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包裝業的綠色製程實務-2
包裝未來
2025-10-20

印刷包裝業的綠色製程實務-2

參、全產業鏈綠色管理與社會責任 一、綠色供應鏈與生命週期管理 因應氣候的變遷,近年來全世界或國內知名品牌商及上櫃上市公司要全面推行ESG工作,為積極回應全球永續發展行動與國家淨零排放目標,國內金管會在2022年3月3日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分階段推動全體上市櫃公司於2027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之確信,營造健全永續發展(ESG)生態體系。2024年台灣政府委託工研院舉辦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三次考試,將近2萬人報考通過率平均只有52.1%,考證取得不易,如表7第三次只有35.81%。台灣各行業都努力推動2050年淨零目標,印刷相關產業規模大多未列入政府的要求,但受到品牌商的要求而必須提早推動碳盤查與碳足跡活動,建議印刷產業,如有政府辦理相關碳淨零課程都應該派人參與。 而在台灣印刷相關企業推動ESG比較有成效,例如正隆紙業(https://www.clc.com.tw/csr)和永豐餘(https://esg.yfy.com/zh-tw/report)等,可參考各家永續報告書。而中國包裝印刷企業則以康美包(SIG),它是全球兩大無菌紙包裝系統供應商之一,深圳市裕同包裝科技(https://cn.szyuto.com/),其包裝印刷業務涵蓋消費電子、個人護理、酒類、食品、醫療保健及菸草等六大核心領域,他們推動ESG成效可以當台灣包裝印刷業參考,較多資料可參考榮續智庫研究中心所出版的包裝印刷行業ESG案例白皮書。 ●表7:113年度第三次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鑑定通過人數統計情形  二、標準化與認證體系 推動包裝印刷外銷,必須建立符合客戶要求綠色製程與國際標準認證,例如ISO 9001、ISO 14001、ISO 45001是基本國際標準認證。而在環保意題上,以推動FCS認證及ISO 14064-1碳盤查是品牌客戶的要求。另外參與印刷標準化的好處,除了可以增加業務訂單外,最重要是提升公司自己內部技術精進與知識成長。目前台灣推動印刷標準化認證以G7與GMI居多,大多數是客戶導向居多,另外與印刷有密切相關的色彩領域,建議印刷業者應鼓勵員工參由工研院舉辦iPAS色彩規劃管理師考試,考試通過給與實質獎勵或認同優先聘用通過考試任用色彩管理工作。 但這裡要說明的是,並不是通過標準化後就沒有問題,印刷只要涉及到色彩顏色問題時,有時候真的無所適從,只能從經驗與技術跟客戶溝通,現在筆者以印刷實務工作經驗分享一下有關處理色差問題。印刷業是以客戶為導向的行業,客戶說的算,出錢(有權利說的算)就是標準,這也是困擾著我們認真執行標準化的廠商,想要與廠商好好透過溝通達成共識,但有時候還真的很難,大家主觀都很強,尤其是設計師,筆者認為好的設計師一定要懂些專業的印刷知識。 我們一直認為先印先贏,常常碰到的是已經印刷過的舊品追印(新客戶轉單的印件),說簡單就是照著印就好,但事實上並不簡單,可能客戶給你的檔案與樣品是不一樣,再加上每家印刷廠的印製條件不同(因印刷五大要素都不同能夠接近就不錯),建議打上中下限的樣請客戶重新確認。舉例,印刷樣的四色濃度都已超過廠內的標準濃度很大時,勉強打樣追到客戶樣,但正式印刷時就很難控制常會發生深淺的印件。印刷標準化(如GMI)一般是以導表上23個色塊做為檢驗標準,只要分數達到要求就算接受。印刷技師最主要的控制點是KCMY滿版色加RGB疊印色,另外12個網點值及3個灰度值可以由印前協助修正版調。例如印刷標準濃度是K1.8、C1.5、M1.5、Y1.0,客戶提供樣是要印到K2.3、C1.8、M1.8、Y1.4的濃度遠遠超過標準時,這也是標準化被牽著走的最大困境,筆者建議若溝通無效寧可放棄訂單。 肆、前瞻技術研發與未來趨勢 一、環保型新穎材料與節能減廢新製程開發 在包裝設計上為了增加顏色金屬感,早期普通印刷是採用印製金屬墨或熱燙居多,後UV印刷技術成熟後,金屬複合材質被廣泛使用與應用在設計商品上,白墨加特別色加互斥油效果在設計上應用可以讓設計美感發揮到極致,雖然印製過程常有印刷適性問題發生,但經多年來大家在材料、油墨及技術經驗的改進後,已進入穩定的生產製程,但近年環保要求複合材如特多龍因有紙質與塑膠結合或印刷完貼膜製程,慢慢在設計上被禁用,主要是回收上處理過程較麻煩,近年來冷燙的製程也較成熟慢慢被接受  (以品質而言沒有金屬複合材表現效果好),冷燙技術替代金屬複合材是可以兼顧功能性與環保性的一種選擇。 另外在節能減廢製程首選的印刷方式數位印刷,但在數位還沒完全取代傳統的印刷方法,推動廣色域印刷技術(CMYKROG)取代包裝上常用特別色製程,主要目的是不要因為特別色,更換洗車的浪費時間與材料(經驗統計洗特別色要多花費20~40分鐘,另外洗劑的清洗與回收也是增加成本)。當然廣色域也是有許多限制,要有7色以上印刷設備,另現階段有些廣色域色彩無法達到客戶的要求(這也是必須與客戶溝通),同時在印製技術上要求比正常印刷技術高,這是目前廣色域印刷技術未能被接受及較難以推動的主要原因。 二、AI智慧應用與數位化生產 近幾年AI人工智慧廣泛被各產業開發與應用,印刷業當然也不例外,在圖像特效處理與色彩調整已經使用非常普遍,未來也一定會與數位設備結合,雲端設計加數位印刷結合後加工一貫製程,實現可降低運輸成本與環境影響。例如包裝結構設計、版面設計加印後加工設計等可在雲端設計好,客戶可完成設計稿,同時可模擬3D即展開視覺效果,減少傳統製程的時間浪費。例如中國「包小盒」網站也分成中國版(https://www.baoxiaohe.com)與國際版https://www.pacdora.cn),筆者看到好用的平台也樂與大家分享,但一定要親自使用過才真正知道是否適合自己(見圖8)。當然希望台灣也能夠開發類似的平台,提供台灣印刷業與設計業使用,相信好用的平台或軟體大家都願意付費使用。 總之,為達到綠色包裝印刷的製程,從實際的工作經驗來分享那些工作是可以做到,那些工作可能要在花一些時間才能改進或達到目標,有些事情說的容易但真正實施起來在過程中常衍生一些無法克服的問題,需要長時間的累積經驗或花更多心力才能進步一點點或改善一些。台灣印刷業基本上是服務業,也是傳統產業,係以客戶導向的行業,若要實現減碳的環保包裝印刷製程,應從客戶端在設計上採用簡約的設計風格,材料採用更環保被印材,如再生紙張或FSC的紙,而印刷顏色以四色為主,採用上光取代貼膜製程。印刷廠可以做的是將傳統印版改環保免沖洗版,油墨溶劑型改成水性及無毒環保墨,少量印件將以數位印刷機為主。推動廣色域印刷7色印刷取代包裝印刷常用特別色需洗車的浪費。但理想與實際往往有些落差,鼓勵大家都要親自做過才能獲得寶貴經驗。(見圖9) ●圖8(左):包小盒中國版網站首頁內容 ●圖9(右):國內印刷業基本上是傳統產業,若要實現減碳的環保包裝印刷製程,應從客戶端及印刷廠在設計上、紙張材料、印前、印刷、印後加工等多方配合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印刷包裝業的綠色製程實務-1
包裝未來
2025-10-20

印刷包裝業的綠色製程實務-1

綠色製程是各行各業響應世界各國減碳的具體表現手段,也是印刷業未來無法規避減碳的工作,本文將針對包裝印刷業如何導入綠色製程的印刷技術分享。印刷包裝產業的綠色製程實務是實現碳中和目標、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結合產業趨勢、技術創新及企業實踐,從材料、技術、管理等多方面總結綠色製程的核心實踐ESG精神。首先所謂綠色印刷製程指的是採用環保材料和技術,而印刷過程中能夠減少污染、節約能源及過多的浪費資源,同時希望在消費者使用商品後的印刷品廢棄後能夠容易回收,而且達到再利用或再循環、材料可自然降解,進而對生態環境影響最小的一種印刷製程。 印刷廠為了能夠實現綠色包裝印刷,本文筆者將以環保材料與原稿設計減量、低碳生產技術優化、全產業鏈綠色管理與社會責任、前瞻技術研發與未來發展趨勢四大主題來展開說明。 壹、環保材料與原稿設計減量 一、尋找綠色環保材料替代高汙染源材料 主要如使用低VOCs排放油墨,替代傳統含苯或二甲苯的油墨,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推廣FSC或PEFC認證紙張、再生紙、生物降解材料,以及無氟(PFAS)、無氯(PVC)包裝材料,降低環境毒性。以企業案例來說:正隆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紙業致力於產品研發,推動綠色生產、節能減排及低碳環保等永續發展廠商,是多家國際知名品牌綠色包裝夥伴。例如台灣環保家庭用紙品牌「蒲公英」,強調100%使用再生紙與潔淨能源生產,是台灣第一個「環保標章」、「FSC COC」、「碳足跡」等三重認證的優質家庭用紙產品。(見圖1) 在環保油墨方面,國內東明油墨公司至今已達成符合2025年MOSH/MOAH法國礦物油之平版印刷油墨。使用全植物有機物製造,並取得「C2C搖籃到搖籃」環境永續經營認證。針對植物基油墨,如大豆油墨或亞麻籽油墨,是目前綠色油墨的重要選擇之一。這類油墨主要成分是從植物中提取的油脂,取代傳統的石油基溶劑。相比石油基油墨,植物基油墨具有多項環保優勢,其主要說明如下:(1)可再生性╱植物基油墨使用可再生資源,降低對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的依賴,減少碳足跡。(2)低VOC排放╱植物油基質的使用顯著減少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放,這有助於改善工作環境中的空氣質量,並減少對臭氧層的破壞。(3)易於分解╱植物基油墨中的油脂較容易在自然界中分解,減少油墨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見圖2)   ●圖1(左):正隆蒲公英家庭用紙產品   ●圖2(右):東明油墨法國礦物油的平版印刷油墨 現在環保意識抬頭與數位化快速發展的時代,一般商業印刷廠若沒有跟進,可能會在這激烈的商業競爭中消失,這也是目前國內印刷業都要轉型朝向包裝印刷發展的主因。理想與實際常常會有一段落差,從經驗得知採用環保的材料將碰到兩大考驗,一是成本增加,一是印刷適性問題,例如採用FSC的紙張,成本會增加5~10%,含紙價及認證費   (見圖3)。環保再生紙價格較低,但品質不太穩定,會衍生許多印刷製程中無法預防的品質異常,如紙屑多易造成深色系列的白點等缺陷。另外印刷廠為什麼不輕易變換材料,尤其是油墨,一旦更換全新品牌油墨後,可能廠內要花費3~6個月去適應與調整,因色彩控制是最難的,色差是平版印刷業永遠的痛。不是改了環保配方一切都如意,最近經歷的案例是某日本品牌的冷燙膠原先都認為品質最佳,價格也高許多,變更環保配方後(廠商自己說),冷燙效果品質就回不去,考量品質只能放棄使用。當環保、品質、價格三者無法兼顧時,就需要經驗與智慧的抉擇,沒有親身經歷的事是無法體會到真義。 二、減量化設計 一般印刷業是根據客戶的要求執行印刷,要能夠達到符合環保的綠色印刷,最主要還是來自設計端原始設計樣,現在設計業也提倡透過輕量化包裝、可重複使用設計並減少材料使用,同時提升可回收性設計。但事實上坊間的設計為了包裝美觀與視覺上讓產品內容充足,會誇大設計與在內包裝做更大空間感設計,實質內容物放置是縮減許多,感覺有欺騙消費者的設計行為。常見的是禮品包裝設計,如圖4感覺一層可以放三包,實質上只有兩包,下面是補上面的空間。 從設計端去減少包裝材料的使用,避免過度包裝是未來的趨勢,以永豐餘集團捷比達公司推動低碳設計製造以達到國際品牌客戶包裝永續要求作案例分享,資料參考TIGAX 24印刷傳播科技研討會相關內容,綠色包裝設計指標4R是指減少使用(Reduce)、物盡其用(Reuse)、循環再造(Recycle)、替代使用(Replace)。具體行動是採用定義合理的包裝用量,避免過度包裝。定義合理的包裝尺寸,追求裝櫃量最佳化,第三方碳排放數據庫,塑化包裝材料含量的去除或優化,友善包裝件結合方式。 在傳統包裝設計與現代綠色包裝設計兩者的比較如下:傳統設計依據客戶對產品提出的功能、性能、質量與成本等需求而設計。而綠色設計由環境來決定產品設計的方向,換句話說,環境的考量在產品設計開發中是和產品利益同等重要。傳統設計的設計師,很少或根本沒有考慮有效的資源再生利用及生態環境的影響。綠色設計要求設計師在產品構思及設計階段,就必須考慮降低能源消耗、資源重複利用,以保護生態環境。傳統設計在製造和使用過程中較少考慮產品回收等問題,用完即廢棄。綠色設計在產品製造和使用過程中,要做到可拆卸、易回收,不產生有毒物質及最少的廢棄物。 ●圖3(左):FSC商標  ●圖4(右):常見包裝模式喜好採用結構設計,透過視覺讓內容物有較多的感覺 貳、低碳生產技術優化 一、數位印刷與智慧技術 考量低碳生產在所有印刷技術中,當然首推數位印刷為最佳的選擇,這也是近年來大家期望看到是否有量產型及寬幅的數位印刷機出現,從陳政雄董事長研討為專題分享「drupa 24展會科技啟示」,從專題或專書分享中可得知數位印刷機仍持續的發展中,但要真正能夠完全取代傳統的印刷方式,仍需要一段長時間的努力。近年AI人工智能急速發展,以智慧化生產控制深入數位印刷流程,例如即時監控墨水用量、印刷速度與溫度,並自動調整參數以維持品質一致性。AI還能預測設備故障,減少停機時間,未來導入數位印刷機應用,說不定會有神奇發展機會。(見圖5) 在包裝與標籤印刷業務中,電子商務和品牌個性化需求驅動包裝印刷市場,數位印刷技術可以快速生產客製化標籤、防偽設計及可變數據(例如QR Code),尤其適合短版印刷。當然目前數位印刷機存在不利發展因素很多,但最主要還是大量生產的成本過高,機器本身的壽命比傳統印刷機器短,以及投資金額較高等問題。雖然是高投資成本,數位印刷機初期設備與技術升級費用較高,可能限制中小企業採用,但長期可以透過節省耗材與人力成本平衡,尤其是印刷業面臨技術工人短缺,企業加速導入自動化設備與機器人,減少對人力的依賴。以長遠來看,數位印刷機的未來將以「智能化、環保化、客製化」為核心,結合AI與新材料技術,持續擴張應用並推動產業升級,企業需關注環保綠色製程及推動ESG的最佳選擇。 二、節能設備與技術創新 印刷業碳排放來源主要為墨水原料與印刷製程中電力能耗,因此許多印刷企業開始關注如何優化印刷生產設備,減少能源消耗,並引入替代能源,進一步降低碳足跡。對於油墨而言,環保型油墨的研發成為減少碳排放的關鍵方向。傳統的油墨大多包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這不僅對環境造成污染,也對健康產生風險。因此,印刷業逐漸開始採用水性、LED UV光固化墨水取代傳統溶劑型高碳排墨水。隨著消費者對綠色環保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企業推行減碳策略不僅能提升品牌形象,還能帶來更大的市場佔有率,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傳統印刷業者如凹版與柔版印刷技術,碳排放量較高,將是碳稅政策下的主要受影響對象。然而透過以下措施,這些企業仍能有效應對:(1)技術升級╱引入更加節能的設備,並改進乾燥系統以減少能耗。(2)轉換低碳墨水╱選擇使用環保型的墨水,例如水性油墨或UV LED油墨,以減少碳排放。相較傳統印刷業,數位噴墨技術碳排放較低,而且大多使用環保墨水,在碳稅政策下具有相對優勢。低能耗綠色印刷技術(如LED UV取代傳統UV)使能耗降低,生產效率提升。筆者於去年12月初參觀台中青水彩色印刷最近完成添購生產9色加雙上光,LED UV與傳統UV共用是最好的典範,圖6為筆者與印刷先進現場參觀合照。 ●圖5(左):由印刷人雜誌社出版、陳政雄編著的drupa 2024展覽介紹 ●圖6(右):筆者(右4)參觀青水印刷最新印刷機設備與印刷先進合照 
您跟上最新的包裝法規了嗎?
包裝未來
2025-08-25

您跟上最新的包裝法規了嗎?

在 2024 年,以及 2025 年及未來,全球有大量影響包裝產業的法規即將生效。在本文中,我們將回顧其中許多法規,為我們的會員提供最新資訊。請記住,即使您在某個地區沒有實體據點,只要您的產品在那裡銷售,您就可能受到當地法律法規的約束,並且必須遵守。   過去幾年,隨著世界各國政府著手解決日益嚴重的包裝廢棄物問題、石油基材料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以及強制實施回收與再生材料的使用,包裝產業的監管環境正逐漸升溫。對於品牌商、零售商及其包裝轉化合作夥伴而言,掌握這些變化至關重要,以便能夠在世界各地多樣化的市場中銷售或分銷產品。 在美國,現任聯邦政府強烈傾向於反對監管。然而,州級法規不太可能受到這種意識形態變化的影響。此外,在全球其他市場,尤其是歐洲,監管環境也沒有放鬆。   五個州正在推行包裝生產者延伸責任(EPR)法案   首先,從紐約州開始談起,這對大多數產品來說是個龐大市場。截至本文撰寫時,該州的《包裝減量與回收基礎設施法案》(PRRIA)已成功通過參議院環境保護委員會,並在州議會的委員會中審議。該法案很可能在今年成為法律。根據該州資訊,「PRRIA (S.1464/A.1749) 旨在透過要求公司減少整體包裝使用、提高可回收性、資助回收基礎設施、支持市政回收計畫,並消除包裝材料中的毒素,以顯著減少包裝廢棄物。」 參議院版本「將要求淨收入超過 100 萬美元、銷售或分銷特定材料和產品的公司,減少包裝、改善回收與回收基礎設施、在經濟上支持市政回收計畫,並減少包裝中的毒素。這項立法將回收責任從市政當局轉移,並透過建立永續包裝解決方案,確保產品生產者符合我們的利益。」一旦簽署成為法律,該法案將立即生效。 法案文本指出,緬因州、俄勒岡州、科羅拉多州和加州已實施了類似計畫。[明尼蘇達州也已實施。] 事實上,緬因州是全美第一個通過**《包裝生產者延伸責任》(EPR)** 法案的州,該法案要求大型企業和製造商協助支付其浪費性包裝(其中大部分是塑膠)的回收成本。該法案於 2021 年 7 月通過。 顯然,要確定具體如何實施仍有許多工作需要完成,而這項工作正在進行中。它涉及一個競爭性招標流程,以選出一個管理組織,負責監督該計畫、收集和分配資金,並報告計畫的整體進展。預計市政當局要到 2026 年底或 2027 年才能從該計畫中獲得任何資金。 這些 EPR 法案實際上將回收成本的責任從納稅人轉移到包裝生產者身上。這包括亞馬遜和沃爾瑪等零售商,以及寶潔等品牌商。 在俄勒岡州,《塑膠汙染與回收現代化法案》於 2022 年 1 月 1 日生效。涵蓋的材料包括包裝、食品服務用品以及印刷和書寫紙。同樣地,實施需要時間,但預計生產者的繳費義務將於今年夏天開始。 科羅拉多州預計其 EPR 費用結構將於今年秋季公布,生產者將於 2026 年開始繳納這些費用。加州預計將於 2026 年 4 月公布其費用表,EPR 繳費義務將於 2027 年開始。 加州的包裝 EPR 法案,即《參議院第 54 號法案》(SB 54),又稱《塑膠汙染預防與包裝生產者責任法案》,於 2022 年通過,由加州資源回收與恢復部(CalRecycle)監督。 在這些州中,有幾個 要求 向圓形行動聯盟(Circular Action Alliance, CAA)註冊。這是一個成立於 2022 年、由生產者主導的組織。它是唯一獲准在美國實施紙張和包裝 EPR 法案的組織。該組織提供資源,幫助生產者更好地了解並為其在已實施或正在推行的 EPR 法案州中的義務做好準備。 有關包裝 EPR 法案現狀的詳細摘要可在此處找到。預計未來會有更多州開始通過這些法律。   印刷油墨面臨新法規   印刷油墨已受到一段時間的監管,而該產業也對這些法規做出了回應。然而,新的、更廣泛的法規正在(潛在地)出現。以華盛頓州 擬議的印刷油墨禁令 為例。此前,該州限制使用含有多氯聯苯(PCBs)的油墨。現在,他們正尋求擴大範圍,強制移除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也稱為「永久化學物質」)、鄰苯二甲酸酯和某些重金屬。含有這些物質的油墨用於 DTG(直噴)、網版印刷和熱昇華的油墨配方中。這項對油墨重組的要求可能會對服裝裝飾業務產生相當大的破壞性影響,可能導致成本增加和色彩性能變化。   轉向歐洲   如前所述,歐洲的監管環境比美國更嚴格、更先進。《歐盟包裝和包裝廢棄物條例》(PPWR)於 2024 年 12 月通過,旨在減少包裝廢棄物、促進循環經濟並協整個歐盟的包裝規則,其措施包括廢棄物減量目標、再生材料含量要求,以及對某些一次性塑膠包裝的禁令。預計到 2030 年,這些措施將顯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用水量,同時預防和減少包裝和包裝廢棄物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負面影響。 除了對某些一次性塑膠的限制外,這些規則還要求將包裝的重量和體積最小化——例如,透過調整運輸箱尺寸來最大限度地減少填充物的需求。它也為包裝中的最低再生材料百分比設定了目標。這些法規預計將在 2026 年 8 月生效。   結論   全球圍繞包裝的監管環境正在升溫。無論是油墨、填充物還是過度浪費,品牌商、零售商和包裝轉化商都應密切關注這些發展,並制定計畫以滿足其要求。因為在一些較大的市場——加州、紐約、歐洲等——法規更為嚴格,無法滿足這些要求可能會對營收和利潤造成影響。 好消息是,隨著要求被澄清並實際立法,有資源可以幫助利害關係人應對這些監管挑戰。這包括前面提到的圓形行動聯盟等。   結語   我最近採訪了 Living Ink Technologies。我提到這家公司的原因是,他們開發了一種以生物為基礎的替代品,可替代碳黑基油墨。其來源是工業廢料,該公司目前正在大規模運營,並被許多品牌認可為傳統黑色油墨的替代品。目前看來,碳黑這種用於黑色油墨的石油基顏料尚未引起監管機構的注意。但碳黑基油墨很可能遲早會成為目標。(在紐約,它已經成為目標了。—編者註)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消費者期待永續包裝——但支付意願下降
包裝未來
2025-08-18

消費者期待永續包裝——但支付意願下降

2025年《永續產品包裝》研究結果:消費者主要關注減少垃圾,並常將永續包裝與正面的品牌形象聯繫起來。(圖:Simon-Kucher & Partners) 圖文翻譯: 66% 的消費者認為減少垃圾是永續性的核心特徵。 63% 的人將永續包裝與正面的品牌形象聯繫在一起。 54% 的人表示願意為此付款,但這一比例低於往年。 年輕消費者比年長消費者明顯更願意接受。 74% 的人樂見政府制定減少包裝的法規。 62% 的人可以接受外觀上的小瑕疵,但不能犧牲耐用性或衛生。   一項新調查顯示:永續性對許多人來說是包裝的必備條件。大多數人希望減少垃圾並使用環保材料,但在價格、耐用性和衛生方面有明確的界限。 永續性在購買決策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包裝方面。根據策略顧問公司 Simon-Kucher 最新的《永續產品包裝》研究,66%的受訪者認為避免包裝垃圾是最重要的特徵。超過60%的人還支持使用回收、可回收或可生物降解的材料。然而,二氧化碳足跡對許多人來說是次要的。「消費者想要可見、簡單的解決方案——減少垃圾是核心主題,」Simon-Kucher 的資深合夥人 Daniel Bornemann 博士說。   永續包裝能改善品牌形象:63%的受訪者因此對企業產生更正面的觀感。這在化妝品或外帶食品等領域尤其可能是一個優勢。「透明度必須到位,」Simon-Kucher 的資深總監 Mark-Daniel Rentschler 強調。關於材料和環境影響的資訊應該清晰易懂——例如透過標籤、QR碼或認證。 然而,這項研究也顯示,支付意願正在下降。目前有54%的人願意支付更多費用——這比2021年(81%)明顯減少。可接受的額外費用平均為8%。年輕、城市和高收入群體表現出高於平均水準的開放態度。「永續性被視為一種標準而被期待——但只會在選擇性地情況下被付費,」Simon-Kucher 的資深總監 Stephanie Sparber 說。 在設計方面,只要功能不受影響,消費者願意妥協。62%的人可以接受外觀上的小瑕疵,但在耐用性或衛生方面則幾乎不接受。74%的人贊成歐盟自2025年2月起實施的減少包裝的法規。Bornemann 總結道:「現在投資於永續、功能性且與眾不同的包裝解決方案的企業,將獲得品牌優勢——並避免落後於時代。」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de/
USDA 為價值1,430億美元的特色農產品出口產業提供包裝創新資金
包裝未來
2025-08-18

USDA 為價值1,430億美元的特色農產品出口產業提供包裝創新資金

圖片來源:Hispanolistic via Getty Images 在農夫市集陳列的草莓。由 USDA 支持的「永續包裝創新實驗室」認識到,價值1,430億美元的特色農產品出口產業若想蓬勃發展,就必須應對日益複雜的外國包裝法規所帶來的挑戰。   重點摘要: 透過克萊姆森大學(Clemson University)和國際新鮮農產品協會(International Fresh Produce Association)的新鮮農產品基金會共同運作,並獲得聯邦政府支持的「永續包裝創新實驗室」(SPIL),已撥出首批250萬美元資金,用於一系列永續包裝創新的研究與開發專案。 根據克萊姆森大學永續包裝助理教授及該計畫負責人 James Sternberg 的說法,此舉旨在幫助美國價值1,430億美元的特色農產品出口產業,遵守並在需要永續包裝變革(例如減少塑膠使用和增加回收成分)的國際市場上保持競爭力。這些市場包括即將實施的歐盟《包裝與包裝廢棄物法規》(EU Packaging and Packaging Waste Regulation),以及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地的法規。 專案領域的例子包括有助於減少整體包裝的保護性塗層,以及可堆肥的包裝組件,如貼紙。Sternberg 表示,SPIL 目前正在進行第二輪資金發放,打算在秋季發出新的提案徵集,以分配剩餘資金。   深度分析 : Sternberg 解釋說,美國農業部(USDA)的海外農業服務處在2024年為 SPIL 提供了500萬美元的資金。他指出,雖然其支持「特色農產品」的任務聽起來很小眾,但這個類別包含了大多數水果和蔬菜,不包括小麥、大豆和玉米等主要農作物。 該實驗室有三個方向:應用研發(實驗室階段)、技術加速器(準備擴大規模的創新),以及規模化與試點(將製造專案規模化以實現商業化)。克萊姆森大學在其新聞稿中指出:「這些許多仍處於商業化前期的早期專案,正在利用 SPIL 的資金來加速市場準備、獲得必要的認證(如 BPI, TUV, ASTM D6400),並啟動試點規模生產。」 根據 USDA 的新聞稿,一些商業專案的例子包括: Akorn Technology: 透過與業界夥伴合作的商業規模試點,推進經驗證的可食用黃瓜和甜椒薄膜塗層。 Biologiq: 試點和驗證 BioLogiQ 經認證的植物基材料,用於特色農產品的包裝和規模化,包括可堆肥設計和另一種利用消費後回收塑膠的設計;適用於多種水果、蔬菜、葉菜,以及用於運輸的棧板和棧板包裝膜。 Kwik Lok: 測試和實地試點可堆肥的袋子封口和標籤,其中也包含可追溯性數據。 NatureSweet :測試並將新鮮番茄包裝轉為回收 PET,包括透過實驗室規模測試、貨架期研究和實際運輸試驗來驗證包裝性能。 Savrpak:測試並優化吸濕墊,以消除運輸過程中對冷藏的需求,測試重點是酪梨。 Sway :規模化和商業化基於海藻的可堆肥包裝,應用於葡萄、櫻桃、柑橘、蘋果、綠葉蔬菜。   還有許多學術中心獲得了資助,其中一些例子包括: 克萊姆森大學: 開發和測試用於紙質杏仁包裝的交聯澱粉基阻隔塗層材料;以及一個關於可堆肥價格查詢貼紙和標籤的專案,這些貼紙和標籤由植物衍生塑膠製成,適用於蘋果、梨、甜椒、黃瓜和甜瓜等產品。 密西根州立大學: 對可回收和可堆肥的多功能瓦楞紙箱進行試點規模測試,適用於各種水果、蔬菜、香草和堅果的散裝和零售包裝。 緬因大學與 Sappi 和加州理工大學草莓中心合作: 開發用於草莓和藍莓出口的完全可回收纖維素基包裝,最終也可用於袋裝沙拉和其他即食農產品。 密蘇里大學: 開發新型可噴塗的抗菌食品包裝塗層材料,重點關注櫻桃番茄出口。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 擴大幾丁質奈米纖維包裝技術,該技術具備被動降溫功能,可延長草莓的貨架期。 Sternberg 指出,創新實驗室的概念並非 SPIL 獨有。他們希望如果 SPIL 能證明在第一輪資助中取得了顯著成果,未來就有可能爭取到更多資金。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dive.com/
Neschen
包裝未來
2025-08-04

Neschen

隨著兩款新薄膜 PP MR L-UV 和 PP MR L-UV air-matrix 的推出,Neschen 擴大了其針對大幅面印刷市場的無 PVC 材料產品線。這些產品專為滿足對 PVC 單體薄膜替代品日益增長的需求而設計,特別適用於 活動標牌、展覽和室內標牌 。 這兩款自黏式媒材均採用 60 微米厚的白色霧面聚丙烯(PP)薄膜製成, 完全不含 PVC 。它們具有出色的尺寸穩定性,並配備了可移除的水性淺灰色黏合劑,可確保在各種表面上實現可靠的黏貼。 用於印刷的 PP MR L-UV air-matrix 版本還配備了空氣通道技術,可實現輕鬆、無氣泡的應用。這對於緊急的季節性促銷活動、零售店內的品牌活化或短期標牌來說是一大優勢,即使由非專業人員也能輕鬆完成安裝。 Neschen 研發主管 Yvonne Galinski 博士解釋道:「在開發新的印刷媒材時,我們不僅關注印刷品質和易用性,還關注材料選擇對環境的影響及其生命週期結束後的處理方式。 聚丙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折衷方案 :它不含 PVC,尺寸穩定,機械性能堅固,並且無論是在生產還是生命週期結束後的管理方面,都比 PVC 對環境的影響更小。這使得印刷服務商和品牌可以在不影響可靠性或品質的前提下,減少其專案應用的生態足跡。」 這兩款薄膜都已針對 UV 和乳膠墨水 的使用進行了優化。它們的耐火性已通過 EN 13501 (B-s1, d0) 標準認證,適合在室內公共場所使用。     它們的設計使用壽命可達兩年,可滿足室內和有遮蔽的室外環境中的中短期應用。印刷效果可呈現出色的色彩亮度和清晰度。這些薄膜也針對切割進行了優化,包括使用標準繪圖機進行切割。 儘管無 PVC 薄膜本身不完全等同於永續,但它們與傳統 PVC 產品相比確實提供了 環保優勢 ,特別是生產過程更節省資源,廢棄時對環境的影響也更小。Neschen Coating 產品行銷經理 Moritz Weber 解釋說:「透過這些新的數位印刷薄膜,PP MR L-UV 和 PP MR L-UV air-matrix,我們刻意將 技術可靠性與減少生態足跡相結合 。它們是面向未來的解決方案,既能滿足現代傳播專案的需求,也符合負責任的採購政策。」   內容來源: https://www.gfmag.fr/
Heller 找到一種方法,能製造不會釋出微塑膠的塑膠家具
設計創意
2025-08-04

Heller 找到一種方法,能製造不會釋出微塑膠的塑膠家具

法國圖盧茲大學(Université de Toulouse)一項令人不安的新研究發現,我們在家庭、工作場所和汽車中不斷吸入微塑膠。博士後研究員 Nadiia Yakovenko 和她的團隊發現,我們每天吸入 68,000 個微塑膠顆粒 ,遠超過先前所估計的數量。   圖片來源:Anna Shvets 研究的一些主要發現: 「這些顆粒比一粒灰塵還小,比一根頭髮的寬度還要細 7 倍以上。吸入後,它們可以深入肺部。」 「我們發現的顆粒數量既令人驚訝,也令人擔憂,這是家中許多塑膠物品降解的結果,包括地毯、窗簾、油漆、紡織品及其他家居用品。」 「當微塑膠被吸入時,這些微小顆粒會進入我們的呼吸系統深處,並可能引起炎症或刺激。微塑膠攜帶有毒添加物,如雙酚 A 或鄰苯二甲酸鹽,這些物質會進入我們的血液。儘管研究仍在進行中,但人們擔心長期接觸微塑膠及其添加物,可能導致呼吸系統問題、內分泌功能紊亂,並增加神經發育障礙、生殖出生缺陷、不孕症、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風險。」 巧合的是,就在我得知這項研究的同一天,我得知家具製造商 Heller 已經找到一種方法,可以製造 不會釋出微塑膠的塑膠家具 。   經過多年的研究,他們已經 找到一種特殊的酵素 ,並將其添加到他們專有的聚合物混合物中。這種酵素不影響塑膠的耐用性或可回收性,並在家具產品內部保持休眠狀態。但如果該產品被丟棄到 厭氧環境中,例如垃圾掩埋場 ,這種酵素就會被激活並開始分解塑膠。   由於這種酵素的作用,自然存在的微生物隨後可以完全分解塑膠,最終只留下污垢和沼氣。該公司聲稱,這個過程大約需要五年時間,並且 不會留下任何微塑膠 。 他們將這項技術稱為「無憂塑膠」(Worry Free Plastic)。這是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但除非世界上所有其他塑膠製造商都加入,否則我們每天仍將面對 68,000 個微塑膠顆粒的威脅。   內容來源: https://www.core77.com/
設計新生態國際海報設計展
設計創意
2025-07-11

設計新生態國際海報設計展

為慶祝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創校70周年,該校攜手財團法人高師文教基金會及高雄市高師大獅子會,於去年11月25日~29日假高師大和平校區活動中心2樓展覽廳舉辦「設計新生態」國際海報設計展。此次展覽以「環保永續與ESG」為核心議題,廣邀來自全球33個國家的設計師參與展覽,並精選70件極具創意與深度的海報設計作品,透過視覺語言詮釋永續發展理念,為校慶活動增添一場兼具全球視野與時代意義的文化盛宴。 展覽於去年11月27日舉辦開幕儀式,當日現場嘉賓雲集,包括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長王政彥、高雄市教育局局長吳立森、國際獅子會300E-5區總監陳明賢、財團法人高師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張燦裕與董事凌錦慧、高師大獅子會會長孫偉哲、高師大視覺設計系主任廖坤鴻、策展人張芳榜,以及多位高師大校友設計師親臨支持,共同為展覽揭幕。同時吸引眾多設計界專家學者、環保倡議者及各界嘉賓共襄盛舉。此活動象徵高師大70年教育使命與全球永續責任的深度結合,也展現該校在推動環保議題上的前瞻視野及文化貢獻。 聚焦永續議題匯聚全球創意 此次展覽聚焦於當前全球關注的ESG永續議題,涵蓋環境保護、社會公平與良好治理等多元面向。主辦方邀請來自歐美、亞洲、非洲及大洋洲的國際知名設計師與新銳創作者,共同呈現兼具文化內涵與全球視角的海報設計作品。包括台灣、土耳其、中國、厄瓜多、加拿大、白俄羅斯、伊拉克、伊朗、匈牙利、印尼、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孟加拉、波蘭、阿根廷、法國、俄羅斯、保加利亞、美國、香港、埃及、烏克蘭、烏拉圭、烏茲別克、秘魯、馬來西亞、斯洛維尼亞、捷克、墨西哥、德國、澳洲、韓國及羅馬尼亞等33個國家。 展覽中,作品以多樣化的創作手法,表達對永續發展的深刻見解。韓國設計師、南首爾大學教授Byoung Il Sun博士的作品「Everything And I Are One」,借鑒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理念,強調人與自然、宇宙之間不可分割的關聯性,展現韓國文化對生命共生的深邃理解。 而來自印尼,任教於泗水理工大學(ITS)視覺傳達設計系的Naufan Noordyanto教授,他的作品以扇形樹冠為設計主題,象徵印尼文化中實用與美學並存的傳統工藝,並傳遞對森林與自然資源的尊重。該設計巧妙呼應植樹降溫的永續概念,突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價值。 另外,加拿大設計師Derwyn Goodall則以「Nature」(自然)與「Nurture」(培育)為核心主題,探索文化中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哲學觀點,並強調自然與培育之間密不可分。其作品引發觀眾對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深層反思。 這些作品以獨特的文化視角詮釋永續發展的多重意義,為觀眾帶來一場充滿創意與思辨的視覺盛宴,也激發對環境、社會與未來的更多關注與對話。 ESG與教育是高師大未來願景 自1954年創校以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就秉持著「身正為範、學高為師」的核心精神,不僅致力於培育優秀教育人才,更積極推動文化創新與社會責任。近幾年來,該校將ESG(環境、社會、治理)理念融入課程設計,鼓勵學生以創新思維回應全球挑戰,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與永續意識的專業人才。 在此次「設計新生態」國際海報設計展中,財團法人高師文教基金會與高雄市高師大獅子會提供重要支持,促成學校與國際設計界的深度合作。展覽以環保永續為主題,不僅展示全球頂尖設計師的創意作品,更搭建了文化交流與學術討論的平台。 高師大期望透過此類活動,啟發青年學子對環境議題的關注與反思,將創意與實踐相結合,轉化為推動永續發展的具體行動。這不僅彰顯高師大在教育使命上的承諾,更展示其在全球永續責任上的前瞻願景,為人類與地球的共同未來注入新希望。 創意擁抱永續設計啟發未來 「設計新生態」國際海報設計展作為高師大70周年校慶的重要篇章,完美融合教育、設計與永續理念,成為一場文化與創意的盛宴。藉由此展覽,高師大不僅向世界展示台灣設計的卓越實力,更以實際行動倡導全球攜手關注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 展覽作品以獨特視角與創新設計詮釋永續發展的深層意涵,激發觀眾對當代議題的關注與思考,期許共同感受設計如何傳遞永續精神,攜手邁向更加美好與和諧的未來。茲將70件海報作品完整刊錄,提供讀者欣賞。
研究人員發明首款透明包裝紙
永續發展
2025-06-26

研究人員發明首款透明包裝紙

一種由新開發的紙質材料製成的杯子非常透明,甚至可以透過它看到背景中的船隻。 (由日本海洋地球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提供)   研究人員研發出全世界第一種透明紙,厚度足以用作飲料容器,而且可生物降解,不會污染海洋。  科學家團隊宣布,這種紙非常透明,用這種新材料製成的紙盒中的果汁和其他飲料從外面就清晰可見。 這種材料來自植物,可被微生物分解,因此有望在未來成為塑膠容器的替代品。 這種透明紙柔韌易彎,即使在潮濕環境下也十分耐用,因此可以加工成各種形狀,例如杯子和吸管。 完成這項壯舉的科學家團隊來自包括日本海洋地球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在內的研究機構,該機構總部位於神奈川縣橫須賀。 研究成果於4月10日發表在美國學術期刊《科學進展》(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s2426 )。 研究團隊負責人、日本海洋科學技術振興院副首席研究員磯部典之對此寄予厚望。 他說:“我希望這種材料能成為對抗海洋污染的王牌。” 這個計畫始於磯部於 2017 年加入 JAMSTEC 時,他曾參與纖維素(木材和紙張的主要成分)的研究。 隨後,他親眼目睹了深海水域被大量一次性塑膠污染的嚴重程度,因為日本海洋科學技術中心擁有大量由研究潛水器記錄的影像資料庫。 當磯部看到塑膠袋和各種污染物散落在1000多公尺深的海床上時,他很快就想到用一種即使在海洋中也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材料製成的容器來代替塑膠容器。 對磯部來說,紙張似乎是特別有前途的材料之一。 但這種材料有一個嚴重的弱點。由於紙張是用木漿製成的,其粗纖維之間的縫隙會使光線散射,使成品紙張不透明。 鑑於食品業高度重視透明度,這一點尤其成問題。人們認為,允許消費者提前查看內容的包裝可以激勵購物者選擇某些產品。 在法國,一家食品製造商曾推出紙盒包裝果汁飲料,但據報道,後來至少有一次又改用塑膠容器。 這種被稱為玻璃紙的材料源自纖維素類紙張,因其透明的外觀而聞名。 挑戰在於,在目前的生產方法下,玻璃紙的厚度僅為0.03毫米。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技術上不可能生產出厚度在0.3毫米至0.7毫米之間、足以用於紙盒和其他商業包裝的玻璃紙。 考慮到這一點,磯部想到了依賴溴化鋰水溶液的方法。當時,他的一位同事正在研究這種液體,這種化學藥劑溶解絲綢和纖維素的能力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 磯部構思了一個方案,透過調節水溶液的溫度來溶解和固化纖維素,這樣就可以自由地微調完美的紙張的厚度和形狀。 隔年,也就是2018年,他開始著手開發原型。磯部將纖維素固化、清洗、乾燥,成功製作出一張超級透明卻相當厚實的紙張。 據報道,在此過程中,纖維被精細地分解成分子,從而產生一種沒有開口的緻密結構,從而使光線能夠穿過而不會發生散射。 此次研究計畫的另一個獨特之處是,研究團隊充分利用了JAMSTEC的設施和專業知識,驗證了它是否「可以在深海中真正分解」。 在載人科研潛水器「深海6500」和其他設備的幫助下,採用這種新材料的杯子被放置在海底。 這些地點包括神奈川縣相模灣沿岸三崎地區附近 757 公尺深的區域,以及日本最東端的太平洋南鳥島附近 5,552 公尺深的區域。 拍攝這些容器六個月後發現,它們逐漸崩解。三崎的一隻杯子在四個月內就消失了。 這種特種紙未來的商業應用前景越來越光明,但其高昂的成本仍是一大障礙。 這種紙質材料很難迅速變得像用石油大規模生產的合理塑膠一樣便宜,因為這種獨特的物質目前只能在專門的實驗室中製造。 由於這個障礙,磯部和他的同事們正在絞盡腦汁,希望能讓各大製造商對他們的研究感興趣。 科學家計劃提出一種更便宜的生產技術,類似於製造紙盒和其他常見紙板的技術。他們也希望設計一條專門的生產線來控制能源消耗。 “我設想的社會是,我們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都完全來自生物體產生的物質,”磯部說道,“同時,日常用品也應該被小心地反複使用。”   內容來源: https://www.asahi.com/ajw/
藝術裝置使用 41,415 根吸管來挑戰消費和浪費的觀念
設計創意
2025-06-05

藝術裝置使用 41,415 根吸管來挑戰消費和浪費的觀念

自從我們意識到一次性塑膠吸管對環境的危害以來,餐廳、咖啡館,甚至家庭都開始尋找替代品。看到那些可愛的海龜因為被丟進水裡的吸管而無法呼吸,我們深受其害,於是開始考慮使用紙質吸管、可食用吸管,或者乾脆不用吸管。然而,仍然有許多機構和個人似乎對這個環境問題漠不關心,所以我們仍然看到數百萬個一次性塑膠製品堆積在垃圾掩埋場。 A+U Lab 將永續性與設計完美融合,推出了「41,415 根吸管」裝置藝術,這件充滿活力的模組化裝置完全由塑膠吸管製成。這座臨時裝置位於韓國釜山,重新構想了這種隨處可見的一次性物品,將其轉化為一種沉浸式的空間體驗。它不僅在視覺上令人震撼,更深刻地反思了一次性塑膠對環境的影響,引發了人們對負責任消費的討論。 設計師: A+U Lab 這款引人注目的藝術裝置,是對創意再利用的詮釋,其形狀似棱柱體,由41,415根廢棄塑膠吸管精心打造而成。紅、黃、橙、白和透明吸管組成的鮮豔色彩,賦予了作品俏皮又引人深思的美感。其令人印象深刻的尺寸令人矚目:長11.4米,寬3米,高2.75米。數千根吸管被精心排列成一個引人入勝的方格網格,並透過客製化設計的雷射切割壓克力接頭連接起來。   這種創新的連接系統不僅確保了大型雕塑的結構完整性,還使其易於組裝、高效拆卸和便捷運輸,暗示著該藝術品具有旅行和與不同觀眾互動的潛力。這種與生俱來的移動性,加上回收材料的使用,強烈地強調了該計畫對可回收原則的堅定承諾,以及材料再利用在當代藝術領域帶來的變革潛力。稻草結構的多孔特性進一步促進了與光影的奇妙互動,當觀眾在其限定的空間內移動時,創造出動態的視覺體驗。 這項雄心勃勃的藝術創作是對塑膠垃圾的有力詮釋,它將無處不在的一次性物品轉化為引人入勝、意義非凡的藝術形式,引發人們對消費和環境責任的反思,呼應了藝術界日益增長的可持續實踐和傳遞影響力信息的趨勢。透過將廢棄材料重新利用為藝術作品,他們能夠挑戰人們對垃圾的認知以及我們消費和丟棄物品的方式。它展現了精心設計如何將日常物品轉化為強大的藝術表達和社會評論媒介,引導觀眾重新思考這些滲透到他們日常生活中的材料。   內容來源: https://www.yankodesign.com/
印刷包裝業的綠色製程實務-2
包裝未來
2025-10-20

印刷包裝業的綠色製程實務-2

參、全產業鏈綠色管理與社會責任 一、綠色供應鏈與生命週期管理 因應氣候的變遷,近年來全世界或國內知名品牌商及上櫃上市公司要全面推行ESG工作,為積極回應全球永續發展行動與國家淨零排放目標,國內金管會在2022年3月3日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分階段推動全體上市櫃公司於2027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之確信,營造健全永續發展(ESG)生態體系。2024年台灣政府委託工研院舉辦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三次考試,將近2萬人報考通過率平均只有52.1%,考證取得不易,如表7第三次只有35.81%。台灣各行業都努力推動2050年淨零目標,印刷相關產業規模大多未列入政府的要求,但受到品牌商的要求而必須提早推動碳盤查與碳足跡活動,建議印刷產業,如有政府辦理相關碳淨零課程都應該派人參與。 而在台灣印刷相關企業推動ESG比較有成效,例如正隆紙業(https://www.clc.com.tw/csr)和永豐餘(https://esg.yfy.com/zh-tw/report)等,可參考各家永續報告書。而中國包裝印刷企業則以康美包(SIG),它是全球兩大無菌紙包裝系統供應商之一,深圳市裕同包裝科技(https://cn.szyuto.com/),其包裝印刷業務涵蓋消費電子、個人護理、酒類、食品、醫療保健及菸草等六大核心領域,他們推動ESG成效可以當台灣包裝印刷業參考,較多資料可參考榮續智庫研究中心所出版的包裝印刷行業ESG案例白皮書。 ●表7:113年度第三次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鑑定通過人數統計情形  二、標準化與認證體系 推動包裝印刷外銷,必須建立符合客戶要求綠色製程與國際標準認證,例如ISO 9001、ISO 14001、ISO 45001是基本國際標準認證。而在環保意題上,以推動FCS認證及ISO 14064-1碳盤查是品牌客戶的要求。另外參與印刷標準化的好處,除了可以增加業務訂單外,最重要是提升公司自己內部技術精進與知識成長。目前台灣推動印刷標準化認證以G7與GMI居多,大多數是客戶導向居多,另外與印刷有密切相關的色彩領域,建議印刷業者應鼓勵員工參由工研院舉辦iPAS色彩規劃管理師考試,考試通過給與實質獎勵或認同優先聘用通過考試任用色彩管理工作。 但這裡要說明的是,並不是通過標準化後就沒有問題,印刷只要涉及到色彩顏色問題時,有時候真的無所適從,只能從經驗與技術跟客戶溝通,現在筆者以印刷實務工作經驗分享一下有關處理色差問題。印刷業是以客戶為導向的行業,客戶說的算,出錢(有權利說的算)就是標準,這也是困擾著我們認真執行標準化的廠商,想要與廠商好好透過溝通達成共識,但有時候還真的很難,大家主觀都很強,尤其是設計師,筆者認為好的設計師一定要懂些專業的印刷知識。 我們一直認為先印先贏,常常碰到的是已經印刷過的舊品追印(新客戶轉單的印件),說簡單就是照著印就好,但事實上並不簡單,可能客戶給你的檔案與樣品是不一樣,再加上每家印刷廠的印製條件不同(因印刷五大要素都不同能夠接近就不錯),建議打上中下限的樣請客戶重新確認。舉例,印刷樣的四色濃度都已超過廠內的標準濃度很大時,勉強打樣追到客戶樣,但正式印刷時就很難控制常會發生深淺的印件。印刷標準化(如GMI)一般是以導表上23個色塊做為檢驗標準,只要分數達到要求就算接受。印刷技師最主要的控制點是KCMY滿版色加RGB疊印色,另外12個網點值及3個灰度值可以由印前協助修正版調。例如印刷標準濃度是K1.8、C1.5、M1.5、Y1.0,客戶提供樣是要印到K2.3、C1.8、M1.8、Y1.4的濃度遠遠超過標準時,這也是標準化被牽著走的最大困境,筆者建議若溝通無效寧可放棄訂單。 肆、前瞻技術研發與未來趨勢 一、環保型新穎材料與節能減廢新製程開發 在包裝設計上為了增加顏色金屬感,早期普通印刷是採用印製金屬墨或熱燙居多,後UV印刷技術成熟後,金屬複合材質被廣泛使用與應用在設計商品上,白墨加特別色加互斥油效果在設計上應用可以讓設計美感發揮到極致,雖然印製過程常有印刷適性問題發生,但經多年來大家在材料、油墨及技術經驗的改進後,已進入穩定的生產製程,但近年環保要求複合材如特多龍因有紙質與塑膠結合或印刷完貼膜製程,慢慢在設計上被禁用,主要是回收上處理過程較麻煩,近年來冷燙的製程也較成熟慢慢被接受  (以品質而言沒有金屬複合材表現效果好),冷燙技術替代金屬複合材是可以兼顧功能性與環保性的一種選擇。 另外在節能減廢製程首選的印刷方式數位印刷,但在數位還沒完全取代傳統的印刷方法,推動廣色域印刷技術(CMYKROG)取代包裝上常用特別色製程,主要目的是不要因為特別色,更換洗車的浪費時間與材料(經驗統計洗特別色要多花費20~40分鐘,另外洗劑的清洗與回收也是增加成本)。當然廣色域也是有許多限制,要有7色以上印刷設備,另現階段有些廣色域色彩無法達到客戶的要求(這也是必須與客戶溝通),同時在印製技術上要求比正常印刷技術高,這是目前廣色域印刷技術未能被接受及較難以推動的主要原因。 二、AI智慧應用與數位化生產 近幾年AI人工智慧廣泛被各產業開發與應用,印刷業當然也不例外,在圖像特效處理與色彩調整已經使用非常普遍,未來也一定會與數位設備結合,雲端設計加數位印刷結合後加工一貫製程,實現可降低運輸成本與環境影響。例如包裝結構設計、版面設計加印後加工設計等可在雲端設計好,客戶可完成設計稿,同時可模擬3D即展開視覺效果,減少傳統製程的時間浪費。例如中國「包小盒」網站也分成中國版(https://www.baoxiaohe.com)與國際版https://www.pacdora.cn),筆者看到好用的平台也樂與大家分享,但一定要親自使用過才真正知道是否適合自己(見圖8)。當然希望台灣也能夠開發類似的平台,提供台灣印刷業與設計業使用,相信好用的平台或軟體大家都願意付費使用。 總之,為達到綠色包裝印刷的製程,從實際的工作經驗來分享那些工作是可以做到,那些工作可能要在花一些時間才能改進或達到目標,有些事情說的容易但真正實施起來在過程中常衍生一些無法克服的問題,需要長時間的累積經驗或花更多心力才能進步一點點或改善一些。台灣印刷業基本上是服務業,也是傳統產業,係以客戶導向的行業,若要實現減碳的環保包裝印刷製程,應從客戶端在設計上採用簡約的設計風格,材料採用更環保被印材,如再生紙張或FSC的紙,而印刷顏色以四色為主,採用上光取代貼膜製程。印刷廠可以做的是將傳統印版改環保免沖洗版,油墨溶劑型改成水性及無毒環保墨,少量印件將以數位印刷機為主。推動廣色域印刷7色印刷取代包裝印刷常用特別色需洗車的浪費。但理想與實際往往有些落差,鼓勵大家都要親自做過才能獲得寶貴經驗。(見圖9) ●圖8(左):包小盒中國版網站首頁內容 ●圖9(右):國內印刷業基本上是傳統產業,若要實現減碳的環保包裝印刷製程,應從客戶端及印刷廠在設計上、紙張材料、印前、印刷、印後加工等多方配合
印刷包裝業的綠色製程實務-1
包裝未來
2025-10-20

印刷包裝業的綠色製程實務-1

綠色製程是各行各業響應世界各國減碳的具體表現手段,也是印刷業未來無法規避減碳的工作,本文將針對包裝印刷業如何導入綠色製程的印刷技術分享。印刷包裝產業的綠色製程實務是實現碳中和目標、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結合產業趨勢、技術創新及企業實踐,從材料、技術、管理等多方面總結綠色製程的核心實踐ESG精神。首先所謂綠色印刷製程指的是採用環保材料和技術,而印刷過程中能夠減少污染、節約能源及過多的浪費資源,同時希望在消費者使用商品後的印刷品廢棄後能夠容易回收,而且達到再利用或再循環、材料可自然降解,進而對生態環境影響最小的一種印刷製程。 印刷廠為了能夠實現綠色包裝印刷,本文筆者將以環保材料與原稿設計減量、低碳生產技術優化、全產業鏈綠色管理與社會責任、前瞻技術研發與未來發展趨勢四大主題來展開說明。 壹、環保材料與原稿設計減量 一、尋找綠色環保材料替代高汙染源材料 主要如使用低VOCs排放油墨,替代傳統含苯或二甲苯的油墨,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推廣FSC或PEFC認證紙張、再生紙、生物降解材料,以及無氟(PFAS)、無氯(PVC)包裝材料,降低環境毒性。以企業案例來說:正隆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紙業致力於產品研發,推動綠色生產、節能減排及低碳環保等永續發展廠商,是多家國際知名品牌綠色包裝夥伴。例如台灣環保家庭用紙品牌「蒲公英」,強調100%使用再生紙與潔淨能源生產,是台灣第一個「環保標章」、「FSC COC」、「碳足跡」等三重認證的優質家庭用紙產品。(見圖1) 在環保油墨方面,國內東明油墨公司至今已達成符合2025年MOSH/MOAH法國礦物油之平版印刷油墨。使用全植物有機物製造,並取得「C2C搖籃到搖籃」環境永續經營認證。針對植物基油墨,如大豆油墨或亞麻籽油墨,是目前綠色油墨的重要選擇之一。這類油墨主要成分是從植物中提取的油脂,取代傳統的石油基溶劑。相比石油基油墨,植物基油墨具有多項環保優勢,其主要說明如下:(1)可再生性╱植物基油墨使用可再生資源,降低對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的依賴,減少碳足跡。(2)低VOC排放╱植物油基質的使用顯著減少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放,這有助於改善工作環境中的空氣質量,並減少對臭氧層的破壞。(3)易於分解╱植物基油墨中的油脂較容易在自然界中分解,減少油墨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見圖2)   ●圖1(左):正隆蒲公英家庭用紙產品   ●圖2(右):東明油墨法國礦物油的平版印刷油墨 現在環保意識抬頭與數位化快速發展的時代,一般商業印刷廠若沒有跟進,可能會在這激烈的商業競爭中消失,這也是目前國內印刷業都要轉型朝向包裝印刷發展的主因。理想與實際常常會有一段落差,從經驗得知採用環保的材料將碰到兩大考驗,一是成本增加,一是印刷適性問題,例如採用FSC的紙張,成本會增加5~10%,含紙價及認證費   (見圖3)。環保再生紙價格較低,但品質不太穩定,會衍生許多印刷製程中無法預防的品質異常,如紙屑多易造成深色系列的白點等缺陷。另外印刷廠為什麼不輕易變換材料,尤其是油墨,一旦更換全新品牌油墨後,可能廠內要花費3~6個月去適應與調整,因色彩控制是最難的,色差是平版印刷業永遠的痛。不是改了環保配方一切都如意,最近經歷的案例是某日本品牌的冷燙膠原先都認為品質最佳,價格也高許多,變更環保配方後(廠商自己說),冷燙效果品質就回不去,考量品質只能放棄使用。當環保、品質、價格三者無法兼顧時,就需要經驗與智慧的抉擇,沒有親身經歷的事是無法體會到真義。 二、減量化設計 一般印刷業是根據客戶的要求執行印刷,要能夠達到符合環保的綠色印刷,最主要還是來自設計端原始設計樣,現在設計業也提倡透過輕量化包裝、可重複使用設計並減少材料使用,同時提升可回收性設計。但事實上坊間的設計為了包裝美觀與視覺上讓產品內容充足,會誇大設計與在內包裝做更大空間感設計,實質內容物放置是縮減許多,感覺有欺騙消費者的設計行為。常見的是禮品包裝設計,如圖4感覺一層可以放三包,實質上只有兩包,下面是補上面的空間。 從設計端去減少包裝材料的使用,避免過度包裝是未來的趨勢,以永豐餘集團捷比達公司推動低碳設計製造以達到國際品牌客戶包裝永續要求作案例分享,資料參考TIGAX 24印刷傳播科技研討會相關內容,綠色包裝設計指標4R是指減少使用(Reduce)、物盡其用(Reuse)、循環再造(Recycle)、替代使用(Replace)。具體行動是採用定義合理的包裝用量,避免過度包裝。定義合理的包裝尺寸,追求裝櫃量最佳化,第三方碳排放數據庫,塑化包裝材料含量的去除或優化,友善包裝件結合方式。 在傳統包裝設計與現代綠色包裝設計兩者的比較如下:傳統設計依據客戶對產品提出的功能、性能、質量與成本等需求而設計。而綠色設計由環境來決定產品設計的方向,換句話說,環境的考量在產品設計開發中是和產品利益同等重要。傳統設計的設計師,很少或根本沒有考慮有效的資源再生利用及生態環境的影響。綠色設計要求設計師在產品構思及設計階段,就必須考慮降低能源消耗、資源重複利用,以保護生態環境。傳統設計在製造和使用過程中較少考慮產品回收等問題,用完即廢棄。綠色設計在產品製造和使用過程中,要做到可拆卸、易回收,不產生有毒物質及最少的廢棄物。 ●圖3(左):FSC商標  ●圖4(右):常見包裝模式喜好採用結構設計,透過視覺讓內容物有較多的感覺 貳、低碳生產技術優化 一、數位印刷與智慧技術 考量低碳生產在所有印刷技術中,當然首推數位印刷為最佳的選擇,這也是近年來大家期望看到是否有量產型及寬幅的數位印刷機出現,從陳政雄董事長研討為專題分享「drupa 24展會科技啟示」,從專題或專書分享中可得知數位印刷機仍持續的發展中,但要真正能夠完全取代傳統的印刷方式,仍需要一段長時間的努力。近年AI人工智能急速發展,以智慧化生產控制深入數位印刷流程,例如即時監控墨水用量、印刷速度與溫度,並自動調整參數以維持品質一致性。AI還能預測設備故障,減少停機時間,未來導入數位印刷機應用,說不定會有神奇發展機會。(見圖5) 在包裝與標籤印刷業務中,電子商務和品牌個性化需求驅動包裝印刷市場,數位印刷技術可以快速生產客製化標籤、防偽設計及可變數據(例如QR Code),尤其適合短版印刷。當然目前數位印刷機存在不利發展因素很多,但最主要還是大量生產的成本過高,機器本身的壽命比傳統印刷機器短,以及投資金額較高等問題。雖然是高投資成本,數位印刷機初期設備與技術升級費用較高,可能限制中小企業採用,但長期可以透過節省耗材與人力成本平衡,尤其是印刷業面臨技術工人短缺,企業加速導入自動化設備與機器人,減少對人力的依賴。以長遠來看,數位印刷機的未來將以「智能化、環保化、客製化」為核心,結合AI與新材料技術,持續擴張應用並推動產業升級,企業需關注環保綠色製程及推動ESG的最佳選擇。 二、節能設備與技術創新 印刷業碳排放來源主要為墨水原料與印刷製程中電力能耗,因此許多印刷企業開始關注如何優化印刷生產設備,減少能源消耗,並引入替代能源,進一步降低碳足跡。對於油墨而言,環保型油墨的研發成為減少碳排放的關鍵方向。傳統的油墨大多包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這不僅對環境造成污染,也對健康產生風險。因此,印刷業逐漸開始採用水性、LED UV光固化墨水取代傳統溶劑型高碳排墨水。隨著消費者對綠色環保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企業推行減碳策略不僅能提升品牌形象,還能帶來更大的市場佔有率,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傳統印刷業者如凹版與柔版印刷技術,碳排放量較高,將是碳稅政策下的主要受影響對象。然而透過以下措施,這些企業仍能有效應對:(1)技術升級╱引入更加節能的設備,並改進乾燥系統以減少能耗。(2)轉換低碳墨水╱選擇使用環保型的墨水,例如水性油墨或UV LED油墨,以減少碳排放。相較傳統印刷業,數位噴墨技術碳排放較低,而且大多使用環保墨水,在碳稅政策下具有相對優勢。低能耗綠色印刷技術(如LED UV取代傳統UV)使能耗降低,生產效率提升。筆者於去年12月初參觀台中青水彩色印刷最近完成添購生產9色加雙上光,LED UV與傳統UV共用是最好的典範,圖6為筆者與印刷先進現場參觀合照。 ●圖5(左):由印刷人雜誌社出版、陳政雄編著的drupa 2024展覽介紹 ●圖6(右):筆者(右4)參觀青水印刷最新印刷機設備與印刷先進合照 
您跟上最新的包裝法規了嗎?
包裝未來
2025-08-25

您跟上最新的包裝法規了嗎?

在 2024 年,以及 2025 年及未來,全球有大量影響包裝產業的法規即將生效。在本文中,我們將回顧其中許多法規,為我們的會員提供最新資訊。請記住,即使您在某個地區沒有實體據點,只要您的產品在那裡銷售,您就可能受到當地法律法規的約束,並且必須遵守。   過去幾年,隨著世界各國政府著手解決日益嚴重的包裝廢棄物問題、石油基材料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以及強制實施回收與再生材料的使用,包裝產業的監管環境正逐漸升溫。對於品牌商、零售商及其包裝轉化合作夥伴而言,掌握這些變化至關重要,以便能夠在世界各地多樣化的市場中銷售或分銷產品。 在美國,現任聯邦政府強烈傾向於反對監管。然而,州級法規不太可能受到這種意識形態變化的影響。此外,在全球其他市場,尤其是歐洲,監管環境也沒有放鬆。   五個州正在推行包裝生產者延伸責任(EPR)法案   首先,從紐約州開始談起,這對大多數產品來說是個龐大市場。截至本文撰寫時,該州的《包裝減量與回收基礎設施法案》(PRRIA)已成功通過參議院環境保護委員會,並在州議會的委員會中審議。該法案很可能在今年成為法律。根據該州資訊,「PRRIA (S.1464/A.1749) 旨在透過要求公司減少整體包裝使用、提高可回收性、資助回收基礎設施、支持市政回收計畫,並消除包裝材料中的毒素,以顯著減少包裝廢棄物。」 參議院版本「將要求淨收入超過 100 萬美元、銷售或分銷特定材料和產品的公司,減少包裝、改善回收與回收基礎設施、在經濟上支持市政回收計畫,並減少包裝中的毒素。這項立法將回收責任從市政當局轉移,並透過建立永續包裝解決方案,確保產品生產者符合我們的利益。」一旦簽署成為法律,該法案將立即生效。 法案文本指出,緬因州、俄勒岡州、科羅拉多州和加州已實施了類似計畫。[明尼蘇達州也已實施。] 事實上,緬因州是全美第一個通過**《包裝生產者延伸責任》(EPR)** 法案的州,該法案要求大型企業和製造商協助支付其浪費性包裝(其中大部分是塑膠)的回收成本。該法案於 2021 年 7 月通過。 顯然,要確定具體如何實施仍有許多工作需要完成,而這項工作正在進行中。它涉及一個競爭性招標流程,以選出一個管理組織,負責監督該計畫、收集和分配資金,並報告計畫的整體進展。預計市政當局要到 2026 年底或 2027 年才能從該計畫中獲得任何資金。 這些 EPR 法案實際上將回收成本的責任從納稅人轉移到包裝生產者身上。這包括亞馬遜和沃爾瑪等零售商,以及寶潔等品牌商。 在俄勒岡州,《塑膠汙染與回收現代化法案》於 2022 年 1 月 1 日生效。涵蓋的材料包括包裝、食品服務用品以及印刷和書寫紙。同樣地,實施需要時間,但預計生產者的繳費義務將於今年夏天開始。 科羅拉多州預計其 EPR 費用結構將於今年秋季公布,生產者將於 2026 年開始繳納這些費用。加州預計將於 2026 年 4 月公布其費用表,EPR 繳費義務將於 2027 年開始。 加州的包裝 EPR 法案,即《參議院第 54 號法案》(SB 54),又稱《塑膠汙染預防與包裝生產者責任法案》,於 2022 年通過,由加州資源回收與恢復部(CalRecycle)監督。 在這些州中,有幾個 要求 向圓形行動聯盟(Circular Action Alliance, CAA)註冊。這是一個成立於 2022 年、由生產者主導的組織。它是唯一獲准在美國實施紙張和包裝 EPR 法案的組織。該組織提供資源,幫助生產者更好地了解並為其在已實施或正在推行的 EPR 法案州中的義務做好準備。 有關包裝 EPR 法案現狀的詳細摘要可在此處找到。預計未來會有更多州開始通過這些法律。   印刷油墨面臨新法規   印刷油墨已受到一段時間的監管,而該產業也對這些法規做出了回應。然而,新的、更廣泛的法規正在(潛在地)出現。以華盛頓州 擬議的印刷油墨禁令 為例。此前,該州限制使用含有多氯聯苯(PCBs)的油墨。現在,他們正尋求擴大範圍,強制移除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也稱為「永久化學物質」)、鄰苯二甲酸酯和某些重金屬。含有這些物質的油墨用於 DTG(直噴)、網版印刷和熱昇華的油墨配方中。這項對油墨重組的要求可能會對服裝裝飾業務產生相當大的破壞性影響,可能導致成本增加和色彩性能變化。   轉向歐洲   如前所述,歐洲的監管環境比美國更嚴格、更先進。《歐盟包裝和包裝廢棄物條例》(PPWR)於 2024 年 12 月通過,旨在減少包裝廢棄物、促進循環經濟並協整個歐盟的包裝規則,其措施包括廢棄物減量目標、再生材料含量要求,以及對某些一次性塑膠包裝的禁令。預計到 2030 年,這些措施將顯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用水量,同時預防和減少包裝和包裝廢棄物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負面影響。 除了對某些一次性塑膠的限制外,這些規則還要求將包裝的重量和體積最小化——例如,透過調整運輸箱尺寸來最大限度地減少填充物的需求。它也為包裝中的最低再生材料百分比設定了目標。這些法規預計將在 2026 年 8 月生效。   結論   全球圍繞包裝的監管環境正在升溫。無論是油墨、填充物還是過度浪費,品牌商、零售商和包裝轉化商都應密切關注這些發展,並制定計畫以滿足其要求。因為在一些較大的市場——加州、紐約、歐洲等——法規更為嚴格,無法滿足這些要求可能會對營收和利潤造成影響。 好消息是,隨著要求被澄清並實際立法,有資源可以幫助利害關係人應對這些監管挑戰。這包括前面提到的圓形行動聯盟等。   結語   我最近採訪了 Living Ink Technologies。我提到這家公司的原因是,他們開發了一種以生物為基礎的替代品,可替代碳黑基油墨。其來源是工業廢料,該公司目前正在大規模運營,並被許多品牌認可為傳統黑色油墨的替代品。目前看來,碳黑這種用於黑色油墨的石油基顏料尚未引起監管機構的注意。但碳黑基油墨很可能遲早會成為目標。(在紐約,它已經成為目標了。—編者註)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消費者期待永續包裝——但支付意願下降
包裝未來
2025-08-18

消費者期待永續包裝——但支付意願下降

2025年《永續產品包裝》研究結果:消費者主要關注減少垃圾,並常將永續包裝與正面的品牌形象聯繫起來。(圖:Simon-Kucher & Partners) 圖文翻譯: 66% 的消費者認為減少垃圾是永續性的核心特徵。 63% 的人將永續包裝與正面的品牌形象聯繫在一起。 54% 的人表示願意為此付款,但這一比例低於往年。 年輕消費者比年長消費者明顯更願意接受。 74% 的人樂見政府制定減少包裝的法規。 62% 的人可以接受外觀上的小瑕疵,但不能犧牲耐用性或衛生。   一項新調查顯示:永續性對許多人來說是包裝的必備條件。大多數人希望減少垃圾並使用環保材料,但在價格、耐用性和衛生方面有明確的界限。 永續性在購買決策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包裝方面。根據策略顧問公司 Simon-Kucher 最新的《永續產品包裝》研究,66%的受訪者認為避免包裝垃圾是最重要的特徵。超過60%的人還支持使用回收、可回收或可生物降解的材料。然而,二氧化碳足跡對許多人來說是次要的。「消費者想要可見、簡單的解決方案——減少垃圾是核心主題,」Simon-Kucher 的資深合夥人 Daniel Bornemann 博士說。   永續包裝能改善品牌形象:63%的受訪者因此對企業產生更正面的觀感。這在化妝品或外帶食品等領域尤其可能是一個優勢。「透明度必須到位,」Simon-Kucher 的資深總監 Mark-Daniel Rentschler 強調。關於材料和環境影響的資訊應該清晰易懂——例如透過標籤、QR碼或認證。 然而,這項研究也顯示,支付意願正在下降。目前有54%的人願意支付更多費用——這比2021年(81%)明顯減少。可接受的額外費用平均為8%。年輕、城市和高收入群體表現出高於平均水準的開放態度。「永續性被視為一種標準而被期待——但只會在選擇性地情況下被付費,」Simon-Kucher 的資深總監 Stephanie Sparber 說。 在設計方面,只要功能不受影響,消費者願意妥協。62%的人可以接受外觀上的小瑕疵,但在耐用性或衛生方面則幾乎不接受。74%的人贊成歐盟自2025年2月起實施的減少包裝的法規。Bornemann 總結道:「現在投資於永續、功能性且與眾不同的包裝解決方案的企業,將獲得品牌優勢——並避免落後於時代。」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de/
USDA 為價值1,430億美元的特色農產品出口產業提供包裝創新資金
包裝未來
2025-08-18

USDA 為價值1,430億美元的特色農產品出口產業提供包裝創新資金

圖片來源:Hispanolistic via Getty Images 在農夫市集陳列的草莓。由 USDA 支持的「永續包裝創新實驗室」認識到,價值1,430億美元的特色農產品出口產業若想蓬勃發展,就必須應對日益複雜的外國包裝法規所帶來的挑戰。   重點摘要: 透過克萊姆森大學(Clemson University)和國際新鮮農產品協會(International Fresh Produce Association)的新鮮農產品基金會共同運作,並獲得聯邦政府支持的「永續包裝創新實驗室」(SPIL),已撥出首批250萬美元資金,用於一系列永續包裝創新的研究與開發專案。 根據克萊姆森大學永續包裝助理教授及該計畫負責人 James Sternberg 的說法,此舉旨在幫助美國價值1,430億美元的特色農產品出口產業,遵守並在需要永續包裝變革(例如減少塑膠使用和增加回收成分)的國際市場上保持競爭力。這些市場包括即將實施的歐盟《包裝與包裝廢棄物法規》(EU Packaging and Packaging Waste Regulation),以及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地的法規。 專案領域的例子包括有助於減少整體包裝的保護性塗層,以及可堆肥的包裝組件,如貼紙。Sternberg 表示,SPIL 目前正在進行第二輪資金發放,打算在秋季發出新的提案徵集,以分配剩餘資金。   深度分析 : Sternberg 解釋說,美國農業部(USDA)的海外農業服務處在2024年為 SPIL 提供了500萬美元的資金。他指出,雖然其支持「特色農產品」的任務聽起來很小眾,但這個類別包含了大多數水果和蔬菜,不包括小麥、大豆和玉米等主要農作物。 該實驗室有三個方向:應用研發(實驗室階段)、技術加速器(準備擴大規模的創新),以及規模化與試點(將製造專案規模化以實現商業化)。克萊姆森大學在其新聞稿中指出:「這些許多仍處於商業化前期的早期專案,正在利用 SPIL 的資金來加速市場準備、獲得必要的認證(如 BPI, TUV, ASTM D6400),並啟動試點規模生產。」 根據 USDA 的新聞稿,一些商業專案的例子包括: Akorn Technology: 透過與業界夥伴合作的商業規模試點,推進經驗證的可食用黃瓜和甜椒薄膜塗層。 Biologiq: 試點和驗證 BioLogiQ 經認證的植物基材料,用於特色農產品的包裝和規模化,包括可堆肥設計和另一種利用消費後回收塑膠的設計;適用於多種水果、蔬菜、葉菜,以及用於運輸的棧板和棧板包裝膜。 Kwik Lok: 測試和實地試點可堆肥的袋子封口和標籤,其中也包含可追溯性數據。 NatureSweet :測試並將新鮮番茄包裝轉為回收 PET,包括透過實驗室規模測試、貨架期研究和實際運輸試驗來驗證包裝性能。 Savrpak:測試並優化吸濕墊,以消除運輸過程中對冷藏的需求,測試重點是酪梨。 Sway :規模化和商業化基於海藻的可堆肥包裝,應用於葡萄、櫻桃、柑橘、蘋果、綠葉蔬菜。   還有許多學術中心獲得了資助,其中一些例子包括: 克萊姆森大學: 開發和測試用於紙質杏仁包裝的交聯澱粉基阻隔塗層材料;以及一個關於可堆肥價格查詢貼紙和標籤的專案,這些貼紙和標籤由植物衍生塑膠製成,適用於蘋果、梨、甜椒、黃瓜和甜瓜等產品。 密西根州立大學: 對可回收和可堆肥的多功能瓦楞紙箱進行試點規模測試,適用於各種水果、蔬菜、香草和堅果的散裝和零售包裝。 緬因大學與 Sappi 和加州理工大學草莓中心合作: 開發用於草莓和藍莓出口的完全可回收纖維素基包裝,最終也可用於袋裝沙拉和其他即食農產品。 密蘇里大學: 開發新型可噴塗的抗菌食品包裝塗層材料,重點關注櫻桃番茄出口。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 擴大幾丁質奈米纖維包裝技術,該技術具備被動降溫功能,可延長草莓的貨架期。 Sternberg 指出,創新實驗室的概念並非 SPIL 獨有。他們希望如果 SPIL 能證明在第一輪資助中取得了顯著成果,未來就有可能爭取到更多資金。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dive.com/
Neschen
包裝未來
2025-08-04

Neschen

隨著兩款新薄膜 PP MR L-UV 和 PP MR L-UV air-matrix 的推出,Neschen 擴大了其針對大幅面印刷市場的無 PVC 材料產品線。這些產品專為滿足對 PVC 單體薄膜替代品日益增長的需求而設計,特別適用於 活動標牌、展覽和室內標牌 。 這兩款自黏式媒材均採用 60 微米厚的白色霧面聚丙烯(PP)薄膜製成, 完全不含 PVC 。它們具有出色的尺寸穩定性,並配備了可移除的水性淺灰色黏合劑,可確保在各種表面上實現可靠的黏貼。 用於印刷的 PP MR L-UV air-matrix 版本還配備了空氣通道技術,可實現輕鬆、無氣泡的應用。這對於緊急的季節性促銷活動、零售店內的品牌活化或短期標牌來說是一大優勢,即使由非專業人員也能輕鬆完成安裝。 Neschen 研發主管 Yvonne Galinski 博士解釋道:「在開發新的印刷媒材時,我們不僅關注印刷品質和易用性,還關注材料選擇對環境的影響及其生命週期結束後的處理方式。 聚丙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折衷方案 :它不含 PVC,尺寸穩定,機械性能堅固,並且無論是在生產還是生命週期結束後的管理方面,都比 PVC 對環境的影響更小。這使得印刷服務商和品牌可以在不影響可靠性或品質的前提下,減少其專案應用的生態足跡。」 這兩款薄膜都已針對 UV 和乳膠墨水 的使用進行了優化。它們的耐火性已通過 EN 13501 (B-s1, d0) 標準認證,適合在室內公共場所使用。     它們的設計使用壽命可達兩年,可滿足室內和有遮蔽的室外環境中的中短期應用。印刷效果可呈現出色的色彩亮度和清晰度。這些薄膜也針對切割進行了優化,包括使用標準繪圖機進行切割。 儘管無 PVC 薄膜本身不完全等同於永續,但它們與傳統 PVC 產品相比確實提供了 環保優勢 ,特別是生產過程更節省資源,廢棄時對環境的影響也更小。Neschen Coating 產品行銷經理 Moritz Weber 解釋說:「透過這些新的數位印刷薄膜,PP MR L-UV 和 PP MR L-UV air-matrix,我們刻意將 技術可靠性與減少生態足跡相結合 。它們是面向未來的解決方案,既能滿足現代傳播專案的需求,也符合負責任的採購政策。」   內容來源: https://www.gfmag.fr/
Heller 找到一種方法,能製造不會釋出微塑膠的塑膠家具
設計創意
2025-08-04

Heller 找到一種方法,能製造不會釋出微塑膠的塑膠家具

法國圖盧茲大學(Université de Toulouse)一項令人不安的新研究發現,我們在家庭、工作場所和汽車中不斷吸入微塑膠。博士後研究員 Nadiia Yakovenko 和她的團隊發現,我們每天吸入 68,000 個微塑膠顆粒 ,遠超過先前所估計的數量。   圖片來源:Anna Shvets 研究的一些主要發現: 「這些顆粒比一粒灰塵還小,比一根頭髮的寬度還要細 7 倍以上。吸入後,它們可以深入肺部。」 「我們發現的顆粒數量既令人驚訝,也令人擔憂,這是家中許多塑膠物品降解的結果,包括地毯、窗簾、油漆、紡織品及其他家居用品。」 「當微塑膠被吸入時,這些微小顆粒會進入我們的呼吸系統深處,並可能引起炎症或刺激。微塑膠攜帶有毒添加物,如雙酚 A 或鄰苯二甲酸鹽,這些物質會進入我們的血液。儘管研究仍在進行中,但人們擔心長期接觸微塑膠及其添加物,可能導致呼吸系統問題、內分泌功能紊亂,並增加神經發育障礙、生殖出生缺陷、不孕症、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風險。」 巧合的是,就在我得知這項研究的同一天,我得知家具製造商 Heller 已經找到一種方法,可以製造 不會釋出微塑膠的塑膠家具 。   經過多年的研究,他們已經 找到一種特殊的酵素 ,並將其添加到他們專有的聚合物混合物中。這種酵素不影響塑膠的耐用性或可回收性,並在家具產品內部保持休眠狀態。但如果該產品被丟棄到 厭氧環境中,例如垃圾掩埋場 ,這種酵素就會被激活並開始分解塑膠。   由於這種酵素的作用,自然存在的微生物隨後可以完全分解塑膠,最終只留下污垢和沼氣。該公司聲稱,這個過程大約需要五年時間,並且 不會留下任何微塑膠 。 他們將這項技術稱為「無憂塑膠」(Worry Free Plastic)。這是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但除非世界上所有其他塑膠製造商都加入,否則我們每天仍將面對 68,000 個微塑膠顆粒的威脅。   內容來源: https://www.core77.com/
設計新生態國際海報設計展
設計創意
2025-07-11

設計新生態國際海報設計展

為慶祝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創校70周年,該校攜手財團法人高師文教基金會及高雄市高師大獅子會,於去年11月25日~29日假高師大和平校區活動中心2樓展覽廳舉辦「設計新生態」國際海報設計展。此次展覽以「環保永續與ESG」為核心議題,廣邀來自全球33個國家的設計師參與展覽,並精選70件極具創意與深度的海報設計作品,透過視覺語言詮釋永續發展理念,為校慶活動增添一場兼具全球視野與時代意義的文化盛宴。 展覽於去年11月27日舉辦開幕儀式,當日現場嘉賓雲集,包括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長王政彥、高雄市教育局局長吳立森、國際獅子會300E-5區總監陳明賢、財團法人高師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張燦裕與董事凌錦慧、高師大獅子會會長孫偉哲、高師大視覺設計系主任廖坤鴻、策展人張芳榜,以及多位高師大校友設計師親臨支持,共同為展覽揭幕。同時吸引眾多設計界專家學者、環保倡議者及各界嘉賓共襄盛舉。此活動象徵高師大70年教育使命與全球永續責任的深度結合,也展現該校在推動環保議題上的前瞻視野及文化貢獻。 聚焦永續議題匯聚全球創意 此次展覽聚焦於當前全球關注的ESG永續議題,涵蓋環境保護、社會公平與良好治理等多元面向。主辦方邀請來自歐美、亞洲、非洲及大洋洲的國際知名設計師與新銳創作者,共同呈現兼具文化內涵與全球視角的海報設計作品。包括台灣、土耳其、中國、厄瓜多、加拿大、白俄羅斯、伊拉克、伊朗、匈牙利、印尼、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孟加拉、波蘭、阿根廷、法國、俄羅斯、保加利亞、美國、香港、埃及、烏克蘭、烏拉圭、烏茲別克、秘魯、馬來西亞、斯洛維尼亞、捷克、墨西哥、德國、澳洲、韓國及羅馬尼亞等33個國家。 展覽中,作品以多樣化的創作手法,表達對永續發展的深刻見解。韓國設計師、南首爾大學教授Byoung Il Sun博士的作品「Everything And I Are One」,借鑒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理念,強調人與自然、宇宙之間不可分割的關聯性,展現韓國文化對生命共生的深邃理解。 而來自印尼,任教於泗水理工大學(ITS)視覺傳達設計系的Naufan Noordyanto教授,他的作品以扇形樹冠為設計主題,象徵印尼文化中實用與美學並存的傳統工藝,並傳遞對森林與自然資源的尊重。該設計巧妙呼應植樹降溫的永續概念,突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價值。 另外,加拿大設計師Derwyn Goodall則以「Nature」(自然)與「Nurture」(培育)為核心主題,探索文化中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哲學觀點,並強調自然與培育之間密不可分。其作品引發觀眾對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深層反思。 這些作品以獨特的文化視角詮釋永續發展的多重意義,為觀眾帶來一場充滿創意與思辨的視覺盛宴,也激發對環境、社會與未來的更多關注與對話。 ESG與教育是高師大未來願景 自1954年創校以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就秉持著「身正為範、學高為師」的核心精神,不僅致力於培育優秀教育人才,更積極推動文化創新與社會責任。近幾年來,該校將ESG(環境、社會、治理)理念融入課程設計,鼓勵學生以創新思維回應全球挑戰,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與永續意識的專業人才。 在此次「設計新生態」國際海報設計展中,財團法人高師文教基金會與高雄市高師大獅子會提供重要支持,促成學校與國際設計界的深度合作。展覽以環保永續為主題,不僅展示全球頂尖設計師的創意作品,更搭建了文化交流與學術討論的平台。 高師大期望透過此類活動,啟發青年學子對環境議題的關注與反思,將創意與實踐相結合,轉化為推動永續發展的具體行動。這不僅彰顯高師大在教育使命上的承諾,更展示其在全球永續責任上的前瞻願景,為人類與地球的共同未來注入新希望。 創意擁抱永續設計啟發未來 「設計新生態」國際海報設計展作為高師大70周年校慶的重要篇章,完美融合教育、設計與永續理念,成為一場文化與創意的盛宴。藉由此展覽,高師大不僅向世界展示台灣設計的卓越實力,更以實際行動倡導全球攜手關注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 展覽作品以獨特視角與創新設計詮釋永續發展的深層意涵,激發觀眾對當代議題的關注與思考,期許共同感受設計如何傳遞永續精神,攜手邁向更加美好與和諧的未來。茲將70件海報作品完整刊錄,提供讀者欣賞。
研究人員發明首款透明包裝紙
永續發展
2025-06-26

研究人員發明首款透明包裝紙

一種由新開發的紙質材料製成的杯子非常透明,甚至可以透過它看到背景中的船隻。 (由日本海洋地球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提供)   研究人員研發出全世界第一種透明紙,厚度足以用作飲料容器,而且可生物降解,不會污染海洋。  科學家團隊宣布,這種紙非常透明,用這種新材料製成的紙盒中的果汁和其他飲料從外面就清晰可見。 這種材料來自植物,可被微生物分解,因此有望在未來成為塑膠容器的替代品。 這種透明紙柔韌易彎,即使在潮濕環境下也十分耐用,因此可以加工成各種形狀,例如杯子和吸管。 完成這項壯舉的科學家團隊來自包括日本海洋地球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在內的研究機構,該機構總部位於神奈川縣橫須賀。 研究成果於4月10日發表在美國學術期刊《科學進展》(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s2426 )。 研究團隊負責人、日本海洋科學技術振興院副首席研究員磯部典之對此寄予厚望。 他說:“我希望這種材料能成為對抗海洋污染的王牌。” 這個計畫始於磯部於 2017 年加入 JAMSTEC 時,他曾參與纖維素(木材和紙張的主要成分)的研究。 隨後,他親眼目睹了深海水域被大量一次性塑膠污染的嚴重程度,因為日本海洋科學技術中心擁有大量由研究潛水器記錄的影像資料庫。 當磯部看到塑膠袋和各種污染物散落在1000多公尺深的海床上時,他很快就想到用一種即使在海洋中也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材料製成的容器來代替塑膠容器。 對磯部來說,紙張似乎是特別有前途的材料之一。 但這種材料有一個嚴重的弱點。由於紙張是用木漿製成的,其粗纖維之間的縫隙會使光線散射,使成品紙張不透明。 鑑於食品業高度重視透明度,這一點尤其成問題。人們認為,允許消費者提前查看內容的包裝可以激勵購物者選擇某些產品。 在法國,一家食品製造商曾推出紙盒包裝果汁飲料,但據報道,後來至少有一次又改用塑膠容器。 這種被稱為玻璃紙的材料源自纖維素類紙張,因其透明的外觀而聞名。 挑戰在於,在目前的生產方法下,玻璃紙的厚度僅為0.03毫米。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技術上不可能生產出厚度在0.3毫米至0.7毫米之間、足以用於紙盒和其他商業包裝的玻璃紙。 考慮到這一點,磯部想到了依賴溴化鋰水溶液的方法。當時,他的一位同事正在研究這種液體,這種化學藥劑溶解絲綢和纖維素的能力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 磯部構思了一個方案,透過調節水溶液的溫度來溶解和固化纖維素,這樣就可以自由地微調完美的紙張的厚度和形狀。 隔年,也就是2018年,他開始著手開發原型。磯部將纖維素固化、清洗、乾燥,成功製作出一張超級透明卻相當厚實的紙張。 據報道,在此過程中,纖維被精細地分解成分子,從而產生一種沒有開口的緻密結構,從而使光線能夠穿過而不會發生散射。 此次研究計畫的另一個獨特之處是,研究團隊充分利用了JAMSTEC的設施和專業知識,驗證了它是否「可以在深海中真正分解」。 在載人科研潛水器「深海6500」和其他設備的幫助下,採用這種新材料的杯子被放置在海底。 這些地點包括神奈川縣相模灣沿岸三崎地區附近 757 公尺深的區域,以及日本最東端的太平洋南鳥島附近 5,552 公尺深的區域。 拍攝這些容器六個月後發現,它們逐漸崩解。三崎的一隻杯子在四個月內就消失了。 這種特種紙未來的商業應用前景越來越光明,但其高昂的成本仍是一大障礙。 這種紙質材料很難迅速變得像用石油大規模生產的合理塑膠一樣便宜,因為這種獨特的物質目前只能在專門的實驗室中製造。 由於這個障礙,磯部和他的同事們正在絞盡腦汁,希望能讓各大製造商對他們的研究感興趣。 科學家計劃提出一種更便宜的生產技術,類似於製造紙盒和其他常見紙板的技術。他們也希望設計一條專門的生產線來控制能源消耗。 “我設想的社會是,我們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都完全來自生物體產生的物質,”磯部說道,“同時,日常用品也應該被小心地反複使用。”   內容來源: https://www.asahi.com/ajw/
藝術裝置使用 41,415 根吸管來挑戰消費和浪費的觀念
設計創意
2025-06-05

藝術裝置使用 41,415 根吸管來挑戰消費和浪費的觀念

自從我們意識到一次性塑膠吸管對環境的危害以來,餐廳、咖啡館,甚至家庭都開始尋找替代品。看到那些可愛的海龜因為被丟進水裡的吸管而無法呼吸,我們深受其害,於是開始考慮使用紙質吸管、可食用吸管,或者乾脆不用吸管。然而,仍然有許多機構和個人似乎對這個環境問題漠不關心,所以我們仍然看到數百萬個一次性塑膠製品堆積在垃圾掩埋場。 A+U Lab 將永續性與設計完美融合,推出了「41,415 根吸管」裝置藝術,這件充滿活力的模組化裝置完全由塑膠吸管製成。這座臨時裝置位於韓國釜山,重新構想了這種隨處可見的一次性物品,將其轉化為一種沉浸式的空間體驗。它不僅在視覺上令人震撼,更深刻地反思了一次性塑膠對環境的影響,引發了人們對負責任消費的討論。 設計師: A+U Lab 這款引人注目的藝術裝置,是對創意再利用的詮釋,其形狀似棱柱體,由41,415根廢棄塑膠吸管精心打造而成。紅、黃、橙、白和透明吸管組成的鮮豔色彩,賦予了作品俏皮又引人深思的美感。其令人印象深刻的尺寸令人矚目:長11.4米,寬3米,高2.75米。數千根吸管被精心排列成一個引人入勝的方格網格,並透過客製化設計的雷射切割壓克力接頭連接起來。   這種創新的連接系統不僅確保了大型雕塑的結構完整性,還使其易於組裝、高效拆卸和便捷運輸,暗示著該藝術品具有旅行和與不同觀眾互動的潛力。這種與生俱來的移動性,加上回收材料的使用,強烈地強調了該計畫對可回收原則的堅定承諾,以及材料再利用在當代藝術領域帶來的變革潛力。稻草結構的多孔特性進一步促進了與光影的奇妙互動,當觀眾在其限定的空間內移動時,創造出動態的視覺體驗。 這項雄心勃勃的藝術創作是對塑膠垃圾的有力詮釋,它將無處不在的一次性物品轉化為引人入勝、意義非凡的藝術形式,引發人們對消費和環境責任的反思,呼應了藝術界日益增長的可持續實踐和傳遞影響力信息的趨勢。透過將廢棄材料重新利用為藝術作品,他們能夠挑戰人們對垃圾的認知以及我們消費和丟棄物品的方式。它展現了精心設計如何將日常物品轉化為強大的藝術表達和社會評論媒介,引導觀眾重新思考這些滲透到他們日常生活中的材料。   內容來源: https://www.yankodesign.com/