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全產業鏈綠色管理與社會責任
一、綠色供應鏈與生命週期管理
因應氣候的變遷,近年來全世界或國內知名品牌商及上櫃上市公司要全面推行ESG工作,為積極回應全球永續發展行動與國家淨零排放目標,國內金管會在2022年3月3日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分階段推動全體上市櫃公司於2027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之確信,營造健全永續發展(ESG)生態體系。2024年台灣政府委託工研院舉辦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三次考試,將近2萬人報考通過率平均只有52.1%,考證取得不易,如表7第三次只有35.81%。台灣各行業都努力推動2050年淨零目標,印刷相關產業規模大多未列入政府的要求,但受到品牌商的要求而必須提早推動碳盤查與碳足跡活動,建議印刷產業,如有政府辦理相關碳淨零課程都應該派人參與。
而在台灣印刷相關企業推動ESG比較有成效,例如正隆紙業(https://www.clc.com.tw/csr)和永豐餘(https://esg.yfy.com/zh-tw/report)等,可參考各家永續報告書。而中國包裝印刷企業則以康美包(SIG),它是全球兩大無菌紙包裝系統供應商之一,深圳市裕同包裝科技(https://cn.szyuto.com/),其包裝印刷業務涵蓋消費電子、個人護理、酒類、食品、醫療保健及菸草等六大核心領域,他們推動ESG成效可以當台灣包裝印刷業參考,較多資料可參考榮續智庫研究中心所出版的包裝印刷行業ESG案例白皮書。
●表7:113年度第三次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鑑定通過人數統計情形
二、標準化與認證體系
推動包裝印刷外銷,必須建立符合客戶要求綠色製程與國際標準認證,例如ISO 9001、ISO 14001、ISO 45001是基本國際標準認證。而在環保意題上,以推動FCS認證及ISO 14064-1碳盤查是品牌客戶的要求。另外參與印刷標準化的好處,除了可以增加業務訂單外,最重要是提升公司自己內部技術精進與知識成長。目前台灣推動印刷標準化認證以G7與GMI居多,大多數是客戶導向居多,另外與印刷有密切相關的色彩領域,建議印刷業者應鼓勵員工參由工研院舉辦iPAS色彩規劃管理師考試,考試通過給與實質獎勵或認同優先聘用通過考試任用色彩管理工作。
但這裡要說明的是,並不是通過標準化後就沒有問題,印刷只要涉及到色彩顏色問題時,有時候真的無所適從,只能從經驗與技術跟客戶溝通,現在筆者以印刷實務工作經驗分享一下有關處理色差問題。印刷業是以客戶為導向的行業,客戶說的算,出錢(有權利說的算)就是標準,這也是困擾著我們認真執行標準化的廠商,想要與廠商好好透過溝通達成共識,但有時候還真的很難,大家主觀都很強,尤其是設計師,筆者認為好的設計師一定要懂些專業的印刷知識。
我們一直認為先印先贏,常常碰到的是已經印刷過的舊品追印(新客戶轉單的印件),說簡單就是照著印就好,但事實上並不簡單,可能客戶給你的檔案與樣品是不一樣,再加上每家印刷廠的印製條件不同(因印刷五大要素都不同能夠接近就不錯),建議打上中下限的樣請客戶重新確認。舉例,印刷樣的四色濃度都已超過廠內的標準濃度很大時,勉強打樣追到客戶樣,但正式印刷時就很難控制常會發生深淺的印件。印刷標準化(如GMI)一般是以導表上23個色塊做為檢驗標準,只要分數達到要求就算接受。印刷技師最主要的控制點是KCMY滿版色加RGB疊印色,另外12個網點值及3個灰度值可以由印前協助修正版調。例如印刷標準濃度是K1.8、C1.5、M1.5、Y1.0,客戶提供樣是要印到K2.3、C1.8、M1.8、Y1.4的濃度遠遠超過標準時,這也是標準化被牽著走的最大困境,筆者建議若溝通無效寧可放棄訂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