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明顯的一點:印刷正在變得更聰明。工作流程軟體已大幅進步。自動化如今能導入工作、預檢檔案、最佳化版面配置,甚至直接將作業送上印刷機。但如果你身在印刷業,你知道事情沒這麼簡單。
拖慢你工作的,不是軟體。而是那疊還沒有人拿走的信封、那要搬到印刷機旁的紙棧、還有那份做好卻還要推到裝訂部門的成品。這些不是數位問題,而是實體問題,光靠軟體無法解決。
這正是機器人登場的地方。
讓印刷領導者夜不能寐的事
勞動力短缺對任何印刷從業者來說都很清楚,市場研究也證實了這點。招聘更難、培訓更久,而許多有經驗的員工正在逐步退休。光是這點就足以令人擔憂……但壓力不只如此。
各項成本全面上升。從紙張、能源、運輸,到招聘、訓練與留住可靠人才的成本——全部都變得更昂貴。同時,客戶也習慣了更快的交期、更個性化的服務、更流暢的體驗與更永續的做法。這些期待的提升,迫使服務供應商在資源更少的情況下交付更多。毫無疑問,客戶本身也感受得到這些變化。
一些印刷廠試圖用更多軟體來解決問題(尤其是 AI 強化的方案)。但這只是答案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
為什麼印刷自動化仍需要人與機器人
如果你的團隊正被任務壓得喘不過氣,解方不是讓他們更拼命,而是減少任務量。自動化的核心就在於:把那些不需要技術、判斷或創造力的任務移除,讓你的員工專注在真正能創造價值的地方。
要做到這點,最好的方式是把你的印刷流程按步驟展開,找出重複性的部分。工作堆在哪裡?哪些步驟需要人力在部門之間搬運材料?若 AI 已經很有效率地規劃作業,但輸出仍然塞住,那真正的瓶頸還沒被解決。
這就是機器人的價值所在。AI 在規劃、排程、色彩管理與品質檢查方面表現大躍進,但它們不能搬一箱信封或一棧紙。然而,機器人可以。它們能處理軟體碰不到的實體工作。而現在,這些機器人還透過 AI 訓練、優化並持續改進。兩者結合後,問題被更快解決,工作流動也更順暢。
印刷產業已準備好迎接機器人
根據與 IPMA(In-Plant Printing and Mailing Association)合作進行的最新調查,將近一半的印刷作業正積極計畫投資機器人流程自動化。這清楚顯示:產業正在往前走。
根據這份調查,近一半的印刷作業在想到有移動式機器人在工作場域時,感到興奮、好奇與充滿希望。
在 Keypoint Intelligence 最近對企業內印刷中心的調查中,後加工與裝訂成為機器人最能發揮價值的領域。這很合理,因為這些工作最重複、最吃體力、又最講求時間,同時也是最難補足人力的職務。內部物流也是熱門選項,因為材料不會自己移動,但機器人可以。
率先進入印刷廠的機器人
來看看現在實際走進印刷廠的是什麼。現階段影響最大的機器人不是人形助手,而是 自主移動機器人(AMRs) 。AMR 是靈活、類似倉儲使用的移動載具,負責在廠內搬運物料。像 Sharko5 或 Konica Minolta 的 FORXAI 協作式機器人(cobot)系列,就是為生產環境設計的。
AMR 是製造業的重要突破。這些小型設備使用先進感應器與內建 AI,在無需固定軌道或電線的情況下自行導航。不同於需要固定路線的 AGV,AMR 能即時調整——適應流程變動與突發障礙。例如 MoviGo Robotics 的 Sharko10,就是為高速生產環境中的棧板搬運而設計。小巧、靈活、易整合,適用於製藥、食品生產與商業印刷。
協作機器人(cobots)也逐漸展現價值。它們能安全地與人類並肩工作,設計目的不是取代,而是增強人力。Cobots 可協助重複、精密的工作、替印刷機上料、支援後加工,甚至協助出貨準備,讓操作員能專注在更高價值的任務上。
接著是下一波: 人形機器人 。這些以類人形體態打造的機器,擁有手臂、雙腿與感測器,可執行在印刷環境中直覺的實體任務。雖然仍在發展中,但潛力已經明顯。它們能取紙、操作設備、把印件送到裝訂或出貨區,甚至處理分類、包裝與裝車。這些任務充分反映印刷業結合物流、實體勞動與品質要求的特性。
透過自動化低價值、重複性的工作,這些機器人不僅能解決人力短缺,也能讓現有工作更愉快、更專注、更有效率,並讓 PSP(印刷服務供應商)在不犧牲品質或速度的情況下做得更多。
這些機器人的動作仿照人類,是為了能自然融入現有環境。這不是假想。AMR 與機械手臂已在印刷廠裡工作。它們把紙送到印刷機、卸下輸出成品、將棧板移到裝訂區、補充物料,甚至準備出貨。這些不是原型,而是真正投入運作並創造價值的機器。
PSP 最關心的是什麼
根據調查,IPMA 成員已經很清楚機器人會在哪裡最有幫助。
他們想看到確實有效的證據。他們想知道系統如何與 MIS 或 DFE 整合。他們在乎安全、服務與投資報酬率(ROI)。
調查顯示,大家遲疑的主因是信任:這在我的環境中能運作嗎?值得嗎?誰來支援?他們希望廠商了解印刷,而不只是懂機器人。這對 OEM 與工作流程供應商來說是重大機會。
成本是另一個阻礙。但價格已降低。過去遙不可及的東西,如今對許多 PSP 來說都更容易入手。隨著更多廠商加入市場、技術成熟,成本變得可控,也更容易在不冒巨大風險的情況下試點導入。
結論:現在就開始探索
AMR 與機械手臂已經在印刷廠工作。它們搬運紙張、卸件、在部門間運送材料、補貨、準備出貨。它們正解決人力短缺、提升產能,並幫助 PSP 在競爭更激烈、節奏更快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從早期成果來看,這不是曇花一現。
根據 IPMA 調查,近半數印刷作業正計畫投資機器人自動化。這是一個明確訊號:產業正在前進。
人形機器人特別適合結合生產、倉儲與物流的印刷環境。這些場域需要靈活且可靠的勞動力,能處理多樣的任務。在典型的印刷廠中,員工會在不同角色間彈性切換——機器人也必須能做到。這意味著要能穿梭於推車與機台門之間、適應每日變動的動線,並能與人類並肩工作。以 AI 驅動的人形機器人正是為這類動態互動而誕生。
要在市場普及,這些機器人必須證明自己是可正式導入的產品。這意味著高可靠度、長時間運作能力,以及符合工業環境的維護體系。可自行更換電池、模組化維修等功能將成為關鍵。有了這些,人形機器人可能在三到七年內變得普遍。
在此之前,AMR 是更即時的解法。這些自走型機器人常被用來在部門間運送紙張、印件或物料,協助減少人工搬運並改善流程效率。它們已從概念走向量產並創造實質成果。部署容易,非常適合物料處理、運輸和內部物流。機器學習與 AI 將加速這股趨勢,重新定義自動化並提升稼動率。
先檢視你的印刷新流程。找出重複且吃體力的任務。辨識拖慢生產的痛點。重新思考哪些工作可以移交給機器人。保持好奇,關注有哪些新機器人問世,也看看業界其他人的導入經驗。你的競爭對手很可能已經在行動……
聰明的做法不是等待完美,而是從現在開始,一步步導入真正有效的自動化。完美的系統不存在,但可行的系統已經在創造差異。從小規模試行開始、邊做邊學。當自動化導入得當時,所有人都受益:員工能從繁瑣中解放、專注更高層次的工作;企業主看到更高產能與利潤;客戶獲得更快、更精準的成果。
在任何投資前,徹底研究非常重要。你必須理解產品、了解它在你的流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在現場的真實表現。花時間探索選項、與同行交流、並向工作流程專家尋求建議。
Mark Boyt 是 Keypoint Intelligence 的生產工作流程軟體首席分析師,擁有豐富的業務開發與流程自動化經驗。他專注於掌握市場趨勢、探索新技術並提供洞察,協助客戶優化生產流程。他曾任 Xerox 的全球軟體行銷主管,負責推出新軟體方案、制定市場策略並領導全球數位轉型。他擅長將複雜的軟體創新轉化為實際策略,並樂於交流想法。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