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Raise the Roof》似乎是一部具有重大文化影響力的全新演出系列,它以新興藝術家的現場表演、動感的視覺效果以及專為TikTok和Spotify打造的樂觀能量為特色。但再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場Mosh Pit背後更深層的使命。
Raise the Roof 是一項以音樂為主導的運動,由青年無家可歸慈善機構 Centrepoint 發起,利用表演和平台來提高人們對日益嚴重的危機的認識並籌集資金。
倫敦的 Kit Studio 工作室負責為這項倡議設計視覺形象,他們面臨的挑戰是設計一個既令人愉悅又充滿緊迫感的形象。這個形象既要捕捉現場音樂的活力,也要反映出無家可歸青年的現實。
「我們的設計理念是打造一個既契合活力四射的音樂盛會,又能體現 Centrepoint 使命的形象,」工作室解釋道。 “我們不斷努力,力求找到一個平衡點,真正囊括該系列活動的兩個方面——私密的演出與強大的社會意義。”
最終呈現的視覺語言簡潔直觀,無論是在演出海報上還是在Instagram輪播圖上,都令人倍感舒適。其核心是一個舉手的符號,既是對觀眾參與的致敬,也是對伸出援手的致敬。巧妙地嵌入在舉手之中的是房屋的形狀,它微妙而又意味深長,將整個品牌與庇護和支持的主題緊密聯繫在一起。
這個中心圖標貫穿了從商品到社交媒體資產等所有接觸點。它是一個能夠凝聚人心的標誌,Kit 特意將它設計成「不僅僅是一個視覺元素,而是一個能夠凝聚人心的標誌」。
色調明亮樂觀,有助於營造團隊所稱的「介於慶祝與對抗之間的基調」。其目的並非為了淡化問題,而是為其中的歡樂與團結創造空間。
他們補充說:“它充滿活力,但又有明確的目標。我們希望這個標誌能夠巧妙地像徵這場運動。”
視覺上,該標誌的靈感源自草根音樂文化——雜誌、絲網印刷海報和限時傳單——並根據數位時代進行了重新構想。系統刻意追求簡潔,使其在多個平台上都具有通用性和高辨識度,無論您是透過 Spotify 橫幅廣告、TikTok 演出還是社區場所張貼的海報發現它。
「Raise the Roof 需要融入如今人們發現音樂的場所,同時又要根植於行動主義和實體存在的傳統,」工作室指出。 “我們希望它能帶來一種即時感和歸屬感,無論你是在網上還是在現實生活中觀看。”
這種文化流暢性與設計克制的融合已經引起了共鳴。儘管活動尚處於初期階段,但這一標誌已受到藝術家和觀眾的一致認可,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表明其訊息正在落地。 「藝術家們已經接受了它,這意義重大,」團隊分享道。 “它開始引起共鳴了。”
對 Kit Studio 來說,這個計畫不僅僅是品牌推廣活動。它代表著他們對設計作為變革工具的潛力的更深層的信念。 「這個計畫展現了最真誠的雄心壯志,」他們說。 “它旨在將創造力超越美學範疇,並用它來創造更美好的事物。”
這種使命感貫穿了整個過程,從與 Centrepoint 合作的研討會到早期的創意發展。 「整個團隊始終保持開放和活力,」Kit 回憶道。 “大家一致認為,這個身份的意義遠不止於活動品牌——它可以代表一場運動。”
工作室對深思熟慮、具有影響力的作品並不陌生,但《Raise the Roof》提供了一些不同的東西:將情感共鳴與富有表現力的創造力結合起來的機會,並以一種既具有文化潮流性又具有社會根基的方式進行。
「我們一直在尋找能打動人心的作品,」他們解釋道。 “《Raise the Roof》給了我們充分發揮創造力的空間,同時又不忘紮根於真實的故事和真實的成果。”
隨著活動勢頭漸強,Kit 希望這個標誌能成為視覺符號,象徵更持久的事物。 “我們希望它能成為一個可識別的標誌,代表著更宏大的活動,而不僅僅是一場音樂盛會。”
內容來源: https://www.creativebo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