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包裝廢棄物:隱藏的成本中心
包裝未來
2025-11-10

工業包裝廢棄物:隱藏的成本中心

每一批倉儲出貨背後,都有一串不被注意的包裝流程,卻伴隨著巨大的財務與環境成本。 / 來源:Tricky_Shark via Shutterstock   關於包裝廢棄物的討論,大多集中在家庭回收,但真正沉重的成本其實發生在工廠、倉庫與物流中心。 工業包裝廢棄物——如棧板保鮮膜、綑帶、瓦楞箱、泡棉緩衝材、鐵桶與中型散裝容器(IBC)——常被忽視,但它會侵蝕利潤、拖慢作業,並推升範疇三(Scope 3)碳排放。 將其視為核心營運議題而非清潔任務,能在成本、安全與永續上快速創造效益。   成本與廢棄的來源 浪費從規格設定就開始了,遠早於棧板被包膜之前。 過度設計的外箱、不匹配的運輸包裝尺寸,以及「以防萬一」多加的膜層,這些錯誤都在成千上萬的出貨中被放大。進貨包裝通常依供應商的產線與棧板模式設計,而非考量收貨端的搬運或回收需求。 結果是:過大的紙箱、混合塑料、難以撕除的標籤與不必要的廢棄處理費。 美國關稅正在轉變——你會被動反應還是提前部署? 不要讓政策變動讓你措手不及。透過即時數據與專家分析,保持主動。 現場的工業包裝廢棄主要有三大來源: 第一是 拉伸膜(stretch film) :當貨物感覺不穩時,作業員傾向多繞幾圈,而不是解決根本問題——例如棧板設計、交錯堆疊方式或防滑層。 第二是 填充物與緩衝材(dunnage) :使用紙張、泡棉與氣墊,只是掩飾紙箱不合尺寸的問題,並產生混合材質的廢棄物。 第三是 綑帶與膠帶 :PET 綑帶、PVC 膠帶與紙標籤的混用,使分類困難,並降低回收收益。 當貨物倒塌時,隱藏的成本更為驚人。一個坍塌的棧板可能毀掉數十箱貨物,導致重工、重包與重送。為修復損壞所使用的額外包材與燃料,往往遠高於因使用「更薄材料」節省的幾公克重量。 出口路線的風險更高:濕度控制、長時間停放與多次轉運,讓團隊傾向使用「雙重保護」包裝,這容易變成過度包裝的習慣。 在收貨碼頭,分類品質決定材料是變成收益還是成本。透明 PE 膜若與印刷膜混合,或瓦楞紙打包中混入綑帶碎片,回收獎勵可能反變為處理費用。 許多工廠雖配有打包機與壓縮機,卻缺乏簡單明確的現場分類標準——在時間壓力下,錯誤的下腳料往往被丟進錯誤的桶中。   以系統思維設計,消除工業包裝廢棄物 減少 B2B 包裝廢棄物仰賴工程穩定性、材料簡化與封閉循環——即精實營運與循環經濟的結合。 標準化與適當尺寸設計 為進出貨品項建立包裝目錄:棧板尺寸、外箱規格與堆疊準則。 整合外箱尺寸可減少瓦楞紙邊料、降低填充需求並提升運輸效率。利用計算工具或軟體確保包裝適配產品。 許多企業發現,兩三種最佳化的外箱可取代十幾種不一致的包裝,提升揀貨效率與堆疊穩定性。 在包膜前先確保貨物穩定 從棧板堆疊設計著手:交錯堆疊、使用護角板與防滑墊,並測試抗壓與傾斜表現。以性能規格(在特定拉伸下的包覆力)定義拉伸膜,而非厚度。 穩定的包膜設定與預拉伸系統通常可減少 30–50% 的膜用量,並提升安全性。 對於重型或不規則貨物,棧板網或強化綑帶有時比多層膜更有效。   從一次性轉向可回收運輸包裝(RTP) 在路線固定的情況下,可重複使用的箱、籃、棧板與棧板箱可減少瓦楞紙浪費與產品損壞。 共享平台供應商可管理檢驗、清洗與庫存平衡。RFID 或 QR 碼可增加資產可視性——循環次數、遺失率、維修需求——讓財務團隊能以實際使用週期攤銷成本。 對液體與粉末而言,經清洗認證的再製鐵桶與 IBC 可取代一次性容器,並提升操作安全。   當重複使用不實際時,設計便於回收 保持一次性包裝的結構簡單且單一材質。 盡量使用透明 PE 膜;避免混合不同綑帶材質;減少污染紙纖維與塑料回收流程的重油墨印刷。 使用可水洗或可溶解的標籤,使紙箱與容器能乾淨分離。木製包材應與棧板修復與共享方案合作,以最大化重用率。   與供應商及第三方物流合作設計 多數工業包裝來自上游合作夥伴。 將包裝要求納入供應商品質協議:核准的外箱尺寸、棧板堆疊模式、膜性能、紙張等級、標籤類型與防潮規範。 鼓勵供應商回收棧板或箱體,並對符合要求的格式給予回饋。 在多客戶供應鏈中,統一可回收包裝格式以提高回程密度,減少空車返程。   規劃生產線物流路徑 當從切割到打包再到壓縮的流程被設計好時,浪費自然下降。將顏色標示的分類桶放在工作區旁,固定刀具以防綑帶散落,標示班次清潔區域。 壓縮機與打包機應設在員工易於使用的位置。 簡單的視覺提示——例如各類廢棄物可接受材料的照片——能幫助新人與臨時員工快速判斷。   建立商業案例、管理與數據系統 工業包裝廢棄問題不僅是材料問題,更是財務與數據管理的挑戰。 節省分散在不同預算項下——包裝、人工、損耗、運輸與處理費——因此必須整合來呈現全貌。   衡量關鍵指標 追蹤一組簡潔的週期性指標:每單位出貨的包裝成本、每棧板的膜用量、卡車空間利用率、每千件損壞率、分類純度(污染比例)、每噸回收獎勵金,以及掩埋/焚化支出。 對 RTP 系統,追蹤循環時間、遺失與維修率及利用率。這些數據揭示「廉價材料」實際帶來的隱藏成本。   以總成本為比較基準,而非單價 以「總到岸成本」比較方案:材料、人工、產線速度、包裝失效、運輸效率與廢棄處理。稍重但能避免損壞的包裝,整體成本可能更低。 對可回收系統,應納入資產週轉資金與清洗、調撥成本。以實際循環次數攤銷,避免過度樂觀的回收期。   對齊團隊與合作夥伴的激勵機制 採購評分應包含廢棄量、穩定性與可回收性,而非僅限價格。物流合約可獎勵交付品質與棧板穩定度,而不只是準時率。 對供應商,追蹤包裝一致性與可回收性。對共享 RTP 平台,可用績效型費用——低遺失率、高清潔度與快速循環——來獎勵良好表現。   為監管與可信度做好準備 延伸生產者責任(EPR)與盡職調查報告制度在多地日益嚴格。 即使法規對工業包裝與消費性包裝的規範不同,具備完整數據——重量、材料、重用次數與驗證去向——仍有助於合規與避免漂綠風險。 建立資產的基礎數位護照(唯一識別碼、循環次數、檢驗記錄、報廢原因),可在稽核中提供追溯與信任。   確保乾淨材料的實際去向 回收只有在打包品質高且承接商可靠時才有利可圖。與回收商協議 OCC、透明 PE 膜、PET 或 PP 綑帶及混塑料的規格,並定期回收污染回饋。 在量足夠時,現場壓縮與專車回收可提升獎勵並減少運輸碳排。 棧板木材應優先流向修復與重用,再考慮粉碎或生質能源用途。   投資人才與測試 包覆力、抗壓與抗震性能決定貨物能否安全抵達。 針對工程師、採購與倉儲主管的短期培訓可快速回本:如何設定包膜機、測試棧板堆疊、選擇綑帶並提前識別潛在問題。 鼓勵現場人員提出浪費熱點與改善試驗——他們最先看見問題,也常掌握最簡單的解法。   給作業人員的結論 工業包裝廢棄物是一個隱藏的成本中心,影響產品品質、安全與碳排放。 透過標準化規格、穩定貨載設計、導入可回收包裝、簡化一次性包材並建立明確的治理與指標,企業能同時獲得節省與韌性。 當包裝被視為營運設計的一部分,而非事後補救,浪費下降、卡車裝得更滿、損壞減少,損益表也隨之改善。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cf-view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功能性印刷:開啟未來機遇
永續發展
2025-11-03

功能性印刷:開啟未來機遇

在本系列的第一部分,我們介紹了功能性印刷及其取代傳統製造方法的潛力;接著探討了不同印刷技術在功能性印刷中的優勢與限制。現在,我們向前看:哪些挑戰仍阻礙其廣泛應用?哪些產業將受益最大?功能性印刷又該如何擴大規模以滿足需求? 儘管功能性印刷技術已經在突破的邊緣徘徊十年以上,但各方跡象顯示,它正終於迎來真正的發展契機。   阻礙功能性印刷的挑戰 品質控制與檢測 許多功能性印刷應用——如印刷電子或醫療感測器——必須在組裝後才能完成測試,這使得早期發現缺陷變得困難,增加了浪費率與成本。 解決方案 :開發先進的在線檢測系統與 AI 驅動的品質控制,以提升缺陷偵測能力。 認證與合規 大多數功能性印刷應用需符合嚴格產業規範(如電子、醫療器材、汽車零件)。與傳統印刷不同,功能性印刷需滿足高安全性、耐用性及環保標準。 解決方案 :與監管機構緊密合作,並對材料與製程進行標準化,加速應用落地。 生產規模擴張 矛盾的是,功能性印刷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印刷產能反而超過市場需求。例如,凱姆尼茨大學的研究指出,一台窄幅卷對卷印刷機或 B1 單張印刷機就能生產全球所需的太陽能電池。 解決方案 :採用更靈活的多應用生產線與按需製造模式,使企業能根據需求切換不同印刷產品。 材料成本高與工藝複雜 功能性印刷通常需使用專用墨水與基材,成本遠高於標準印刷材料。此外,每條生產線需針對特定應用進行客製化設計,使大規模投資存在風險。 解決方案 :材料科學的進步與模組化生產系統將有助降低成本並提升效率。   功能性印刷最具潛力的產業 功能性印刷早已展現超越傳統印刷應用的能力。特別是在輕量化、柔性化、微型化與智慧表面領域,帶來了創新應用機會。以下是各領域的典型應用: 印刷電子——智慧、輕量與柔性 功能性印刷可製造薄型、柔性電子產品,應用包括: 物流與供應鏈追蹤的 RFID 標籤 可穿戴設備與醫療裝置的柔性電路板 工業自動化的印刷感測器 再生能源與智慧表面 印刷太陽能電池與能量收集表面效率日益提升,應用範圍包括: 建築、車輛及便攜式能源解決方案的薄膜太陽能板 印刷電池與超級電容器 可調光與熱過濾的智慧窗戶 醫療與生技 醫療產業正探索功能性印刷在生物相容、低成本及可規模化方案的潛力,包括: 疾病檢測與健康監測用生物感測器 印刷藥物輸送貼片,可逐步釋放藥物 晶片化實驗室(Lab-on-a-chip)診斷,可快速檢測感染或遺傳疾病 汽車與航空航太——輕量高性能零件 功能性印刷可製造輕量、高性能零件,提升燃油效率與耐用性,包括: 智慧車輛的印刷天線 飛機與衛星用輕量感測器 電磁屏蔽用導電塗層   功能性印刷的下一步 功能性印刷的未來不是單一突破,而是持續、逐步的進展。隨著產業邁向工業 4.0,對低成本、高效率製造解決方案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值得關注的發展方向 混合生產模式 :結合功能性印刷與傳統製造,提升規模化能力 AI 驅動品質控制 :透過機器學習與自動化,減少浪費、提升精準度 可定制化、按需生產 :功能性印刷服務商可提供多應用生產線,滿足市場變化需求 永續材料 :開發生物基導電墨水與可回收基材,降低環境影響 功能性印刷已走過長路,雖然仍面臨挑戰,但其在未來製造中的角色不容忽視。   內容來源: https://www.drupa.com/
美國零售商使用的紙質收據中發現高濃度有毒化學物質
永續發展
2025-10-27

美國零售商使用的紙質收據中發現高濃度有毒化學物質

最新研究發現,美國主要零售商的紙質收據含有大量的雙酚 S,握住收據 10 秒鐘就會導致皮膚吸收足夠的劇毒化學物質,從而違反加州的安全閾值。 該研究結果被用作 法律訴訟 的證據,旨在迫使零售商停止使用經雙酚 S(或稱為 BPS)處理的收據紙,因為這種物質 與 癌症和生殖問題有關。 非營利組織環境 健康 中心(CEH) 已向大約 50 家主要零售商發出違規通知,提醒他們 BPS 超出加州 65 號提案的限制。 因收據中 BPS 含量涉嫌違法而收到 通知 的公司包括漢堡王、香奈兒、Dollar General、AMC 影院、GameStop、Subway、Foot Locker 和 Ace Hardware。 「這些發現真的讓我們大開眼界,」CEH 科學主管 Mihir Vohra 說。 “它們確實說明了這些收據中 BPS 的濃度有多高。” 雙酚是一類廣泛用於各種消費品的化學物質,例如食品包裝、織物、玩具和炊具。監管機構主要關注雙酚A(BPA),由於其毒性極高,歐洲已禁止其用於食品。許多公司已逐步淘汰BPA,食品公司也常宣傳其包裝不含BPA。 但最近的研究發現,廣泛用於取代BPA的BPS 同樣具有毒性 。它會導致荷爾蒙失調、認知損傷、精子數量下降、乳癌和其他健康問題。 先前的研究發現,它可以透過皮膚吸收,而CEH的新研究表明,手持收據時短暫接觸也會產生很高的風險。這些發現對於收銀員和零售業從業人員來說尤其令人擔憂,因為他們可能一天要處理大量收據。 CEH 也指出,餐廳裡的人們在看帳單或等待服務時經常長時間拿著收據。 這些化學物質被添加到熱敏紙的塗層中,以幫助墨水顯影。 CEH 的執行董事 Kizzy Charles-Guzman 表示,雖然有一些替代品,但很多也有毒,因此該非營利組織敦促企業使用安全的產品,避免與危險化學品「玩打地鼠遊戲」。有些紙張雖然 用維生素 C 處理過 ,但列印出來的收據卻不那麼亮。 違規通知要求公司在60天內回應。他們要么改用不含BPS的紙張,要么在產品上貼上警告標誌。這可能包括在收銀機附近貼上警示標誌,提醒消費者收據可能含有BPS。 如果公司在 60 天內沒有回應,CEH 可以根據第 65 號提案向加州法院提起訴訟,並要求法官命令公司使用替代方案或發出警告。 人們可以透過不接受收據或要求電子郵件收據來保護自己。     內容來源: https://www.theguardian.com/international
包裝生產線已改變,你的呢?
包裝未來
2025-10-20

包裝生產線已改變,你的呢?

  包裝生產線不再像從前。短批量、生產快速反應、個性化、勞動力短缺與永續要求正在重塑轉換器的運作方式。數位印刷已不再是選項,而是提高敏捷性、維持客戶及業務成長的關鍵。下圖顯示數位印刷在摺盒中的發展:它已建立入門地位(階段1),隨著效能與成本改善,預計將從平版等傳統技術獲得市占率。本文由 Keypoint Intelligence 探討數位印刷如何提供速度、彈性與響應能力,使採用者在應對當前不斷演變的包裝需求中取得競爭優勢。   稱包裝及標籤變化為「重大」仍不足以形容。供應鏈持續變動,受到法規、合規性、永續性及需求轉變影響。招募與留住熟練勞動力比以往更困難。轉換操作通常以低成本大量生產為導向,但長期成功仍依賴滿足客戶對價格、產品與服務的期望。 數位轉型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優化印刷成本 (Optimize Print Cost) 目標重點: 專注於降低單純的印刷成本。 運行/印量 (Runs): 低於 3,500 速度 (Speed): 5,000 張/小時 (sph) 成本 (Cost): 每平方公尺 $0.13 - $0.18 市場規模: 5 億平方公尺 (500M m²) 第二階段 :優化總成本 (Optimize Total Cost) 目標重點: 擴大優化範圍,降低整個生產流程的總體成本。 運行/印量 (Runs): 5,000 - 10,000 速度 (Speed): 約 10,000 張/小時 (sph) 成本 (Cost): 每平方公尺 $0.13 - $0.12 (成本進一步微幅下降) 潛在市場規模: 51 億平方公尺 (5.1B m²) 第三階段 :新客戶體驗 (New Customer XP) 目標重點: 數位轉型的最終目標,不再僅限於成本,而是透過數位化能力創造差異化和新的客戶價值/體驗。 運行/印量 (Runs): 10,000 - 20,000 速度 (Speed): 15,000 張/小時 (sph) 成本 (Cost): 每平方英尺 $10 m (此階段的成本計算可能轉向更高價值的指標) 市場規模: 126 億平方公尺 (12.6B m²) 來源: Keypoint Intelligence 的摺疊紙盒行業報告。   當前現實 在生產現場,壓力顯而易見。精簡人員需覆蓋長班次,一人缺席即可能打亂排程。客戶避免高量生產以降低過時風險,偏好與行銷活動或促銷相關的短批量生產。這種混合需求拉伸了傳統工作流程。準備作業侵蝕利潤,庫存更難管理,期限容易延誤。數位印刷為轉換器——更重要的是為客戶——帶來彈性,減輕生產負擔,同時提供市場所需的快速響應能力。 仍有部分轉換器猶豫不決。成本、複雜性與不確定性可能減緩採用,但透過清楚計畫與對現有作業的誠實評估,這些障礙是可管理的。   數位採用步驟 數位轉型的五個步驟 檢視您的業務組合 在小批量上測試工作流程 為客戶識別超越印刷品質的價值 探索新的成長領域 儘早讓您的團隊參與以建立認同   重新思考運作 數位轉型(DX)不只是購買印刷機。成功需技術、人員與流程的整合。 重新思考數位成功的四個領域 1. 工作流程整合 (Workflow Integration) 繪製從訂單輸入到最終成品(後加工/精加工)的完整路徑。連接管理信息系統 (MIS)、光柵圖像處理器 (RIP) 和後加工(finishing),以提高效率和可視性。 2. 員工發展 (Workforce Development) 針對數位化工作流程進行培訓和交叉培訓。提升資深員工的技能 (Upskill veterans),吸引更年輕、精通技術的人才。 3. 混合生產策略 (Hybrid Production Strategy) 將傳統(模擬,analog)和數位(digital)生產並行使用。智能地分配工作任務,在批量效率 (volume efficiency) 和生產靈活性 (flexibility) 之間取得平衡。 4. 資本投資規劃 (Capital Investment Planning) 規劃超越單純購買印刷機的投資。投資於軟體、後加工設備、培訓和系統整合。使用 投資回報率 (ROI) 分析來確保所有投資都與業務目標保持一致。   留住客戶 品牌對轉換器的評估標準已不同。品質仍重要,但差異化在於敏捷性。客戶期望可同時訂購全量與小批量測試,並希望快速完成,而數位印刷使這成為可能。短批量經濟、變更不阻礙生產、個性化高效。這種敏捷性能建立忠誠度。Keypoint Intelligence 標籤與包裝服務副總裁 Jeff Wettersten 表示:「轉換器不能再僅以印刷品質競爭——那只是基本要求。品牌真正看重的是敏捷性:今天處理短批量,明天臨時改設計,下週完成全量生產。數位印刷讓這種回應能力成為可能。」 新利基市場 數位印刷打開傳統印刷難以觸及的市場。小型品牌希望短批量包裝也能突出。高端產品製造商希望高度客製化的摺盒以提升品牌價值。這些市場量雖小,但價值高。針對這些市場的轉換器競爭重點在於創意與服務,而非價格。 混合優勢 高量工作不會消失。Wettersten 表示:「未來不是數位對抗傳統,而是兩者兼具。最具韌性的轉換器將平衡柔版與平版效率與數位彈性,將工作導向最合理的方式。這種混合策略可保護利潤、留住客戶並維持競爭力。」 柔版與平版仍是百萬印量的最高效方式,但單靠傳統技術有風險。最具韌性的轉換器採用混合運作,結合數位與傳統印刷機,並策略性分配工作。數位印刷亦減少人工監管,緩解勞動力限制,同時維持穩定產能與更高盈利。 環境因素 永續性已成合規義務。歐洲法規、北美新規及品牌目標正推動供應鏈變革。數位印刷支持這些目標,減少浪費並將產量對應需求。對買方而言,實質進展才是贏得下一份合約的關鍵。   綜合分析 研究顯示,數位印刷在包裝中的市占將持續攀升,而傳統印刷量趨於平穩。轉型緩慢但穩定。每年,原本以傳統印刷為預設的工作愈來愈多轉向數位。領導者將是那些將投資與市場走向對齊者——因為數位採用不只是設備選擇,而是韌性與成長的關鍵。適應訂單變動、勞動力短缺與永續要求的轉換器,將保留現有客戶並贏得新客戶。   結論 包裝需求不減,但呈現方式與轉換器的應對方式正在改變。能夠兼顧長批量傳統印刷效率與數位敏捷性的企業,將最具競爭力。Keypoint Intelligence 的角色是提供洞察,幫助轉換器自信應對市場變化,將挑戰轉化為持久優勢。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目標報告:私募基金押注兩個新包裝平台——2025年9月併購動態
包裝未來
2025-10-20

目標報告:私募基金押注兩個新包裝平台——2025年9月併購動態

2025年9月 ,包裝領域出現兩個由私募基金支持的新平台,顯示包裝業仍是財務投資人眼中具成長與整合潛力的熱門標的。雖然過去三年間,私募基金收購標籤印刷與其他包裝企業的熱度有所降溫,但這些最新交易再度證明,獨立包裝印刷公司業主仍可期待私募基金的關注,作為未來退出的可行途徑之一。   Portrait Capital 進軍包裝領域 Portrait Capital 宣布成立以標籤印刷為主的新平台,並於同日宣布完成兩項收購。平台以位於阿肯色州瓊斯伯勒(Jonesboro)的 AAi Labels & Decals 為基礎成立。該公司使用網版、柔版、平版、數位與大幅面印刷技術,生產多樣產品,尤其專注於可耐戶外與工業環境的耐用標籤。此類產品常受法規要求驅動,需符合嚴格性能規範,例如安全警示、資訊貼紙與設備銘牌等。由於其需求具持續性、認證門檻高且應用廣泛,耐用標籤對私募基金而言極具吸引力。 同時,Portrait Capital 也宣布完成平台的首項延伸收購——位於德州的 Sticker Ranch 。該公司透過線上平台銷售標籤,並提供易於操作的設計與訂購介面。此舉為 AAi 的生產基礎增添了現代化銷售通路。Sticker Ranch 創辦人將出任新平台執行長,而 AAi 原業主則將陸續退休。公告中明確指出,Portrait Capital 將持續進行策略性併購以擴張此新平台。   CORE Industrial Partners 成立 Momentium CORE Industrial Partners 宣布成立新公司 Momentium ,作為整合其既有相關投資的統一平台品牌。平台推出時,同步收購了位於洛杉磯的 Superior Lithographics 。該公司專精於大幅面平版印刷產品,包括摺盒、瓦楞紙箱面紙與平版標籤,主要服務食品與消費品市場,提供穩定的印刷包裝需求。Superior 以高品質平版面紙著稱,常用於裝飾倉儲量販型包裝,例如消費者自行選購多入商品的紙箱。 除了最新的 Superior 併購案外,Momentium 平台還納入 CORE 先前的兩家包裝企業。2023年12月,該基金收購了位於麻州梅休恩(Methuen)的摺盒製造商 Century Box ,並在公告中表明這只是重返包裝產業的第一步。不到一週後,CORE 即宣布第二筆交易——收購伊利諾州博林布魯克(Bolingbrook)的摺盒製造商 General Converting 。(詳見 〈目標報告:雙擊出擊平台——2023年11月〉 ) 三家包裝公司整合於 Momentium 品牌下後,形成橫跨三州、六座廠房、超過 370 名員工、總面積逾 40 萬平方英尺的生產網絡。除了增加產品能力外,這次收購也反映包裝業普遍透過併購拓展地域布局的趨勢。隨著 Superior 加入,Momentium 現已具備從東岸到西岸的生產覆蓋。(更多近期包裝趨勢,見 〈目標報告年度回顧——2025年8月〉 )   新包裝平台聚焦特殊標籤領域 過去幾年,包裝產業陸續出現多個新平台。繼柔版印刷高產能標籤製造公司經歷多年火熱收購潮後,近一年來的新平台開始聚焦於更細分的利基市場。 今年6月,標籤業資深人士 Nizar Elias 收購賓州西部的 Seneca Printing Express & Label ,並成立新平台 Seneca Label & Packaging 。該公司主要以平版印刷生產工業用切疊標籤,這筆收購不僅因產品特殊而受矚目,也因買方計畫將其作為進一步併購的平台。 另一筆非主標籤類交易則是田納西州查塔努加的私募基金 River Associates 收購 ID Label 。該公司生產可變資訊條碼標籤與倉儲標示牌,雖不屬傳統包裝產品,但廣泛應用於物流供應鏈各環節。River Associates 表示,此收購為平台型投資,未來將尋求互補性延伸收購。 這些差異化平台顯示市場重心正從大量生產的主標籤,轉向耐用標籤、可變條碼標籤、工業與法規導向等具防禦性、專業化的細分市場。   機會仍然充足 產業資料顯示,雖然標籤、摺盒與軟性包裝的生產集中於少數大型製造商手中,但仍有相當多中小型獨立業者活躍於市場。這些公司憑藉服務彈性、客製化、特殊材料應用、快速交期、專用塗層、小量生產與區域物流等優勢分食市場。對於考慮退出的業主而言,9月的交易活動再次提醒——私募基金對包裝產業的胃口依然強勁,尤其是在具特色與區隔化的細分領域。 * 《目標報告》出版單位 Graphic Arts Advisors 擔任此次 Seneca Printing Express & Label 交易的獨家顧問。 完整報告與 2025 年 9 月交易紀錄可於《目標報告》官網線上瀏覽。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你真的買到物有所值的T恤了嗎?新研究顯示價格並非耐用度可靠指標
永續發展
2025-10-07

你真的買到物有所值的T恤了嗎?新研究顯示價格並非耐用度可靠指標

想找耐穿的高品質T恤?買家請注意!根據利茲大學紡織與色彩研究所(University of Leeds Institute of Textiles and Colour,LITAC)的一項最新研究,價格可能並非決定T恤耐用度的主要因素。本文由紡織專家、WhatTheyThink撰稿人 Debbie McKeegan 提供。 (圖片由 Texintel 提供)   全球服裝消費與耐用性的重要性 到2030年,全球服裝消費量預計將增長63%,達到1.02億噸。這一驚人的預測再次提醒時尚產業必須立即行動。優化產品耐用性不僅是商業優勢,更是減少浪費、保護地球的道德責任。 LITAC與氣候行動非政府組織WRAP合作進行的最新研究,顛覆了「價格越高品質越好」的常見假設。研究發現,T恤價格與耐用度之間並無直接關聯。這一發現凸顯了時尚產業在紡織品質與定價策略上迫切需要改變思維。   耐用度測試:價格高不代表耐久 LITAC博士生Kate Baker於「產品壽命與環境(PLATE)會議」發表研究成果,測試了47款來自英國不同品牌的T恤,包括奢侈品。透過嚴格的洗滌與穿著測試,研究發現前十名中有六款售價低於15英鎊(約20美元),耐用度甚至超過許多價格更高的T恤;最昂貴的T恤(395英鎊,約533美元)僅排第28位。 LITAC時尚設計講師Eleanor Scott博士指出:「耐用性支撐了再使用與轉售市場,也讓我們喜愛的物品能使用更久。這些結果顯示,耐用性並非少數人的奢侈品——任何價格區間都能實現。」   製造壓力與品質下降 時尚供應鏈的成本壓力促使紡織品質下降。快時尚為降低成本,往往使用廉價材料、降低生產標準、甚至省略必要的品質檢查。成本優先於工藝,導致市面上充斥低品質服飾,消費者面臨服飾易磨損的困境,形成過度消費與浪費的循環。 WRAP紡織計畫主管Mark Sumner指出:「大多數消費者以價格判斷衣服耐穿度,但我們的研究顯示這完全誤導。如果只以價格做判斷——買家請小心。」   耐用性與循環經濟的關聯 成本驅動的品質妥協也阻礙了時尚產業的循環性。真正的循環依賴產品經歷多次生命週期——透過回收、再使用或轉售。然而,耐用性不佳的服飾往往無法超過初始使用週期。 品質低劣也限制回收選項:纖維在回收過程中易斷裂,降低再生利用的可能性。換句話說,製造層面妥協耐用性,無意中限制了纖維在循環中的存在,削弱了可持續發展努力。 LITAC博士生Kate Baker補充:「提升服飾耐用性對循環性至關重要,也能讓人們更長時間穿著心愛的衣物。」   重構供應鏈以實現可持續未來 這項研究再次凸顯,時尚供應鏈需重新評估成本分析。焦點應從短期成本節省轉向長期可持續性與價值創造。投資於高品質材料與改良製造工藝,不僅能提升服飾耐用度,也能實現真正的循環,減少環境影響與浪費。 Scott博士總結:「若要時尚循環真正有效,耐用性必須放在首位。」耐用性應成為產業優先考量,研究顯示這不必以高昂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畢竟,沒有耐用性的可持續,只是一個空洞承諾。   可持續未來需要耐用基礎 耐用性不再是可有可無,而應成為循環時尚與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投資於品質不僅有益消費者,也延長纖維使用壽命,建立更有責任感的供應鏈。將耐用性納入生產核心,不僅能重新定義價值,也將塑造全球時尚未來的可持續路徑。   研究提出的關鍵建議 混紡材質提升強度 加入棉與合成纖維(如彈性纖維或聚酯)的衣物,在耐用性測試中表現更佳。 注重製作工藝 較厚重布料與精良製作的T恤更耐用,適合長期使用與再利用。 建立耐用標準 制定行業耐用性基準,可指導品牌並幫助消費者做出明智選擇。 教育消費者 清楚標示與教育活動能讓消費者理解品質、耐用性與可持續購物之間的關聯。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關稅衝擊大幅面印刷產業
包裝未來
2025-10-07

關稅衝擊大幅面印刷產業

在印刷產業裡,「可預測性」一直是默默支撐營運的關鍵,但如今卻成了一種奢侈。關稅所引發的連鎖效應,正波及企業的每一層面——從材料成本上漲、進口零件交期延長,到定價與生產策略的全面調整。全球的印刷業者都感受到壓力。本篇文章將探討關稅如何影響大幅面印刷產業,並說明人工智慧與自動化如何助力因應。   由於印刷業依賴全球供應鏈,因此特別容易受到關稅的影響。 從中國直接進口的量可能正在下降,但短期內繼續依賴中國製造的零件仍然是現實。 人工智慧可以優化採購,幫助管理波動的定價輸入,並為響應更快的報價工具提供支援。 自動化對於縮短週轉時間、減少人為錯誤和確保運作一致性同樣重要。   導言 印刷產業建立在「精準」之上,因此穩定與可預測性始終是它的無聲夥伴——從庫存規劃、定價模型到客戶時程,全都仰賴它。然而,近年這種穩定已不再,關稅則成為最新一波衝擊。 隨著各國新貿易政策接連實施、報復性關稅緊隨其後,大幅面印刷產業再度陷入不穩定的周期。關稅導致材料價格上漲、進口零件延誤、供應鏈策略轉變,讓全球印刷企業承受沈重壓力。 而這一切並非孤立事件。過去五年多來,印刷產業幾乎一直處於變動狀態:COVID-19 引發的供應鏈崩壞、勞動力短缺與海運混亂至今仍未完全復原。如今關稅再次添油加火,迫使業者重新檢視營運思維。   關稅帶來的後果 印刷產業對全球供應鏈的依賴,使其特別容易受到關稅影響。從油墨、介質到機械零件,大多數印刷所需材料都來自海外。關稅不僅使這些物資更昂貴,也增加不確定性——當未來六週的進口成本都難以預估,又如何報價未來半年的工作? 為了避開關稅,一些製造商正將最終組裝移出中國,轉往日本、泰國、越南、墨西哥、馬來西亞等地,但供應鏈仍與中國高度綁定。噴頭、油墨與關鍵零組件仍多數由中國工廠供應。換言之,即使產品並非直接自中國進口,風險仍存在。 因此, 零件層級的供應鏈審視 變得不可或缺。僅知道印表機在哪組裝已不夠,還必須追溯每個零件的來源。許多競爭者已著手監控這些變化,並調整採購策略以減少曝險。整體趨勢雖然是減少直接從中國進口,但對中國製零件的依賴在短期內仍難以避免。策略性警覺不再是選項,而是必須。 實際上,印刷產業已無法回到「過去的常態」——那個價格穩定、交期可預測的節奏已不復存在。問題不在於如何回到舊軌,而是如何建立一個更靈活、有韌性的未來。這意味著: 重新設計流程,使其能「彎而不斷」 為供應網增加冗餘備援 在無法依賴即時供貨的情況下,重思庫存管理 以「數位智能」作為營運核心   AI 與自動化:建立靈活的新基礎 若要在變動中領先,印刷產業必須擁抱能保持敏捷的科技。 人工智慧(AI)可比傳統預測更準確地分析需求趨勢,協助優化採購、掌控價格波動,並驅動更即時的報價系統。 自動化同樣關鍵。面對持續的人力缺口,自動化有助縮短交期、減少人為錯誤、提升批次一致性。從機器人操作、智慧後加工系統到雲端工作流程,這些都是現代製造的基礎設施。 AI 與自動化結合,讓印刷企業具備即時調整的靈活性,將「脆弱」轉化為「韌性」,使企業能從被動防守轉向主動應變。   大幅面印刷業者的關鍵策略 以下是企業在重新定位未來時應考慮的重點: 供應鏈零件層級稽核 :別只看最終產品。噴頭、油墨與電子元件往往是關稅風險的隱藏環節,了解它們的來源與流向。 關注競爭者動態 :許多業者正轉移組裝地,同時仍使用中國零件。掌握這些微調方向,有助提升市場敏捷度。 多元化與備援策略 :分散供應地區以降低風險,避免單一供應商或國家成為瓶頸。 強化資料分析 :運用預測分析優化採購、排程與客戶管理。 以自動化提升產能 :從印前到後製,自動化不僅提高效率,也有助彌補人力缺口。 培養敏捷人才 :訓練團隊跨職能能力,敏捷不只是技術,也包括人。 透明溝通 :與客戶和合作夥伴清楚說明供應、價格與時程變化。   結語 印刷產業正處在轉折點。關稅暴露了供應鏈的脆弱,也揭示了建立更聰明、更靈活企業的契機。重新思考營運方式不只是暫時策略,而是新的常態。能夠主動應變的企業,不僅能挺過這波衝擊,更將定義下一個時代。 在這充滿不確定的時期,唯有持續學習與掌握資訊,才能做出更明智的決策。Keypoint Intelligence 將持續提供洞察,協助業界規劃、調整與前進。   關於作者 Johnny Shell 為 Keypoint Intelligence 紡織與服裝印刷服務部首席分析師,擁有超過 35 年印刷產業經驗,是公認的產業專家與策略型領導者,擅長結合技術平台與營運策略,推動企業營收成長與結構升級。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食品包裝需求創新高
包裝未來
2025-10-07

食品包裝需求創新高

食品包裝早已不只是包裹食物的外層,而是結合便利、安全、永續與法規的關鍵交會點。 隨著全球食品包裝需求的激增,企業、消費者與政策制定者都在迅速調整步伐。以下將深入探討推動此成長的主要因素,以及這些變化對未來意味著什麼。   食品包裝的需求將持續穩定成長,其背後的動力來自便利性、安全性與永續性。/圖片來源:Tada Images via Shutterstock   推動食品包裝需求上升的主要因素 便利性與生活型態的改變 都市化、生活節奏加快、雙薪家庭增加,以及外送與即食餐的普及,都大幅提升了對可靠、便攜且能保持新鮮度的包裝需求。 食品安全、保存期限與防護 消費者期望食品有更長的保存期、更安全的處理方式,並能防止變質與污染。包裝創新技術如氣調包裝(MAP)、真空密封、抗菌薄膜與新鮮度感測標示,正變得愈來愈重要。 永續議題與法規推動 隨著人們對塑膠廢棄物、環境污染與氣候影響的關注升高,消費者與政府皆要求更永續的食品包裝。各國針對一次性塑膠的限制、生產者延伸責任(EPR)制度,以及可回收或可堆肥材料的目標,正在左右企業的產品設計方向。 材料與設計創新 市場對生物基材料、紙張與紙板、可堆肥塑膠(如PLA)、可食性薄膜與輕量化包裝的投資不斷增加。能監測新鮮度、提供溯源資訊或自我變色提示變質的智慧包裝(Smart Packaging)也正快速興起。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
OQ 與 Milliken 推射出成型級聚合物,助力永續製造
包裝未來
2025-09-30

OQ 與 Milliken 推射出成型級聚合物,助力永續製造

  Luban RP2251T 非常適合生產對透明度和感官標準要求嚴格的薄壁包裝。圖片來源:Milliken & Company/PRNewswire。   能源投資與開發公司 OQ 與 Milliken & Company 攜手,推出一款專為射出成型應用開發的新型透明隨機共聚物 —— Luban RP2251T 。 這款新產品融入了 Milliken 的 Millad NX 8000 ECO 澄清劑解決方案,不僅能提升材料的外觀品質,還能在更低的加工溫度下成型。 Luban RP2251T 特別適合用於製造需要高透明度與嚴格感官標準的薄壁包裝。   節能與成本優勢 OQ 的 Luban RP2251T 搭配 Millad 澄清劑,讓轉換商可實現 高達 10% 的能源與成本節省 。 這得益於與使用其他澄清劑的同類產品相比,該材料能在更低溫度下加工,且具備更短的循環時間。   官方觀點 OQ 全球行銷副總裁 Abdulrahman Al Tamtami 表示: 「在 OQ,我們致力於推動能帶來實際效益、永續價值以及符合全球大趨勢的創新。 Luban RP2251T 正是 OQ 與 Milliken 攜手推進聚合物性能的典範,兼具卓越透明度、更低能耗與更快的生產循環。」 這款新產品讓轉換商能夠在縮短循環時間的同時,實現能源節省並提升生產力。 此項創新也呼應了全球對 永續製造與包裝解決方案 的日益增長需求。 Milliken 歐洲業務銷售總監 Maria Di Nolfo 補充: 「從產品開發到商業化,我們很榮幸能與 OQ 合作,推出他們首款採用 Millad 澄清劑的射出成型級產品。 我們期待 OQ 能滿足市場對高透明度、低能耗再生產品的日益增加需求。」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cf-view&cf-view
洗產地迷局:貿易戰下的隱形供應鏈策略
供應鏈服務
2025-09-15

洗產地迷局:貿易戰下的隱形供應鏈策略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全球貿易局勢中,企業正尋找各種途徑來應對日漸升高的貿易壁壘與關稅。然而,在這些策略中,一種名為「 洗產地 」的灰色操作模式,正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 這不僅是企業為規避高額關稅所採取的應急之舉,更是一場深藏於國際貿易體系中的風險遊戲。它考驗著各國的貿易法規,也衝擊著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 本文將帶您深入探討「洗產地」的運作手法、背後隱藏的巨大風險,以及這股暗流對亞洲製造業所帶來的警示與挑戰。   「洗產地」的運作模式 1. 轉口不加工: 這是最簡單也最常見的方式。商品從甲國出口到第三國,在沒有任何實質加工的情況下,直接以第三國的名義重新出口到最終目的地。 2. 簡單加工: 企業將商品運到第三國,只進行如組裝、包裝或簡單的製程,以試圖滿足該國的「原產地規則」(通常要求一定比例的附加價值)。然而,這些簡單的步驟並不具備改變商品本質的「實質轉型」,因此仍被視為違規。 3. 更換標籤: 這是最直接的欺騙行為。在沒有任何加工或轉運的情況下,僅僅更換產品的標籤、包裝或文件,將產地資訊從原始國家改為其他國家。   「洗產地」的風險與衝擊 企業風險: 一旦被查獲,企業將面臨巨額罰款、商品被扣押、甚至被列入黑名單,從而失去客戶與市場。 國家風險: 對於作為轉口國的第三國而言,雖然可能獲得短期的轉口利益,但若被美國或歐盟等主要貿易夥伴認定為「洗產地」的幫兇,該國的整體出口商品都可能面臨更嚴格的審查甚至制裁。 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 「洗產地」破壞了公平的貿易秩序,加劇了國際貿易的不確定性。它迫使各國政府加強貿易監管,使得全球供應鏈的運作變得更加複雜與困難。   台灣製造業的因應之道 「洗產地」現象凸顯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對台灣這樣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體而言,更是一大警訊。企業應避免走「灰色地帶」,而是應該思考如何透過 技術升級、品牌建立 與 分散式生產 來強化自身競爭力。 與其冒險違規,不如重新審視並調整供應鏈布局,如將部分生產線移往第三國,並進行 實質性的製造投資 ,以確保產品的原產地證明合乎國際規範。這不僅是為了規避風險,更是為了在全球貿易新格局中,找到穩固且長期的成長路徑。   內容來源:  https://crossing.cw.com.tw/
工業包裝廢棄物:隱藏的成本中心
包裝未來
2025-11-10

工業包裝廢棄物:隱藏的成本中心

每一批倉儲出貨背後,都有一串不被注意的包裝流程,卻伴隨著巨大的財務與環境成本。 / 來源:Tricky_Shark via Shutterstock   關於包裝廢棄物的討論,大多集中在家庭回收,但真正沉重的成本其實發生在工廠、倉庫與物流中心。 工業包裝廢棄物——如棧板保鮮膜、綑帶、瓦楞箱、泡棉緩衝材、鐵桶與中型散裝容器(IBC)——常被忽視,但它會侵蝕利潤、拖慢作業,並推升範疇三(Scope 3)碳排放。 將其視為核心營運議題而非清潔任務,能在成本、安全與永續上快速創造效益。   成本與廢棄的來源 浪費從規格設定就開始了,遠早於棧板被包膜之前。 過度設計的外箱、不匹配的運輸包裝尺寸,以及「以防萬一」多加的膜層,這些錯誤都在成千上萬的出貨中被放大。進貨包裝通常依供應商的產線與棧板模式設計,而非考量收貨端的搬運或回收需求。 結果是:過大的紙箱、混合塑料、難以撕除的標籤與不必要的廢棄處理費。 美國關稅正在轉變——你會被動反應還是提前部署? 不要讓政策變動讓你措手不及。透過即時數據與專家分析,保持主動。 現場的工業包裝廢棄主要有三大來源: 第一是 拉伸膜(stretch film) :當貨物感覺不穩時,作業員傾向多繞幾圈,而不是解決根本問題——例如棧板設計、交錯堆疊方式或防滑層。 第二是 填充物與緩衝材(dunnage) :使用紙張、泡棉與氣墊,只是掩飾紙箱不合尺寸的問題,並產生混合材質的廢棄物。 第三是 綑帶與膠帶 :PET 綑帶、PVC 膠帶與紙標籤的混用,使分類困難,並降低回收收益。 當貨物倒塌時,隱藏的成本更為驚人。一個坍塌的棧板可能毀掉數十箱貨物,導致重工、重包與重送。為修復損壞所使用的額外包材與燃料,往往遠高於因使用「更薄材料」節省的幾公克重量。 出口路線的風險更高:濕度控制、長時間停放與多次轉運,讓團隊傾向使用「雙重保護」包裝,這容易變成過度包裝的習慣。 在收貨碼頭,分類品質決定材料是變成收益還是成本。透明 PE 膜若與印刷膜混合,或瓦楞紙打包中混入綑帶碎片,回收獎勵可能反變為處理費用。 許多工廠雖配有打包機與壓縮機,卻缺乏簡單明確的現場分類標準——在時間壓力下,錯誤的下腳料往往被丟進錯誤的桶中。   以系統思維設計,消除工業包裝廢棄物 減少 B2B 包裝廢棄物仰賴工程穩定性、材料簡化與封閉循環——即精實營運與循環經濟的結合。 標準化與適當尺寸設計 為進出貨品項建立包裝目錄:棧板尺寸、外箱規格與堆疊準則。 整合外箱尺寸可減少瓦楞紙邊料、降低填充需求並提升運輸效率。利用計算工具或軟體確保包裝適配產品。 許多企業發現,兩三種最佳化的外箱可取代十幾種不一致的包裝,提升揀貨效率與堆疊穩定性。 在包膜前先確保貨物穩定 從棧板堆疊設計著手:交錯堆疊、使用護角板與防滑墊,並測試抗壓與傾斜表現。以性能規格(在特定拉伸下的包覆力)定義拉伸膜,而非厚度。 穩定的包膜設定與預拉伸系統通常可減少 30–50% 的膜用量,並提升安全性。 對於重型或不規則貨物,棧板網或強化綑帶有時比多層膜更有效。   從一次性轉向可回收運輸包裝(RTP) 在路線固定的情況下,可重複使用的箱、籃、棧板與棧板箱可減少瓦楞紙浪費與產品損壞。 共享平台供應商可管理檢驗、清洗與庫存平衡。RFID 或 QR 碼可增加資產可視性——循環次數、遺失率、維修需求——讓財務團隊能以實際使用週期攤銷成本。 對液體與粉末而言,經清洗認證的再製鐵桶與 IBC 可取代一次性容器,並提升操作安全。   當重複使用不實際時,設計便於回收 保持一次性包裝的結構簡單且單一材質。 盡量使用透明 PE 膜;避免混合不同綑帶材質;減少污染紙纖維與塑料回收流程的重油墨印刷。 使用可水洗或可溶解的標籤,使紙箱與容器能乾淨分離。木製包材應與棧板修復與共享方案合作,以最大化重用率。   與供應商及第三方物流合作設計 多數工業包裝來自上游合作夥伴。 將包裝要求納入供應商品質協議:核准的外箱尺寸、棧板堆疊模式、膜性能、紙張等級、標籤類型與防潮規範。 鼓勵供應商回收棧板或箱體,並對符合要求的格式給予回饋。 在多客戶供應鏈中,統一可回收包裝格式以提高回程密度,減少空車返程。   規劃生產線物流路徑 當從切割到打包再到壓縮的流程被設計好時,浪費自然下降。將顏色標示的分類桶放在工作區旁,固定刀具以防綑帶散落,標示班次清潔區域。 壓縮機與打包機應設在員工易於使用的位置。 簡單的視覺提示——例如各類廢棄物可接受材料的照片——能幫助新人與臨時員工快速判斷。   建立商業案例、管理與數據系統 工業包裝廢棄問題不僅是材料問題,更是財務與數據管理的挑戰。 節省分散在不同預算項下——包裝、人工、損耗、運輸與處理費——因此必須整合來呈現全貌。   衡量關鍵指標 追蹤一組簡潔的週期性指標:每單位出貨的包裝成本、每棧板的膜用量、卡車空間利用率、每千件損壞率、分類純度(污染比例)、每噸回收獎勵金,以及掩埋/焚化支出。 對 RTP 系統,追蹤循環時間、遺失與維修率及利用率。這些數據揭示「廉價材料」實際帶來的隱藏成本。   以總成本為比較基準,而非單價 以「總到岸成本」比較方案:材料、人工、產線速度、包裝失效、運輸效率與廢棄處理。稍重但能避免損壞的包裝,整體成本可能更低。 對可回收系統,應納入資產週轉資金與清洗、調撥成本。以實際循環次數攤銷,避免過度樂觀的回收期。   對齊團隊與合作夥伴的激勵機制 採購評分應包含廢棄量、穩定性與可回收性,而非僅限價格。物流合約可獎勵交付品質與棧板穩定度,而不只是準時率。 對供應商,追蹤包裝一致性與可回收性。對共享 RTP 平台,可用績效型費用——低遺失率、高清潔度與快速循環——來獎勵良好表現。   為監管與可信度做好準備 延伸生產者責任(EPR)與盡職調查報告制度在多地日益嚴格。 即使法規對工業包裝與消費性包裝的規範不同,具備完整數據——重量、材料、重用次數與驗證去向——仍有助於合規與避免漂綠風險。 建立資產的基礎數位護照(唯一識別碼、循環次數、檢驗記錄、報廢原因),可在稽核中提供追溯與信任。   確保乾淨材料的實際去向 回收只有在打包品質高且承接商可靠時才有利可圖。與回收商協議 OCC、透明 PE 膜、PET 或 PP 綑帶及混塑料的規格,並定期回收污染回饋。 在量足夠時,現場壓縮與專車回收可提升獎勵並減少運輸碳排。 棧板木材應優先流向修復與重用,再考慮粉碎或生質能源用途。   投資人才與測試 包覆力、抗壓與抗震性能決定貨物能否安全抵達。 針對工程師、採購與倉儲主管的短期培訓可快速回本:如何設定包膜機、測試棧板堆疊、選擇綑帶並提前識別潛在問題。 鼓勵現場人員提出浪費熱點與改善試驗——他們最先看見問題,也常掌握最簡單的解法。   給作業人員的結論 工業包裝廢棄物是一個隱藏的成本中心,影響產品品質、安全與碳排放。 透過標準化規格、穩定貨載設計、導入可回收包裝、簡化一次性包材並建立明確的治理與指標,企業能同時獲得節省與韌性。 當包裝被視為營運設計的一部分,而非事後補救,浪費下降、卡車裝得更滿、損壞減少,損益表也隨之改善。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cf-view
功能性印刷:開啟未來機遇
永續發展
2025-11-03

功能性印刷:開啟未來機遇

在本系列的第一部分,我們介紹了功能性印刷及其取代傳統製造方法的潛力;接著探討了不同印刷技術在功能性印刷中的優勢與限制。現在,我們向前看:哪些挑戰仍阻礙其廣泛應用?哪些產業將受益最大?功能性印刷又該如何擴大規模以滿足需求? 儘管功能性印刷技術已經在突破的邊緣徘徊十年以上,但各方跡象顯示,它正終於迎來真正的發展契機。   阻礙功能性印刷的挑戰 品質控制與檢測 許多功能性印刷應用——如印刷電子或醫療感測器——必須在組裝後才能完成測試,這使得早期發現缺陷變得困難,增加了浪費率與成本。 解決方案 :開發先進的在線檢測系統與 AI 驅動的品質控制,以提升缺陷偵測能力。 認證與合規 大多數功能性印刷應用需符合嚴格產業規範(如電子、醫療器材、汽車零件)。與傳統印刷不同,功能性印刷需滿足高安全性、耐用性及環保標準。 解決方案 :與監管機構緊密合作,並對材料與製程進行標準化,加速應用落地。 生產規模擴張 矛盾的是,功能性印刷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印刷產能反而超過市場需求。例如,凱姆尼茨大學的研究指出,一台窄幅卷對卷印刷機或 B1 單張印刷機就能生產全球所需的太陽能電池。 解決方案 :採用更靈活的多應用生產線與按需製造模式,使企業能根據需求切換不同印刷產品。 材料成本高與工藝複雜 功能性印刷通常需使用專用墨水與基材,成本遠高於標準印刷材料。此外,每條生產線需針對特定應用進行客製化設計,使大規模投資存在風險。 解決方案 :材料科學的進步與模組化生產系統將有助降低成本並提升效率。   功能性印刷最具潛力的產業 功能性印刷早已展現超越傳統印刷應用的能力。特別是在輕量化、柔性化、微型化與智慧表面領域,帶來了創新應用機會。以下是各領域的典型應用: 印刷電子——智慧、輕量與柔性 功能性印刷可製造薄型、柔性電子產品,應用包括: 物流與供應鏈追蹤的 RFID 標籤 可穿戴設備與醫療裝置的柔性電路板 工業自動化的印刷感測器 再生能源與智慧表面 印刷太陽能電池與能量收集表面效率日益提升,應用範圍包括: 建築、車輛及便攜式能源解決方案的薄膜太陽能板 印刷電池與超級電容器 可調光與熱過濾的智慧窗戶 醫療與生技 醫療產業正探索功能性印刷在生物相容、低成本及可規模化方案的潛力,包括: 疾病檢測與健康監測用生物感測器 印刷藥物輸送貼片,可逐步釋放藥物 晶片化實驗室(Lab-on-a-chip)診斷,可快速檢測感染或遺傳疾病 汽車與航空航太——輕量高性能零件 功能性印刷可製造輕量、高性能零件,提升燃油效率與耐用性,包括: 智慧車輛的印刷天線 飛機與衛星用輕量感測器 電磁屏蔽用導電塗層   功能性印刷的下一步 功能性印刷的未來不是單一突破,而是持續、逐步的進展。隨著產業邁向工業 4.0,對低成本、高效率製造解決方案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值得關注的發展方向 混合生產模式 :結合功能性印刷與傳統製造,提升規模化能力 AI 驅動品質控制 :透過機器學習與自動化,減少浪費、提升精準度 可定制化、按需生產 :功能性印刷服務商可提供多應用生產線,滿足市場變化需求 永續材料 :開發生物基導電墨水與可回收基材,降低環境影響 功能性印刷已走過長路,雖然仍面臨挑戰,但其在未來製造中的角色不容忽視。   內容來源: https://www.drupa.com/
美國零售商使用的紙質收據中發現高濃度有毒化學物質
永續發展
2025-10-27

美國零售商使用的紙質收據中發現高濃度有毒化學物質

最新研究發現,美國主要零售商的紙質收據含有大量的雙酚 S,握住收據 10 秒鐘就會導致皮膚吸收足夠的劇毒化學物質,從而違反加州的安全閾值。 該研究結果被用作 法律訴訟 的證據,旨在迫使零售商停止使用經雙酚 S(或稱為 BPS)處理的收據紙,因為這種物質 與 癌症和生殖問題有關。 非營利組織環境 健康 中心(CEH) 已向大約 50 家主要零售商發出違規通知,提醒他們 BPS 超出加州 65 號提案的限制。 因收據中 BPS 含量涉嫌違法而收到 通知 的公司包括漢堡王、香奈兒、Dollar General、AMC 影院、GameStop、Subway、Foot Locker 和 Ace Hardware。 「這些發現真的讓我們大開眼界,」CEH 科學主管 Mihir Vohra 說。 “它們確實說明了這些收據中 BPS 的濃度有多高。” 雙酚是一類廣泛用於各種消費品的化學物質,例如食品包裝、織物、玩具和炊具。監管機構主要關注雙酚A(BPA),由於其毒性極高,歐洲已禁止其用於食品。許多公司已逐步淘汰BPA,食品公司也常宣傳其包裝不含BPA。 但最近的研究發現,廣泛用於取代BPA的BPS 同樣具有毒性 。它會導致荷爾蒙失調、認知損傷、精子數量下降、乳癌和其他健康問題。 先前的研究發現,它可以透過皮膚吸收,而CEH的新研究表明,手持收據時短暫接觸也會產生很高的風險。這些發現對於收銀員和零售業從業人員來說尤其令人擔憂,因為他們可能一天要處理大量收據。 CEH 也指出,餐廳裡的人們在看帳單或等待服務時經常長時間拿著收據。 這些化學物質被添加到熱敏紙的塗層中,以幫助墨水顯影。 CEH 的執行董事 Kizzy Charles-Guzman 表示,雖然有一些替代品,但很多也有毒,因此該非營利組織敦促企業使用安全的產品,避免與危險化學品「玩打地鼠遊戲」。有些紙張雖然 用維生素 C 處理過 ,但列印出來的收據卻不那麼亮。 違規通知要求公司在60天內回應。他們要么改用不含BPS的紙張,要么在產品上貼上警告標誌。這可能包括在收銀機附近貼上警示標誌,提醒消費者收據可能含有BPS。 如果公司在 60 天內沒有回應,CEH 可以根據第 65 號提案向加州法院提起訴訟,並要求法官命令公司使用替代方案或發出警告。 人們可以透過不接受收據或要求電子郵件收據來保護自己。     內容來源: https://www.theguardian.com/international
包裝生產線已改變,你的呢?
包裝未來
2025-10-20

包裝生產線已改變,你的呢?

  包裝生產線不再像從前。短批量、生產快速反應、個性化、勞動力短缺與永續要求正在重塑轉換器的運作方式。數位印刷已不再是選項,而是提高敏捷性、維持客戶及業務成長的關鍵。下圖顯示數位印刷在摺盒中的發展:它已建立入門地位(階段1),隨著效能與成本改善,預計將從平版等傳統技術獲得市占率。本文由 Keypoint Intelligence 探討數位印刷如何提供速度、彈性與響應能力,使採用者在應對當前不斷演變的包裝需求中取得競爭優勢。   稱包裝及標籤變化為「重大」仍不足以形容。供應鏈持續變動,受到法規、合規性、永續性及需求轉變影響。招募與留住熟練勞動力比以往更困難。轉換操作通常以低成本大量生產為導向,但長期成功仍依賴滿足客戶對價格、產品與服務的期望。 數位轉型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優化印刷成本 (Optimize Print Cost) 目標重點: 專注於降低單純的印刷成本。 運行/印量 (Runs): 低於 3,500 速度 (Speed): 5,000 張/小時 (sph) 成本 (Cost): 每平方公尺 $0.13 - $0.18 市場規模: 5 億平方公尺 (500M m²) 第二階段 :優化總成本 (Optimize Total Cost) 目標重點: 擴大優化範圍,降低整個生產流程的總體成本。 運行/印量 (Runs): 5,000 - 10,000 速度 (Speed): 約 10,000 張/小時 (sph) 成本 (Cost): 每平方公尺 $0.13 - $0.12 (成本進一步微幅下降) 潛在市場規模: 51 億平方公尺 (5.1B m²) 第三階段 :新客戶體驗 (New Customer XP) 目標重點: 數位轉型的最終目標,不再僅限於成本,而是透過數位化能力創造差異化和新的客戶價值/體驗。 運行/印量 (Runs): 10,000 - 20,000 速度 (Speed): 15,000 張/小時 (sph) 成本 (Cost): 每平方英尺 $10 m (此階段的成本計算可能轉向更高價值的指標) 市場規模: 126 億平方公尺 (12.6B m²) 來源: Keypoint Intelligence 的摺疊紙盒行業報告。   當前現實 在生產現場,壓力顯而易見。精簡人員需覆蓋長班次,一人缺席即可能打亂排程。客戶避免高量生產以降低過時風險,偏好與行銷活動或促銷相關的短批量生產。這種混合需求拉伸了傳統工作流程。準備作業侵蝕利潤,庫存更難管理,期限容易延誤。數位印刷為轉換器——更重要的是為客戶——帶來彈性,減輕生產負擔,同時提供市場所需的快速響應能力。 仍有部分轉換器猶豫不決。成本、複雜性與不確定性可能減緩採用,但透過清楚計畫與對現有作業的誠實評估,這些障礙是可管理的。   數位採用步驟 數位轉型的五個步驟 檢視您的業務組合 在小批量上測試工作流程 為客戶識別超越印刷品質的價值 探索新的成長領域 儘早讓您的團隊參與以建立認同   重新思考運作 數位轉型(DX)不只是購買印刷機。成功需技術、人員與流程的整合。 重新思考數位成功的四個領域 1. 工作流程整合 (Workflow Integration) 繪製從訂單輸入到最終成品(後加工/精加工)的完整路徑。連接管理信息系統 (MIS)、光柵圖像處理器 (RIP) 和後加工(finishing),以提高效率和可視性。 2. 員工發展 (Workforce Development) 針對數位化工作流程進行培訓和交叉培訓。提升資深員工的技能 (Upskill veterans),吸引更年輕、精通技術的人才。 3. 混合生產策略 (Hybrid Production Strategy) 將傳統(模擬,analog)和數位(digital)生產並行使用。智能地分配工作任務,在批量效率 (volume efficiency) 和生產靈活性 (flexibility) 之間取得平衡。 4. 資本投資規劃 (Capital Investment Planning) 規劃超越單純購買印刷機的投資。投資於軟體、後加工設備、培訓和系統整合。使用 投資回報率 (ROI) 分析來確保所有投資都與業務目標保持一致。   留住客戶 品牌對轉換器的評估標準已不同。品質仍重要,但差異化在於敏捷性。客戶期望可同時訂購全量與小批量測試,並希望快速完成,而數位印刷使這成為可能。短批量經濟、變更不阻礙生產、個性化高效。這種敏捷性能建立忠誠度。Keypoint Intelligence 標籤與包裝服務副總裁 Jeff Wettersten 表示:「轉換器不能再僅以印刷品質競爭——那只是基本要求。品牌真正看重的是敏捷性:今天處理短批量,明天臨時改設計,下週完成全量生產。數位印刷讓這種回應能力成為可能。」 新利基市場 數位印刷打開傳統印刷難以觸及的市場。小型品牌希望短批量包裝也能突出。高端產品製造商希望高度客製化的摺盒以提升品牌價值。這些市場量雖小,但價值高。針對這些市場的轉換器競爭重點在於創意與服務,而非價格。 混合優勢 高量工作不會消失。Wettersten 表示:「未來不是數位對抗傳統,而是兩者兼具。最具韌性的轉換器將平衡柔版與平版效率與數位彈性,將工作導向最合理的方式。這種混合策略可保護利潤、留住客戶並維持競爭力。」 柔版與平版仍是百萬印量的最高效方式,但單靠傳統技術有風險。最具韌性的轉換器採用混合運作,結合數位與傳統印刷機,並策略性分配工作。數位印刷亦減少人工監管,緩解勞動力限制,同時維持穩定產能與更高盈利。 環境因素 永續性已成合規義務。歐洲法規、北美新規及品牌目標正推動供應鏈變革。數位印刷支持這些目標,減少浪費並將產量對應需求。對買方而言,實質進展才是贏得下一份合約的關鍵。   綜合分析 研究顯示,數位印刷在包裝中的市占將持續攀升,而傳統印刷量趨於平穩。轉型緩慢但穩定。每年,原本以傳統印刷為預設的工作愈來愈多轉向數位。領導者將是那些將投資與市場走向對齊者——因為數位採用不只是設備選擇,而是韌性與成長的關鍵。適應訂單變動、勞動力短缺與永續要求的轉換器,將保留現有客戶並贏得新客戶。   結論 包裝需求不減,但呈現方式與轉換器的應對方式正在改變。能夠兼顧長批量傳統印刷效率與數位敏捷性的企業,將最具競爭力。Keypoint Intelligence 的角色是提供洞察,幫助轉換器自信應對市場變化,將挑戰轉化為持久優勢。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目標報告:私募基金押注兩個新包裝平台——2025年9月併購動態
包裝未來
2025-10-20

目標報告:私募基金押注兩個新包裝平台——2025年9月併購動態

2025年9月 ,包裝領域出現兩個由私募基金支持的新平台,顯示包裝業仍是財務投資人眼中具成長與整合潛力的熱門標的。雖然過去三年間,私募基金收購標籤印刷與其他包裝企業的熱度有所降溫,但這些最新交易再度證明,獨立包裝印刷公司業主仍可期待私募基金的關注,作為未來退出的可行途徑之一。   Portrait Capital 進軍包裝領域 Portrait Capital 宣布成立以標籤印刷為主的新平台,並於同日宣布完成兩項收購。平台以位於阿肯色州瓊斯伯勒(Jonesboro)的 AAi Labels & Decals 為基礎成立。該公司使用網版、柔版、平版、數位與大幅面印刷技術,生產多樣產品,尤其專注於可耐戶外與工業環境的耐用標籤。此類產品常受法規要求驅動,需符合嚴格性能規範,例如安全警示、資訊貼紙與設備銘牌等。由於其需求具持續性、認證門檻高且應用廣泛,耐用標籤對私募基金而言極具吸引力。 同時,Portrait Capital 也宣布完成平台的首項延伸收購——位於德州的 Sticker Ranch 。該公司透過線上平台銷售標籤,並提供易於操作的設計與訂購介面。此舉為 AAi 的生產基礎增添了現代化銷售通路。Sticker Ranch 創辦人將出任新平台執行長,而 AAi 原業主則將陸續退休。公告中明確指出,Portrait Capital 將持續進行策略性併購以擴張此新平台。   CORE Industrial Partners 成立 Momentium CORE Industrial Partners 宣布成立新公司 Momentium ,作為整合其既有相關投資的統一平台品牌。平台推出時,同步收購了位於洛杉磯的 Superior Lithographics 。該公司專精於大幅面平版印刷產品,包括摺盒、瓦楞紙箱面紙與平版標籤,主要服務食品與消費品市場,提供穩定的印刷包裝需求。Superior 以高品質平版面紙著稱,常用於裝飾倉儲量販型包裝,例如消費者自行選購多入商品的紙箱。 除了最新的 Superior 併購案外,Momentium 平台還納入 CORE 先前的兩家包裝企業。2023年12月,該基金收購了位於麻州梅休恩(Methuen)的摺盒製造商 Century Box ,並在公告中表明這只是重返包裝產業的第一步。不到一週後,CORE 即宣布第二筆交易——收購伊利諾州博林布魯克(Bolingbrook)的摺盒製造商 General Converting 。(詳見 〈目標報告:雙擊出擊平台——2023年11月〉 ) 三家包裝公司整合於 Momentium 品牌下後,形成橫跨三州、六座廠房、超過 370 名員工、總面積逾 40 萬平方英尺的生產網絡。除了增加產品能力外,這次收購也反映包裝業普遍透過併購拓展地域布局的趨勢。隨著 Superior 加入,Momentium 現已具備從東岸到西岸的生產覆蓋。(更多近期包裝趨勢,見 〈目標報告年度回顧——2025年8月〉 )   新包裝平台聚焦特殊標籤領域 過去幾年,包裝產業陸續出現多個新平台。繼柔版印刷高產能標籤製造公司經歷多年火熱收購潮後,近一年來的新平台開始聚焦於更細分的利基市場。 今年6月,標籤業資深人士 Nizar Elias 收購賓州西部的 Seneca Printing Express & Label ,並成立新平台 Seneca Label & Packaging 。該公司主要以平版印刷生產工業用切疊標籤,這筆收購不僅因產品特殊而受矚目,也因買方計畫將其作為進一步併購的平台。 另一筆非主標籤類交易則是田納西州查塔努加的私募基金 River Associates 收購 ID Label 。該公司生產可變資訊條碼標籤與倉儲標示牌,雖不屬傳統包裝產品,但廣泛應用於物流供應鏈各環節。River Associates 表示,此收購為平台型投資,未來將尋求互補性延伸收購。 這些差異化平台顯示市場重心正從大量生產的主標籤,轉向耐用標籤、可變條碼標籤、工業與法規導向等具防禦性、專業化的細分市場。   機會仍然充足 產業資料顯示,雖然標籤、摺盒與軟性包裝的生產集中於少數大型製造商手中,但仍有相當多中小型獨立業者活躍於市場。這些公司憑藉服務彈性、客製化、特殊材料應用、快速交期、專用塗層、小量生產與區域物流等優勢分食市場。對於考慮退出的業主而言,9月的交易活動再次提醒——私募基金對包裝產業的胃口依然強勁,尤其是在具特色與區隔化的細分領域。 * 《目標報告》出版單位 Graphic Arts Advisors 擔任此次 Seneca Printing Express & Label 交易的獨家顧問。 完整報告與 2025 年 9 月交易紀錄可於《目標報告》官網線上瀏覽。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你真的買到物有所值的T恤了嗎?新研究顯示價格並非耐用度可靠指標
永續發展
2025-10-07

你真的買到物有所值的T恤了嗎?新研究顯示價格並非耐用度可靠指標

想找耐穿的高品質T恤?買家請注意!根據利茲大學紡織與色彩研究所(University of Leeds Institute of Textiles and Colour,LITAC)的一項最新研究,價格可能並非決定T恤耐用度的主要因素。本文由紡織專家、WhatTheyThink撰稿人 Debbie McKeegan 提供。 (圖片由 Texintel 提供)   全球服裝消費與耐用性的重要性 到2030年,全球服裝消費量預計將增長63%,達到1.02億噸。這一驚人的預測再次提醒時尚產業必須立即行動。優化產品耐用性不僅是商業優勢,更是減少浪費、保護地球的道德責任。 LITAC與氣候行動非政府組織WRAP合作進行的最新研究,顛覆了「價格越高品質越好」的常見假設。研究發現,T恤價格與耐用度之間並無直接關聯。這一發現凸顯了時尚產業在紡織品質與定價策略上迫切需要改變思維。   耐用度測試:價格高不代表耐久 LITAC博士生Kate Baker於「產品壽命與環境(PLATE)會議」發表研究成果,測試了47款來自英國不同品牌的T恤,包括奢侈品。透過嚴格的洗滌與穿著測試,研究發現前十名中有六款售價低於15英鎊(約20美元),耐用度甚至超過許多價格更高的T恤;最昂貴的T恤(395英鎊,約533美元)僅排第28位。 LITAC時尚設計講師Eleanor Scott博士指出:「耐用性支撐了再使用與轉售市場,也讓我們喜愛的物品能使用更久。這些結果顯示,耐用性並非少數人的奢侈品——任何價格區間都能實現。」   製造壓力與品質下降 時尚供應鏈的成本壓力促使紡織品質下降。快時尚為降低成本,往往使用廉價材料、降低生產標準、甚至省略必要的品質檢查。成本優先於工藝,導致市面上充斥低品質服飾,消費者面臨服飾易磨損的困境,形成過度消費與浪費的循環。 WRAP紡織計畫主管Mark Sumner指出:「大多數消費者以價格判斷衣服耐穿度,但我們的研究顯示這完全誤導。如果只以價格做判斷——買家請小心。」   耐用性與循環經濟的關聯 成本驅動的品質妥協也阻礙了時尚產業的循環性。真正的循環依賴產品經歷多次生命週期——透過回收、再使用或轉售。然而,耐用性不佳的服飾往往無法超過初始使用週期。 品質低劣也限制回收選項:纖維在回收過程中易斷裂,降低再生利用的可能性。換句話說,製造層面妥協耐用性,無意中限制了纖維在循環中的存在,削弱了可持續發展努力。 LITAC博士生Kate Baker補充:「提升服飾耐用性對循環性至關重要,也能讓人們更長時間穿著心愛的衣物。」   重構供應鏈以實現可持續未來 這項研究再次凸顯,時尚供應鏈需重新評估成本分析。焦點應從短期成本節省轉向長期可持續性與價值創造。投資於高品質材料與改良製造工藝,不僅能提升服飾耐用度,也能實現真正的循環,減少環境影響與浪費。 Scott博士總結:「若要時尚循環真正有效,耐用性必須放在首位。」耐用性應成為產業優先考量,研究顯示這不必以高昂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畢竟,沒有耐用性的可持續,只是一個空洞承諾。   可持續未來需要耐用基礎 耐用性不再是可有可無,而應成為循環時尚與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投資於品質不僅有益消費者,也延長纖維使用壽命,建立更有責任感的供應鏈。將耐用性納入生產核心,不僅能重新定義價值,也將塑造全球時尚未來的可持續路徑。   研究提出的關鍵建議 混紡材質提升強度 加入棉與合成纖維(如彈性纖維或聚酯)的衣物,在耐用性測試中表現更佳。 注重製作工藝 較厚重布料與精良製作的T恤更耐用,適合長期使用與再利用。 建立耐用標準 制定行業耐用性基準,可指導品牌並幫助消費者做出明智選擇。 教育消費者 清楚標示與教育活動能讓消費者理解品質、耐用性與可持續購物之間的關聯。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關稅衝擊大幅面印刷產業
包裝未來
2025-10-07

關稅衝擊大幅面印刷產業

在印刷產業裡,「可預測性」一直是默默支撐營運的關鍵,但如今卻成了一種奢侈。關稅所引發的連鎖效應,正波及企業的每一層面——從材料成本上漲、進口零件交期延長,到定價與生產策略的全面調整。全球的印刷業者都感受到壓力。本篇文章將探討關稅如何影響大幅面印刷產業,並說明人工智慧與自動化如何助力因應。   由於印刷業依賴全球供應鏈,因此特別容易受到關稅的影響。 從中國直接進口的量可能正在下降,但短期內繼續依賴中國製造的零件仍然是現實。 人工智慧可以優化採購,幫助管理波動的定價輸入,並為響應更快的報價工具提供支援。 自動化對於縮短週轉時間、減少人為錯誤和確保運作一致性同樣重要。   導言 印刷產業建立在「精準」之上,因此穩定與可預測性始終是它的無聲夥伴——從庫存規劃、定價模型到客戶時程,全都仰賴它。然而,近年這種穩定已不再,關稅則成為最新一波衝擊。 隨著各國新貿易政策接連實施、報復性關稅緊隨其後,大幅面印刷產業再度陷入不穩定的周期。關稅導致材料價格上漲、進口零件延誤、供應鏈策略轉變,讓全球印刷企業承受沈重壓力。 而這一切並非孤立事件。過去五年多來,印刷產業幾乎一直處於變動狀態:COVID-19 引發的供應鏈崩壞、勞動力短缺與海運混亂至今仍未完全復原。如今關稅再次添油加火,迫使業者重新檢視營運思維。   關稅帶來的後果 印刷產業對全球供應鏈的依賴,使其特別容易受到關稅影響。從油墨、介質到機械零件,大多數印刷所需材料都來自海外。關稅不僅使這些物資更昂貴,也增加不確定性——當未來六週的進口成本都難以預估,又如何報價未來半年的工作? 為了避開關稅,一些製造商正將最終組裝移出中國,轉往日本、泰國、越南、墨西哥、馬來西亞等地,但供應鏈仍與中國高度綁定。噴頭、油墨與關鍵零組件仍多數由中國工廠供應。換言之,即使產品並非直接自中國進口,風險仍存在。 因此, 零件層級的供應鏈審視 變得不可或缺。僅知道印表機在哪組裝已不夠,還必須追溯每個零件的來源。許多競爭者已著手監控這些變化,並調整採購策略以減少曝險。整體趨勢雖然是減少直接從中國進口,但對中國製零件的依賴在短期內仍難以避免。策略性警覺不再是選項,而是必須。 實際上,印刷產業已無法回到「過去的常態」——那個價格穩定、交期可預測的節奏已不復存在。問題不在於如何回到舊軌,而是如何建立一個更靈活、有韌性的未來。這意味著: 重新設計流程,使其能「彎而不斷」 為供應網增加冗餘備援 在無法依賴即時供貨的情況下,重思庫存管理 以「數位智能」作為營運核心   AI 與自動化:建立靈活的新基礎 若要在變動中領先,印刷產業必須擁抱能保持敏捷的科技。 人工智慧(AI)可比傳統預測更準確地分析需求趨勢,協助優化採購、掌控價格波動,並驅動更即時的報價系統。 自動化同樣關鍵。面對持續的人力缺口,自動化有助縮短交期、減少人為錯誤、提升批次一致性。從機器人操作、智慧後加工系統到雲端工作流程,這些都是現代製造的基礎設施。 AI 與自動化結合,讓印刷企業具備即時調整的靈活性,將「脆弱」轉化為「韌性」,使企業能從被動防守轉向主動應變。   大幅面印刷業者的關鍵策略 以下是企業在重新定位未來時應考慮的重點: 供應鏈零件層級稽核 :別只看最終產品。噴頭、油墨與電子元件往往是關稅風險的隱藏環節,了解它們的來源與流向。 關注競爭者動態 :許多業者正轉移組裝地,同時仍使用中國零件。掌握這些微調方向,有助提升市場敏捷度。 多元化與備援策略 :分散供應地區以降低風險,避免單一供應商或國家成為瓶頸。 強化資料分析 :運用預測分析優化採購、排程與客戶管理。 以自動化提升產能 :從印前到後製,自動化不僅提高效率,也有助彌補人力缺口。 培養敏捷人才 :訓練團隊跨職能能力,敏捷不只是技術,也包括人。 透明溝通 :與客戶和合作夥伴清楚說明供應、價格與時程變化。   結語 印刷產業正處在轉折點。關稅暴露了供應鏈的脆弱,也揭示了建立更聰明、更靈活企業的契機。重新思考營運方式不只是暫時策略,而是新的常態。能夠主動應變的企業,不僅能挺過這波衝擊,更將定義下一個時代。 在這充滿不確定的時期,唯有持續學習與掌握資訊,才能做出更明智的決策。Keypoint Intelligence 將持續提供洞察,協助業界規劃、調整與前進。   關於作者 Johnny Shell 為 Keypoint Intelligence 紡織與服裝印刷服務部首席分析師,擁有超過 35 年印刷產業經驗,是公認的產業專家與策略型領導者,擅長結合技術平台與營運策略,推動企業營收成長與結構升級。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食品包裝需求創新高
包裝未來
2025-10-07

食品包裝需求創新高

食品包裝早已不只是包裹食物的外層,而是結合便利、安全、永續與法規的關鍵交會點。 隨著全球食品包裝需求的激增,企業、消費者與政策制定者都在迅速調整步伐。以下將深入探討推動此成長的主要因素,以及這些變化對未來意味著什麼。   食品包裝的需求將持續穩定成長,其背後的動力來自便利性、安全性與永續性。/圖片來源:Tada Images via Shutterstock   推動食品包裝需求上升的主要因素 便利性與生活型態的改變 都市化、生活節奏加快、雙薪家庭增加,以及外送與即食餐的普及,都大幅提升了對可靠、便攜且能保持新鮮度的包裝需求。 食品安全、保存期限與防護 消費者期望食品有更長的保存期、更安全的處理方式,並能防止變質與污染。包裝創新技術如氣調包裝(MAP)、真空密封、抗菌薄膜與新鮮度感測標示,正變得愈來愈重要。 永續議題與法規推動 隨著人們對塑膠廢棄物、環境污染與氣候影響的關注升高,消費者與政府皆要求更永續的食品包裝。各國針對一次性塑膠的限制、生產者延伸責任(EPR)制度,以及可回收或可堆肥材料的目標,正在左右企業的產品設計方向。 材料與設計創新 市場對生物基材料、紙張與紙板、可堆肥塑膠(如PLA)、可食性薄膜與輕量化包裝的投資不斷增加。能監測新鮮度、提供溯源資訊或自我變色提示變質的智慧包裝(Smart Packaging)也正快速興起。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
OQ 與 Milliken 推射出成型級聚合物,助力永續製造
包裝未來
2025-09-30

OQ 與 Milliken 推射出成型級聚合物,助力永續製造

  Luban RP2251T 非常適合生產對透明度和感官標準要求嚴格的薄壁包裝。圖片來源:Milliken & Company/PRNewswire。   能源投資與開發公司 OQ 與 Milliken & Company 攜手,推出一款專為射出成型應用開發的新型透明隨機共聚物 —— Luban RP2251T 。 這款新產品融入了 Milliken 的 Millad NX 8000 ECO 澄清劑解決方案,不僅能提升材料的外觀品質,還能在更低的加工溫度下成型。 Luban RP2251T 特別適合用於製造需要高透明度與嚴格感官標準的薄壁包裝。   節能與成本優勢 OQ 的 Luban RP2251T 搭配 Millad 澄清劑,讓轉換商可實現 高達 10% 的能源與成本節省 。 這得益於與使用其他澄清劑的同類產品相比,該材料能在更低溫度下加工,且具備更短的循環時間。   官方觀點 OQ 全球行銷副總裁 Abdulrahman Al Tamtami 表示: 「在 OQ,我們致力於推動能帶來實際效益、永續價值以及符合全球大趨勢的創新。 Luban RP2251T 正是 OQ 與 Milliken 攜手推進聚合物性能的典範,兼具卓越透明度、更低能耗與更快的生產循環。」 這款新產品讓轉換商能夠在縮短循環時間的同時,實現能源節省並提升生產力。 此項創新也呼應了全球對 永續製造與包裝解決方案 的日益增長需求。 Milliken 歐洲業務銷售總監 Maria Di Nolfo 補充: 「從產品開發到商業化,我們很榮幸能與 OQ 合作,推出他們首款採用 Millad 澄清劑的射出成型級產品。 我們期待 OQ 能滿足市場對高透明度、低能耗再生產品的日益增加需求。」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cf-view&cf-view
洗產地迷局:貿易戰下的隱形供應鏈策略
供應鏈服務
2025-09-15

洗產地迷局:貿易戰下的隱形供應鏈策略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全球貿易局勢中,企業正尋找各種途徑來應對日漸升高的貿易壁壘與關稅。然而,在這些策略中,一種名為「 洗產地 」的灰色操作模式,正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 這不僅是企業為規避高額關稅所採取的應急之舉,更是一場深藏於國際貿易體系中的風險遊戲。它考驗著各國的貿易法規,也衝擊著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 本文將帶您深入探討「洗產地」的運作手法、背後隱藏的巨大風險,以及這股暗流對亞洲製造業所帶來的警示與挑戰。   「洗產地」的運作模式 1. 轉口不加工: 這是最簡單也最常見的方式。商品從甲國出口到第三國,在沒有任何實質加工的情況下,直接以第三國的名義重新出口到最終目的地。 2. 簡單加工: 企業將商品運到第三國,只進行如組裝、包裝或簡單的製程,以試圖滿足該國的「原產地規則」(通常要求一定比例的附加價值)。然而,這些簡單的步驟並不具備改變商品本質的「實質轉型」,因此仍被視為違規。 3. 更換標籤: 這是最直接的欺騙行為。在沒有任何加工或轉運的情況下,僅僅更換產品的標籤、包裝或文件,將產地資訊從原始國家改為其他國家。   「洗產地」的風險與衝擊 企業風險: 一旦被查獲,企業將面臨巨額罰款、商品被扣押、甚至被列入黑名單,從而失去客戶與市場。 國家風險: 對於作為轉口國的第三國而言,雖然可能獲得短期的轉口利益,但若被美國或歐盟等主要貿易夥伴認定為「洗產地」的幫兇,該國的整體出口商品都可能面臨更嚴格的審查甚至制裁。 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 「洗產地」破壞了公平的貿易秩序,加劇了國際貿易的不確定性。它迫使各國政府加強貿易監管,使得全球供應鏈的運作變得更加複雜與困難。   台灣製造業的因應之道 「洗產地」現象凸顯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對台灣這樣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體而言,更是一大警訊。企業應避免走「灰色地帶」,而是應該思考如何透過 技術升級、品牌建立 與 分散式生產 來強化自身競爭力。 與其冒險違規,不如重新審視並調整供應鏈布局,如將部分生產線移往第三國,並進行 實質性的製造投資 ,以確保產品的原產地證明合乎國際規範。這不僅是為了規避風險,更是為了在全球貿易新格局中,找到穩固且長期的成長路徑。   內容來源:  https://crossing.cw.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