受眾建立聯繫,而解決這個問題的品牌就是古怪的巧克力品牌Tony’s Chocolonely。個人化是數位列印的許多好處之一,特別是當我們讓客戶使用網路列印軟體親身實踐時。Tony’s Chocolonely掌握數位與印刷相結合的藝術,允許客戶使用其線上設計平台設計自己的巧克力棒包裝紙,私人客戶和品牌企業活動人士均可享受這項服務。這不僅加強了品牌與客戶之間的情感聯繫,也巧妙而有效地吸引人們對其無塑膠環保包裝的關注。在最近一次活動中,Tony’s Direct作為主講嘉賓,英國銷售經理Hannah Groom解釋說,我們的觀點是個人化是「一個重要的策略重點,並且仍然是一個重要的策略重點,不僅是為了收入成長,而且是為了品牌知名度和資訊認知度」。(見圖3) 但個人化包裝如何幫助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呢?Tony’s也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的巧克力棒的形狀非常容易辨認,因此包裝上不需要視覺品牌。Tony’s的使命是結束巧克力交易中的不公平現象,他們透過不同標誌的巧克力棒設計來體現這一點,讓客戶可以自由地在包裝上釋放他們的創造力,享受難忘的品牌體驗,同時也保持對品牌社會使命的持續認知。(見圖4) ●圖3:Tony’s掌握數位與印刷相結合的藝術,允許客戶使用其線上設計平台設計自己個人化的巧克力棒包裝紙 ●圖4:Tony’s透過不同標誌的巧克力棒設計,讓客戶在包裝上釋放創造力,享受難忘品牌體驗,同時也對品牌社會使命的認知   第三章:如何透過手指(或滑鼠)的點擊來變革 20年前,我們認為「點擊手指即可改變事物」只是一種說法,但現在我們有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觸控螢幕小工具,使我們的網路瀏覽速度大大加快,這句話已經成為現實,根本不需要滑鼠了! Nutshell Creative廣告公司的董事總經理Lucy Swanston,對印刷行銷和產品個人化的好處有著親身體驗,她告訴我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什麼改變,任何印刷品都無法逃脫。它的優雅、美觀、實用性、社會影響力和可靠性仍然存在。印刷品的創造力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讓設計師能夠以更實惠的成本盡情發揮」。Lucy的創意機構 Nutshell,支援品牌總監和印刷業人士瞄準和吸引新客戶,並透過合作來擴大現有的客戶。 Lucy並強調,對印刷品的需求一直存在,而且也永遠存在,無論是學生課桌上,易於理解的有形教科書,還是食品和藥品上,最重要的成分標籤。儘管我們現在可以即時訪問無盡的在線資訊,但人類始終保持著對觸覺連接的需求。 Lucy創立的屢獲殊榮的國家慈善機構「主題英雄」,透過印刷品支持兒童識字,是消費者與產品之間這種實體連接的典型例子。主題英雄讓孩子們可以使用教育資源,來研究他們選擇的主題,然後寫出自己的個人書,最後他們會收到自己的印刷版來珍藏。由於最終承諾會獲得可永久保留的實際獎勵,因此孩子們會非常積極地透過線上工具,投入研究和學習工作。這些線上列印解決方案使我們能夠兩全其美,改變消費者的生活。(見圖5) 數位世界的發展只會使印刷品變得更加強大,使這兩種方法能夠協同工作,與受眾建立牢固的聯繫。例如,Nutshell為克蘭菲爾德大學開展一場行銷活動,旨在提高未來潛在學生的品牌知名度。(見圖6) 他們使用跨媒體行銷自動化,混合印刷和數位來建立最強大的受眾之間聯繫。JICMAIL的數據報告支持了這一論點,該數據也證明,包含特定事件相關資訊的個人地址郵件的開啟率高達76%,並且「職業攀登者」在擁有該郵件時最多會閱讀該郵件五次。當然,由於該活動是針對年輕人階層,因此將直郵與線上廣告互相結合,以確保盡可能更多受眾者看到它。智慧型手機相機的發展,為靜態印刷世界和使用 QR Codes的線上世界之間,提供一個非常簡單的對接,以便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能夠在數據驅動的世界中追蹤結果。 ●圖5:國家慈善機構「主題英雄」,讓孩子們可以使用教育資源,來研究他們選擇的主題,然後寫出自己的個人書,最後他們會收到自己的印刷版來珍藏 ●圖6:Nutshell廣告公司為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開展一場行銷活動,旨在提高未來潛在學生的品牌知名度 回顧過去和展望未來 因此,在回顧過去和展望未來時,我們看到印刷品如何與數位世界共同攜手發展,這是變得富有創造力、深思熟慮、有目的、值得信賴和具有吸引力。20年前的預測已經被超越,現實也超越了我們的想像。 當然,今天的未來,正在形成AI人工智慧的世界。筆者詢問 ChatGPT在新的通訊世界中,印刷品的未來會怎樣-看起來我們正走在慶祝未來的軌道上,因為人工智慧和我們一樣樂觀地看待它,並承諾:(1)為奢侈品牌、藝術和設計提供高品質、引人注目、令人難忘且有形的材料;(2)進階運用數據來推動個人化和個性化的行銷體驗;(3)採用數位科技的有凝聚力的一體化世界;(4)充滿高度個人化且令人難忘的禮物和體驗的世界。 印刷世界是如此激動人心,2024年drupa展會的時機再好不過了。通常四年一度的盛會,世界領先的國際印刷展將於明年回歸,這是八年來的首次!來自四面八方的印刷商齊聚一堂,參加這個備受期待的展會,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展會。如果您想了解如何與更多品牌和代理商建立聯繫,那麼請抓住明年前往杜塞道夫並參觀drupa的機會,在那裡您可以與一系列令人難以置信的新技術、軟體和解決方案進行互動,並聽到一些精彩的故事和來自世界上最好的印刷專家之演講。到時候那裡見!
韓國與臺灣五十年設計交流展(一)
設計創意
2024-08-15

韓國與臺灣五十年設計交流展(一)

十年一瞬的深厚情誼 1974年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白金男等人與臺灣變形蟲設計協會霍鵬程等人展開設計交流的序幕,可以說1970年代是韓國與臺灣走向國際交流的起步,格外具有歷史意義;1980年代大韓產業美術協會白金男等人開始與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楊夏蕙等人展開交流,兩個協會都是該國具代表性與規模化的設計專業社團,因此種下連結日本、韓國、香港、臺灣等機緣,擴大為亞洲平面設計展覽的規模;1990年代韓國現代設計協會開始與臺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交流,專注在海報設計展覽活動,配合KECD舉辦的「東亞海報三年展」,形成每年會在不同國家、地區,聚焦於海報交流的活動;2000年代韓國成均館大學藝術學院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設計系建立兩校研究生共同主題進行創作、移地交流、訪問研習,落實往下扎根的教育能量,爾後更擴及至廈門大學,形成三校研究生定期創作展覽,以及三校互訪交流的良性機制;2010年代臺灣教育部主辦「IDC設計戰國策:鼓勵學生參加藝術與設計類國際競賽計畫」及「TISDC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每年都會邀請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KIDP韓國設計振興院、KIAD韓國工業設計協會等韓國不同專家學者來臺擔任評審、演講嘉賓,亦或作為大賽合作夥伴,形成跨越不同年代、不同協會組織、不同合作對象、不同設計議題的多元交流,形成既廣泛又深遠的歷史意義。(見圖1~9) 回顧五十年來韓國與臺灣設計界在不同年代的交流對象及關注目標,約略以十年為一階段進展,十年一瞬的深厚情誼值得加以記錄,建構屬於臺灣的設計故事;2024年適逢韓國與臺灣設計交流五十周年,配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的臺灣設計口舉辦「第一屆臺灣設計研究獎」,特別邀請韓國成均館大學白金男名譽教授撰寫〈韓國-臺灣設計交流五十年所懷〉,幸得白教授有書寫日記的習慣,得以完整記錄其親身參與交流的人事時地物。本次由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柳允皓會長與林磐聳各自邀約該國25名設計師以「友誼Friendship」為題,創作海報,在臺北及首爾兩地舉辦「韓國與臺灣設計交流五十周年」巡迴展覽,臺灣部分特別邀請變形蟲設計協會的霍榮齡與王行恭提供1970年代作品參與展覽,另外蒐集五個不同年代的出版品作為文獻,於臺灣設計口東口以專櫃形式展出。為了紀念臺灣與韓國設計交流五十年來點點滴滴,筆者特別附上之前四篇發表過與韓國設計界相關的文章,藉以記錄臺韓設計界深厚又珍貴的情誼。 ●左起圖1:1974年中華民國變形蟲設計協會與大韓民國現代圖案實驗作家協會舉辦的「心象藝術展」掀起臺韓設計交流的序幕。圖2:1981中華民國變形蟲設計協會10周年紀念展會舉辦的「中韓俗語表現展」見證臺韓設計交流十年情誼。圖3:1995年中華民國變形蟲設計協會出版《1974~1994中韓交流20周年記念專輯》(圖片提供╱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 ●左起圖4:1984年大韓產業美術家協會與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日本二科會設計部等舉辦「第三回亞洲設計交流展」(圖片提供╱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圖5: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與大韓產業美術家協會合作在《設計家》雜誌刊載韓國現代設計名家及作品。圖6:2001年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日本CCC中部創意工作者俱樂部、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舉辦「亞洲海報三國志展」(圖片提供╱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  ●圖7:1994年KECD舉辦第二回亞洲海報三年展,邀請臺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參與展出,專刊內頁刊載多位會員作品,展開臺韓以海報為專題設計交流(圖片提供╱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 ●圖8:1994年KECD舉辦第二回亞洲海報三年展,專刊封面為林磐聳1994年設計的〈綠與生命〉海報(圖片提供╱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 ●圖9:2024年韓國與臺灣五十年設計交流海報(設計╱林磐聳)  臺灣設計研究獎頒獎典禮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吳正己校長出席「第一屆臺灣設計研究獎」頒獎典禮開幕致詞,表示十分感謝臺灣設計研究獎發起人林磐聳教授及其學生、朋友們響應,才促成「臺灣設計研究獎」,成為設計學術引領的標竿,並預祝「韓國與臺灣五十年設計交流」展覽成功。臺師大設計系蘇文清系主任擔任活動主持人並分享臺灣設計口是以臺灣為主體、放眼國際設計的思維扮演重要窗口,希望透過歷年持續舉辦設計展覽,讓臺灣設計力量被世界看見。 開幕典禮邀請外交部NGO國際事務會執行長陳剛毅致詞,他以自己是設計系畢業的經驗,分享設計人心聲,並且展示自身到紐約參加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大會的設計,是由兩個臺灣拼出一隻蝴蝶,象徵破繭而出、飛向寬闊自由天空。他也補充過去50年女性設計師較為少見,但現在已出現不少優秀女性創作者,揭示著臺灣社會的進步,猶如臺韓過去50年密切的設計交流,謹代表外交部感謝所有為國際設計交流付出努力的推手。 行政院文建會前主委、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女士致詞,她表示設計是全面性的學術領域,臺灣設計口以有限的空間展示設計史料、這是國家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期待臺灣設計研究獎能夠持續地辦理。最後由林磐聳教授分享臺灣設計研究獎成立的初衷,一是為了提供臺灣孩子能親眼看見第一手的設計文獻及珍貴文物,再者認為需要鼓勵更多人進行以臺灣主體性的設計研究,並借用吳念真導演的話:「人生苦短,該做的事就不能等」。鼓勵大家一同為臺灣的土地略盡一份心力。(見圖10~12) ●圖1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長吳正己(左)頒獎第一屆臺灣設計研究獎國際獎得主韓國成均館名譽教授白金男 ●圖12:出席臺灣設計研究獎頒獎典禮暨韓國與臺灣五十年設計交流展覽開幕儀式致詞:上排左起為外交部NGO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會辦公室執行長陳剛毅、行政院文建會前主委暨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韓國成均館大學名譽教授白金男、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會長柳允皓、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名譽教授林磐聳、設計系主任蘇文清  「第一屆臺灣設計研究獎」國際獎得主為白金男教授,論文題目〈韓國-臺灣設計交流五十年所懷(韓國-臺灣디자인交流50年에 대한所懷)〉,優秀獎四名得主分別為王義鈞〈「春仔花」傳統技藝創新發展之創作研究〉;徐子翔〈臺灣虎爺信仰文創商品開發設計創作研究-以嘉義新港奉天宮虎爺為例〉;黃薇守〈《中華兒童叢書》對於兒童美術教育的貢獻〉;以及蕭雨濛、孫怡康、林志隆、黃鼎豪〈設計思考的觀點探討王永慶的管理哲學及其對臺灣設計發展的啟示、貢獻與影響〉,奠定臺灣設計研究基石。 此次活動除了來自韓國的白金男、柳允皓、魯相龍、張太華、金熙賢、李佳樺六位代表出席,還有「第一屆臺灣設計研究獎」評審委員林文彥、陳俊宏、嚴貞、林素幸、康敏嵐等專家學者,以及變形蟲設計協會代表謝義鎗、霍榮齡、王行恭,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歷任理事長楊夏蕙、林文彥、林采霖、施令紅、許和捷,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張漢寧、中華平面設計協會歷任理事長王炳南、章琦玫、王德明,臺灣海報設計協會歷任理事長林俊良、吳介民及秘書長林鴻彰,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輔導理事長張芳榜、臺南市美術設計協會輔導理事長陳昭岑等人,另有看見臺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文堂,臺灣創價學會副理事長洪玉柱、創價美術館館長呂慧甄、副館長林志銳及多位同仁出席盛會。 為了感謝白金男教授五十年來始終扮演連接韓國與臺灣設計交流的橋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劉建成院長特別以百年歷史建築的臺師大禮堂作為主體,親手製作紀念獎座,象徵歷史傳承的深厚情誼;另外亞洲大學陳俊宏及林磐聳兩位講座教授也代表承接教育部「IDC設計戰國策」及「TISDC台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兩個計畫,感謝白金男教授多年來的大力支持,特別致贈獎座用以感謝其協助推廣。韓國現代設計協會柳允皓會長及臺師大設計系蘇文清主任也各自準備表揚狀給兩國的設計師,為雙方設計交流留下珍貴的歷史見證。(見圖13~28) ●圖1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劉建成(左)致贈以臺師大小禮堂百年傳統建築所製作的紀念獎座給白金男教授做為紀念典藏 ●圖14:亞洲大學陳俊宏(左)與林磐聳 (右)講座教授代表教育部IDC設計戰國策及TISDC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致贈獎座,感謝白金男教授多年來協助推廣計畫 ●圖15:臺師大設計系主任蘇文清(右)致贈感謝狀給楊夏蕙(中)、楊宗魁、林榮松、林采霖(左),感謝捐贈120套《臺灣百年視覺設計套書》作為獎勵臺灣設計研究獎   ●圖16:第一屆臺灣設計研究獎頒獎典禮獲獎者與出席的評審委員合影留念 ●圖17: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柳允皓會長與白金男教授頒發感謝狀給五十年來與臺灣設計交流的設計協會代表 ●圖18: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柳允皓會長致贈禮物給五十年來臺灣設計交流的前輩設計師謝義鎗、霍榮齡、王行恭、楊夏蕙及籌辦本次活動的林磐聳、劉建成、蘇文清 ●圖19:行政院文建會前主委、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女士與臺灣創價學會洪玉柱副理事長、創價美術館呂慧甄館長、林志銳副館長及榮獲臺灣設計研究獎的黃薇守同仁合影 ●圖20:韓國與臺灣五十年設計交流展覽於臺灣設計口開幕儀式合影  ●圖21:白金男教授、林磐聳教授特別邀請跟臺灣年輕世代設計師合影,象徵世代設計傳承 ●圖22:陳郁秀女士與陳剛毅執行長、陳俊宏、林磐聳、蘇文清參觀臺灣設計口典藏的設計史料 ●圖23:韓國與臺灣五十年設計交流展覽兩國設計師於1970年代變形蟲設計協會展櫃前合影 ●圖24:第一屆臺灣設計研究獎評審委員陳俊宏(右)講座教授頒獎給獲獎者黃薇守 ●圖25:韓國與臺灣五十年設計交流展覽兩國設計師於1980年代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展櫃前合影 ●圖26:韓國與臺灣五十年設計交流展覽兩國設計師於1990年代臺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臺灣海報設計協會)展櫃前合影 ●圖27:韓國與臺灣五十年設計交流展覽2000~2010年代展櫃 ●圖28:韓國設計師於韓國設計出版品展櫃前合影 臺韓五十年設計交流座談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於今年3月29日下午3:00至5:00假臺師大教育大樓二樓國際會議廳舉辦「韓國與臺灣五十年設計交流」座談會,韓國與會貴賓包括成均館大學名譽教授白金男、韓國現代設計協會柳允皓會長、李佳樺副會長、張太華理事、金熙賢理事、魯相龍策展理事;臺灣代表有變形蟲協會代表王行恭,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代表楊夏蕙、林文彥、林采霖、施令紅、許和捷等歷任理事長,中華平面設計協會章琦玫輔導理事長、臺灣海報設計協會前理事長林俊良、吳介民理事長及林鴻彰秘書長、高雄廣告創意協會張芳榜輔導理事長、臺師大設計學系林磐聳名譽教授,還有過去前往韓國設計交流的張雅婷等設計界師出席盛會。(見圖29、30) 林磐聳教授以PPT回顧五十年來韓國與臺灣設計交流點點滴滴,隨著畫面人物的影像變化說明了半個世紀流逝的時光歲月;其中本次交流展以「友誼」為主題的海報創作,作品上除了可見到兩國國旗的形象象徵之外,最常出現的是高粱酒、真露燒酒、酒杯等圖像,滿滿乘載著五十年來的美好回憶。 白金男教授回憶在網路尚不普及的1970年代,所有往來訊息必須依靠電話、電報與信件傳遞,因此要辦理國際交流並非易事。「如果沒有辦法互相理解,甚至說是犧牲的精神,應該沒有辦法讓臺韓設計交流持續五十年之久」。白金男教授回憶當年他在大學期間認識了臺灣變形蟲協會的朋友,1973那年向臺灣寄送作品,卻等了三年之後,才收到變形蟲設計協會回信,並且附上報紙說明已經順利舉辦第一次的臺韓設計交流展覽了。 臺師大設計系王行恭兼任教授也是變形蟲設計協會資深會員,見證五十年來協會和韓國的交流。他補充說明早期舉辦展覽極為不易,因為當時臺灣並沒有公立美術館,而私人畫廊一次的租借費等同將近一個月的薪水,因此籌措經費花了不少時間,也是當初要花費三年的原因。他認為臺韓設計交流會伴隨時間不斷進步,相信下個五十年還有很多目標,得以讓後輩接力完成。 ●圖29:韓國與臺灣五十年設計交流座談會合影  ●圖30:韓國與臺灣五十年設計交流座談會發言來賓,左起為白金男、柳允皓、王行恭、楊夏蕙、林文彥 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代表楊夏蕙,在1979年接任中華民國美術協會理事長,有感於當時國內設計產業並不被看好,國人大多喜好外國的設計作品,楊夏蕙感到很不服氣,透過變形蟲設計協會霍鵬程的引介開始和白金男老師交流合作,希望讓臺灣設計走出國際。他向後輩的朋友提醒儘管科技發展,但是別忘了溫度與情感的重要。 隨著資訊時代日新月異的進展與創新,AI的出現將會衝擊到設計產業,只要輸入指令,設計作品即刻生成,設計產業將會被重新定義。面對未知的未來,白金男教授勉勵後輩,雖然不確定未來設計師的職業是否還會存在,不過就像五十年前無法預料今日有這麼好的成果一樣,他期望年輕世代面對未來科技不要氣餒,而要帶著更多創意與熱情,面對未來的挑戰。 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許和捷理事長,現任東海大學創藝學院院長,他說身為年輕的一輩,必須思考設計的下一步,同時理解時代的趨勢。他訓練學生運用AI設計作品,今年5月也­展。KECD柳允皓會長則表示,現代人在社群媒體若是超過三秒沒有收到回覆就算很久了,更何況當年籌備了三年才能舉辦展覽,所以他非常佩服臺韓設計前輩們的熱情與動力。柳允皓會長也分享,海報設計在AI時代能產出更多元的作品,海報將跨越語言成為設計界溝通的新媒介。 KECD策展理事、忠北大學視覺設計系魯相龍教授則表示,比起友情更能讓交流繼續的原因是設計師的迫切感,他將以深厚的友情為基礎,投入更多的設計作品。KECD理事、烏茲別克塔什干富川大學多媒體及遊戲內容系張太華主任,則特地從烏茲別克遠道而來參加這次展覽及座談會,她分享第一次看到臺灣設計師的作品覺得很驚艷,因為韓國海報的尺寸大多是A1,但是臺灣設計師在兩倍的尺寸下還能兼顧美感,也期許未來學子可以延續交流動能,讓50年的情誼繼續往100年邁進。 2000年臺師大開啟和韓國成均館大學的研究生之間的交流,2009年參與韓國交流展的張雅婷,是臺師大美術研究所藝術指導組研究生,她對交流感到印象深刻,甚至做了一張畫滿真露燒酒罐的明信片要寄給林磐聳教授,卻因為忘記寫地址而無法寄出,她說:「很感謝有這個交流機會,那次的交流經驗,是我成為設計師的重要養份」。 高雄市廣告設計協會輔導理事長張芳榜也專程從高雄到場,今年32歲的他帶來南臺灣年輕一代的設計風格,2019年他在韓國南首爾大學展出臺灣設計作品,和白金男教授、柳允皓會長有緣認識,也正式開啟之後的國際互動。今年高雄市廣告設計協會將和韓國現代設計協會共同主辦「第十二屆KECD海報三年展」,2024年7月、8月將分別在韓國首爾及蒙古展出。 林磐聳在座談會結語時,引用現代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名言:「我只不過是在適當的時間,出現在適當的地方,陪歷史走一段路」。這就如同臺灣與韓國五十年設計交流,不管是哪一個世代,即使處在不同的時間與空間,都秉持善意交流的熱情走下去,大家都是成為書寫歷史的一員。以下為筆者所書寫四篇有關韓國設計的文稿,提供讀者參考。 壹、2001年來自韓國的設計力量 本文為筆者於2001年4月21至4月26日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與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主辦,中華民國企業形象發展協會與登泰設計顧問公司協辦,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館師大畫廊舉辦「來自韓國的設計力量(The Power of Design From Korea)」專輯所寫的序文〈來自韓國的設計力量〉。 設計是否可以展現國家的力量?設計是否可以提升社會的素質?設計是否可以增進國民的信心?來自韓國的設計作品,以強烈旺盛的企圖與蓬勃奮發的精神力量,告訴我們這個答案是勿庸置疑的! 1989年元月春寒料峭的韓國之旅,經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第一屆同班同學金大烈先生的安排,當下拜會了金教滿、趙英濟、權明光、曹永哲、安政彥、金炫、李聖萬……等漢城各大學美術設計院系的教授與當地的設計家,當時受到韓國設計界的熱誠接待,至今仍然感受儘管在冰天雪地的異國,透過設計交流所散發出那股濃郁的溫暖情誼。回想起望之儼然但卻和藹親切的金教滿教授,由他開車導覽介紹漢城大學校區,經過巨型鋼骨結構的校門,看著被學生丟擲汽油彈所燒毀的痕跡,上面懸掛反抗示威的大幅海報,讓我百思不解為何校方不加以取締拿下?他以輕鬆的語氣說:「與其增加雙方激烈的對立,不如讓他們懸掛吧!等他們看膩玩夠了就好了」。由於金教滿教授初次與來自臺灣近鄰的設計界朋友見面,他也特別引用韓國諺語意有所指地說:「即使是親戚也要常常往來,才不會疏遠」。當時喝著淡淡芳香的松子茶的對話,雖然只是平平淡淡地閒話家常,但是筆者每次回想起來卻早已深植我心、難以忘懷。(見圖31) 漢城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趙英濟教授,當時擔任1988年漢城奧運會整體設計顧問,雖然位居權威並且功成名就之餘,但是經由本次親切接待的交談之後,竟然奠定1994年由日本中西元男先生邀約我們三人在北京發起「亞洲CI聯盟/ACIA:Asian Corporate Identity Association」的機緣。之後更大力促成「1995北京CI大會」的系列活動,而引發中國大陸CI的蓬勃發展。首度韓國之行,趙英濟教授所設計的OB啤酒、安政彥教授所設計的Crown啤酒,以及那一瓶一瓶讓人通體舒暢的「真露」燒酒,不同濃淡的香醇酒味,至今回想起來仍然令筆者感到餘韻猶存。(見圖32) 1989年訪問韓國帶給自己內心極大的衝擊,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訪問「設計苑Design Park」公司金炫先生的情景。由於他所設計的漢城奧運吉祥物老虎「虎多利Hodori」當時正是如日中天的全球焦點,因此金鉉也在一夕之間成為國際媒體爭相報導的新寵。他在公司會議室內準備一套有關「虎多利Hodori」設計的相關資料,分別從地理環境、傳統文化、民族資源、歷屆奧運吉祥物……等進行完整的分析而擬定明確的設計策略,更將構想草圖、修正發展、完成定案的設計過程,排列在一張張裱板之上,完整地介紹整個設計過程及創作理念。(見圖33) ●圖31:1989年林磐聳至韓國漢城(首爾)蠶室運動場內設置的奧運展覽館參觀歷屆舉辦之奧運史料 ●圖32:1994年由日本中西元男、韓國趙英濟、臺灣林磐聳三人在北京發起「亞洲CI聯盟ACIA:Asian Corporate Identity Association」。促成「1995北京CI大會」的系列活動,引發中國大陸CI的蓬勃發展 ●圖33:1989年林磐聳訪問韓國漢城奧運會吉祥物設計師金炫,他從地理環境、傳統文化、民族資源、歷屆奧運吉祥物……等進行完整的分析而擬定明確的設計策略方案  有關金炫的設計境遇,可說是「時勢造英雄」的最佳寫照,他為1986年漢城亞運會的標誌設計,加上1988年漢城奧運吉祥物「虎多利Hodori」的規劃,兩項眾所矚目的設計競圖都能脫穎而出、雀屏中選,讓他在短暫的時間之內能夠將知名度引爆開來。透過參與國際性大型活動的設計演出,確實是揚名立萬的最佳捷徑,尤其是主辦活動的國家或城市,當然會把這種難得表現的機會留給自己的國民。「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諺語正說明這種共存共榮的互動關係。因此臺灣設計界總是抱怨缺少這樣的舞台,無法讓自己得以上台盡情地揮灑;當然這牽涉到政府營運的戰略發展方向?有無長遠的眼光與宏大的格局來規劃?更重要的是政府是否確認設計的力量?這才是能否提升臺灣設計的關鍵!但是如果機會真的來了,請問我們是否都已經準備好了嗎? 欣賞金炫近年來所設計的作品,讓我深感佩服的是這位認識多年的老友已經走出傳統設計的框限,不再受制於方圓規矩的束縛,得以盡情的在浩瀚大海之悠遊自在地揮灑創作。但是更讓自己深刻感動的是從他近期作品所反映一個極為有趣的現象,這不僅是設計家自我能力的提升與創作理念的更新,更可以窺見設計家所服務的對象之素質高低,展現出客戶本身是否具有良好的鑑賞能力,以及當地社會大眾的美感品質與接受程度?或許在此可以解讀出設計是否可以展現國家的力量?設計是否可以提升社會的素質?設計是否可以增進國民的信心?……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體會的問題啊!因為設計師專業能力的成長,與社會大眾對於設計的認知能力同等重要!金炫為漢城市政府、韓國文化藝術基金會或是韓國最大型的韓國國民銀行所規劃設計的形象識別系統,尤其是視覺核心的標誌設計,這種看似簡單容易的表現形式,以輕鬆隨興的筆調展現歡樂愉悅的生命活力,希望藉此為日常生活的空間環境增添快樂的氣氛,不禁讓我在心裡反問臺灣的政府、機構或企業能夠接受這樣的設計嗎?(見圖34) 韓國設計之所以能夠快速的提升素質,並且開創豐富多元的表現形式,而獲得社會大眾的肯定與認同,這主要歸功於政府頂層的策略應用,透過舉辦國際性大型的賽事活動,用以增進全球社群及媒體討論的話題,吸引國際社會的目光焦點,更重要的是藉此提出了國家的主張,展現出韓國的國家形象。另一方面,由於整體活動所需要的推廣宣傳,提供了一個極為寬廣但是難度較高的演出平台,在此得以提升韓國設計的視野,試煉設計表現的水平,進而帶動了韓國設計家在國際露出的機會。 在此列舉數場得以窺見一斑:1986年漢城亞運會、1988年漢城奧運會、1993年大田科技博覽會、2000年亞歐高峰會議、2000年ICOGRADA國際平面設計大會、2001年韓國觀光年、2001年仁川國際機場啟用、2001年ICSDID國際工業設計大會、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等,藉由一波一波綿密的國際活動,帶動一次一次的設計表現,韓國設計界的機遇與打造的舞台十足令人羨慕啊! (見圖35~37) ●圖34:金炫為漢城市政府、韓國文化藝術基金會或是韓國最大型的韓國國民銀行規劃設計的形象識別系統,尤其是視覺核心的標誌設計,這種看似簡單容易的表現形式,以輕鬆隨興的筆調展現歡樂的生命活力 ●圖35:2000年韓國漢城舉辦ICOGRADA國際平面設計社團協會千禧年世界設計大會以「Oullim」作為主題,將韓國追求和諧的精神推廣至全球 ●圖36:2001年韓國漢城舉辦ICSID國際工業設計社團協會千禧年世界設計大會也是以「Oullim」作為主題,將韓國追求和諧的精神推廣至全球 ●圖37: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由韓國與日本合辦,展現韓國善用舉辦國際大型活動帶動設計發展的頂層策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於近年來在兩岸四地積極推動專題海報設計的「臺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Taiwan Image Poster Design Association」成立的原始動機,緣於當年看到韓國為了舉辦1986漢城亞運會及1988漢城奧運會,由金教滿、金炫、羅在伍等人發起「韓國之美The Beauty of Korea」的系列海報設計,透過專題海報創作,展現民族文化資源,用以提升國家形象,在2001年「來自韓國的設計力量」展覽有多幅作品即是當年作品,都值得臺灣設計界朋友借鑑與省思。 為了增進臺灣與國際設計界的交流,筆者希望著手策劃「來自□□的設計力量」系列活動,希望未來陸續引介不同的國家、地區與城市的設計作品與設計家的互訪,得以全面認識當地的設計風貌,更希望藉此促進臺灣設計更多元的發展。本次以「來自韓國的設計力量」作為先鋒,用意是讓大家看看國去我們所熟悉的「兄弟之邦」,人家已經快速發展晉升到什麼階段,而我們有無警惕之心?(見圖38) 本次「來自韓國的設計力量The Power of Design From Korea」的活動,必須感謝原韓國「設計苑Design Park」公司負責人金炫先生,他現任aio公司顧問(aio公司是以原設計苑Design Park為基礎,加上電腦多媒體、市場行銷與經營顧問等新增業務領域)、韓國視覺情報設計協會副會長、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設計顧問;金炫先生曾經手Daewoo大宇集團、LG集團、Kumho輪胎、BC Card、韓國國民銀行、漢城市政府、韓國文化藝術基金會等200餘個CI、BI設計案例,1986年漢城亞運會標誌、1988年漢城奧運會吉祥物、1993年大田科技博覽會吉祥物、2001年韓國觀光年視覺形象……等形象識別設計者,本次經由金炫先生邀請卞秋錫Byun Choo-Suk、趙英濟Cho Young-Jae、田甲培Chun Gap-Bae、鄭丙圭Chung Byung-Kyoo、具東祖Koo Dong-Jo、李聖杓Lee Sung-Pyo、南相玟Nam Sang-Min、徐其欣Shur Ki-Heun共九位韓國代表性的設計家,提供近年來韓國舉辦或參與國際活動的設計作品,展現韓國完整的設計風貌與現況。本次活動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共同主辦,加上中華民國企業形象發展協會、登泰設計顧問公司協同辦理,更感協王建柱紀念講座、日新文教機構、魚麗彩色印刷、高思聖、葉國淞…等熱情贊助與無私奉獻,才能促成本次活動的具體成行。 觀賞來自韓國九位傑出設計家所提供的146件作品,從他們近年來參與亞運會、奧運會、世界博覽會、觀光年、國際設計大會、亞洲高峰會議、世界盃足球賽……等大型國際活動,都是為了提升國家形象所創作的精神面貌,更有韓國近年來帶動企業、機構、品牌……等在國際經濟崛起的力量,讓我們得以從中深深感受到韓國上下齊心、積極奮進的整體力量,經由這群設計師的慧心巧手,開創了在全球遍地開花的豐碩成果;或許平時自視甚高的臺灣設計界朋友,得以藉此檢視自己所處的位階,趁機秤秤自己斤兩,更希望常常怨天尤人的臺灣設計界朋友,也可以在此找到安身立命的信心與勇氣;更由衷的希望喚起大家重視設計所展現國家內在的力量,珍惜設計、善用設計,讓臺灣走出去! ●圖38:2001年4月21~26日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與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主辦,中華民國企業形象發展協會與登泰設計顧問公司協辦,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館師大畫廊舉辦「來自韓國的設計力量」展覽
捷比達創新永續包裝解決方案
包裝未來
2024-08-16

捷比達創新永續包裝解決方案

捷比達致力於創新與綠色包裝解決方案,專為品牌量身打造產品包裝,全球有700多名包裝專業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滿足國際客戶的包裝需求。服務據點包括台灣、香港、深圳、昆山、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泰國,以及美國、墨西哥,和英國倫敦、澳洲墨爾本等。 永續發展一直是捷比達的核心使命,在過去15年,捷比達充分整合全球員工和在地供應鏈夥伴的專業能力,提供包裝產品的設計與量產服務。捷比達服務國際資通訊和零售通路產業,國際客戶多為全球知名企業,例如Adidas、Best Buy、BISSELL、Cisco、DELL、Google、HP、HPE、Lowe’s、Nvidia、Sonos、Target、Walmart等。近年來,綠色包裝需求不斷提升;隨著商流及物流的演進,結構規範也不斷有新的挑戰。捷比達為全球品牌商創造價值,服務範圍也跟著持續延伸。該公司目前對客戶的服務包含包裝設計提案、包裝測試與驗證、新產品導入、供應鏈稽核認證、碳排放計算與環境影響評估、創新設計與優化等。 ●YFYJupiter全球佈局  ●FSC證書 綠色供應鏈倡議五大方針 全球淨零排放趨勢下,歐美碳邊境管理機制即將上路;綠色供應鏈已是所有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一環,包裝產業自然也是這一環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包裝除了是商品本身的行銷,更是消費者產品體驗的第一步,同時也必須確保產品從工廠到消費者手中的整個過程中得到完善的保護;但隨著產品被拿出使用,包裝的使命完成,包裝就不再被需要。包裝供應鏈從原料、生產製造、組裝、運輸、廢棄,每個環節都會對環境產生影響。 捷比達串聯供應商,層層推進永續作為,積極建立透明的碳資訊管理制度,與供應商攜手減少碳排放。捷比達並規劃推動綠色供應鏈生態系,未來將在特定地區推動包裝回收再生,達成地區性循環經濟的階段性任務。自2018年起,捷比達針對綠色供應鏈倡議五大方針: (一)道德採購╱優先選擇遵守公平勞動權益和環境法規的供應廠商。 (二)生產效率╱透過精進生產流程減少能源、水和材料的使用,盡可能地減少廢棄物產生。 (三)永續運輸╱盡可能地在物流的過程中,減少碳排放和對環境的影響性。 (四)循環經濟╱專注於可回收、可再利用或可自然分解的材料,納入回收材料為原料選項。 (五)透明和可追溯╱著重於利害關係人的溝通,確保整個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捷比達陳文福總經理表示:「我們將以綠色供應鏈為核心,為全球包裝產業建立綠色標竿,致力成為綠色包裝設計的先行者,成為國際品牌客戶最信賴的包裝夥伴」。在進行客戶包裝設計及訂單量產過程中,將先進行訂單製程的拆解分析,根據全球各個不同包裝生產地點,進行碳足跡及生物碳的盤查和計算,以作為下單決策的依據。 同時,向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終端品牌客戶提供每生產單位的碳排放量及生物碳指標,以及個別產品的實際碳足跡排放值及生物碳含量。透過這些大數據的蒐集,建立一個透明的綠色供應鏈,藉由綠碳資料庫管理平台系統,並從碳排放數值分析用以改善供應鏈的熱點,讓包裝產業共同邁向降減碳排的綠色生產道路。 一站式專業綠色設計服務 目前捷比達以桃園為設計基地,中國大陸深圳、昆山及美國丹佛與墨西哥華勒斯也皆設有設計服務據點,全球擁有數十名的設計師。從概念提案、設計優化、2D/3D刀模繪製、落摔衝擊模擬分析、樣品打樣、可靠性驗證到量產,為全球品牌與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專業設計服務。 所有設計案皆以4R(Reduce、Reuse、Recycle、Replace)為設計準則,進行全品項的開發。材料應用上,積極地移除現今常用的保麗龍與塑化包裝材料,而以瓦楞紙、紙漿模塑、回收紙、稻草漿等植物纖維材料作為替代方案。也為客戶做尺寸優化,提升裝櫃量,減少運輸能耗。從2022年起導入綠色碳排試算系統,協助品牌從開發前端就預先考量包裝之永續性。 ●捷比達公司各階段發展圖 ●品管檢測與包裝驗證 ●3D建模與Ansys模擬分析、npulp紙塑產品 ●瓦楞紙與紙塑包裝服務  設計多樣化產品的包裝 捷比達設計包裝產品種類包含以下幾種: (一)消費性電子產品╱筆記型電腦、桌上型主機、螢幕顯示器、AIO、主機板、耳機、音響、智能手錶、電子畫框等。 (二)網路通訊與居家智慧產品╱路由器、電視盒、居家監控攝影機等。 (三)家用電器╱電視、吸塵器、掃地機器人、咖啡機、果汁機、氣炸鍋、廚房器具、燈飾、居家盆栽、整髮器、縫紉機等。 (四)運動休閒產品╱全系列腳踏車(公路車、城市車、淑女車、越野車、折疊腳踏車、電動輔助腳踏車、滑板車、電動摩托車)與相關工具配件、飛輪、健身鏡、按摩床等。 (五)其他產品╱電動車充電樁、手持式超音波儀器、印表機、POS機、標籤機、鞋子、辦公文具、玩具車、酒瓶、禮盒、輪框。 引以為傲腳踏車包裝應用 腳踏車是公認的綠色交通方式,捷比達也是該產業創新的重要伙伴之一。從2020起已完成近十家國外腳踏車品牌的綠色提案設計,並在2020 SPC Innovator Awards獲獎。2023年捷比達與腳踏車知名品牌共同研發去塑包裝;該品牌主要瞄準碳邊境管理機制嚴謹的歐盟市場。 捷比達協助客戶將原本EPE及塑料袋等石化材料,替換為瓦楞紙及離型紙等材料進行包裝設計,協助品牌善盡環境保護責任,提升企業環保形象。捷比達更因應客人需求整合,讓多個不同尺寸的腳踏車可用相同的包裝,進一步提升代工廠生產製造與客戶的物料管理的效率。 ●腳踏車去塑前的原包材:多件式發泡緩衝材+瓦楞紙材 ●捷比達SPC 2020得獎作品:綠色優化的摺紙包裝設計 ●捷比達即將參與亞太永續博覽會 包裝永續的現在與未來 捷比達積極參與推動永續發展,將於今年8月8日至10日在台北世貿一館參加台灣舉辦的最大型永續展覽活動「2024亞太永續博覽會」。本次捷比達將展示有關包裝和永續包裝的知識和訊息,展出多元創新材料和包裝設計工藝,並將應邀於亞太永續高峰會上進行專題演講。捷比達將分享「包裝永續的未來」,闡述捷比達如何運用自身專長,改變包裝設計,回應全球永續發展趨勢。屆時歡迎各界蒞臨參觀,請參考該博覽會的官方網站:https://www.sdgs-asia.com.tw/。 面對全球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與環境永續的重視,各國與全球領導企業都制定了階段性的目標。作為國際品牌重要的合作夥伴,捷比達責無旁貸地設定了企業內部永續經營的目標與策略,並積極思考如何因應供應鏈減碳挑戰,影響消費者行為。透過淘汰一次性塑膠、探索創新材料,導入包裝自動化、AI設計優化與製作等創新服務,我們提供具有影響力的設計,滿足永續發展目標及社會需求。欲了解更多永續相關內容,請參考捷比達的永續報告書: https://www.yfyjupiter.com/about-us/unboxed/ 。 香港商捷比達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 03-31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