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記事-傳承與轉型

Heritage and Transformation
黃義盛
2024-08-13
編輯記事-傳承與轉型

創立於2001年的《設計印象雜誌》,是一份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創辦人楊宗魁先生秉持對行業的熱情,20多年來,對產業的市場趨勢與競爭、材料與技術發展、產業動態與國際交流等,都留下很完整報導。同時出版設計專業套書,例如《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台灣創意百科》等,在產業內享有很高的評價。

進入2024年,AI正加速改變全世界,數位化轉型提升企業競爭力。《設計印象雜誌》將重新定位,擴大產業服務對象至圖文(GraphicArts)相關產業(包含造紙、設計、印刷、包裝、出版及材料、設備等),增加數位平台服務,提供更即時性的產業資訊、動態、市場與技術發展趨勢、經營管理及專題報導等。

因此我們成立新的數位編輯及國際事務團隊,將會提供更多的創意活動及內容,而推動國際策略夥伴及交流,可讓台灣業者多了解國際競爭與經營模式,透過交流來尋找發展機會。

雜誌內容也需要調整方向,上期我們有一篇是ChatGPT寫出的印刷技術發展文章、增加Drupa專欄等,而未來將會更關注產業發展及讀者的需求,並以專題報導、播客(Podcast)、論壇、研討會、參訪等活動,而雜誌數位平台將於2024年3月初開始啟用,多元服務也將隨之而來。 

未來的《設計印象雜誌》,會在新時代的道路往前走,也希望所有過去支持《設計印象雜誌》的讀者、廠商及朋友們,你們的建議會讓我們在未來走得更順暢。

Founded in 2001, Graphic Arts Bimonthly is a professional magazine crossing the fields of printing and design. For more than 20 years with his passion to the two fields, the founder, Mr. Yang Tzung-kuei, has offered comprehensive coverage on trends and competitions, technical and material developments,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Furthermore, design specialized series, such as A Century of Visual Design and One Hundred Visual Designers in Taiwan, Taiwan Creative Graphic Arts, were published with high reputation from the industry.

As we step into 2024, AI is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and corporate competitiveness is enhanced through digitalization. Graphic Arts Bimonthly will reposition itself to broaden the services in the Graphic Arts industry, including papermaking, design, printing, packaging, publishing, material, equipment, and more. A new digital platform will be launched to offer prompt industry updates, market trends, technology developments, business management insights, and feature reports.

Therefore, we have added Digital Media team to provide a greater array on creative activities and content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eam is also added for strategic partnerships and to cover better insights o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models for further opportunities.

The contents of the magazine will also be enhanced. In the last issue, there is an article on print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ritten by ChatGPT, a new column on Drupa updates, and more. The magazine's digital platform is set to be launched in March 2024 to offer new diversified services. We will further focus on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readers' needs, including project reports, podcasts, forums, seminars, visits, and similar activities.

The future of Graphic Arts Bimonthly will stride forward on the path to the new era. We hope to hear from our readers, businesses partners, and friends. Your suggestions will guide us to a delightful journey ahead.

...

推薦文章

裕同包裝科技經營發展策略
包裝未來
2023-08-30

裕同包裝科技經營發展策略

該年5月25日,中華印刷科技學會舉辦一場「國際供應鏈遷移與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的發展趨勢」論壇,這是要讓台灣印刷包裝業者瞭解,供應鏈包裝服務是印刷包裝產業發展重要的關鍵。我們以中國印刷包裝品外銷額為例可發現,其由2019年的152億美元增至2022年的221億美元(+45.5%),增加最快速的是信封(+54%)、紙盒(+51%)、標籤(+77%)、其他紙及包裝品(+94%)、紙管(+58%)等品項,這都是供應鏈包裝產業服務的產品。而以2022年的資料顯示,這些品項外銷總額大約為152億美元,佔印刷包裝總外銷額221億美元的68.7%左右。 供應鏈遷移驅動印包業未來 再分析印刷包裝外銷額前30名的國家,增長超過50%者,包含美國(+52.7%)、越南(+112.1%)、新加坡(+74.6%)、馬來西亞(+129.3%)、日本(+106.1)、法國(+178.6%)、菲律賓(+96%)、印尼(+91.6%)、聯大公國(+77.5%)、印度(+112.6%)、義大利(+65%)、墨西哥(+51.4%)、俄羅斯(+80.3%)、西班牙(+241%)、台灣(+50.6%)等等,這些國家大部分都是過去5年來,國際供應鏈由中國外移的主要國家之一。 2018年起中美貿易的衝突,引發了貿易保護政策及關稅保護,COVID-19新冠疫情蔓延驅動斷鏈危機、美國技術出口管制讓供應鏈在地化成為趨勢,而俄烏戰爭更引發地緣衝突的風險,這些都加速國際供應鏈遷移的主要因素,目的地主要移至東南亞、墨西哥、南亞等,甚至回歸歐美、日本、韓國及台灣等國,這也引發國際供應鏈包裝服務業者的新機會。藉此也解釋過去四年的全球動盪時代,為何中國印刷包裝外銷還能呈現高幅增長的原因,而我們舉辦供應鏈包裝服務論壇,就是希望台灣業者能瞭解這趨勢,能關注及掌握這些供應鏈遷移的機會,以驅動印刷包裝產業未來的發展。 在1998~2002年期間,當掌握全球75%筆記型電腦生產的台灣業者,把約8,000萬至1億台的筆電產能全移至中國,加上其他資通產品及輕工產品都外移中國,台灣的包裝印刷在2002年後就開始衰退。以台灣造紙公會統計,2000年紙及紙板消費量約有510萬噸,2001年就衰退至451萬噸,到2022年的紙及紙板消費量僅約412萬噸,減幅約20%,這是受到供應鏈產業包裝需求不見得影響所至。單以一台筆電的包裝成本約8美元,一億台的筆電包裝品就是8億美元,這佔約台灣印刷包裝產值的25%,也顯示供應鏈包裝服務在印刷包裝產業的重要性。(見圖1) 1995年後的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也成就了全球供應鏈服務最大的印刷業包裝業者,而發展初期的主要業務也來自外移至中國的台灣資通業者,現為中國第二大的印刷包裝企業,它就是深圳市「裕同包裝科技」公司。 ●圖1:1998~2022年台灣造紙業生產及消費量(資料來源╱台灣造紙公會)  認識深圳裕同包裝科技公司 一、裕同包裝科技公司簡介 根據裕同包裝科技公司網站之介紹,其成立於2002年,總部位於深圳市,2016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是一家領先的高端品牌包裝解決方案提供商,服務於眾多財富500強的客戶和高端品牌。專業為消費電子、化妝品、食品、健康、菸草…等行業,提供有競爭力的包裝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並致力於持續為客戶提升品牌價值。 裕同包裝科技公司所提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包括彩盒、禮盒、說明書、不幹膠、紙盒、紙塑及智慧包裝、環保包裝、功能性包裝,同時也提供創意設計、創新研發、整合製造、自動化規模化生產、多區域營運及就近快捷配送等專業服務。裕同設計的作品多次榮獲德國紅點獎、iF設計獎、美國Mobius Awards廣告獎等獎項。(見圖2) 截至2021年止,裕同包裝科技擁有80家子公司、7家分公司,在華東、華南、華北、華中、西南、越南、印度、印尼、泰國等地設有生產基地,並在美國、澳大利亞、香港等地設立了服務中心,為全球客戶提供就近服務。認證體系包含ISTA、CNAS (ISO 17025)實驗室認證、QC 080000有害物質過程管理控制體系、色彩管理G7、ISO 14000環境管理體系、OHSAS 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等認證。 裕同包裝科技的使命為專注印刷包裝市場、為客戶創造永恆價值、提供尖端產品和服務,經營理念為誠信、務實、高效、創新,核心價值為客戶導向、重視員工奉獻、創新創造、合作共贏。截至2022年底,全球員工約有21,831人,其中生產部門約16,614人、銷售部門約863人、財務部門約227人、行政部門約1,662人、研發及技術部門約2,465人,其中屬於總公司則約有4,089人。 ●圖2: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印製的包裝相關產品(資料來源╱公司網站及公開資訊)  二、裕同包裝財務及經營資訊 以裕同包裝科技公司2022年之年報資料顯示,全年營業收入達163.6億人民幣,較2021年的149.4億元增加9.49%,也比較2011年的117.9億元增加38.8%;2022年稅前淨利約18.1億人民幣,淨利率約11.0%,較2021年淨利約12.2億增約48.4%,較2021年的11.47億元增57.3%。2016年裕同包裝在深圳上市,若比較過去10年的經營成果,營收增約5.3倍,毛利增約3.9倍,淨利增約3.9倍,而毛利率由2013年的30.1%降至2022年的23.3%,淨利率由14.1%降至11%。比起2021年中國印刷百強的淨利率7.96%,經營績效是高很多的,而比起台灣印刷包裝產業,這數字更是令人驚豔。(見表3) 就原料成本佔銷售額比率分析,裕同包裝科技在2019年前都低於40%,但2021年增至48%,2022年約在46%,這顯示售價被砍或原料上漲因素,當然這會明顯地影響到毛利率的降低。而2022年的用人費率(包含直接人工、管銷研等用人費)約17%,這與過去的18~19%下降約2%,這應該是整體用人效率的提升,或經濟規模產生的效益所致,但裕同包裝科技一直在推動智慧及自動化工廠,這是否由這產生的效益,也是值得關注的。 再分析裕同包裝科技公司過去10年資產負債表及風險評估,隨著業務擴大,應收款、庫存、庫定資產投資等都隨著業務擴增而比例增加,長短期負債與淨值的結構的變化也算正常,就公司的應收款、庫存及總資產產周轉效率分析變化不大;但公司在2016年上市後,確實強化了公司的財務資金流通性,也擴大資產及業務的規模,這使流動比率由2016年前的130%提高至150%左右,公司淨值率也增至50%以上,但總資產周轉率卻比上市前降低約20%。而2022年應收帳款週轉率僅2.69次,也就是約135天才收到貨款,這對公司資金壓力是有的。(見表4) 三、裕同業務結構與毛利率 由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年報資料顯示的業務結構,2022年的精品營業額約118億人民幣,佔總營業額約72.2%,是2013年的6.7倍,年均增長約23.5%;包裝配套品營業額約28.4億人民幣,佔總營業額約17.3%,是2019年的1.9倍,年均增長約25%;環保紙塑營業額約11.2億人民幣,佔總營業額6.8%,是2019年的3.63倍,年均成長約54%;其他類產品約2.38億,佔約1.45%。營收中屬於紙製品約有158.4億人民幣(佔96.8%),非紙製品約5.18億人民幣(佔3.2%)。(見表5) 2019年後,裕同包裝科技年報改變產品結構的歸類及稱呼,以2019年報顯示,說明書的營業額約7.16億人民幣,佔當年營業額約7.27%,是2013年的2.29倍,年均增長率約15%;紙箱業務約9.4億人民幣,佔當年營業額約9.55%,是2013年的2.54倍,年均增長約17%;2019年不乾膠業務約2.1億人民幣,佔當年營業額的2.13%,是2013年的2.58倍,年均增長約17%。  裕同包裝科技於2019年改變於業績統計及歸屬,所以2022年之年報顯示,其國內營收佔約80.26%,出口佔約19.74%,但若以2017年年報顯示,國內銷售僅佔約33.4%,直接及間接出口額佔66.6%。而以2015年年報顯示,國內銷售佔33.91%,間接外銷佔24.02%,直接出口佔42.07%,以這些統計變化,2022年的國內業務佔比應還在50%以下,另外50%以上還是以國際供應鏈相關業務,這包括間接及直接出口、海外工廠營收都包含在內。 再來分析各產品的毛利率變化,裕同包裝2022年的平均毛利率約為23.75%,比較2019年前的30%以上的毛利率是降低很多的,這也是承接國際供應鏈業務的殘酷事實,以Apple公司為例,每年公佈新的供應廠商,也淘汰部分舊的供應商,同時要求年年降價。分析細部產品的毛利率,2022年精品盒約為23.99%,2019年則約30.5~35.9%之間,2022年包裝配套毛利率約21.58%,2019年則約28.3%,環保紙塑在2022年毛利約為23.08%,2019年則約為33.8%;而分析2019年的說明書毛利率約為39.42%,紙箱約為19.38%,不乾膠約28.11%,在那時價格都還是較高的毛利,2022年由於統計沒歸類,所以無法比降其降低的幅度。(見表6) 我們再由年報中資料,可以看到2022年的中國國內銷售毛利率約為22.8%,國外銷售業務約27.53%,看來外銷業務毛利率還是高於國內的。但2019年後把間接外銷都計入國內銷售,經比較過去資料,過去國內業務毛利是遠低國際供應鏈業務約15%,而2019年後,兩者的毛利率應該還有約7~10%的差距。 以2020年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前5家客戶營業額共約62.9億人民幣,佔總營業額約38.42%,而以2013年的前5家營業額卻佔當年銷售額的66.5%,可見其業務集中度是很高的,這也是經營的風險之一,如果其中一家丟失了,經營上就馬上會遇到困難。但分析2015年的前5名資料,第1名是鴻海富士康、第2名是和碩、第3名是華為、第4名是聯想、第5名是廣達,5家公司中有3家是台商,其佔當年營業額比率約50.1%。大家可以知道裕同包裝科技公司發展與台灣廠商之間的關聯緊密度,而台商中,昌碩科技、永豐餘紙業、鴻富錦公司都曾經是股東之一。(見表7) 裕同包裝科技經營發展策略 綜合網路媒體及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對外資訊,其主要發展歷程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奠基階段(2002~2008年) 其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裕同包裝場,它抓住消費性電子遷移至中國代工的機會,2000年成為Sony公司新款遊戲機包裝供應商,2001年通過ISO 9001:2000認證,並成為富士康(Foxconn)合格供應商。就長期經營發展需要,2002年正式成立裕同包裝科技公司,以「製造+服務」商業模式專業經營消費類電子包裝業務,同時通過ISO 14000環保體系認證,營業額突破2,500萬美元,員工約2,000人。2003年推動ERP資訊管理系統,導入CTP直接製版設備,並成為任天堂、微軟(Microsoft)、三星電子(Samsung)、華碩(Asus)等企業合格包裝供應商。 2004年裕同包裝成為和碩及華為的合格供應商,並在蘇州設廠;2005年成為英特爾(Intel)、兄弟(Brother)合格供應商;2006年榮獲三星(Samsung)公司頒發最佳供應商獎項,並設立特種印刷包裝事業部,開發高檔菸酒包裝業務,其營業額達7.38億人民幣,獲利約7,237萬人民幣;2007年取得Asus及Sony綠色夥伴(GP)認證,營業額增至12.3億人民幣,淨利約1.2億人民幣,員工增至5,000人,且在煙台設廠;2008年通過HACCP食品安全體系及FSC-COC森林管理體系認證,在珠海設廠,內部組織改革,並成立日系客戶、IT大客戶、奢侈品等包裝印刷事業部,同年也成為廣達電腦的合格供應商,這期間,任天堂的Wii引領體感遊戲的風潮,在2006年成為裕同第一大客戶(營收佔50%以上)。 在這段期間,裕同包裝科技資本額由2002年的100萬人民幣,經過5次增資,到2006年9月已達到8,000萬人民幣,期間股東吳蘭蘭佔約90%,劉波則佔約10%,到第5次再增加王華均佔12.5%,吳、劉兩人減至78.75%及8.75%。2007年12月,裕同包裝科技將5.375%股權開始對外釋股,其價格以4.5倍至10.63倍面值溢價給14位新股東,2008年4月以10倍面值轉讓4.95%股權給昌碩科技,其條件是裕同包裝科技承諾2008年稅後淨利不低於1.2億元,資產淨值不低於4.1億元,但2009年裕同包裝科技公司股東吳蘭蘭退回3,104.64萬人民幣(含332.64萬元違約金)。 2002~2008年間,裕同包裝科技公司股本增加80倍,估計淨值增加約400倍(4億人民幣),公司市值增約800倍(8億人民幣),營業額增7倍(2億增至14億人民幣,並開始為未來資本化作準備。這段時間目標客戶由遊戲機產業擴充至IT產業,並準備為移動通訊、菸酒化妝品等產業做準備,這以國際供應鏈大客戶為主的策略,快速壯大公司的規模;而提供完整產品(紙盒+說明書+標籤+紙箱)及服務的解決方案,同時也建立國際相關認證(ISO、FSC、HACCP等),而隨著目標客戶在各地設點,確實滿足國際客戶在中國投資的包裝需求;公司組織也因應市場及客戶需求而改變,以其做好專精服務與提高營銷效率,這些策略的成功,讓裕同包裝奠定中國高端包裝印刷的先驅者,2007年成為全國印刷私營企業之首。 ●圖8:2015年底裕同包裝科技公司股權結構圖(資料來源╱裕同包裝首次公開發行招股說明書) 二、轉型階段(2009~2015年) 2006年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就提出以創新服務模式來強化客戶的滿意度,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除了把公司定位為高端品牌包裝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同時考慮資本化帶來的長期資金,以擴大全球性供應鏈服務的需求,而公司組織也需要全面調整,以因應長期發展之需求,這段期間,其轉型的做法如下: (一)持續以投資或購併方式佈局國內據點,並開始全球化佈局╱2008年前,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就有規劃資本化上市佈局,以滿足公司發展資金需求,所以逐步分散股權,2009年後也開始清理過去沒全資的投資子公司,重新整理成為裕同包裝全資子公司,以利證管單位評估上市條件之要求;清理全資子公司股權,也經過幾次釋股及股東權益轉增資,直至2014年6月26日,股本增至3.6億人民幣,其中永豐餘在2009年曾經擁有裕同包裝公司3%股權。同年,鴻海富士康集團的鴻富錦公司也同價取得4.981%股權,但永豐餘在2011年又把股權轉讓給其他股東,當時轉讓價格計算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市值約13.3億人民幣,約為當初股本1.5億元的8.6倍。 根據裕同包裝科技公司2015年首次公開發行資料顯示,裕同包裝除了3家參股公司外,有4家佔比60~82%二級子公司,另有22全資二級子公司及3家三級子公司,5家分公司,這些公司中有些是透過購併,有些是與客戶策略合資但再買回,而各地區轉投資公司的做法,過去都跟隨客戶以提供當地生產服務目的而投資,但這段期間的投資策略,則以設計、材料、環保、技術、新市場開發為目標的對象購併,這也驅動新業務的發展(例如菸酒、化妝品等),也提供更完整的供應鏈服務(設計、新材料及環保解決方案等)。而這些投資公司中,香港裕同(2002年投資)過去扮演接單角色,現在則著重管理海外投資角色,越南廠是海外第一家,則扮演裕同包裝在全球化服務佈局的開端,其於2010年成立,100%由香港轉投資,這期間裕同包裝也在台灣、美國及英國設有服務及支援據點,但並未直接設立公司。(見圖8) (二)掌握移動產業的爆發性增長,加速裕同包裝朝多元產品與多元客戶結構轉型╱即使富士康跟裕同包裝在2001年已有業務往來,但2008年前裕同包裝的主要業績先來自Sony及任天堂的遊戲機產業,任天堂佔到裕同包裝業績的50%,接著來自台灣和碩、廣達及三星的筆電等資訊產品,延續裕同包裝的高度業績增長,後續也包括華為、仁寶、緯創、海爾、惠普、衛寶等客戶,2007年iPhone手機開始對外銷售,讓富士康成為裕同包裝的第一大客戶。2006年裕同包裝營業額約7.39億人民幣,2007年暴增66.8%至12.32億人民幣,至2011年增至17.8億元,2015年再增至42.9億人民幣,其中富士康在2011年佔4.05億、到2014年業績增至15.8億元,2015年才為降至13.7億元人民幣。但由2007年後,富士康一直是裕同包裝的第一大客戶,而前5大客戶,在2009~2015年期間佔裕同包裝總營收的60%以上,這可看到富士康對裕同包裝的重要性,正隆紙業曾經是Apple的客戶,最後也由裕同包裝取代了。(見表9) 這些品牌客戶的交易,一部分是直接與裕同包裝科技公司交易,例如華為、三星、聯想、海爾等;另一部分則為裕同包裝科技公司間接客戶,例如任天堂、Sony、Dell、惠普等,公司是此類客戶認證的供應商。由於代工行業特點,公司的產品交付給客戶指定仁寶、富士康、捷普、緯創資通、和碩、廣達等知名代工企業代工。而這段期間,裕同包裝重組團隊,加速拓展菸酒、化妝品、食品包裝領域,其客戶包括紅塔集團、蘆洲老窖、古井貢、玫琳凱、雀巢等,這期間的多元產品轉型發展,對裕同包裝發展是很成功的。2013~2015年期間,其菸酒包裝業績每年增長都將近一倍以上。(見表10) 由2015年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募股產建項目中,也可以看到在多元客戶與產品的發展是很明確的,其募股資金分別投資在深圳、蘇州與崑山、武漢及安徽豪州,其資金投入、目標客戶與產能規模詳見表11。 (三)強化公司專業組織體制及供應鏈綜合服務能力與競爭力╱在2016年規劃上市前,裕同包裝除了把銷售部門改成事業部的營銷組織,主要是可以針對目標客戶提供專業服務。而在總公司也建立功能組織,包括採購、行銷、設計、資訊、技術、品保、營運、財務、人資及生產中心,董事會也成立審計委員會、策略委員會、薪酬與績效考核委員會、提名委員會,透過專業組織來進行專業經營管理的需求。 傳統的包裝企業只依照客戶需求,提供即時性(JIT)的生產製造能力、做好品質管理及交期,但這是很容易陷入價格競爭及訂單不穩定的情況,裕同包裝科技則要轉型成提供完整的包裝解決方案者(Total Packaging Solution Provider),必須提供包含包裝結構、材料檢測、製程管理、倉儲物流、客戶服務等一體化的解決方案,並依各項認證的標準化及客戶需要時效來管理運作。所以在這段期間,裕同包裝科技才購併設計與材料公司來強化綜合性的服務能力,同時裕同包裝也關注到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包裝設計也朝著往減量化、綠色化的3R+1D環保趨勢走。而且就人力成本提升、材料上漲,以自動化生產技術來提升效率,尤其在高端紙盒生產上,逐步實現上光、燙印、壓凹凸、模切、壓痕和糊盒等加工工藝的自動化,以適應多品牌、多元化及高質量的需求,這強化供應鏈管理及服務及競爭力。(見圖12) 在這段期間,裕同包裝科技公司營業額由2008年的14億元增至2015年的43億元,年均增長約17.5%,淨利率也由約10%提高到史上最高的18%,而淨利額年均增長率約30%,2015年營業收入約42.9億,也榮登中國印刷企業百強第二名,而裕同包裝科技已體會到,「環保+科技+互聯網+文化」已是下一階段發展的策略口號。 ●圖12:裕同包裝科技公司整體解決方案(資料來源╱裕同招股說明書、東吳證券研究所) 三、全面發展(2016~2022年) 就全球消費電子市場,遊戲機在2010年市場就已經飽和,個人電腦在2011年達到高峰,筆電在2012年也達到飽和,蘋果智慧手機也在2015年達到最高峰,這也顯示2015年後的消費電子的包裝市場也將趨於飽和;而2018年的中美貿易衝突,2020年後爆發的COVID-19疫情及斷鏈危機,加上中美科技管制,都讓全球供應鏈加速由中國向外遷移。2016年上市的裕同包裝科技公司面對這個艱難時刻,但其營業額卻由2015年的42.9億元增至2022年的163.6億元,年均增長約21%,而其淨利額也由2015年的7.89億元增至2022年的18.06億元,年均增長約12%,但其淨利率明顯的由2015年的18.4%降至2022年的11%,讓裕同包裝科技公司整體經營正式進入全面發展時刻。而採取全球化供應鏈服務、多元化產品及市場服務、加速智慧化生產及環保包裝經營策略,以「綠色、環保、低碳」的印刷包裝來強化未來核心競爭力。 (一)全球化佈局策略╱2010年裕同包裝科技在越南成立第一個海外工廠,而由裕同包裝2022年年報資料,該公司已在全球建有50餘家生產基地和服務中心,其中在越南(北寧、平陽)、印度(班加羅爾、德里)、印尼和泰國(北欖)、馬來西亞等共建立7個生產基地,也在香港、美國和澳大利亞設立了服務中心和辦事處,同時在中國主要城市建立40餘家生產基地,以滿足供應鏈在地化服務的需求,而且迴避地緣政治帶來的供應不穩定性。而設計團隊分佈在深圳、上海、東莞、蘇州、成都、武漢、煙台、台灣、美國和越南等地,把設計能力涵蓋到市場調查、概念設計、平面設計、造型與體驗、結構設計、材料規劃、CMF工藝、工程實現、成本優化等服務內容。 截至2022年底,裕同包裝共有二級子公司45間,三級子公司30間及1家四級子公司,另外建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中國紙包裝印刷材料研發中心、廣東省綠色印刷與智慧包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深圳市企業技術中心、深圳3D印刷技術工程實驗室、深圳納米智慧塗覆材料工程實驗室、深圳市新型綠色包裝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寶安區數位化及防偽印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8個工程研究中心;並已取得專利1,207項,其中發明專利109項、實用新型專利1,022項、外觀設計專利76項,其中在環保包裝、3D印刷、功能包裝材料、智慧製造和包裝物聯網等,擁有核心技術及自主智慧財產權。 全球化的佈局對裕同包裝科技還是有所成果的,由裕同包裝對外公開資料,出口營收由2019年的13.58億元人民幣(佔總營收13.6%),增至2022年的32.3億人民幣(佔總營收19.7%),年均增長率約31%,而國內營收年均增長僅約15%。(見表13) (二)多元化產品及多元市場服務╱2022年裕同包裝年報提到,裕同包裝除了在消費性電子、白酒、菸草等行業有著較高的客戶市佔率外,在智慧硬體、大健康、化妝品、文創、高端食品和奢侈品等產業,也積累了一大批全球頂級和知名品牌客戶資源,以新材料、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優勢,解決客戶痛點,提升客戶滿意度;這多元化產品及市場服務策略,在過去10年間,裕同包裝科技也是促進業績持續成長的原因。 我們以前5大客戶營業總額來分析,2015年前,前5大營收佔總營額都超過60%,2017年首次降至54%,2019年降至39%,2021年降至30.31%,2022年又回升至38.42%;而就產品多元化分析,2015年前,非消費電子產品業績(菸酒包裝等)由2.2億元增至2015年的8億人民幣(佔總營業額的16.5%),2016年後,將產品範圍擴大至菸標、環保包裝、禁塑材料、化妝品、5G運用服務(VR/AR/MR)、穿載裝置、智能家居等包裝業務,並提供綜合性的解決方案,包括創新提案、設計、研發、工程開發、生產製造等一貫化之服務。 裕同包裝科技公司陸續採取購併策略來佈局新業務開發,例如2017年收購武漢艾特紙塑,讓裕同進入菸標及禮盒菸包供應體系,而裕同包裝紙塑營業額,由2019年約3.08億元,增至2022年的11.17億人民幣,年均成長約54%;2018年購併江蘇德晉塑料包裝,大幅提升裕同包裝在化妝品包裝的技術,也擴展了化妝品高端品牌客戶市場;2021年購併深圳仁禾智能實業,擴展5G、VR及穿載相關產品業務,其他被購併企業如深圳華寶利是智能居家相關業務,蘇州明達塑膠是包材相關業務,這些讓裕同包裝的非紙製品營業額,由2021年的0.93億元增至2022年的5.18億人民幣,這些購併強化包裝產業在材料、產品及業務的協同綜效,對裕同未來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多元化發展是正確的方向,裕同包裝未來成長在非消費電子產品領域,而海外供應還會逐步取代國內消費電子業務;而環保包裝及材料、其他非產品的服務收入、菸酒、化妝品包裝業務,非紙包裝品業務等,都將是裕同包裝快速成長的領域。而產品的發展及服務方向,包含植物纖維作為包裝內托、外盒及環保一次性餐具等,軟材料為智慧穿戴設備及智慧家居的軟材料、軟包裝以及配套結構件,功能材料模切產品為緩衝墊片、減震泡棉、保護膜和防塵網布等,文化創意印刷產品為個性化訂製印刷產品、漢紙印刷產品和廣宣品等。 (三)核心競爭力的強化╱提供由創意設計、製程及物流等完整的供應鏈服務體系、落實當地化生產的即時服務、發揮裕同包裝品牌的影響力、以SAP ERP提供即時的資訊服務、優質的人員服務等,並擁有完整的ISO 9001質量管理、G7色彩管理、ISO 17025、ISO 10012認證體系、ISO 14001環境管理、ISO 45001職業安全管理、FSSC 22000食品安全管理、ISO 5001能源管理、CSR社會責任審核、QC 080000有害物質過程管理、FSC-COC森林產銷監管、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等認證,也讓客戶安心,這都是裕同包裝科技公司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見圖14) 而面對全球新的經營環境,必須再落實可持續發展管理架構、願景與目標,ESG、節能減碳等思維必須推廣全公司及利益關係人,而環保及減塑材料做為發展重點,而因應人工及材料成本的高漲,自動化與智能化工廠的發展勢在必行。2022年許昌智能工廠全面投產,合肥及武漢工廠複製升級改造、成都、蘇州及湖南工廠陸續建設,裕同包裝科技也開發MES/WMS資訊管理系統來配合,這都提升裕同包裝科技公司的品牌形象及競爭力;而標準化、自動化、資訊化和數位化改造,實現生產模式轉型,引領行業跨越式發展,讓湖南岳陽、武漢江夏、武漢東西湖及河南需昌等四大菸包製造基地,品質與效率大幅提升,菸包新市場取得明顯突破。 ●圖14: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品牌客戶範例(資料來源╱裕同包裝公司網站)  裕同包裝科技的未來挑戰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的經濟成長率約3.5%,但8.7%的通膨率讓全球大都是苦不堪言。而2022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約3%,裕同包裝科技在2022年營收比2021年增長了9.5%,這可是很好的成績;而IMF在7月剛公布的全球經濟預估,2023年經濟成長降至3%,通膨率則降至6.8%,同時也預估中國2023年經濟成長約5.2%,而中國政府公布該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約4.5%,第二季為6.3%,遠高於2022年。(見圖15) 根據裕同包裝科技所公布的2023年第一季財報,營收約29.1億人民幣,較2022年同期減少14.37%,其毛利率約23%,較2022年降0.3%,營業利潤率約8.3%,較2022年減少約2.9%,淨利額約1.81億人民幣,較2022年同期減少18.52%,淨利率約7.3%,較2022年的11%減少3.7%,比較中國經濟的增長,裕同包裝呈現的衰退是讓人很意外的。但根據研究公司IDC數據,2022年第三季,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同比下降9.7%,第四季也呈現衰退狀況,即使5G網路推動這部份成長,但通膨讓市場還是不容樂觀。另外根據台灣資策會(MIC)預估,2022年全球筆電較2022年衰退12%,也預估2023年全球桌機將下滑2.8%,只有伺服器在2023年全球市場小幅成長約2.9%,消費電子的不景氣加上產業不斷由中國大量外移,這對以消費電子包裝為主力的裕同包裝科技,短期是否持續成長將是很大的挑戰。(見圖16) 而裕同包裝科技公司也面對成本增加及利潤下滑的挑戰,分析2015~2022年資料,原料佔營收比由2015年的37%增至2022年的46.3%,即使員工每人年均營收額由2015的30.38萬人民幣增至74.95萬元,但總用人費用率僅由2015年的19%降至2022年的16.5%;管理、銷售及研發費用佔營收比率,由2015年的12.3%,微降至2022年的12%,但2023年第一季卻又增加至14.7%,這就是在市場波動間,固定費用是很難快速降低,而經營獲利下降的幅度,就會比營收下降的幅度會更大。(見表17) 總結在短短20年內,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因國際供應鏈移至中國,因緣聚會而成為國際供應鏈包裝服務最大的贏家,但因應環境及市場的變遷,其未來的經營發展當然也值得大家關注。但值得台灣印刷業者思考的,裕同包裝的興起與台灣供應鏈業加工業者是有密切的關係,為何台灣業者沒有掌握到這份機緣。 ●圖15:2022~2024年全球各地經濟增長率(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2023年7月報告) ●圖16:2013~2022年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員工年營收(資料來源╱裕同包裝公開資訊整理)
大日本印刷集團的經營策略(二)
經營管理
2021-10-10

大日本印刷集團的經營策略(二)

大日本印刷的技術發展融合 大日本印刷公司認為創造新價值,是要整合大日本及夥伴間擁有的技術、創意與知識,而透過印刷製程技術的發展,並融合資訊相關技術,不斷的創新產品與服務,來實現長期發展的機會;由大日本公司的年報中,提出的印刷與資訊技術(P&I)整合出七大類,這包括專案規劃、微細加工、資訊處理、精密塗佈、材料開發、後加工、評估分析等;另外因應數位環境的需求,與事業夥伴合作發展平台技術,包括數位行銷、無現金支付、物聯網服務等。(見表6) DNP的電子事業部門包括顯示元件和電子組件,以自創的核心尖端技術如精細圖案、超細蝕刻、光刻等,在汽車、智能房屋、醫療保健、環境和能源等領域提供新的價值,這些技術內容參見表7。 大日本印刷公司將知識與傳播、生活與移動、食品與健康、環境與能源等四大成長領域為長期發展的願景,也對這些領域的細部做市場規模分析,相關資料參見表8。 秉持今日創新是明日基礎理念 2018年大日本印刷公司新社長北島義成(Mr. Yoshinari Kitajima)就任,開始啟動第三次的創業願景,以「今日創新是明日基礎(Today’s Innovation is Tomorrow’s Basic)」理念轉型發展。2019年至2024年的中期目標,以關鍵產品銷售由35%增加至45%,營業利潤率則由4%增加至5.1%左右,淨值報酬率(ROE)則由7%到至少穩定性的5%以上;事業部門營銷結構中,資訊傳播部由39%降至34%左右,電子部由44%降至37%,飲料部則由3%降至2%,但生活資材部門則由2019年的14%增加至2024年的34%,而實現可持續發展(SDGs)更是大日本公司長期經營上的承諾。 這次經營改變是透過印刷與資訊(P&I)創新,由成長領域創新價值,由現有經營領域重整及優化中創造價值,再以財務及公司治理來支援轉型發展,目的是促進大日本印刷的未來經營增長,並提高公司經營價值與獲利。在成長領域市場環境分析上,大日本印刷理解到全球都在從事數位轉型,包括數位經濟發展大趨勢,日本人口下降、老人化的來臨、智慧城市的發展及循環經濟發展導向,以此市場環境,DNP發展的未來關鍵成長產品請參見表9。 2020年度DNP的海外員工約佔1/8,海外營業額也佔集團的18%,未來集團將利用產品及服務的競爭優勢,積極的深化海外關係,以擴大海外市場的業務,進一步提高經營的綜效與價值;而重整公司資源,投入有成長及價值的產品與服務,以提升經營獲利,也是DNP未來之經營的方向,這包括縮小紙媒體資源,但擴大資料處理相關業務,減少低附加價值產品產量,但擴大如電池包裝及友善環境相關的產品銷售,降低彩色濾光片生意,但提高光膜生產線等,這些業務發展都是以全球市場為目標,希望增加生活的品質,解決社會的問題,帶動DNP的未來成長及貢獻社會為宗旨,同時提高公司的經營價值。 大日本印刷的社會責任政策 為公司永續發展的需要,大日本印刷公司一直很在意保持能被各利益相關者所信賴的公司,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其積極的全面實現三項企業責任(CSR),當中包括價值創造(Value Creation)、行為誠信(Integrity of Conduct)和透明度(Tansparency)。 創造價值是DNP第一項最基本的社會責任,也意識到提供產品和服務過程,要兼顧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及實現公司的成長。透過企業的願景,DNP將繼續以價值創造來解決社會問題;第二項責任是在價值創造中必需是公平公正,而且不可讓環境受損及違背法律規範,根據公司行為誠信準則,所有員工必須有責任的及具體的實現這個責任;第三個責任是讓公司成為負責任及高度透明的公司,這是讓員工在日常工作中,能與利益相關者進行對話,聽取他們的意見並提供正確的信息。 為實現這三項社會責任,DNP設立道德委員會,要求所有員工遵守法律和社會企業倫理規範,設立防災委員會,以支持緊急情況公司業務運營的連續性,避免影響客戶、員工、供應商及各種利益關係者,開發印刷與資訊技術,以解決社會問題及促進公司成長,開發原創技術及建立聯盟關係。並以專利及智慧財產保護措施來維繫公司競爭優勢,成立集團資訊安全委員會,推動資訊安全與個人隱私保護政策,以確保資訊相關資產的管理與保護,同時出版9種語言的資訊安全導覽手冊,以提高在全球七個海外國家的大日本印刷相關企業員工的資訊安全意識。 實現可持續發展(SDGs)更是DNP未來的長期經營目標,而以ESG (環境、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倡議行動來落實這個承諾,這也包括社會責任(CSR)、環境倡議、氣候變遷倡議、人力資源與人權倡議及公司治理倡議等議題。在社會責任(CSR)議題上,是以聯合國全球契約十原則和可持續發展目標進行綜合分析;而在2020年3月,DNP更提出了2050年的環境願景,其中包括了實現脫碳、循環經濟、社會與自然和諧相處,採取減少溫室氣體(GHG)排放、擴大再生能源的使用、開發有環保意識的產品和服務、可持續原材料採購、實現塑料資源的回收利用、減少廢料排放、產學研聯盟與技術發展、建立再生資源利用平台等執行方案。 在人力資源及人權主張上,進行人事制度改革,提出多樣性和包容性的用人原則,推動同工同酬理念、多元化培訓、促進殘疾人就業的努力、安全與健康憲章、人權倡議、人權政策的製定、海外集團公司人權風險評估等措施;另外DNP把公司治理作為最高管理優先事項,建立各項業務治理的組織(委員會),對適當的管理決策和業務執行過程,進行監督和審計的系統、並增加外部董事的名額,對公司經營能表達更好的公信力。可持續發展的相關議題都設有具體目標、活動內容、組織架構及成果評估等架構,且定期檢討及出版年度報告,並與公司相關關係人對話,並由社會、投資人公開評估其成效,這也成為DNP公司創造經營價值的一部分。 DNP也推動社會責任政策(CSR)到1,200家的供應鏈體系公司,連續16年列在Dows Jones可持續發展投資公司名單,連續20年列在FTSE4Good Global Index全球CSR投資公司,連續7年被列入探信息披露(SDP)其最高評級的“A”榜單,DNP的減排、節能等作法是有經過國際科學目標(SBT)計劃的批准,在2019年被溫室氣體排放(GHG)非營利組織CDP(總部在倫敦)授予的最高評價,而DNP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及達成的狀況見表10。
drupa印刷產業全球趨勢報告
drupa主題
2024-02-15

drupa印刷產業全球趨勢報告

以下報導是第9份drupa印刷產業全球趨勢報告2023年執行摘要,在2022年的報告中,經歷新冠肺炎大流行後,印刷產業已逐漸復甦及樂觀。而2023年的結果仍然保持這一個氣勢,對2023年的信心進一步提高,並且對2024年的預期非常樂觀。儘管面臨嚴峻的經濟逆潮,但所有市場和幾乎所有地區的信心水準都在不斷增長,很明顯「適者生存」這句老話,適用於尋找新的增長和發展途徑的印刷商和供應商。 各地區信心水平逐漸增長 在2023年,全球有44%的印刷商表示他們公司目前的經濟狀況為“良好”,12%的印刷商認為“較差”,其餘44%的印刷商認為“令人滿意”。樂觀淨差值為+32%,即44%減去12%,該總體結果顯示圖表中的綠色列,比2022年提高14%。以下文中還有許多圖表,顯示的正是這種樂觀或悲觀淨差值。 但也並不全是好消息,德國就顯示較悲觀為+12%,與2022年相同。而歐洲其他地區+34%,北美洲信心水準從2022年的高峰值降至+50%。而南美洲暨中美洲為+24%,非洲為+34%,中東為+52%(小樣本數),澳大利亞暨大洋洲為+56%(小樣本數),都從之前的低點恢復良好。展望未來,除了澳大利亞暨大洋洲外,其餘地區預計2024年的表現都會更好,但是德國僅為+4%,遠比大多數地區謹慎得多。(見圖1) 在完整報告的附錄中提供了按市場和地區劃分的印刷商和供應商的詳細分類。如果樣本數太小而無法單獨使用,則不會顯示它們,但會包含在全球資料中。在顯示小樣本數的地方,請注意文本和圖表中的這一限制。 縱觀市場,全球商業和出版印刷商的信心明顯復甦,而包裝業繼續保持原有的信心水準。2022年功能性印刷領域的信心莫名下降的情況發生反轉,可能是小樣本數的結果。 供應商2023年比2022年更加謹慎,為32%,下跌了2%。北美洲、南美洲暨中美洲和亞洲上漲,而歐洲則下跌5%。今年所有市場都相當平穩,但都對明年表現出極大的信心,也許部分原因是drupa 2024的到來! 連續第二年,印刷商在全球範圍內漲價;在此之前價格連續下跌七年。收入以迄今為止最快速度增長,而利潤率以有史以來最慢的速度下降。這種模式並不普遍,歐洲和南美洲暨中美洲報告的情況更加複雜,供應商也報告類似的樂觀評估。(見圖2) 商業定價強勁,過去兩年淨差值平均為+57%,而2013~2017年平均為-21%。過去兩年出版業的平均值也為+57%;2013~2017年平均為-18%。這些數字表明這兩個市場領域開始進入好時代。只要未在更廣泛的通脹壓力下崩潰,整個產業更強勁的財務表現就令人欣慰。(見圖3) ●圖1:2023年drupa印刷商按地區經濟信心指標(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圖2:2023年drupa印刷商按市場經濟信心指標(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圖3:歷年全球印刷商按收入、價格、利潤、利用率、承印物料價格的財務表現(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單張紙平印市場反彈顯著 每年,我們都會要求印刷商按印刷技術評估淨印刷量,圖4顯示2023年度主要印刷工藝的總體結果和主要市場領域的結果。單張紙平版印刷的反彈顯著,在所有市場中都有淨增長,甚至包含多年萎靡的商業市場。柔印在包裝領域發展迅速,數位碳粉單頁紙彩色印刷遠遠領先於各個市場中的所有其他數位工藝。 在全球範圍內,數位採用率(聲稱數位營業額占比25%以上的印刷商)從2014年的26%增長到2023年的29%。乍看之下,這種增長很一般。然而,根據各種產業消息來源,自2014年以來,儘管數位採用率似乎在放緩,但數量的增長已經很明顯。 2014年,25%的印刷商小組報告已經就有了網路印刷設備。2023年,此數字仍為25%。有些地區由於文化、技術和其他的原因導致電子商務較少,但這一個數字幾乎在所有地方都差不多。而在新冠疫情期間,經營網路印刷的企業從該來源獲得的需求激增,但2023年度的需求幾乎回落到新冠疫情之前的水準。當中包裝產業是個例外,在2022年其主要增長基本保持不變。 發達經濟體的印刷商就業人數持平,但在其他地方則是出現顯著的增長。有47%的印刷商和39%的供應商報告勞動力短缺,印刷商最難召募的是傳統的印刷機操作員和印後加工人員,而對於供應商則是製造和技術支援人員。對於63%的印刷商和73%的供應商來說,供應鏈問題都迫在眉睫,儘管他們都預計2024年的問題會減少。 資本支出在新冠疫情期間回落,2022年則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遲滯,但需求在2023年強勁回升,對今年drupa 2024的預測甚至更高!包裝印刷商預計會有持續的需求,商業和出版印刷商的需求會激增,而功能性之印刷商則是重新回到自2018年以來的最低水準。與往常一樣,印刷技術和印後處理設備是迄今為止最強大的目標。(見圖5) ●圖4:2023年按技術領域的印刷量(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圖5:2023年全球印刷商按市場的資本支出(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2023全球印刷技術投資目標 單張紙平版印刷仍然是全球印刷技術的首選,自2014年第一份趨勢報告以來一直如此。數位印刷機的受歡迎程度排在後兩位,如表6所示,分析市場領域時發現更高的多樣性,表明出色的產品系列和市場條件變化共同決定最佳投資選擇。 供應商的資本支出相對持平,淨差值僅為+4%。然而,所有市場都看好2024年(+24%),尤其是功能性市場。首選目標是建立銷售管道、提高效率和開發新服務。印刷商和供應商都越來越依賴多元化來創造增長,但是隨著交易在新冠疫情後恢復到更正常的模式,變化速度較慢。 社會經濟問題在所有區域都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突出,經濟衰退的風險是首要關注點(47%),將新冠疫情的影響擠到了第二位(41%)。然而,除了前兩個問題之外,在幾乎所有地區都存在重大差異。例如,南美洲暨中美洲印刷商擔心政治不穩定(52%),非洲印刷商強調貨幣問題(51%),澳大利亞印刷商關注環境問題(33%),亞洲印刷商擔心貿易戰(23%),北美印刷商擔心生活水準(32%)。而部分印刷商(43%)認為市場力量更重要,而還有部分印刷商(46%)認為社會經濟力量更重要,兩者之間產生了意見分歧。 自2019年以來,我們首次回到市場特定問題。對於商業市場,關鍵點在於所服務的市場及所提供的服務兩者之多樣化帶來優勢。自2014年以來,樣本中的出版印刷商比例減少一半(從2014年的30%降至2023年的15%)。他們所服務的市場組合也發生變化,報紙、雜誌和目錄市場的數量越來越少,但更多地提供不同的書籍印刷選擇。包裝印刷商報告對增值包裝(例如互動式印刷)的需求不斷增加。尋找替代塑膠包裝的更環保方案是許多印刷商的主要關注點,尤其是柔版印刷商。雖然功能性印刷商樣本很小,但從網印和碳粉向噴墨列印的轉變顯而易見。(見圖7~9) ●圖7:2023年全球drupa印刷商按地區經濟信心指標(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圖8:2023年印刷商及供應商的關鍵財務指標  ●圖9:2023年按市場最大的兩個印刷技術投資計畫 2024將是投資豐收的一年 總之,儘管存在著許多市場和社會經濟風險和挑戰,但是全球大多數印刷商和供應商對於未來的信心日益增強。價格和收入強勢上漲,對於利潤率的擠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小。但是問題在於,面對通膨壓力,產業是否會保持著樂觀態度。 也許最令人鼓舞的消息是商業和出版印刷商的信心明顯提高,他們似乎已經適應了數位革命的影響,能夠更加自信地未雨綢繆。與此同時,包裝印刷商樂見其需求持續的增長,功能性印刷商則繼續享受令人驚訝且不斷增長的產品和市場。 資本支出已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預計2024年將是投資豐收的一年,這對drupa 2024是一大利多!最後,讓我們引述一家印刷商對產業未來的信心:“我們注意到,人們雖然更喜歡使用數位工具,但他們的投資對象卻是具有獨特品質(即精美印刷、良好裝訂等)的印刷產品。這種類型的印刷領域不會破滅,因為它帶來獨特感,一種讓人想要感受、觸摸、保留的產品。
台灣印刷包裝相關產業年報(二)
包裝未來
2024-07-05

台灣印刷包裝相關產業年報(二)

台灣印刷包裝業地區分布結構 根據財政部營利事業資料庫分析,2022年就紙加工業,北北基地區以營業額及家數占總產業比例為23.0%及31.3%,桃竹苗區則占20.4%及15.4%,彰中投雲區則占33.9%及35.8%,嘉南高屏區則占21.0%及16.2%,其他地區則占1.6%及1.4%,就家數及總營業額看,彰中投雲都是最多的地區,但以每家產值來看,桃竹苗及嘉南高屏反而是較高的。而以印刷業分析,就總營業額及家數看,北北基地區約占為30.2%及50.5%最多,桃竹苗地區則占51.0%及8.5%,彰中投雲則占11.2%及23.2%,嘉南高屏則占7.4%及15.8%,其他地區則占0.2%及2.0%,印刷業營業額及家數呈現差異最大的是桃竹苗區,家數僅占8.5%,營業額居然占到51.0%,這主要是製版的廠家都集中在這地區,1,046億製版產值有998億在桃園,而家數僅有32家,這拉高了這地區的營業額比例,而含桃竹苗以北的印刷總營業額占印刷總營業額的81.2%,但紙品卻僅占了約42.6%。(見表7) 比較兩年資料,2022年紙品加工在中南部營業額占約54.9%,與2021年的57.3%減少約2.4%,而2022年印刷業營業額桃竹苗占比上升約6.6%,但營家數僅增加約0.1%,主要是以桃園地區的製版營業額年增長高達32%;而就每家年均營業額分析,紙品以桃竹苗區廠家最高,每家約7,444萬元,其次為嘉南高屏地區,每家約7,263萬元;印刷業每家營業額也以桃竹苗區的15,946萬元最高,比起全台年均2,655萬元營業額高約5倍,這跟製版業的集中有相當大之關係。 台灣印刷包裝業的進出口統計 依照經濟部產銷統計,2022年漿、紙及紙板業產值約904.8億元,紙加工業約888.9億元,衛生品(紙尿布及衛生棉)約82.7億元、印刷業約679億元。其中內銷紙業約565.8億元,外銷約270.6億元,紙加工業內銷約865億元,外銷約137.9億元,衛生品內銷約115.6億元,外銷約12.8億元,印刷品內銷約588.3億元,外銷89.3億元,其中2022年紙業及紙加工業內銷是衰退的,但衛生品及印刷業是增長的,外銷則都是增長的。(見表8) 一、印刷品總出口額減少3.5%,標籤出口減少25%最多 但依據台灣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分析,2022年台灣印刷包裝產業出口值約億8.96億美元,較2021年的9.3億美元減少3.5%,其中印刷品(HS49類)出口約3.05億美元,較2021年減少2.6%,紙加工品(48類非紙及紙板類)出口約5.09億美元,較2021年減少約3.6%,另外2022年智能卡出口約8,267萬美元,較2021年減少約6.4%。綜觀2022年整體印刷包裝產業的外銷額減少約3.5%,外銷減少的原因是俄烏戰爭讓全球通膨飆高,經濟成長也由2021年的6%降至2022年的3.4%,而台灣的經濟成長也由2021年的6.53%降至3.04%,出口額也由2021年的29.4%增長降至2022年的7.4%;出口結構中,紙品加工占30.5%最多,其次為包裝印刷、出版及工業印刷則都各占約15%左右。(見表9) 再比較2016年的資料,2022年智能卡外銷增加約1.5%,紙品外銷減少約7.9%,但印刷品(HS碼49類)外銷增加約43.5%,整體印刷業外銷較2016年增加約5.9%;再來分析個別印刷品資料,2022年較2016年外銷增長最多的是工業印刷(109%),其中主要是轉印紙,其次是包裝印刷(19.7%),這說明轉印紙印刷在台灣是有對外競爭力,另與供應鏈相關的包裝印刷品基本是持續成長的。但2022年標籤印刷出口減少2,528萬美元(約25.9%),這值得關注,可能是供應鏈外移與在地化供應有關,而出版印刷自2020年疫情爆發後,就逐年衰退,這主要是來自日本訂單的兒童書減少有關,2022年來到新低點(-20.8%),但隨著疫情的解封,希望2023年有個新的展望。 二、出口地區衰退最多是香港20.1%、中國14.7%,但澳紐區增加14%、美國區6.1% 我們再分析2022年台灣印刷品出口地區,不含智能卡的外銷額,以北美的2.42億美元(占29.8%)與東協的1.66億美元(占20.4%)是兩個最大市場,接著是中國約0.995億美元(占12.2%)、其他區約0.88億美元(10.8%)、日本約0.68億美元(8.4%)、香港約0.55億美元(6.7%)、澳紐約0.49億美元(6.0%)及歐洲約0.47億美元(5.7%)。比較2021年的資料,成長最快的是澳紐區的14%,其他地區成長約9.7%,美國地區成長6.1%,但衰退最多的是香港區20.1%及中國區14.7%,東協及日本都衰退約7.8%,歐洲則衰退約8.2%,外銷市場變化確實與中國、歐洲的經濟蕭條有相關聯,而東協市場衰退的原因是值得探討的。(見表10) 就個別產品的外銷市場地區分析,繁體書籍在2022年外銷額約1.02億美元,衰退約4.9%,主要是中國(-12.8%)、香港(-15.6%)及日本(-18.7%)區衰退外,其他地區則都呈現高成長,其中美國增加43.8%,歐洲增139.1%,澳紐增32.1%,其他區增75.7%,這代表台灣是全球繁體字書籍的出版中心是正確的。另外2022年兒童書出口約2,917萬美元,其中日本就占約2,559萬美元,較2021年的3,272萬美元再下降約21.8%,這也是連續三年的衰退,2022年也僅是2019年外銷額的40%,疫情確實影響很大,希望疫情解封後,日本市場可以回歸。2022年轉印紙外銷額達1.31億美元,較2021年再增長約1.9%,其中轉印紙外銷額高達1.29億美元(+36.7%),東協占約7,075萬美元(+11.0%)、其他地區約3,113萬美元(-6.7%),而2021年壁紙外銷約138萬美元,比較2021年則減少了21.7%。 2022年紙品加工(48類)外銷額約5.09億美元(-3.6%),市場主要是北美約2.1億美元(+4.7%)、東協約0.79億美元(-21.7%)、其他地區約0.48億美元(+19.2%),中國及香港合計約4,875萬美元(-28.2%)、澳紐也有4,656萬美元(+14.3%)、歐洲約3,901萬美元(-9.7%),日本約3,507萬美元(+8.3%),這顯示紙品加工的外銷市場地區是多元的,但中國供應鏈的外移,讓中港外銷減少28.2%是很可觀的,也從中了解到供應鏈對紙品加工有多麼的重要(包裝用途)。 2022年台灣包裝印刷外銷約1.56億美元,較2021年的1.68億美元減少7.3%,其中北美是主要市場約6,579萬美元(-8.5%),其次是東協的2,370萬美元(-32.1%),澳紐約1,926萬美元(+4.2%),日本約1,056萬美元(-8.7%),其他區約1,936萬美元(+71.6%);而2022年標籤印刷出口額約7,246萬美元,較2021年的9,775萬美元大幅減少了25.9%,除了外銷地區最大東協的2,718萬美元(-11.2%)外,中、港、美及其他區都衰退了3成以上,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而2022年智能卡外銷達到約8,267萬美元(-6.4%),主要市場是北美的2,693萬美元(+10%),歐洲的1,620萬美元(-23%),日本約722萬美元(+6.3%),東協約733萬美元(+52.9%),澳紐約319萬美元(-18.5%),中國與香港約1,056萬美元(-19.9%),其他區約1,122萬美元(-20.7%),智能卡是一個國際性的市場,由於台灣發展比較早,即使中國過去10年的發展快速,但IT的技術加上商業應用的體驗是很重要的,台灣還是有一定的競爭地位。 三、2022年台灣進口紙品、印刷品及IC卡共6.22億美元,較2021年增長7.7% 2022年台灣印刷包裝品及IC卡進口為6.22億美元,較2021年的5.78億美元增加約7.7%,其中紙品進口約4.23億美元,較2021年增加12.6%,印刷品約1.61億美元,較2021年減少約3.6%,智能卡進口額約3,802萬美元,較2021年增加約8.5%;在紙品及印刷品項目中,進口額增加較多的,包括包裝印刷約1.82億美元(-1.9%),紙品加工約2.04億美元(+35.2%),標籤印刷約3,098萬美元(-7.9%),出版印刷約8,757萬美元(-3.9%)、商業印刷約6,278萬美元(+8.5%),IC卡印刷約3,802萬美元(+8.5%),安全印務約403萬美元(-61.4%),工業印刷約811萬美元(-13.7%),進口增加部分主要來自其他紙品品項,而且大都由東協國家進口增加所致。(見表11) 而就進口的產品結構來看,出版占約14.1%,紙品加工約32.8%,包裝印刷占約29.3%,商業印刷占約10.1%,出版品進口是由歐、美、日進口的原文書及中國大陸的簡體字本為主,商業印刷及紙品的進口項目是很多的,應都跟國際貿易相關的印刷及包裝品有關,而進口包裝印刷主要則為飲料包裝材料(例如Tetra Pac)為主,2022年還是持續成長中,印刷業者可以分析進口印刷品及紙品資料,來探討是否有進口取代的機會,尤其供應鏈相關的包裝、標籤、說明書等印刷品等。再分析細部進口印刷品中,2022年減少的品項,包括安全印務(-61.4%)、工業印刷(-13.7%)、標籤印刷(-7.9%)、出版印刷(-3.9%)、包裝印刷(-1.9%),品項增加的有紙品加工(+35.2%)、文具印刷(+16.0)、卡片印刷(+8.5%)、商業印刷(+8.5%)等。 四、2022年台灣由東協國家進口增長58.9%最高,日本則衰退13.8%較多 2022年台灣印刷相關產品進口國家分析,文具、包裝及標籤等產品,中國都是進口額最多的國家,總進口額約2.15億美元,占總進口的34.7%,較2021年減少約6.8%;其次是東協進口額約1.92億美元,占總進口額的30.8%,增長約58.9%;而由美國進口額約6,777萬美元占約10.9%,增長約19.0%;日本約5,531萬美元占約8.9%,衰退13.8%;歐洲約6,042萬美元約占9.7%,衰退13.8%;就個別產品進口地區分析,書籍主要來自美國、歐洲及日本,商業印刷由美國、東協及中國進口最多,安全印務由歐洲進口為主,但紙品進口主要來自東協、中國、日本及美國,包裝印刷主要來自中國、東協、歐洲及日本,標籤進口則主要來自中國及美國,卡片印刷進口主要來自東協、中國、歐洲、美國等;以進口值增減分析,2022年進口成長地區是東協、美國、韓國及香港等地區,而衰退的則有其他區、日本、中國、歐洲等地區。(見表12) 由中國印刷外銷額看國際市場 根據中國海關資料之統計,2022年中國印刷包裝品外銷額約221.3億美元,較2021年的189.9億美元增約16.9%,出口超過10億美元的項目,有紙盒(4819)約77.1億美元(+9.1%)、其他紙品(4823)57.2億美元(+47.4%)、筆記簿(4820)約21.5億美元(+33%)、紙製標籤(4821)約13.5億美元(+20.4%)、書籍(4901+4903)約19.8億美元(+1.2%)、其他商業印刷品(4911)約12.9億(+4.4%),而出口超過1億美元者,包括壁紙(4814)約4.5億美元(-13.8%)、信封卡片(4817)約3.3億美元(+5.8%)、轉印紙(4908)約2.8億美元(-13.7%)、明信片(4909)約5.5億美元(-1.3%)、月曆(4910)等約1.7億美元(+16.9%),其中紙品(48類)約177.8億美元(+21.9%),印刷品(49類)共約43.5億美元(+0%)。如果只統計紙製包裝(4819)、紙製品(4820)、標籤(4821)、其他包裝製品(4823)等四類,出口額總額約169.2億美元,比2021年的137.2億元增約23.3%,這些品項都與供應鏈的包裝有關,也表示是全球外銷印刷品的主力。(見表13) 就外銷印刷品目標市場分析,2022年前25名國家外銷總額約183.3億美元,占總外銷的82.8%,比較2021年,其外銷總額成長約14.5%,而分析成長率超過40%的國家有馬來西亞、日本、韓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印度等,在比較2019年資料,成長超過100%以上國家有越南、馬來西亞、日本、法國、沙烏地阿拉伯、印度、西班牙等,也令菲律賓與印尼都有接近100%的增長,這些都明顯與供應鏈的遷移有關,包裝材料基本還是由中國供應,這是值得台灣印刷包裝業者關注的課題。(見表14) 2022年中國印刷品外銷如果包括IC卡,則還要增加17.8億美元,總外銷額達到239.1億美元,比較2021年增長率約17.7%。 台灣業者策略夥伴的思維方向 面對國際供應鏈遷移帶來的市場機會,台灣業者要有國內外策略夥伴(合作或合併)的思維,有三個方向提供給大家參考: (一)以合作或合併方式組成A-Team╱以整合資源擴大規模、提供專業解決方案及完整供應鏈服務內容,來提升國際競爭力,以開發拓展國際印刷品市場。 (二)建立台灣供應鏈相關產業的聯盟關係╱例如台灣的資通、鞋業、成衣等產業,以產業群聚觀念拓展國際印刷市場。 (三)尋找東協國家合作夥伴╱東協也是國際供應鏈遷移的最大受益國家,而台灣與東協國家的產業合作關係一直存在的,以台灣印刷包裝業的精益管理思維,對東協國家的印刷同業還是有影響力的。
運用ChatGPT生成文章的步驟
科技探索
2024-02-15

運用ChatGPT生成文章的步驟

在本刊上一期文章「智慧化驅動下的印刷業:AI在印刷生產流程中的應用機會」提及,將提供大家如何用ChatGPT生成文章的經驗步驟分享,現在就用這篇文章實現筆者的承諾。文章內容將分成兩大部分,首先是文章生成的步驟拆解的分享,再來會將這次用ChatGPT生成文章的經驗提供些想法與建議。 用ChatGPT完成文章步驟拆解 我們打開ChatGPT後,輸入「撰寫印刷業應用AI的大綱」,然後我們就會得到由AI生成的大綱文字,當然另外我們也輸入「撰寫AI應用在印刷業的大綱」這樣的對話問句,我們也得到另外一組推薦的內容,相較起來,第二組大綱比較符合我們想要呈現的內容,所以就選用這一組的大綱。(見圖1、圖2、表3) 接下來我們採用第二組這個大綱的內容,分項逐步地輸入ChatGPT中,所以首先輸入的是「AI於製造業發展的背景介紹」,得到一段條列式的內容,但是因為這是一篇較長文章,所以要求ChatGPT以段落的方式描述前面的文章,最終產出的內容看起來就像我們所需要的。然後為了讓前言更加豐富,輸入「AI於製造業發展的背景介紹」、「身為製造業的一員,印刷業應如何引進AI應用?」,以及「AI在印刷業崛起的前言」,但這兩個對話產出的內容結果並不符合筆者在這篇文章裡的期待,所以就暫時先丟在一旁。(見圖4) 由於前述對話的不適用,所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的層面來發展內容,所以詢問ChatGPT「用200字說明前面大綱安排的邏輯」,然後得到一小段的文字,這一段文字看起來可以當作是前言跟後面文章的銜接。因此發展到這邊,可以說算是把大綱裡面的前言部分完成。(見圖5) ●生成式AI大幅改變文字創作者的工作習慣(圖片來源╱AI繪製)  ●圖1:撰寫印刷業應用AI的大綱  ●圖2:撰寫AI應用在印刷業的大綱 ●圖4:採用這個大綱內容,分項逐步地輸入ChatGPT中 ●圖5:用200字說明前面大綱安排的邏輯 一、印前設備部分的ChatGPT生成步驟拆解 然後筆者分別詢問ChatGPT在整個印前製作流程中各個步驟運用AI的地方,分別是圖像處理與自動排版兩個應用方向,「請用段落方式說明,印前製作中AI在圖像處理和增強的應用特點,並舉出兩個軟體服務商的產品作為案例說明」、「請用段落方式說明,印前製作AI在自動版面設計的特點,並舉出兩個軟體服務商的產品作為案例說明」,緊接著就會分別得到各自的文字內容及ChatGPT推薦的軟體服務商之應用案例。(見圖6) 由於ChatGPT生成的內容初步看起來不夠充實,所以筆者試著加入更多技術面向的對話詢問以便取得更合適內容,所以詢問ChatGPT「在自動版面設計AI如何實現與設計趨勢相應的智能設計」,但是由於這個詢問並沒有強調要用文章段落的方式來撰寫,所以再度得到條列式的內容,所以只能夠再度要求「請用段落方式說明前段文字」,調整過生成的部分內容就可以把它放到文章當中。(見圖7) 二、印刷設備部分的ChatGPT生成步驟拆解 接下來筆者要透過ChatGPT撰寫的內容,就是進入印刷機設備的AI應用這一段,所以詢問「請用段落方式說明,AI與印刷機中透過提整印刷機參數如何增強印刷效果與減少印刷錯誤,並舉出五個印刷及品牌的產品作為案例說明」。在這個地方,大家應該有注意到筆者輸入問句的文字有一個錯字,正確的文字應該是調整印刷參數,但是「調」打成「提」。不過雖然打錯字,但是ChatGPT還是很聰明的理解語意,並把它改成正確的文字並提供恰當的回應內容。(見圖8) 然後,在這裡所得到建議的印刷機品牌都是數位印刷機,所以只能夠再繼續追問問題,請提供兩個平版印刷機品牌商分別是Epson跟HP,同樣的也不符合我們期待中的印刷設備。所以只好再詢問一次,問法則強調印刷設備改成兩個傳統印刷機品牌的產品,這次所給的兩個廠牌,一個是海德堡,另外一個同樣是數位印刷設備,不過因為有海德堡就覺得好像這個文章的舉例廠商應該OK,所以就可以繼續往下,透過對話的方式發展文章內容。 同樣的,筆者也希望在文章中能夠增加一些AI技術在印刷設備的應用上,以及更多與技術相關的概念,同時也思考協助大家釐清,印刷設備所裝置的AI,其實和大多印刷設備都已經可以透過前端的控制主機進行許多自動化控制服務。 所以詢問ChatGPT「請用段落的方式說明,AI與印刷機中透過調整印刷參數如何增強印刷效果以減少印刷錯誤,請說明應用AI與數位自動化控制的異同」,ChatGPT生產的內容與筆者對於這一塊技術及應用的差異認知是一致的,所以這一段文字就把它補充在印刷設備應用AI更深入技術說明的內容裡。(見圖9) ●圖6:詢問整個印前製作流程中運用AI的地方 ●圖7:試著加入更多技術面向的對話詢問以取得內容 ●圖8:透過ChatGPT撰寫進入印刷機設備的AI應用 ●圖9:增加AI技術在印刷設備應用及更多與技術相關概念  三、品質檢測部分的ChatGPT生成步驟拆解 再來詢問ChatGPT的就是品質檢測的這一塊,我們的問題是「請用段落方式說明,印刷生產中AI在即時品質檢測的應用概念,需包含檢測技術以及如何即時修正印刷的缺陷,並舉出兩個軟體服務商的產品作為案例說明」,針對這個詢問的對話產出的內容,筆者並不是非常滿意。所以接下來詢問相對深入的問題「印刷品質的監測技術,有哪幾種類型」,但得到的回覆依舊沒有讓筆者滿意,所以接下來又換了幾個方向去對問題的詢問,其中甚至包含色彩管理應用AI技術的實現。(見圖10、11) 不過這幾個問題,並沒有生出讓筆者覺得有足夠深入的技術服務應用之描述內容。而在這邊並不打算只是介紹透過視覺辨識技術應用的品質檢測服務,因為這樣的應用適合大部分製造業的品質檢測,沒有印刷品質檢測的特殊性,所以最終決定這一段就先只做概念性的表述。 四、設備預測部分的ChatGPT生成步驟拆解 再來把應用內容著眼在設備預測性的維護保養上,詢問的問題就是「請用段落方式說明,AI在印刷設備上預測性回覆的應用概念,並舉出兩個設備服務商的產品作為案例說明」。(見圖12) 那在這個應用上有一些擔憂,維護保養的決定權會不會因為原廠掌握這個AI預測保養的結果,最後印刷廠會被強制需要依照這樣的頻率花錢保養,而不像現在狀況由印刷廠自行決定保養的項目與頻率,所以筆者詢問「針對上面應用概念,印刷廠會被原廠綁架的可能性有多大」,得到ChatGPT兩個推薦的回應,讓我們協助它選擇哪一個回應比較好。第一個回應只說明被綁架的可能性因素,第二個回應除了可能因素外也提供應對策略。為了讓ChatGPT之後的服務可以更好,所以還是協助它做選擇,筆者個人是選擇回應二,也就是有對應策略的這個。(見圖13) 不過由於這個問題在文章中不是重點所在,所以決定不採用ChatGPT產生的內容,而是筆者寫一段文字說明,同時延伸推薦出一個印表機墨水是否被原廠控制的全球化爭議事件的文章。 ●圖10:詢問在品質檢測這一方面的內容 ●圖11:詢問相對深入印刷品質的監測技術等問題   ●圖12:把應用內容著眼在設備預測性的維護保養上 ●圖13:詢問印刷廠會被原廠綁架的可能性有多大 五、印刷生產排程與庫存管理部分ChatGPT生成步驟拆解 接下來詢問ChatGPT的是「請用段落的方式說明,AI在印刷生產排程的智能優化,並舉出兩個設備服務商的產品作為案例說明」,在這個地方產出兩個產品上的內容及描述,也都還蠻符合我們的認知及需求。不過運用AI技術進行自動化排程,許多製造業都有相關的產品,但是排程要能夠順利有效,其實需要很多數據資料,不單單只是工廠設備的數據資料,可能會需要連結材料庫存,訂單等等相關的數據,所以對於印刷廠來說要導入AI排程的系統,通常面對的是數位化能力是否足夠,而不是有沒有購買使用該產品。這一段的文字同樣只是在描述AI與印刷業的應用中特別提出來的一個看法,所以就沒有再透過ChatGPT的對話繼續提問。(見圖14) 接下來詢問ChatGPT印刷業AI庫存管理的應用及AI在客製化印刷服務的應用,但這兩段生成的內容雖然沒有問題,但總覺得已偏離印刷產業生產技術的核心,它更像是資訊服務業的系統開發,所以考慮好把這段內容直接從文章中去掉。(見圖15) 六、文章結尾部分的ChatGPT生成步驟拆解 最後為文章做一個結尾,這裡筆者同樣也詢問幾個不同的問法,包含「請用段落的方式說明,未來的AI發展對印刷業的影響」、「AI對印刷產業的潛在價值」、「印刷產業應用AI所面對的挑戰,請由技術、環境、發展方向等層面說明」、「印刷產業應用AI的未來展望」,最後採用這一個問答對話的生成內容,做為本篇文章的結尾。(見圖16) 七、印後加工部分的ChatGPT生成步驟拆解 做完結尾,將資料彙整在一起後發現,筆者發現遺漏AI在印後加工的應用,所以趕快回頭補完「請用段落方式說明,AI在印刷後期加工的應用概念,並舉出兩個軟體服務商的產品作為案例說明」、「請用段落方式說明,AI在自動包裝設計的應用概念,並舉出兩個軟體服務商的產品做為案例說明」,所產出的內容基本上是符合需求的,所以就把它補進後加工的應用部分。(見圖17) 最後筆者讓ChatGPT幫這篇文章下一個標題,「請為這篇文章取一個標題」,所得到的標題建議是「智能化驅動下的印刷業:AI在生產全流程的應用與挑戰」,根據這個建議,調整標題為「智慧化驅動下的印刷業:AI在印刷生產流程中的應用機會」。 ●圖14:詢問AI在印刷生產排程智能優化及印刷庫存管理 ●圖15:詢問印刷業AI庫存管理的應用 ●圖16:最後為文章做一個結尾,分別列出幾個不同的問法   ●圖17:說明AI在印後加工的應用 用ChatGPT寫文章看法與見解 一、盤點這次用AI協助創作所需花費的時間 先跟大家盤點一下這次用ChatGPT協助創作所花費的時間,首先透過問句對話的形式慢慢建構內容這個部分,大約花費時間是兩個小時。這個時間的花費,更多是決定要怎麼樣提出問句,才可以得到更加適切的內容生成,這部分其實是有一點難度的,而且有時候可能會需要反覆的對話詢問,才能夠找到合適的關鍵字詞與內容。另外這兩個小時,也有不少時間是花在把內容抓到Word上,這就是很單純的ctrl C+ctrl D的應用。 完成初步的草稿內容後,由於我們知道ChatGPT的內容並未更新到最新的資料,所以在整篇文章中所推薦的設備商案例,就需要一一前往它們的官網,進行更進一步的技術確認。比方說這家公司是否依舊存在,這個產品或服務是不是依然在販售中,還有就是這個產品所提供的功能,是否如同ChatGPT所告訴我們的功能完全一致。 說老實話,這個比對工作是比較困難及辛苦的,主要是因為官網內容大都非常專業,有一些網站文字還不是英文,還好有Google翻譯可以節省很多事情。而且在比對過程中,筆者其實也動手修改一些案例的描述內容,甚至有些案例直接把廠商換掉,以及透過網路截取一些圖片,讓這篇文章圖文並茂。在這個過程中,對筆者而言比較需要控制的是,有一些內容不要自己重寫,而是試著使用ChatGPT所提供的內容進行修改,有時候都不知道修改是不是會比重寫所花掉比較多的時間。 重新檢查內容及修正文章這件事情,筆者透過ChatGPT生成出內容後的第二天之後開始處理跟撰寫工作,這個任務所花費的時間大約是一整個工作天,簡單地說也就是大約七、八個小時。所以透過ChatGPT的工具來生產文章,當中包括內容生成與審核修正,總共所花費的時間大概會是十個小時上下。 而該篇大約是六千字的文章內容,若是全部自己撰寫,估計需要5~7個工作天,所以簡單的結論,就是利用ChatGPT來做文章創作,確實可以節省時間。而且文章內容的品質,在創作者有意識的控制下,也能夠維持在一定的水準,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工具使用經驗。 二、如何用好AI工具提升效率 估計目前市場上大約有九成的人把ChatGPT當作玩具,剩下不到一成的人才把它當作提升效率的工具,事實上ChatGPT這樣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是非常好的助手。然而,我們應該如何巧妙運用ChatGPT,使其成為提升效率的得力工具,而不僅僅是一個新奇的玩物呢? ChatGPT是優秀的寫作助手,對於日常的文件起草、郵件撰寫,都能夠提供初稿內容,讓我們可以快速的進入工作,所以運用ChatGPT進行寫作,不僅僅節省時間,還有豐富的內容方向,為寫作注入了全新的發展。同時ChatGPT是一個優秀的問答工具,能夠提供即時而準確的答案,並做好整理與分類,這使得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能夠事半功倍。無論是學習新知識、還是應對工作上的挑戰,ChatGPT都是一個即時可用的知識寶庫,提供更多元的知識內容視角。 三、使用AI輔助創作有幾個重點可使內容品質更好符合預期 至於如何使用ChatGPT讓它生產的內容有更好的品質,最重要的關鍵是如何正確詢問問題,如同前面為大家展示的步驟,在產出基本的文字介紹內容後,其實又更進一步的使用對話的問句要求ChatGPT繼續生產更有深度的內容。這其實是使用它,並得到好品質回覆非常重要的關鍵點。主要原因是,當我們詢問ChatGPT第一個問題,它回答然後就停止,這個時候其實只是一個層次的內容產出,如果再讓它針對其答案往下發展,這就是多層次的內容發展,這樣內容就會根據我們多輪對話的問題,回答出具備一定深度的內容與答案。 當然使用ChatGPT來做文章寫作的時候,其實也有更有趣的進階應用,那就是其實可以要求ChatGPT做所謂的角色扮演。當做完這樣子的設定時,就可在這個角色的身分針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更專業、更有針對性的回答,不過這就不是今天寫這一篇文章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了。 最後筆者要跟大家所分享的觀點是,透過這一篇與AI相關的文章,然後用生成式AI的工具來撰寫,最主要的目的是與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科技創作實驗,而這個實驗有可能在未來會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 ●ChatGPT創建內容的三個關鍵步驟   ●生成式AI改變未來的五大場景
大日本印刷集團的經營策略(一)
經營管理
2021-10-10

大日本印刷集團的經營策略(一)

2021年是日本大日本印刷公司(DNP)成立145周年,這家以凸版印刷技術起家的印刷公司,一直持續強化新產品開發、創新服務及技術開發的優勢,來提高企業的經營價值,深深了解「今日創新是明日基礎(Today’s Innovation is Tomorrow’s Basic)」的經營理念,並圍繞「印刷與資訊的創新」(Printing &Information Innovations)作為企業發展的願景。而DNP確認未來公司成長的四個領域,包括知識與傳播(Knowledge and Communication)、食品與健康(Food and Healthcare)、生活與移動(Lifestyle & Mobility)、環境與能源(Environment & Energy)等四項經營領域,以身為國際印刷媒體領導企業,大日本印刷公司也關注及支持可持續發展的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Support Sustainability from 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ESG))的立場,而對話與合作(Taiwa (Dialogue) and Cooperation)則是大日本印刷公司對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指導原則。 2019年度,大日本印刷公司在全球共有77間工廠(日本61間、海外16間)、63處銷售據點(日本35處、海外28處)及約30,000家企業客戶,員工有38,181人(日本33,440人、海外4,741人),現有專利共12,226個。2020年度營業額約13,354億日圓(128.6億美元),較2019年度減少約4.7%,稅後淨利約251億日圓(2.27億美元),較2019年減少約63.9%,資產總額約18,250億日圓,淨值約10,986億日圓,研發費用約326億日圓,資本支出約716億日圓;以2020年的年營業收入中,日本國內約佔81.6%,來自亞洲的營業收入約占13.8%,而來自其他海外地區的營業收入占約4.6%,但亞洲的營收在2020年增加約8.4%,日本國內營收則減少約5.7%。(見表1) 大日本印刷公司現有資訊傳播事業部(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生活與工業用品事業部(Lifestyle and Industrial Supplies)、電子事業部(Electronics)及飲料事業部等四個事業群,2020年,資訊傳播事業部營業額佔54%最大,但營業利益則以電子事業群佔52%最大,飲料事業部不論營業額或營業利益都是最小的部門;比較2019年,電子部門成長約5.58%,其營業利益也成長約7.48%,這是受益於物聯網、下代通訊(5G)與移動產業(Mobility)的快速發展所影響,而其他三個事業部的營收分別減少約6∼7%,導致資訊傳播營業利益減少約37%,飲料部門更大減約59%,但生活與工業品營業利益卻增加約25.31%,2020年的合併營業利益率約5.3%,較2019年減少了約0.2%左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居家隔離,也造成眾多商店、旅館關閉,這讓電子裝置銷售大增,使得物聯網及5G通訊相關相關原料需求增加,也讓鋰電池需求大增,但也降低禮品及包裝材料的需求;但在數據服務上業績是持平的,因為政府之需求是增加的,但是影像相關產品及服務市場卻大幅減少。(見表2) 大日本印刷經營模式與策略 大日本印刷與凸版印刷公司是全球前兩大的綜合性印刷公司,也是世界印刷產業最跨領域服務的領導性企業,其主要競爭優勢是融合印刷和資訊(P&I)技術而發展出的商業模式。1876年,DNP以凸版印刷印書起家,1951年起,進入第二次創業,成為綜合印刷(Comprehensive Printing 1950∼1980年)公司;在1973年超越美國當納利,成為全球最大的綜合印刷公司,後再正式跨入資訊處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 1980∼2000年)及資訊傳播業服務(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1990∼2000年);2000年後,以融合印刷與資訊解決方案(P&I Solution)作為21世紀發展的願景,2015年後,更以印刷與資訊的創新(P&I Innovation)來引導未來發展的願景,並確認知識與傳播、生活與移動、食品與健康、環境與能源等四大成長領域為發展目標市場,其有關大日本印刷公司各事業部門的相關產品服務內容請參見表3。 ●大日本印刷公司三大事業部門的產品及服務項目 2018年後,DNP啟動第三次的創業活動及第四次的重整計畫,先盤點是場成長領域,以深化夥伴合作、解決社會問題及滿足人們期待價值,及實現可持續成長(SDGs)的理念,並期提升毛利及業務再度成長為目標,來建構未來發展的策略。策略一是由透過P&I的創新來提升價值,包括在增長領域上創造價值、為每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優化的價值、重組可用資源來增加附加價值;策略二是強化業務基礎設施來支持成長,這由財務資源與公司治理來達成,相關事業部門的發展策略如下: (一)資訊傳播事業部╱因應資訊數位化與網路化的發展,信息媒體越來越多樣化,消費者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DNP對資訊傳播事業部門的發展策略,是以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為核心,來提供企業及消費者的體驗價值,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居家上班及網路購物將成未來生活的常態,以融合印刷及資訊技術(P&I),提供虛擬及實體的產品及服務,來滿足消費者便利及更好體驗的需求。 以全方位出版服務創造新價值,擴大混合出版(紙本、電子書及依需印書),由圖書生產、物流、分銷及銷售的一貫化服務,以書店數據強化營銷,提高紙質書籍的附加價值;以數位解決方案,提供企業的跨媒體營銷、消費者體驗及數位轉型等服務,以資訊安全技術為基礎,擴展企業流程外包業務(BPO),並引進人工智慧(AI)、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與數位流程來提高商業流程外包業務的營運效率。(見表4) 發展無現金交易多元業務,整合智能卡、移動裝置,開發應用程式、電子錢包、行動支付等業務發展,滿足無現金社會的需求;擴大東南亞當地製卡夥伴的合作,推廣IC卡多樣化的服務(行銷、認證與清算等);推動影像傳播(Imaging Communication)事業的發展,使用大數據技術發展入境與出境的旅遊市場業務,包括高質量照片打印、設備及雲端解決方案的相關服務(例如證照等)。 (二)生活與工業用品事業部╱創造符合人類和社會需求的環保型高性能產品和服務,則是DNP生活與工業用品部門的核心價值,在包裝部門上,努力提高食品、飲料、家居用品和藥品包裝的功能性和穩定供應;在生活空間部門,則提供廣泛的產品和服務,使各種空間功能性和舒適性,包括住宅、商業設施、醫療機構和護理設施的材料,以及汽車和鐵路車輛的內外裝飾;而在工業高性能材料事業部則提供用於鋰離子二次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的組件,以及有助於解決環境問題和其他社會問題的高功能薄膜,把握5G的到來等社會變化,具體的方案如下面敘述。 努力提高環保意識以實現循環型社會:以「循環經濟、減少CO2、保護自然環境」來實現循環社會,加強生態友好型包裝及材料銷售,並發展清潔能源產品,例如發電效率高的太陽能電池片和封裝材料;提供客製化的產品與服務,包括先進設計及功能等價值;開發下一代移動裝置的產品與服務,例如電動車用的鋰離子電池的電池袋及應用於內飾的裝飾膜及面板、樹脂玻璃窗、無線電力的片狀線圈與無需接觸即可充電的耗材、新型黏合劑膜可牢固黏附不同材料,例如樹脂和金屬等。 以價值、生產效率與獲利能力來重組DNP的產品組合,朝著高附加價值產品發展,以印尼及越南的生產基地擴大東南亞市場,並透過DNP全球行銷網路,擴大汽車金屬面板、內外飾材料、鋰電池及顯示器相關材料的全球市場,但海外業務則嚴控匯率、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管控。 (三)電子事業部╱因應5G服務所帶來的物聯網、人工智慧的應用,也帶來生活上虛擬實境(VR)、擴張實境(AR)、高速智能手機的生活體驗,DNP電子部門以DNP擁有的核心技術(例如加工與塗層等),積極發展策略夥伴聯盟以加速商業化進程,同時重組產品組合,以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具體的方案如下所敘述。 開發和商業化下一代的通信、電子零組件,如散熱抑制5G兼容過熱的組件、產生無線電波透明天線膜,OLED可折疊和可捲曲顯示器,下一代光刻相關技術,成為全球唯一半導體奈米壓印光刻(NIL)母版模板供應商,利用在台灣、中國與美國建立的半導體光掩模基地外,將業務發展至東亞、歐美,評估全球貿易問題與國家風險,並將重整產品組合,將LCD濾色片產品轉向5G和OLED顯示器等高端產品,特別在海外務必管住匯率與原物料價格波的風險管控。 DNP的長期發展策略是整合製造、銷售與規劃發展單位,推動全球性業務的發展,創造新的價值,在協同作業中取得最大的經營綜效。除了提供由市場分析、項目規劃、包裝設計、製造及營銷的全方位服務外,考慮環保、節能、方便、先進與全球服務的需求,並以知識與傳播、生活與移動、食品與健康、環境與能源等四大成長領域為目標市場。(見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